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莽是历史上争议很多的一个人物,甚至很多人列举王莽的一些事迹把他说成是穿越人士。题主这里问王莽当皇帝前做过什么事,我们就从正史的角度来捋一捋王莽在登上皇帝宝座前的故事。

其实在王莽称帝之前,他的人生就是为了一个“名”字而活。这个“名”字是他前期无往不利的法宝,也是他最后身败名裂的缘由。

显赫家族里的“异类”

王莽的家族是西汉末期最显赫的外戚家族。他的姑姑王政君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但是汉元帝和王政君没有什么感情,只是因为王政君为汉元帝(当时还是太子)生下了长子,被汉宣帝喜爱的刘骜,因此才被封为皇后。所以在汉元帝时期,王家虽然是皇后的家族,但是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一切的转变都在公元前33年,汉元帝驾崩,王政君的儿子刘骜继位为汉成帝,王家开始一飞冲天,王家一门同日受封五候,刘骜还在世的五个舅舅同时被封候。而不幸的是,王莽的父亲,王家老二王曼已经过世了,因此他们家没有被封侯。不仅如此,王莽的哥哥王永也很早就过世了,王莽一家都是孤儿寡母,只有靠年轻的王莽来支撑。

当然生在这样显赫的家族里,王莽一家也不至于要为生计而奔波,但是和其他五位封侯的叔叔等家庭比起来无疑是落寞的。我们如今无法知晓年轻的王莽看着几位叔叔位高权重,同辈的王家子弟都是吃喝玩乐,挥金如土时是什么心态。但我觉得聪明和自律的王莽肯定在寻找某种方式来找寻他们自己家的存在感,也是他王莽的存在感。而这个方法就是“名”。

王莽既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跟风其他王家子弟去吃喝玩乐,去混“官二代”的圈子,也没有腆着脸去求自己的几位叔叔施舍自己荣华富贵,他选择了“求名”。

  • 他不穿锦衣华服,虽然他穿的起,他一身儒衫,闭门苦读,照顾母亲和嫂子,抚养大哥的遗孤王光,对待自己的几位显贵的叔叔,既没有谄媚,也不是傲骨以对,处处都符合礼节。换言之,就是很有分寸的讨好,既让叔叔们喜欢他,但是又不会超越礼节贻人口实。
  • 同时,他还向名士沛郡陈参学习《论语》,平时交往的也是饱学之士,和其他王家子弟或者显贵子弟相比,王莽在士人中的名声好的不得了。

有了这样的表现,王莽不仅在士人中声名远播,王氏家族的长辈们也很快注意到这个王家的优秀子弟,因为王家虽然显贵,但是他们是靠外戚身份执掌大权,在朝廷和士人中的声誉并不高,但是王莽这小子有前途,年纪轻轻就能有这么好的名声,再加上尊敬我们这些老家伙,值得栽培。

该表现的时候表现,该出手的时候出手

如果我们仅仅把王莽看作是没有企图心的好学上进好青年,那么我们显然也低估了他。

在“求名”的过程中,王莽依然巧妙的在关键时刻做出表现和出手清除竞争者。

  • 在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王莽的大伯王凤(时任大司马,执掌西汉国政)病危,一向对长辈有礼的王莽在王凤的病榻前照顾,衣不解带,亲尝汤药,估计王凤亲儿子都没他那么孝顺,把王凤感动的,在临死前对太后王政君和汉成帝面前一再举荐王莽。因此王莽被任命为黄门郎,正式进入朝廷中枢任职,大概相当于国务院的秘书职务。

  • 开始在朝廷任职的王莽凭借一贯的好名声,会做人,加之工作认真负责,严谨自律。在朝野内外,王家上下都声名鹊起。而王莽的叔叔们虽然轮流坐庄,把控朝政,但是随着年纪渐长,加上国政繁忙,如何把王家的第二代扶上帝国的最高统治阶层就摆上了王政君和他的兄弟们的议事日程。而当时的候选人有两个,一个是王莽,一个是淳于长(王莽的表兄弟,王政君的外甥)。而且淳于长善于投机,讨好王政君之余,还促成了汉成帝立赵飞燕为后,比王莽更受恩宠,但是淳于长得宠之后有些膨胀,不仅飞扬跋扈、骄横不法,甚至还言语调戏汉成帝的废后许氏。王莽收集证据之后,秉着大义灭亲的原则,向叔叔王根揭发淳于长的罪行,王根上报太后王政君和汉成帝后,淳于长被赐死。王莽顺利的清除了接班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 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38岁的王莽终于从叔叔王根那里接下了大司马的职务,或许我们觉得登上西汉王朝臣子之首的王莽终于可以松口气,放纵一下自己了吧。但是王莽位置越高却愈发克己奉公,低调做人,勤勉做事。所受赏赐和邑钱都用来款待名士,生活反倒更加俭约。有一次,百官公卿来探望他的母亲,见到王莽的夫人穿着十分简陋,还以为是他家的奴仆。王莽的这种表现使他更加受到朝野内外的颂扬,声望已经远远超越在他之前执政的叔伯们。

政坛低谷依旧不改本色

刚刚辅政一年多的王莽突然遇到政治生涯的一大挫折。王家把持朝政的最大靠山汉成帝驾崩,没有留下子嗣。王政君和王莽只好把汉成帝的弟弟刘康的儿子迎立为新君,是为汉哀帝刘欣。新皇帝有新的外戚家族,王家的主心骨王政君为保家族长远,下诏命令王莽辞职,但是根基不稳的刘欣颇有政治家的前途,他极力挽留在朝野内外声望很高的王莽。但是很快新外戚家族傅氏和丁氏就和王莽家族发生冲突,王莽再次请辞,汉哀帝这次批准了,但是仍顾忌王莽的声望把王莽留在京城,并且还保留生活待遇。不久汉哀帝干脆将王莽赶回封地,王莽也跌入了其政治生涯的低估。

