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振宁是因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宇称不守恒影响对物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设想获得实验验证后,当年就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个获奖速度在100多年诺贝尔奖史上是空前绝后的,足以见得这项成就的重大。

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并不是杨振宁的最大科学贡献,杨振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杨-米尔斯方程。杨-米尔斯理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非常的遥远,很少能够看到介绍这个理论的文章,因为这个理论太伟大了,要介绍这个理论需要上升到能够看到几乎整个物理学的高度。类比一下,若是给公众科普黑洞,只需要物理学的少部分概念即可。

说杨振宁伟大,首先需要明白为什么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牛顿是他那个时代物理学的集大成者,天上物体的运动和地上物体的运动都可以用牛顿给出的几个简单优美的公式描绘出来。物理学就是要用尽可能少的公式涵盖更广泛的现象,牛顿统一了天上的力和地上的力,这是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

牛顿之后,电、磁、光的错综复杂乱象被麦克斯韦用四个方程理清了,麦克斯韦统一了电、磁、光,可以解释当时已知的所有电磁问题,包括我们熟悉的弹力、摩擦力,其背后的根源也是电磁相互作用。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伟大的,可是这个方程组居然在伽利略变换下不协变,用麦克斯韦方程组得出的光速居然看不到是相对于哪个参考系的。爱因斯坦出马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给出了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也确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正确性。不过还有一件头疼的事情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万有引力问题。爱因斯坦又用了十年的时间给出了广义相对论,至此万有引力问题告一段落。

万有引力问题解决后,爱因斯坦没有停歇,因为他看到了物理面前的一个新的大问题,那就是万有引力与电磁相互作用力的统一。爱因斯坦在晚年时期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统一万有引力和电磁相互作用的工作上,不过他没有成功。并且,人们还在原子核内部发现了另外两种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在当时,科学家甚至还不知道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该如何描述。

这时候杨振宁用他的理论指引了方向。1954年,杨振宁发表了他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这个理论没有直接给出如何描述相互作用,盖尔曼、温伯格等几位非常杰出的科学家用这套理论做框架给出了描述强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动力学以及弱电统一理论(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至此可以看到,四种相互作用中的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都是在杨振宁的规范场理论框架下完成的。

1994年,杨振宁因规范场理论获得了鲍尔奖。授奖词中称赞杨振宁的工作排在了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杨振宁虽然不能和他们一样伟大,但配得上鲍尔奖的评价,他是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几位物理学家之一,也是当今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没有之一。

最佳贡献者
2

杨振宁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曾经获得科技界最高的荣誉诺贝尔奖,可以说他能称得上是目前顶级的科学家,在国内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也都具有非常高的名气。

近年来,关于杨振宁的讨论出现了两极化,有人认为杨振宁获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为我国的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有认为杨振宁将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他国,晚年却又回国占用我国资源,同时还与自己的学生翁帆进行了一场忘年恋,这也成为他具有争议的关键。

杨振宁在1957年因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也是他在学术领域中取得的最大成就。他凭借自己在科技领域所获得的成就,而得到了很多的荣誉,如今更是众多头衔加身,比如: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名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

说到杨振宁所做出的科技成就,笔者认为还是非常突出的,他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贡献,可以说他在物理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还是非常大的,虽然也有不少成绩都是与他人合作而完成的,但这也不能忽视杨振宁在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成绩。

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
1955年,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教授;
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
1966年起,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艾伯特·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1971年夏,杨振宁回中国访问,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

从杨振宁所获得的部分成绩来看,他在物理学、力学等领域中的成绩斐然。他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于杨振宁在各领域中所做出的成绩,我们不能给予否定,还是应该对他给予充分的肯定。在笔者看来,我们在评价杨振宁时,应该从理性、客观的角度来出发,毕竟人无完人,我们不能只关注他的缺点,而对其缺点进行放大,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合适的。

3

通俗的说,就是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想一下,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足以证明他的伟大成就了吧。

