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些人,一开始是握有一副好牌,最后被打烂了?

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些人,一开始是握有一副好牌,最后被打烂了?

2020-07-25 02:33阅读(95)

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些人,一开始是握有一副好牌,最后被打烂了?:历史上哪些人,一开始是握有一副好牌,最后被打烂了?(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一手好牌

1

历史上哪些人,一开始是握有一副好牌,最后被打烂了?(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一手好牌被打烂,笔者不得不提到这三个人:项羽、蒋介石、汪精卫。他们有的本该成就霸业,却自杀成仁,有的本可成为一代领袖,却含恨而终,有的本能流芳百世,却遗臭万年。但是输了就是输了,败了就是败了,历史不能重新书写,成王败寇,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西楚霸王项羽

纵观项羽一生的做派,英雄色彩鲜明,却欠缺政治才智,在与刘邦的斗智过程中,头脑显得很简单。在鸿门宴上,范增、项庄都认为这是杀掉刘邦的绝好机会,但是,项羽没有下手,而是放虎归山。为此,范增发出了“竖子不足与谋”的愤怒。韩信说项羽做事犹豫不决,有“妇人之仁”。但是,这不是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项羽不屑于去这样做。

兵者,诡道也。项羽不想搞阴谋诡计,只想在战场上光明正大地一决胜负,然后各回各家称王称霸。项羽对自己很自负,性格急躁,韩信批评他好逞“匹夫之勇”,一言中的。楚汉争霸到了相持阶段时,项羽渐渐失去了耐心,想一战决雌雄,快点结束这个磨人的局面。他对刘邦说:“天下汹汹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项羽这个单挑的想法十分天真,争夺天下毕竟不是拳王争霸赛,不能按照规则定输赢。刘邦

当然不会接招,也觉得好笑,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羽失去了战略耐心,对刘邦是有利的。刘邦集团正想实行拖字计,以时间换取实力的消长。

公元前202年,兵败垓下的项羽来到乌江边,谢绝了亭长要他渡江重整旗鼓、卷土重来的建议,把日行千里的宝马送给了他。项羽下马,持短兵接战。项羽依然神勇,在汉兵的重围下,独自杀敌数百人,自己也受伤十多处。汉兵步步紧逼,包围圈不断缩小。这时,出现了最具戏剧性的场面。项羽在众多想要他人头的人当中认出了曾经是自己朋友的吕马童,问:“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又惊又惭,指着项羽对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羽说:“我听说汉王以千金买我的人头,封万户侯,我成全你!”他挥剑自刎,叱咤风云的一生就此谢幕,一个失败的英雄形象从此定格在历史画卷中。

项羽失败了,刘邦成功了。但是,后来同情、惋惜、赞赏他的人却不少,反而对刘邦的批评、嘲讽却很多。“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抗日领袖”蒋介石

国共两党刚开始撕破脸的时候,共军的力量和国军是没法比的,甚至就不在一个档次上。就像历史书上记载的那样:内战刚开始时,国军总人数近430万人,共军加上地方部队也只有近120万人。至于装备方面,那更是惨不忍睹了,国军基本是大炮坦克机关枪,还有大量“美援”,共军就基本是小米加步枪了。

从这几个角度上讲,蒋介石手里绝对是“一副好牌”了,可老蒋心术不正,总想投机取巧,总算小账。不说别的,就单说追红军的时候,老蒋是一边追红军,一边搞别人(比如搞掉王家烈)。结果王家烈倒了,刘湘、龙云、刘文辉等人集体反水,防范起老蒋来比防红军还严,老蒋是因小失大了。抗战时期,卖命作战的部队,得不到补充不说,减员多了,老蒋取消你的番号,减员少了,缩编裁撤并入中央军,而一看着局势不妙就溜的部队,因为保存了实力,老蒋还能给不少好处,总之一句话,谁为国尽忠谁倒霉。而且老蒋气量太小,不能容人,用人,对下属的“提防大于信任”,老蒋其实是有自己的“开国班底”的,比如“萧何”杨永泰,“张良”杨杰。杨永泰和杨杰这俩人,一文一武,绝对算的上老蒋手下罕见的具有战略眼光的人,看他们的提议就不一般:建议用土改对付共军的土改,争取农民,压制乡绅;外交上也建议依靠苏联,这都是非常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惜呢,这些非常正确的建议,老蒋都没有采纳,反而把他俩给“做了”,最后老蒋带着国民党残部败退台湾,从人民的抗战英雄变成了发动内战的罪人。

