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国哀嚎哭泣?我想是喜极而泣吧。

我很讨厌史书上所记载的这方面内容,说某个权臣或者君主去世以后,百姓们纷纷哭泣。其实百姓们懂什么?他们还不是该吃吃该喝喝?

这么写不过是为了表达出作者对逝世者的一种怀念之情罢了。这就好比现在少先队员被安排着夹道欢迎某领导一样,少先队员懂个屁。

01秦昭襄王上台是个意外,一辈子几乎都是宣太后的傀儡。

秦昭襄王的出现,其实是一个意外。因为他老爸秦惠文王的接班人并不是他,而是他的哥哥秦武王嬴荡。可是秦武王嬴荡力气比较大,又十分霸气,所以跑到周天子那里耍威风。公然在周天子和天下诸侯面前举鼎。

大鼎被举起来以后,嬴荡心想,这鼎这重,但是他不好意思说自己举不动,结果就把自己给活活砸死了。嬴荡死了以后,秦国一片混乱,在赵武灵王的支持下,在燕国做人质的嬴稷便被送回了秦国接任王位,这便是秦昭襄王。

可以说秦昭襄王之所以能够继任王位,还真的要多亏了说得上话的赵武灵王赵雍。但是当时的秦昭襄王年纪小啊,才不过19岁。其实也不小了,就是没有治国的才能。所以他老妈宣太后,以及他舅舅魏冉共同执政,帮助秦昭襄王打理秦国的朝政。

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厓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厓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厓为政。---《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

宣太后贪恋权力,这一执政就是42年之久。等到秦昭襄王掌权的时候,已经是60岁的老人家了。

所以不要看电视剧里把秦昭襄王演得多么牛,其实他一辈子几乎都是傀儡,是宣太后手里的牵线木偶。一直等到魏国人范睢的出现,才得以改变这种局面。

02秦昭襄王60岁亲政,开始了攻伐天下的大业。

不得不说宣太后虽然贪恋权力,可是她执政的确很有能力。在她统治下的秦国,不仅与各国相处融洽,而且还消灭了秦国最大的后患义渠国,使得秦国再无后顾之忧。

  1. 可是宣太后始终不肯放权,这让秦昭襄王非常尴尬,毕竟自己才是大王,这眼看就要过60大寿了,要是再不亲政可能就要嗝屁了。
  2. 所以咋范睢的建议之下,趁着宣太后老的不成人形的时候,秦昭襄王果断废除宣太后执政的资格,又将魏冉等四人全部赶出咸阳城,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权力。
  3. 那么问题来了,电视剧里秦昭襄王征讨天下的场面,都是他60岁以后发生的吗?很可惜,并不是这样,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是在秦昭襄王60岁以前发生的,也就是说,这些战争全部都是宣太后和魏冉一手操控,秦昭襄王就是看个热闹。
五十一年,将军摎攻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攻赵,取二十馀县,首虏九万。西周君背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兵出伊阙攻秦,令秦毋得通阳城。於是秦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走来自归,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城,口三万。秦王受献,归其君於周。五十二年,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周初亡。---《史记,秦本纪》

不过长平之战,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意外。可以说让秦昭襄王能够打个翻身仗的,就是这一场大战。

当时秦赵两国的国力相当,秦昭襄王刚刚亲政,为了能够起到震慑诸侯的作用,所以秦赵两国发生了长平之战。

原本秦昭襄王也没什么底气,一直在前线跟赵国干耗着。两国国家的国力几乎都被消耗殆尽的时候,赵国主动发起了进攻,结果被秦国一举歼灭。20万赵军被坑杀,从此秦昭襄王终于一战成名,留名青史。这一年是秦昭襄王42年。

03灭亡东周,称霸天下的野心彻底暴露。

秦昭襄王在60岁之前,虽然都是提线木偶,但是这也算是他的实习期。没办法人活得长,就要干等着。所以他实习了长达42年以后,终于转正了。

这个时候的他从母亲和舅舅那里确实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所以他也开始有了争霸天下的野心。在宣太后的努力之下,秦国的国力与日俱增,所以秦国才有资本跟赵国打了长平之战。

