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军大举侵苏的“巴巴罗萨计划”开始时间为1941年6月22日,引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蓝色计划”,则以包克集团军群1942年6月28日从库尔斯克地区发起攻击为起始点。而决定苏德战争走向的库尔斯克会战之“堡垒计划”,德军攻击发起时间为1943年7月5日,确实,这三次大战的爆发时间都是欧洲的夏季。




但是要注意,这仅限于德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军队,而领土多位于高纬度并且横跨亚欧大陆的苏军却不受这个限制。莫斯科会战,朱可夫的大反攻时间为1941年12月6日,而在斯大林格勒,朱可夫实施的“天王星”反攻战役,则是于1942年11月打响的,所以说,这个提问是不够准确的,苏联人才不管冬天有多冷,那都小意思。


那么为什么德国人一般选择夏季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呢?第一,是来自中欧的德国人实在不适应俄罗斯的寒冷,德国位于大西洋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西风带,温度绝少大起大落,冷丁进入苏联后,1941年9月末发起的“台风行动”已经让德军教训深刻。




第二点原因则是大规模会战的持续时间较长,如果秋天开打,打着打着一不留神就进入了冬季,俄罗斯的秋天实际只有九、十两个月,零下几十度的条件下,步枪拉不开栓,坦克打不着火,极大影响了战斗力发挥。所以秋冬两季都不是德国人钟爱的进攻气候,莫斯科城下的挫折,让希特勒和所有将军都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那么春天呢?也不行,俄罗斯的春天是有名的“泥泞期”,开化的冻土和雨水,让大部分原野成为一片烂泥,坦克装甲车辆和其它摩托化运输工具的机动能力大大受限,这个时间段不仅德国人打怵,其实苏军也含糊,因此基本形成战线对峙期。



所以对德国军队来说,春天太泞、秋天太短并且冬天太冷,唯一适合进行大规模攻势作战的只有晚春到初夏这个窗口期,即5月末到7月初。稍微拖延一点点,以俄罗斯作战地域之浩瀚,这仗就打不完了,只能半途而废。比如“蓝色计划”中“B集团军群”要伸入到伏尔加河下游,而“A集团军群”要前出到高加索山脉,攻击目标都很遥远。


如此长距离的奔袭,即便是开着车旅游也要耗时许多,何况路上还要粉碎苏军的不断抵抗,不留足两到三个月的作战时间肯定没戏,即便6月末开搞,怎么也得9月末才能结束,而莫斯科会战的经验已经告诉德国人,俄罗斯10月份那是可以下雪的,这事没得商量。某种意义上,德军在10月份以后还要勉为其难攻城和巷战,也是斯大林格勒会战失利的原因之一。



换句话说,既然两个集团军群都不能在9月份之内达成战役目标,那就一定要收缩战线转入防御,因为可怕的冬天即将来临。显然,希特勒和德军统帅部没有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终于酿成大败,从陆军元帅保卢斯到第6集团军的几十万官兵,到后来被冻成什么样了?其军事素质的优越早被寒冷的天气折磨得荡然无存,然后在兵力数字的劣势下,吃败仗天经地义。


俄罗斯以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它的四季很不明显,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天短促和凉爽,春秋两季的感觉其实很弱,这跟德国的气候截然不同。但是苏联人已经习惯了这个气候,所以冬季只要条件允许和战争需要,照样揍你没商量,其良好的御寒装备和耐寒能力,是德军官兵所不具备的。


肯定会有人提起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D日是6月6日,那也是夏天啊?其实那是个意外,因为夏天的海洋气候多变,反而不利于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正是天气问题当时把艾森豪威尔愁得要死要活,好容易赶上一个48小时的窗口期,美国大兵急吼吼就开始了“霸王行动”,要么就将失去机会,而“隆不在”之所以缺席诺曼底前线,也是认为两周内的天气都不适合登陆。


幕后的历史是,在1943年12月的“六分仪会议”上,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确定的登陆时间是:不晚于1944年春季,经过进一步研究后,最终确定的为1944年5月!只是因为方方面面准备的不足、盟国之间的讨价还价以及美英将领之间的争吵,才拖到了6月,所以跟夏天原本无关。


最佳贡献者
2

为什么二战时,进攻方喜欢在夏季发动,这是怎么回事呢?小帆认为有以下几点啊。

一、在夏季天气晴天较多,视线较为明朗

在进攻的时候啊,进攻方减少了来自天气方便的限制,比起冬季的下雪天,春季的雨季,传染病等。夏季不管是在行军,还是在装备运输,后勤给养都比较顺畅。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比如德国在二战时发动对苏联的战争就是夏季进行的,刚开始打的苏军晕头转向的。但是啊,一到了冬季,德国军队的给养就跟不上了,冻死了好多人。德国军队受冬季大雪的阻挡,作战时视线受限,辎重运输困难,大大的降低了战斗力。最后失败而终。所以对于进攻方来说的话,夏季是首选。

