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雄才大略铁血无情,为了夺取与保住最高权力,她杀人如麻滥杀无辜,武则天连亲生儿子女儿等亲人都杀,何况宰相,她也是中国历史上杀害宰相最多的皇太后,所谓欲加其罪何患无辞,而这位传说因为写了“青鹅”两个字而遇害的宰相裴炎,就是武则天从皇太后攀登女皇宝座过程中杀害的第一位宰相。

唐朝名相裴炎出身于千年名门望族-河东裴氏,年轻时就读于弘文馆,毕业后参加科举,以明经及第,并由此踏上仕途。裴炎从濮州司仓参军做起,历任御史、起居舍人等职务,因才能卓越、治事有方,极受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的倚重。

公元680年,传说是皇后武则天情人的术士明崇俨被人暗杀。这件事一度轰动朝野,裴炎怀疑皇太子李贤参与其中,于是在皇后武则天的授权下到东宫审讯,结果查实皇太子李贤在宫中暗藏数百副铠甲,皇后武则天的四个亲生儿子中最有才华的皇太子李贤随即被废,可见裴炎也属于皇后武则天的亲信。

不久裴炎加拜侍中,成为唐朝的宰相。唐高宗因病到洛阳去休养,让裴炎和皇太子李显留在长安处理政务。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病死,李治在死前曾经下遗诏要裴炎做唐中宗李显的辅政大臣,晋升为朝廷首相(中书令)。

唐中宗李显性格忠厚大度,他谨遵父训,他对母亲皇太后武则天及顾命大臣裴炎都非常尊敬。唐中宗李显上台以后很想要有一番作为,但是野心勃勃的皇太后武则天连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都早已经架空成为傀儡皇帝,怎么可能把最高权力交还给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呢?

年轻气盛的唐中宗李显企图培植自己的势力集团来对抗皇太后武则天。唐中宗李显非常宠爱美若天仙的皇后韦香儿,对她言听计从。

青春靓丽的皇后韦香儿年仅18岁,她与婆婆皇太后武则天一样都是权力欲望很强的女人。


在风情万种的皇后韦香儿的枕边风鼓动下,唐中宗李显提拔老丈人韦玄贞为刺史,但韦香儿仍然不满足,她要求唐中宗李显提拔父亲韦玄贞为宰相。

韦玄贞此前最高的官职是参军,七八品的芝麻官,一下子从七八品的参军升到封疆大吏的刺史,再升到副宰相的侍中,可谓一步登天。

唐中宗李显提拔老丈人韦玄贞明显有点操之过急,威胁了顾命大臣裴炎等人的权力,遭到裴炎等大臣的反对。

唐中宗李显只有28岁,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看到裴炎反对自己提拔老丈人韦玄贞,一怒之下说: 我提韦玄贞为侍中算什么,我高兴把皇位都能让给他。

朕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

唐中宗李显这明显是气话,他只是用夸张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漂亮媳妇皇后韦香儿的爱。 他不可能真的让位。

但是作为顾命大臣的首相裴炎不能容忍唐中宗李显的任性,他把这话原封不动的密告皇太后武则天。

野心勃勃想做女皇帝的皇太后武则天正中下怀,她正为了怎么掌握更多的权力,怎么把自己儿子名正言顺的废黜而发愁,宰相裴炎给他送来了唐中宗李显要让位给自己老丈人这个好消息。

武则天马上发动宫廷政变,派裴炎与大将程务挺等人带兵进宫,把唐中宗李显废为庐陵王,流放湖北房州。

武则天又立自己的小儿子李旦为皇帝。唐睿宗李旦比唐中宗李显更加软弱无能,他刚刚继位就被母亲武则天软禁起来,成为失去人生自由的傀儡皇帝。这样皇太后武则天顺理成章的把所有的权力都抓到手中。

裴炎因为助纣为虐帮助皇太后武则天发动宫廷政变废掉唐中宗李显有功,被武则天加封为永清县男。

武则天的野心很大,岂止满足于当个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呢,她要当前无古人的女皇帝。

就像赵高指鹿为马一样,武则天也开始试探群臣的反应。

第一步就是建立武家的七庙,这个建议是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提出的。

武则天敢立七庙,就是向天下昭示武家要出皇帝了。

顾命大臣裴炎虽然是武则天的亲信,但是他就像曹操手下的谋士荀彧一样,虽然忠于曹操但反对曹操篡汉。

裴炎虽然是武则天的亲信,先后帮助武则天废掉皇太子李贤与唐中宗李显,但裴炎作为唐高宗李治留下的顾命大臣,他反对武则天篡唐,于是裴炎激烈反对武则天立武家七庙说:且独不见吕氏事乎!

你(武则天)没看见西汉皇太后吕雉一家篡权的下场吗?

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死后,皇太后吕雉专权,权倾天下,吕雉甚至连小皇帝都杀,虽然小皇帝是她的亲孙子。

但吕雉一死就吕雉家族就被西汉皇族与周勃、陈平等功臣集团联合起来满门抄斩,裴炎这话颇有威胁的意味,但是野心勃勃的武则天比吕雉更加心狠手辣,她怎么可能被裴炎一句话吓住?

