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心!
但必须得忍住,
无论如何都不能表现出来。
要哭,
要大声的哭,
要放肆的痛苦,
要让全世界知道你洒下的眼泪无以计数。

做太子的感觉肯定很爽,这不用说。但谁也不想做一辈子太子,太子的终极演变必然是储君变国君。(清朝唯一的太子胤礽,做了三十八年储君,最后实在等不及了,欲谋反不成被废)

可问题是,要是国君的身体太过硬朗,那储君就只能等着了。

历史上皇上给太子料理后世也不少见,明太祖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就没熬过自己亲爹,早早就驾鹤西去了。

等好不容易盼来,不对,惊闻父皇山陵崩,那中喜悦,别提了!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就曾经体会过这种心情。

光宗皇帝的老爹万历皇帝那是大明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整整当了48年皇帝。在万历健康的身体背后,是做38年太子朱常洛的满心无奈!

并且,朱常洛太子当着也轻松。由于朱常洛的出生是因为万历犯了一个所有男人都会犯的错误而造成的,所以万历不怎么待见这个不在自己计划中的儿子。

万历皇帝十分喜欢郑贵妃生的三子朱常洵,多次想要废长立幼。要不是一帮大臣死活拦着,朱常洛这太子头衔早就没了。

就在朱常洛年已38岁之时,他的亲爹万历驾崩了。

我不知道朱常洛听闻这个小心后的感受是什么,我也没发知道。但我知道,他登基后这一个月玩疯了!开心的不得不得了。天天沉迷于酒色,后来吃春药过量也驾崩了!(“一月天子”——明光宗朱常洛)

这时离他即位不过一个月,他的儿子,太子朱由校即位!

这时朱由校心中的滋味真是难以揣摩了,前后一个多月,自己爷爷,老爹都没了!幸福来的有点突然!

当然,虽然权力的欲望会磨灭人性,但毕竟是亲生父亲,失去一个亲人,必然也会难过的,太子也不会例外。

最佳贡献者
2

皇帝与太子,相互依存又彼此矛盾,如同一块硬币的一体两面。储君的权威与合法性来源于皇帝,皇帝的延续又需要储君接班。

历史上,太子是一个十分尴尬又危险的职位。太子能力太强,功劳太大,就会风头上盖过皇帝,日月不明。一旦太子威胁到皇权,皇帝就会出手打压。

太子能力太差,老皇帝又担心不能托付千斤重担,搞不好就换人。

当太子,要时刻处理好君与储君的关系、父亲与儿子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做太子的人只能老老实实地等,只有等到皇帝去世了,自己才能上位。有些人当太子,没等到父亲去世,结果自己先行一步了,比如朱标。

皇帝驾崩,太子的感觉是相当复杂的。

不管心里怎么想,台面上一定要无比悲伤,泪流满面,如丧考妣。

在古代中国,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一个人很重要的品行,考察一个人,首先就看这个人对父母孝顺与否。皇帝是太子的君也是太子的父亲,君父去世,太子要表现自己的孝,眼泪与悲伤的表情就是给别人看到孝。

太子是未来的皇帝,是大臣以及子民学习的榜样,必须以身作则地尽孝道。

如释重负

皇子在当上太子的那一天,心里想着就是能够名正言顺地上位。在太子位置上,能够一直熬到皇帝去世,尤其是面对康熙、乾隆那样的长寿帝王,当中必定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煎熬,每天四平八稳,已经磨平了所有的菱角。当一天储君,头顶就有泰山压着,如坐针毡。

有些太子,时间久了,就难免有种被压抑的感觉,如胤礽就曾经发牢骚“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结果两立两废,最后没能转正。胤礽没有看到今天的世界,他要看到英国的查尔斯王子当了七十年太子,他的心理就平衡了。

太子盼星星、盼月亮,等着登基,如今皇帝去世,自己好不容易熬出头,终于可以不受皇帝约束了,心理自然很开心,有种“漫卷诗书喜欲狂”之感。乾隆去世,嘉庆完全放飞自我,心理不高兴才怪呢。

心理悲伤,表面也悲伤

有些太子,与皇帝的感情比较深,从小受到的父爱比较多。当皇帝去世后,太子作为儿子,心里还是会悲伤的,比如李治。

还有一类人,本来不是太子,结果误打误撞成了太子,老皇帝不仅是君父,也是自己的恩人。比如汉武帝,本来太子是刘荣的,结果自己捡了个便宜,当汉景帝去世的时候,汉武帝就很怀念父亲。

