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贝加尔湖是中国淡水总量的8倍多,它是怎么形成的,何以能占世界

贝加尔湖是中国淡水总量的8倍多,它是怎么形成的,何以能占世界

2020-07-25 10:02阅读(149)

贝加尔湖是中国淡水总量的8倍多,它是怎么形成的,何以能占世界百分之二十的淡水资源?:贝加尔湖,中国旧称北海,苏武牧羊的故事即发生于此,其亦是中国古代文献

1

贝加尔湖,中国旧称北海,苏武牧羊的故事即发生于此,其亦是中国古代文献所记载的极北苦寒之地。贝加尔湖自古以来就和中国有着渊源流长的历史。时至今日,贝加尔湖在国人心中仍然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

贝加尔湖位于今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是世界上年代最长、容量最大和最深的淡水湖。

贝加尔湖的形状像一弯新月,所以又有“月亮湖”的美誉,更有“西伯利亚明珠”之称。

贝加尔湖南北长约636公里,东西宽约48公里,平均水深730多米(最深处达1600米)其总面积约为3.15万平方公里,湖容量约为23.6万亿立方米。其淡水总储量远超北美五大湖淡水量的总和,其储存的淡水资源可供50亿人饮用半个世纪。

贝加尔湖有许多未解之谜。它是一个纯淡水湖,但却生活着我们在大海中常见的海豹、海鱼、龙虾等生物。这也使得现代人对其成因充满好奇与遐想。

据考证,贝加尔已有超过2500万年的历史。而关于贝加尔湖形成的原因有多种说法。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

[1]、板块挤压碰撞形成(构造湖)

从地质构造上看,贝加尔湖处在一个断谷的凹部,在一个深入到地下15到20千米深处的大裂口。这点与其万里之外,闻名世界的东非大裂谷非常相似。

贝加尔湖处在欧亚板块和阿穆尔板块之间的裂口区。由于这一地区地壳板块不稳定,活动频繁,故贝加尔湖地区是地震多发区。随着板块的不断变动,时至今日,贝加尔湖仍然处在不断扩展当中。

据此推断,贝加尔湖是在地壳活动中形成的一个巨大断层湖。

大约在25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超强地震。震后,今贝加尔湖地区出现了巨大且深的断裂带。经过数千万年雨水和河水的不断流入,最终形成了今天浩瀚无边的巨大淡水湖。

像贝加尔湖这种,在地理学上按其成因归属为为构造湖。

所谓构造湖,就是这种在地壳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构造盆地,且经过漫长时间的储水而形成的湖泊。

构造湖的最大特点就是湖形狭长、湖岸陡峭,湖水深且清澈。

除了本文叙述的贝加尔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沿线的马拉维湖,以及位于我国新疆的喀纳斯湖、青海省的青海湖、云南省的滇池等都属于同类型湖泊。它们也都是在地壳裂变运动后形成,皆呈现湖水清澈且深。

[2]、海水退却,自然形成(海成湖)

这种说法主要来源于最近几年流传的“地球崩裂说”。

按此理论,贝加尔湖所在地区几亿年前是一片海洋。后来地球发生了数次大规模崩裂,导致大部分海水通过裂开的地缝流进地壳内,造成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规模较少,陆地面积增多。贝加尔湖所在的地区也在这期间逐步成为了广袤的陆地。由于贝加尔湖地势低洼,逐步留存了部分海水。如此一来,一些海洋生物便在贝加尔湖地区残留下来。又过了不知多少亿年,随着降雨和河流的源源不断流入。原来咸的海水逐步变成了淡水。而那些生活在湖中的生物经过几亿年的演变也逐步适应了这种淡水环境。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会在贝加尔湖会看到海豹等动物。

在地理学上因为海水退却形成的淡湖泊称之为“海成湖”。除了贝加尔湖,我国著名的杭州西湖其形成过程也大致相同。

西湖所在地数万年前也是一片浅海湾。后来由于钱塘江携带的泥沙不断在湾口附近沉积,经年累月,最终使湾内海水与东海完全隔离,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湖。此后也是因为降水和附近河流的注入,使得西湖由原来的咸水湾变成淡水湖。