  1. 这一战过后,秦昭襄王的军事行动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也就是说诸侯六国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他不断向赵国发起进攻,在邯郸城下打了好几个来回,要不是楚国魏国联合营救,赵国当时就能灭亡。
  2. 结果失去白起的秦昭襄王居然被魏无忌给击败,不得已将太子的儿子异人送入赵国作为人质,这位人质兄弟就是秦始皇名义上的老爸。
  3. 随后秦昭襄王又开始对韩国下手,一举斩杀韩国4万多人。掉头又攻占赵国二十多座城池,斩杀及俘虏合计9万多人。
五十三年,天下来宾。魏后,秦使摎伐魏,取吴城。韩王入朝,魏委国听令。五十四年,王郊见上帝于雍。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尊唐八子为唐太后,而合其葬於先王。韩王衰绖入吊祠,诸侯皆使其将相来吊祠,视丧事。---《史记,秦本纪》

这还不够,秦昭襄王又盯上了迟迟不能亡国的周天子。周天子到了这个时候,其实连个象征的意义都不存在了,所以秦昭襄王索性就把周国给灭了,将周天子给抓到了秦国。

随后秦昭襄王又在72岁高龄的时候,宣布攻打魏国,占领了魏国吴城,迫使魏国投降秦国,成为秦国的附属国。

可以说后期的秦昭襄王把一辈子的屈辱愤怒都发泄了出来,每一年都在打仗,但凡跟他接壤的国家都被他欺负过。

总结:被欺负成这样,脑子不好才为他伤心

赵国、韩国、魏国包括楚国,这些跟秦国接壤的国家,全部被秦昭襄王揍过。这些国家的君主在得知秦昭襄王去世的消息以后,难道还会感到难过?

他们就算是流泪,那也是喜极而泣。他们知道秦昭襄王死了以后,这些国家至少可以过个几十年太平日子。毕竟不是每个秦国的君主都是如此霸道的吧?

所以说秦昭襄王在75岁去世以后,全天下都迎来了一片欢呼雀跃之声,他们知道自己的好日子终于来了,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

题目中的哀嚎有点过分了,这些诸侯王最多就是感动的落泪,然后商量好了一起去哪家夜店庆祝一番罢了。

参考资料:

《史记,秦本纪》

《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

最佳贡献者
2

国亡之人大多无家可归居住定所,对覆灭他们国家的君王自然是心怀极深的恨意;然而事无绝对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的。在我们华夏战国这七国临立的时期,就出现了进攻国家的君王逝世后,其他几个国家百姓为此君王悲泣的景象;这发生在秦国就相继覆灭了其他六国的历史上。在秦国的历代君王灭其他六国的争战中,秦昭襄王可谓是杀得最为凶猛狠绝的秦君之一。不过正是有了他为秦国一统华夏做的很大的基奠,才使得秦皇嬴政最后能够成功让秦国独霸于天下。按理说秦昭襄王应该受到六国百姓的怨恨才对,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在他辞别世间之时,六国百姓对他的离世纷纷响起一片悲痛哀嚎之声。这是为何?若是各位观众深感疑惑,接下来且看我的下文叙述。

秦昭襄王

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最后能成功拿下天下,可并非只是秦帝嬴政一人的功劳;这其中还包含了秦国历代先王付出的努力。而在秦国这么多代君王中,除了建朝的嬴政以外就属秦昭襄王的功绩最大;可以说他是秦国一统中原的奠基人。当初就是因为在秦昭襄王一步一步地精心策划下,才能成功挑起赵国与秦国的那一场至关重要的长平之战;最后秦国打败了赵国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正是在这一战之后,秦国才得到相对其他六国极为有利的作战优势。秦国可以此为点向四周扩散,真正连通与其他几个诸侯国家的通道;这对于六国来说可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可想而知,秦昭襄王此举对于秦国来说是多么的关键和重要。此战之后,秦国就可利用赵国来向六国施加强大的压迫力,这也说明了他自身的军事才能和对天下整体局势的理解能力是极为出色的。当然了一位成功君王的背后,自然不能缺少极为出色的辅佐人才。比如他有魏冉这等极为出色的谋士为其出谋划策,有他的母族在背后全力地支持;还有秦国强悍的将士和优秀的官员们不懈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其实秦昭襄王继任秦国君王之位时,自身的权势几乎都被朝中的几大重臣架空了;所以他自己能行使的权力并不多,甚至可以说仅是能够维持君王的基本礼节。

不过好在他得到了他的母后和舅舅等母族势力的强力支持,身边不缺少可用的人才给他提出极佳的治国建议和谋划出好的作战策略。他当初之所以做出攻打六国的决定,就是因为他背后有出色的人才为他出力。魏冉就曾多次为他进攻其他六国出谋划策,他自己也很是果断,做出谋划后就对六国展开攻势。而且秦昭襄王可不仅仅只有长平之战这突出的功绩,他还有做出一件对秦国的未来极为有益的事情;他从周朝手中夺取了象征正统的九鼎,随带把周给覆灭了。这为当时各个诸侯国摆脱掉了一层的束缚,使得天下头上名义上的共主彻底地消失在历史的浪潮之中。