二、夏季时进攻消耗比较少,节约战争成本

大家都知道啊,夏季我们人是穿的少吃的少。所以在夏季进攻啊,不用准备很多衣服给士兵保暖,由于夏季人体不会散出太多的热量,所以士兵吃的也相对较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啊,减少了战争中的消耗,节约了成本。还有夏季道路更加的顺畅,减少了来自雨雪天气影响的可能,提高了行军和后勤运输的效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节约。

三、夏季辎重便于行进,提高效率,不至于贻误战机

二战时,已经是机械化部队的对抗,谁在战场上机械化更高,谁就更胜一筹。而这些辎重的运输需要开阔,干燥的路。如果是雨雪天,那就运输困难,不利于快速作战,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四、夏季疾病比较少,减少了传染病的流行

战争归根结底在于人,如果人生病了,那就没有战斗力,自然就影响战争的胜利。在军队行军的过程中,总不免会爆发一些疾病,从而影响整体的战斗力,不利于战斗的进行。而夏季的话,由于高温,干燥,传染病或其他疾病流行的可能比较少。像春季的话,传染病容易扩散,冬季容易伤风感冒。所以夏季得病的几率较少,像一些中暑这些的基本都是个例且不传染,也无可厚非了。

以上四点就是小帆认为二战欧洲战争进攻方喜欢在夏季发动的认知了。有不同见解或补充的朋友,欢迎在回答下方留言,小帆也会在第一时间与大家进行一个深刻的讨论,谢谢大家。

3

这个问题也不一定。苏德战争时,冬季战役基本上比夏季战役还多,而且整个欧洲战场的冬季作战时间也比夏季作战时间要多。

一方面,欧洲气候影响。按照地理和环境因素影响,欧洲的夏季一般都比冬季较短,客观上讲,冬季作战反而成为欧洲战场的主要特点。从二战欧洲战场过程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西欧战场还是东线苏德战争,冬季战争的时间和战役似乎比夏季还要多。这是由其客观因素决定的。

另一方面,苏德战争作为欧洲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莫斯科战役是冬季展开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是从夏季打到冬季,唯有库尔斯克战役是夏季攻势,德国人还丢掉了装甲进攻本钱。但就1944年苏军展开大反攻来讲,基本上没有季节之分,什么时候对进攻有利,什么时候就进行反攻。从这个层面讲,战争在欧洲战场并没有特定的时间界定。

至于说在有些战役,苏军基本利用了夏季对作战有利的自然条件,这也在于夏季比较容易获得补给和道路运输方便,不可否认的是,德军在欧洲战场的冬季是打得不成功的,装甲缺油少弹走不了道,重型武器因严寒而趴了窝。更有重要原因是,德军闪击战把苏联的抵抗能力忽视没计,致使闪击战在莫斯科打成了持久战,士兵们穿着单衣作战,非战斗减员严重,客观上讲,冬季作战对德军闪击战起到了较好的破坏作用。


4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夏季发动的攻势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比如1944年6月开始到诺曼底战役,是因为意大利中部战局已经明朗,盟军差不多快拿下罗马,在法国北部的军事行动才到了允许展开的时刻,当然气候也是一方面,夏季英吉利海峡的气候更适合海上大规模登陆。

1941年6月开始的巴巴罗萨军事行动,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在当年春末开始更为稳妥,不过受德军入侵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导致了时间的推迟。

同样的,1943年7月开始的库尔斯克大战,原本在春末就可以开打,但德军之所以又延后两个月是因为要等式技术装备的全部运抵。

类似的,1942年7月开始的入侵顿河流域军事行动(之后成为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是受德军在克里米亚半岛军事行动的影响,德军刚以巨大代价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继续类似,1944年6月开始的白俄罗斯战役,也是安排在当年春苏军攻克克里米亚半岛之后。总之,这些攻势基本都是按次序轮上而已。

有哪些攻势没选在夏天?

没选在夏天的大规模攻势自然很多,比如选在春季的法国战役、北欧战役、巴尔干战役、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突尼斯战役、莱茵兰战役、鲁尔战役、柏林战役等。

选在冬季的则有苏芬战争、安其奥战役、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勒热夫战役、莫斯科战役、乌克兰右岸战役、突出部战役等等

总之,时间虽然也是领导要考虑的次要因素,但不会说总是要选在夏天。

5

一个客观的因素,就是天气原因!欧洲的维度很高,冬季很长很冷,欧洲人在冬天缩头缩脑,冻得像『缩头乌龟』一样儿,如果此时发动战争,一不小心都被『冻死』了,那还打个秋的仗啊??