有一类人的太子之位,完全是自己巧取豪夺得来的。比如李世民,他与李渊的关系就十分微妙,玄武门事件后,如果李渊不退位,后果可想而知;再比如杨广,野史中,杨坚就是被他咔嚓的。像这类太子,心里巴不得皇帝早点归天,即使不归天,也要被迫接受自己表演的孝顺。

3

这个要看皇帝是怎么死的,什么时候死的。

一般来说,皇帝的寿命都不是太长,太子当一段时间就可以扶正了。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双方交接最为顺畅,太子对皇帝的感情最为纯真的时候。这个时候,立太子的恩情犹在,父子亲情不绝,太子往往会发自内心的悲痛欲绝,与此同时对自己即将登上的皇位,又有些许忐忑。

但是如果太子运气不好,遇到了唐玄宗、康熙、乾隆这样的长寿皇帝,这个太子当的可谓是战战兢兢。比如说,康熙皇帝为什么两次废掉自己的太子胤礽?

因为太子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一方面自己有一个雄才大略的爹,自己被压的喘不过气,另一方面又要防止自己弟弟们的明枪暗箭,防不胜防啊。所以后来实在忍不住,还私下里对人抱怨:古往今来,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

类似的,嘉庆皇帝也是战战兢兢多年,甚至于当上皇帝之后,还是要受到太上皇乾隆的压制。

这种情况下,当老皇帝驾崩之后,新皇帝在伤心之余,恐怕也是会长处一口气吧。

而当皇帝本身的驾崩是由太子造成的话,比如隋炀帝,后梁废帝这种杀父继位的,那就不能指望太子有什么悲戚之情了。

4

皇帝死了,做为太子什么感觉,当然是心头猛的一松,觉得总算熬出头了。克制一点的喜怒不形,克制不住的就做出失礼的事来。

狂写37个“喜”字的皇太孙

南北朝时期有这样一个继承人,皇帝要死了,他按耐不住心中狂喜,写了37个喜字。这个继承人就是南齐的皇太孙萧昭业。

萧昭业,小字法身。是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的曾孙,齐武帝萧赜的嫡孙,文惠太子萧长懋的嫡长子。

萧赜继位后,立嫡长子南郡王萧长懋为皇太子,萧昭业袭爵为南郡王。他长得很好,眉清目秀,举止文雅,口齿清晰,非常得祖父钟爱,宗室诸王都是五日一进宫,而萧昭业从不受限制,随时可以进宫,萧赜恨不得把孙子时刻带在身边。

做为太子的萧长懋迫不及待想当皇帝,做为皇孙的萧昭业比他爹还急,他招揽另一个杨巫女,让杨巫女祷告,祈求他能早日继位。没想到,他爹真被祷告死了,太子萧长懋死了,年36岁。

可把萧赜伤心的,白发人送黑发人啊!影帝萧昭业展开了他的表演,哭他爹哭的死去活来,让闻着伤心见着流泪啊。他祖父皇帝萧赜每次来灵前,萧昭业都嚎恸不已,哭的几乎要背过气去,弄的他祖父亲自去抱着他安慰,觉得孙子真有孝心。因此立萧昭业为皇太孙。

表演完毕的萧昭业回到自己的地盘,就饮酒作乐嬉笑玩耍,不见一点悲伤。又让杨巫女继续祷告,争取把祖父也祈祷走。

还真是的,在太子萧长懋死的同一年,萧赜也病重了,萧昭业觉得是杨巫女的诅咒有效,非常开心。

表面上,服侍祖父非常尽心,忧心忡忡的样子,动不动泪水都忍不住留下来,萧赜看到如此有孝心的孙子,感动的不要不要的。他可不知道萧昭业转头回去后,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喜字,在四周又写下三十六个小喜字。

萧赜死后,萧昭业继位,在为萧赜守灵时,萧昭业继续给他爹守灵时的那一套,人前表演,人后就原形毕露,召集乐工奏乐跳舞,他的亲信都说:现在这么高兴,是不是有点早。

不过,这样的继承人怎么会长久呢?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

5

太子,曾经被许多人称作是史上最难做的位置,我记得和朋友曾经讨论“中国封建制度下的父子”时,他说过一句到现在还让我记忆犹新的话语“如果你喜欢自己的儿子,那么就让他做太子吧;如果你讨厌自己的儿子,那么也让他做太子吧!