虽有以上两种主流说法,但随着近几年对贝加尔湖周边环境及湖区的勘探研究,第一种地壳断裂形成说,变得更加具有说服力。

2

这个问题之前回答过贝尔加湖能有巨量的淡水是因为它的体积大,能盛下水,正所谓有容乃大。它的面积虽然不大,3万多平方公里,比五大湖群的24多万平方公里小太多了,但它水很深,平均水深740米,最深超过1600米,而五大湖区平均深度不超过100米,所以二者容水体积居然差不多,贝尔加湖23600立方公里,五大湖群容水量22800立方公里,都接近地球地表淡水量的20%。

那么它的形成却有多种说法,一个是海退说,认为贝加尔湖曾经是海洋的一部分,随着地壳运动留下了一个内陆湖泊,这个说法来源于现在贝加尔湖中的海豹等类似海洋动物。这些动物是被认为当初海洋退去时留下的。

另一个说法是因为印度板块与亚欧大陆挤压,这不仅造就青藏高原的隆起,还造成亚欧内部的断裂,贝加尔湖区就是一个断裂的大裂谷,湖下的地幔可能有一个巨大的断层。现在贝加尔湖区每年有2000次多地震记录(比较弱)。历史也发生过大地震,例如1959年发生的大地震,造成湖底又下沉15-20米,又可以多盛水了。这一地区地热资源丰富,有数不清的温泉可以开发利用。此外大裂谷还每年以2厘米的速度向外扩张。这些都在说明贝尔加湖地区地质活动都非常活跃,现在有科学家认为贝加尔湖就是一个新生的海洋。下图为海洋的形成示意图,一般要经历裂谷形成,蓄水成湖,扩张成海三个阶段,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老祖宗喊它“北海”是没有错的。贝加尔湖还处于蓄水成湖向扩张成海的发育。也就是贝加尔湖还很年轻,未来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

目前关于贝加尔湖是一个大裂谷是有共识,但形成机制并没有定论。


科学视野,不同解读,欢迎评论和关注!

3

贝加尔湖是世界第一深湖,与世界上的其它淡水湖相比较,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淡水储量最大的湖泊,其淡水储量相当于北美五大湖湖水量的总和,足够五十亿人喝上半个世纪左右。

从卫星图像上看,贝加尔湖形状狭长犹如一个月牙,所以又有人称它为“月亮湖”,贝加尔湖南北长约680千米,东西平均宽度为48千米,最宽处80千米,湖面积为3.15万平方千米,湖水清澈,可以倒映出人影子,即便是在40米水深处放置一个白色碟子,在水面上也可以看见,俄罗斯作家契诃夫在自己的作品中这样赞美贝加尔湖的水质:湖水透明,透过水面就像是透过空气一样。如此清澈的贝加尔湖被誉为“西伯利亚明珠”。

提起贝加尔湖,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淡水储量多,淡水储量是全世界河流、湖泊淡水总储量的五分之一,其次就是湖水清澈,是世界上最清澈的湖泊,就连欧洲的阿尔卑斯湖都比不上它,其干净程度,甚至可以直接饮用。

如此美丽的贝加尔湖,它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贝加尔湖是典型的大陆裂谷湖,地处陆地裂谷区,与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性质,所以说贝加尔湖的成因源动力还是来自于地质运动。贝加尔湖所处的裂谷区形成时间非常久远了,大约在2000万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

2000万年前,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相互碰撞,亚欧板块内部撕裂出来一个大口子,这就是贝加尔湖湖盆的形成初期阶段,后来由于四周的河流与冰川裹挟着大量的水与泥沙灌注到了湖盆里,在漫长的演化中形成了湖泊,虽然说现在的贝加尔湖最深处是1637米,但是实际上的裂谷深度非常深,可能和马里亚纳海沟一样深,只是由于地质活动、泥沙填埋把深度填低了罢了,可以这么说,贝加尔湖是悬在大陆裂谷上的湖泊。

如今的裂谷区仍然处于活跃期,每年仍然以两厘米的速度向外扩张,按照这样的趋势,可能在数千万年或数亿年之后,贝加尔湖就会成为贝加尔海了。

令人惊奇的是,在贝加尔湖里生活着海豹这种生物,一般在我们看来,海豹是海洋里的生物,为什么在内陆湖中会有这样的生物存在呢?

