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霍去病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李敢是飞将军李广的小儿子,李氏家族一直就是秦末汉朝时的大家族,李广的先祖是秦始皇手下大将李信,李信曾经在破燕国太子丹,但在攻楚战争中被项燕击败。



而飞将军李广更是三朝元老,成名于汉文帝时期,经历汉景帝,再到汉武帝,李广以勇猛刚烈著称,虽然数有战功,但功劳都不大,在文、景、武三朝一直不温不火。一直没有被封侯,所谓的李广难封也就是指这个了。

而李敢的死就与他父亲李广有关,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由出大漠远征匈奴本部,原本汉武帝计划的出兵将领中没有李广,一是李广年龄大了,二是李广多次参战,都没有战功,并且运气还不好。



李广几次请求汉武帝同意自已参战,汉武帝起初以他年老没有答应,后来经不起李广再三请求,最终同意他出任前将军,也就是这一次出征,成了李广人生最后一次出征。

当时大将军卫青率前将军李广、校尉公孙敖、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迎战匈奴,卫青命令李广和赵食其沿东路迂回包抄,自已率领主力迎击匈奴单于。而霍去病则率领另一支军队独自出战,当时的李敢是霍去病手下校尉。



当时的李广想任前锋率军迎战匈奴单于,但是卫青不肯,一是汉武帝有交待不能让李广担任前锋或主力,二是李广当时年龄已经很大了,在卫青的强制命令下,李广不情愿的去包抄了。

卫青主力最终击败了匈奴单于,匈奴单于率领溃兵从西北逃走,而负责包抄的李广和赵食其因为迷路,没有遇到匈奴单于,自然也就没有完成合围匈奴单于的任务,让匈奴单于逃走。



此战结束后,卫青需要了解此战的全部情况,写报告上交汉武帝,因此派人召李广来府上询问迷路情况,并受审对质,李广原本心中就不爽,他想当前锋,卫青不肯,憋着一肚子火,现在又无功而返,还要受审对质,李广一下子不理智了。

李广对着他手下的将士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同匈奴单于的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偏又迷路,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现在已六十多岁,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



李广就这样自杀了。

可惜了飞将军一世英名,到头来竟然落得个自杀的结果,这事不久后就传到了李广的儿子李敢耳中。

也许是继承了李家刚烈的性格,李敢得知自已的父亲之死与大将军卫青有关后,趁着一次机会,打伤了卫青,卫青不想将此事闹大,因此不计前嫌,隐瞒了下来。



卫青隐瞒下来后,结果这事不知道怎么就被霍去病知道了,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又是李敢的上司,同时又是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血气方刚,当时又受汉武帝宠信,于是霍去病为了给自已舅舅卫青报仇,在一次甘泉宫的打猎中,霍去病放暗箭射死了李敢。

当时的霍去病是大司马、骠骑将军,李敢只是霍去病手下的校尉,这种私自杀害手下将领的行为,在当时可算是大罪,但是因为汉武帝非常宠信霍去病,而霍去病每次征战匈奴都能取得较大的成绩,因此汉武帝干预了并隐瞒了这件事。



汉武帝以李敢是被鹿撞死为名,为霍去病开脱,这事由于皇帝发话了,谁也不敢追究,因此霍去病杀了李敢这事,没有任何责任,官照当,匈奴照打。

要知道当时的西汉可是治制社会,汉承秦制,汉武帝此举等于是干预司法,但没办法,谁叫霍去病是天才呢?汉武帝实在是太溺爱霍去病了。

这事过了1年后,霍去病就死了。怎么死的?应该是病死的。什么病?不知道。



其实有一点很明确,霍去病之所以取名叫霍去病,你没有想过为什么?去病,去病,肯定是霍去病生病的太多了,所以才要叫去病,也就是说霍去病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再加上长年累月高强度的战争,长途跋涉,风餐雨露,身体吃不消,结果24岁就病死了。

为什么说霍去病射杀李敢付出了生命代价呢?这是因为如果杀害将领一定责任也不用负,而且受到皇帝庇护的话,年轻的霍去病会越来越骄纵,越来越跋扈,霍去病不是是卫青,也与卫青的性格相差很大。



霍去病性格张扬,卫青性格低调,霍去病行事高调,卫青行事低调,霍去病大大咧咧,卫青小心谨慎,而要想毁灭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放纵他,汉武帝的庇护,其实就是一种放纵,按现在的说法是溺爱。

24岁的年轻人就已经是大司马、骠骑将军了,前途无量,再加上皇帝的宠信,如果霍去病没有病死,一个24岁的年轻人势必更加嚣张跋扈,就会犯下更大的错误,最终也会把自已害死

最佳贡献者
2

公元前118年,汉军内部发生了一场命案,一位将军被射杀。按道理说一个将军被杀绝对是一场惊天大案。但是这样一场大案子硬是被汉武帝刘彻按了下来。汉武帝按下这场惊天命案的原因非常简单,杀人者是他当时最宠爱的霍去病。这场命案中被杀的将军是关内侯李敢。说起李敢可能大家不那么熟悉,说起李敢的父亲,可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李敢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李敢被杀死以后,汉武帝不忍处罚正在势头上的霍去病。汉武帝有更高的目标,希望和霍去病一起创造更加伟大的功业。很明显汉武帝此时宁愿让李敢含冤而死,也不会惩罚霍去病。为了掩饰霍去病杀死李敢的罪行,汉武帝对外宣称李敢在狩猎的时候被一头鹿撞死。这是李敢的不幸,也是李敢的幸运。李敢不幸的是失去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幸运的是李敢从此经常被人们提起,也成为霍去病为数不多的黑点。