说出独不见吕氏事这句话时,武则天已经对裴炎恼羞成怒,动了杀机。

追封武家先祖为王,武则天想做女皇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不久,为了清除通往皇位之路上的障碍,武则天将矛头对准李唐皇室,准备诛杀辈高位尊的韩王李元嘉(唐高祖李渊第十一子)、鲁王李灵夔(唐高祖李渊第十九子),以绝宗室之望。

武则天要诛杀李唐宗室,首先要询问宰相的意见,三个宰相中的两个都沉默不语,只有首相裴炎极力反对,让武则天非常恼怒。

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

首相裴炎一再与皇太后武则天针锋相对,武则天对裴炎更加恨之入骨。

作为武则天的亲信大臣,裴炎侍奉武则天多年,知道她是个心狠手辣、权力欲极强的女人,若不采取必要手段阻止她,那么唐朝将会有覆灭的危险,自己也将因为受到猜忌而被杀。

正因如此,裴炎决定利用武则天出游龙门之际带兵把她抓起来,逼迫武则天把最高权力还给唐睿宗李旦。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连日大雨让武则天取消出游计划,致使裴寂的谋划半途流产。

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见《新唐书·裴炎传》

“兵谏”计划破产后,裴炎并没有放弃推翻武则天的计划。

等到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以匡扶中宗复位为名义起兵讨武,并号召天下响应后,裴炎便利用叛军声势浩大、武则天忧心不已的机会,向武则天进言,希望她顺应民心,将大政归还给唐睿宗李旦。

裴炎声称若皇太后武则天如果能听从自己的建议,那么不需要动用一兵一卒,徐敬业叛军便会自行瓦解。

武则天老谋深算,当然知道裴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所以她断然拒绝。

裴炎见武则天死活不肯交出最高权力,穷极无奈之下便跟徐敬业写了一封密信,并派心腹连夜送往扬州。然后此人还没有出京,便被武则天派去暗中监视裴炎的人给抓获,并从他的身上搜出裴炎给徐敬业的那封密信,随即呈递给武则天。

武则天打开信件,发现其中只有两个大字-“青鹅”,此外便再无其他内容。

武则天拿着密信琢磨良久,突然明白其中的含义,随即下令将裴炎逮捕入狱。

而裴炎也抱定必死之心,叹道:“宰相入狱,再无生理!”

这个时候,裴炎才发现自己事与愿违,辜负了唐高宗李治的临终遗命。

对比此时的裴炎,颇有些像三国刘备托孤以后,诸葛亮面对的无奈。不同的是,诸葛亮面对的是软弱无能又胸无大志的阿斗刘禅,他必须为先帝的功业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六出祁山北伐曹魏。

而裴炎面对的却是雄才大略又野心勃勃的武则天,他必须为践行先帝的遗命而一次次梗直脖子,据理力争,保证李唐的江山不易姓。于是,才有了裴炎一次次与武则天展开的抗争,有了他对下狱后面对生死的通透。

首相裴炎无端被皇太后武则天逮捕入狱的消息传出后,大唐朝廷上下顿时炸开了锅。

宰相刘齐贤(纳言)、副宰相胡元范(凤阁侍郎)等人出于义愤,便在朝堂上替裴炎辩护,并以性命力保他无罪,同时还质问皇太后武则天因何将其逮捕入狱。

面对着群情激愤的质问声,见惯了大场面的皇太后武则天毫不示弱,对着满朝文武宣称裴炎意图谋反,所以才被逮捕入狱。

武则天此言一出,满朝为之哗然,耿直的大臣们此时已顾不得君臣礼仪,纷纷要求皇太后武则天拿出裴炎“谋反”的证据。

武则天见状,便在朝堂上出示截获的密信,并命人递给大臣们一一观看。

满朝文武见信中只有“青鹅”两字,都纷纷低头沉思,表示不解其意

“扬州兵起,炎从内应,书与敬业等合谋。唯有“青鹅”,人有告者,朝廷莫之能解。”《朝野佥载·卷五》。

武则天见状冷冷一笑,她向大臣们讲道:“这封密信当用拆字法解读。‘青’字可拆分为‘十二月’,‘鹅’字拆为‘我自与’,这便是说裴炎欲在十二月于城中为内应,迎接徐敬业入城。”

群臣听后恍然大悟,纷纷感慨皇太后英明,绝非凡人能及。

“则天曰:“此‘青’字者十二月,‘鹅’字者我自与也。”遂诛炎,敬业等寻败。”《朝野佥载·卷五》

公元684年十月,裴炎在洛阳都亭驿被斩首示众,随即家产也遭到抄没。

裴炎遇害后,那些曾为他辩护的大臣们遭到武则天的清算,其中,刘齐贤被贬官为吉州长史,胡元范被远流巂州,并最终死在那里。

就在裴炎遇害后一个多月,徐敬业兵败被杀,一场足以撼动武则天统治的兵变,就此被平定。

公元690年,武则天逼迫唐睿宗李旦“禅位”,随即灭亡大唐王朝,建立武周王朝,武则天终于登上了至高无上的女皇宝座。

最佳贡献者
2

为何武则天看到“青鹅”两个字就把宰相满门抄斩了?原来这是一个拆字谜。

要想解开这个谜底,得从武则天与李家王朝的支持者们斗争说起。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写“青鹅”的这位宰相名叫裴炎,历李治、李显和李旦三位老李家老板。

