1

靖康二年,金兵南下围攻开封。宋钦宗遣康王赵构为和谈使臣,出使金营求和,赵构走到河北磁州时被当地守臣宗泽劝阻留下,没有去到金营。不久后开封城破,徽钦二宗以及一票皇族全部金兵俘虏。赵构因为不在城内,因此躲过一劫。等到金兵北返后,赵构便成了北宋直系皇族中唯一的幸存者。于是在同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市)即位为帝,重建宋朝,历史上被称为南宋。



宋高宗赵构刚继位的时候,其实时局并不是特别的恶劣。首先是女真当时并没有全盘吞并宋朝的计划,黄河以南和关中地区仍然掌握在宋军手里;其次是女真人不适应南方的天气,金军南下要挑气候,并非是全天候不间断的,一般要等秋高马肥,也就是在秋冬季节金兵才会南下。宋军有绝对充足的时间做准备;再者当时宋廷有李纲、宗泽等大臣坚持,宋军在抗金方面颇具成效。并且金军控制的黄河以北也频繁有民军起义,金国的统治并不稳固。

因此宋军当时只是缺一个有魄力的统帅,领导他们与女真作战。如果当时这个统帅能稍微硬气一点,不奢求有秦皇汉武之气势,哪怕是有孙权的野心,南宋后来也不至于在国号前面加那个“南”字。

然而赵构偏偏就是个胆子小的货,商丘离黄河太近,他不敢待,于是跑路就变成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但是有个问题,往哪跑呢?当时主要有四种跑路的意见:西迁关中、南迁襄阳、南迁金陵、北上开封。至于杭州,当时压根没有人关注过。



首先宗泽提议的北上开封的建议被赵构直接否定。商丘他不敢待,开封就更不敢了;第二个被否决的是关中,虽然关中当时有北宋最精锐的西军,且有山川险阻,背靠富庶的巴蜀,攻守皆宜。但是由于关中处在西夏和金兵夹击的位置,并且距离东南财赋之地太远,因此被赵构否决;第三个被否决的是襄阳。其实襄阳的位置非常的好,西可倚西北之兵、东可附东南之财。而且远离前线,本身又据汉水为屏,实在遇到危险也能从容退到长江以南。但是襄阳的经济不够发达,赵构觉得不行,因此放弃。

先后放弃了开封、关中、襄阳之后,唯一可行的目的地就只剩南京了。当然了,南京也是个不错的龙兴之地,此地经济发达、乃虎踞龙盘之地。此前有六朝都在此建都以抗北兵,甚至数次北伐,一度饮马黄河。因此建都南京,也不是最坏的选择。起码在南京驻扎,能够比较从容的控制江淮前线,如果有机会还能打出两淮,收复山东等地。

于是赵构就选择了他南逃的第一站——扬州



为什么是江北的扬州呢?因为赵构想过江到南京,但是他又怕挨骂。毕竟黄河以南还有大量的州府掌握在宋军手里,金兵也没有主动南下打他。如果他不做抵抗就跑到江南去了,前线的宋军将士会怎么想?各级官员会怎么想?于是位于长江北岸,同时又非常方便渡江南逃的扬州,就成了赵构南逃的第一个落脚地。

其实驻跸扬州也可以,如果赵构能在扬州好好干,把淮河防线经营好,防御金兵南下的问题也不大。问题是赵构没这个想法,他害怕军队军阀化,就把二十万宋军全聚在他身边,也不管北方的警讯,导致淮河以北完全就是不设防地区。并且赵构一门心思的就想往江南跑,提前把孟太后送到了南京(宋哲宗皇后),并以看望孟太后为名渡江南下跑到江南溜达了几个月,将南京升格为建康府,为自己以后驻跸南京打基础

再之后,赵构还是不放心。他又把孟太后送到了杭州,自己也跑去杭州溜达了一圈,为自己以后南下杭州打基础。

建炎二年秋,金兵大举南侵,金兵渡过黄河之后,一路没有遇到有力的抵抗。等到金兵杀到了赵构的眼皮子底下后,他才恍然大悟,却又全不知该如何抵抗,于是立刻渡江逃命。把二十万大军和满朝公卿百官、满城百姓都丢给了金兵。(据说这一次还把他给吓阳痿了)


