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决战辽沈战役》中锦州战役的关键时刻,塔山防线告急,林彪有一句著名台词:“总预备队,不动”!那么这个直到锦州解放也没舍得动用的总预备队,究竟是哪支部队呢?正是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战斗力爆表。而东野一纵在后来全军统一序列时,其番号改为第四野战军第38军,更是林彪麾下一等一的精锐王牌。
东北野战军的前身番号分别是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而第一纵队是“东北民主联军”1946年8月首批组建的五个纵队之一,包括北满的一纵、二纵、六纵和南满的三纵、四纵。其中这个第一纵队是由八路军山东军区出关而来的老部队整编而成,原来的番号分别是山东军区第1师、第2师和滨海支队,尤其这个山东军区第1师,那可是血统纯正的老红军部队。
山东军区第1师的前身,是原八路军第115师686团,从山西一路挺进山东的老八路,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旅级、师级部队,而686团的血脉,则是彭总当年统率的红三军团。这事说起来挺复杂,彭总的红三军团老底子是“平江起义”部队,在长征途中由于减员严重,两大方面军会师时番号已经压缩为“红三军”。
当中央红军最终单独北上时仅余7000余人,包括林彪的红一军和彭总的红三军两部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这7000人被集中整编为“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后陕甘支队恢复了红一军团的建制,但是红三军团的番号便消失了,也就是说原红一、红三军团的剩余力量,全部编入了恢复建制的红一军团,这也是彭总的大公无私之处。
因此,当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由红一军团缩编的第343旅(685团、686团)中,第686团实际是以当年红三军团的部队为主,团长李天佑就是红三军团第5师出来的。那么显然,第一纵队的核心骨干就是山东军区第1师,由该师改编而来的东野1师、第112师编制内,始终保留着“平江起义团”的荣誉称号,彭总后来能够顺畅指挥以四野为基干的志愿军,与此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第一纵队的第2师,则是原山东军区第2师,是抗战爆发后由山东当地抗日武装发展起来的,后来的滨海军区主力部队,而一纵3师的前身“滨海支队”,则是由起义的原东北军第51军第111师发展而来,因此一纵的三个师都算是山东“老八路”。在抗战胜利之初东北的混乱局势下,山东军区各部是林彪可以依靠的主力部队,远比后建部队要顺手得多(另外一支劲旅是新四军3师)。
至于说到一纵的战绩,那可是不胜枚举了,一纵是林彪麾下的三个猛虎纵队之一,是后来四野的头等主力,以善打大仗和硬仗著名,四野中的几个“第一”都与第一纵队紧密相连:打赢出关后的第一场歼灭战;编为第一纵队;被誉为第一只“虎”。番号改为第38军之后,部队作风以“三猛精神”闻名,其下属的112师攻坚能力强,113师长途奔袭能力强,均为王牌中的王牌。
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一纵以“三下江南”和“四战四平”名扬天下,在天津战役中也担任主攻任务。从辽沈战役胜利后入关再到平津战役,一纵从祖国最北的松花江畔一路打到滇越边境,打遍了半个中国。1948年11月,一纵改称为第四野战军第38军,所辖第1师改称第112师,第2师改称第113师,第3师改称第114师,同时将辽北独立第10师划归38军建制,改称第151师。
此时的第38军下辖四个步兵师,全军兵力达到59523人,拥有长枪16769支,短枪3410支,冲锋枪3990支,轻重机枪1249挺,枪榴弹筒和掷弹筒385具,火箭筒43具、60迫击炮320门,重迫击炮85门,山野榴炮74门,其它各种步兵火炮55门,如此的兵力兵器规模,顶得上敌人的一个小型兵团了,战斗力当然强悍。
在1950年那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中,第二次战役是38军的第三次成名之战,梁兴初军长指挥部队以勇猛的穿插和阻击,配合主力部队大破美军,其中仅第38军就消灭敌人11000余名,一举扭转战局。彭总在战役结束后的嘉奖电中,亲笔写下“第38军万岁!”的字样,从此“万岁军”威名赫赫。
第38军凯旋回国后原驻东北,1966年2月由代总参谋长杨成武上将提议,将该军调到保定地区拱卫京畿重地,隶属于北京军区,成为我军重要的战略机动部队和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目前的番号是第82集团军,回顾该军战史,堪称“精兵强将,纵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