霍去病是李敢的上司,到底和李敢有什么深仇大恨非要射死他呢?李敢和霍去病还真没有什么大恨,李敢跟着霍去病还获得了关内侯的封号,比父亲李广先封侯。要想知道为什么霍去病要杀死李敢,还得从李敢的父亲李广说起。

说到李广,一定绕不开“李广难封”这个话题。李广是汉朝有名的飞将军,曾经打得匈奴人闻风丧胆。“飞将军”这个名号也是拜匈奴人所赐。但是李广也是一个进攻能力稍有欠缺而且运气不足的一位将军。李广在最美好的时光内,却没有遇到太多立功的机会。汉武帝大规模进攻匈奴,许多将军都有了立功表现的机会。跟随卫青和霍去病出征的匈奴许多大小将军都因功封侯。其中包括李广的前部下,李广的亲堂弟李蔡、李广的儿子李敢。这么多人都因为攻打匈奴而封侯,而和匈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李广却因为各种原因两手空空。李广因为各种原因,一次又一次错过了封侯的机会。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漠北之战。漠北之战是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最大规模战役,这次战役的直接战略目标为直捣匈奴老巢,同时斩杀匈奴大单于。汉武帝非常重视这一次军事行动,汉武帝派出了当时汉朝最优秀的霍去病和卫青,卫青和霍去病各率五万精锐骑兵投入战争。汉朝当时最优秀的将军几乎被派往战场,这也是所有军人最佳的立功机会。李广自然也不想错过最后的封侯机会。汉武帝认为李广已经年老,而且运气不佳,他不想李广参加这次至关重要的战役。但是李广一再请求汉武帝,请求随军出征。汉武帝后来实在不忍心再一次拒绝这位老将军的请求,最后同意李广出任前将军。但是汉武帝实在太重视这次战役,生怕这次战役有任何纰漏。汉武帝任命完李广之后便后悔了,但是金口一开又不好收回。于是,汉武帝又给了卫青一封密信,认为李广年老而且运气不好,不能充当前将军。当时卫青也有意让自己失去爵位的好兄弟公孙敖跟自己一起立功,于是故意把李广调开。李广知道内幕以后,请求卫青修改命令,卫青没有答应。李广决定自己率领军队寻找匈奴军队。由于李广没有带向导而迷路,结果落在了卫青后面。卫青击败匈奴在回来的路上,才遇到迷路的李广大军。卫青召李广前来对质,李广前往卫青处对质的时候,对部下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李广的言外之意是卫青故意整治自己才导致自己迷路。说完这句话之后,李广便拔剑自刎。



由于李广在死之前说了这么一番话,不少人认为是卫青逼死了李广。最起码李广的儿子李敢是这么认为的。李广自杀以后,李敢的情绪非常激动。李敢闯入卫青的军营,打伤了卫青。卫青知道自己虽无意害死李广,却间接造成李广自杀,因此非常愧疚。出于愧疚的卫青并没有声张,把这件事压了下来,也没有惩罚李敢。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霍去病就知道了这件事。相比较于卫青的老成持重,霍去病多了一些年轻人的锐气。霍去病不能接受自己的部将,殴打自己的舅舅。于是霍去病利用在甘泉宫狩猎的机会射杀了李敢。李敢为了替自己的父亲出气打伤了卫青,霍去病为了替自己的舅舅出气却射死了李敢。



两个年轻人真是太冲动,一个因为冲动而以下犯上,一个因为冲动而杀人。按道理说两个都应该受到法律的惩处。卫青因为愧疚隐瞒了李敢的罪行,汉武帝因为惜才隐瞒了霍去病的罪行。其实从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霍去病的某些性格。霍去病打仗确实是一把好手,而且是世间少有的帅才。可是因为自己的舅舅被打,就公然无视大汉法律,公然杀死朝廷的将军,未免给人一种“嚣张跋扈”的感觉。很难想象,如果霍去病一旦失去汉武帝的信任会有什么样的下场。霍去病杀死李敢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汉武帝反而百般包庇。我们通过这件事也看出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喜爱。

公元前117年,正当汉武帝准备再一次大规模攻击匈奴的时候,霍去病突然去世。霍去病的突然去世打乱了汉武帝的攻击计划,汉武帝被迫放弃这次进攻,匈奴也因此获得了难得喘息机会。霍去病去世以后,汉武帝非常伤心。汉武帝把霍去病安葬在茂陵,坟冢的形状仿照祁连山。霍去病死后,汉武帝追谥号为景桓。种种行为都可以看出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喜爱。



年仅23岁的霍去病英年早逝难免让人唏嘘不已,许多人也在查找霍去病死亡的原因。按道理说,年仅23岁的霍去病正直壮年,为什么会突然病死呢?关于霍去病的死因,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霍去病因为长时间征战导致身体过度透支,类似于现在常说的过劳死。不过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霍去病是天生的将军,过劳死的可能性不是特别大。有人认为霍去病由于长期的征战,感染了疾病。由于当时霍去病的身体挺壮实,一时没有发现,等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以当时的医疗水平,又无力回天。