裴炎作为李治时期的朝廷重臣,受李老板临死委托,发誓辅佐新帝李显。李显登基后,也确实尊崇他上一任老板的安排,重用了裴炎,将其改任中书令宰相一职。

李显上台后也想有作为,但是已尝到权力甜头的武则天不愿意了。一个有为青年与抓住权力不放的女青年武则天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李显属于智商偏低的,打算就在武则天的眼皮下干点大事,比如属于自己一股势力抗衡武则天、册封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还乳母的儿子升官。

裴炎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他认为韦玄贞和乳母的儿子能力不行。这是真实原因吗?显然不是。刚登帝位,一切还不稳,就开始张罗要脱离组织,形成对抗,这不是找死自杀行为吗?

无疑,裴炎明白这个道理。

老李家派系的裴炎在反对自己想有的作为,这可把李显气坏了,李显赌气说,把江山给他(韦玄贞)都可以,何况是侍中。

裴炎听完李老板的话后,大吃一惊,真的以为李显要把江山给韦皇后的父亲,一转身,就跑去找武则天禀告此事。

武则天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抓住了李显的把柄,把他贬为庐陵王,李显就这么被废掉了。

有时,不能乱说话就是这个道理,这是活生生的案例。

说到这,真不知道裴炎是哪一个派系的。文人的想法很奇特。

武则天培养傀儡皇帝,改立李旦,并垂帘听政。

告状的宰相裴炎终于知道自己中招了,人家武则天用他的话去干自己想要干的事,事实上,证明他猜对了,自此武则天大肆屠杀李氏宗亲,其他朝廷官员不敢出声,这时只有裴炎反对。

不仅反对,他又开始行动起来——裴炎打算,趁着武则天出游搞一次劫持运动,逼迫武则天还政,但天公不作美,连日大雨,武则天出游的计划被迫取消,劫持之事流产了。

裴炎还是不放弃,暗中与皇帝的亲信通信,拉拢人心,武则天在裴炎家里找到了他给徐敬业的一封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青鹅“。

正是这两个字把裴炎送上了不归路。原来“青鹅“是暗语——武则天把字拆开分析,“青”就是十二月,“鹅”繁体字是“鵝”,拆成了我自与,意思就是裴炎他们会在十二月举事,他会和徐敬业合作,形成内外呼应。

对于武则天,这就是造反,于是就出现诛杀裴炎的情况了。

实际上,对于李家王朝裴炎是忠臣,只是有点不识时务而已,但对于武则天而言,一个反对自己的人不如一条听话的狗,杀了也就杀了,没有什么可惜的。

有没有谍战剧感觉呢?欢迎留言。

-end-

欢迎关注@古今历史研习社,一起讨论、爱历史。

3

公元684年,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

起兵前期,徐敬业深知当朝宰相裴炎是唐高宗李治的顾命大臣,对大唐忠心耿耿。于是,他让骆宾王前去都城洛阳拉拢裴炎,以为“反武”内应。

骆宾王赶到洛阳后,并没有直接去找裴炎,而是在宰相府周围散播了一句“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的童谣。

裴炎听说后,百思不得其解。这时,裴炎忽闻下人来报,说骆宾王来访,而裴炎也对骆宾王的才名多有耳闻。因此,裴炎将骆宾王热情迎进府中。

几句客套话毕,裴炎便提到了“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的童谣,并请骆宾王解惑。

骆宾王略一沉思,左右看了一眼,然后附在裴炎耳边悄声说道:“‘两片火’是个‘炎’字,‘绯衣’是个‘裴’字,‘小儿’是个‘子’字,‘当殿坐’表示昌隆,是个‘隆’字,合在一起就是你裴炎裴子隆大人将会当皇帝。”

裴炎闻听此言,大喜之下,便同意充当徐敬业的内应。

于是,徐敬业起兵后,先给裴炎写了一封密信,却被朝廷截获,并送到了武则天的手中。武则天打开信后,见信上只有“青鹅”二字,便传给下面的大臣们看,而大臣们都不知何意,一个个疑惑不解地望着武则天。

武则天叹了口气:“‘青’字拆开为‘十二月’,‘鹅’字拆开为‘我自与’,是让裴炎在十二月于城中为内应。”

所以,武则天大怒之下,杀了裴炎和他的满门老小。

该事迹出自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武则天》和唐代笔记小说《朝野佥载·卷五》。

那么,这件事可信吗?

当说到历史剧,应以戏说的成分为主,又有多少可信度呢?

