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李鸿章的最高职务,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李鸿章的最高职务,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2020-07-25 11:30阅读(220)

李鸿章的最高职务,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作为慈禧太后的得力助手以及清朝与列强之间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者,李鸿章一直被很多人视为封建王朝的卫道士,是一个愚

1

我是天刑,我来回答。

李鸿章的职务有好几个,我们先列一下:

东宫三师

文华殿大学士

直隶总督

北洋通商大臣

赏戴双眼花翎,一等肃毅伯爵。

这个需要挨个分析:

1.东宫三师。

太子的师傅,这个呢没什么可说的,因为光绪也没太子,就是个荣誉职务。现在也没这职务,硬要说的话,大概是中央党校名誉校长吧。

2.文华殿大学士。

这也是个荣誉职务,地位大概就是政治局常委吧。另外,李鸿章是文华殿大学士,曾国藩曾经是武英殿大学士,所以李的官职排名是比曾略高一点点的。

当然,李鸿章作为外臣,从未做过军机大臣,正式进入中枢执掌军机。这是因为军机大臣是枢臣,正式称谓是“军机处大臣上行走”,是从大学士、各部尚书、总督等官员中特旨充当,均为兼差,权限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军机处基本上就是协助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常设机构了,是中央机构,从这个角度来说,军机大臣可类似于皇帝秘书处。而李鸿章从基层起家,作用就是个救火队员或者裱糊匠,是做实事的,所以没有进入中枢做文书工作执掌军机。但是变相授予他三师、大学士、双眼花翎的加衔,因此他的地位其实等同于军机大臣。上朝时,李鸿章的站位在首席军机大臣、恭亲王奕訢之后,而在其余军机大臣之前。所以他虽然未当过首席军机大臣,不是总理级别,但也是相当于政治局常委了。

3.直隶总督。

清代地方有八大督抚(如果加上两个边缘的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共十个,清末还加了一个东三省总督)中,地位最高的是直隶总督,管辖地方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委书记,兼天津市委书记,兼河北省委书记,另外总督军政一体,他还兼任了河北省军区的司令员,有直隶淮军和直隶练军的指挥权。

4、北洋通商大臣。

这个就更重要了,北洋通商大臣原为三口通商大臣,负责管理直隶(河北),奉天(辽宁),山东三省的通商洋务事宜,负责外交、海防、商务、关税及军事工业。

然后,借此职务,李鸿章把自己创建的淮军顺理成章的以北洋军的名义保留了下来,能指挥河北、山东、辽宁的淮军和练军。但是要注意的是,山东另有山东巡抚,辽宁另有盛京将军,他指挥不了两地的地方部队。

另外,他借机建立了现代化的海军北洋水师,和现代军事工业天津机器局,旅顺船坞,威海卫和旅顺要塞等。

可以说,他兼任了当时国家的半个商务部长、半个外交部长、半个工业部长,半个海军部长(管辖北海舰队但不是直接司令员),并兼任北部战区司令员。

5、赏戴双眼花翎、一等肃毅伯爵。

伯爵是超品大员,荣誉职务。表示级别的,双眼花翎更是特殊恩宠,这个就不说了。

所以,综上所述,李鸿章的职务,在当时相当于中央党校名誉校长、政治局常委,北京市委书记,天津市委书记,河北省委书记,半个商务部长,半个外交部长,半个海军部长,兼任北部战区司令员和河北省军区司令员。

当然,甲午战争开始后慈禧的一纸任命是:“着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这个大概就是前线最高指挥官的意思,能调动全部前线文武官员,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军委战区前指司令员。当然,他除了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北洋海陆军,其实谁也指挥不动就是了。

2

职务在多.级别在高.权力在大.

条约签多.卖国已冠.千古罪人.

书已盖棺.谁与公正.谁能易史.

胜者为王.史以王道.仕可放火.

