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在今年3月份时,武汉市的江夏区就准备了60吨的黄豆用于防汛。随着武汉长江水位不断升高,当地专门成立了工作组,专门采购黄豆,在周边地区购买了300吨的干黄豆,这些黄豆分别被存在了金口电排站和洪湖粮库内,以便随时备用。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疑惑,为什么要用黄豆去抗洪呢?

黄豆抗洪

大坝和堤坝在防洪时,难免会出现堤坝两侧水位差过高,也就是一边的水位非常高,而另一边的水位比较低。

此时高水位的一边由于水压过大,所以会向下渗水,此时地下会形成贯穿通道。而到了大坝的另一侧,由于水位较低,所以压力不够大,此时地下贯穿的水通道会向上涌出,形成管涌。

不止是大坝的两侧,在一些堤坝、堰身两侧也会形成管涌,管涌有可能会导致当地地质坍塌,建筑倒塌,甚至是大坝决堤,淹没周围的农田、村庄、建筑物等。

管涌的出现一般和动物的打洞行为有关,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是指白蚁会在堤防上打洞,当当地河流水位上升时,这些洞穴都会被水流填满,从而成为管涌口,从而导致堤坝被毁。除此之外,年久失修的堤坝也可能会形成管涌,总而言之在汛期时,一旦当地形成管涌,就要立即堵上。

管涌的危害虽然很大,但如果能够在早期被检测出来,可以采用一定的手段将其控制住。一般人们会抬高高管涌区的水位来减少大坝两边的水压差,从而降低渗透压力,能够防止大坝的地基被掏空。

此时,黄豆就起到了抗洪的作用。如果管涌出现的地方是水里,那么把大豆连同麻袋一起放在管涌的位置,由于黄豆的吸水性很强,而且在吸水之后豆子的体积会增大,此时黄豆不仅能够填补管涌的空隙,还能够抬高水位。

当然,除了黄豆之外,人们也可以使用砂石等手段来填补管涌口,只是砂石遇水不会膨胀,效果没有黄豆好,用黄豆填充管涌口,会将土壤挤压地更密实。

黄豆抗洪的优势

在我们看来,黄豆用于抗洪之后就没了用途,因此使用黄豆抗洪非常浪费粮食。其实并非如此。

首先,黄豆在抗洪时是使用麻袋装好的,不会造成黄豆被冲散浪费,而且等到汛期结束时,人们可以收集抗洪之后的黄豆,用作有机发酵肥。

黄豆抗洪的另一个优势是,黄豆价格便宜,而且量大,可以短时间囤购大量的黄豆。虽然黄豆是农作物,但是人类的主食并不是黄豆,所以市面上黄豆供应量减少,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不大。

再者,被水泡过的黄豆也可以当做农作物种植。此次洪灾淹没了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使许多地方的农田绝收。

据统计,截止到7月上旬,南方的洪涝灾害已经造成多地区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了946.5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133.9千公顷。

根据当地的洪涝情况,专家们研究指出,此时水稻已经无法种植,但是可以根据情况该种玉米和大豆,只要安排得当,可以最大程度弥补农民们的损失。

360吨黄豆

此次武汉江夏区之所以会囤购360吨黄豆,是当地专家经过计算之后得出的一个方案。今年洪涝灾害较为严重,当地水电站面临的防汛压力也较大。如果水电站的闸门完全堵不上,那么有这360吨黄豆在,就不会对下游造成较大的影响。

虽然当地已经屯了大量的黄豆,但是此时黄豆还没有用于防汛,目前都在仓库中,以备不时之需。

当地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闸门已经全部关闭,预计在超设计水位的情况开闸,所以仍需在停机前做好防汛保障,黄豆这些都是必备的。”

总结

今年南方汛期洪涝灾害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而且到现在还没有结束,所以防汛功能不能掉以轻心。在防汛上,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开闸放水、拦洪蓄水等常规操作,还会面临管涌、大坝垮塌等事件,此时就可能需要大量黄豆用于抗洪,而且黄豆的抗洪效果比较好。

最佳贡献者
2

“黄豆抗洪”其实早有成熟案例可循,因为黄豆遇水变大的特性,对处理漏水可起到很大作用。不过,很多人质疑使用黄豆会不会太奢侈浪费了?其实不然,用完的大豆还大有用处。这篇文章我就详细讲讲我们吃的黄豆是怎么被应用在八竿子打不着的抗洪领域的。

事件回顾

由于连日来降水增多,长江中下游防汛形势严峻,江堤告急。

为了守住长江大堤,7月9日接到通知后,武汉市江夏区成立工作专班,从本地市场及外地市场抢购黄豆,共计采购了360吨黄豆应对险情。这360吨黄豆,被分别存放于金口电排站和范湖粮库内,以便于抗洪官兵随时取用。