今天我们不评论杨振宁的私生活,只看他在科学上的贡献。他是因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而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项工作是他与李政道共同做的。在粒子物理学方面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把统计力学作为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提出杨-Mills规范场论,这些对于我们大众来说可能有点遥远,难以理解,因为杨振宁研究的方向主要偏重于理论物理,我们不懂也很正常了,但是这些理论对于解开许多物理现象或是宇宙奥秘可是有很大作用的,在物理学上的成就也是不容小觑的,所以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其实想想杨振宁提出一系列物理学理论与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这样的成就是差不多的,虽然他可能还未达到爱因斯坦的高度,但对物理学的贡献也是极大的。

除此之外,他还促进了中外的科技文化交流,可以说为促进中外关系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一切也都归功于他在国内外的名望,他在八十多岁高龄时还回国内进各大高校进行物理讲学。到2017年,他放弃了外国国籍,正式恢复中国国籍,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振宁在国内不仅积极参加各项学术交流,还培养出了许多高端的科技人才,1986年,杨振宁在南开大学创建了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主要带领他的“弟子们”研究数学物理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其中就包括他的杨-巴克斯特方程,杨-米尔斯论等等,他培养的学生们有的留在国内,有的走向国际,去为世界物理学奉献他们的力量。

科学不仅需要实践,更需要理论来加以指导,虽然实践很重要,但理论也是同样重要,没有理论,谈何实践?所以说杨振宁在理论物理学方面的成就是十分巨大的,他的理论将有利于更多实践的实行,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进步!

4

对于杨老很多人了解的有三方面:

  1. 上个世纪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很多学子选择回国效力,杨老没有回国并加入美国国籍;
  2. 1957年与李政道合作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因分歧两人分道扬镳;
  3. 杨老在82岁的时候迎娶28岁娇妻翁帆,两人年龄相差54岁广受非议。


我们都喜欢站在圣贤的角度去苛责别人,每个人都不能免俗,看一看网上大家对于杨老的评价就清楚了。关于杨老的私事在这里不评价也不去讨论,今天主要看一下杨老在科学事业上作出的巨大贡献。

据权威期刊对于物理学家的排名,杨老可以进入前二十,大约排在十五六名的样子,以下是前十位。而如果只统计在世的物理学家杨老稳居前三,甚至是排在第一位可想而知杨老的科学成就有多高。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并荣获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对称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我们的眼睛、耳朵、双手,还有图形的对称更能体现美感;除此之外物理规律也具有对称性,举个简单的例子: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符合万有引力定律,那么镜子中的苹果掉落下来也符合万有引力定律。

这种宇称守恒广泛存在,也是被所有的普通人和科学家接受的,如金科玉律一样。如果有一天发现了不守恒现象,那么第一想法是这个现象可能是某些细节上出现了错误,没有人会说理论出现了问题。
图:杨振宁和李政道论文截图

但是杨振宁和李政道发现了不守恒现象之后却是要打破常规,提出了弱相互作用力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并被验证成功。这一次就像是二十世纪漂浮在经典物理学大大厦上空的两朵乌云,打破经典提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这个问题就像是大家都知道“1+1=2”,当有一天出现在某种情况下“1+1=3”,但是大家都不信而你提出了足够的论证证明“1+1=3”。

除此之外杨老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方面都有很大贡献。杨-米尔斯规范场论

杨老在上边那些领域有十几个诺奖级别的研究成果,甚至好多科学家基于杨老的科研成果深化研究从而获得诺贝尔奖。尤其是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对除引力外的三大基本作用力皆可描述,发展到现在又形成了粒子标准模型。

杨老是在世物理学家第一人当之无愧!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欢迎点评

5


杨振宁在35岁的时候就和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此之后杨振宁又和米尔斯合作提出了“杨-米尔斯方程”,为后来的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奠定了基础,以至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粒子物理学界的诺贝尔奖几乎都和杨振宁的理论有关系。

虽然杨振宁只获得过一次诺贝尔奖,但他却有着众多诺贝尔奖级别的科研成果,以“杨-米尔斯”方程为核心的标准模型理论创造性的把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以及电磁力统一到了一起,从此只需要一个理论就能解释和描述三种基本作用力。

爱因斯坦晚年曾致力于大统一理论的研究工作,想要把宇宙中的强力弱力引力和电磁力用一个理论来描述和制约,但该理论的构建难度太大,一直到爱因斯坦去世都没能完成,而杨振宁的“杨-米尔斯方程”直接统一了四大基本作用力中的三种,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就之伟大不言而喻。