民禁点灯.谁亏自尊.谁会自诽。

……

依本人估计,不如烧烤店小二吃香,级别相当于烧烤店店长,老板管家。

什么,总督,大学士,军机大臣见鬼去吧。

**[烧烤店虽然说是低微小店,可香逸飘邻;李大人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在效忠君国节义中,却是一头”顶罪羊”,遗史“卖国贼”也,熟不知,君臣之间,权亦,虎亦,禄亦。]**

《无题》

史是权贵编,

魑魅可成仙。

正道多岐路,

狂人著华章。

3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清廷下诏,将李鸿章由两广总督重新调任为清朝国封疆大臣中的最高职位: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慈禧的一纸任命是:“着李鸿章为全权大臣。“

直隶总督是整个河北省、首都的最高长官,管理行政、军事、民事。

北洋大臣,负责外交和北洋军。很大程度上相当于于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

李鸿章被人称作李中堂,当时的中堂往往有几位。总体来说,相当于现在的副国级,副总理这个职位。

当然李鸿章还有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实权。

4

作为慈禧太后眼中的\"再造玄黄之人\",李鸿章在其统治末期拥有很高的地位和权势。



1870年,李鸿章代替曾国藩成为了新任直隶总督。 所谓直隶,指的大概是如今河北、北京、天津一带。作为天子脚下的土地,直隶可以说是清王朝最重要的核心地区,而直隶总督与其它总督的区别,大概就如同是现在直辖市市长和普通市长的区别。因为管辖的地区更加重要,直隶总督被成为了清朝\"总督第一,疆臣之首\"。



如果将直隶总督一职放到现在,那么李鸿章就是省长兼首都的市长,同样还担任着临近军区的总司令。

此后,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达28年之久,专办清政府外交,兴办北洋海陆军,并在北方兼长江流域筹办轮船、电报、煤铁、纺织等企业,致使北洋大臣地位不断提高,职权不断扩大,势力远远超过本来地位与之对等的南洋大臣。

李鸿章同时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称“北洋通商大臣”或“北洋大臣”。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

世人多称“李中堂”,总的来说李鸿章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外交部长,商务部部长,工业部部长,海军总司令,北方军区总司令,北京市市长兼河北省省长。

5

李鸿章,继晚清重臣曾国藩以后,又一位“凭借一己之力,强力为晚清续命”的重臣、能臣。这位被慈禧太后评价为“再造玄黄”的晚清重臣,亲自见证和参与了几乎所有的晚清外交事件,乃系清朝政府在世界上的代言人。在《清史稿》中,能够单独列传的人物并不多,李鸿章便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清史稿》还对其有着“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的至高评价。

甚至,在诸多外交对手的评价中,李鸿章也是“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有卓越眼光和敏捷手腕”的外交大才。

那么,一个拥有如此评价的晚清重臣,究竟官至几品,于晚清朝廷中占据何等地步?他所担任的最高职务,又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呢?

李鸿章的团练生涯

咸丰三年到咸丰七年,进士出身的李鸿章于家乡开展团练活动;咸丰五年,李鸿章因率团练作战有功,被朝廷“记名以道府用”,基本相当于拥有了正厅级的行政级别,但实际任职并不确定;咸丰六年,李鸿章再因作战有功,加按察使衔、品秩正三品,拥有了副省级行政级别,但实际官职仍不确定。

咸丰七年,李鸿章回家丁忧;咸丰九年年底,李鸿章进入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幕府;咸丰十年,在曾国藩的支持下,李鸿章开始了淮军的招募和组建。

李鸿章的实际任职生涯

同治元年,因为淮军的一鸣惊人和巨大战功,李鸿章迎来了仕途的春天,实授江苏巡抚,成为实打实的一方封疆大吏,行政级别为省部级。同治二年正月,李鸿章兼署五口通商大臣,负责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地的通商事务和洋务。这一官职虽然一般都是江苏巡抚兼任,但在被迫与诸国列强通商的晚清时期,这一官职的权限之大,可想而知。

同治三年,天京被破,李鸿章受封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伯爵,超品级,已经超越了常规的政府行政级别;双眼花翎,清朝宗室或者藩部镇国公、辅国公级别的亲贵大臣、和硕额驸才有资格佩戴,虽无实际意义,但象征性、荣誉性,不可估量。

同治四年,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成为江苏、上海、安徽、江西四省的代理省长,大权在握、威名赫赫。同治七年,调任湖广总督兼领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成为正儿八经的副国级干部。

正式进入权力中枢的李鸿章

同治八年,在湖广总督的基础上,兼领湖北巡抚;同治九年,调任直隶总督兼领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成为京畿重地的政府一把手兼领外交部长。同治十二年,李鸿章正式进入朝廷权力中枢,由武英殿大学士调任文华殿大学士,品秩为正一品,行政级别为正国级。