逃出扬州后,赵构先是逃到镇江,接着再沿着现在的京沪铁路南下,经常州、无锡和苏州后抵达杭州。然而金兵当时并未渡江,赵构这么仓皇出逃,又导致了宋军在长江沿线的防御立刻全崩。一些不满赵构的士兵发生哗变,拥立他的儿子赵旉继位,史称苗刘兵变。后来赵构在勤王大军的拥护下复位,并离开杭州前往南京,以谋求恢复对宋军的全权指挥权。结果刚到南京不久,金兵就渡江南下。赵构这一次又是撒丫子跑路,立刻跑路到了杭州。并且把杭州升格为临安府。

宋军见皇帝特么的都跑了,守长江的将士立马溃散。于是金兵又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渡过了长江,直扑临安。赵构见金兵杀来,再次撒丫子跑路,这一次跑到了越州,并将越州升格为绍兴府,作为自己的行在。临安则一度被金兵所占领。再之后的跑路过程就不细说了,总之就是赵构在金兵追逐下连番改变驻跸所在,最终飘到了海上,沿着东南沿海的海岸线在船上躲了四个月,完全就是不要脸了。如果不是因为金兵不适应南方的湿热天气,后来主动撤军北返,估计赵构他能逃到广州去

金兵撤退后,赵构被吓怕了。别说是扬州和南京,就连杭州他也不敢回。在绍兴待了一年多后,他看见金兵是真的退了,又怕长时间不回杭州,他的大权旁落。便扯了一个理由回到了杭州。再之后,宋军在岳飞、韩世忠、吴玠等诸将的努力下,抗金局势大为好转。因此在1136年,宰相张浚(不是那个奸臣张俊)建议赵构移驻南京,不过赵构没有听他的意见,而是听从了另一宰相赵鼎移驻苏州的建议。(苏州跑路方便)

到了第二年,宋徽宗死讯传到苏州,张浚再次请求赵构驻跸南京,宋高宗这才终于移驻到了南京,而这一次回南京,距离他上次从南京跑路,已经过去整整八年了。

移驻南京后不久,张浚因为淮西兵变的事情引咎辞职。于是赵鼎和秦桧这两个奸臣就使劲给赵构上书,要求移驻回临安。赵构表面上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模样,其实内心确实非常欢欣鼓舞,他接受了秦桧的意见。在1138年,赵构又移驻回了杭州,并在杭州修建宫殿,打算常驻。此后到1276年元军占领杭州,南宋再未改变行在所。

但是要求移驻南京的建议一直没有停过。后来到了宋孝宗时期,仍然还有人跟孝宗提议移驻南京的事情。比如张浚被孝宗重新起用后,他就力主移驻南京。然而结果就是张浚被赶出朝廷,罢免一切职务。

有一个主战派大臣因此经质问宋孝宗:“昔陛下曾许臣以誓不与虏和,何为中变?又谓臣决移跸建康,何为中辍?”

孝宗无奈地搪塞道:“以民之不易。”

大臣再追问有何不易?宋孝宗只能坦白,太上皇赵构和秦桧为代表的主和派大臣不同意移驻南京。因为宋朝皇帝移驻南京,有与金国开战的嫌疑,驻跸杭州还是南京,这跟是否与金国求和,是直接挂钩的

对此,南宋的理学大家朱熹曾有评论:

东南论都,所以必要都建康者,以建康正諸方水道所凑,一望则诸要害地都在面前,有相应处。临安如入屋角房中,坐视外面,殊不相应。…… 建康形勢雄壯,然攻破著淮,则只隔一水。欲进取,则可都建康;欲自守,则莫若都临安

因此总的来说,南宋之所以在杭州驻跸,是因为统治者不想刺激金国,也不想给主战派的打鸡血。在当时,杭州和南京的选择已经上升到了南宋的国策动向。选则南京,就意味要跟金国开战;选择杭州,就意味南宋朝廷认怂,偏安江南