被遣回封地的王莽闭门不出,安分谨慎,甚至在此期间大义灭亲,逼死了犯罪的儿子。从而使王莽的声名更隆,许多官吏和平民都为王莽被罢免鸣不平,要求他复出。

为了“名”,纵使成为孤家寡人也在所不惜

在王莽的求名之路上,的确有太多让人惊世骇俗的做法,他仿佛一个没有感情的卫道士,为了“名”他真正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也使更多的官吏和平民把他视为圣贤。

  • 在王莽被遣回封地期间,他的二子王获将家中的一个奴婢杀死了,这在当时的环境下,贵为前大司马的儿子,显赫的王家子弟,基本没有人敢于追究,最多赔偿些财物就能交代过去。但是王莽得知后,严厉斥责了王获,并且逼令自己的儿子自杀抵命。

  • 如果说逼死二子王获是因为当时王莽自己身处政治低谷,害怕被人诟病。在汉哀帝死后,王莽重新出任大司马,王氏家族再次掌握朝政,而且王莽的声望已经高的无以复加。他的长子王宇认为父亲王莽不让汉平帝和自己的母族卫氏见面,害怕汉平帝将来亲政后会报复王家,于是就听了别人的馊主意,将狗血洒在了自己家的府邸门口,想吓唬自己的老爹,结果被王莽发现,于是王莽以祸乱朝政为名,将长子王宇赐死。

  • 王莽称帝后,原配夫人生的儿子只有老三王安和老四王临还在,但是三子王安精神不正常,于是四子王临被封为太子。因为王莽逼死自己两个儿子,他的原配夫人王氏哭瞎了眼睛,于是王莽就让王临去照顾自己的母亲,这一照顾,王临和他妈妈的侍婢勾搭在一起,又害怕老爸王莽发现,于是密谋杀死自己的父亲。结果被王莽发现,又被王莽赐死。

还有王莽的哥哥王显的儿子王光,自幼由王莽抚养长大,也被王莽赐死,王莽的孙子、女婿等等。不管这些人的死因是什么,但是每次王莽都要包装成自己大义灭亲,因公忘私。

以“名”致胜,登上皇帝宝座

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求名,王莽的声望高的无以复加,在汉哀帝死后,王莽重新掌权,他身边团结了一批汉朝官吏,饱学之士,再裹挟了不少被他感召的平民。给王莽加官进爵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而此后的皇帝都是孩童,根本没有政治能力。于是王莽先是进位安汉公,之后是宰衡,之后是摄皇帝,最终在万民的劝进声和投机分子不断制造的祥瑞和符命中登上皇帝宝座,代汉自立。

终上所述,王莽在登上帝位前,不停的追求名望,律己修身,亲民勤勉,博取了大量官吏和士人的拥戴,最终凭借这极高的名望,几乎没有遇到多少抵抗就顺利取代了汉朝。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极少见的,足见王莽的这条求名之路的厉害之处。

最佳贡献者
2

说王莽是穿越的,主要是说王莽有些观念,具有某些近现代色彩。比如说,王莽实施的土地改革,实际上是将土地所有权收归国有,禁止买卖。八口男丁以下的地主,拥有的土地不得超过九百亩,没有土地的农民,由政权分给土地。同时,王莽严禁买卖奴婢,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其实,王莽的思想并非一些人想象的具有先进性,他只是想复古而已,恢复古代的井田制社会,因此他改革不切实际,最后都失败了。

王莽当然不是突然出现的,下面我说说说王莽的成长史。

第一,出身西汉最显赫的外戚家族

先来看看王莽的出身。

西汉末期,王氏外戚权倾朝野,贯穿于王氏家族兴衰的人物是王政君。她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时,她是皇太后,汉哀帝时,她是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八个兄弟,七人封侯,惟一没有受封的是王曼,因为他死得早。王莽就是王曼的儿子,父亲死的时候,他还在娘胎里。

与叔伯兄弟相比,王莽一家显得很寒酸。七个叔伯都是侯爵,堂兄弟也都身居高位,过惯了奢侈糜烂的生活。王莽并没有因此感到自卑,他发愤图强,精于学业,研究儒学。他虽然家贫,好歹有那么多强势的亲戚,总不致于很落魄。但他还是选择了俭朴的生活,把时间花在学习上,广泛涉猎群书,成为王门中的佼佼者。

年轻时的王莽行为很检点,严格按照儒家的规范做事。他也时常要去拜会几位叔伯,不卑不亢,进退有礼。有一回,伯父大将军王凤病倒,王莽前去服伺,每次端药上来,总要先尝尝冷热,照顾得很周全。王凤临死前,特地请求太后与皇帝关照王莽。汉成帝任命王莽为黄门郎,后迁为射声校尉。

第二,外表谦恭的贵族

在叔伯眼中,王莽是个好人,人品修养都好。入朝当官后,王莽结交一批朋友,他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温文儒雅,学识渊博、谦恭有礼。

公元前16年,王莽受封新都侯,出任骑都尉、光禄大夫兼侍中。这一年他二十九岁。他负责皇宫的值宿警卫,做事极谨慎,有条不紊。官职越大,他反而越发谦虚。他以严格的儒家行为规范要求自己,砥砺操行。为施助他人,他把马车、衣裘卖了,周济贫穷的宾客,家里一点积蓄也没有。

身为显贵外戚的一员,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很容易引来一片赞美声。当人们看惯外戚的霸道专横时,突然冒出一个慷慨好义、乐善好施又平易近人的人物,怎么不令人眼前一亮呢?朝中官员举荐他,在野名士吹捧他。很快,王莽身上便罩上一层光环,几乎成为完美人格的楷模。

在王莽谦和的外表之下,内心有一种宗教信徒式的狂热,他的宗教就是儒家。他以儒家的理想把自己塑造为正人君子的完美形象,狂热信仰给了他强大力量,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驱使他锲而不舍地朝着权力顶峰迈进。

