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有名的三个皇帝,康熙,乾隆,雍正,他们谁的历史功绩最大?满清有名的三个皇帝,康熙,乾隆,雍正,他们谁的历史功绩最大?:大家都知道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有12个皇帝,持续时间267年,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最为有名,这三位皇帝在位期间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他们谁的功劳最大呢,且看下边我来为大家一一进行分析。
第一位康熙皇帝,他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后世称呼为康熙帝。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取得了除鳌拜、平三藩,消灭台湾的郑氏政权以及西征葛尔丹和签订尼布楚条约,显示了康熙军事指挥才能。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时就挫败了政治对手鳌拜,年老时利用“文字狱”打击汉族异议人士,康熙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他开创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被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庙号为圣祖仁皇帝。可见后人对他的评价之高。但是也有学者研究指出,康熙所谓的“盛世圣君”形象系后人建构与美化,其实他本人及其统治时期存在许多瑕疵如康熙后期国库空虚吏治腐败等问题突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第二位雍正皇帝,为中国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前后共13年。雍正帝勤于政事。可以成为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
第三为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乾隆一共在位60年实际在位长达63年,可以说经过康熙、雍正的治理国家已经非常强盛。乾隆初期更是达到了强盛的顶峰。但是乾隆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专制者,严重压抑了民众甚至官僚阶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了同时也僵化了专制体制,给以后的发展制造了巨大障碍。他对社会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严密控制,灭了任何不稳定的萌芽。乾隆年间的文网之密,文祸之多,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的顶峰,由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捕风捉影造出的文字狱在乾隆时期,共发生一百三十余案。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处以死刑;还有乾隆固步自封,错过了了解西方世界的最佳机会,欧洲这时建造出新式战舰,在各个方面迅猛变革、发展之时,也正是在乾隆自我陶醉之际,与清帝国擦肩而过,迅速超越。乾隆浪费奢侈。六下江南花费巨大。原本经过康熙和雍正的努力,国富民强国库充盈,但在乾隆年间的挥霍下国库却变得囊中羞涩,晚年的乾隆更是变本加厉,埋下了让清朝从“康乾盛世”极快的转向了“道咸衰世”之后一蹶不振走向灭亡的种子。
康熙的功绩,主要在于巩固和稳定了清王朝对全国的统治,然后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行政机制。
天命、天聪、顺治三朝的历史任务主要是推翻明王朝,巩固战果,入关建立政权。到顺治退隐之际,这个任务并未完成,至少还没建立统一的稳固的全国政权。
康熙作为千古一帝,年少即位,首先要巩固政权,他英勇果敢地除掉了鳌拜,恢复了自己的话语权。接下来,大展宏图—— 削平三藩, 统一台湾,开府设县,反击侵略。这基本上给后来的清王朝留下了一个完整的疆域和统一的帝国。
如果说康熙能再活三五百年,那么相信他还能更有作为,然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他完成了开辟基业,统一江山的历史任务,然而晚年执政能力退化严重,留给雍正的,是国库的空虚,吏治的腐败。
