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崇祯手里的真是烂牌吗?崇祯怎么做才能力挽狂澜拯救明朝?

崇祯手里的真是烂牌吗?崇祯怎么做才能力挽狂澜拯救明朝?

2020-07-25 04:31阅读(172)

崇祯手里的真是烂牌吗?崇祯怎么做才能力挽狂澜拯救明朝?:不是烂牌,是崇祯把牌打烂了,用勤奋来弥补自己战略上的失误,真的很可笑。1627年,年仅十八岁的朱由

1

不是烂牌,是崇祯把牌打烂了,用勤奋来弥补自己战略上的失误,真的很可笑。

1627年,年仅十八岁的朱由检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对于崇祯来说,这就是噩梦的开始,不同于明朝其他皇帝,朱由检接手的明朝是一个大厦将倾的明朝。



  • 军事上:关外有女真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入关,关内有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军纵横在各个地方,就是沿海地区也并不安静,有来自西方殖民者的不断骚扰。
  • 政治上: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持续残害忠良,一众文官也是毫无作为,军事机构名存实亡,军队战斗力急速下降,常年天灾导致农业发展减产,百姓流离失所。



在面对种种难题下,没有人给崇祯学习的时间,刚上任就要开始工作,没有帝王术教导的崇祯虽然有一腔热血,但却不知如何发力,最终在多次判断失误的情况下,守城军打开了北京城门迎接李自成,这位明朝最后的一位皇帝选择自缢在煤山,明朝宣布灭亡。

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大一统朝代,对于明朝的灭亡很多人表示惋惜,认为崇祯虽有救明朝于水火之中的心,却并未有明君实,做事犹豫不决并且喜欢猜忌。

那么崇祯要怎么样做才能守卫好江山,复兴明帝国呢?



第一步:再扶持出一个听话的“魏忠贤”

魏忠贤掌权期间残害忠良不假,但也同时制衡了文官集团,而崇祯为了声誉选择处决了魏忠贤,这样的后果就是朝廷中以文官为大,稍有不满意便可罢工,只因没有了阉党,而崇祯又不好下手,因为文官的作用就是劝谏。



这样就需要一个平衡,再扶持出一个魏忠贤就再合适不过,作为跟皇权息息相关的宦官,可以说是皇帝最好的打手,如果文官有小动作,宦官则可趁机敲打,是不是要问为什么不重用之前那个魏忠贤?一个亲手扶持起来的和一个早就掌权的,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其实就是在自己还不够一定分量的情况下运用平衡术,互相制衡双方,皇帝打压宦官,宦官打压文官,文官打压皇帝,相互制衡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有文官的支持,后面很多小事就不用崇祯一个人操心了。



第二步:征税解决财政问题

财政问题一直都是最困扰崇祯的问题,明朝的灭亡跟钱有很大的关系,上面发不下军饷,下面的士兵就没有战斗力,士兵没有战斗力就会出现一面倒的情况,可以说是一个蝴蝶效应。

但明朝真的没有钱吗?非也非也,明朝还是很有钱的,只是大家都不愿意交出来共渡难关,在崇祯借钱的时候文官集团一个比一个穷,但是在李自成入京之后就是在这些清廉的文官家中搜出了几千万两白银。



当时最有钱的地区应该是东南地区,崇祯也明白,但是这些地区的富商背后是文官集团,没有宦官制衡,崇祯也不好下手,而第一步就是扶持一个魏忠贤出现,让宦官来针对这些人,前线的兵饷是没一点问题,士兵的战斗力也大大提升,这样最起码对付李自成是没有一点问题。