基本相当于宰相的大学士,在清朝时期施行殿阁衔。乾隆皇帝创“三殿三阁”大学士制度,并沿用后世。根据地位高低和权力大小,“三殿三阁”制度的拼命原则为“殿大于阁”,实际排名为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体仁阁、东阁。自乾隆朝名臣富察·傅恒后,清朝再无保和殿大学士一说,也就是说李鸿章担任的文华殿大学士,就是当时朝廷的内阁首辅,朝廷实际上的当家人。

此时的李鸿章,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兼领外交部长、北京市市长,权倾朝野,几乎无人能及。光绪十一年,李鸿章又任海军衙门会办并筹办北洋水师成军。也就是说,此时的李鸿章又成为大清国海军副司令、北洋水师总司令。

后记

光绪二十一年,79岁的李鸿章病逝于北京,诏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虽然是死后的荣誉,但这代表着李鸿章于行政级别、于臣子爵位方面都达到了顶点,当时的西方国家称其为“大清国副皇帝”、“大清国首相”,一点也不过。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八》、《李鸿章全集》、《晚清史》

6

李鸿章的最高实际职务,为直隶总督署理北洋通商大臣;最高荣誉职务,为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

一、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总督为清朝地方封疆大吏,多管辖数省的军政事务,“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清朝设有8个总督,直隶、两江、闽浙、两广、湖广、云贵、四川、陝甘总督,后增加东三省总督。

直隶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管辖地域位于京畿周边,卫护京师帝都,位置相当重要,在诸总督排名列第一位,管辖今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主城区以外的地域,山东、河南小部地区。(四川总督只管辖一省)

总督官阶为正二品,加兵部尚书、右都御史衔为从一品。

北洋通商大臣,负责中国北方对外经贸事务,节制北洋水师,向由直隶总督兼任。(两江总督,署理南洋通商大臣,负责中国南方对外经贸事务。)

直隶总督,相当于新中国初期管辖数省政务的大区政府主席,但比大区政府主席还多分管辖地军事,相当于今大军区司令员。

直隶总督,相当于大区政府主席兼大军区司令员;北洋大臣,相当于外经贸部副部长,兼任海军分管北海舰队的副司令。

二、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

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为荣誉职务。

东宫三师,既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荣誉性加衔职务,官阶为从一品。

文华殿大学士,为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的六殿阁大学士之一,清初原为最高权力机关内阁的宰相职位之一。

军机处取代内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军机大臣则取代殿阁大学士成为事实的宰相后,殿阁大学士变成虚职,成为皇帝赏赐勳贵功臣的荣誉性加衔职务。

文华殿大学士,官阶为最高品级正一品;可以视为今享受副国级待遇。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7

李鸿章的最高职位,这个问题并不难答。在李鸿章生前,官至东宫三师,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另外还被授予一等肃毅伯。而李鸿章死后,被授予太傅,和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

这一连串拗口头衔,就是李鸿章最终的荣耀和地位,那么,这些官职含金量如何呢?在现在又是什么官职呢?我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是东宫三师。

这个比较唬人的职位,也是李鸿章诸多职位中,最没有含金量的职位。东宫,一般认为师太子的宫殿,但清朝末年,连皇帝都什么都不是,太子又算什么呢?

而三师,也是一个相当老的职位,早在西周,就已经有了三师这么一说,一般认为是,太保,太师,太傅这三个官员。在西周,三师成为最具有实权的官职。但到了东周,礼乐崩坏,这个三师,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认可。于是,从那以后,三师就成了一个荣誉头衔,没有什么实权。

给李鸿章授予的三师头衔,也只算是一个荣誉称号,没有实权,当然,也会定期拿一些俸禄。是荣誉和地位的象征。

那么,这个官职,放在现在,属于名誉头衔。比如某某协会名誉主席,某某团体名誉负责人一类头衔。

第二个官职,叫做直隶总督

这个职位含金量很高,直隶统辖范围,大概是现在的河北,北京,天津一带,统治的范围并不是太广阔,却是清王朝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地方。别的地方都可以丢,直隶丢了,皇帝,慈禧都会无家可归。