还有一种说法,中行说在临死之前建议匈奴单于采用细菌战对付汉军。匈奴单于根据中行说的建议,把因瘟疫而死的牛羊马的尸体投入汉军经过的水源处。患有瘟疫牛羊的尸体带有一定的瘟疫病毒,尸体彻底腐烂以后瘟疫病毒便留在水中。汉军士兵喝了有瘟疫病毒的水,可能会感染瘟疫。这也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细菌战。不少专家认为,霍去病可能也喝了含有瘟疫病毒的水。当病毒发作的时候,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无法医治,导致霍去病病亡。

真不敢想象如果霍去病不死,他会建立多大的功绩,也难以想象匈奴会被打成什么样子。虽然霍去病的寿命只有23年,但是却创造了震烁古今的功业。

3

公元前118年,位于淳化县的甘泉宫狩猎苑里,一场浩大而热闹的皇家狩猎活动正在进行。汉武帝刘彻那天的心情特别好,经过自己近30年的励精图治,大汉国运昌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最让刘彻高兴地是,在前一年,他的大汉虎狼之师在大将军卫青的带领下,将危害边境多年的匈奴人打得抱头鼠窜,赶入了漠北的不毛之地,彻底解决了这个让他耿耿于怀的巨患。至此“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那天,为了犒赏勇猛抗击匈奴的功臣,他特地带上了李广的小儿子关内侯李敢,和骠骑将军霍去病,一同参与狩猎。

刘彻正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围猎之中,对身边将要发生的其它事情充耳不闻。但霍去病却似乎心事重重。转眼间,狩猎时间已过去大半,他的马头上却空空如也,毫无收获。

刹那间,霍去病张弓搭箭,用尽全身力气嗖地射出一箭,他终于出手了。

但他的离弦之箭,却没有射向猎物,而是直奔李敢而去。当李敢觉察到危险来临时,为时已晚,他被霍去病的精准箭法一箭穿胸,一代名将轰然倒下。

(霍去病剧照)

那么,霍去病为何敢当着刘彻之面,当众射杀李广之子呢?

这还得从李广说起。

“飞将军”李广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他从一个近卫侍从起家,常年战斗在抗击匈奴前线,勇猛兼备,治军有方。一生和匈奴鏖战数十场,鲜有败绩。“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就是对他的最高赞誉。李广就是匈奴人心中的噩梦,是匈奴眼中无法逾越的一座高山。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决定再次给予匈奴痛击,发动了漠北之战。他派出卫青、霍去病率10万汉军,分两路远征匈奴本部。年逾花甲的李广闻讯后,数次主动要求参战,均被卫青拒绝。在李广的苦苦请求下,卫青终于答应他出任先锋。

大军进入匈奴境内后,卫青从俘虏的口中得知了匈奴王庭所在地,便决定自带精兵,直捣匈奴老巢。命令李广率部从东路出击,牵制匈奴其余兵力,掩护汉军主力部队。

但李广并不赞成卫青的部署,他不想让建功立业的机会从眼前消失。“广自结发以来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愿居前,先死单于”,他向卫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卫青身为汉军统帅,怎会甘心大功旁落,于是断然拒绝了李广的要求。

无奈的李广只好遵命从东路出发。但东路不但路途遥远,且水草匮乏,不宜大部队行进。李广在陌生环境中艰难跋涉数天后,将士们迷了路,在茫茫戈壁中瞎转悠,耽误了与卫青会师的约期。

这边的卫青长驱直入,和匈奴单于激战数番,打得他丢盔弃甲,将他追至颜山,还放火烧了信城,但也没能达到俘虏单于的目的。

(李广剧照)

卫青班师回转,在漠南与李广会合。卫青当面责问李广没能如期会师的原因,耿直的李广默不作答,转身离去。

回到大本营后,卫青派人给李广送来了酒肉等食物,并以要上报战况给汉武帝为由,再次让李广手下前往幕府听候质询,并暗示李广将过错推到部下身上。

但一向礼贤士兵的李广拒绝了卫青的“好意”,愤然说道:“诸校尉无罪!乃是我自失道路,我自己去将军幕府说去!”于是准备亲自前往卫青处说明情况。

此时天色已晚,李广在营中巡视一遭后,快步回到军帐中,看到追随自己多年的部下军官,悲愤之情溢于言表,“广自结发以来与匈奴七十余战,这次有幸随大将军与匈奴单于交战,却被大将军派到东路,致使大军迷路,岂不是天意!广今年过六十,岂能再受刀笔吏之辱!”说完这段话后,李广拔剑自刎。

李广死后,“天下知与不知,老壮皆为垂泣”。

他唯一在世的儿子李敢,此时正在霍去病的军中,听到父亲自杀的消息后,认为父亲的死和卫青的逼迫有关,于是找到了卫青理论,并打伤了卫青。

(卫青剧照)

卫青本来对李广的死心存愧疚,而且被李敢打伤,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于是,卫青将此事悄悄地隐瞒了下来。

不过,这件事还是被霍去病知道了,于是在一年之后,发生了前文所述的,霍去病借着狩猎之机,怒杀李敢的事。

霍去病胆敢当着汉武帝的面射杀他的心腹爱将,后果可想而知。但让人疑惑不解的是,汉武帝却对随从人等说:“中郎将李敢,扈从寡人射猎,被惊鹿抵触而死。着厚葬李敢,厚恤家人。苑中内情,不得外传。违者斩。”