孙中山“接班人”汪精卫

汪精卫早年就被大家所熟知,那是在辛亥革命的前夜,汪精卫企图谋杀当时清廷的摄政王载沣,事情败露被捕,却让汪精卫得到了全国一片呼声。

入狱后汪精卫曾作“绝命诗”一首,其中有云:“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饮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如果当时汪精卫真的被杀了绝对就流芳千古了。

载沣出于统战需要,没有杀他。武昌起义的炮声很快打响,曾经的阶下囚顿时凭借暗杀摄政王为自己捞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那时候的汪精卫可谓是少年得意,踌躇满志。

国民党一大时,汪精卫就成为了代表国民党最高权力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委员,后来出任过宣传部部长等职,而此时在国民党一大上,蒋介石还只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委员之一,地位相当低,和汪精卫根本不是级别。孙中山去世时,汪精卫?是孙中山?遗属的记录者和见证人,也就意味着孙中山让汪精卫接班,随着孙中山的去世,围绕最高权力开始了明争暗斗,“?廖仲恺?遇刺案”的突然爆发,让汪精卫和蒋介石成为最大赢家,第一次形成了汪主政,蒋掌军的局面,不过好景不长,半年后震惊中外的“中山舰事件”爆发,蒋介石的真面目暴露了出来,气的当时广州革命政府的一把手汪精卫居然以辞职赌气的方式远走法国,可见汪精卫在政治上是多么的幼稚。

面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汪精卫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能实现自己的“壮志”,后来当行政院长,还不如说是给蒋介石当灭火队长,处处背锅,胸怀大志的汪精卫怎么能受这个冤枉气。终于在抗战初期经不过日寇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走上了卖国的道路。汪精卫输给了蒋介石,输的那叫一个彻底,成了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在抗战结束前病死了,侥幸逃过了制裁,但是他却永远被钉在了耻辱柱上,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唾弃。

2

毛熊的勋章大帝勃列日涅夫大约可以占据一席之地吧,话说在苏联五个执政期较长的大头目里(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这老兄手里的牌面算是最好的。

勋章哥上台的时候,逗逼老头赫鲁晓夫在经济上恢复了二战之后千穿百孔的状态,虽然种苞米棒子让很多人诟病,但毛熊那阵子确实挺阔的。外交上从古巴危机以后和西方阵营缓和不少,军备竞赛虽然落后一些,但还是有不少超过美国的技术。

他上台的1964年,老美鬼迷心窍的扎进越南丛林,被坑的晕头转向。这老兄只要不浪的太狠,把以前赫鲁晓夫得罪的东方阵营兄弟拉拢过来,再好好发展一下,不是没可能超越美国,最次也能保住世界一极的位置。

而且外交上他起手就有一张好牌——停止去斯大林化,这是逗逼老赫最失人心的地方。勋章哥也确实这么做了,问题在于这老兄的目的不是恢复斯大林崇拜,是借着恢复斯大林崇拜来完成勋章大帝崇拜的伟业。

华约小兄弟们纷纷不干,你让俺们崇拜死人可以,但崇拜一个勋章控加亲嘴狂则绝对不可能。东边的兔子本来挺欢迎恢复斯大林名誉的,好好拉下关系,起码能维持住表面兄弟做。

但勋章哥实在浪的飞起,很牛X的告诉兔子,我们把赫鲁晓夫搞下去了,你们也得把那谁给搞下去!得!这下好了,熊兔之间从理论互喷直接拉升到军事对抗了,这货继续叫嚣给兔子动外科手术打击,然后兔子和贼鹰成了朋友,合伙坑他。

东边搞的稀烂,西边勋章哥也没消停,不知道他怎么想出来的绝顶创意——有限主权论。在这天才创意的指导下毛熊直接武力入侵杰克斯洛伐克,之后华约的小兄弟人人自危,全都和毛熊分心眼。

内政方面勋章哥更是坑的离奇,本来就被老赫弄的有点头脑发胀的毛熊迅速完成了连美帝都瞠目结舌的阶级固化,体制僵化的毫无效率,领导层成了养老院,大伙一起熬资历,混日子。没等多富裕呢,先享受再说。

老美在中南半岛被坑跑之后,勋章大帝似乎发现了一个收拾兔子的好办法,果断玩起了远交近攻。没想到人家兔子脾气暴,直接把南边砸个稀烂,到兔子收兵勋章哥在北边都没动静,所有的盟友全都看出毛熊的外强中干......