另外当时杭州的经济基础和航运条件比南京有优势,这也是南宋要把行都定在杭州的两个原因。

先说经济基础,宋代的杭州比南京发达。就拿人口来说,根据宋徽宗崇宁年间统计,杭州人口约为29万人,江宁人口只有20万。杭州每年商税12万贯左右,有时候可以高达18万贯,远超江宁的5.7万贯。这就可见,当时杭州商品经济的兴旺、都市社会的繁华都比南京要高出一个档次。南宋皇帝都是喜欢安逸的一群人,南京的硬件不如杭州,这群堕落皇帝自然不愿意离开杭州了。

再说航运条件。赵构当年吃过亏,因此他在定都时,首先就要考虑跑路的问题。南京位于长江南岸,从南京乘船跑路,要向东逃几百里才能入海。这一点对于赵构来说,太特么不保险了。万一金兵在江面上设伏,他就完蛋了。但是杭州不一样,杭州就挨着杭州湾,坐船要不了半天就能逃到海上。并且南宋的皇宫也是可以的选在钱塘江边上,就是为了皇帝跑路的方便。



最后做一个总结:

选南京就意味要北伐中原,选杭州就意味偏安江南,选择的结果与南宋的国策挂钩。这是选择杭州最根本的原因!

当时杭州的经济基础比南京好,南宋除了孝宗之外,都是莺歌燕舞的货。收复河山是不可能的,下辈子都不可能。

南京比杭州更靠近前线。当时南京是江淮防御的指挥部,杭州则是大后方。南京不安全,从杭州跑路比较方便。

最佳贡献者
2

首先纠正一下,南宋一直都没有定首都,临安府是个“行在”,意思皇帝南狩到这里而已,虽然南宋皇帝再也没回中原。

还有一点,中国住家几乎都坐北朝南,尤其是皇城,更加象征坐拥天下,但是南宋的皇城不是,南宋皇城是坐南朝北的,皇宫在临安南边,皇帝把屁股对着北方百姓(方便随时下海逃跑)

南京虽然虎踞龙盘,但是很邪门儿的是历史上把都城定在南京的王朝都非常短命。

建炎三年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今南京市)作为行都,称“东都”。绍兴元年(1131年)升杭州为临安府(今杭州市)作为“行在”,绍兴八年正式定临安为行都,建康改为留都。,定都杭州也是为了不行再出海。不过严格意义上宋朝从没建都杭州,一直是行在。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一日,赵构从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商丘),正式即位,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政权,是为宋高宗。


南宋定都临安,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个:

一方面,金兵处处主动进击,宋军时时被动防守,这是当时战局的长期态势。而建康靠近前线,不如杭州地处后方,比较安全。浙西一带水网交错,对北方金人的骑兵活动不利。杭州有这一道天然屏障,给统治者增加了安全感。

另一方面,唐宋以来,杭州迅速崛起,一跃而为万物富庶的“东南第一州”。江南闽浙地区非常富有,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是北方所不能比的了。这种相当规模的城市体制和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恰恰是作为国都所必需的。

3

公元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俘上皇宋徽宗和皇帝宋钦宗北去,大宋灭亡。教科书上是这么写的。 然而,好像这样说有些太简短太马虎了,一路游牧骑兵强夺了首都,一个政权就灭亡了吗?

事实上并不是如此。1127年1月9日,第二次围攻东京城,东京城破,宋钦宗是作为所谓议和代表前往金军大营,而被扣押的。金国在谈判的狮子大开口中也并没有提出要宋国割让大片领土,金国所要的仍然只是金银细软和女人(满满的游牧民族风格)。也就是东京城虽然攻破了,金军也进驻外城和内城,但是大宋朝廷仍然存在。

之后宋高宗南渡称帝重建大宋的时候,此时北方中原任然有一个并立的王朝,也就是楚政权(傀儡)。而宋高宗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新的(首都)行在的位置。



