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历来,对于“诸子百家”的研究,都是古今史学家的事。在此,结合过去学过的语文课,再谈心得体会。看过去,对于历史的续写,和对于史学的研究,都是随着朝代的更迭,有新发现,新观点,新举措。所谓新举措,就是历代当权者,有所择爱的为我所用。导致莫个领域或学科断档断层,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硬件软件踪影全无,或是只言片语,难以了解其盛行时期的全部内涵。历史的东西精华多多,也就是说,对于其好的东西,还是要深入研究和挖掘。
像墨家,在中国为什么感觉消失的这么彻底?
有历史说,到秦汉之交,墨家已急趋衰微…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而现代学者,正重新重视并发展。这些,是有示文的,不是乱说。
现在就复习一下,诸子百家之墨家。
还是专家的话,由于史料记载的缺失,已经不能准确了解其来龙去脉。意思是:就是,有来龙,却找不到后续的脉。
语文课上说,墨学、儒学,在一个时期都归属于显学。那么,为什么儒学盛行到现在,而墨学在粉墨登场的学界里,没感觉了呢?
当时,把墨家学说和儒家学说归为显家之学说,是因为,它们都推崇,仁和义两个字。谁知否,它们的内涵和释意有差异,并且在当朝者受用时,出现择优求其一。包括那时期的学界,尤其是儒学界。它们对墨家思想,进行了部分的吸收和改造,构架成了了儒家思想的一部分。差异在哪里,吸收了哪一部分呢?
先是“仁”字,儒家主张“爱人”,内含各种关系的爱。墨家主张“简爱”,有利益就爱;再是“义”字,儒家是“义”“利”对立,墨家是“义”“利”合一。所以,墨家的功利性,否定不了儒家的仁义道德,差异也就在此。
史学界说,荀子也反对“宽恕恶人”。这就是学习吸收的结果。
虽然先秦的墨家,注重实践,墨家有许多科技成就,但,它的“上同而不下比”的理论观点,常被误以为是墨子的“专制独裁”思想。所以,既然有“嫌”,后来的后来,都是不谈也不传…
有此看来,感觉消失的这么彻底,也就不足为奇了。
后记:还是那句话,不懂历史,如有错,望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