要知道当时周虽已经十分羸弱了,但是还没有几个国家敢去覆灭他;所以秦昭襄王此举可谓是为天下做了一件想做但不敢做的大事,自然会得到六国不少人的尊敬。其实若是周一直存在,那秦国就算把其他六国都打败了,势力扩张到天下也是不可能成为天下正统的。因此,秦昭襄王不仅为嬴政的建朝称帝打破了最后的限制,还让整个天下都脱离了周天子名义上的统治。可以说他这一行动推动了历史前进的脚步,为之后的天下迎来了一统的盛世局面。不过这不全是六国对秦昭襄王逝世深感哀痛的原因,还就是秦昭襄王辞世之后六国的发展陷入了沉寂状态。

其实当秦昭襄王离世后,各国的发展都开始偏离好的方向;其他六国又开始陷入了混乱的局势。毕竟秦昭襄王在世时,六国差不多都依附于秦国发展。因此,当他辞世后秦国开始逐渐衰落了,天下六国也脱离依附于秦国的稳定状态。而这对其六国百姓而言简直不亚于一场灾难,所以哪怕秦昭襄王是攻伐六国时杀得最狠的一位秦王,六国的百姓还是会对他的离世而感到哀嚎和悲痛。在我看来如此英明果决的君王,天下人又怎会不对他的去世感到哀痛呢。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3

秦昭王逝世,六国响起一片哀嚎悲痛之声?谁开的脑洞想出来的。


01.

关于秦昭王的死,《史记》是有记载的,记载了四个方面的详细信息

“五十六年秋,昭王卒,子孝文王立。尊唐八子为唐太后,而合其葬於先王。韩王衰绖入吊祠,诸侯皆使其将相来吊祠视丧事。”——《秦本纪》

第一,死亡日期

在位第五十六年秋天,秦昭襄王逝世,请注意:司马迁没有用“崩”或“薨”这样形容诸侯去世的字眼,而用了“卒”这个字,一字之差寓褒贬,至少显示出司马迁对秦昭王的死,没有惋惜。

第二,孝文王继位

秦昭襄王原先立了太子的,这位太子还出质魏国,在昭王四十年,死在魏国,史称“悼太子”,连个名字都没留下,怎么死的也不知道,死后归葬芷阳。后来才立了安国君为太子。



第三,和唐太后合葬

孝文王的母亲生前在秦昭襄王后宫的位分只是“八子”,称为唐八子。后安国君继位,母以子贵,尊为唐太后,与秦昭襄王合葬。也许这位唐八子早死,如果没有早死,可能就是殉葬。总之,他俩合葬了。

第四,六国悼念。

秦昭王死的时候,六国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都来了,而且规格还挺高,韩王甚至亲自穿着丧服来悼念,其他各国都派将相来瞻仰,开追悼会。



因此说是六国一片悲痛哀嚎,那是不可能的,六国私底下估计都长吁一口气,老天爷,这个战争狂魔终于死了。

但是屈于震慑来悼念的使者,在灵前肯定都得装模作样大声哭丧一番。

孔子不是说,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02.

秦昭襄王注定是为秦国而生,他在位五十六年,几乎把六国“零落成泥碾作尘”

《史记》记载君王事迹,向来惜墨如金,尤其先秦各诸侯,由于史料缺乏,更是如此,而秦昭王是个例外,几乎每一年都有大事,攻韩,攻魏,功楚,攻赵,攻齐,攻燕,终秦昭王一生,几乎把各诸侯国打得是大气都不敢喘。

不可否认秦昭襄王前期宣太后是握有实权的,但是要说秦昭王是傀儡,言过其实了。范睢作为著名纵横家,游说秦王说,只见太后,不见秦王,自然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说话难免不夸大其词。



秦昭襄王到过汉中,到过上郡,到过北河,跟楚王在宛地会盟;跟赵王在中阳城会盟;跟魏王在宜阳会盟;和韩王在新城会盟,频繁而卓有成效地活跃在当时的国际舞台

宣太后去世于秦昭王四十二年十月。

在位第四十七年攻打上党郡,跟四十万赵军在长平相持时,秦昭王是亲自到河内征召十五岁以上的男丁,支援前线。



03.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各大诸侯国抗衡秦国的有生力量,在秦昭王时期,被狠狠地打蔫了,光白起一个领兵攻城掠地,杀戮就上百万。