也就是说,霍去病射杀李敢后,没受到一丁点儿惩罚,被汉武帝轻描淡写的一句“被惊鹿抵触而死”就化险为夷了。

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很明显,他对霍去病太喜爱了,有意包庇他。

但一年后,年仅24岁的霍去病就去世了,关于他的死因,史书中说是病死的。但民间流传较广的说法有病死、在匈奴染上瘟疫等,不知道他的死和射杀李敢有无关系。

(参考资料:《史记》)

4

要说霍去病杀李敢的前因后果,以及霍去病到底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咱们就要先将事件的起因搞清楚,那就是李敢的老爸李广的死,汉武帝时期除了霍去病、卫青两员大将,还有李广这个不可小觑的老将,但已到暮年的李广已不再受汉武帝重视,汉武帝更多的是想让李广颐养天年。可是这个李广却不服老,一直不愿意离岗退休,脑子里时刻想的都是打匈奴立战功,所以就倚老卖老常纠缠汉武帝要上战场。

诱因李广漠北之战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对匈奴军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漠北之战,霍去病和卫青这对舅舅和外甥的黄金组合是作战主力。当时汉武帝并没有安排老将李广出战,但李广大半生都在和匈奴作战,可能一见到这样的场合心里痒痒难受,所以就天天折磨汉武帝要出征,汉武帝可能也受不了李广赖皮式的磨,所以就同意李广参加漠北之战。李广虽然达到了自己参战的目的,但总指挥权还是在卫青的手里,李广的一切行动都要听从卫青安排。后来卫青无意中得知了匈奴首领的位置,就准备对匈奴首领来一次一击毙命的偷袭战,这样绝好的立功时机李广自然也不愿意放过,但卫青却没有安排李广参与这最后的决战,而是故意安排李广绕远路抵达战斗方位。

老将李广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自己心结上。

以上介绍了老将李广郁郁不得志,但面对卫青的战略安排又不得不去服从,可年事已高的李广,加上对地理环境的不熟悉,以至于李广在绕路参战过程中迷路。更可悲的是卫青在诛杀匈奴首领过程中失败,丧气而归的卫青看到领军失误的老将李广,就有意让李广主动向汉武帝说明情况,以备受审后论罪处置。李广自认为一生战功赫赫,哪能受卫青如此侮辱,所以一气之下就自刎身亡了,这样李广之死就有些卫青逼迫的影子。

李敢得知真相,一心为父报仇。

后来李广的儿子李敢,得知了父亲自杀的原因,认为李广的死是卫青一手造成的。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一旦仇恨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就会像一团不可遏制的火焰越来越旺盛,所以对于李敢来说怎么能将卫青杀死替父报仇,才是他今后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当时李敢还一直在霍去病的帐下效力,自然会有近距离接触卫青的机会,一日李敢付出实际行动刺杀卫青,不料却失手只伤了卫青。但就算这样,以李敢的小资历去刺杀大将卫青,又失去了老爸李广的保护,他的行为被判死刑都不为过。

李敢杀卫青终惹杀身之祸。

纵观卫青这个人并非奸臣,而是一个顾全大局素质良好的良臣,这时候有人可能会想,如果卫青那么好,为何当时还要故意安排李广绕路。其实这个问题的细节已无法深究,当然也不排除卫青有私心,但可以肯定的是汉武帝对卫青有所交代,因为当时的李广已经是一个年迈的老人。李广如此差的身体素质,汉武帝怎会放心将此大任交于李广,所以这些顾虑都是提前跟卫青交代过的,并不是卫青全部都是为了一己私利。当时李敢刺杀卫青之事,卫青完全可以借题发挥将李敢置于死地,但是他却没有那样做,而是大度的决定放李敢一马,可能卫青心里也感觉有愧于李广。

舅舅的大度不代表外甥所想。

卫青不追究李敢刺杀一事,并不代表他的外甥霍去病也如此大度,李敢可是他霍去病手下的人。霍去病自己手下的兵去刺杀自己的舅舅,舅舅会怎么想?外人会怎么看?阴谋家会不会借机论我霍去病夺权?所以于情于理霍去病都应该有所行动,在这种情况下李敢就成了牺牲品,霍去病在一次狩猎活动中,以误伤之名将李敢一击毙命。霍去病诛杀李敢之后并没有付出多大代价,霍去病和卫青是汉武帝的左膀右臂,而且二人在朝中的影响力又非常大,汉武帝不会傻到为一个小小的李敢而增加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李敢的死因官方对外公布的是一个意外事件,人死不能复生,汉武帝如此敷衍处理此事并不意外。不过反过来想想李敢刺杀卫青一事,虽然卫青主动表示谅解,但这么大的事汉武帝不可能不知道,而结果同样是汉武帝没有过多追究李敢的责任。

5

虽然霍去病一生战功赫赫,但他也有两大诟病备受世人争议。即:一是不能与将士同甘共苦,而用他的话讲,我只考虑是否能够带领将士们建功立业;二是为报舅舅卫青被伤之辱,射杀李广的儿子李敢,而他次年便突然病亡,难道两者间有什么关联吗?

