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想法不一样,追求的目标也就不同。有人希望事业成功,有人希望名利双收,有人希望人生各阶段体验完整......达到了期望,人将产生一种满足感,觉得此生无憾。如果所追求的目标没有达到,人可能会觉得人生不够圆满,心里未免遗憾。
正是由于人生追求存在各种差异,因此,没有孩子,是不是人一生的遗憾,也不能一概定论。
对于铁下心来做丁克的家庭,他们可能用其他方式寄托期望、消耗精力、实现价值,没有孩子,不会成为他们的遗憾。对于那些想完整体验人生阶段和角色的人来说,没有孩子就是一生的遗憾。
我属于希望完整体验人生角色的人,所以我做了“妈妈”,并且希望把“妈妈”这个角色尽可能扮演好。
拥有孩子后,我发现,养育孩子和与孩子互动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重新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当妈妈之前,我年龄已经不小了,但我依然以为自己是“小女孩”,仍旧常常以“小女生”的方式来处理面对的事物。孩子的出生,让我意识到自己肩上扛起了更多的责任,随后我心态、思想、待人接物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真是“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通过陪伴孩子,目睹孩子从完全需要人照顾到慢慢学会各种本领,以及看着他通过各种试错获得成长的经验,我深刻理解了“人不是生而知之”的道理,变得更宽容了,对自己、对别人有了更多的耐心。
没有孩子,不一定成为一生的遗憾,但是可能会影响人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发展。
精神分析学派后起之秀埃里克森在其“人格发展阶段论”讨论了这一点。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把个体人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其中第二个成年阶段,即人生的第七阶段——成年期(25——65岁)的发展任务是“生育对自我专注”。在此阶段,那些在前面阶段发展顺利的人,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过得幸福充实,他们在承担社会工作的同时,将生儿育女,关心后代的繁衍和养育。埃里克森认为,生育感蕴含“生”和“育”两层含义,一个人可以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只要能够关心、教育、指导别人的孩子也同样具有生育感。如果没有自己的孩子,同时也不关心、教育、指导别人的孩子,将不会有生育感。没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贫乏,发展停滞,只专注自我,只考虑自己而不关心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可见,为人父母,本来属于人生必经阶段当中必定扮演的角色,如果缺乏这样的体验,将会影响到人格和心理发展。这样的人生,能算圆满吗?
生、育孩子,需要付出很多心血,也会见证很多生命的神奇,确实是一件让人“累并快乐”的事。记得前几天我曾看到这样一段话:你不生个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可以突破想象。在母爱的滋润和育儿的挫败的互相博弈里探索人生的意义,锻炼肺活量,实现耐力与意志的精进,才会知道原来“当妈之后的强大”才是强大的无敌状态......
哈哈,做父母,不是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但绝对是一件可以激发你潜能的事。没有孩子,人会不会遗憾不一定。有孩子,并且用心去养育,一定不会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