秦昭王时期,应该是秦国奉行严格军功爵位制度的时期,凭人头领爵位,分田地,享受不一样的社会待遇,因此,这一时期应该也是秦军滥杀无辜最严重的时期,六国的兵民成了泱泱秦军晋升的阶梯。

秦昭襄王和白起,成为六国人民的梦魇。

  1. 伊阙之战。斩敌二十四万人,又俘虏了将领公孙喜,拿下五座城邑。白起又率兵渡过黄河夺取了韩国安邑以东直到干河的大片土地。
  2. 光狼城之战。战败魏国军队,夺取了大小城邑六十一座。攻打赵国,夺下了光狼城。
  3. 鄢郢之战。攻打楚国,占领了鄢、邓等五座城邑。占领了楚国都城郢,烧毁了楚国先王的墓地,一直向东到达竟陵。把楚国几百年的都城郢地设为南郡,并趁势攻取楚地,平定了巫、黔中两郡。
  4. 韩魏之战。前273年(昭王三十四年),进攻魏,拔取华陽,使芒卯败逃,并且俘获了赵、魏将领,斩敌十三万人。 进攻韩国的陉城,夺取了五个城邑,斩敌五万人。攻打韩国夺取南陽太行道。
  5. 长平之战。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尊唐八子为唐太后,而合其葬於先王。韩王衰绖入吊祠,诸侯皆使其将相来吊祠视丧事。消灭赵国主力进四十五万。



综上所述

秦昭襄王死的时候,各国是派将相级别的使者来吊唁哭丧了,但是六国被秦国欺负这么惨,六国百姓对他的死,必定是长吁一口气,祈望笼罩在头顶几十年的死亡阴影可以消散,可是令六国没有想到的是,二十多年后,一个令他们更恐怖的秦王嬴政直接摧枯拉朽的展开灭国站,一时间,原来的赵国人、楚国人、魏国人、韩国人、齐国人、赵国人都变成了两个字“黔首”,都得为始皇帝的梦想缔造固若金汤的“帝国伟业”驱使奴役。

如果他们能想到知道这些,真得好好在秦昭王死的时候哭一场!

4

我想题主应该说一下你的参考文献,哪里看出来六国一篇哀嚎之声了。看到有评论说出自《战国策》和《东周列国志》,于是我特意翻了一下《战国策》根本没有找到相关记录。

秦昭襄王之死

再说《东周列国志》,首先这是一本明朝的演义小说,是有冯梦龙所写的演义小说,我们姑且认为也算可以参加吧。但是我找到秦昭襄王死的那一段,也没有见六国哀嚎。我们看原文

再说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年近七十,至秋得病而薨。太子安国君立,是为孝文王,立赵女为后,子楚为太子。韩王闻秦之丧,首先服衰入吊,视丧事,如臣子之礼。诸侯皆遣将相大臣来会葬。


韩王以臣子之礼,当然不是因为韩王尊重秦昭襄王,而是他被秦国打怕了,韩国成了秦的属国。秦昭襄王五十二年,迁九鼎。五十三年,诸侯来贺,魏国没来,于是秦国讨伐魏国,击败了魏国,使魏国臣服。

诸侯会葬,难道是悲痛,你这理解力我也是醉了,他们分明是在窥探秦国的局势。在《史记》中是这样描述的

五十二年,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五十三年,天下来宾。魏後,秦使摎伐魏,取吴城。韩王入朝,魏委国听令……五十六年,昭襄王卒,立子孝文王。韩王衰绖入吊祠,诸侯皆使其将相来吊祠,视丧事。

明显是诸侯是为了窥探秦国的局势的,昭襄王死后三天,孝文王也挂了。于是东周君和诸侯策划讨伐秦国,结果被吕不韦诛杀了。难道按照题主的理解,诸侯一面悲痛着,一面联系东周君讨伐秦国?人家心里不知道有多开心呢,两个王一块挂了,人家都迫不及待的要讨伐秦国了,你还说哀嚎,这恐怕是说不过去吧!