李广和李敢父子命运的悲喜两重天

公元前119年,卫青根据匈奴俘虏提供的消息,决定由霍去病的西路军去对付西部地区匈奴单于的主力军,但是当霍去病出发后,卫青又从俘虏口中得知,匈奴单于又到了东部地区。

这下,无疑打乱了汉军的整体布局,反而变成了卫青的东路军面对匈奴单于的主力军,因此压力大增。对此,卫青果断调整策略,打算采用合围战术,对匈奴单于实施围歼。

因此,卫青派李广和赵食会师后,并按约定时间和地点,迂回绕到匈奴单于主力大军后方。可是,李广从小就与匈奴作战70多次,相对其他将领来说,更加熟悉漠北草原环境,但他这匹“识途老马”却意外出现了“亡道失期”,也就是李广的部队途中迷路了,并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赶到指定的地点,对匈奴单于实施合围。结果,卫青大军惨胜,而匈奴单于又侥幸逃生。

战后,卫青当然也要给汉武帝汇报战况,为此命长史前去询问李广和赵食“亡道失期”的情况,也就是平常的例行公事。

正所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如果,李广稍微灵活一点,多找点借口,也不算多大点事,最多被汉武帝骂两句,或罚罚奉禄之类。但是,李广羞愧之下,亲自到卫青的大帐中将“亡道失期”的所有罪责揽到自己身上。当时,他也曾感叹:“自己曾与匈奴作战70多次,本不该迷路,却偏偏发生了,难道是天意吗?”同时,他已有60多岁,心知这是自己军旅生涯最后非常难得的“封侯”机会,就这样被自己的“亡道失期”所葬送,且更不想成为史家笔下的诟病。忧愤激动之下,随“拔刀自刎”于卫青的大帐中。

事后,李广被太史公赞誉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但是,李广毕竟自刎于卫青的大帐中,各种不利于卫青的猜测便流传开来。

同时,追随西路军霍去病的李敢却是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夺取了左贤王的鼓旗,杀敌无数,战功卓著。战后,因功被封为“关内侯”,食邑两百户,而父亲李广到死也未能实现“封侯”的梦想,似乎死的还很“冤”。

李敢的报复与霍去病的反报复

想起父亲的死,刚从战场归来的李敢,又是一身杀气未散,总认为父亲是被卫青害死的,随心生为父报仇之心。公元前118年的一天散朝后,李敢悄悄尾随卫青,来到人迹罕至处,便冲上去刺杀卫青。不知是卫青对李广之死心中有愧而不想还手,还是不屑与年轻人一般见识,或是打不嬴李敢,总之是被李敢打伤了。

事后,卫青当作什么也没发生,打算不再追究。但是,他身为大将军,位高权重,反而带伤回家,岂能不被妻子平阳公主询问。不久,舅舅被打这件事便传到了霍去病的耳中,正值血气方刚的他,火气一上来,便有了报复李敢之心。

一天,霍去病、李敢拿着武器,护卫在汉武帝身边,在上雍、甘泉宫行猎之时,也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军事演习。当时,霍去病瞅准机会,弯弓搭箭,一箭射中李敢的额头,李敢当即坠马身亡。自此,李广的三个儿子全部死亡。其中:长子李当户曾为汉武帝郎官,早于李广病亡,留有一子李陵;次子李椒,同样当过汉武帝郎官以及代郡太守,在李广死前去世。

霍去病为何当着汉武帝的面射杀李敢,难道是个“愣头青”?

因为舅舅卫青的关系,霍去病从小就经常出入皇宫,对于宫中的各种斗争应该没少见。同时,又于战场领兵作战,多立战功,智商绝对不弱。

按理来说,以他和舅舅卫青的身份地位,有无数种“阴死”李敢的办法,为何要当着汉武帝的面,光明正大亲手射死李敢呢?似乎也太弱智了,毕竟汉武帝极重法度,霍去病应该心知肚明。例如:汉武帝的妹妹“林虑公主”死前,将家中的千斤金、千万钱都捐给了朝廷,希望自己的儿子犯罪后,能得到豁免。当时,汉武帝金口答应,但后来依旧依法将亲外甥处斩。

因此,霍去病此举无疑给汉武帝出了一个大难题,如何处理霍去病呢?

同时,对于霍去病射杀李敢的经过,太史公仅写了一句“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似乎又太过简单。

因此,关于霍去病射杀李敢之事,难道真是霍去病为了给舅舅出气吗?其中是否存在不为人知的内情?这些,不得不令人心中生疑。

霍去病射死李敢后,受到汉武帝怎样的处罚?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

李敢死后,汉武帝不但没有依律惩处霍去病,反而以“李敢被鹿角撞死”的借口,为霍去病遮盖罪责,更没有让他去朔方暂避风头的事情,那只不过是《汉武大帝》中的情节。

因为,此后霍去病还曾率领群臣上请汉武帝“请立三王”,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太子刘据的地位。以此来看,霍去病还是有一定的政治头脑。

又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霍去病死前还正在筹备攻打匈奴的战役准备。 但是,当霍去病死后,汉武帝便将攻打匈奴之事弃置19年之久。

那么,汉武帝为何如此维护霍去病呢?