虽然,因《朝野佥载》一书属时人记时事,所载内容多为第一手资料,并被《资治通鉴》、《太平广记》以及后世治唐史者所广为引用,但该书又以记述武后朝的事迹为主,且多是朝野遗事轶闻,而如此大事,却在《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上并不见记载。所以,可信度应该不高。

同时,根据《旧唐书·卷八十七·列传第三十七》和《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七·列传第四十二》记载,裴炎到死都对李唐忠心耿耿,又怎么会为了当皇帝而与徐敬业合谋造反呢。

此外,正史上讲的是“抄没其家产”,而不是提主所说的“满门抄斩”

所以,上面所讲只是一个故事,而不是历史事实。

那么,武则天杀裴炎的历史真实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还得从唐高宗李治临死时的遗诏说起。

683年12月27日,李治病逝前,留下两份遗诏,第一份是给裴炎的:“传位李显,中书令裴炎辅政”;第二份是给武则天的:“军国大事兼听天后意见。”

以此来看,李治的意思就是叫裴炎和武则天一同辅政。

但是,唐中宗李显继位后,特别宠幸韦皇后一家,并欲升任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宰相职),却遭到了裴炎的极力反对。当时,李显负气耍起了小性子,不以为意道:“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

裴炎听了这句话,感觉李显有点拿李唐江山当儿戏。所以,他这个顾命大臣很担心李唐江山会落于他人之手,急忙找到武则天商量后,便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并立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

后来,武承嗣建议武则天“诛杀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等,以绝宗室之望。”结果,却遭到了裴炎的极力反对。

这时,虽说武则天对裴炎很不高兴,但却为裴炎进爵加禄(河东县侯)。其实,历史上的当权者常用类似的权谋,先加官进爵,然后在痛下杀手,以显示自己的迫不得已。

然而,当时的裴炎已对武则天把控朝政的行为很是不满,并打算趁武则天出游龙门之机,采用“兵变武谏”的形式,逼迫武则天还政于唐睿宗。只是,因连日大雨,武则天取消了出游计划。

光宅元年(684年)九月,徐敬业举起了“反武”大旗,武则天打算派兵平叛乱,而裴炎则借机要求武则天还政于唐睿宗,说这样叛军就会自行瓦解,何用征讨。

这下,无疑触及到了武则天的野心底线,随着御史崔詧对裴炎弹劾,武则天当机借口“受遗老臣,倔强难制”为由,将裴炎关入诏狱,并命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审问。

随后,武则天以“裴炎有谋反之意”,将裴炎斩杀于洛阳都亭驿,并抄没其家产,但家中毫无积蓄。

这就是武则天杀宰相裴炎的历史真相,恰恰和“青鹅”故事中的形象相反,也证明裴炎是一个大忠臣,而“青鹅”的故事并不可信。

图片来源网络

4

这位宰相就是裴炎。

裴炎在唐高宗李治调露二年(680年)就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后来再次进拜为侍中。唐中宗李显即位后,裴炎再次升任为中书令。后来裴炎反对唐中宗封其岳父韦玄贞为侍中,配合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豫王李旦为唐睿宗,裴炎因功被封为河东县侯。

裴炎得罪武则天也是这个时候开始的。武则天要为武氏立七庙,遭到裴炎反对,最后武则天只得停止立七庙,但是追尊父亲为王。武则天准备铲除韩王 李元嘉、鲁王李灵夔等李氏宗族势力,同为宰相 刘祎之、韦思谦保持中立,只有裴炎极力反对。通过这两件事情,武则天对裴炎已经感冒透顶了。

然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年九月出现了,徐敬业在扬州起兵10万反对武则天专政,拥立庐陵王李显复位。这是裴炎乘机劝武则天归政与唐睿宗李旦,认为这样就能消除叛军造反的借口。遭到御史崔詧的弹劾,其中崔詧弹劾的理由在《新(旧)唐书》均有记载。

炎受顾托,身总大权, 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出自《新唐书》
裴炎伏事先朝,二十余载,受遗顾托,大权在己,若无异图, 何故请太后归政?——出自《旧唐书》

这两句都是崔詧弹劾裴炎的理由,虽然《新(旧)唐书》在记载是有出入,但是意思都很明显,就是在现在关键时刻,裴炎作为顾命大臣,不想着如何平定叛乱,反而要太后归政,现在大家都怀疑你裴炎居心不良。

面对崔詧的弹劾,武则天可高兴了,终于找到处置你裴炎的理由了。立马下令将裴炎下狱,交由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审问。当然也有许多人为裴炎求情,如凤阁侍郎胡元范、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这些人极力为裴炎辩解,甚至说出了如果认为裴炎造反,那他们也是造反。但是武则天不为所动,最终将裴炎斩杀在洛阳都亭,那些为裴炎辩解的官员也相继被贬黜朝廷。

青鹅事件究竟从何而来?