第三,形象的反转

王莽给人的形象是个道德修养很高的人,然而,他的城府深不可测。为了当上大司马,他不动声色地收集头号竞争对手淳于长的罪证,一击致命,把淳于长打倒在地。如愿以偿地升任大司马,他马上找了个罪名,将淳于长的儿子斩草除根。

正当王莽雄心勃勃之时,政局突变。公元前7年,汉成帝暴死,汉哀帝继位。一朝天子,一朝外戚。傅太后以铁腕手段掌控大权,王莽很快他与傅太后发生直接冲突。王莽估计斗不赢傅太后,没有胜算,干脆以退为进,遂上交辞呈。

公元前2年,傅太后死了。一年后,汉哀帝病死,王莽东山再起,官拜大司马。王莽大权独揽后,重拳出击,清算傅氏外戚集团,将傅皇后贬为平民,迫使她自杀。这时他已成为汉王朝最有权力的人,表面上对王政君太后尊敬,实则往往以胁迫的手段,挟制太后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的个人野心开始一点点暴露出来,凡是反对他的官员,往往被免职、流放甚至杀戮,而拍马屁的顺从者,则得到提拔与重用。王莽开始致力于罗织个人庞大的势力网,政治野心已初现端倪。

第四,造神运动

王莽已是位极人臣,但他并不满足,以自己圣人般的修养,难道不应该像尧舜禹汤那样成为一代明君吗?在他精心策划下,造神计划在一片锣鼓声中隆重出笼。

公元1年,西南一个蛮夷部落向朝廷进贡一只白雉。据史书记载,周公曾经获得一只白雉,被认为是国泰民安的祥兆。王莽开始了造神运动,他操纵一批拍马分子向王政君太后进言,称王莽的功劳堪比周公,应赐封为安汉公。

这个伎俩得手后,王莽更加沉迷于自己的造神运动。从此他便不断地造假,粉饰太平,制造万邦来贡的假象,以彰显自己的无量功德。

公元2年,远在南海的黄支国前来进贡犀牛。过了不久,越嶲郡的官员上报,称见到一条黄龙在长江中游动。反正只要蛮夷进贡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或者发现某些异常的自然现象,必定都要归于王莽的功劳。

第五,屠戮异已

无论王莽早年是真善还是虚伪,他总算没有做什么坏事。随着权力趋于无限,他的野心急剧膨胀,打击异己分子的手段也越加严厉。

王莽做梦也没有想到,长子王宇竟然成为反对他的急先锋。他冷酷无情,把儿子投入监狱,逼其自杀,儿媳当时正怀孕,婴儿出生后,她也被处死在监狱中。受牵连的吴章被处于腰斩酷刑,涉案的卫氏外戚,除了皇帝的母亲卫姬之外,全族屠灭。王莽借此案大兴冤狱,将平常对他不恭敬的敬武公主(汉元帝的妹妹)、叔父王立、堂兄弟王仁全部列入黑名单,逼迫三人自杀。不亲附王莽的官员,都在捕杀之列,随便加上个罪名,就处决了,总计有数百人之多。

公元5年,汉平帝已经十四岁。由于王莽杀光母亲卫姬之家族,小皇帝难以掩饰对王莽的厌恶。王莽在腊日大祭时,向汉平帝献酒,在酒里下了毒。汉平帝喝下毒酒,不治身亡。

汉平帝死后,没有立新的皇帝,只有假皇帝王莽。在古代,假是“代理”的意思,假皇帝就是代理皇帝,对外则称为“摄皇帝”。现在大家都看清了,王莽的目标就是当皇帝。于是,刘氏皇族开始奋起反抗了。

安众侯刘崇率先发难,很快以失败而告终。公元7年,东郡太守翟义暗中联络严乡侯刘信、武平侯刘璜等,发动兵变。翟义立刘信为天子,自己为大司马,兵力达到十万之众。王莽派出关西兵团以及关东甲兵,出函谷关,与翟义作战。翟义不敌,被王莽军队抓获,酷刑处死,“天子”刘信不知下落,可能死于乱军之中。

与此同时,长安一带也爆发大起义,义军攻打长安,但遭到挫败。王莽调动大军镇压,义军首领赵朋、霍鸿全部战死,王莽下令夷其三族。

消灭武装叛乱者后,王莽当真天子的时机成熟了。公元9年,汉的国号正式除去,改国号为“新”。

3

众所周知,西汉末年,汉哀帝早亡,国家大乱,皇权旁落。此时,作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最重要的成员撕下了虚伪的面具,暴露出了其窃取天下的野心。作为西汉最大的权臣,他利用国家大乱之际,窃取皇权,建立“新朝”,自立为帝。而他建立新朝后,在位也仅仅十五年,在他统治末年,国家大乱,他自己也被起义军杀死在了长安。成为我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

若仅仅如此也就罢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终究会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而关于他,史官在记录时,顶多说他是乱臣贼子。但是,这货太不平凡了,不平凡到让我们现代人给他灌上了一个“穿越者”的身份。众所周知,所谓穿越就是像我们现代电视剧演的,比如从现代穿越到古代或者从古代穿越到现代。王莽就是这样一个类似于从“现代穿越到古代”的人物。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他统治期间,所实行的一系列政策跟现代太像了。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穿越者”的身份。那么,他在位期间到底干了什么事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

游卡标尺的发明

如果我们对其他的有所怀疑,那么,这个东西真的是他穿越者身份的有力证明。王莽在位期间,特别热衷于发明创造,而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民间科技发展,然后,自己也亲自动手经常捣鼓东西。捣鼓捣鼓着,就让他给整出来了一个我们现在称之为“游卡标尺”的东西,那时候称为“青铜卡尺”。这玩意精确度极高,在那个科技落后的年代,完全可以称之为“神器”。而且这个东西和现在的游卡标尺除了制作工艺不同外,其余的工作原理、外形啥的都跟现在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别。

而在王莽发明的青铜卡尺出土以前,人们都认为最早的卡尺是16世纪法国数学家发明的。然而,在一千多年之前,王莽就已经将这玩意儿整出来了,这简直太令人难以置信了,除了用穿越的理由来解释,我想,恐怕再找不到别的理由了吧。

禁止土地买卖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豪强地主乘机大量兼并土地,导致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经济凋敝。国家发展面临严重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王莽上任以后,并没有贪图享乐。而是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应对这种情况,他禁止土地买卖,没收大地主大官僚的土地,将王田制恢复为井田制,然后把土地分给老百姓。这种想法在当时是不是很超前呢?