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经过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等几位君主的奋斗,雍正继承了诺大的家业,然而,他面对的只是一个华丽的空壳子,背后处处是深渊。实际上在康熙末年,清朝的吏治就已经腐败到了极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前馆长薛瑞录统计,自康熙四十九年至五十八年(1710-1719),仅《康熙实录》所载的贪腐大案就达30余起。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负责监察的吏科给事中崔致远估计,国库亏空”当在千万两之外矣”。也就是说,雍正接手帝国的时候,国库亏空白银千万两以上。按照当时每次救灾、征战大概要耗银四五百万两的规模计算,当时国家只要是遭受大一点的灾荒,叛乱,中央政府基本上一分钱都拿不出来,只能坐以待毙。
所以,如果没有雍正帝大刀阔斧的改革,入关以后的清王朝可能难逃三代而亡的厄运。
雍正元年(1723)正月初一,一天内接连发布多达11道谕旨——《谕总督》《谕巡抚》《谕布政使》《谕按察使》《谕道员》《谕知府》《谕知州县令》《谕提督》《谕总兵官》《谕副将惨将游记等官》《谕督学》。足以见得雍正帝的勤政,以及其改革的决心。
雍正帝上台以后,首先是雷霆反腐,清理国库亏空,然后大力整顿吏治。这些都是行政上的作为,而在经济建设上,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功,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使得当朝人口从一亿增长到了四亿,国库丰盈,所以后来西北平叛也是胜券在握。
雍正帝是活活把自己累死的,而留给儿子乾隆的,是富得流油的遗产。
清朝的灭亡,是从乾隆开始的。
作为一个皇三代,乾隆最大的特点便是自大,跋扈,什么“天朝上国”,什么“十全老人”。墨守成规,洋洋得意,固步自封。在他的治下,作为传统的封建王朝,清帝国无可避免的走向衰亡。
所以相比之下,清朝最伟大的创业君主是康熙,最伟大的守业君主是雍正。而乾隆,败家子而已。
明显是康熙历史功绩大,但是远远称不上千古一帝,叫康熙大帝也很勉强。
康熙历史功绩有三,
一,军事上:打击漠西蒙古,开始了清与准噶尔的百年战争;收复台湾,解决海上威胁;平定三藩之乱,剪除异姓王;防御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二,政治上:清除南明残余势力,对明朝遗老遗少开展文字狱迫害,维护政权稳定。结束顺治暴政如圈地投充等。大量重用汉人,促进民族和解。
三,经济上,休养生息,发展人口。到康熙晚年,颁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政策。禁止发展造船和海外贸易,重农抑商。
很明显,你会发现康熙的政策是双刃剑,
看似强大的军功实际上大多是自作孽。吴三桂是被逼反的,准噶尔有望一次性解决,与沙俄开战了还不主动加入国际社会。
为了打击明朝参与势力用文化钳制把中国人彻底变成奴隶和文盲。
海上安全后依然不愿意开放海商办海军。
与明朝的朱元璋和朱棣相比,顺治和康熙感觉就像鸠占鹊巢,踏踏实实睡觉的主,制度上没有开创性。而雍正改革也不过是延续一条鞭法以来的改革成果。至于乾隆,比嘉庆风流,比道光浪费,典型的亡国之君。
康熙、雍正、乾隆,作为清朝历史上存在感最强的三位帝王,共同造就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按照日本清史研究学者的说法,“康乾盛世”乃系一个“康熙为之开垦,雍正为之种植,而乾隆得以收获也”的整体过程,不可分割。就历史发展规律而言,康熙宽大、乾隆疏阔,两者之间就必须有一个整饬弊政的雍正才能将大清王朝推向鼎盛。
一定程度上讲,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就能代表整个大清王朝的发展史,康熙皇帝“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雍正皇帝“严明继之,整饬弊政、推行改革,创定清朝财政之基础、鼎盛之开端”;乾隆皇帝“励精图治,开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於斯为盛”,但晚年的诸多错误让大清王朝逐渐走向衰败。
那么,就具体历史功绩而言,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足以代表整个清朝历史的著名皇帝,谁才是贡献最大的那一个?
有清史学者认为,“宵旰焦劳,勤于庶政”的雍正皇帝,革除了康熙朝遗留之诸多弊政;奠定了乾隆朝的社会、经济、政治秩序;为大清鼎盛状态的到来立下了首功。也有人认为,“内则削平大难,巩固统一之基础,外则战胜强敌,恢张帝国之威信”的康熙皇帝,开创了“康乾盛世”,奠定了大清王朝的疆域版图并为边疆安稳、抵御沙俄入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甚至有人认为,真正的“大清鼎盛”并非出现于乾隆朝,而是中国疆域辽阔、民族政策开明、文化氛围宽松、社会经济发达的康熙朝。至于雍正皇帝,只是恢复了康熙皇帝倦于政务之前的开明政策、发展规划并稍加清理而已。如果没有康熙皇帝提供的肥沃土壤,饶是雍正皇帝再“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也断难使大清王朝结出盛世果实。
可诸多学者独独忽略了乾隆皇帝的历史功绩,只对其风流成性、奢侈浪费、思想僵化的后期表现予以负面评价。就笔者看来,乾隆皇帝才是历史功绩贡献最大的那一个!