青鹅事件在正史中是没有记载的,最起码在《新(旧)唐书》中裴炎的死不是这样的。青鹅事件是出自《朝野佥载》,后被《太平广记》引用。《朝野佥载》是唐朝张鷟所撰的笔记小说,所记述的事件多为朝野遗闻,也只能算是道听途说,其中对武则天时期的朝政颇多讥评。

其中对青鹅事件的记载是这样的:徐敬业造反时让骆宾王出谋划策。骆宾王就作了一首歌谣“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让裴炎庄上的儿童传唱。裴炎听后请人破解,最后请到骆宾王,原来“两火为炎,非衣为裴,指裴炎;小儿为子,当殿坐表示昌隆,亦为裴炎的字‘子隆’;当殿坐也指皇帝坐大殿。”面对骆宾王的破解,裴炎于是与徐敬业合谋造反,约为内应。但是最后事情败露后,搜出裴炎与徐敬业的密信,仅有“青鹅”二字,朝廷所有人都不能解释。最后武则天解释道:“‘青’字者十二月,‘鹅’字者我自与也。”意思裴炎与徐敬业约定在十二月的时候,在宫中作为内应帮助徐敬业讨伐武则天。

于是裴炎被诛杀。

5

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们今天的主人公裴炎就是当中一个故事的主人公。他因为书写了“青鹅”两字居然被当朝太后武则天满门抄斩。这其中到底有哪些隐情呢?我们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既是讲裴炎和武则天的故事,那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这两个人。武则天相信大众应该都不陌生,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她本身就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武则天本是唐太宗的才人,后来被唐高宗看中二次入宫。她先后为唐高宗生养了李弘,李贤,李显和李旦四位皇子,功勋卓著的她被封为大唐皇后。后来就如同大家所知的武则天她以周代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不过这已经是后话了。我们再说说裴炎,裴炎字子隆,是河东人。裴炎年轻时就读于贵族私立学校弘文馆,他勤奋好学受到了弘文馆师生的一致好评。裴炎苦学十年参加明经考试,以进士之身出仕做官。先是被授为濮州司仓参军,后来又任御史、黄门侍郎,最后官至宰相,受到了朝廷的重用。唐高宗一度非常赏识他,要他常伴左右。公元680年,术士明崇俨被人暗杀。这件事一度轰动朝野,裴炎怀疑太子参与其中,于是在武则天的授权下到东宫审讯,结果查实太子李贤在宫中暗藏数百副铠甲,太子李贤随即被废。第二年裴炎加拜侍中,唐高宗因病到洛阳去休养,让裴炎和皇太子李显留在长安处理政务。公元683年唐高宗病逝,死前他曾经下遗诏要裴炎做唐中宗李显的辅政大臣,任朝廷中书令。

唐中宗谨遵父训,他对裴炎异常尊敬。和父亲一样,唐中宗上台以后很想要有一番作为,但是已经尝到权力甜头的武则天怎么会轻易地就把权力交给唐中宗呢?年轻气盛的唐中宗妄图想培植自己的利益集团来对抗武则天。任人唯亲的他一方面提高了岳父韦玄贞的地位,另外一方面又把自己乳母的儿子升了官。裴炎对皇帝这样的举动很是不满。在裴炎看来唐中宗现在地位未稳就想搞内斗,这就是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再说提拔上来的两个人都没有什么行政能力,对国家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无奈裴炎的进言皇帝根本听不进去,所以裴炎只好把唐中宗的所作所为禀告给了武则天。

武则天给裴炎下了一纸命令,让他进攻胁迫唐中宗退位。唐中宗无可奈何只好宣布自己不适合当皇帝,跑到湖北去做了庐陵王。武则天赶跑了唐中宗另立豫王李旦为唐睿宗。这一立一废显示出武则天的果断霸气,也让武则天在朝臣面前的威望上升了不少。臣子们大多都很怕这位太后,不过除了裴炎。裴炎是一名死忠于李唐皇室的人,只要他一看到武则天有僭越的行为就会马上跳出来制止,这让武则天很是烦恼。有一次武承嗣向太后请求立武氏七庙,并追封先祖为王。裴炎一听马上出来反对,劝太后吸取西汉吕氏乱政的教训。武则天和裴炎辩驳自己只是给死人封王,这并不等同于吕后的做法。可是裴炎依旧不松口,仍然是喋喋不休地一番训斥。从这开始武则天就越来越忌恨裴炎了。

后来武则天大肆杀害李唐王室,想要把屠刀架到韩王和鲁王身上。当时宰相们大多一言不发,只有裴炎又跳出来阻止武则天杀害皇室宗亲。裴炎自知太后野心勃勃,于是他就想以武力逼迫武则天归政于唐睿宗,只不过因为计划受阻所以没有实施。公元684年,扬州的徐敬业公开反对武则天。武则天召集朝臣议事如何对抗徐敬业,裴炎说:“徐敬业起兵只不过是反对太后专权,只要您把权力交还给皇帝,那么徐敬业自然不会再反叛了。”武则天大怒,当即命令左右擒拿了裴炎,把其关在大牢之中。后武则天查徐敬业和裴炎之间居然还有书信往来,徐敬业给裴炎写信要他做内应,裴炎给徐敬业回信“青鹅”两字。武则天马上下旨要诛杀裴炎。
大臣们认为裴炎罪不至死,所以纷纷为裴炎求情。然而武则天却说:“你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看“青鹅”两字,“青”字拆开就是十二月的意思,“鹅”字拆开就是我自与,连起来就是十二月我自与,这不就是在告诉徐敬业十二月份要他前来攻城,裴炎作为内应来帮助与他吗?”一番拆字让大臣们哑口无言,谁也不敢再为裴炎开罪。于是辅佐三代皇帝的裴炎就以谋反的罪名被抄家问斩。裴炎死了以后,那些曾经为裴炎极力辩护的臣子大多被流放或者遭到贬官。武则天拆字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以这种方式来给大臣定罪可谓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而且青鹅一说在正史中均无记载,只是野史中的一个故事,实际上是武则天掌握了裴炎谋反的证据,所以最终才选择杀了裴炎。