那么,总督又是什么官职呢?总督是正一品官职,负责地方的军事和财政大权。这是一个含金量非常大的职位,有兵,有粮,有钱,就等于说是直隶的土皇帝,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不光是晚清时期,甚至是整个清朝,总督都是含金量非常高的官职。

这个职位,放在现在,相当于北京及河北军区司令员,兼后勤部长,兼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财政厅厅长,农业厅厅长。

第三个职位,叫做文华殿大学士

这个听起来很文气的一个职位,在清朝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嫌啰嗦,我可以换个比较常见的称呼,比如宰相。

在明清时期,没有了宰相的职位,明朝有内阁首辅,清朝有军机处大学士。同时,宰相的权利也被分散的非常严重。

在清朝,有三殿三阁,这些地方的长官,都可以认为是宰相,同属正一品官职。三殿指的是文华殿,武英殿、保和殿,三阁指的是体仁阁,文渊阁,东阁。李鸿章属于文华殿大学士。

在清朝时期,文华殿的工作是,辅佐皇帝,统领百官。这个权力就相当大了。

对比现在,文华殿大学士的职位,相当于现在国务院副总理级别。

最后一个职位,叫做北洋通商大臣

这是一个新职位,和总理衙门一样,属于清政府和国际化接轨的尝试,北洋通商大臣隶属总理衙门。这个职位,实际权力甚至要比直隶总督还要大。而且非常有油水。

北洋通商大臣,长官辽宁,河北,山东三省的外交,海关,关税,还有一些工业,都属于北洋通商大臣管理。

这个职位,放在现在,我实在想不出到底该怎么说,因为现在没有任何一个或者几个官职可以有如此权力,因为这个涉及到关税,外贸,招商引资,甚至包括部分的海防,都属于李鸿章管理。完全超过现在人们所能想象的范畴。如果非要做个对比,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特区,像深圳一样的特区,如果说深圳是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环渤海经济区就是晚清时期改革开放的前沿了。

另外,李鸿章还有一个爵位,叫做一等肃毅伯。这个爵位也是非常贵重,比东宫三师值钱的多。在清朝,外姓爵位一般分为九级,其中以公,侯,伯,子,男为主。中间又分了一二三等。其中,公、侯、伯这三个爵位,称为超品。其他为普通爵位。

整个清朝,汉人外姓,能得到超品爵位的,凤毛麟角,所以虽然不算是政府公职,但含金量非常高。

最后,有请李中堂镇楼。

李中堂镇楼

8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有着许许多多富有争议的人物,对于这些人物,后世的评价褒贬不一,各种观点莫衷一是。举例来说,历史上如秦始皇、汉武帝这样传统意义上的明君,也因为修长城、征匈奴导致了人力、财力的损耗。与之相对的,一直被批评是暴君的商纣王、隋炀帝也在传播华夏文明、促进南北统一等方面做出过贡献。所以说,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要注意对其进行辩证的客观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符合这一原则的,还有清末名臣李鸿章。作为慈禧太后的得力助手以及清朝与列强之间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者,李鸿章一直被很多人视为封建王朝的卫道士,是一个愚昧、落后、反对革新的人。

不过,作为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清朝在世界上的代言人,李鸿章在当时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赞誉,被誉为清廷唯一一个可以和外国列强较量的人物。

作为慈禧太后眼中的\"再造玄黄之人\",李鸿章在其统治末期拥有很高的地位和权势。那么,如果将他所担任的官职放到今天,会相当于什么职务,他所当过的最高官职可以等同于今天多大等级的领导人呢?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作为一个封建时期的文人,他在考中进士后原本应该是投身于文书工作当中,但当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是他回到家乡组织当地\"团练\"。投笔从戎的李鸿章展现出了自己出众的军事才华,他所组建的淮军也成为了一支颇具实力的官兵。靠着抗击太平军和镇压捻军时的杰出表现,李鸿章获得了当权者慈禧太后的赏识,也因此从战前的小小编修摇身一变,成为了湖广总督,领太子太保衔。

所谓湖广总督,其实正式的名称是\"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顾名思义,总督拥有对一省或数省的管辖权,能够对军事、政治等多方面的事务进行决断,可谓是位高权重。在清朝,总督官居正二品,有时还兼有兵部尚书的官衔,那就更是跃升至了从一品的行列,是几乎毫无争议的地方最高长官。