6

可能是凑巧。也可能是夏季气温回升。武器装备的使用不会出现问题。尤其是欧洲北方。德国就是去俄国结果坦克完全成为废铁。

不过我没统计过是否真的大部分战役都在夏季。

7

欧洲战场大兵团作战为什么大多选择在夏季发起大规模进攻,这个原因很简单!

分析一下:

第一

夏季作战对武器的好处,大家都知道欧洲冬天是很冷的尤其是苏德战场,夏天对于枪械的使用,更灵活,太冷了士兵拉枪栓都拉不动。

在一个夏天作战对机械化部队行军有好处,欧洲冬天多雨雪,而且当时的广大的苏联道路平坦都是泥巴路,冬天雨雪天气又冷,汽车一压就泥泞了,容易抛锚,行军慢,补给慢,战场是兵贵神速的地方,尤其是德军这种靠闪电战术作战的部队,所以欧洲大规模作战冬天不适合!

第二

就是夏天作战对士兵的好处,二战苏德战场上,德军被苏联拖入冬天以后,因为寒冷,冻死,冻伤,生病的士兵不计其数。欧洲的冬天让机械化部队都苦恼不已,更何况穿着厚厚大衣的步兵,在雨雪天零下几十度,作战和行军更痛苦!

所以综合机械部队,和步兵,受到冬天雨雪天,零下几十度,不利于作战的影响,欧洲的大兵团作战,都是选择夏季!

8

这主要源于欧洲的气候,春夏季气候凉爽,正是用兵时节,此时铁甲战车隆隆,飞机轰鸣,将士擦掌抹拳,个个生龙活虎,士气高昂,人与装备达到完美的结合,这时出兵,是最有利的。

欧洲的东部及俄罗斯地区,秋冬季节雨水多,雪多。特别是冬季,气温比我国的东北温度还要低,达到零下四五十度以下,这个季节人们一般很少外出,外面厚厚的积雪,滚烫的开水放到外面可瞬间结冰。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国的通常做法是---夏季开始集结兵马,然后沙场秋点兵,在秋季出征,冬天前确保班师回朝。战争打到年底都未结束的情况,军队就会采取冬守春战的策略,先找地方集中过冬,来年开春再战。

在这样极度严寒的冬天的欧洲用兵,首先是人穿着厚实的衣服,身体要保护好,就不能裸露在外,以免冻伤,那人的运动能力就会受限。其次,武器装备如汽车、装甲坦克由于输油管路的超低温冻结,可发生变形,爆裂,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已会因零下几十度的低温而不能工作,从而使因动力系统引发的一系列故障的铁甲战车趴窝,失去效能,枪械也会因枪栓冻住打不开,而失去战斗力,所有这些在欧洲战场出现将是致命的打击,而遭致失败。

如二战德军进攻苏联,经历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的英勇坚守的苏军,终于粉碎了德军的闪电战术,把德军拖入了严寒的冬天,随着德军铁甲战车的失灵,德军冻死冻伤不计其数,虽可望见莫斯科城,但也无力进入进攻了,随着苏军的总反攻,一路的败局巳定。

如拿破仑进攻沙俄,眼看就要兵临莫斯科,胜利在望了,但严寒的冬季来临了,拿破仑的士兵由于缺乏御寒的衣服,几十万大军冻死无数,最后只剩万余人败回法国。

这两次生死悠关的战争,皆因天公作美,严寒的极端天气救了俄国。这也就是为什么二战欧洲战场大凡大规模的进攻都选择在夏季的原因。

9

没有这种情况的。

所谓大规模进攻主要看战场形势(战机),季节气候状况仅仅是次要因素之一。

欧战起讫时间是1939年9月至1945年9月。主要战役如下:

1、1939年9月德军进攻波兰,作为二战起始。不可谓不重要,是在秋天发起的。

2、1940年5月法国战役。春季。

3、1941年6月德军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是夏季。

4、1943年2月苏联进队反攻。是冬季。

5、1943年7月库尔斯克会战及美英西西里登录作战。夏季。

6、1944年6月诺曼底登录。夏季。

7、1944年12月突出部战役(阿登战役)。冬季

8、1945年4月苏军攻克柏林。春季。

这个是大系概说,说的是进攻时间。其实每个战役进程不同,可能会拖到起始阶段的下一个季节。因为战争进程扑朔迷离,双方斗智斗勇,很难预料。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