忠勇正直的裴炎一生都为了李唐王朝而呕心沥血,直至最后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景云年间裴炎被平反,追封裴炎为太尉,谥号忠。这就算是李唐王朝对裴炎忠心耿耿一辈子的报答吧!

6

又是一个真假难分的政治谣言!这件事见载于唐人张鷟的野史逸闻笔记《朝野佥载》,主人公是当时的宰相裴炎,说他与起兵造反的徐敬业勾结,结果双方通信“密码”被武则天破译,落得个抄家问斩!



徐敬业即徐茂公(李勣)的孙子,因反对武则天专权,在扬州起兵。《朝野佥载》说,徐敬业为了拉拢裴炎加入他的阵营,请大才子骆宾王出谋划策。

骆宾王想出了个绝招,他编了首儿歌,让人在洛阳满大街地唱:“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

终于这首歌传到裴炎耳朵里,他大惑不解,就四处请人破解,结果没人懂,最后竟然“找到了骆宾王。

召宾王至,数啖以宝物锦绮,皆不言。又赂以音乐、女妓、骏马,亦不语。乃对古忠臣烈士图共观之,见司马宣王,宾王歘然起曰:“此英雄丈夫也。”即说自古大臣执政,多移社稷,炎大喜。宾王曰:“但不知谣谶何如耳。”炎以谣言“片火绯衣”之事白,宾王即下,北面而拜曰:“此真人矣。”遂与敬业等合谋。


两人打了一阵子哑谜,终于敞开心扉,说到了儿歌:裴宰相,您就是“移社稷”的司马懿,是坐金銮殿的“真人”!骆宾王甚至还对裴炎行了君臣大礼!

如此,徐敬业和裴炎就算结成了“反武联盟”,当然为了联络,难免需要书信往来。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终于裴炎的一封信被武则天截获了。不过奇怪的是,信中只有两个字:青鹅!

满朝的大臣,对这封“天书”一脸懵逼,只有武则天聪明绝顶,她说:此‘青’字者十二月,‘鹅’字者我自与也。

再简单不过了,是裴炎与徐敬业约定,十二月他在城中策应起义!于是,阴谋分子裴炎落网了,他被武则天斩杀于洛阳,家产抄没!

很显然,这个故事漏洞太多,过于玄幻,不可信,连喜欢从野史趣闻里挑故事,写进正史的司马光,都没有采信这个情节。

武则天杀裴炎,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理由,御史崔詧的一个弹劾,就把他送进了监狱!

御史崔詧曰:“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

虽然有几位大臣力保裴炎,武则天还是毅然决然地处死了裴炎,甚至连为他求情的大臣都没放过!

事实上,说裴炎勾结徐敬业纯粹是胡说八道,那么武则天为何对裴炎痛下杀手呢?要知道,武则天能掌握朝政,期初裴炎功不可没!

裴炎对武则天的帮助,主要有两件事,一是协助武则天审理李贤谋反案,导致李贤被废。第二件事是,向武则天控告中宗李显,企图越级擢拔韦玄贞,甚至放言“我即使把江山送给韦玄贞又有什么不可以”!这件事直接导致李显被废。

由此看来,裴炎其实是武则天忠实的走狗!他们之所以走向反目,其实还是在政治利益上的巨大分歧。

裴炎之所以要扳倒李显,原因就在于韦玄贞威胁到了他的地位!裴炎是高宗李治临终前的顾命大臣,朝中的一把手。不知好歹的李显,刚刚登基,就迫不及待地将不入流的岳父韦玄贞,提拔为宰相,意图很明确,就是想通过韦玄贞,削弱裴炎的势力!

裴炎无法对抗李显,但武则天可以,这就是裴炎投靠在武则天门下的原因。果然,武则天一出手,李显立刻滚下龙椅!

不过,让裴炎郁闷的是,他前门驱虎,后门又迎来饿狼——武则天!裴炎原想拿武则天当工具,没想到手段毒辣的武则天,同样也是拿裴炎当工具!

李旦即位后,武则天完全掌握了朝政,裴炎的地位还不如李显在位时!

这让裴炎心有不甘,念念不忘让武则天还政于李旦。在武则天为武家立七庙时,两人就有过一次不愉快。在武则天诛杀李氏宗室诸王时,裴炎又再次触怒武则天。

《新唐书》记载,裴炎甚至还策划过一次劫持计划,准备以武力,逼迫武则天还政于李旦,可惜武则天行期更改,让他的计划落空了!