按理说通常南方政权的首都都是南京。因为南京靠长江天险,且历代经营,满足作为一个王朝都城的条件,可攻可守。而临安几乎无险可守,敌军水军更是直抵城边。从地理上看南京也并非在前线,前线是江淮地区(所谓守江必守淮),再加上长江天险,应该说足够安全的。


交通上更是有利,北可出淮,进居中原;西边更快守卫鄂州,为江南做好屏障。因此南京应该是是一个南方新王朝的不二选择的。

但是选择了杭州,并升为临安府。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在我看来,选此有两点:

一,经济。杭州当时经济更发达。杭州有市舶司,关税丰厚。手工业发达,超过200行,城市人口超过20万户。这些都是北宋时期的数据,已经能说明当时杭州经济的发达。而作为都城,经济必须发达才行。



二,金军的侵扰。1128年,宋高宗从他登基的南京应天府(商丘)“南巡”,改江宁府为建康府,成为东都。实际上就是迁都南京去了。但是没想到激怒了金国,随后金国大举南下,意图灭掉南宋,在宋高宗一路逃难之时,南方根本没有有效抵抗,因此建康的沦陷在所难免,此时的宋高宗去了杭州,并升格为临安府;之后金国再次追来,很快就攻破了临安,此时高宗在越州(绍兴),并升越州为绍兴府,成为国都。金军依然追攻,高宗在绍兴沦陷之前就逃到明州(宁波)。之后更是逃到海上,因此这段经历对整个南宋朝廷的影响都是相当大的。

综上所述,就会很明白南宋建都为何不在南京了。实际上南宋曾经建都南京过,只不过在金国的压力之下,南宋希望离金国的势力越远越好吧。

4

一句话:离前线太近,而且经济凋敝,不适合建都。

首先,南宋时期的南京,与北宋时期的开封地理位置完全一样,都是处在两国的前线。

虽说有黄河、长江之险,但离敌人太近了,只要一战不利,敌人就会兵临城下,难以支持长期战争。

北宋的灭亡完全印证了这一点,殷鉴不远,南宋选定都城首先要就要吸取开封的教训,所以南京就被否定了。

其次,江淮一带是南宋初年与金国作战的主要战场,经济已经受到严重破坏,人口稀少,无法支撑首都军民生活。

北宋时期,淮南地区是以”土壤膏沃“、”廛里饶富“著称的,赵构在一次与刘大中的对话中说:”淮南利源甚博,平时一路上供内藏绢九十余万,其他可知。“刘大中也说:”淮南桑麻之富不减京东,而渔盐之利他处莫比,今荒残可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19)。而到了南宋初年,这里成为宋金鏖战的主战场,居民死走逃亡,突然变成一个荒无人烟的地带。建炎四年(1130年)汪藻在奏章中说:”淮南洊经兵祸,民去本业,十室九空。其不耕之田,千里相望,流移之人非朝夕可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40)

最后,杭州处于南宋的腹地,河汊纵横,水网遍地,不利于金国骑兵冲锋,反而利于南宋水军作战。同时,杭州的经济并未受到战火的破坏,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自然成了首都的最佳选择。

临安原为地方政权吴越国(907~978年)的都城,由于其经济基础好,被选定为南宋都城,此后便扩建原有吴越宫殿,增建礼制坛庙,疏浚河湖,增辟道路,改善交通,发展商业、手工业,使之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至公元1276年南宋灭亡,前后共计一百三十八年。

临安商肆遍及全城,“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梦粱录》),这正是御街的景象。这里属于中心综合商业区,其中有特殊商品的街市,如金、银交易,也有一般商品的市场。此外还有“瓦子”多处,其中包括了茶楼、酒店、演杂技的场所。临安官营手工业作坊多集中在城市北部武林坊、招贤坊一带。瓷器的官窑在城南凤凰山下,称内窑。私营手工业则遍布全城,丝纺业多为亦工亦商的作坊,集中在御街中段官巷一带。御街中段的棚桥是临安最大的书市,刻版作坊就在棚桥附近。