禁止奴婢买卖

西汉末年,奴婢买卖依然盛行,对于那些豪强大族来说,看上了哪家姑娘,花钱买来就行了。王莽称帝后,对这种行为是相当不爽,他立马颁布了法令,禁止奴婢买卖。他的立意是要扼制奴婢数量的扩大,重建和谐社会秩序。这在那些大臣们看来,就相当不理解了,他们的皇帝怎么能这样。买卖奴婢这种天经地义的事,他怎么能禁止?我想,如果时机成熟,他可能会宣扬人人平等。要知道,这些政策可是在现代才倡导的。不是穿越者是啥。

而且,关于他的头颅,也是一件十分神秘的事情。据说王莽当年死于乱军之中,然而,他的头颅却不见了,身子啥的都还在,唯独头颅找不到了。后来查明,是被刘秀给收藏了,而且后世的帝王收藏他的头颅长达三百多年。这就不得不令人怀疑,他的头颅究竟有什么秘密,竟然让那么帝王收藏这么多年?

因此,关于王莽穿越者的身份,我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这个世界我们不了解呢太多了。你们认为呢?

【文/王不二】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一起交流。

4

王莽,一位中国历史上的皇帝, 开篡国之先河,也因此饱受诟病。他结束了西汉,建立了新朝。王莽真不辜负这个国号“新”字,他建国之后,频繁推出新政,其中一些政策极为超前,甚至与社会主义制度相似,这一发现让很多人不禁认为,这王莽是现代人穿越到了古代,才出现了如此超前的情况。尤其是王莽的一些发明,也让人拍案叫绝,其中最经典的要数他发明的“游标卡尺”,这样物件出现,让人们更加确信了王莽是一位穿越者。

当然了,穿越的情况尚未有确凿证据证实过,只是人们对无法解释的事情进行得一些猜测。其实王莽的政策中有超前的政策,也有很多是仿古的政策,王莽的内心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将当时的王朝恢复到礼乐崩坏之前,他想仿古重返周朝,而他则做“周天子”。

尽管王莽被怀疑是穿越者,但是他并不是凭空蹦出来的人物,他是真真实实存在西汉的一个人,而且家庭环境还不错,用官话来说他是皇族的外戚,用咱老百姓的话说,他是当时孝元皇后王政君的大侄子。

王莽所在的老王家,那是权倾朝野的世家,作为一个权利熏天的外戚家族,先后出了5位大司马,9人封侯,这样的家族在朝中自然无人敢惹,所以这个家族的人也都鼻孔朝天,说是牛气冲天丝毫都不为过。

尽管老王家家世显赫,但是王莽却有点不一样,他的爹王曼还有他哥哥王永在他小时候就早早的死了,他这一脉没有了顶梁柱,就只有他一个孩子,自然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只能和叔父们一起生活。尽管都是实在亲戚,但是寄人篱下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不过王莽从不抱怨,他每天就是老老实实做该做的事情,从不多话。

王莽和王家其他子弟不同,他从不乱花钱,也不讲究排场,他的行为成为了王家的一个异类,尽管正史对他生活没有更详细的记载,但是作为异类的他,难免会受到同族亲友家孩子的嘲笑和蔑视,这一点与很多小说的情节极为相似。

王莽拜了沛郡陈参为师,经常学习《礼经》,除了努力学习之外,王莽对母亲和寡嫂以及哥哥家的儿子都照顾有加,对他们照顾得极好。在王家这样的世家中,一位博学多才,孝心可见的男孩子,自然特别显眼,也让王家的一些大人物对王莽另眼相看。在这些喜欢王莽的王家长辈中,有一位名为王凤的伯父,他是孝元皇后王政君的哥哥。这个人可了不得,在朝中位高权重,任职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秉政。王凤对王莽的印象不错,因为他简朴内敛,是一个做大事的苗子。同时王莽有孝心,在照顾嫂子的同时能处理好男女有别这些事情,又交友广泛,在同辈之中的口碑极好,也赢得了不少儒生的支持。

王凤生病,王莽来伺候这位伯父,对病重的王凤恭敬有加,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在照顾王凤期间,王莽真的是做到位了,比亲儿子伺候的还好。日夜陪伴,洗脸喂药自然不必多说,王莽甚至在王凤的身边伺候的时候,日夜守护,衣服都不脱,就这么一刻不离开王凤身边,蓬头垢面也无所谓,甚至曾为王凤亲自试药。

“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资治通鉴》

本就对王莽有些喜欢的王凤,加上这次的“患难见真情”,王凤认定了王莽这个人,王莽也因此得到了王凤的信任,得到了王凤的举荐,孝元皇后王政君和皇帝自然要听,于是王莽自此开始了他的发达之路,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

后来,王莽在孝元皇后王政君的扶持下,成为了新一任的大司马,只不过孝元皇后王政君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位大侄子可不是一盏省油的灯,等到王莽成为了大司马之后,哪还有之前年少时半分的德行呢。

不过,王莽的功与过,并非是黑与白,在正史之中对王莽的记载,尤其是《汉书》的记载,难免会有一些偏颇。毕竟王莽篡汉,他的新朝结束后,汉朝又续了命,如此一来,史笔对于王莽的记载自然不会笔下留情,不颠倒黑白已经是好的了。至于真实的王莽究竟如何,他的功过只能留与后人评说!

▲文/野史日记 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了解历史!

▲图/来自于网络,如有不妥随时联系删除!