最后勋章哥终于彻底雄起了一把,一头扎进帝国坟场,把毛熊最后一点骨血彻底消耗在那里了。他自己倒是在1977年把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写进了宪法,号称从伊里奇到伊里奇,就是除了列宁就数他......

没啥能说的了,勋章哥上台不说两王四个二也差不多,最后搞的毛熊原地自爆,也确实够可以的.....

3

要说开始握有一副好牌,最后却被打烂了的人,蒋介石绝对是其中的代表,无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都是好牌在握,占有绝对的优势,但结果却被百年不遇的天才毛泽东给打烂了,最终败退台湾偏安一隅。

从八一南昌起义起,国共两党开始正式交手,共产党白手起家,一点点发展壮大,虽然与国民党力量悬殊,也几次濒临被灭亡,但生命力极其强大,每次都顽强的渡过危险,特别是毛泽东主持大局后,逐渐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与实力强大的蒋介石政府抗衡。这时,蒋介石占有绝对的主动权。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双方握手言和,携手同心,共同抵抗外敌,打击侵略日寇,经过艰苦漫长的八年抗战,日本投降。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在抗战期间,打击侵略者和发展壮大自身实力两不误,军队规模呈现出几何状的增长,比之抗战前,已非吴下阿蒙。但与国民党军队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政见不同,矛盾无法解决,只能再次兵戎相见,此时,虽然共产党的部队有了飞速的发展,但兵力尚不足国民党的三分之一,并且共产党没有海军空军,只有陆军。国民党在军队数量质量上,仍然占有绝对的优势。

在军队装备方面,共产党更无法与国民党相提并论,甚至说没有可比性,相差十分悬殊。

另外,中共的野战部队虽然规模突飞猛进,但有很多干部士兵是由地方武装部队改编而来的,基本上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缺乏战斗素养,常被国民党讥讽为“毫无军事训练的老百姓”。

好牌还握在蒋介石的手里。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号称“五个月内打垮共产党”,蒋介石好牌在握,也信心满满。但结果却出人意料,令人大跌眼镜,只不过三年多的时间,蒋介石兵便败如山倒,主力部队基本上被歼灭,只能带领少量残兵败将逃往台湾,也正式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后来如果没有“抗美援朝”的影响,也许台湾也早已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蒋介石握有好好的一副牌,但最后却被打得破碎不堪,有天才对手的原因,也有自身能力的因素。

4

在我看来,这个人就是少帅张学良。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坐专列从北平返回奉天,途经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

在弥留之际,张作霖只说了一句“让小六子回来”,在场的人都明白张大帅这是要交代后事了。

可是,张家父子并没有见上最后一面,张学良是在事后才返回奉天大帅府料理后事。

张作霖死后,东北一时群龙无首,必须要推选出新的大帅来统帅三军。

张学良虽然是张大帅的儿子,却并不是第一人选,因为他的资历太浅,在军中没有什么威望。

在张家父辈中,张作相和杨宇霆是热门人选,张作相自动退出,支持张学良,这样杨宇霆也不好意思和张学良争夺大帅位子。

张学良在张作相的扶持下,开始了统治东北地区。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张作霖有多少家底留给儿子张学良。

我们在当时的一些报道中,能够有一些线索。

四川成都的《民视日报》公布了一个数据,显示在中国的军阀中,张作霖的个人财产有5000多万,而当时所有军阀加起来才6.3个亿,可见张作霖是多么有钱。

另外,东北有装备精良的30万军队,一座中国最大的兵工厂,空军拥有300多架飞机,占当时中国60%,海军舰艇20多艘,占全国的75%。

东北沦陷以后,日本人在找到了金银无数,只金条就有8万多个,每个2斤,可以想象当时的张家财力是多么雄厚。

张学良前半生可以说荣华富贵,风光无限,可是在父亲张作霖死后,他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后来的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让他的政治生娃彻底结束。

西安事变后的张学良被长期圈禁,只到20世纪90年代才真正获得人身自由。

他的命运让人惋惜的同时,也不禁感慨一副好牌被打的稀烂。

—End—


原创

作者:冷月钩沉

编辑:冰封记忆

本文首发问答,转载请注明出处!