第三步:加强防线,扶持蒙古与后金内斗

虽然在军事上明朝有多方面的威胁,但是威胁最大的还是要属关外的女真,在经济能力充足的情况下,优先修建跟女真之间的防线,防止女真突然入关从而毫无防备。

与此同时联系位于蒙古的林丹汗,蒙古和女真原本就势不两立,虽然此时女真强大,但是有明朝的扶持,蒙古也是不落下风,两虎相争的时候明朝可以趁机休养生息。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则可想办法拉拢后金内部的阿敏,阿敏虽是在后金阵营但却一直不满皇太极的指挥,只是碍于实力太弱,明朝这边可以给阿敏一定的帮助和承诺,这样皇太极就是想南下也不可能了,外有蒙古林丹汗,内有阿敏政治斗争。



第四步:稳定发展,做大做强

按照前面三步走并且顺利的话,明朝这时候应该是没有什么重大危机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稳定发展,将朝中的文官武将还有宦官控制在一个可控范围内,接下来就是稳定发展并维持下去,这样明朝必然还可以再延续百年历史。



结语

你肯定会觉得当时崇祯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局面,但我上面讲述的确实是崇祯当时拥有的资源,只是崇祯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决策,用勤奋来掩盖自己不会治国的事实,至于崇祯临死前的那一句“朕非亡国之君,然臣皆为亡国臣

对于这句话我是非常不认同的,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果觉得本篇回答不错的话,随手点个赞吧,创作不易,支持一下作者~

你觉得明朝灭亡是崇祯的责任,还是大势所趋呢?

(网络配图,侵权删除)

2

不是烂牌!是因为崇祯在错误的道路上南辕北辙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大明王朝共传十六帝,崇祯就是明朝作为大一统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是明思宗朱由检(1611——1644)的年号,他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的异母弟弟。


(崇祯帝)

他当上皇帝纯属天上掉馅饼,是个天大的意外。

他的哥哥明熹宗天启帝在西苑湖上游玩时,竟被一阵大风刮落水中,救上来后因惊吓过度,不多久去世,没有留下子嗣,便将帝位传了给他。

此时的明朝,内忧外患,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国内,宦官魏忠贤专权,残酷迫害东林党人,不断激起民变;陕北一带连年大旱,农民庄稼颗粒无收,急等赈灾;多地有小股的饥民啸聚山林,聚众叛乱;国库空虚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关外,尚处于奴隶社会的辽东建州女真,军民食不果腹,只能不时南下掠夺明朝边境人口与财物,告急的邸报象雪片一样飞到他的御案上。

所有这些,让这位刚承大统的17岁少年天子整天忙得团团转。

他很勤奋地治理着国家,但根本没有治国经验,并且性格多疑,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回家的人,如果走在南辕北辙的道路上,走得越快就离家越远!

那么,走到这事关国家前途的十字路口,崇祯该如何着手才能力挽狂澜拯救社稷?

我是历史吧台。我认为,要拯救他的国家,他应该这么去做——

一 铲除阉党,恢复朝纲。

将阉党首脑魏忠贤及其羽翼兵部尚书崔呈秀等一网打尽,自己掌握兵权。

重树皇权,一举扭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的被动局面。


(崇祯与魏忠贤剧照)

二 虚心纳谏 善于用人。

治国之本在于重用人才。

刘邦文不如萧何张良,武不如韩信英布,却能战胜西楚霸王项羽,关键在于用人得当。

明末的贤臣猛将多着呢,崇祯只要用人得当,平天下、固边关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内阁首辅有杨嗣昌、周延儒等饱学之士。

文武双全的大臣有蓟辽督师孙承宗、袁崇焕,天下最强精兵——“天雄军”统帅、宣大总督卢象升,蓟辽总督洪承畴、兵部尚书傅宗龙、陈奇瑜、熊廷弼,陕西总督孙传庭、郑崇俭等。

火炮专家有明末科学家徐光启的弟子、登莱巡抚孙元化。

威震天下的良将则有曹文诏、曹变蛟、秦良玉、吴三桂、毛文龙、满桂、祖大寿、周遇吉、贺人龙、左良玉等。

用好这些人才,国家中兴是一定的。

“外示羁縻,内修守备”。

继续沿用万历首辅张居正的边防新政“外示羁縻,内修守备”。

趁满洲皇太极提出和谈要求,派使者同后金进行和谈,以赢得时间恢复国力。

国内大力加强战备,训练新兵,加固城防防御工事。


( 万历首辅张居正)