就国土疆域的贡献而言,康熙皇帝团结蒙古、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抵御沙俄,将西南、东北、西北边疆范围予以明确和稳固,基本确立了近代中国的疆域版图,历史功绩不可谓不大。仅就此一项,康熙皇帝绝对担得起“千古一帝”的称号。
但在康熙皇帝晚年,诸如《雍正王朝》所演绎“传尔丹六万大军,全军覆没”的桥段,开始频频于西北战场上演;新疆、西藏乃至蒙古地区的战乱频频,一度让大清疆域版图受到了严重挑战。康熙皇帝收复台湾以后,甚至生出过“得之无所加,弃之无所损”的消极思想,一度想将台湾租让给荷兰人,收取租金。此事虽未成事实,但这种思想却一直贯穿了康熙皇帝的晚年。也就是说,康熙朝晚期的疆域版图并不稳固,甚至几度更改。
而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发动的唯一一次边疆战事,虽然将青海彻底纳入中国版图,但终雍正一朝都未能实现对西北地区的完全平定。这个被雍正皇帝视为“蒙古之巨害,贻中国之隐忧”的西北地区,也成了雍正皇帝临终都耿耿于怀的“志愿未竟,不无微憾”。除此之外,始终将工作重心放在内政上的雍正皇帝,再未发动边疆战事,甚至对于附属国安南的主动挑衅,雍正皇帝也始终主张“以和为贵”。
乾隆皇帝,一生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多达13次,其中平定大型内乱6次、边疆战事5次、对外作战2次。在乾隆皇帝生平引以为傲的“十全武功”中,虽然也有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非正义战争,但其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犯我国土者,虽远必诛”的大国豪壮。
整体而言,乾隆皇帝彻底解决了西北地区长达百年的战乱,将准噶尔东犯喀尔喀、威胁京师及大西北的祸根彻底斩除,西北、漠北、青海、西藏的安定一直保持到晚清时期。那些跟随雍正朝一同发展壮大的边疆部盟、附属国家,让乾隆皇帝彻底打回了原型,大清边防从未如此强悍!就此来看,乾隆皇帝将“强藩,外患”的彻底消除列入自身政绩中,至允至当。
正如清史研究学者戴逸所评价的那样,乾隆皇帝“以强大的武力和比较正确的政策,平定西北,保护西藏,加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中华的版图。文治武功,臻于极盛”。就国土疆域的历史贡献而言,乾隆皇帝排在首位,当之无愧。
对于社会经济的贡献,我们仅从三方面做出对比,就能得出结论:
1、康熙皇帝“普免钱粮”、“固定丁银”、“修治漕运”甚至是“废黜匠籍”等具体经济改革措施,都始终未能脱离封建社会对小农经济、以农为本的偏爱。归根结底,也只是为了国家赋税、朝廷财政的稳步提升打基础、做贡献。
雍正皇帝对于财政政策的大力改革,有利于国家财政;有利于预防官方贪腐;更有利于改善国计民生;但其“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的消极经济思想,和康熙皇帝如出一辙。雍正皇帝甚至还专门制定了阻碍商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使得商业经济的发展一度处于停滞乃至倒退状态。
而乾隆皇帝在延续康熙、雍正“务本足国,首重农桑”政策的基础上,对商业发展十分重视并给予了诸多宽松政策,甚至以免收部分关税、允许百姓贩运少量食盐的破天荒举措促进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乾隆皇帝的积极引导下,商业经济开始迅速发展、金融机构首次出现,国家财政也得以稳步提升。
2、国家财政收入自乾隆二十年开始稳步提升,乾隆四十二年达到了惊人的8100万两,这绝对是封建社会无法想象的状态。
3、自乾隆三十年到乾隆六十年,大清国库存银始终保持在6000万两白银以上,康熙、雍正两朝远不能及。
我们将雍正皇帝视为有为君主,视为“康乾盛世”的功劳最甚者,绝大部分原因在于他通过推行改革、革除积弊、整顿吏治,迅速扭转了康熙晚期积弊严重,社会发展受到阻止的局面。正如著名历史学家南怀瑾所言,雍正皇帝“真实奠定了清朝的江山,付予儿孙好自经理”。