秦昭襄灭周

还有人说秦昭襄王灭掉了周,解除了诸侯的枷锁,所以大家对秦昭襄王感激。这脑回路也简直了,即便秦国不灭周,诸侯有把周放在眼里过吗?何况秦国不灭周的话,大家至少还都是名义上的周臣,至少还能收敛点,灭了周那是连名义都不存在了。

秦惠文王继位初期版图

在秦昭襄王十九年,秦国与齐国约定,分别称帝。秦称西帝,齐称东帝。后来齐王自行取消帝号,与诸侯一起讨伐秦国,秦昭襄王也只好取消的帝号。

在战乱的年代,制度是对弱者的保护,对于诸侯来说周礼还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虽然无足轻重,但是也不好撕破脸不是。现在秦国撕破脸了,你居然说诸侯会感激秦国?诸侯恨不得以周天子的名义去讨伐秦国呢,所以在听闻孝文王也去世了以后,诸侯就开始联络东周君讨伐秦国。

对秦昭襄王的评论

实际上在诸侯的印象中,秦国的国君信誉一向不好。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对秦昭襄王说道:“秦自穆公以来,二十余君,未有坚明约束者也”。意思就是秦国自穆公以降,就没有一个有信誉的。

秦昭襄王继位初期版图



说实话,秦昭襄王和秦惠文王的水平还是有差距的,秦惠文王远交近攻用的炉火纯青,任用司马错灭了巴蜀,利用义渠之乱灭了巴蜀,多次挫败六国合纵攻秦,玩弄楚国。在秦惠文王时期,秦国不但领土获得了极大的扩张,而且国力还整整日上。从地图上来看,秦国版图实际上是有秦惠文王奠定的

但是到了秦昭襄王的时候,近攻用的不少,远交实在是乏善可陈。和齐国相约称帝,结果人家齐王自去封号,还成了被讨伐的借口。虽然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是也搞得秦国百姓不堪重负。

5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打得其余六国生活不能自理。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秦国基本扫清了统一的障碍。因此,理论上来讲,秦昭襄王的去世,其余各国应该是欢呼雀跃才对,怎么还会有所谓的一片哀嚎悲痛声呢?这个说法究竟准不准确呢?

秦昭襄王去世以后,六国响起一片哀嚎悲痛声的出处

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尊唐八子为唐太后,而合其葬于先王。韩王衰绖入吊祠,诸侯皆使其将相来吊祠,视丧事。——《史记·秦本纪》

根据实际上记载,秦昭襄王死后,各国确实都派了使者前来吊唁,但是并无哀嚎悲痛声之记载。

而题主想问的应该是秦昭襄王手段如此狠心,但为何在他逝世以后,六国人都要前往吊唁。那么我也就按照这个思路进行作答。

秦昭襄王在世之时手段如此很辣,六国为何还去吊唁

一、不敢不去

如果说,在秦昭襄王刚刚即位之时,秦国尚且只是一个最强大的诸侯国,六国联手还能够制衡。那么在发生乐毅破齐和长平之战以后,秦国的实力就已经远远凌驾于诸侯之上了。

此时的秦国,消灭六国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但是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这些锦衣玉食的诸侯王呢?因此,当秦昭襄王死去以后,六国便急于表态,来显示自己的臣服之心。在他们的心中,还抱有一丝侥幸,那就是只要自己愿意臣服,当一个附属国,秦国未必会消灭自己。

也正是这样的想法,促使诸侯们火急火燎地前往秦国哀悼。

二、查探虚实

虽说诸侯们前往秦国吊唁,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臣服之心,但是未必没有打探秦国国力之意,这两者并不矛盾。

在战国时期那个复杂的环境之中,趁新君刚立,位置不稳之时,前来讨伐的事情屡有发生。比如赵武灵王刚刚即位之时,就遭到了列国的大军压境。

此时的情况也正是如此。六国碍于秦国的国力,自然不敢大军压境,但是并不妨碍他们探查秦国的国情。表面上,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哀悼之情,博得秦国新君的好感,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一线生机,背地里也可以查探秦国国情,为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做一个准备。

无论秦国是真的很强还是外强中干,诸侯们前来吊唁的举动都可以轻松应对,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结束语

秦昭襄王死后,六国诸侯们前往吊唁,并不能表示他们内心很悲痛,只是出于政治的需要。他们前往秦国吊唁,只需要演一番戏,既可以表明自己的臣服之意,又能顺便打探秦国国情,何乐而不为呢?