5

在宋人的历史记忆之中,南京不如杭州可(吉)靠(利)。

五代时期,南京是南唐的首都(当时称江宁府),杭州是吴越国的首都,南唐首都南京虽然有虎踞龙蟠的地理优势和长江天堑,却被曹彬率领的北宋军队轻松攻克,而吴越国的归附是其统治者钱氏自动纳土献所据两浙十三州之地归宋的结果,因此,在宋朝人历史记忆中,南京相对于杭州是一个更容易被北方军事力量攻击的地方。

在赵构的亲身体验中,南京不如杭州可(安)靠(全)。

南宋建炎三年(1129)五月,赵构一行驻跸江宁府,并以建康古为名都而御笔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他在诏令中慷慨激昂:

建康之地,古称名都。既前代创业之方,又仁祖兴王之国。……其令父老再睹汉官之仪,亦冀士夫无作楚囚之泣。江宁府可改为建康府,其节镇旧号如故。

插一句,即使后来南宋朝廷去了杭州,建康的称呼和法律地位还是“留都(京)”、“陪都(京)”或“行都(阙)”。

南京还是过于靠近前线,虽然赵构诏令之中对南京的地位和定都南京的意义说得很清楚,但风闻金军又要南下,他还是放弃了南京前往杭州。

绍兴元年(1131),南宋朝廷升杭州为临安府,作为“行在”。绍兴八年(1138),更定临安为行都,增建礼制坛庙,但仍称之为“行在”。

临安府的名称是因为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故里“临安”而得名,这代表了宋朝官方对吴越国经营两浙使得其繁荣富饶的肯定和感念,参差十万人家的临安府确实很适合作为临时首都,而杭州附近的水系发达,也便于惯常使用船只逃亡的赵构安心。

虽然南宋朝廷始终把开封府作为法定首都,把建康府作为法定留都,杭州只是所谓行在,但事实上选择了杭州,无疑传递出打算偏安一隅的信号。

6

这个问题简单的来说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宋高宗的安全,和杭州比起来,南京过于靠近前线,缺乏战略纵深,在南宋初年选择杭州,会将宋高宗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北宋灭亡以后,南宋之所以能够重建,最大的原因就是金人在俘获宋徽宗、宋钦宗及其子嗣时,意外地留下了一个漏网之鱼——赵构,赵构作为宋徽宗的惟一留下来的儿子和宋钦宗的惟一留下的来的弟弟的身份,具有无可争议且威力充足的皇权神圣性,这是南宋政权得以重建的关键,也是南宋政权最大的政治资源,今人对这一点的理解,远远低于古人。换句话说,对于当时宋朝来讲,地盘丢了可以打回来,军队没有了可以再招募,但是如果宋高宗没有了,南宋政权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南明最初地盘、军队都远远超过南宋,但根本无维持下去,只坚持了二十年,就在于崇祯亡国时,没有给南明留下一个像宋高宗那样的漏网之鱼。所以宋高宗对于南宋政权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南宋后来的那些皇帝,因为他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这么重要的人,就不能去冒险。对于南宋政权来讲,利用国土面积比较大的这个优势,以空间换取时间,最大限度的延缓与金军正面决战的时间,在建国初期国力较弱之时将金人的战略进攻拖入持久战的状态是最有利的,所以高宗就应该离金人越越远越好,杭州比起南京来说,就具有这一最大的优势。事实上高宗朝廷非常清楚上述逻辑,他也是这么做的。南宋建立之初,高宗就拒绝了返回开封的建议,避免了在开封再次与金军主力决战。之后一路战略退却,从扬州、南京到杭州,在最初几年虽然被打得很惨,但他也跑得很快,始终保证了皇帝和中枢权力系统的安全,最终挫败了金军试图一举灭亡南宋的战略企图,杭州在这个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奠定其全国中枢的地位,这样即便后来形势好转以后,也没有必要去改变这一格局了。

7

不选龙盘虎踞的南京,而选择了杭州,这就是弱宋小朝廷的当家人赵跑跑的高明之处。

长江根本抵挡不住金国的铁蹄,就像黄河也做不了开封的天然屏障。

南京所依靠的长江天险根本就不管用,一路南下的女真人,在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竟然打下了临安。