就此来看,雍正皇帝的历史功绩似乎要胜于“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楼塌了”的康熙皇帝,而乾隆皇帝也不过是躺在父、祖集成大业上吃老本、啃果实的“幸运儿”。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雍正皇帝为了稳固皇权,已经使得统治阶层内部关系失调;为了整饬吏治,已经使得政局紧张、官员惶恐不安以致“不作为便无错,无错便无罚”的负面状态出现;为了推行改革、整饬弊政,已经严重得罪了满洲勋贵、官僚富商、文人士大夫等各个阶层。如果乾隆皇帝延续雍正皇帝的执政风格,大清鼎盛状态的到来将遥遥无期。
也就是说,乾隆皇帝也必须像雍正皇帝一样,革除前朝弊政、消除各种矛盾,再“宵衣旰食、勤于政务”才能重新推动国家的发展。雍正皇帝这样做,让大清王朝重新回到了良性发展轨道上;乾隆皇帝这样做,将大清王朝推向了鼎盛状态;谁的贡献多,功劳大,一目了然。
正如一代清史研究大家萧一山先生所言,“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武功文治,堪称极盛,有清二百六十余年中,固属绝无仅有之时代”,乾隆皇帝的历史功绩不应被其晚年的昏聩和错误所掩盖。被康熙、雍正两代帝王同时看中的乾隆皇帝,绝非“败家子”,更非全凭幸运,而是历史功绩最大、最应该予以正名的一代有为君主。
参考文献:《清实录》、《清史稿》、《清代通史》、《正说清代十二帝》、《啸亭杂录》
相对于明朝皇帝,清朝皇帝的素质明显高一个档次。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均为雄主,开创了我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盛世,为人们津津乐道。
三人当中,康熙的历史功绩明显高出后两位。康熙擒鳌拜,除三藩,平台湾,击败沙俄,灭掉噶尔丹,结束了自明朝末年开始的社会大动荡,逐步恢复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挫败了沙俄的侵略阴谋,维护了国家主权,历史贡献很大。
康熙后期,为政过于宽仁,政务废弛,官员懒散贪墨。雍正继位后,针对康熙后期的弊端,开展了一系列改革行动。设立军机处、火耗归公、摊丁入亩、改土归流,雍正的这些改革措施影响深远。雍正在康熙、乾隆之间,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经过康熙、雍正两代的发展,清朝到乾隆前期达到鼎盛。乾隆皇帝好大喜功,虽也有历史贡献,比如平定新疆,将新疆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下,但过失也很大。乾隆后期,清朝走向衰落,贪污腐败横行,人口激增导致粮食不足,社会开始动荡。
这三个皇帝各有优劣,乾隆第一个可以排除,最大争议就是康熙和雍正谁的功劳最大了,下面简单说说他们两个皇帝的功绩。
康熙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在清朝皇帝里,康熙是一个杰出的皇帝,但也是一个被人过于吹捧的“明星”帝王。
(一)康熙的主要历史功绩有3个:
1、开疆拓土。
1)收台湾。这个其实是明郑和满清谁统一谁的问题,但不管怎么说,康熙打败了郑克爽,统一了台湾,使满清版图增了3.6万平方公里,也是一个历史功绩。
2)败葛尔丹。康时时期,葛尔丹想学习成吉思汗,入主中原,和满清爆发激烈冲突,为此康熙帝三征噶尔丹,使得葛尔丹最终兵败自杀,将蒙古地区纳入清朝版图。不过准格尔问题的最终解决却是乾隆时期的事情了。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蒙古族的葛尔丹和满族的康熙之间的对决,其实说白了,也是谁统一谁的问题。
2、巩固满清的统治。清朝在顺治年间因为屠城和圈地运动的开展,清朝统治并不牢固,直到康熙时期才真正稳固下来。相对于努尔哈赤等人,康熙还算开明的君主,他相对的重用汉族知识分子(和满蒙大臣还是不能比的),虚情假意的主动地拜谒明孝陵,消除了明末遗老的对立情绪,稳定了人心,注重选拔人才,促进了清代的文化建设和学术发展。
3、发展了文化事业。编纂《全唐诗》、《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我很喜欢唐诗,康熙这个历史功绩不能不提!