太子的地位与处境往往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历史也经常爆发围绕太子之位的亲情悲剧,而皇帝与太子的关系并非简单的亲情,它更多的是一种矛盾和复杂的集中表现。太子太过优秀,会给皇帝带来危机;太子太过平庸,又要被皇帝怀疑,甚至失去太子之位。因此,历朝历代的太子都给人一种小媳妇受气的错觉,有苦说不出呀,尤其是遇到了精明能干的皇帝那就倒霉了,当然这不是最倒霉的,最倒霉的是遇到了精明能干但又寿命悠长的皇帝。皇帝没驾崩,自己到先行一步,连个登基的机会都没有,真的是太惨了。

“百善孝为先”中国古代历来讲究以孝治天下,作为皇室成员就更应该做好表率,这就非常要求太子的孝道,所以当皇帝驾崩后,太子正常的反应就应该是悲痛欲绝。当然,不想当皇帝的太子不是好太子,皇帝驾崩后,自己就可以登上这九五之位,太子内心中难免也就会感到一份欣喜。这份欣喜不能表现出来,更多的是藏在自己的心中,将悲痛欲绝的一面展现给世人,这才是太子的正常反应。那么接下来我就简单说几个,皇帝驾崩后,太子不正常的反应。

情难自已型

这一位就是历史也是一个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秦始皇的祖父秦孝文王,秦孝文王是秦昭襄王的次子,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活到了76岁。高龄呀,真的高龄,他成功熬死了自己的儿子秦悼太子,所以就将太子之位传于安国君(秦孝文王)。本来以为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自己过不了多久也就可以登基了,可是没想到的是,秦昭襄王的高寿,安国君这一等就是53年。

秦昭襄王终于驾崩了,但秦朝有个规矩,皇帝死后太子要服丧一年才可登基,服丧期间太子虽有天子之实,却无天子之命。安国君就非常郁闷的多等了一年,反正自己50多年都等过来了,一年过后,安国君终于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皇帝,真的是非常开心,非常激动,眼泪鼻涕一大把,感情已经难以控制。可是秦孝文王年纪本来也已经很大啦,他这一激动,第四天就随先帝而去,自己仅仅当了三天的皇帝。所以说,我们的心理素质一定要好,不仅要经得起失败,还更要经得起成功。

急不可待型

北周是鲜卑族在南北朝时期建立的政权,公元560年,宇文邕(yōng)在权臣宇文护的拥护下登上帝位,做了12年的傀儡之后,终于找到机会诛杀权臣掌握朝政,并且还在数年内消灭了北齐,一统北方。宇文邕可以算是明君,但他掌权第六年就去世了,太子宇文赟(yūn)也就顺利登基。

宇文邕驾崩后宇文赟并没有表现出伤心的样子,反而是有些庆幸,他甚至还发出感叹“老家伙死的有些晚”。按照皇家礼仪,先皇驾崩,太子应该守孝一月,可这位太子已经急不可待,就在第二天结束了守孝,立即宣布继位。不仅如此,在宇文赟继位当天他就跑到后宫之中,将父亲的妃子一一筛选,将自己选中之人收入寝宫,到了晚上为自己侍寝。不仅如此,宇文赟还将自己的侄媳妇尉迟氏也收到自己后宫之中,并且他还一口气立下五位皇后,这成功打破前赵皇帝刘聪“三后并立”的记录。

宇文赟继位不到一年,感觉当皇帝耽误了自己的享乐,随后他便突发奇想的将皇位传给了自己六岁的儿子,自己在后宫之中高高兴兴的做起了太上皇,那年他才20岁。

迫不得已型

宋钦宗赵桓,在登基之前哭的稀里哗啦,那是非常伤心的,有记载他当时已经哭晕过去。当然别误会,他不是因为皇帝去世,而是不愿意做皇帝。

公元1125年,金兵大举进攻宋朝都城汴京,兵临城下之际,宋徽宗惊恐万分,他第一时间内想到的不是如何抵抗,而是辞职,他打算让自己的儿子赵桓登基。这要是在平时,赵桓没准就答应了,可是现在已经兵临城下,都城朝不保夕,赵桓自然不会答应,他不想做这亡国之君。刚开始宋徽宗就苦口婆心的劝说自己的儿子,可赵桓死后不答应,他就在那痛哭流涕,宋徽宗急了,就命人按住赵桓,强行让他登基。(宋徽宗画像)