或许,有人认为卫青、霍去病两人的权势太盛,汉武帝是在向他们妥协;

或许,有人认为霍去病能为汉武帝消灭匈奴,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或许,有人认为在古代,为亲人复仇是人之常情,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例如:《公羊传》就极为推崇“复仇”。

这些确实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汉武帝真正维护霍去病的原因,是霍去病和自己一样,都将消灭匈奴作为平生之志,而且还有消灭匈奴的本事。例如:汉武帝对霍去病说:“我为你修了一座府第,你去看看吧!”但是,霍去病却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同时,霍去病的性格是单纯的军人作风,一眼就能望穿其心,而并不像卫青,给人难以琢磨的感觉。因此,汉武帝是真心喜欢霍去病。

例如:霍去病死后,汉武帝调来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并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以彰显奇功;让霍去病只有4岁的儿子霍嬗袭爵,享受官秩两千石的奉禄;霍嬗死后,特作《思奉车子侯歌》“嘉幽兰兮延秀,蕈妖淫兮中溏。华斐斐兮丽景,风徘徊兮流芳。皇天兮无慧,至人逝兮仙乡。天路远兮无期,不觉涕下兮沾裳。”以为想念;升任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职位。

显然,汉武帝对霍去病已喜欢到了“有乌及屋”的地步,又岂会为了李敢而治罪于“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霍去病呢!

当然了,对于霍去病的死因,虽然《史记》中给出了明确答案:“病死”,可依旧存在诸多难解的猜测,但和李敢之死应该没有关系,而霍去病也没有付出代价。

图片来源网络

6

事情的由来是这样的。

李敢是李广之子,虽然只是校尉,却大大有名,河西之战时,李广配合霍去病,负责牵制匈奴主力,汉军仅有4千人,敌我力量悬殊。李敢单枪匹马杀透左贤王4万大军,是大汉第一智勇双全的猛将。

漠北之战又是李敢,斩将夺旗,摧毁匈奴指挥中心,汉军才以少胜多,连续击破敌军,斩获7万多。

汉武帝为什么不继续用李广,配合霍去病打漠北之战呢。原来,自从卫青定襄数战战损失士马十几万,给大汉带来巨大损失后,就不用卫青了,应该是看透了,就算卫青拍武帝宠妃王夫人马屁也没用,就是不用你卫青,回头再损失士马十几万咋办,大汉也耗不起。果然,不用卫青,取得了河西之战的大胜。漠北之战本来应该是河西之战中配合默契的李广,霍去病领兵。不知道怎么,又让卫青领兵,霍去病不服气啊,于是一个大将不要,指定要李敢。

卫青通过王夫人枕头风这招,终于还是起了作用,漠北之战卫青获得机会,与霍去病一样领5万骑兵,由于霍去病不要步兵和辎重队,所以卫青除了5万骑兵,更有数十万步兵武刚车兵和辎重队。卫青这边,部队在行军途中,抓住了匈奴的探子,居然从探子嘴里得到了单于的位置,并且单于身边才2-3万人。卫青大喜过望,召集5万骑兵,数万武刚车兵,让公孙敖带领前军,这都是速度快的马队,把步兵辎重队扔给李广,让李广带着老百姓慢慢走。

李广是带着老百姓辎重队的,这点非常明显,后来卫青损失士马十几万,其中军士数万,单于也跑了,卫青再次犯了定襄的错误,他故技重施,逼李广承认迷路,用诸校尉性命要挟,逼死李广。这时军士百姓们都为李广痛哭。注意,这里的百姓,显然是指辎重队的百姓,也就是说李广一直是带着辎重队在走,根本不存在迷路一说。

史记记载, 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卫青以要向汉武帝汇报为由,让李广承认迷路。卫青先派长史送酒食给李广,李广不承认迷路,又派长史逼李广,以诸校尉性命要挟,李广为救诸校尉,才说自己迷路,李广说:“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可见卫青有多着急让李广承认迷路!为什么不能回长安在武帝面前当面对质呢?只有做贼心虚的人才会这样,显然卫青急于逼迫李广落笔,把迷路做成既成事实,如果回到长安,李广可以直接向武帝汇报实情,那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李广死后同年,位高权重的丞相李蔡,要为哥哥李广申冤,却被诬陷致死,理由是李蔡要占据一块皇陵前神道空地。李蔡这么乖巧的人,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这样一块地,买了能干嘛用?又是哪个胆大包天敢买皇陵神道用地?买地的人怎么没有处死?显然李蔡威胁到了某人的利益,被消灭了。

李敢由于漠北之战居功至伟,所以武帝火箭式提拔李敢为郎中令,顺带赐了个关内侯。关内侯不过是物质奖励,几百石的收入而已。郎中令只有一个,收入超过2000石不说,更是武帝最亲信的臣子,实权在握,下属2000石的部级干部就有近10个,其他大小官员不计其数。郎中令有着丞相和大将军都没有的实权,比如推荐官员任职,在没有科举的情况下,郎中令得有多少人上赶着拍马屁。再比如宣读皇帝圣旨,也就是职业钦差大臣,所以卫青所谓武帝只告诉他一个人的口谕,郎中令李广一眼就识破是假的了。卫青是没有资格传旨的。

李敢漠北之战首功,郎中令才是最大的奖励,而不是区区一个小小的关内侯。

漠北之战后,卫青彻底边缘化,手下门客都去投奔霍去病了。李敢和霍去病深受武帝宠信,李广之死,李敢忍下来了。李蔡之死,让李敢不能隐忍,新仇旧恨,在一次狭路相逢中迸发,卫青被李敢揍了。

这对卫青来说是个机会,打架输了,虽然他没有办法告李敢,以武帝对李敢的宠信,他也不敢明着害李敢。可是挑动霍去病动手,却可以一石二鸟。霍去病怎么会中计,谁也不知道,结果是霍去病在皇家猎场暗杀了李敢。史记记载是因为卫青,却没有写是为卫青报仇,这就很蹊跷了,可以理解为卫青说的话,让霍去病下决心杀李敢,毕竟李敢和霍去病是战友,生死之交,仅仅因为揍了卫青,霍去病不可能杀李敢。