徐敬业起兵后,裴炎不失时机地对武则天说: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

你把权力还给皇帝李旦,叛乱不平自灭!就是这句话,彻底撕破了他与武则天的关系,在崔詧的弹劾下,武则天毫不犹豫地将裴炎扔进监狱!

说白了,裴炎与武则天的矛盾,就是权力之争。裴炎很不幸,碰上了中国历史上最狠的女政治家,跟她虎口夺食,悲催!

7

这位宰相就是睿宗朝的中书令裴炎。

裴炎,少时成名,曾因才学被官府征辟,但他却以学业未精为由而拒绝。而后,在弘文馆苦学十年后,裴炎参加科举考试,以明经及第,得授濮州司仓参军,后历任御史、起居舍人等职。



680年,裴炎升任黄门侍郎,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入政事堂议事,自此成为了高宗朝实际上的宰相。次年,因政绩突出,裴炎升任侍中,成为了门下省的最高长官,执掌着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的门下省这一全国最高政事机构。

683年,高宗驾崩,中宗李显即为,裴炎受命辅政,任中书令,掌政事笔,执掌政事堂。次年,中宗李显为了从武后的手中彻底夺回皇权,开始大力扶持韦氏外戚,借此来抗衡武后的势力。李显先是欲任命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后又欲任命乳母之子为五品官。



而因李显的这些任用毫无依据,他们明显没有担任这些官职的资历,所以作为辅佐大臣的裴炎自然是竭力反对的。可李显眼见裴炎居然敢反对自己,所以就赌气的说道“我就算把整个国家让给韦玄贞都没什么,更何况是一个区区的侍中官职呢?”。

李显这句话显然是气话,但是古板的裴炎显然当真了,他对李显的这种说法感到十分的恐惧。裴炎为了防止李唐江山落于外人之手,于是赶紧汇报给武后,而后在武后的安排下,裴炎与宰相刘祎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率军入宫,宣布武后懿旨,废李显为庐陵王。



之后,豫王李旦被立为帝,是为唐睿宗。而裴炎因定策有功,封爵永清县男。此时,裴炎自认为自己挽救了大唐的江山,可是他绝对想不到,他帮助武后废掉李显,不是在拯救大唐江山,而是在将大唐拖入到更大的火坑中。

此时,李旦虽为皇帝,但实际的权力却是完全被武后所掌控。而武后对于大唐的天下可谓是虎视眈眈,为了顺利的夺的大唐的天下,她先后将武氏一族先后拉入朝堂中,为将为相。



而过后武则天更是想将自己的武氏先祖封王。如此,裴炎这位古板的宰相终于发现了一丝武后的异心,这个时候裴炎赶忙进谏道“太后母仪天下,不应偏私于亲属。难道太后忘记吕氏败亡的教训吗?”,而武后虽回答道“吕后封生者为王,而我是在追尊死者,情形并不相同。”,但裴炎依然觉得应该要防微杜渐,所以武后封王这个时候因他反对而落空,自此武后对裴炎开始有了怀恨。

后来,武则天为了彻底的掌控住大唐天下,她又想诛杀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等唐朝宗室,借此削弱李唐的实力。所以为了这个,她特意询问宰相们的意见,而此时刘祎之、韦思谦始终都是一言不发,即不反对也不赞成,只有裴炎站出来极力反对。如此武后算是彻底的恨上了裴炎。



当然因裴炎的功劳实在太大,门生故吏更是遍布天下,所以武后虽对裴炎怀恨在心,但还是不得不用他,不久裴炎就进爵为河东县侯。之后在某一天,裴炎打算趁武后出游龙门,以武力劫持逼武后还政给唐睿宗。只是可惜的是出游的那天正是倾盆大雨,所以武后就取消了这次出游,所欲裴炎的计谋未能成功。

684年9月,英国公徐敬业起兵造反。此时裴炎乘机站出来说道“皇帝已经成年,却未能亲政,才让小人有了造反的借口。如果太后能将朝政还给皇帝,叛军不用征讨便可不攻自破”,如此,裴炎最终让早已对他怀恨在心的武后忍无可忍,最终在借着御史崔詧的弹劾下,裴炎被武后关入诏狱。



同年十月,武则天将裴炎斩杀于洛阳都亭驿,抄没其家产。

综上所述,其实武则天杀裴炎并不是因为什么“青鹅”2字。他被杀是因为他妨碍武后的专权,是因为他不同意武后对于大唐的掌控。他想让武后归政于睿宗李旦,重新让李氏重掌李唐江山。所以武后自然不会容忍这样反对自己统治大唐江山的裴炎,又对自己有巨大威胁的裴炎继续活着,他必须死,只有死了,自己代唐建立全新王朝的计划才能更加顺利的进行。



其实武则天因“青鹅”2字被武则天所杀,只是民间传说,并未出现在正史的记载中。

《朝野佥载·卷五》载“扬州兵起,炎从内应,书与敬业等合谋。唯有“青鹅”,人有告者,朝廷莫之能解,则天曰:“此‘青’字者十二月,‘鹅’字者我自与也。”遂诛炎,敬业等寻败。”