6

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昭襄王死的时候六国响起一片哀嚎悲痛之声。相反地,对于强大起来并四处征伐的秦国最长国君,六国人民饱受他所带来的战乱之苦,在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不幸遭遇中,他们对秦国和秦王是从内心仇恨的。

而秦国的每一个举措每一项政令每一次军事行动不仅是六国殿堂最关心和担忧的事,同时也是老百姓最害怕和恐惧的事,因为战争,因为秦军的斩首封爵制,在面对战争和秦国锐士时,遭殃的时士兵和平民百姓。昭襄王的死亡,对于他们可以有短暂的平定,短暂的和平,至少在新君主继位之前是不会发动战争得了。

7

历史上长寿的君主不多,秦昭襄王就算一个。他不仅长寿,执政时间也是非常吸人眼球的,若从他登基开始算起,总执政时间竟然长达五十五年。这对历史上很多君主来说,绝对是个梦想,因为太多人不要说当政五十多年,活到五十五就已经偷着笑了。大概正因为如此,秦昭襄王一逝,六国举哀,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呀。至于是不是为秦昭襄王哭就有些不好说了,各人心里想什么谁知道呢。

秦昭襄王六十岁夺权

如果要说实话,秦昭襄王其实蛮悲催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娘是宣太后呀。宣太后虽然能干,但太爱操心,太爱权力,都七老八十了还握着大权不放。这让一个从年轻等到年老的儿子情何以堪呢?所以秦昭襄王各种无奈加自哀。

不过守得云开见月明,在他六十岁这一年,范睢一席话将他拯救出“实习君主”的牢笼。当时宣太后已经真正老态龙钟了,秦昭襄王想想自己也马上步入耳顺,趁着最后一点“理想”还在,他大胆站了起来,将母亲手中的权力给罢免了。如此,秦昭襄王算是真正入职君主,开始自己理想中的治国纲领。

老当益壮的秦昭襄王大开杀戒

大概是隐忍的太久了,秦昭襄王一上任便大刀阔斧地干起来。这里面不排除其想要一鸣惊人,用武力来证明自己的嫌疑。反正这个时候的秦昭襄王憋屈了太多年,肚子里的火不知从哪里出,急着要打一仗。而且六国都在看着他呢,这个一直伏在母亲翅膀下的老君主,能有什么大作为吗?

赵国是先没沉住气的一个,结果就让秦昭襄王给逮住了。这就是历史有名的长平之战,秦昭襄王任白起为帅,一举将赵国数十万万兵马给填埋了。这件事不只让人看到了秦昭襄王的狠戾,还让人读懂一个事实:天下已经没有人能阻挡这个刚上任的老君主了,他要崛起了!

梦想照进现实:共主消亡

不要说秦昭襄王没有梦想,人家只不过太多年没有发言权而已。当母亲的威慑不在时,秦昭襄王真正展示了自己的大国梦想,他要荡平六国,统一天下。但这个梦想成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周朝的存在。这其实是其他诸侯都不能忽略的事实,大家就算各自为王,却心里永远记得他们有一个共主:周朝。

秦昭襄王怎么会不明白,哪怕自己将天下荡平,周朝若在,他依旧是周朝统治下的诸侯国。可就在这个时候,同样感觉到危如累卵的周天子却先开始活动起来,他想要联合人来讨伐秦国,实在不自量力呀。秦昭襄王借题发挥,一举将周天子抓捕归秦,连带那权力的大鼎也成了秦昭襄王的自家物件。至此,天下共主消亡,人人自危。

秦昭襄王薨逝的百家心态

当天下共主消失之后,六国皆惊,这震动不亚于一场八级大地震。因为他们很清楚,秦昭襄王如此大动干戈,也就是他们迎来挑战的时候。果然,很快秦昭襄王就开始了马不停蹄的征战生涯,楚国、赵国、韩国等与他接境的国家都深受其害。当然,国家战乱,受苦的还是百姓,人民流离失所在所难免。

不过,这厮杀声在秦昭襄王七十五岁的时候安静下来。已经年老的秦昭襄王终于战不动了,一命呜呼。这下天下诸侯与百姓总算长吁一口气:可以歇歇了。这样一位好战的大王死了,我们是哭还是笑呢?哭哭自己这些年的担惊受怕还是有必要的,又或者哭哭自己因战争走掉的亲人吧,毕竟现在有时间回想了。

8

“六国响起一片哀嚎悲痛声”,我没有在历史记载中看到过类似的描述。我们假设确有史料这样记载,而我孤陋寡闻没有看到过,那无非就是两种原因:

  1. 这本史书是秦国人写的,美化自己。
  2. 六国的人全都疯了。

其实我觉得《史记》上对这件事的记载应该最符合逻辑:

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尊唐八子为唐太后,而合其葬於先王。韩王衰绖入吊祠,诸侯皆使其将相来吊祠视丧事。《史记 秦本纪》

《史记》中描述了昭襄王去世后六国的吊唁情况,其中韩桓惠王最虔诚,穿着丧服亲自来吊丧,其他诸侯国也都派了使者前来。

那么韩桓惠王为什么如此虔诚呢?我们先看一下昭襄王生前对韩国做了哪些事情:

  1. 公元前303年,秦国攻打韩国,占领了韩国重镇武遂。
  2. 公元前293年,韩、魏联合伐秦,被秦军大败,斩首24万人。
  3. 公元前291年,秦国伐韩,攻占宛城。
  4. 公元前290年,韩国被迫割武遂周边200里土地给秦国。
  5. 公元前275年,秦国攻打魏国,韩国救魏被秦军打败,斩首四万。
  6. 公元前263年,秦军攻打韩国,占领南阳,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韩王大恐,遣使请罪,割上党郡予秦国。上党郡守私自献城予赵国,引发秦赵的长平之战。
  7. 公元前256年,秦军攻打韩国,攻占了阳城,斩首4万人。

公元前254年还发生了一件貌似与韩国无关,实际关系密切的大事:秦国攻打魏国,占领了魏国的吴城,魏国投降,降为秦国的属国。

我们看一下战国时期的地图就可以明了,韩、魏两国阻挡着秦军东进的道路,可以说在强大秦军面前,两国是唇亡齿寒,休戚与共。魏国的投降,使得相对弱下很多的韩国面临着绝境,所以在魏国投降之后,韩桓惠王马上跑到秦国去请求晋见秦昭襄王,实际也是投诚服顺的意思。

五十三年,天下来宾。魏后,秦使摎伐魏,取吴城。韩王入朝,魏委国听令。

既然臣服了秦国,那么身为宗主国国王的秦昭襄王去世,韩桓惠王穿着丧服亲自吊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其他国家派使者前来吊唁的目的就要复杂一些了,但也无非就是几种:

  1. 礼节性质的。春秋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今天的敌人也许是明天的朋友,所以哪怕是交战的两国,也会进行一些礼尚往来。

  2. 了解一下秦国继位者的信息,以及推测一翻哪位大臣会得势,以便采取对策。

  3. 看一下国君去世对秦国的影响,有没有可能浑水摸鱼。

真心的哀嚎悲痛是不可能的

六国来宾在灵堂上装模做样一翻有可能,但若说六国真心的哀嚎悲痛,实在是没有道理。秦昭襄王并没有恩惠留给六国,带给六国的只有战争。

  1. 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约楚怀王于武关会盟时突然翻脸,劫持了楚怀王。导致楚怀王客死异乡。

  2.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占楚国国都郢都,焚烧楚国先王坟墓。

  3.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白起坑杀40万赵卒,重创赵国。

  4. 公元前285年,秦楚,秦赵联合攻打齐国,攻城九座。

  5. 秦昭襄王伐魏的次数最多,在多次打击之下,魏王投降,降为了秦的属国。

以上只是举了有代表性的几个事件,秦昭襄王在位55年,几乎每年都做着削弱六国的事情。可以说正是秦昭襄王在位时期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

敌人的不幸正是自己的万幸,秦昭襄王这位战争狂人的去世,六国开心还来不及,怎么会为此哀嚎悲痛呢?!

9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秦昭襄王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惠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长达五十五年之久。

早年,他跟随母亲在燕国为人质,直到秦武王去世,回国夺位,成为秦昭襄王。在他即位初期,宣太后当权执政,外戚魏冉处理庶务,任用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了三晋、齐国、楚国,攻取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等地,发动了著名的水淹郢都的战役。从此,东方各国听闻虎狼之秦无不战战兢兢。

后来他听从范雎之言,夺取宣太后、魏冉的权柄,正式亲政。文以范雎为相,武以白起为帅,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并对赵国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坑杀四十万赵军。之后,他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奠定了秦国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秦昭襄王在位时可以说战果硕硕,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薨逝,终年七十五岁,谥号为襄。要说秦国内部的人为之痛哭还好,但东方六国为之痛哭,响起哀嚎悲痛之声,恕笔者一时无法理解了。笔者认为与其说是哀痛秦昭襄王,不如说是哀叹自己的未来。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秦国的大将赵摎攻打韩国,攻占了阳城,斩首了4万人。接着赵摎继续挥师攻打赵国,攻占了二十几个县,斩杀及俘虏了九万人。位于王畿的周赧王姬延感到非常恐慌,于是他和燕国、楚国密谋联合各国,再订立合纵盟约攻秦,准备率领天下的精锐部队出伊阙塞去攻打秦国,使得秦国与阳城之间无法相通。