5

我是历史笑春风,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握有一把好牌,最后却打输了,一般有三个原因,一是自己水平低,不会打。二是得意忘形,被人投机钻了空子。三是遇上天灾人祸,牌丢了。下面就按照这三种情况具体说一下。

一,有一把好牌不会打。

这个要说就是晋朝的陆机。陆机出身三代兵家,是当时有名的兵法家。八王之乱时,统帅司马颖二十多万人马,一战就打个大败仗。又对反抗自己的下属不敢执法,反被下属诬告谋反被杀。这属于不会带兵的理论家,虽有优势兵力也不会用。

二、得意忘形,被人钻了空子。

昆阳之战的王莽军,四十三万大军与刘秀八九千人对阵。王莽军的主将王寻、王邑想要独揽功劳,命令其他部队不许乱动,自己独自带领同等的兵力与刘秀作战。结果大败,使得剩下的军队崩溃,几乎全军覆没。

淝水之战的苻坚。带领八十多万兵马进攻东晋。他不顾内部不稳,人心厌战的情况,在淝水被东晋的八万军队打败,赢得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三、遇上天灾人祸,牌丢了。

民国时广东军阀陈济棠,拥有当时中国最强大的空军。当时,陈济棠准备反蒋,他问他的谋士,他的谋士算了一卦,说“机不可失”。

于是陈济棠发动了反蒋事变。谁知道蒋介石也早有准备,他用封官许愿,银弹攻势,把陈济棠的空军搞到了手里。陈济棠几百架飞机短短几天就全部叛逃到了蒋介石一方。

陈济棠只得又问谋士,谋士说,机不可失,说的是飞机不可丢失,如今飞机没了,大势已去了。陈济棠被迫下野,血本无归。

我是历史笑春风,喜交往,爱朋友,愿意和朋友们共享历史的乐趣。欢迎大家关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6

接了个好班,办了些错事,打了手烂牌,导致自己不知所踪!这么牛逼的人是谁?他就是——

一、建文其人

大明王朝的第二代王帝王明惠帝朱允炆 ,生于1377年12月5日,安徽凤阳人,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承继大统,年号“建文”。其祖父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父亲懿文太子朱标,嫡母常氏、生母吕氏。



朱允炆从小聪敏孝顺,十四岁时,其父生病,他昼夜不离、小心侍候。一直到两年后朱标病死。朱允炆为其父守孝时,因过度哀伤而消瘦,朱元璋曾安慰他说:“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其仁孝诚敬,和善温良可见一斑。

二、孙辈承位

体验过战争,心地善良、德才兼备的朱标,是朱元璋建国后确立的太子。但他英年早逝,没能继承皇位。之后,朱元璋没有再立太子,而是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作为大明储君。为啥呢?

一则,按照封建传统,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嫡不以长。一般情况下,有嫡立嫡,嫡长子是第一序位继承人; 无嫡立长;没有嫡子,庶子即位,年长者优先。长子一脉才是承继江山社稷的正统。



二则,朱元璋若要再立其他儿子为太子很容易出乱子。老二、老三很不爽,如果立四子朱棣,那么就必须解决掉二子、三子。如果二子、三子、四子全部离开封地,封地空缺,边境则危患。因此,现有的藩王按部就班为上。三个嫡子都不能当接班人,其他儿子就更没戏了,于是朱元璋就着眼孙辈的继承人了。

三则,朱标之死与朱元璋有着莫大的干系。有关史料显示,朱标的过早去世,主要原因在于朱元璋给予他的精神压力过大,导致其郁闷而亡。生性猜忌的朱元璋对善良耿直、不喜逢迎自己的朱标,有时对其冷嘲热讽,甚至不顾其颜面,在大庭广众之下严加训斥。秉性和顺的朱标,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父亲的恐惧也日益加剧,导致父子关系紧张。傅维鳞在《明书·懿文太子记》第一百十六卷列传记载:洪武七年,孙贵妃去世,朱元璋要朱标服齐衰杖期,朱标却以其不合礼法而拒绝,气得朱元璋要打他。朱标之死,朱元璋可能自认为主要原因在自己,内心愧疚,因而良心发现,培养了朱标的后代。



三、血路奠基

胡惟庸、蓝玉、傅友德等人,都是跟随朱元璋戎马半生的忠臣臣大将,朱元璋能驾驭得了他们,让他们忠心耿耿,朱允炆不见得能行,因此这些开国的元老忠臣们必须得死。

朱标继位,朱元璋不可能大肆杀戮开国功臣,朱元璋这么做,就是为了扫清障碍,让皇孙平安、和顺地登基执政。但是弱肉强食,朱元璋铲除掉功高盖主的旧臣们,却没有抵挡自己儿子的勃勃野心。最终还是战乱政变,叔侄相残,自己的爱孙也不知所踪。