接下来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宋徽宗已经收拾好东西,准备跑路去南方避祸,汴京就让自己的儿子去留守吧。可是已经是皇帝的宋钦宗赵桓答应了,他拉住自己父亲的衣袖,苦口婆心的劝说,说了许多类似“上阵父子兵”的感人话语。宋徽宗自然不会答应,答应了我不就白忙活了半天,于是宋钦宗就下令强行留住了宋徽宗,这样一来宋徽宗的逃跑计划瞬间破灭。

6

表面哀伤

捶胸顿足

内心窃喜

熬了多年

终登大位

乌云散尽太阳艳

春风吹佛花朵鲜

丑小鸭化成亮天鹅

故,演好哀伤戏

欣喜坐江山

#凌远长著#

7

皇上驾崩,是封建时代的大事,古代以孝治天下,作为皇帝的儿子,如果不表现出悲痛难以自抑的状态,会对自身的统治不利,尤其是有野心勃勃的亲王觊觎帝位时。

皇位虽然尊崇无比,但是在一定意义上,是皇室家族的利益代言人。皇帝行驶权力,必然要有所依赖,皇室家族是其最大的本钱。历史上,有一些帝王不按常理出牌,比如晋文公大封六卿而弱公室,最终三家分晋,比如曹魏猜忌宗室而放逐边远,中央有变无人施以援手。所以,皇室家族是其皇位最大的权力来源,是确切无疑的。

皇室家族最大的政治需求是稳定,因此给皇位继承制度制定了严密的方法,如嫡长子继承制。皇室家族如果出了一个不孝顺的人,以至于引发众怒,皇太后可以以懿旨来否定皇帝的合法继承权。

所以,皇太子在皇帝驾崩后,肯定是扶着灵柩,在哀伤无比的状态中继位的。

但如果要问到太子们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可能就比较丰富了。古代社会,皇权唯我独尊,太子作为一国储君的位置,实际上非常尴尬。

如果太子过于勤政,形成自己的执政班底,为将来继位做准备,皇帝会认为太子迫不及待,难道意欲谋反?

如果太子谨小慎微,事事请示汇报,不敢逾越雷池半步,皇帝会认为太子如此庸懦,殊不类朕,难道看走眼,立错了太子?

所以,太子在东宫的日子,很是煎熬,尺寸拿捏很不容易做到恰到好处,多年如屡薄冰,战战兢兢。如果再有几个兄弟煽风点火,那么太子的日子就更为难熬了。

因此,皇帝驾崩,对于太子就是在东宫中刑满释放,心中肯定欢喜异常。

至于平常百姓家所说的骨肉亲情,在皇家父子之间,虽然也有情感真挚的,比如南朝梁武帝的昭明太子,还有朱元璋的懿文太子,皇帝都对太子表达了殷切的期盼之情。但是更多的还是像明光宗这样的,继位后放纵声色,一个月就暴亡。长久压抑下的突然释放,能说明光宗的悲恸之情是真的吗?

8

太子会长舒一口气,然后在心里暗中说,这老家伙,终于死了,这下好了,我可以当皇帝了,可以为所欲为了,总算熬出头了。

当然了,为了面子上的好看,他还是要挤出几滴眼泪来,以此表示对父皇的哀悼。

南朝宋的刘子业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当太子的时候,被老爹刘骏多方面管着,也没少挨训。估计当时刘子业心里会不服气,会想老爹早死,自己早一点当上皇帝。15岁时,刘骏驾崩,刘子业继位。他终于有了出头之日,高兴都来不及,根本没有半点伤心的意思。

还有一个可怜人,康熙的太子胤礽,当了几十年太子,最后还是被废了。如果康熙在胤礽被废之前忽然驾崩,胤礽不知道会多高兴。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9

首先要明白“太子”是什么身份?用书面用语解释太子就是现任皇帝已经指定继承皇位的儿子,也就是储君,说成大白话,太子就是预备役的皇帝,只要现任皇帝一蹬腿,立马就可以荣登大位,成为一国之君,皇帝的大龙椅及整个皇宫办公室就全是太子的了。