如果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那么李鸿章当时担任的湖广总督这一职务可以说是数省的省长、以及湖南湖北一带军队总司令的集合体。

能够将地方的军政大权收归自己一人,说总督就是封疆大吏也未尝不可,如果他们有想法,完全可以安抚百姓、招揽士兵,与中央朝廷决裂。

当然,仅仅数省想要对抗全国还是比较艰难的,所以历史上真正这样做的人可谓寥寥无几。

同治九年(1870),天津民众被\"外国修女绑架杀死孩童当药材\"的流言所诓骗,因此群情激愤地围攻天主教堂,杀伤了数十名中外宗教人员。对于这一举动,西方列强十分不满,七国政府联合发出抗议,甚至将军舰停在了大沽口进行威胁,这就是著名的\"天津教案\"。最开始,负责此案的直隶总督曾国藩为了避免开战选择了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的处理方针,结果遭到民间的一致指责。

眼看民怨沸腾,清廷改让李鸿章处理此案,后者惩罚涉案人员、向各国赔款,并专门派了使团去法国表示歉意。这一系列的调解成功消除了教案可能引发的威胁,李鸿章表现出的谈判技巧也令慈禧太后印象深刻。所以,这一年的八月,李鸿章代替曾国藩成为了新任直隶总督。清朝时的湖南、湖北和如今没什么区别,但所谓的\"直隶\"如今已经不是我国的行政单位了。

所谓直隶,指的大概是如今河北、北京、天津一带。作为天子脚下的土地,直隶可以说是清王朝最重要的核心地区,而直隶总督与其它总督的区别,大概就如同是现在直辖市市长和普通市长的区别。因为管辖的地区更加重要,直隶总督被成为了清朝\"总督第一,疆臣之首\"。

如果将直隶总督一职放到现在,那么李鸿章就是省长兼首都的市长,同样还担任着临近军区的总司令。

除此之外,作为清朝对外谈判的代表,李鸿章在外交部门也应该是拥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慈禧太后依仗之人,李鸿章在全国各地的事务上都常常发表意见,许多决策都是因他而出。因此,我们套用德国海军大臣称赞李鸿章的那个\"东方俾斯麦\"的头衔,称他就是当时中国的总理,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9

权利最高时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同时还兼有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10

提起晚清重臣——李鸿章,中国人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深受皇室信赖的臣子为了维护清政府的颜面,不惜替这些只知寻欢作乐的皇家子弟们签下一张又一张不平等条约,以至于被后人万般鄙视,称其为“卖国贼”。

李鸿章,安徽合肥磨店乡李家老幺李文安的二儿子。李家并非什么权贵豪门,这点李鸿章在写给兄弟的信件中就有体现:\"前吾祖父穷且困,至年终时,索债者如过江之鲫。祖父无法以偿,惟有支吾以对。\"所以才学不算很出众的李文安熬到快四十才考中进士,进入刑部工作。但李家的平凡并没有阻碍李鸿章的不凡。他曾拜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并在十七岁时就考中秀才。后来在父亲的支持下,李鸿章从合肥去往京城,随后得到了众多安徽籍京官的认可。

道光二十五年(1845),李鸿章更是以\"年家子\"的身份住进曾国藩的府邸,受曾国藩教导。曾国藩和李文安是同年中举的考生,所以曾国藩也算是李鸿章的长辈,对教育的李鸿章也是十分上心。

道光二十七年(1847),李鸿章以二甲第十三名的成绩考中进士,随后以庶吉士身份进入翰林院。翰林院虽是当时读书人做梦都想进的殿堂,但庶吉士只是这里的短期官职,且任职期间还得在翰林院继续当学生学习。所以这个官职,更像是\"预备役\",没什么实权可言。

道光三十年(1850),李鸿章成为翰林院编修,兼任武英殿编修。编修这个职务 ,说白了就是如今的书刊编辑。此时武英殿作为官方\"编辑部\"的地位名存实亡,所以\"武英殿编修\"几乎是个挂名。而在翰林院,李鸿章的工作也就相当于如今的国家机关刊物的一个普通文字编辑,仍和前朝的实权要臣没什么关系。