5

王莽是何许人也?王莽本是西汉晚期的一位权臣,在西汉末年建立了新的朝代,他的朝代国号为“新”,他就是新太祖。

说起来,王莽也算是历史上的一代英雄人物。许多历史学家和研究爱好者都说王莽是穿越过去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主要原因在于王莽执政时期,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有些是托古,有些是以往的统治者中都没有出现过的,这些前卫的政策难免过于超前,使人难免猜疑:这位仁兄是穿越过来的吧!

他到底是不是突然出现的,王莽“发明”了什么政策,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王莽执政时期颁布了许多政策,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要数王莽废除奴隶制的政策。

在汉朝的历史背景,等级制度十分森严,长袖善舞的人地位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地位低下的人只能忍气吞声,作为奴仆,还有命运悲惨的人,一生都在被贩卖,总而言之,阶级分化十分严重,平民过得苦不堪言。

王莽废除了奴隶买卖,解放了汉朝奴仆的人身自由,使平民可以做自己的事,一定程度了促进了社会发展。人们掌握自己的人生命运,不用再被当作奴隶牲口贩卖,自然对王莽心存感激,也有利于统治者维护民心一统天下。

第二个政策是朝廷掌握土地,控制土地分配权,有点土地国有化的意思。这样一来,土地归管理者统一管辖,不能暗中买卖土地。王莽再把土地分给平民,让平民为自身工作。平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工作也卖力了,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还有就是王莽采取收取纳税的方案,由国家控制柴米油盐各种商品的物价。要知道在当时,地方势力商贾擅自垄断物价,把一斤五元的面粉涨价到一斤五十元,这要寻常百姓怎么生活?

王莽推行国家贷款,协调物价,稳定了平民的生活。还利用国家税收来建造基础设施,进一步造福社会,发展西汉经济。

王莽不是从历史上横空出现、顺理成章的当上皇帝的,相反,他是一个篡位者。

按理来说,汉朝这样一个注重血统的宫廷,为什么会让王氏家族的人当上继承者,王莽上位之前都了什么呢?

汉代有后戚干政的老传统,王莽出生在背景显赫的大家族,一家人包括父母长兄姑姑都是皇亲国戚。王氏家族与皇族交往甚好,是西汉家族当官最多的人。这样显赫的家族,少不了糜烂腐败的子嗣后代,而王莽却是其中的一股清流。

发迹之前,他礼贤下士,待人温和,学习也十分刻苦谦虚,对待父母长辈礼貌周到,使得王莽从小就声名远播。

成年后的王莽开始进入仕途做官,当时朝中的人对王莽不少好评,上上下下都赞赏有加。过了几十年,朝中政局开始发生变化,王莽也伺机而上,争夺了大司马的旗号。在最后时期逼迫汉代皇室让位,自己当上了皇帝。

王莽建立起了新朝代即“新朝”。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一系列改革政策造福了百姓,当然,改革势必也会得罪了权贵,遭到了他们的抵制。

虽然王莽在位时间短,新朝的统治也仅存了十几年,但是不可否认王莽对后世的影响。这样一位勇于创新的统治者,即使是在乱世中,也被民族历史深深铭记。

6

王莽不是突然出现的,他一直在宫中做事,只不过是他前面极有能力,又极为忠厚,但是后来执掌大权,却突然变得残暴贪婪。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有人认为他是穿越过去的。

前面恭顺,后面倨傲

王莽的族人里面,有一位是当时的皇后,汉代的每一朝外戚几乎都掌握着重要的职位,王家也一样,当时极为受宠,前后有五个人做过大司马。大司马是什么存在呢?这是掌握全国军、政大权的人物,只有皇帝能节制他,就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的地位一样。

王莽小时候,因为不是长房,所以地位不高,不过他行事乖巧,做事周到,很讨长辈的喜欢。当时他的族人都在腐败,只有他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不但对人好,还很好学,后来他的名声就在族里、朝中传开。

入朝做官后,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出身高贵而看不起其他的官员,而是对每一个人都极为恭敬,于是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对他称赞,这样也就影响到了皇帝的态度,最后满朝上下都在夸他,于是他的官职做的越来越大。

但是他的官职变得更高以后,却变得刚愎自用起来,平时有很多新奇的想法,都在陆续地实践。不过他内心阴狠,外表却极为儒雅。比如一旦天下发生了灾祸,百姓受到饥饿,他自己就会禁食,以表达自己慈悲之心。

他还为了博得美名,为那些学者建造了华美的宫殿。又为了安抚外邦,经常赏赐他们大量的金银钱财。于是经过这些掏空国家的做法,博得了很多人的拥护。

突然变得凶狠

以前王莽是一个儒生,不但书读得好,关键是对人也很好。但是后来皇帝想重用另外一支外戚,却被王莽拦住。他的儿子劝他不要这样结怨,他却把自己的儿子给杀了。

此后他又把此事嫁祸到了对手的头上,借机把皇帝的外戚杀光。为了得到权利,他甚至杀了儿子,这样的变化,让很多人都感觉到费解。

超前的新政

他的新政是人们感到最奇怪的地方。比如他把盐的管理权收回,统一由国家来生产、售卖,这样的做法和现代是一样的。

不过,因为当时盐给很多诸侯国带来了极大的税收,所以很多人反对,因此许多人受到牵连。还有他规定天下的田地都属于他,这也就是说,民间的那些地主豪绅不能再买卖他人田地,然后把收回来的田均分给天下百姓手里。

这样的做法显然能够极大地调动百姓的热情,有着世代君主达不到的眼界,如果能够成功实施,效果明显。

他的新政里面的许多做法,对当时来说是极为先进的,因为这跨度太大,所以就最终没能实现,但是也正因为此,他才更被人怀疑是“穿越者”。不过,他如果真的是穿越者的话,就不会不知道自己的解决,或者说在危机出现的时候,不会去一个人祷告,而是出去拼力厮杀去了。