需要指出的是杨振宁一直都是一位爱国科学家,只不过他研究的是理论物理而不是应用物理,年轻的时候回国并不会有什么大作为,因为当时的国内百废待兴,没有能力支撑杨振宁的理论物理研究,但晚年的杨振宁在功成名就之后拉动了一大批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回到中国发展工作,唯一的图灵奖华人获得者姚期智就是被杨振宁“带回来”的。

6

从牛顿开始到现在,他的对物理学的贡献至少可以排到前十,之所以觉得偏门,没人宣传他,是因为曲高和寡,不说普通人了,就算我们学物理的人中,能理解他理论的都是少数。

爱因斯坦那个时代的人是怎么评价爱因斯坦的?

希特勒创造了一个帝国,爱因斯坦创造了宇宙,不留一滴血,托勒密宇宙1400年,牛顿宇宙300年,爱因斯坦宇宙刚刚开始,不知道会存在多久…………而杨振宁就是在爱因斯坦之后从新定义宇宙的人。

很多人攻击他不爱国,却根本不知道他为中国带来了什么,如果中国不要他,世界上有的是国家要他。

他用他的声望给中国带来了无数的技术,知识,设备,用他的人脉给中国培养了无数的人才。

攻击他私德的都是一些眼红的家伙。别人你情我愿的事情,他们是恨那个人不是自己。

7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镇,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院士、委内瑞拉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

1949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97年紫金山天文台将其发现的一颗国际编号为342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杨振宁星”。

2017年2月,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4月16日当选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

他的研究方向及学术成果非常多:如相变理论、玻色子多体问题、杨-Baxter方程、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等等。大约300篇发表于《物理评论》《物理评论通讯》等刊物上。

当然,现今说起杨振宁肯定不能与另外二个人分开,一个是她的现任妻子翁帆,另一个就是我们熟知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翁帆,1976年7月出生在广东潮州。从汕头大学毕业后,先是到汕头一家企业工作, 但翁帆一个多月后就离开那家公司,到深圳一家高尔夫俱乐部工作。她在深圳工作了3年,其间与香港一个普通公司的职员在香港办理了结婚手续,但这段婚姻只持续了不到两年就宣告破裂。此后翁帆报考研究生,并考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2004年12月24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与未婚妻翁帆来到广东省汕头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记处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也就是说2004年的时候,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登记结婚了。以杨振宁的年纪和身份,作出如此"骇人听闻"的决定,直接引发了一场"地震"。这种情况在国外可能大家接受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但在中国这种情况大部分人是无法接受的,在网上还出现了很多调侃他们的段子。

邓稼先是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国我们经常拿邓稼先与杨振宁做比较。20世纪中期,邓稼先与杨振宁就读于祟德中学,两人成了最要好的同学和朋友。杨振宁的学业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邓稼先很崇拜他。杨振宁以大哥的身份关照邓稼先。受杨振宁的影响,邓稼先在物理、数学等课程中的才智也发挥了出来。杨振宁与邓稼先几乎形影不离。抗日战争爆发后,两个先后来到西南联合大学学习。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不久,杨振宁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1946年初秋,22岁的邓稼先毕业后,被北京大学物理系聘为助教。次年,邓稼先考取留美研究生。行前,他征求在美国就读的杨振宁的意见,问到哪所大学就读较为合适。杨振宁建议他到普渡大学去。后来,杨振宁还帮助邓稼先申请到了普渡大学博士研究生的入学许可。1948年10月,邓稼先与杨振宁的弟弟杨振平结伴,从上海乘船前往美国。邓稼先顺利地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院,读物理系。1950年8月,邓稼先获得了博士学位。1950年8月29日,邓稼先与留学美国的100多名学者一起,历尽艰辛,奔向新中国的怀抱。从此,邓稼先便和在美国的杨振宁天各一方,长时间失去了联系。

从中国人民的感情上来讲邓稼先对我们的影响大一些,但杨振宁对中国也是有很大贡献的。

1、为中国献计献策

1971年,杨振宁在美国好几个城市举行演讲,许多美国人,因为受他的影响,开始对中国持友好态度,并愿意同中国亲近;一些美籍华人学者,纷纷回国探访,为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献计献策。