咸丰三年(1853),老老实实做了几年\"编辑\"的李鸿章按捺不住,鼓动工部左侍郎吕贤基请奏去前线。有人愿意为朝廷分忧,清廷便允了吕贤基的奏请,命其为安徽团练大臣。而李鸿章,也被顺道带去了安徽。此后的五年间,李鸿章这个书生都忙于团练和对阵起义军。期间因为战敌有功,李鸿章还曾被\"奉旨交军机处记名以道府用\",也就是被朝廷认可了他作为清军团练的身份和功绩。但他也遭人嫉妒,风评走向极端。

咸丰七年(1857)李文安去世,李鸿章便结束了团练的工作为父亲守孝。

咸丰九年(1859),李鸿章前去投奔曾国藩。此时的曾国藩已经是朝中的肱骨重臣,两人身份的差距不可谓不大。但曾国藩还是很看重这个后辈,给了李鸿章不小的发挥空间,也毫不手软地教育着他。李鸿章曾爱睡懒觉,时常错过早饭。为了治他这个毛病,曾国藩曾规定早上李鸿章等幕僚,差一个人没到齐就不得开饭。所以李鸿章不得不怏怏地早起,不然府里众人一人一口口水都能淹死他。而曾国藩几乎不遗余力的培养,让李鸿章成为了他手下比胡林翼、李续宜等人还要值得信赖的一员大将,负责着自己手下的机要事务。

咸丰十年(1860),李鸿章又奉曾国藩之命,在一众江南富绅的支持下开始组建淮军。此时的李鸿章,虽不是什么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员,却掌握着实权。这种奇妙的地位,在我们如今的政治体制是不存在的。但这和古代割据一方的藩镇及往后的军阀,是极为相似的。而随着淮军逐渐成形,李鸿章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

同治元年(1862),在曾国藩的力荐下,李鸿章直接出任江苏巡抚。清代的巡抚,即一省的最高军政长官。而当时的江苏,包括聚集着大量江南豪绅的\"江南聚宝盆\"上海。朝廷的这个任命,不仅是让李鸿章从一个没有名号幕僚摇身一变成了一省之首,更是确认了他对淮军的领导权和对江南一带的管控权。这样的地位,可比今天的一省省长再加一个军区的司令员还要高。

同治二年(1863),李鸿章又兼任五口通商大臣。清廷当时的官方对外贸易口岸便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地。李鸿章一举拿下管理权,基本就是掌控了清廷的外贸。且这种管理权还不仅仅是限于外贸,还包括涉外事务。所以李鸿章的这个职务,像是商务部外贸司司长和外交部特派员的结合。次年,清廷先是赏赐李鸿章世袭的骑都尉爵位,后又加封一等肃毅伯爵位。这些都是没有实权的佳赏,但也是对李鸿章社会地位的认可和提升。

同治四年(1865),曾国藩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负责征讨捻军,而李鸿章被提拔为两江总督。两江总督是清朝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掌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政事务。这样三省同管,军政全包的职务,在今天是完全不见踪影的,所以我们也没法做类比。但可以确定的是,李鸿章此时又有淮军又有要职,已经是能够左右朝政的重要人物。次年,因为曾国藩迎敌不力,李鸿章和曾国藩二人的职务发生对调,李鸿章成了新的钦差大臣,负责征讨捻军的事务。

同治七年(1868),因为捻军攻到河北保定,李鸿章救援不力,他被拔去双眼花翎、褫去黄马褂,并被革除了骑都尉的爵位。所幸最终捻军覆灭,李鸿章又恢复了骑都尉的身份,并被加封太子太保的头衔,成了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协办大学士,虽然有个\"协办\"的名号,但地位一点都不含糊。这是从一品大官,类似宋代的参知政事,放在今天与副国级干部有得一拼。

此后李鸿章还督办过贵州军务,当过直隶总督,做过北洋通商大臣。权有了,尤其是财政控制权有了,李鸿章后来的洋务运动才能搞得如火如荼。且他还数次代表清廷与列强签订条约,所以他的声名逐渐走出国门,成了清廷在国际上的重要代表。这样的名声,也许比朝中官职更加有价值。

名、权、利,从曾国藩门下起家,李鸿章把自己的人生走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模样。他说清廷面临\"三千余年一大变局\",而他自己,其实也算是一个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