此外,江夏区抗洪工作组还采购了超过1000立方米的砂石备料,存放在居字号分段院内,用于处置长江干堤险情。

其实,这并不是黄豆抗洪的第一次应用。

据武汉市江夏区融媒体中心报道,早在今年3月,江夏区就采购了近60吨黄豆用于防汛,而且随着近来长江水位不断升高,他们又从周边地区采购了300吨的干黄豆。

黄豆抗洪原理

其实,我们对武汉市采购砂石并不奇怪,因为决堤后抗洪最常用的就是这些东西。

但黄豆抗洪对于咱们百姓来说倒是挺新奇的。

这主要是利用了黄豆本身的一个特性,那就是泡水发胀:小小的豆子在水里泡时间长了就会膨胀起来体积变大。体积变大后的豆子就会将所填充的孔隙全部堵死,这比沙土好用的多。

不过,需要堵水的地方那么多,也不能所有场合都用黄豆啊,不然老百姓吃什么?

确实,黄豆抗洪只用在某些特殊场合——管涌。

简单来说,管涌就是堤坝渗水严重时,土体里的细沙被流水冲出来,在外形成环状的沙包。

据《实用水文学词典》解释,“管涌”是在渗流作用下,土体细颗粒沿骨架颗粒形成的孔隙,水在土孔隙中的流速增大引起土的细颗粒被冲刷带走的现象,也称“翻沙鼓水”或者“泡泉”。

涌水口径有大有小,小的只有几厘米,大的会长达一米以上,这些孔隙周围一般形成隆起的沙环。

可不要小瞧那些几厘米的管涌口,当这些口子出现的时间久了,大量的涌水翻沙会破坏堤防和水闸地基土壤骨架,久而久之地基不牢就会引起建筑物塌陷,造成决堤、垮坝。

对付管涌的方法倒是挺多,但蓄水反压是一种最有用的办法,这个办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抬高管涌区内的水位,从而减小堤内外的水头差,进而降低堤坝内外的渗透压力,这时候水就没有外溢的动力了,地基也就不会被掏空。

怎么才能抬高管涌区的水位呢?

答案就是使用黄豆这种吸水膨胀的物质,把这些体积小的豆子倒进管涌区,吸水后豆子膨胀体积变大,从而让这里的水位涨高。同时,豆子吸水后还能补充形成的孔隙,所以黄豆就这样成了抗洪利器。

黄豆抗洪会不会太浪费?

其实,对于溃堤的损失来说,几十吨的豆子根本不值一提。毕竟对于任何一处水坝决堤来说,经济损失起码上亿,老百姓的生命更是宝贵。而黄豆的价格一般2元一斤,大批量政府采购更是便宜,所以100吨的黄豆也就20万元。

黄豆储量大

此外,黄豆的储备量很大,在发生洪水时很容易抢购调配,能迅速的应用于险情。而且,黄豆在老百姓的口粮中并非是不可替代性作物,所以大批量采购黄豆也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

黄豆可回收利用

除了黄豆储量大之外,黄豆还能回收利用,泡胀后也能作为优质有机肥滋养被洪水冲刷过后的田地。

综上所述,黄豆抗洪确实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大豆竟然在洪水面前大有所为!

我是科学驿站,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博士,是一名热爱科学、热爱分享的科普答主,同时也是头条科学领域优质创作者,如果我的文章有帮助到你,欢迎点赞和关注哦~

3

黄豆来抗洪!难道是撒豆成兵之术吗?汹涌的洪水连成车成车的石子都无法拦住,黄豆居然能起来神效,这真是涨了洪水又涨了知识。最近黄豆抗洪的文章看了不少,大多讲述的是一个连锁的过程,比较繁琐还得图文并茂去看,否则看不懂,没有耐心的网友很难看下去,这里我便简单的讲一下,其实道理很简单:

(泡水过后的黄豆)
先纠正一下大家的对黄豆抗洪的误解:大豆不是在来填缺口的,这样的话不用说360吨了,再来360吨也不够填。它们的作用是在堵住管涌的,因为豆与豆之间是有缝隙的,所以能够让一部分水流通过,并且拦住一部分的大石子,等于就起到了一定的过滤作用,没有大石子的摩擦力,管涌引起的泥土地冲刷速度便会减小。

随后黄豆吸水又会膨胀,豆与豆之间的缝隙就会变小,这样水流便又会减少,等到豆与豆之间的缝隙完全被充满之后,管涌便能止住。

(堵管涌)

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国的武侠小说中有“以柔克刚”之说法,在洪水面前,洪水是刚,硬拦是拦不住的,越拦阻力越大,而黄豆遇水膨胀却是一个温柔之法,能克洪水这刚

另外有人担心这样会浪费,浪费当然有一点的,但是大堤都保不住了,屋房没有了,存粮也会被冲走,那样损失不是更大吗?不过有人说泡水过后的黄豆还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其实这是自欺欺人的说法,因为用来堵管涌的黄豆等到洪水退去,除非政府组织回收,不然谁会去动它们呢?

(洪水中的安徽人)

不过即使是浪费了一点,身为安徽人,在经历了这次的洪灾之后,如果黄豆能够抗洪,能让堤坝不破,我是举双手赞同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