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020-07-25 07:28阅读(95)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你提的问题非常好,是很多家长急需的,但是实际办法不多,我找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操作的方法,来帮助孩

1

你提的问题非常好,是很多家长急需的,但是实际办法不多,我找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操作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从要我学转化到我要学。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首先呢,是态度。那么怎么样来端正态度呢?苦口婆心,没用。我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实用的办法:就是再家里啊,备一块白板,这白板上面可以放上学习的目标、计划、课程表啊,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以及要背的一些单词啊,或者是一些图表啊等等。但是,还有一个东西我们可以写在最上面,最醒目的地方,那就是自我激励的一句话,这个呢,就像人做祷告一样,要求孩子啊,要每天去重复。一句话重复得多了,它就能够进入到潜意识里面,成为人的潜意识里面的一种认知。也就是说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会让人的意识和身体都被引导过去。我们发现有时候说谎说得多了,也把他当成真话了,就是有这种情况,人的心理机制确实是这样子的。我们只要让孩子啊,能够重复那句对自己有用的自我激励的话,就可以逐步地去改变他对学习的一种态度。比方说,我超级喜欢语文!我肯定能把书读好的!这样的话,刚开始说的时候,你别看他不信,但是他坚持得久了,就会成为孩子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这是很有操作性的一个办法,大家可以去试一下。

第二个学习习惯和方法层面,我觉得要强调一个“四环学习法”,就是从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四个环节,去抓孩子的学习,把这四个环节啊,做完整,做扎实。让孩子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规律和方法,发现乐趣。而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最后,说一下,很多孩子学习知识不能活学活用,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就会变成死的知识,我们需要让孩子通过观察生活,思考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当中的问题,这样他的综合能力也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其实,等到他的综合能力提高的时候,他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2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今天有一个高一的学弟加我微信,跟我说自己考上了一个很差的高中,文化班基本没有考上本科的,提到了学风怎么怎么差,老师教的水平也不咋地,现在上课又听不懂,心里感觉很焦虑。。。

我就静静地听他讲了一大套,最后问他一句:“你为什么要上高中?”他半天答不上来。最后在我连续追问以后,他说:“感觉高中会比上技校好一点,而且父母也让他上个高中,说不定还能考上大学。”

其实我持续逼问他,就是为了让他自己说出心里的目标。

因为我在高二之前,一直都是“要我学”的状态,当时我觉得因为考上了高中,所以就必须要念下去,有父母的期望,也有老师的催促,我不得不学,成绩考差了,最后倒霉的一定是我。每一天学习,都是处于被动的状态,能听得进去就听,听不进去拉倒,学习效率可想而知。

高二以后,面临的是小高考,和未来一年的高考,我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原本的目标是什么。由于家庭的缘故,不希望自己父母被人嘲笑,所以立志要考一个本科。

当我心里有了这个愿望,我就开始主动去学,哪怕是作业写完,到了宿舍,我也要找额外的题目来做,看更多的书。因为底子本来就不好,成绩不高,但比以前好了许多。

其实要让孩子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靠的就是两个字-----目标。

他心里没有愿望,没有预期,整天坐在教室里,也不知道究竟为什么而学,他怎么可能会主动去学习呢?

求知欲”这三个字说得很明白,其中“欲”就代表着目标、欲望,没有这个“欲”字,就不会想求知,毕竟学习是一个很费脑子,很辛苦的事儿。

结语:

经常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远大的目标,能够引导他朝着那个旗帜去走,从此他知道每天在为什么而忙碌?这么辛苦的刷题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坐在课桌面前,目的是什么?

3

一个孩子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那就是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有了质的提升了。

二者平时的表现不一样:

1.“要我学”的主要表现有:

老师布置的作业有多少就做多少,绝不多做一题;老师布置了的,也想办法打折扣;周末和假期作业能拖就拖,拖不过去了,就赶就抄,就扯谎说忘记带了;一学习就不断上厕所、喝水,不一会儿就疲倦了,注意力始终集中不起来;你一谈学习,他就把话岔开或者充耳不闻;课堂的表现,大多时候目光是游离的、眼睛是无神的;整个脸上是麻木的,基本提不出什么问题;什么都不懂又无所事事;他们的爱好在校基本是打跳,业余时间基本是追星,回家就与家长周旋着看电视玩手机……

2.“我要学”的主要表现有:

  • 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第一时间完成。我看到外语作业完成得快的,老师发完试卷刚回办公室,就有学生来教试卷了;我布置的生活积累作业,是每周交一次,有学生星期五就放在我办公桌上了;数学学科,有学生提前预习几章,多比同班同学做1-2本资料。
  • 思维不易受环境影响。一做作业就如进入无人之地,哪怕周围同学打跳吵闹得人声鼎沸,他们也能闹中取静,沉浸在学习的世界里。
  • 喜欢谈论学习上的事。他们一谈到学习,就两眼放光,穷追不舍,积极思考,不断提问。而且不止书本上的学习、不止是与考试有关的学习。
  • 课堂上的表现总是激励着老师讲课的激情。目光是集中的,眼睛是有神的,整个脸是充满光彩的,随时都能融进老师的思路,随时会爆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见解有时候是连老师备课都没想到的。
  • 他们的兴趣广泛,阅读广泛。喜欢文科的就喜欢阅读那些名人故事、身世、奋斗史。喜欢理科的,就喜欢阅读科技发展的前世今生,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我班上届一个优秀的男孩子,对各种品牌的车和手机的性能、构造,说得头头是道。

二、造成两者表现差异的原因一般有:

1.身体健康度的差异。

不少科普文章都介绍过,缺锌,好动而注意力不易集中;缺钙,深睡眠少,易造成白天精力不旺盛,学习上就力不从心;还有其他身体健康与不健康的差异等。

2.先天的差异。

就是人们常说的天赋的不同。天赋好的,老师一点就通,有时还能超越老师讲的范围,向前学去很远;天赋差的,哪怕讲十次八次,他头脑仍是懵懂一篇,很难有清晰的思路。

3.家庭营造的氛围和教育理念的区别。

教育理念好的家长,总是给孩子以鼓励以正能量,在孩子不能进步或是遇到困难时,在孩子面前不急不躁,总是能想办法激励孩子努力进取。

忙碌的家长问题不是很大,因为他们在忙碌之前会给孩子安排好生活,会给孩子讲怎样才能使父母放心、自己以后怎样才能不像父母这样累。

最怕的是比较清闲的家长,生活懒散,不能给孩子树榜样。我隔壁班一个家长,不用上班就睡懒觉,孩子早自习前必须把他的早餐买来放到床前才能去上学,不然就会挨骂挨打。有的清闲的家长一坐下了就玩手机、刷抖音。有的家长则是一有空就约上朋友打麻将等等。有的家长有说不完的抱怨,孩子听到的是每一个成功者都是运气好都是有关系。生活在这样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天赋再好也难于发挥。

4.孩子学习能力的差异。

学习能力是指一个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的综合体现。

“要我学”的孩子,一般都是学习能力不强的孩子。从上面的分析中,大家也知道了,这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兴趣不浓厚、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

“我要学”的孩子,一般都是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从上面的分析中,大家能知道。这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习兴趣浓厚、善于抓住上课时这个关键时间、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学习效率高。

三、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的一些建议:

从上述分析中,大家不难明白,身体不够健康的是极少数,最根本的还是要改变“要我学”的孩子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家长不断提高教育理念。所以,我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1.老师找到孩子能进步的突破口。老师摸清“要我学”的孩子的基础停在哪个层次,就给他从哪个层次抓起走。

我们班上的一个学生,语文的听写几乎要错一半,拼音大都不规范,作文素材积累作业中词语积累部分,他就积累如我们、现在、今天、同学这类词来凑字数,毫无语感;书写是大一个小一个的,毫无美感;作文不知所云,生活积累常常写不足字数;古诗背得到写不出来,因为不会写字;考试成绩150分的题就在60分左右。

经过多次交流个别辅导,我发现这孩子是不知道怎么学。于是,我从一些需要识记能力的任务入手来帮他突破。如:听写之前,我先让他在我这里一个个理解、读正确、写正确,结果正确率明显上升;古诗的学习,也是在班上集体默写前,先在我这里背熟,回家在家长那里默写,正确率上升得更快;古文的学习也与古诗的学习一样的方法;生活积累,我是先以我上的一节课为例,为他我这节课讲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其中那个的发言你印象最深,把这些按顺序记下来,就可以了。以后他的生活积累了,真的就记录每科的上课情况,和自己的学习收获。这学期期末考试时,语文终于及格。