赵跑跑同志也是惊吓过度,被人撵得逃到了海上去流浪。

如果不是金兀术害怕孤军深入,存在战死他乡的可能性,他是不会在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从临安北撤的。

北撤的路也不顺利,金兀术在南京的黄天荡被韩世忠围困40天,最终导致了大金国企图全面进攻,四处开花的灭宋战略被打破,否则后面就没有赵跑跑什么事了。

何况女真人又有伪齐刘豫充当他们的马前卒,赵跑跑不死也要脱层皮。

这么危险的境地,赵跑跑怎么敢把行宫定在南京。

即使在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以杀岳飞为条件,以淮河、大散关为两国边界,以纳岁贡当孙子,和金国达成了议和,赵跑跑还是不放心女真人的信誉。

南京太危险了。

但杭州不一样,它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带来的天然防御体系远远强于南京。往东可乘船入海避难,往西、南可深入大山逃荒。

同时杭州的经济地位并不弱,它和秀州(上海)、明州(宁波)、温州、泉州、广州等都是赵跑跑的经济命脉所在,是南宋海外贸易的六大港口之一。

杭州还是五代时期的吴越国都城,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

而吴越国的末代君王是自愿去国号、去帝号,跑到宋都开封做孙子的人,所以浙江地区在宋朝统一南方的过程中并没有受到战火的摧残。

赵跑跑出身的老赵家,在浙江一带的声誉还是不错的。

所以无论是从政治上、经济上、逃跑上等各方面来看,杭州这座魅力城市,绝对是赵跑跑的最佳行宫所在地。

最佳到什么程度,“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大体如此!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8

这个问题主要是战略的考虑,因为南宋主要在长江之南,南京离敌方阵地太近,很容易被攻陷。杭州有这一道天然屏障,给统治者增加了安全感。



南宋定都杭州(临安),实为中国古都变迁的一个重要转变。明代学者顾起元说:“南宋建都,首建康,次临安。然尝据当时

事势衡之,欲取中原,进取淮颍,故宜坐建康以便经略,故李纲请高宗去越而幸建康。至欲立宗庙社稷,稍图安居,则在高宗时,建康’不如临安之巩固矣。”而且临安“而地号膏腴,财富所辏。”

众所周知,宋高宗是南宋初年投降派的首领。南宋政权初建,他曾起用抗战派李纲为宰相,但不久即赶走李纲,同宠臣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放弃中原,从南京应天府逃到扬州,一意享乐。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九月,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即率臣僚南




逃。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随后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并自明州到定海(今浙江镇海),漂泊海上,逃到温州(今属浙江)。直到建炎四年夏金兵撤离江南后,他才又回到绍兴府(今浙江绍兴)、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等地,后将临安定为南宋的都城。

宋朝的重点建设在东南,这么说吧,以陕西和四川为西,东部地区基本上容易进攻,尤其华北平原,比如北宋首都开封,基本上可以说是无险可守,西面好一些,山川重叠,易守难攻。



那么南宋为什么建都东南?很简单,东南为重点,如果建都四川,则有可能失去东南,因为四川防守容易进攻难,崎岖的山路敌人不好走,自己人也不好走,不利行军,一般首都要放置最精锐的部队,如果不建都东南,那么首都精锐部队就很难影响到东南,最后的结果,守住的四川丢了东南。

我这么说吧,中国建都首选四个地方,陕西,河北,江苏,四川,陕西是王业之地,得天独厚,河北是次选,但好歹控制从北方进入华北平原的入口,江苏靠近东南富庶之地,一般首都人口多,这样好养,但问题是北方不好防守,四川好处是易守难攻,坏处是容易变成地方割据。

据说,当时的迁都是经过三次反复论争后才确定的。在分析宋、金双方军事形势后得出结论:“今日之事,欲战则不足,欲和则不可。”一方面,金兵处处主动进击,宋军时时被动防守,这是当时战局的长期态势。而建康靠近前线,不如杭州地处后方,比较安全。浙西一带水网交错,对骑兵活动不利。