(二)康熙有争议的历史功绩
1、征雅克萨,签订《尼布楚条约》。有关这个,大家争议很大。因为雅克萨之战,一方面清朝投入几千精兵良将,打败了沙俄万里远征的由800多土匪流氓组成的开拓团,还缺少弹药和粮食,康熙虽然打胜了,却落得一个不败而败的结果。虽然收复了雅克萨,却割让了尼布楚等地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约30个台湾面积了,而且放弃了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华民族势力范围的面积约1000万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
2、六下江南。一路游山玩水,顺便体察民情,花费了很多银子,特别是乾隆,万人拉纤,一路吃香喝辣,玩弄民间女子,官员一路敲诈勒索,确实好不快活,换谁谁都想。同样的事情,明武宗被骂的狗血淋头,康熙和乾隆却因此获得极高赞誉,也是挺逗的。
3、修建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秦始皇修建长城、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明武宗修建豹房(是一个功能多题化的综合性的场所,就像现在的会所一样,装修高档豪华,可以娱乐,也可以召开军国会议),各个被骂得狗血淋头,昏庸无道,祸国殃民的,康熙、雍正、乾隆等人却因此获得一个为祖国园林建筑事业发展贡献极大的杰出帝王,评价可谓天差地别了,究其原因,清朝残酷的文字狱下,所有臣民都是奴才,稍违圣意就杀头灭九族,谁敢不夸?
(三)不属于历史功绩的几个胜利
1)擒鳌拜。这个只能说明康熙很能干,不过,这和国家民族利益基本上没有一点关系,这是康熙为自己个人而战,没有涉及到国家和民族的贡献,和老百姓也无多大关系。而且作为一个大功臣,鳌拜并无篡权夺位的野心,顶多只能算跋扈而已,算不得历史功绩。
2)平三藩。这个也是康熙为了维护自身皇权而战的,是康熙和吴三桂争当皇帝宝座,大打出手,而且这场战争还是康熙主动挑起的。在战争中,康熙纵使士兵烧杀抢掠,无数无辜老百姓遭殃丧命,打赢了吴三桂,对于康熙本人来说当然是好事,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就没多大关系了,如果康熙打输了,也是吴三桂当皇帝,和老百姓关系不太大。
康熙也因为这点功绩,被一帮御用文人和遗老遗少吹成比肩秦始皇的千古一帝,水份实在有点大。
清朝皇帝目光短浅的很多,雍正算得上是清朝皇帝里最有远见的一个,在位15年,雍正勤奋能干,弥补了康熙晚年财务亏空,政坛肃贪,扭转康熙晚年贪腐横行的问题,是公认的清朝好皇帝。
雍正的历史功绩主要有:
1、改革吏制,推行火耗归公制度。
2、改土归流,增强清朝对地方的统治力。
3、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维护领土完整。
4、修建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同上)
图为康熙、雍正割让给沙俄的版图,约2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0多个台湾面积
5、签订《布连斯奇条约》、《恰克图条约》。这个争议比较大,好处就是清朝因为实力强大,暂时稳定了清朝和沙俄在北边的边界线,代价是割让了贝加尔湖附近的半个蒙古版图,并使俄国侵占的原属中国的蒙古领土合法化,还把原属于中国的唐努梁海以北的叶尼赛河上游地区,全部划入俄国版图,《布连斯奇条约》、《恰克图条约》总共割让了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雍正对清朝统治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清史专家杨启樵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满清恐怕早已衰亡。 ”