教会孩子怎么做,不断给她成功的自豪感,渐渐进入良性循环,一切都会好起来了。

2.家长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舍得花时间和精力陪孩子。

“要我学”的孩子,因为是被动学习,所以该了许多学习上的账。我的许多家长明白这个理后,纷纷改变原来家庭氛围,改变自己的言行,来陪伴自己成长。

小琴(化名),自由职业,家庭宽裕,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学习是把孩子交给辅导机构,生活是把孩子交给公公婆婆上。自己喜欢与朋友一起游山玩水、打牌跳舞。朋友们都羡慕她的逍遥自在,她也引以为豪。可是,孩子上了初中,150分的题就只能在100分左右徘徊,有时还不及格,在班上已经算垫底了。

小琴这下急了,听了我们的建议,推掉一切朋友间的活动,做到只要孩子在家就一定在家。孩子读的整本书,自己也读。坚持三年,孩子顺利考上我们当地的重点高中。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心理依靠,他们才能放松身心,毫无顾虑地投身于学习。

小结:有教育名家说过:教育,是一门等待的艺术。因为“要我学”的孩子,该的账太多,所以,作为老师和家长按上述方法去做的过程中,孩子的学习一定会有起伏曲折,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能坚持,不抱怨不放弃,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孩子变成“我要学”的孩子!

4

感谢盛邀!

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学习主动性对于孩子来说太重要了,长远地看,决定孩子能否成功,能否在求学之途走得更远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的主动性。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呢?



其一,强化责任意识。

给孩子讲清这样的道理: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承担着自己的一份责任,父母的职责就是认真工作养家糊口,给孩子创造较好的生活条件。多对孩子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学习必须自己努力,我们(父母)都不能代替你完成!这样在孩子心里就有渐渐产生责任意识,就会把主动学习落实到行动上。



其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为上学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一年,二年,十年,二十年才有可能大学毕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没有一个好的习惯,可能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下来。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习惯中“按时完成作业”是最重要的一个习惯



其三,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般来说,各科都有各科的具体学习方法。这里只介绍家长需要教给孩子的一些学习方法:一是学习上要有计划,每天所学的每一门课都要安排有预习、学习、复习的时间,薄弱科目要计划出“补”的时间;二是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切忌死学三是善于思考、质疑,把知识学懂、学透。当孩子掌握了学习方法以后,学习上感觉较为轻松,他的学习主动性将会大大增强。

当然,现今电视、电脑、手机非常普及,这无形中分散了学生学习的精力。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孩子的主动性较强并能持久,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5

是鼓励与认可,它给予孩子一种信任的寄托,孩子的心灵是纯洁单纯的,他定会回报你的信任,奋发向上,一旦他决定汇报你的信任与鼓励,定会投入大量精力努力学习,最终成绩定会渐渐变好,与你的鼓励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

我以我亲身经历为例:在我小时候1至4年级,我成绩很差,妈妈却又总是拿我和成绩好的孩子作比较,经常因为成绩打我,骂我不争气,然后和我一块哭,说我不是块读书的料。

在五年级时,由于爸爸工作原因转学到另外一个小学,第一学期开家长会,新班级的数学班主任老师第一次和家长见面,当时喊到我妈妈发言,因为成绩差排名靠后,妈妈也很难为情,说明问题的同时一直在数落我,至今我都记得,很多双眼睛看着我,仿佛在同情一个柔弱的小猫,我当时真是难受的无地自容,情不自禁的哭了。

当场老师没有说啥。在家长会结束后,老师单独喊了我和妈妈,夸了我在学校的各种优点,团结同学,富有爱心,是周围同龄人玩伴时的香饽饽,让我妈妈多现我的优点。后来老师常常会特别关照我,经常夸奖我,哪怕我考的不好,他也会以鼓励为主,说这段时间很努力,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可以考好之类的话积极引导鼓励我。

幼小自卑的心灵得到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与肯定,仿佛从未见过太阳的小草终于得到了初升朝阳的滋润,我踏踏实实跟着老师认认真真的学习,放假也把自己关在家里按照例题认认真真去模仿去专研难题,当时的心里充满着能量,一心想回报老师的信任与鼓励,后来慢慢的,成绩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上爬。成功的变成了同龄人中成绩优秀的孩子,考上了在我们那边看来还不错的大学

现在虽然已经工作,但我还时常去看望我的小学启蒙老师,真的,未成年求学阶段身边的老师或者家人的鼓励真的可以给予无穷的动力,给予那个年纪的小人儿,一种被认可想要报答相信的强烈信念,鼓励与认可,真的是对于学生来说最珍贵的东西

6

第一,外因驱动和内因驱动

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其实就是学习主动性的问题,而主动性来自于驱动力,前者是外因驱动,后者是内因驱动:

  1. 内因是根本
  2. 外因是辅助
  3. 内因+外因=高能融合驱动力

因此既要“要我学”的外部驱动力,又要有“我要学”内部驱动力,两者相辅相成才能锻造出更高能的自我提升驱动力!