9

首先,杭州只是行在,首都理论上还是东京开封。

其次,杭州是事实上的南宋首都,中国历史上建都杭州的仅此一例(钱缪的吴越国小可以忽略)。

仅以进取精神而言,南宋还不如东晋和宋齐梁陈。

南宋最终定都杭州,最大的原因就是繁华有纵深、更安全。南京地处江淮,随时有金兵南下的压力,而杭州“暖风熏的游人醉”。

南宋定都杭州,说明其北伐之心甚至不如南朝,宋富而短视,终于导致了华夏第一次完全沦陷。

10

南京到杭州的距离今天来看已经非常之近,时间最短的一班高铁可能只需要一小时多,便能从长江边到杭州湾。但这要是放在南宋时期,那真真是车马很慢,少说要有两日的路程。

靖康年间,北宋被金国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上,繁华一时的东京汴梁城遭到金军的大肆破坏,富强一时的北宋也被金国铁骑轻松灭掉。这是华夏民族历史上又一个悲惨时刻,赵家皇族几乎无一幸免全部被裹挟北上,大小官员也人人沦为阶下囚,东京城里的财富早已经被金国人劫掠一空。至于后妃公主,宫人宫女,甚至是平民家的女子也不能幸免,一概给金国人掳走。北宋的灭亡又是一次文明亡于野蛮的悲惨例子。

▲靖康之耻

赵宋皇族之中只有一个人幸免,康亲王赵构。他本来是奉皇命出使金营,之后又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起兵勤王,东京城破之时他在河南,因此幸免于难。大宋朝的皇族全都被端了,国不可一日无君,管你赵构怎么样就是你了,于是赵构在南京归德府(今商丘)改元称帝,建立起南宋。

但是南宋朝在一开始面临的就是残山剩水的惨状,赵构本人并非是雄才大略的君主。要说聪明他足够聪明,至于胆略就算了。赵构身边很快聚集起来从北方来的士大夫和兵士,开始建立起自己的统治。但是他需要时间慢慢消化掉整个宋朝大地上的无政府状态。四川、陕西还算稳定,但是东南地区的洞庭湖、江西、福建、两湖地区都有土匪或者是金国人扶持的傀儡作乱。金国刚灭了北宋立了伪楚,这又来了赵构,金国人自然不满,他们不希望有任何赵宋皇室再出来反抗,于是以张邦昌被杀为借口南下攻宋。

建炎三年,完颜宗翰奔袭扬州,险些抓住赵构。赵构在前面跑,金兵在后面追,宋军先是在扬州大溃败,之后赵构分别逃亡镇江、临安、越州、明州直到直接下了海。可就算是下了海金国人也不愿意放过他,还造了海船追击宋高宗,幸亏有宋朝水师保驾,赵构才将将保住性命。

▲赵构南逃

史书上称之为“搜山检海捉赵构”。

高宗从此之后再也不复有雄心壮志。金国人退兵之后,高宗干脆盘桓在了临安,并且设行在于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至于原因,很简单,杭州立刻可以入海,若有紧急情况可以出海漂流,再不济可以跑到福州去。

而建康则不然,赵构在登基之后不久就到达江宁府,改江宁府为建康,并且在建康建造了行宫和官衙。但是没过多久等到金国人大兵压境,赵构便立刻改变了主意撒丫子就跑。

建康从建成以来就号称虎踞龙盘有王者之气,正是中兴社稷,收复北方的理想都城,何以放弃呢?原因很简单,一条长江挡不住金国人的铁蹄,这从建康的陷落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来。而赵构心中只知苟且偷安,哪里有任何要中兴大宋的念头?比起建康靠近前线,是金国人马鞭甩得到的危险程度而言,杭州立刻就能下海,实在是个好选择。

▲赵构画像

于是宋高宗在绍兴元年,升杭州为临安府作为“行在”,绍兴八年正式定临安为行都,建康改为留都。

作者:我方团队书剑为酒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