四、奇妙败亡

建文帝袭统正统,竟败于藩王之手,实是一个非常出人意料的结局。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柔懦不明——大战前诏令“莫伤害朕之叔父”,致使朱棣多次绝处逢生;二是,削藩引祸——信用齐泰、黄子澄等仓促削藩,误己误国;三是,统帅唯专——明军“合天下之兵,握一人之手”。耿炳文一人统三十万军;李景隆两次败北,一战统五十万,一战统三十万;盛庸一人统二十万;四是,优柔寡断——关键时刻诏令徐辉祖回师金陵,犯致命错误。如果是让他留在原地与徐福合击燕军,战况将会是另一种结果。



就整个叔侄搏击过程来看,建文帝不晓军机,将领中除盛庸、平安还靠点谱外,其他人难以重用。这得拜托朱元璋几乎杀光了开国重臣!

到现在,也难确定朱允炆败亡后的踪迹,这牌烂得真有水平,可谓天纵其“烂”!

反观朱棣,蓄谋己久,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纵横布局;战术灵活,指挥有方;将勇兵悍,所向披靡!



非惟天意,更赖人谋!

校书郎工作室出品,叁月春

7

一副好牌被打烂的,项羽算不算?

我们先来看一下时间线,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拉开了反抗暴秦的序幕。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入咸阳,接受了子婴的投降,秦朝正式宣告灭亡。紧接着项羽也来到咸阳,逼退了刘邦,并在咸阳大举分封,自封为西楚霸王。公元前206年,项羽和刘邦之间爆发了楚汉战争,仅仅四年的时间,项羽就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刘邦翻盘,自己也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几乎同样的命运,在两千年后也降临到了一个叫蒋介石的人身上。今天就来讲讲项羽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烂的。

一分封诸王,自损实力

这应该是项羽被诟病最多的地方。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章邯二十万秦军,此战后,项羽的威信到达了顶峰,诸侯无不对他服气。《史记.项羽本纪》里是这么记载的: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此时秦朝刚灭,天下已无共主,作为天下新霸主的项羽,,不但拥有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又

得到了赵国等军事力量较强的诸侯的拥戴,而且自身威望极高,问鼎天下,非他莫属。可是,

这时候项羽干了什么事呢?分封诸侯,开历史的倒车。

项羽封了十八路诸侯,土地、军政大权全部由诸侯自己掌管,他自己则给自己封了最好的一块地,去做他的西楚霸王。说到底,项羽的眼光还是太浅了,他还一心想回到春秋战国,那个群雄争霸的时代,殊不知,集权才是大势所趋。项羽想通过分封来让天下稳定,这是不能实现的。

果然,项羽分封后没多久,田荣就起兵反楚,击败田都,杀田市,自立为齐王,并且以彭越为将军。彭越于七月击杀济北王田安。田荣并王三齐之地,命彭越击楚,并以兵援助陈余袭击常山王张耳,迎故赵王于代复为赵王。当时僻处巴蜀的刘邦乘项羽无暇西顾之际,听从韩信等人的计议,于八月出故道,击降章邯、司马欣和董翳,迅速还定三秦,继续东进,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大幕!

二 团队建设一塌糊涂,人才流失严重

项羽天神神力,勇武异常,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他太自恋,太相信自己了。看看从他手下出走的人才有哪些?

韩信,这么一个牛叉的人,在项羽军中只做一个执戟郎。陈平,本来也是项羽账下的,但是鸿门宴上,看到项羽妇人之仁,当断不断,彻底心灰意冷,义无反顾的跑到刘邦那边去了。英布,也是项羽手下能打的将领之一,可是,在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后,他就不受项羽的调遣了,项羽想让他去齐地平叛田荣的叛乱,他借病不去,这时候项羽就想来亲自灭他了,最后被范增劝住。而英布最后也跑到刘邦那边去了。

唯一剩个范增,这还是他叔父留给他的,但项羽对范增也是不冷不热的,最后被陈平稍一使离间计,项羽连一心忠于他的范增都开始怀疑了。最后,一把年纪的范增受不了项羽的猜忌,离他而去了。