一种说法认为,贝加尔湖里的海豹原先生活在北冰洋里,经过叶尼塞河以及其支流安加拉河进入贝加尔湖中,至于其来到贝加尔湖的时间,到现在还没有定论,但是科学家推测海豹最有可能是在某个冰期内来到这里的,后来由于冰期结束,这些已经来到河流上游抵达贝加尔湖范围的北冰洋海豹们来不及回去了,便滞留在此地,经过漫长的适应,海豹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有人还会有个疑问,为什么贝加尔湖是一个淡水湖呢?

这是因为注入贝加尔湖的河流高达336条,而流出的河流仅有一条,也就是安加拉河,于是,流入的量远大于流出的量,淡水得到了不断地补充,正因为如此,在世界上大部分湖泊水量都在逐年减少的背景下,贝加尔湖的水量反而正在逐年增多,由于水源的补充,湖水逐渐变淡,造就了这么一个庞大的淡水湖。

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写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这里的北冥其实就是北方的海洋,而在古代,什么可能是北方的海洋呢,所以这里的北冥可能指的就是贝加尔湖。另外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期,苏武出使到匈奴被扣押长达19年,19年中苏武待得时间最久的地方是史料中记载的北海,北海其实就是贝加尔湖。

4

贝加尔湖被称作“西伯利亚蓝色眼睛”,是世界上最深也是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大约3.15万平方公里的贝加尔湖蕴藏淡水总量超过惊人的23.6万亿立方米,这是什么概念呢?北欧的波罗的海总的蓄水量也不过23万亿立方米而已,北美五大淡水湖的淡水总量也只与贝加尔湖相当。中原古籍将贝加尔湖称为“北海”,以水量来计,贝加尔湖也无愧“海”之名。

贝加尔湖的面积,在世界主要湖泊之中虽然也算大,却也并不是最大,面积比贝加尔湖大的湖泊也有不少,然而论水量没一个能够比得上贝加尔湖的。贝加尔湖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多的淡水量,主要是其足够深,而且形成时间也比较长,经历了漫长岁月的蓄水。除此之外贝加尔湖周围区域的气候常较冷,蒸发量低,加上人类活动又少,所以淡水损失量也就相当低。

贝加尔湖大致形成于两千多万年前,是板块碰撞产生强烈地震之后形成的巨型湖泊,原本贝加尔湖也是古代海洋的残留部分,经过地壳变化与海洋隔绝,加上淡水不断注入才最终变成淡水湖。也因此,贝加尔湖之中至今还有大量的“海洋生物”。贝加尔湖形成的年代非常久远,在世界上也属于非常古老的湖泊,这也让贝加尔湖有足够长的时间来存水

由于当初形成之时的强烈地壳震动,将贝加尔湖周围的陆地撕开了一道很宽也很深的裂口,也就是如今的贝加尔湖。贝加尔湖呈东北西南走向,形状狭长,面积虽说不是最大却也不算小。而贝加尔湖之所以能存贮如此多的淡水,并不在于面积大,而在于深度深。贝加尔湖不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却是世界上深度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的深,深到惊人

作为一个大型的地壳断层湖泊,贝加尔湖地质构造非常奇特,目前探明其最深的地方超过1600米,平均的深度也在700米以上,这怎么说呢,要知道黄海的平均深度也才70米上下,东海不过100米上下,渤海更是只有18米上下。世界上大多数的非大洋海域深度,都无法跟贝加尔湖相比,连海洋都比不了,那就更别说那些内陆湖泊了

从地理环境上来看,注入贝加尔湖的大小河流超过300条,然而从贝加尔湖涌出的河流却并不多,仅有叶尼塞河支流安加拉河。安加拉河的水量并不大,理论上来说,全球所有河流都涌入贝加尔湖需要一年才能灌满贝加尔湖。如果没有河流注入,也没有其他水源而光靠安加拉河流出,那需要40年才能耗尽贝加尔湖的湖水,贝加尔湖常年都处于“进账多于支出”状态

除了这些,气候跟人类活动也是影响水源变化的重要因素,比如罗布泊这个曾经的超级大湖,就因为人类活动跟气候变化而干涸消失。贝加尔湖地处西伯利亚的腹地之中,周围高山众多,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贝加尔湖一带常年冰封,除了短暂的夏季之外大多时候都比较寒冷,虽说贝加尔湖流域降水不多,可蒸发量也非常有限,湖水的损耗极少