7

有人说,王莽是个穿越者,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穿越过去的,并列举了下列证据:

一是,王莽提倡土地国有化,按照人头平均分配,这一点与新中国初期的土革何其相似。

二是,王莽废除了奴隶制度,汉朝建立之后,虽然奴隶减少了,但并没有完全废止,到了王莽这,才真正废止了这一制度。


三是,王莽大力发展国有产业,具体措施是将盐业、矿业、酿酒收归国有,私人若开采,必须办理许可证明,并缴纳一定采矿费。

四是,王莽支持贷款,王莽设立了贷款资金池,鼓励农业大户进行贷款,而且享受贷款贴息政策。

五是,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王莽鼓励从事农业生产,对好逸恶劳、无所事事的无业游民,强迫从事农业生产,否则给予一定处罚。

六是,游标卡尺。王莽为了统一度量,发明了游标卡尺,当年考古队出土王莽时期的青铜卡尺之时,惊的呆住了,居然和现在游标卡尺一模一样。


单单这六点,足以令人震惊了!难道王莽当真是上世纪中叶穿越过去的吗?

肯定不是!

王莽思想看似有些超前,其实一点不超前,反倒有些复古,因为诸如将盐、矿等资源收归国有等政策,可以说完全照搬照抄了西周的制度。

他的真实目的,是想让天下恢复到孔子宣称的“礼崩乐坏”之前的礼治时代。

所以说,王莽骨子里是“返古”的,他向往的是西周社会,他推行的是西周制度,他内心是个老古董。

然而,王莽的新政虽然“新”,也不乏亮点,但却与实际情况格格不入,所以新政刚一推出,就遭到了贵族阶层的一致反对。


遭到反对之后,王莽又试图通过暴力来推行,推行毫无章法,又过于急躁冒进,令民怨沸腾,动荡不安。

后期的王莽,大兴土木,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最终激起民变,新朝仅仅坚持了15年就灭亡了。

8

有一个人,他的生命中充满了矛盾。他出生在顶配的官僚世家,他自己最后当了皇帝,他的姑姑是皇后,他的女儿也当了皇后,他的叔父们都是朝中重臣,他却在很长时间内穷困潦倒。

他在人们不学无术的时代,选择饱读诗书,却又做出一些荒唐至极的举措。在政治上,他是一个白痴,把国家治理的一团糟,但在学术上他却是一个大功臣,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来学术发展的方向。

这个矛盾的统一体就是王莽,用我的话概括他:一半是天才,一半是蠢货。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就让我们从孕育他的环境来细细看,抽丝剥茧地重温一遍王莽的发迹历程。

王莽的发迹,要从姑姑王政君说起。他姑姑王政君也不是别人,就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老妈。

汉代的天子很多都喜欢用母亲,媳妇家的亲戚,也出了很多权倾朝野的皇后,比如吕后,窦太后等。

汉成帝继位后,王政君作为成帝他妈,引进了大批的王氏亲属,来保卫儿子的基业。比如王王政君的弟弟,王凤王商王根三人就轮流担当大司马的职位,家里列侯无数,可谓是上至八十老翁,下至襁褓婴儿,只要是王家的亲戚,就都有大官儿做。

可王莽是其中一个特例,他的日子过得非常的贫苦,每天也只是好好学习,侍奉母亲,于是人们都说他品德高尚,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王莽这也太假了吧,明明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王子,你装什么一穷二白的靠努力吃饭的小角色?

其实王莽虽有演戏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是他自身的不幸,因为他的父亲去世得太早了。王莽父亲的兄弟们都成功封侯了,就他自己没有封侯,在那个年代父亲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没有父亲的往往自然少了很多帮助和支持,只能依附于叔叔们,看他们的脸色。

但寄人篱下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往往也不能表现得太过锋芒,只能隐忍以待时机。

汉成帝阳朔三年,王莽24岁,这个大家族中的小人物终于被人记起来,按照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强大力量给送进了官府当中,此时王莽展现出了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积极钻营技术,他迅速巴结此时的大司马,他的叔叔王凤,让王凤觉得他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年轻人。

王凤把这意见告诉了他的姐姐王政君,让她觉得王莽是王家的芝兰玉树。加上王莽这个人一直就有君子的好名声,他从不摆架子,还拿出一部分钱财接济老百姓,并且非常善于高谈阔论,演讲水平很高,这就使得很多老百姓和朝中一部分大臣认为他非常有能力,因此对他交口称赞,在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王莽像坐飞机一样,职位迅速上升。

此时,大司马的位置由王家的人把持,三个继任者分别是王政君的弟弟王凤、王商和王根。他们三个都垂老矣矣,需要找新的接班人。此时王莽和淳于长都显得非常的优秀,淳于长也不是别人,也是王政君的外甥,是王莽的表哥。

此时王莽大义灭亲,偷偷地搜集淳于长的失误,并把这些信息散布了出去王政君知道了,对淳于长非常生气失望,把他关押了起来,并最近就准备重用王莽,王莽也落井下石,很快就把淳于长毒死了,清除了他升职路上的绊脚石。

于是,王莽就在他的叔叔王根之后接任了大司马之位,时年38岁,可谓是年少有为。身居高位的往往更加简朴,礼贤下士,对于世人们非常的礼貌,这又让他赢得了更多的支持者。

上天看王莽的人生像开了挂一样过得实在是太顺了,于是准备给他一点惊喜,很快汉成帝驾崩了。对,汉成帝就是宠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没有子嗣的荒唐的主。虽然成帝没儿子,可皇帝总是要有人当,于是就从元帝的儿子的后代里重新物色人选,这就选到了汉哀帝头上。

汉哀帝登基之后,他的祖母傅太后和皇后丁皇后迅速得势,王政君因为与皇帝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被疏远,王莽也被迫闭门隐居起来,他在隐居期间夹着尾巴做人,他的儿子因为做错了一点小事就被他逼得自杀,这戏真是做过了火。