霍去病暗杀李敢后,出去躲了一阵子,后来又回来了,还与霍光等人联名上书保太子刘据,这里边没有卫青,可见霍去病与卫青的关系了,说视同陌路不为过。

而霍家却和李家交好,李敢的儿子女儿深得太子刘据宠爱,霍光与李陵也是好朋友。可见霍去病之前对李敢的误会已消,李家也接受了霍家的诚意。同样,对卫家,李家还是没有原谅。

李敢去世后两年,霍去病也离世了。霍去病的死因没有记载,后人也有不少猜测,但都仅仅是猜测而已。大致可以确定的是,一,霍去病不是被杀的,二,霍去病不是得霍乱之类的传染病死的,三,古人对于霍去病的疾病缺乏认知。”

7

霍去病杀死李敢后。汉武帝暴怒不已,因为他去霍去病抱有太大的希望,太看好他了。却没想到霍去病竞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残害忠良之后。

事后,汉武帝为了保住霍去病的声誉用尽一切办法封锁这个事情。

然而没多久,霍就离奇去世。排除汉武帝下手,疾病外。最大的必然性就是出于愧疚畏罪自杀了。

8

关于霍去病的死是一个迷,据史记记载霍去病杀了李敢第二年就死了,这段历史也是写在一起的,司马迁应该知道霍去病怎么死的,迫于汉武帝压力不能直接写出来,可以判断霍去病的死应该和李敢的死有很大的关系。关于他的死有四种可能性。第一汉武帝杀死的,理由是汉武帝培养霍去病为了压制卫青,但是霍去病杀李敢让他知道霍去病将军如果有事不一定听他的,可能听卫青的,这样对汉武帝的权力有很大的威胁。第二是被卫青杀的,理由霍去病的死最大的直接受益人是卫青,汉武帝封两大司马,然而霍去病的发展趋势直接影响到了卫青,是当时卫青最大的政敌。第三可能是自杀的,霍去病当着汉武帝面杀了李敢,汉武帝虽然没有怪罪他,但是李敢是李广的唯一儿子,刚被封侯,李广又自杀,汉武帝和很多大臣同情李家。霍去病不想看见汉武帝为难所以选择自杀。最后一种可能性被李家的旧部或是朋友杀的,目的就是为李敢报仇,李广自杀,李敢被杀,当时很多认识李广的人无不流泪痛哭,非常同情李家,霍去病将军年少轻狂,行事高调,都汉武帝惯的。

9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步兵十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这就是汉匈战争中赫赫有名的漠北之战,当时李广跟大将军卫青出战,李广的儿子李敢跟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征。卫青这一路大军战果很少,李广因迷失道路,未能与卫青会师漠北,导致合围单于失败。事后卫青召李广询问原因,李广认为自己六十多岁了,不堪忍受军中小吏责问,于是愤然自杀。李敢在霍去病旗下当差,因奋击左贤王,力战不退,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级,因军功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

得胜归来后,李敢闻听父亲李广自尽而死,而自尽而死的原因是大将军卫青要问责李广!李敢愤而殴打卫青,因为李广是三朝元老,平时也颇有战功,卫青对于李广的死也深深自责,所以李敢殴打了他时,卫青并没有还手,也没有声张。霍去病年少轻狂,军事天赋极高,性格也十分张扬,他听说舅舅卫青被自己的部下李敢殴打了,十分气愤。汉武帝为了庆祝漠北大捷,组织文武百官在甘泉宫狩猎,李敢、霍去病都参与了。霍去病在狩猎时,向李敢发出挑衅,并以无双箭术失手射杀李敢。

李敢当时的爵位是关内侯,官职是郎中令,是典型的帝国高级武官,要杀他必须有充足的罪证,且经过廷尉府定罪。霍去病因心中一时气愤,失手射杀帝国高级武官,昔日的战友同袍,他心中是十分内疚的。汉武帝听闻此事后勃然大怒,霍去病作为帝国军事统帅之一,岂可擅杀大将,传出去后汉军大小将领如何看待此事,全国臣民如何看待此事?不过霍去病作为天才军事家,同时又是皇后的外侄,这事还是被汉武帝压下去了,李敢的死被说成狩猎时被鹿给撞死的。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这首战歌是秦军的战歌,反应了战友们生死于共的兄弟之情。汉军继承了秦军的制度,这首歌汉军也会唱,任何在部队服过役,上过战场的人都知道血与火锤炼出来的战友情有多珍贵。霍去病曾跟李敢并肩战斗过,却失手射杀了曾经的战友,悔恨交加之下,多年的战伤复发,积劳成疾的霍去病第二年就薨了(公元前117年)。

10

说起汉代名将李广,都会想起唐代诗人王昌龄《出塞》诗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意思是说:此时边关战事频繁发生,百姓困苦不堪,很希望能有卫青和李广这样的良将,可以一劳永逸解决边患问题,不让胡人的骑兵踏足阴山。

李广也具备了军事才能上的先天优势,先祖李信为秦朝名将,曾在讨伐燕国大战中,立下大功。到了李广这代,李家已算是世代将门。可惜生不逢时,汉文帝评价李广: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生于汉文帝和平年代的李广,并没有多少用武之地。直到景帝、武帝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