无论是当年的中原历代王朝、逐牧高原的突厥蒙古,还是近现代的俄人,贝加尔湖都被视作荒僻之地,要么认为没啥价值弃如敝履,要么觉得要保护环境限制开发,总之数千年过去贝加尔湖周围也没多少人口,经济也不发达,人类活动对于流域内的相关影响非常小。贝加尔湖能够聚集全球五分之一的地表液态淡水,也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与人和方面的优势

5

贝加尔湖在中国古代时被称为北海,曾经是苏武牧羊的地方,在清朝早期属于我国国土。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的湖水面积不算太大,只有3.15万平方千米,而里海湖水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但是里海的蓄水量只有7.7万立方千米,而贝加尔湖的湖水储备量达到了23.6万亿立方米(2015年),是我国黄河和长江水量加起来的八倍左右。

贝加尔湖的形成

关于贝加尔湖的形成,目前有3个假说,但学术圈比较认同的假说是地震构造假说。俄罗斯地质研究所的实验室从地震层析成像的方法中,获得的最新成果就是贝加尔湖盆地就是地震中的构造形成的。

科学家认为,贝加尔湖位于贝加尔裂谷带中间,这里一直有强烈并频繁的地震活动。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地球内部炙热的地幔层遇到冰冷的岩石层时,会形成热对流。

热对流会带动上方的板块发生运动,而板块之间有时会因热对流相互碰撞,形成海沟或者山脉;但有时也会逐渐远离,形成裂谷、湖泊甚至海洋。在板块发生运动时,板块上的地壳会因蓄力过多而发生断裂,导致该地区发生地震。

贝加尔湖的形成可能和板块运动以及地震较多有关。

地质矿物学家亚历山大在对湖底沉积物的成分分析研究后发现,该湖的湖岸线大约有8千年历史,但湖的深处约有15万年的历史。

一般来说,湖泊的寿命大概是1万年-1.5万年,之后就会因气候变化、环境改变等原因变成沼泽或者干涸成为陆地。但贝加尔湖的历史要远远超过1.5万年,而且贝加尔湖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每年会扩大2厘米。因此有许多科学家认为贝加尔湖并不是一个湖泊,而是一个新兴的海洋。

贝加尔湖为什么储存那么多淡水?

贝加尔湖容纳了地球全部淡水的1/5,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的总水量,可供北京市民饮用5000年左右。

我们知道,贝加尔湖周围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远离海洋,导致湿润的云团难以到达,所以当地干燥少雨,所以贝加尔湖的湖水并不是由当地降水形成,而是由河流的不断汇入而形成超级大湖泊。

贝加尔湖周围有336多条河流的水量注入该湖泊,流入的水流面积约为55.7万平方千米,但只有一条安加拉河从贝加尔湖流出。

我们知道,湖泊的蒸发量和湖水的表面积、湖水的温度以及湖水的流动性有关。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湖水的温度越高,蒸发量越高,反之蒸发量越低。而贝加尔湖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冬季时平均气温达到了-38摄氏度,并且湖水结冰,冰层深度可达1米,时间可达4-5个月。在夏季贝加尔湖的湖水平均气温17℃~21℃。通过数据可以发现,贝加尔湖全年温度偏低,因此贝加尔湖的蒸发量较小。

湖水的表面积,湖水的表面积越大,蒸发量越大,反之蒸发量越小。贝加尔湖虽然面积较大,但湖水非常深,最深处可达到1637米(2015年),相对于其他湖水较浅的湖泊而言,贝加尔湖的蒸发量比较小。

由于贝加尔湖的湖水汇入量较大,而蒸发量较小,而且不断汇入的河水会冲淡湖泊中的盐分,因此贝加尔湖才是淡水湖。

贝加尔湖的生物

贝加尔湖虽然是淡水湖,但却拥有海洋生物海豹,而且生活在这里的海豹已经适应了淡水环境,与其他地区的海豹形成了生殖隔离。

科学家们对该地的海豹一直非常好奇,甚至认为贝加尔湖是由海洋退化而来的,但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贝加尔湖的海豹很可能是在最后一次冰期时,沿着尚未结冰的河流从北冰洋来到此地。但在冰期结束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导致贝加尔湖与北冰洋之间的河流被中断,生活在该地的海豹无法重返北冰洋,以至于被迫在当地生存,并逐渐适应了当地的淡水气候。