但这么一出却竟然得到了天下世人的支持,天下世人都觉得王莽才能高,品德好,应该把他召回去做官,哀帝在群情激动之下无可奈何,只好把王莽召回京城,但不恢复他的官职。但对于王莽来说,这种结果也是可以接受的。

汉哀帝也是一个少年皇帝,由于他宠幸男色董贤,加上他英年早逝,也没有子嗣。汉哀帝死后不久,王政君迅速地夺回了传国玉玺,并且王莽也在百姓的支持下重新恢复了高位。在王莽与王政君的授意之下立了汉平帝,此时王莽的权力已经很大了,超过了他的诸位叔叔。

在汉平帝在位期间,王莽还成功地进封安汉公,用来表扬他的功绩,并且王莽还成功地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汉平帝,成为了平地的皇后,王莽也就成了名正言顺的皇帝的岳父。

由于王莽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所以他对古代的礼制非常感兴趣,所以他修建了明堂辟雍,也就是官方的礼仪场所。并且派遣风俗使者,到天下巡访,得出的结论是天下一片太平,众人把这些功绩都归功于王莽。

王莽还大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对于古文经学非常感兴趣,在他当政期间,古文经学非常活跃,诸如毛诗,古文尚书,春秋左传等古文经学的重要著作都在此时得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今文经学。

而在东汉以后,由于皇帝的支持古文经学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了全面压倒今文经学的态势,一直到东汉晚期马融郑玄等兼通经今古文的经学家出现,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呈现的内容得以融合和交流,古代的经学研究也就沿着个道路一直走下去。

当然,虽然王莽支持古文经学的发展,他自己的目的也是不单纯的,他也是看中了古文经学中的对于他有利的思想,以便支持他夺权篡位。

汉平帝去世之后,王莽为了掩人耳目又立了孺子婴做傀儡,但没过多久就被他废掉了,改成王莽自己登基当皇帝,改年号为新,就是新朝。

王莽对于古代的礼制很感兴趣,因此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希望恢复周代的盛世图景。并且他把铸钱铸铁,采盐等行业都收归国有,由国家控制,王莽还一厢情愿地想把天下的田地实现井田制那样的平均分配,把田地叫做王田,把奴婢叫做私属,王田私属都不得随意买卖。

当然,王莽也是一个蹩脚的金融家,他疯狂热衷于发行货币,前前后后发行货币达十几种,各种货币大小不一,币制混乱,同时流通给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最终的结果是哪种钱币大家都不能好好使用了。

王某屡次改革,虽然想法不错,但都脱离实际,很多都是不切实可行的计划,因此得到大家的强烈反对,但是王莽一意孤行,用强迫的手段把这些法令推行下去,遭到了大家的强烈反抗。

在对外上王莽也是不老实,他屡屡出兵侵略四邻,使得四邻不安,并且还胡乱给邻国改名字,比如说吧,匈奴单于改成降奴服于,把高句丽改成下句丽等等。不但造成了无谓的边境冲突,还把10万大军牵制在边境,很长时间在人力物力上都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上天给王莽一说好牌,可往往自己却打个稀烂。在这样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覆灭也是在所难免的了,新朝仅仅存了15年,就被绿林赤眉起义给打垮了,随后皇族出身的光武帝刘秀,成功击败天下群雄重新统一了中国,继续了汉的大统,始称东汉。

班固在《汉书》中说:“昔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艺》以文奸言,同归殊途,俱用灭亡,皆炕龙绝气,非命之运,紫色蛙声,余分闰位,圣王之驱除云尔!咨尔贼臣,篡汉滔天,行骄夏癸,虐烈商辛。伪稽黄、虞,缪称典文,众怨神怒,恶复诛臻。百王之极,究其奸昏。”

王莽的罪恶简直是无以复加。

综上,王莽就是一个活在汉代的人,根本不是穿越过去的,怎么会是突然出现的呢?王莽没当皇帝之前的生活就是如前文所述那样。王莽作为一个在舞台上挣扎了很久的小丑,终于也遗憾的谢了幕,在人们心中留下的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而是一个闹剧罢了。

9

王莽的存在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个不小的变数,因为他的出现和他所作出的一系列事情,而被后人们戏称“穿越者”那么王莽究竟做了什么事,又有哪些证据表明,他,是一个“穿越党”?

按照穿越小说的套路:

王莽(前45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邯郸大名县)人。王莽少年时,父亲和兄长先后去世,跟叔父一起生活。(合理,完全符合穿越小说的套路。)

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而且勤劳好学,师事沛郡陈参学习《论语》。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行为严谨检点。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王莽就是这个世家大族中的另类,几乎都成为了当时的道德楷模,很快便声名远播。(凡是与众不同的异类要么是傻子要么是天才,按照这个剧情,王莽应该是魂穿)

汉成帝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24岁的王莽入中枢开始做官。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王莽30岁,被封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根病重,举荐王莽代替大司马之位,王莽38岁。

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大旱,并发蝗灾,受灾最严重的青州百姓流亡,王莽开始了自己的皇帝之路。(前半段时间矜矜业业,任劳任怨。应该是穿越过去想做一个太平的富贵人家。没想到实时造英雄,天灾人祸之下,只能反抗了。符合穿越文的思路)

那我们再说一下王莽的政绩:

(1)更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完全就是土地收归国有,耕地重新分配的架势。

(2)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想一想,现代社会哪有奴隶?作为一个现代人,确实不大习惯奴隶制。

(3)实行“五均六筦”制,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山泽等。也就是说,山上的水里的天然的资源,那都是国家的,和现在一样。

(4)人民婚丧嫁娶可向政府贷款,不收利息。但农商事业贷款,政府收取纯利十分之一的本息,银行的贷款啊有没有。

(5)改革中央机构,加强相权、兵权;重新划分郡县,更改地名。

当然,还有那个标志性的青铜游标卡尺,这要是在给他一台车床,妥妥的造飞机大炮的节奏啊。

不过王莽的新朝还是灭亡了,因为时间不允许他这么一个“穿越者”搅动历史的次序,所以派出了“位面之子”刘秀,三年从农民到皇帝,直接延续汉朝,不服不行。

如果说王莽是卡BUG打游戏,那么刘秀就直接是GM了。装备爆率+100%,幸运属性+100%,获得NPC的好感度+100%,简直完虐王莽啊。

10

最近几年,“穿越”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不管是网文还是影视剧,不穿一下都不好意思演了,大概正是这种文化氛围的感染,也不知道从哪里整出来一个王莽是从现在穿越过去的说法,这种说法流传之广,于是就有了本题。

为了解答王莽是不是穿越的,我真的是查阅了很多资料,本文就来全方位给大家讲讲王莽到底是不是穿越回去的,他当皇帝以前都做过哪些事情?