话说当年裴炎反对武后专权,想让她归政于李旦,所以曾数次在私底下谋划着强迫武帝归政于李旦的计谋。如当年武后要巡游龙门时,裴炎就曾想用武力劫持武后,然后威逼她归政,不过后来因天气原因,让武后逃过一劫。



而后徐敬业在扬州举兵,裴炎就秘密的给了徐敬业一封信,信中写着“青鹅”2字。当然这一封信并没有到徐敬业的手中,而是到了武后的手中。最开始群臣并不知“青鹅”为何意,而后聪明的武则天在沉思片刻后,就知其意。

“青鹅”2字拆开,“青”就是十二月,“鹅”就是我自与,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裴炎会在十二月举事,然后与徐敬业里应外合,一起匡扶李唐江山。



如此,武则天在得知其意后,不久她就将裴炎明正典刑。当然以上的说法只见野史,可信度较低,不足为信。

8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唯一的女皇帝。本来她只是唐太宗的才人,因其长相、才识过人,又得唐高宗宠爱,二次入宫。她先后为唐高宗生养了李弘,李贤,李显和李旦四位皇子,被封为大唐皇后,后自立为武周皇帝。

裴炎,以进士之身出仕做官至宰相,赢得唐高宗的赏识,常伴其左右,临终前还被命为顾命大臣,托付辅佐中宗李显。

在武则天迫害李唐宗亲自主称帝的路上,裴炎算得上功臣。

裴炎以李显任人唯亲、韦玄贞无功食禄为由反对登基后不久的李显立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宰相,并与武则天一起将中宗李显废为庐陵王。

李显被废后,武则天只得立幼子李旦为帝,也就是唐睿宗。睿宗李旦不过是武则天的傀儡,实权掌握在武氏手里。



尽管在废中宗李显的问题上,裴炎对武则天而言是满意的,然而裴炎终究是反对武则天参与朝政的,再加上李旦称帝以后,朝庭上的事务基本由武则天说了算。

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提出立武氏七庙,这无疑有违礼法,裴炎以武氏谋私为由据理力争。再后来武承嗣又建议诛杀李氏诸王,裴炎极力反对。裴炎甚至还计划以武力胁迫武则天还政给睿宗李旦,如此这般武则天对裴炎怎能不起杀心?

然而裴炎死于“青鹅”,其实只是一个传说,出自民野史逸闻笔记《朝野佥载·卷五》。原句是:“扬州兵起,炎从内应,书与敬业等合谋。唯有“青鹅”,人有告者,朝廷莫之能解,则天曰:“此‘青’字者十二月,‘鹅’字者我自与也。”遂诛炎,敬业等寻败。”



当然历史上裴炎真正的死还是与徐敬业在扬州起兵造反有关,不过他并未参与造反,只是劝武则天还政交权,安定军心。

可惜武则天已不再是以前的皇后,她已铁了心要当皇帝,因怀疑裴炎的忠心,听信谗言,相信其勾结徐敬业谋反,因此被抄家斩杀。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9

这其实是古代的一个段子,大家看看解解闷便好,不必当真!

这个宰相叫作裴炎。当年,武则天把持朝政,迫害李唐宗亲,这引起了裴炎等一批老臣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武则天一心想除掉裴炎这块绊脚石,但苦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借口。

武则天派人严密监视着裴炎,随时报告裴炎的一举一动,这一天,监视者截获了裴炎写的一封信。

这封信是写给李敬业的,监视者一看这信,就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因为此时身为李唐宗亲的李敬业,已经打出了兴兵讨伐武则天的义旗了。

这封信很快就报给了武则天,当天晚上,裴炎就被逮捕入狱。


这则消息不胫而走,迅速炸开了锅,京城人心惶惶,议论纷纷,堂堂的一品宰相说抓就抓了,这是武则天故意打击异己,还是裴炎真的犯事了啊?

众位大臣听说此事之后,都齐齐向武则天求情:“太后,裴炎是个忠臣啊,我们愿以头顶的乌纱帽作担保,裴炎绝不会谋反!”


武则天嘿嘿冷笑一声,拿出裴炎写的那封信,让太监一一递给众位大臣看,大臣看了之后,全都面面相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信上就写了两个字:

青鹅

鹅,就见过白色的,黑色的,灰色的,从来没有见过青色的,到底啥意思啊?

武则天鬼魅一笑,解释道:

青字,可拆成十二月,鹅字可拆成我自与。合起来意思就是,十二月我在宫里为内应,迎接李敬业入城,这不是里通贼寇吗?”

“这……”大臣们无言以对!

10

武则天做了皇帝以后,朝庭基本稳定,但裴炎、骆宾王密谋徐敬业造反。

裴炎与骆宫王行踪被上官婉儿的母亲向武则天告发。

裴炎软禁后往外传信可能使用了暗语[青鹅]二字,真实情况如何不得知道。

徐敬业扬州刺士,有军权。兵变前扑灭,未成气候。

裴炎死罪,骆宾王流放。(一说骆宾王败露逃走)

兵不血刃,朝局朝阳。从此上官婉儿仕途走红,演义了女中英才。

从观历史,很多言语都说武则天的坏话,其实大不应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