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离贝加尔湖海豹血缘最近的海豹就是生活在北冰洋附近的海豹。侧面印证了该假说。

除了海豹之外,贝加尔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还孕育了当地非常丰富的生物群,目前科学家在这里已经发现了超过1200种动物,其中有些动物属于稀有物种,比如:秋白鲑,贝加尔海豹等。

总结

贝加尔湖是大自然给全人类的财产,不仅仅是因为它留给了人类如此多的淡水,还因为它复杂的环境孕育了多种多样的生物,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6年将贝加尔湖登录为世界自然遗产。

6

贝加尔湖淡水储量真让人眼晕,让我们怀疑它的真实性,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一个湖泊就是中国淡水总量的8倍多,相当于世界百分之二十的淡水资源。历史上是我们国家的领土。

中国江河湖冰川总计约2.8万亿立方米,而贝加尔湖 23.6万亿立方米,23.6/2.8=8.4倍。这么多水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先看看贝加尔湖是怎么形成的?

上图,贝加尔湖长约湖长636千米,相当于北京到郑州的距离,平均水深730米,最深处达1637米,把泰山放进去,还看不到山顶,堪称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我们知道湖泊成因可分为河迹湖、冰蚀湖、海泻湖,构造湖,很显然它由于地层断裂陷落形成构造湖。

两个板块碰撞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若板块内部张裂就会形成大裂谷(上图红色箭头指示),事实上贝加尔湖也同东非大裂谷一样,受张力作用形成的裂谷区,被水填满后形成了湖泊。这也是地球内部最深的“伤疤”,未来也有可能成为新大洋的胚胎。

上图是多组断层构造带地质剖面,里面断层多多,这些断层与地下水相通,会补给湖泊,湖水清澈,水质非常好,优质饮用水,被誉为“西伯利亚的蓝眼睛”。

贝加尔湖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北冰洋水汽影响,降水量达471mm (伊尔库茨克) ,由于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地表发育着许多河流,接受着约336条河流补给,最大的一条色楞格河,占湖泊补给量的50%,由于它发源于内蒙古区半干旱区,河流的泥沙含量很高,在湖里形成了冲积三角洲。图1

安加拉河作为湖泊的排泄河流,保持着湖泊稳定的水文特征,不会形成咸水湖。

7

谢谢邀请,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南部,湖泊形态呈狭长形态,呈东北西南走向,像一轮弯月镶嵌在大地上,所以贝加尔湖又被称为“月亮湖”。贝加尔湖长约636千米,平均宽度约为48千米,总面积约为3.15万平方千米。贝加尔湖的面积并不大,但是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平均水深730米,最深处达到了惊人的1637米。

由于贝加尔湖如此之深,所以使得贝加尔湖的湖水量也十分巨大,贝加尔湖是世界上储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贝加尔湖水体总量约为23.6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水量的总和,湖水可供50亿人饮用半个世纪。贝加尔湖是世界最古老的湖泊之一,位于欧亚板块内部,从成因上来看贝加尔湖属于“构造湖”,是由于断裂陷落而形成的湖泊。

科学家普遍认为贝加尔湖形成于大约三千万年前到两千万年前。贝加尔湖的产生据说是因为亚洲所在的地壳沿着一条断层慢慢张裂拉开,出现了一条地沟,该地沟的深度超过了8千米,随着岁月的流逝,地沟逐渐被河流携带的泥沙等沉积物填塞,逐渐变浅,形成目前的贝加尔湖。

8

感谢提问!前面讲到了贝加尔湖实际上就是历史上属于我国的北海,即东海、西海(青海湖)、南海、北海。

贝加尔湖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深湖,最深处可达1637米,这个深度相当于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14.8%,同时由于湖区面积广阔,总库容可达23.6万亿立方米,比北美的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以及安大略湖这五大湖区的总蓄水量的22.798万亿立方米还要多802000000000立方米,这多出来的水几乎可以填满21个三峡水库。因此可以说俄罗斯坐拥一个贝加尔湖就可以稳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储量国的宝座。

据探明,我国的淡水资源储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而贝加尔湖的总蓄水量相当于我国淡水储量的约8倍,说它是“世界水瓶”一点都不夸张。

贝加尔湖拥有55.7万平方公里的汇水面积和300多条河流的注入,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却只有一条安加拉河外泄,而且外流河流经的区域是俄罗斯人口相对稀疏的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可以说大量的淡水资源白花花的流向了北冰洋。