王莽在即位之前,被认为是能够力挽狂澜的人物

王莽的姑姑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汉朝时期流行外戚掌权,所以王家一门在当时都极有权势,当时王家能够封侯的就达五人,其权势之显赫,比当年吕后专权的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莽就出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想要出将入相很容易,但是王莽并非刘姓,只是一个外戚,按照道理来说,这样的人想要篡夺皇位,不太现实,在西汉的时候,外戚擅权的人多了去了,但是能够取而代之的大概只有王莽。

这就说明,王莽还是有点本事的,虽然作为豪门出身,但是王莽并未同家族中其他人那样整天生活在灯红酒绿中。

相对于一般的野心家,王莽是一个更有野心的人,而是过着简朴的生活,有着极高的进取心,一直勤勤恳恳读书,并且遵守礼制,做事谦卑谨慎。

正因为在家族内的好口碑,王家的人十分看重王莽,他的伯父王凤在去世的时候,极力给他铺路,他的叔父王商愿意把封地让出来一些给王莽,除此之外,很多人都说王莽的好话。

在西汉的时候,没有科举考试,全凭推荐,也就是口碑和人脉才是出将入相的通行证,恰恰这两点王莽都具备,因此,三十岁的王莽就封侯拜光禄大夫。

很多人在一招得势的时候就会忘乎所以,王莽显然不在于此,他依然保持礼贤下士做人准则,清廉俭朴的生活作风,王莽的口碑简直就是爆炸,因此,八年之后,王莽出任大司马。

汉平帝去世时,王莽为了能够执掌大权,便拥立了年仅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为皇帝,同时王莽自己摄政,实际上王莽就是当时的皇帝了。

不久之后,王莽逼迫姑姑王政君交出玉玺,然后让刘婴禅位给自己,改汉代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皇帝。

很多人都认为王莽是篡位的卑鄙无耻之人,其实王莽因为前期的一系列的个人炒作,在当时的社会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当时的知识分子,都认为王莽是一个能够改变西汉末年存在的社会问题,是一个力挽狂澜式的人物,实际上,当时的官员对刘氏并不是很忠心,毕竟给谁当官不是当。

王莽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意选出来的皇帝,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王莽的改革,实际上并非“创新”,而是“复古”

王莽能够接下西汉的盘子,也可以看作是中国腹黑式人物的一次成功个人秀,然而王莽实在是一个野心家,他不想要当一个荒淫无道,安于享乐的皇帝,他竟然充满了报复,他希望继续那些改革,然后开创一片天地。

正因为这些改革,相对于西汉时期的体制有着激进的改变,被称为“王莽改制”,其主要内容就是在土地上进行的收归国有,禁止买卖,颇有现在土地制度的样子,因此有人说,王莽实行的经济政策就是计划经济,王莽的改革带有社会主义色彩。

其实,王莽的改革并非是穿越,而是一种复古,他想要复的古,就是周朝时期提倡的东西,王莽的外号,就是“周公在世”,所谓土地国有,实际上就是想要回归井田制。

井田制是一种存在于书本上的东西,理想化太严重,我最近看到有学者表示,很可能周朝时期的井田制压根就是孟子书里面的一个提倡,并非完全实行,而且分田其实很复杂,即使到唐朝时期,技术更进步,条件更发达都推行不下去,西汉时期压根就没有实行的土壤。

除了经济政策之外,在很多领域的改革上,都倾向于采用“复古”的方式进行改革。

其实,推动王莽改革,鼓吹恢复“周礼”的这帮人,用屁股想都能知道是那些儒生干的好事,王莽是被这些儒家大师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当然,王莽当初靠口碑能够上位,也是得益于这些儒生的支持,本来汉朝时期的指导思想并非儒家思想,很多人都以为从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不是这么个事,当时的儒术,主要是为了解释“君权神授”的,你想要实行仁政这一类的,趁早滚蛋,从根本上来说,汉代的指导思想,就是“外儒内法”“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的这么一套思想。

在汉宣帝时期,太子刘奭建议汉宣帝推行仁政,全面采用儒家学说,结果就遭到汉宣帝的训斥,汉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汉书·元帝纪》)

前一句,汉宣帝表述汉代的指导思想,后一句,其实就是批评儒家思想“好是古非今”,什么意思呢?就是整天说古代好,说今天不好,你说老百姓听了之后,肯定会认为当下的生活不好,自然会造反的啊!

这句话,从当时来看是很有先见之明的,王莽要改革,其实就是信了儒家的话,认为通过改革,能够回到周朝那个社会,其实这是不现实的事情,因为社会一直都是进步的,过去怎么可能过得比现在好,所以,王莽的改革注定要失败。

这些不符合现实的理想主义改革,将新朝这个刚刚成立的王朝,又推向了一个万丈深渊,改革给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都造成了混乱,加速了王莽政权的衰落。

比较有意思的是,最后推翻新朝的,恰恰是那些农民起义军,假如王莽的改革真的是穿越过去的,那应该是惠民的,怎么又会被农民推翻呢?

当然,王莽改革可以看作是儒家实现其理想化社会方案的一次试验田,这次不行,下次换一个套路,总有一款适合统治者!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嘛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