2、保钓运动的精神导师

1971年上半年,杨振宁参加保钓运动。作为海外华裔科学家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他1971年甫一回美,即应“保钓”学生的邀请,穿梭在全美各高校演讲,以所见中国不屈不挠之精神示于学生,感染了一批热血青年立下报国之念,被称为保钓运动的精神导师。

3、推动中美高校交流

1974年,杨振宁利用回上海探亲的机会,开始了与复旦大学谷超豪等十几位教师长达数年富有成果的合作,推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同复旦签订交流协议。

4、建议加强科普工作

1975年,杨振宁向周恩来建议加强科普工作,并建议引进《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版权。在邓小平等领导的关心下,这本刊物进入中国,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本版权合作的期刊,即《环球科学》前身。《科学美国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杂志,影响了数代精英人群。

5、为支持中国设立了CEEC奖金

1981年,杨振宁在美国石溪分校设立了CEEC奖金,从美国和香港募集资金,专门支持中国各大学、各研究所人员到石溪做访问学者,到90年代初,共有80余名中国学者得到此奖金支持成功赴美,其中绝大部分按时回国到原单位服务。

在他人生的漫长岁月里,他没有做过对不起袓国的事,相反他对袓国的发展是做出了供献的,对中华民族是有感情的,是值的我们肃然起敬的。

8

这个问题该从何说起呢?

当科学证明,大尺度的宇宙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时,宇宙物理学开始变的混乱起来,因为观察数据表明,宇宙中夸克比反夸克多。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天文物理学界达成共识,即允许相反的过程,也即夸克变成电子,电子和反电子变成反夸克和夸克。

所以直到1956年人们都相信,物理定律分别服从三个叫做C、P和T的服从,

C(电荷)对称;即对于粒子和反粒子定律是相同的。

P(宇称)即任何情景和它的镜像定律不变,(向右自旋的粒子的镜像变成了向左自旋的粒子,他们的物理定律不变。)

T(时间)对称不变,即如果颠倒粒子和反粒子的运动方向,物理定律不变。

因为物理学定律只有尊照三个服从,才能满足电子和反电子变成反夸克和夸克的条件。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弱作用实际上不服从P对称。同年,吴健雄通过实验证实了杨振宁李政道的理论。

第二年,杨振宁李政道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9

杨振宁在网上的热度可以说是居高不下的,人们可能知道的是他获得过一次诺贝尔奖,但是实际上杨振宁在科学上达到的成就远远不是一个诺贝尔奖可以概括的。

如下图所示,是杨振宁在四个领域做出来的成就,几乎每一项成就都有获得诺贝尔奖的潜力。

特别是规范场论的相关内容,是所谓的“标准模型”的基础和核心【如下图所示,就是标准模型下的各种粒子】,几乎主导了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物理学发展。所以杨振宁在物理学基础上的贡献之大,也是可见一斑了。

当然了,上面的内容还是不太好懂,那我就说一个更加简单通俗的方法来表述杨振宁的卓越贡献,如下图所示,就是物理学课本的目录,其中的Yang是汉语拼音,就是杨振宁的杨。

换句话说,杨振宁活着的时候就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在物理书中占了两个章节,难道这样的证据还不能够说明杨振宁做出成就的伟大吗?

所以说,在科学成就上说,杨振宁确实是非常厉害的,多了不敢说,当代活着的物理学家里面,他绝对是前三——甚至于有人说他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10

杨振宁是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以及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了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

杨振宁早年在西南联大读书,1945年赴美深造,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上世纪五十年代,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观念。这一原理改变了人类对对称性的认知。该理论被吴健雄用巧妙的实验证明,杨振宁李政道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共同提出的杨米尔斯方程,这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基础理论。物理学界普遍认为,该方程的意义可以与牛顿、麦克斯维以及爱因斯坦的工作相提并论,今后必将对未来物理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杨振宁从1966年起,人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讲座教授,1994年杨振获得美国鲍威尔科学成就奖。近年来,回国创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

由于杨振宁的工作主要在理论物理方面,不像霍金那些的天文学家更容易被大众所熟知,但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不仅仅是一个诺贝尔奖能够承担的,他是目前当之无愧的在世物理学家第1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