第二,提升驱动力的方法

1、内部驱动力:人都有极高的主动性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

1)兴趣:人都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打游戏,不用教就会,不用催就能完成,而且可以不断的提高,类比到其他兴趣方面一样!

打游戏不一定都是坏的,如果在打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游戏技能,这本身就是一种优秀的习惯,我称这种习惯为研究式的工作和学习方法,而这种习惯是可以迁移的,即做其他事情也会习惯的采用这种方法取得成功,这不就是主动性吗?

2)擅长:通过自己的兴趣可以获得两样擅长的东西,一样就是兴趣事情本身,一样就是上面提到的研究式的工作学习心态方法,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优秀的惯性,而这种惯性就是成功的最核心内在驱动力!

2、外部驱动力:让人了解什么更重要更有趣以后的目标驱动力

1)奖励:基于奖励行为引导小孩到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趣的事情上!

2)惩罚:基于惩罚的方式对小孩进行纠偏,这里的惩罚不是打骂,而是一种逻辑后果的体验,让小孩自己认识到哪里不对,这种逻辑后果体验越早越好,长大以后再做成本太高,后果很严重!

奖励和惩罚类似促使一个人不断奋进的胡萝卜和大棒,一个前面引,一个后面赶,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一种驯化人成才的动力,而这就是外部驱动力!

第三、最后总结下

“我要学”和“要我学”的区别是一个人做事的主动性,而这种主动性来自于一个人内部和外部驱动力,内部驱动力来自于兴趣和擅长的程度,而外部驱动力来自于奖励和惩罚,外部驱动力和内部驱动力共同作用才能协助一个人成功!

7

我认为根据孩子的自身年龄段不同和孩子自身的实际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为好。

举例说。

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不需要跟孩子讲大道理,多采取赏识教育,只要孩子有了一点进步和成长,就要让孩子意识到他这样做是对的,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有乐趣的事情。

在小学中高年级及初中阶段,要让孩子树立自信心。从小事做起,让孩子认识到,只要努力了,就一定有收获,让孩子相信自己能够做到,这样他才会主动去学。

到高中阶段,就需要给孩子立志了,需要让他逐步学会管控自我。

另外,无论哪个阶段,有两件事情是必须做的。一是情感上引导,让孩子从喜欢老师开始喜欢学习。二是方法上引导,让孩子在学习上得到成功的体验,才能找准方法,激发兴趣。

8

我觉得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是比较有实践经验的。希望能帮到你。

首先,现在的孩子学业很重,许多家长会给孩子报很多辅导班,然后让孩子自己学习。但我们的做法是,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在和他一起努力,他不会感到自己是孤独的。遇到有困惑的问题,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第二,一定需要鼓励教育。孩子上小学时,曾经有一段时间比较调皮,不爱学习,我们也曾严厉的批评孩子,但我感觉效果非常不好,有时越批评孩子越反叛。现在,我们都是鼓励,只有在他骄傲时,才适当的提醒他不能浮躁。特别是面对孩子的考试成绩,一定不能因为成绩来评判孩子。我的孩子现在初一,语文成绩比较差,几乎每次都是七十多分,我每次都和他一起分析试卷失分的原因。我发现,虽然都是七十多分,但孩子依然是进步的。比如第一次考试阅读理解扣分多,我们就一起提高阅读能力,结果下一次考试他的阅读理解真的进步了很多,但同时又暴露出其他知识点的问题。但我依然肯定孩子取得的进步,他也对自己的语文学习充满信心。

第三,作为很多家长都太多焦虑,焦虑之下容易拔苗助长,没有什么时间慢慢等待孩子进步。我觉得可以先从最容易提高成绩的一门功课抓起,让孩子通过成绩的提高,体会到所获得的荣誉感和价值感,自然而然也会喜欢上学习。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自己能够被别人赞赏,孩子更需要被认可。我们孩子刚上初一,第一学期我们主要抓新开设的史地生政,孩子通过这四门课取得的优异成绩,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完全是自主学习。

其实还有很多方面,但归根结底还在家长。所以,我们只有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才能和孩子一起陪伴他越来越优秀。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一些家长什么心都不操,但孩子优秀的案例。但这样的案例只是个别,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作为家长首先要承认自己的孩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才能不盲目幻想给孩子压力,也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我相信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更优秀。

9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服务过上千个家庭(宝妈),几乎每个家长都要问我这个问题。让“孩子做到我要学”,其实非常简单。你可以关注我的头条上,掌握一下“宝妈6项教养力”即可!