关于贝加尔湖的形成,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由于板块的撞击而形成的地震断层陷落型湖泊,它的形成与东非大裂谷一样都属于地质构造的张裂区,这种张裂区往往地震等地质活动较为频繁,而贝加尔湖湖区本来处于结构相对稳定的亚欧大陆内陆却恰恰多地震活动就能证明这一点,由于地质时期贝加尔湖湖区地带地壳的不断运动,逐渐形成湖泊并不断扩大,最终形成淡水湖。

另一种说法就是“海退说”,意思就是由于地质活动造成本该是一片汪洋的区域海水逐渐消退而形成一个内陆湖泊,这一点可以从贝加尔湖中仍保留了海豹、鲨鱼类似于海洋中的生物加以证明,并且贝加尔湖还拥有与海洋相似的生态环境。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9

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东南部,是欧亚第一淡水湖, 也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它的湖水清澈透明,可以清晰地看到湖面以下40米深处。其透明度居全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北海道的摩周湖。贝加尔湖因此又被誉为“西伯利亚的明眸”。

贝加尔湖和中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古称“北海”,曾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主要活动地区,也是汉代苏武牧羊之地。

(贝加尔湖)

“贝加尔”一词源于布里亚特语,意为“天然之海”。它湖型狭长弯曲,宛如一轮明月镶在西伯利亚南边。湖长636千米,相当于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之间的距离。湖面平均宽48千米,最宽处79.4千米,总面积达31500平方千米。

贝加尔湖的平均深度达到了700多米,最深处超过1600米。其淡水储量,达到了23600立方千米,约占全球淡水湖总蓄水量的五分之一。

这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支流最丰富的湖泊,共有大大小小336条河流经年累月地注入其中。其最大的一条河流,名叫色楞格河。而发源于贝加尔湖的河流仅有一条安加拉河,它虽然湍急,但出水量并不大。安加拉河向北流去,奔向叶尼塞河,最终汇入北冰洋。

(贝加尔湖上的生物)

那么,这样巨大的一个湖泊,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科学家提出了这样的解释:大约在20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挤压碰撞。一次强烈的地震由此诱发,地壳发生大断裂,一片巨大的土地塌陷下去,形成了一块巨大的盆地。所有地面上的动植物,都随着地震被埋入地下,但地表水却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注入了这个大盆子里面,直到将它完全注满,形成了烟波浩渺的贝加尔湖。

不过,这样的解释有一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贝加尔湖中生存着大量的海洋生物,包括众多的海豹、鲨鱼、鲟鱼、鲱鱼、龙虾、海螺等,只在海洋中才能见到的动物。

这个现象让科学家们伤透了脑筋。于是又有人提出,贝加尔湖原本应该是北方的一片海洋,在地壳发生运动时,湖周围的高山纷纷隆起,而它则缓缓下降,形成了一个内陆湖。千百年来,随着300多条河流的不断注入,贝加尔湖水的含盐量逐渐降低,最终成为了淡水湖。

在贝加尔湖由海洋向淡水湖的渐变过程中,水中的海洋生物,也在努力适应着这种变化。大量的海洋生物无法完成进化,最终遭到灭顶之灾。只有极少数适应能力超强的生物,慢慢适应了淡水环境,而得以生存下来。

贝加尔海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随着贝加尔湖的由咸变淡,最终进化成了独特的淡水类海洋动物。

当然,也有科学家不赞成这种说法。他们认为贝加尔湖原本就是一个淡水湖,只不过它在历史上曾和大海有着某些通道。而海洋生物正是沿着这些通道来到湖内生活的。

(贝加尔湖上的海豹)

前苏联的一位教授,曾根据古生物和地质方面的材料推测,中生代侏罗纪时期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或许有过一个面积庞大的外贝加尔海,它连通着贝加尔湖,这些海洋生物来到浩瀚无垠的贝加尔湖里后,不断地适应新环境,并最终生存下来。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有关专家在贝加尔湖的周边地区,打了几口很深的钻井,在取上来的岩芯样品中,没有发现任何中生代的沉积层,只有新生代的沉积岩层。这说明,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一直都是陆地,没有任何的海洋存在。贝加尔湖就是地壳断裂活动而形成的断层湖。