但对于不同的人,听说老皇帝挂掉,作为太子是有所差别的,咱下面罗列几种情况。

第一种,掩饰不住喜悦型。

比如三国时代曹操的儿子曹丕,据说,在其目睹老子曹操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旁人看到曹丕竟然没有什么悲伤之色,竟然还有几分喜悦。于是有人就开始担心了,这新皇帝不靠谱啊,竟然这么轻浮,当政后肯定的是声色犬马,弄不好这江山要败在他的手上了。

第二种,卖力表演型。

有的太子在其父去世后,在葬礼上人窜下跳,就怕别人不知道他伤心,难过,痛不欲生,其实都是在表演,让其他人看到,这样好留一个孝子的名声,正如民间那句谚语似的:生前不孝,死后乱叫!等自己顺利当上皇帝后,便会把这些孝道统统抛在脑后,自己在后宫夜夜笙歌。

第三种,真情流露型。

这种的皇子清代的胤禛算是一个,康熙死后他意外的得知自己成为了下一任皇帝,于是他在朝堂上说,父亲把这个位置给我,也等于是把这千斤的重担交付给我,我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结果事实上,雍正皇帝胤禛13年如一日,每年就休息一天(生日那天),活活的把自己累死在了皇帝的岗位了,换来了大清百年的繁荣。

10

历史上有句老话叫做“最是无情帝王家”,历史证明此话绝对有道理,帝王家的皇帝老子和太子儿子已经不再是咱们普通老百姓家的那种父子关系了,亲情在他们那里已经几乎淡漠得看不见了,皇帝驾崩了,太子理当是悲喜交加、喜忧参半。


就人的本性而言,当一个家庭里亲人去世,作为至亲之人都会因失去亲人而悲痛,为再也见不到亲人的身影而伤心不已,为再也听不得亲人的声音而痛不欲生,何况是父亲呢。
当然也要看太子与皇帝相处的感情如何,如果是当了多年的太子,心里肯定是如释重负,太子一直都生活在父皇的高压和阴影下,能力强了又会被人认为想篡夺皇位,能力弱了又认为无德无能,不能当储君,整天伴君如伴虎,这下好了,自己终于可以抬头做人了,终于不用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了。如果太子年龄较小和皇帝关系非常好,应该和普通孩子失去父亲一样的感觉。
太子的心情也要受当时的国家大环境影响,如果是国家安稳、国泰民安,先皇离世,太子按部就班就好,心里就算难过那也只是一阵子,如果是内忧外患不断,先皇死掉了,太子的心情自然就好不了,说不定心里还要怨恨先皇呢。
皇帝驾崩之时同时也是太子最为紧张、担心之时,有多少皇子都觊觎这个九五之位,太子得把控全局,稍有不慎,只要某个环节出了一点差错,大权就有可能旁落,甚至人头落地。

太子登基坐上了皇位也不见得就高枕无忧了,还的担心群臣不服,新旧交替是朝政最不稳定的时期,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与旧臣子之间还有待磨合,他们之间还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谁能跟之间一条心等等,他操心的地方还多着呢。


当然了,绝大部分的太子心里还是乐开了花,自己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盼星星盼月亮终于一步登天,哪能不高兴呢,历史上乐极生悲的太子多了去。

秦孝文王赢柱当了十四年的太子,父王去世后,他继位秦王,幸福来得太突然了他招架不住,仅仅在位三天就坚持不下去了,随他父亲而去。

朱常洛的太子位是万历皇帝与那帮老顽固大臣权力较量妥协的结果,他当了30多年的太子,每天玩得也是逍遥自在、爽歪歪的,万历驾崩后,他当了皇帝,更是开心的不得了,天天海吃海喝,通宵达旦的宠幸后妃,玩疯了,上任一个月就把自己玩没了。

这些太子都是有那个福分没有那个命。


也有些太子当久了,巴不得皇帝老子早点咽气,像清朝唯一的太子胤礽当了38年的太子,他心里苦啊,康熙老爷子太能活了,自己当了这么久的太子,相当于前朝几个皇帝的时间了,他等不及了,欲谋反而被废了,这就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弄巧成拙。
总而言之,皇帝驾崩了,太子的心情是五味杂陈,有发愤图强的,也也自甘堕落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