秦昭襄王因此大怒,派大将军赵摎攻打西周。吓怕的周赧王跑到秦国,叩头认罪,把全部三十六邑、三万人口都献给秦昭襄王。由此可见此时的周天子已经没有了尊严。秦国将周赧王绑在柱子上游街示众,贬为平民,便放其回到西周。后来姬延抑郁而终,东周国亡,立国879年。

要说之前,虽说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但各诸侯之间还是顾忌着周天子的地位和身份,都还承认周天子为天下共主,例如田氏代齐、三家分晋之时,他们都要去周天子那里申请旨意,让周天子承认自己。但昭襄王薨了以后,加上周天子也没有了,整个东方六国宛如心中失去了一个支柱,一个中心,怎能不哀痛?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挡住秦军的铁蹄了

在他在位时,东方六国已经被欺负怕了,这时候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去掉,身上的重压一消失,加上对未来的茫然四顾,不知所措,东方六国的哀痛不仅是重压后紧张的酸楚,也有对自己未来迷惘的恐惧。秦国实力远超东方六国已成定局,从此再也没有人能够挡住秦军的铁蹄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哀痛更多是对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哀痛。

在秦征战六国时,秦昭襄王手段的确狠心——坑杀赵军四十万、水淹郢都等等战役,都给东方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在他逝世后,六国的一片哀嚎标志着天下共主已逝,从此是秦国鞭笞天下了。





10

秦昭襄王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惠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长达五十五年之久。

早年,他跟随母亲在燕国为人质,直到秦武王去世,回国夺位,成为秦昭襄王。在他即位初期,宣太后当权执政,外戚魏冉处理庶务,任用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了三晋、齐国、楚国,攻取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等地,发动了著名的水淹郢都的战役。从此,东方各国听闻虎狼之秦无不战战兢兢。

后来他听从范雎之言,夺取宣太后、魏冉的权柄,正式亲政。文以范雎为相,武以白起为帅,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并对赵国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坑杀四十万赵军。之后,他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奠定了秦国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秦昭襄王在位时可以说战果硕硕,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薨逝,终年七十五岁,谥号为襄。要说秦国内部的人为之痛哭还好,但东方六国为之痛哭,响起哀嚎悲痛之声,恕笔者一时无法理解了。笔者认为与其说是哀痛秦昭襄王,不如说是哀叹自己的未来。

周朝灭亡,天下共主已失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秦国的大将赵摎攻打韩国,攻占了阳城,斩首了4万人。接着赵摎继续挥师攻打赵国,攻占了二十几个县,斩杀及俘虏了九万人。位于王畿的周赧王姬延感到非常恐慌,于是他和燕国、楚国密谋联合各国,再订立合纵盟约攻秦,准备率领天下的精锐部队出伊阙塞去攻打秦国,使得秦国与阳城之间无法相通。

秦昭襄王因此大怒,派大将军赵摎攻打西周。吓怕的周赧王跑到秦国,叩头认罪,把全部三十六邑、三万人口都献给秦昭襄王。由此可见此时的周天子已经没有了尊严。秦国将周赧王绑在柱子上游街示众,贬为平民,便放其回到西周。后来姬延抑郁而终,东周国亡,立国879年。

要说之前,虽说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但各诸侯之间还是顾忌着周天子的地位和身份,都还承认周天子为天下共主,例如田氏代齐、三家分晋之时,他们都要去周天子那里申请旨意,让周天子承认自己。但昭襄王薨了以后,加上周天子也没有了,整个东方六国宛如心中失去了一个支柱,一个中心,怎能不哀痛?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挡住秦军的铁蹄了

在他在位时,东方六国已经被欺负怕了,这时候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去掉,身上的重压一消失,加上对未来的茫然四顾,不知所措,东方六国的哀痛不仅是重压后紧张的酸楚,也有对自己未来迷惘的恐惧。秦国实力远超东方六国已成定局,从此再也没有人能够挡住秦军的铁蹄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哀痛更多是对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哀痛。

在秦征战六国时,秦昭襄王手段的确狠心——坑杀赵军四十万、水淹郢都等等战役,都给东方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在他逝世后,六国的一片哀嚎标志着天下共主已逝,从此是秦国鞭笞天下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