贝加尔湖除了有奇特的海洋生物外,其湖水还特别清澈。透过湖面,人们可以清晰地目击到几十米深的湖底风光。这是因为,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即便湖面惊涛骇浪,湖下也依然异常的平静。各种颗粒物逐渐沉淀,直至完全沉入湖底。

而且贝加尔湖生活着大量能分解动物尸体的生物,如钩虾等。这些生物能让湖水始终保持清洁。同时,贝加尔湖还是一个营养物质相对贫乏的湖泊,水中的营养元素含量较低。

美丽的贝加尔湖,现已成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是俄罗斯最大的疗养中心,被誉为俄罗斯的七大奇迹之一。

(参考资料:《贝加尔湖》)

10

“多想某一天,往日又重现,我们流连忘返,在贝加尔湖畔。”优美的歌词仿佛把我们带回到美丽的贝加尔湖畔。

贝加尔湖,位于东西伯利亚南部,隶属俄罗斯,大致位于北纬51°29′~55°46′,东经103°41′~109°57′,湖的总面积为3.15万平方千米,但湖总容量却达23.6万亿立方米,原因就在于湖的深度大,贝加尔湖的最深处达1637米,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第一深湖”,也是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美丽而神秘的贝加尔湖,总是会引起人们的向往。

那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贝加尔湖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它的淡水资源会如此丰富?


贝加尔湖概况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在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境内,形状狭长弯曲,在其两侧有1000~2000米的悬崖峭壁,周围多变质岩。贝加尔湖共有336条河流注入,水系流域面积达到56万平方公里,在入湖口处形成了面积近700km2的世界最大湖泊三角洲。贝加尔湖的周边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温差大,冬季有结冰期。

贝加尔湖的形成演变

关于贝加尔湖的形成,科学家们提出了几种假说,其中认同较多的就是地震构造假说和地球膨裂说。

01 地震构造假说

科学家认为,贝加尔湖位于贝加尔裂谷带中间,在这里一直有强烈并频繁的地震活动。而贝加尔湖的形成很可能与板块运动以及地震活动频繁有关,并有实验结果表明,贝加尔湖盆地就是地震中的构造形成的。那为什么这里的地震活动会如此频繁呢?这是由于地幔热对流带动上方板块移动,造成板块相互碰撞形成海沟,或逐渐远离形成裂谷。那何为地幔热对流呢?地幔热对流就是地球内部炙热的地幔层遇到冰冷的岩石层时,所形成的热对流。

在板块运动时,板块上的地壳可能会发生断裂,导致该地地震频发。而贝加尔湖盆就是地震中的构造形成的。

02 地球膨裂说

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而在39亿年前,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降回地面,于是形成海洋,那时海洋的深度达1.2万米,覆盖整个地球。在5.2亿年前,地球发生大膨裂,大陆开始露出海面,一些海洋生物就留在了大陆上低洼地区的湖泊里,现如今在贝加尔湖发现的海豹等海洋动物,被认为是当初海洋退去时留下的。由于大量的雨水、河水不断流入贝加尔湖,导致贝加尔湖湖水变淡,这些留在贝加尔湖的海洋动物也就慢慢适应了湖中的淡水环境。


为何贝加尔湖的淡水资源如此丰富

“贝加尔湖”之名,据说是大约1300年前的库里堪人起的,意思是“大量的水”。贝加尔湖的面积为3.15万平方千米,但湖总容量却达23.6万亿立方米,原因就在于湖的深度大,所以贝加尔湖的总蓄水量达23.6万亿立方米。此外,贝加尔湖的水系流域面积达到56万平方千米,有336条河流流入贝加尔湖,其中色楞格河补给的水量在50%以上,湖中流出的河就仅有安加拉河。湖水的补给量大,且湖容量大,所以贝加尔湖的水资源也就很丰富。

此外,贝加尔湖气候寒冷,且冰期较长,所以湖水的蒸发量较弱,导致蒸发量小于降水量以及支流注入的水量,因此贝加尔湖才得以形成淡水内陆湖。

现贝加尔湖的旅游资源、森林资源等都被人类开发,但在欣赏它的美时,也要注意保护贝加尔湖的生态环境,不要让冰雪温柔的它遭到破坏。为此,你有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这里是科学驿站,一个传播科学、传递价值的小窝,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