清朝最杰出的三位皇帝,在历史上都有很大影响。但是既然是问历史功绩,相信很多人很清楚了,网上很多。但是在功绩背后,真正成就的东西,这里,我想从另外一面,从全新视角切入,让大家一起来探讨认识:
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受到道家和儒家文化影响深远,但是就根本而言,就是外在运用儒家宣传教育,实则多是法、儒、道掺杂,综合治理,古人很有政治智慧,我们读历史书也可以渐渐总结、发现这个有趣的地方。到了清朝,康雍乾三位皇帝在原来基础上,又深受佛家禅宗、律宗等影响,灵活运用,把封建王朝一步步带上顶峰。
康熙皇帝:在位早期其实江山不稳,内有鳌拜当道,外有强藩的局面,能逐步铲除平定,开设博学鸿词科网络明朝遗老,经略蒙藏,抗击沙俄,开疆拓土,体现了高明的本领,深得黄老的妙用。雍正皇帝:我对他最佩服,在位短短十三年,除了改土归流、摊丁入亩,整顿吏治等等重大影响,利民利国的措施不胜枚举,还精力特别旺盛,在超级无敌繁忙公务之余(可以看他的奏章批阅的历史记录)还能大量撰写、深入佛教禅宗,大家可以查找他的佛教论述,十分精辟,对宗教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能如此者,真的是禅心治心,儒法治世,运用霹雳手段,解决帝国的疑难杂症,没有超人的能力和精力,难以办到。
乾隆皇帝:在前两任帝王的打下的基础上将封建社会推向了一个顶峰,当时就有很多诗反映社会精神面貌,可以这样说,不逊于以往的朝代。但是当了60多年的最高领导也难免有不足之处(康熙是非常难得的特例),所以对他的评价就比前两位较逊。
另外,很多人说闭关锁国的政策的之类,确实从今天看来不好,但是在当时的历史中有他的局限性,是和中国的大时代背景有关,不是一两个人可以解决,比如三十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很少人能预见到我们今天能发展到这种程度,甚至当时好多负面的言论喧嚣呈上。再比如当时日本也锁国,几乎同样的封建体制,但是经过明治维新后奋发图强,而中国洋务运动时间更早,最后也没有解决问题。
其实这个谁功绩大的问题在他们三个中很难去界定,因为他们是爷父子三人的关系,很多政治举措都在后辈才发挥效果,这到底算谁的功绩就不好说了。但是个人觉得雍正的作用最大!因为如果没有雍正的话,康熙盛世就会成为败笔笑话,而乾隆王朝也根本搭建不起来。比如,康熙当政期间,虽然收三蕃平台湾,还出兵准格尔丹,国库耗资巨大,而内政方面又因为过度怀柔的原因使得官僚严重腐败(这种腐败与乾隆时候的腐败还不一样,康熙时代是直接贪污公款)。而康熙又因为多子多孙,使得各皇子结党成派互相掣肘,各大臣也互相依附无心正事,因此,在康熙后期,基本无力动弹(比如青海叛乱)!整个帝国几乎瘫痪。这时候,雍正继位了,雍正期间,没有什么显赫的功绩就是因为他都在修理帝国,练内功。
我们来看一下雍正的作用。一,平党争。雍正对自己的亲兄弟可能是比较狠一点,但是凭着这些几个人的汉奸资敌行为(为了夺兵权不惜卡短西北六万大军的粮草)杀之也不为过,而且也给后来的乾隆大治铺平了道路。二,整饬吏治。雍正在荡平党争的时候同时整顿了吏治,去除了臃肿的朝廷机构,简化了办事流程,重要的是在反腐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比如,虽然没有真正断绝贪污但起码不敢明着贪公款了。三,改革税制,推行摊丁入亩。减少了无田少田人的负担,从富豪地主手里多收税。四,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个制度直接增加了帝国的壮年劳动人口!这第三第四条政策直接促成了乾隆王朝时期的全民大垦荒,假如不是比雍正年间推行这些政治改革,乾隆做起事来不会那么顺当!雍正有句很经典的话值得我们称道,那就是,我一个人把该得罪的人得罪了就好。雍正在位十多年,整个国库不仅还清了康熙年间欠下的债务,还给乾隆留下了五千多万两银子。这使得乾隆很好做事。
1.康熙雍正乾隆被阎崇年等满清遗老捧为盛世,号称千古一帝。真是这样吗,评价的标准是什么?按照马克思主义史观,历史人物进步与否关键看是否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是否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2.康雍乾盛世是饥饿的盛世,马嘎尔尼看到的是民生凋敝饿浮遍野。