公元前154年,因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削藩,引发了吴楚七国之乱;到了汉武帝时期,凭借“文景之治”提升的综合国力,武帝一改此前对匈奴采取的“和亲”政策,转而改为军事打击为主。诚如李广自己所言,“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但建树寥寥,“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

只有在景帝时期,跟随周亚夫平叛,昌邑一战中,李广冲锋陷阵,夺得叛军军旗,立下战功,可以大书特书。而武帝时期,李广参加的四次比较重大的战役,分别是:

1、 公元前133年,由主帅韩安国领衔,李广任骁骑将军;

2、 公元前129年,李广任将军率部从雁门出击匈奴,结果惨败,本人还被匈奴俘获,虽乘机逃回,但颜面扫地,依例花钱才赎回性命;

3、公元前123年,由在大将军卫青领衔,李广任后将军;

4、公元前121年,李广任郎中令,与博望侯张骞一同出击匈奴。

真正有了用武之地有两次,李广一次被俘,一次被围,虽然展现出了一定的勇猛,但其指挥上是失当,没有对战场形势进行预判,才导致自己所部陷入困境。当然,可能有人会说汉武帝因为宠信卫氏家族,而排挤李广家族。

事实上,并非如此,汉代皇帝一直很器重李广。文帝时期,文帝让年轻的李广,担任秩八百石的武骑常侍, 即皇帝身边侍从武官;景帝时期,李广晋身为品秩更高的侍从武官骑郎将,此后外放多个边郡担任太守。鉴于李广对匈奴用兵,一味逞强,景帝转而接受公孙昆邪的建议,将李广内调为上郡太守,显然是对李广的爱护;到了武帝时期,武帝更是任命李广为郎中令,皇帝身边的高级官职,相当于卫队长。

如此,一直受到皇帝器重,而未能封侯,需要更多从李广身上寻找原因:

首先是治军不严。

《史记》记载: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可见,李广打仗非常随意,士卒率性而行,没有编制;驻扎时,哪里住得舒服方面,就住在哪儿;各种公文往来烦琐,便省去;至于对部队安全,仅仅是远远派出几个哨兵,带出的士兵素质可想而知。当时,景帝派出一名宦官到上郡当作监军。这名宦官带领李广手下的几十名骑兵“巡山”,结果被三名匈奴步兵,打得落花流水。

其次,报复心很强。上述公元前129年的战役后,李广贬为庶人。因夜晚饮酒违反宵禁之令,被亭尉呵止。此后被重新启用的李广,将这名亭尉 调入自己军中,找个借口,“至军而斩之”。

最后,政治觉悟性低下。窦太后非常疼爱景帝的同胞弟弟梁王刘武,经常提及,要景帝百年之后,由这位弟弟继位。景帝肯定是极不情愿的:一者不是咒我早死嘛;其次,我还有儿子呢。由此,梁王大肆扩充势力,僭越使用天子之制。

此后,更是发生了梁王派刺客刺杀景帝的事件,虽然得到母亲庇护,梁王得以保全性命,但景帝也逐渐疏远了梁王。这样的微妙关系之下,大臣们避之唯恐不及,李广竟然接受了梁王的将军印信,除了说政治上低能,还能说什么呢?

所以“李广难封”,就不难理解了。而系出名门,一直未建功立业的李广,并没有忘记为自己家族争得荣誉,延续辉煌。久而久之,也成为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公元前119年,六十多岁的李广自感机会不多了,一再请求武帝,要与卫青、霍去病一道出击匈奴。汉武帝无奈,让他做了前将军,同时交代卫青,不要让李广直接面对单于。

此举可以说是汉武帝有私心,希望小舅子建功立业;也可以说是对李广,这名老将的照顾。李广在卫青的强令下,在东道迷了路。事后,卫青派来的官员,询问李广,关于东道迷路的情况。如是者三,让李广觉得这是挑衅,面对垂垂老矣,建功无望,悲愤交加之下,选择了引刀自刭。

李广的儿子李敢,认为是卫青有意为难,令到自己父亲蒙羞,导致的自杀,伺机打伤了卫青。这下子,卫青的外甥霍去病不愿意了,借着甘泉宫狩猎,暗箭射杀了李敢,为舅舅出气。汉武帝也没有严惩这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对外宣称李敢是狩猎时被鹿撞死的。鬼才信!



冥冥之中,霍去病似乎因此也得到了命运的惩罚,年仅二十四岁便逝世。至于死因,有一种说法认为是,死于匈奴的“生化武器”。匈奴在汉军所经道路和水源中,埋入被胡巫作过特殊毒化处理的牛羊,企图利用疫病的牲畜使得汉军感染,引发瘟疫。

但奇怪的是,此次一同出征的赵破奴、路博德等将领相安无事;再者按理说,动物源性传染病和消化道传染病,潜伏期都是比较短的,是急症,但霍去病死于这场战争后的两年,病毒潜伏得有点深。可见,霍去病死于匈奴的“生化武器”,可能性很小。

《史记》记载: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

可见,尽管同属于卫氏集团,但霍去病这支 “旁支”上升太快,妨碍了卫氏集团“正朔”的利益。由此,霍去病很可能为卫氏集团除掉,卫青宅心仁厚,这副“重担”落在卫青夫人,平阳公主身上。作为汉武帝的同胞长姐,也有能力做到。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捧个人场,点个赞呗^_^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