四 剿抚并用,以抚为主。

对农民起义军采取剿抚并用,以抚为主的政策,收编后驻守边防。


(闯王李自成)

调派洪承畴,孙传庭等大臣,对各地起义队伍分兵合剿,允许投诚,对投诚者既往不咎,厚加赏赐。愿回家者发给路费遣送回乡,愿为国效力者进行整编,驻守边关,从而削平内乱。

五 丈量土地,摊丁入亩。

继续推行张居正以前的财政新法“清丈田地”和“一条鞭法”,进行经济改革,用白银代替实物税,重新丈量土地,摊丁入亩,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六 加征商税。

明朝的商税只占整体税收的约7%,而富甲天下的宋朝却是70%,相差十倍!

1567年明穆宗隆庆元年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海外通商。


(隆庆开关通商)

隆庆开关后,明朝的丝绸,瓷器、铁器、棉织品、茶叶等远销欧州,一船船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流入大明朝,1567—1644年,通过海外贸易流入明朝的白银有三亿三千万两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富庶繁华举世无双!


(明末繁华的市镇)

可明末的国库却为什么空虚呢?钱去哪里了?

原来是大明的商人们赚得盆满钵满!

因为明朝时的商税只有三十分之一!

这就造成当时朝廷财政捉襟见肘,而富得流油的商户们却大量屯银,用银子买田、屯粮,使千千万万的百姓失去土地,流离失所成为难民!

所以朝廷要立即加征商税,由“三十取一”改为“五取一”,增加朝廷财政收入!

七 免税振灾。

免除连年大旱的陕北灾区各州县的赋税,并迅速派干练大臣赈济灾民,抚恤流亡。

八 严厉抑制王室兼并土地。

严格约束各地藩王恪守王法,不得兼并民田。

派御史巡视各地,将情况奏报皇上。不守法度者减俸甚至除藩。

王室子弟军前效力,按军功授爵;废除世袭罔替制,以解决宗室开销巨大之难题。

崇祯时期,全国朱氏宗室达到了30万人口,每年藩王俸禄支出达上千万两白银,而整个万历三大征的军饷不过1700万两。

仅此一项,明朝每年即可节省上千万两白银,可用这些钱财加强军事,巩固边防,改善民生。

九 统一全国

采取以上措施,实现富国强兵后,遣使后金谈判,要求后金臣服,否则就选派能征惯战的将领,大举统兵出关征讨,一劳永逸解除边患,统一全国。

如此,一个繁荣昌盛的大明王朝完成了复兴大业,史称崇祯中兴。

3

牌不烂,有机会

  1. 改动税收,收取部分玉米、土豆、红薯,这三种作物明末传入中国,清朝大规模推广,并且靠此成就康乾盛世,使得国家人口从一亿左右,增加到末年的4亿左右,明朝之所以没有大规模推广,在于拥有大量土地的士大夫阶级,这些卖钱不高,不能纳税就没有用。所以以此部分来纳税,可以大规模的推广,这个东西,就能极大的缓解灾难带来的损失。
  2. 重用太监,明末党争剧烈,崇祯自己摆不平,就用祖宗的办法,重用太监锦衣卫吧,改革来不及,利用太监,尽量捞钱。
  3. 攘外安内,当时的明朝不要想着两面作战了,对于满清,采取守势,如果不发动松锦大战,明朝也不会赔掉最后的老本。对满清采取守势,对起义军绝不留情,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不只一次投降,降而复反。如果在投降的时候下杀手,虽然说不是杀了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就没有了,但打掉头,那么稍微消停个几年是可能的,明朝就总有个缓冲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