3.是经济科技发展倒退的盛世,是科技发展快速落后于世界的盛世。中华文明几千年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到十七世纪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依然不落后于西方。出现了大思想家王阳明和他的心学,出现了四大名著,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本草纲目等科技巨著。火器广泛应用于军事,郑和下西洋彰显中国航海实力领先于世界。中外文化交流顺畅。
而满清统治267年,除了曹雪芹自传体小说红楼梦替代金瓶梅成为四大名著,其他一无是处。四库全书更是中国古文化的一次浩劫。
4.满清虽然继承了明朝的制度,但是与满清奴隶制嫁接之后,大臣都变成了奴才,失去了脊梁,大臣们失去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豪气,没有了为了阻止太监皇帝不当政策而数百大臣感受廷杖的担当。
奴才这个词第一次成了有身份的象征,汉臣甚至没资格称奴才。奴才们只是皇帝旨意的执行者。
5.文字狱,奴化教育,编撰四库全书,篡改明史,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剃发令使中华民族人口损失百分之八十,到康熙初年仅剩1400万人。人们测底失去了对科学真理良知的渴求。
6.为了维护少数满清对多数汉人的统治,实习愚民政策,阻碍科技进步。致使明朝的很多火器到清末已经失传了。
在答题之前,首先希望以后不要再使用“满清”这个词。国务院在1956年2月18日就曾经下达过《国务院关于今后在行文中和书报杂志里一律不用“满清”的称谓的通知》。这个词有比较明显的歧视含义,所以不建议使用。
这个问题挺有趣,但是好难答。历史功绩这种东西,不像我们玩游戏的数值,A人物智力90,政治92,B人物智力88,政治89,所以A人物胜利。历史评价一般都是比较虚无缥缈的,而且根据使用的资料以及立场不同,对同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很有可能也不一样。
这里简单地说一下圣祖、世宗、高宗三位吧。
圣祖康熙帝,平三藩,征准噶尔,收台湾,抗沙俄,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历史功绩,属于明面上的。而其他方面的,其实圣祖基本上是清代很多制度的发起者。圣祖是入关的第二代皇帝,而入关的第一代皇帝也就是世祖顺治帝,对于制度的确立,并没有获得成功。世祖亲政之后,曾经想要大力仿照华夏制度,直接的沿用明代制度,这些行为都被批评为急躁,以至于在世祖末期,这些政策都逐渐被推翻,“打翻重来”。圣祖面临的,就是这种局面。圣祖之所以不一般,就是因为他一边面对险恶的外部环境,一边还能比较有序的进行内部政治,这是他能力高的表现。至于其他,清代多数的制度,基本都是顺治朝初见端倪,康熙朝形成典型例子,之后才被确立的。所以说,圣祖朝在清朝的地位尤为特殊,就在于他从各个角度而言,“定鼎”的意义甚至还要比世祖朝要明显。
世宗雍正帝,他并不是一个“继承者”,而依然是想做一个“开拓者”。这是在制度上的特点。世宗雍正帝对于康熙朝的成例,并不是十分重视,在他的概念中,“制度”远没有定型,还可以继续发展,形成新的情况。这也是清初统治者进取心态的一种表现,也就是一些学者提到的“生气”。平叛、改土归流等等政策,也都是明面上的功绩。而且世宗雍正帝对于康熙朝晚期产生的很多问题也进行了修正,成绩斐然。
高宗乾隆帝,他看上去还是“开拓者”,却实际上是一个“继承者”。在乾隆朝,各种则例逐渐产生,制度正式条文化,几乎清代的一切制度,都是在乾隆朝确立起来的。而且不同于世宗雍正帝,乾隆帝是十分喜欢秉承乃祖圣祖康熙帝的成例的。这是其根本的不同。所以高宗朝虽然也有“十全武功”,但是整体风气却愈发死板和老成。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