我先说下几个原则,并附上让孩子做到“我要学”的流程图。详细内容关注我的头条号即可
1、解决孩子问题的唯一通道是——识别并培养孩子的优势。

2、孩子大部分的问题,其实都是家长的问题。

3、绝大多数的家长其实是没有意识到:家长的大脑都是负面思维,纠错思维。这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但是纠错思维在教养上对孩子是有害的。(注意:学校教育,采用的纠错式是没有问题的,但家庭教养采用纠错思维是有害的)
4、更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教养是一种生活方式,需要系统化、体系化的逻辑思路,才能会行之有效。可惜的是:大部分家长匮乏这个教养的逻辑思路。

我在各种场合都在强调:透视家长教养方式能否成功,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逻辑思路,是系统化的逻辑思路?还是碎片式的逻辑思路?
第二、教养技术,是单一的教养技术?还是体系化的教养技术?
第三、践行方案,是别家成功的经验?还是量身打造的践行方案?


记住:教养是一种生活方式,觉到、悟道,才能得到。
所以,让孩子从“让我学”到“我要学”,务必从构建科学的教养思路开始!


后附:让孩子爱上某一项学习或活动的流程。

10

这是大多数家长遇到的问题,孩子不爱学习,如何转变孩子的学习态度,变成孩子自己要学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家长不防这样做。

第一,家长要多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及优点。许多孩子不喜欢学习,那是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没有得到家长的肯定,多次以后,孩子逐渐不喜爱学习了。要想孩子转变学习态度,家长平时要多表扬孩子的进步,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发现孩子在看书了,就表扬他;发现孩子的字写的好,就称赞他;发现孩子的计算题全对,就夸奖他;发现孩子的英语默写全对了,就赞美他;发现孩子的成绩进步了,那更加要毫不吝啬地赞赏他。只有这样,孩子的学习信心才会一点点被找回。找回了学习自信心,孩子的学习态度肯定会发生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挫折,但家长仍要坚持赞美他,不要因为一次两次的失败而重新打击孩子。

自己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孩子上六年级了,可每天的作业就是不高兴完成,不管家长如何打骂,就是不完成作业。后来,家长和老师沟通后,家长总是表扬孩子,老师也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半个学期下来,孩子也开始做作业了,加上老师的细心辅导,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好。

第二,家长陪伴孩子学习,可以促进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在学习上,许多孩子是没有自觉性的,都需要家长去陪伴,在陪伴中培养孩子的学习的自觉性。不管任何人,都有懒惰的习性,要想改变孩子不想学习的习性,最好的做法就是家长陪伴孩子一起学习。陪孩子从小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长大后,孩子学习的自觉性自然好了。某些家长总是叫孩子“快点去做作业”、“快点去多看看书”,可自己就是不愿意看书,不愿意学习,成天捧着只手机。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哪有学习自觉性可讲。家长陪孩子学习,家长自己也爱看书,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养成爱学习的习惯。家长陪伴孩子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一年不行,就坚持两年,两年不行,就坚持三年。孩子一旦养成了好习惯,到了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孩子的学习就不要家长担忧了。

第三,家长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人生目标。有家长认为,小孩哪有什么理想,哪有什么人生目标,即使有那也是空谈。这样的家长就错了。孩子有了远大的理想,有了人生目标,就会朝着这个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奋斗,就会刻苦学习,不会因为一时的不顺而产生厌学心理。孩子有了远大的理想,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会自觉地热爱学习。远大的理想就是内驱力,像发动机一样推着大船向前航行。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要想实现理想,那就必须努力奋斗,现在年龄尚小,能够做的就是好好学习,而不是一天到晚厌恶学习。同时,家长要多讲一些名人努力学习的故事给孩子听,如曹禺真读书假洗澡的故事、闻一多醉书、华罗庚猜书的故事、高尔基救书、苏东坡读书的故事等等,利用故事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从而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


结束语,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从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做起,从点滴做起,不要想着孩子如何不爱学习,而要想着孩子如何爱学习。家长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真诚地沟通,了解孩子,相信孩子,以科学的做法引导孩子。相信孩子,在家长的努力下,孩子会越来越好,越来越优秀。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