三盲目出击,毫无战略大局观

在范增出走后,项羽军中几乎无人可为他出谋划策,项羽虽然勇猛,但是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战略规划,也不注重后方建设,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一个清晰的发展的发现。公元前205年,楚汉爆发彭城之战,这一战,项羽将他的勇猛发挥到极致,也证实了他麾下的楚军超强的战斗力。此战,项羽以三万骑兵进攻刘邦五十六万联军,打的汉军溃不成军,汉军被杀死、淹死的加起来有几十万人,刘邦本人也仅剩几个随从狼狈逃跑。

但是,由于刘邦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由于萧何及时调发关中老弱未成年者补充兵力和韩信的增援,刘邦马上又重整旗鼓和项羽再战。刘邦出了在正面和项羽相持外,还积极在楚军的后方和侧翼开辟新战场,这一部署打击了项羽在战略上的致命弱点,很快收到了成效。随着韩信接连平定魏、代、赵、燕,矛头直指齐地,逐渐形成包围西楚的态势。

而反观项羽,虽然在具体战役上没吃什么亏,只要他出马,几乎每战必胜,但在战略上输了个底掉,他就像一只困兽一样,虽然力大无比,根本无法靠近,但是聪明的猎人已经在他周边织下了一个巨大的网,这个网不断在缩小,直到将他困死。

这就是为什么刘邦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而项羽却只失败一回,就是彻底的败了

8

宋江: 带领大家投降朝庭;除了少数几 个如:鲁智深、 (武松被砍了一只手??)幸免于难以外;其余 梁山好汉皆死于所谓的“招安”。用一句话概括: 整个水泊梁山因宋江而覆灭一点也不过份!

9

近代史上,一开始握有一副好牌,最后被打烂了的最著名代表无疑是蒋介石。

早年的蒋校长也是一个思想激进分子,他曾在日记里写道:“中国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军阀和官僚作风,而在于资本家,彻底消灭资本家,中国才有希望。”

陈炯明叛变革命后,蒋因为“护驾有功”且是个坚定的革命者,而受到孙先生的重用。

1923年,蒋迎来人生当中最大一次转机,他被委派率团赴苏联学习。

在苏联期间,蒋因坚定支持孙先生“联俄联共”的政策,让俄共刮目相看,并因此受到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接见。

蒋与斯大林见面时,蒋说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解决民族独立和统一问题,第二步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蒋的回答,斯大林非常满意,对蒋大加赞赏,并邀请他加入中共。蒋以要征得孙先生同意而婉拒。如果这时候蒋同意了,那中国近代史将会改写。

蒋在苏联的表现,获得了俄共和中共的一致认可。这是他后来得以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和北伐军司令的最大资本,本来按照他的资历是无法获得这种机会的。

孙先生去世后,革命出现了领导权之争问题。汪(精)卫坚持“联俄联共”,而很多资深的同盟会老会员本来就是资本家,而汪的主张就是革他们的命,所以遭到了他们的激烈反对。

蒋早期的主张和汪是一样的,如果他们联合,那中国革命将走上另外一条道路。

但此时蒋认为俄共是彻底消灭私有制,而孙先生主张是保护合理的私有制,这也就是革命之处能获得财团支持的根本原因。

为解决领导权问题,蒋找到了斯大林,提出了三个要求:1、拥护世界革命由苏共领导;2、中国革命由国民(党)领导;3、国民(党)加入共产国际。

这3个问题之间本身就存在矛盾,俄共也无法解决,这导致了后来蒋同苏共、(中)共及汪派之间的决裂,从而给中国革命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国民政府成立后,为解决孤立问题,蒋和张静江、黄郛等同盟会元老商议,联合地方军阀,并寻求英、美支持走民主路线。

蒋新的主张获得了汪派、冯玉祥、李宗仁等人的支持,按照这条思路走下去,近代中国将走上另外一条道路。

但蒋在和宋家联姻后,强化了同美国的关系,又获得了日本的支持,他为了个人利益背信弃义,最终导致了军阀混战,同时造成了国民党内部的割裂。

而蒋本人除了有外部势力支持外,他两次错误的决策,实际上让他成为了党内党外的少数派,即使做上名义上的领袖,民国政府也是一盘散沙,这也是他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蒋背弃革命后,他的把兄弟黄郛曾劝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老弟于‘毅’字之一字,已足够足够,今后只当在‘弘’字上多下功夫。”

黄郛的话可谓一针见血, 肚量小,胸襟不开阔,自然眼界得不到提高,所以他建议蒋要实现理想,多在‘弘’字上下功夫。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蒋没有听进忠告,最终把一副好牌打个稀巴烂。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10

东北军“三剑客”:孙铭九、应德田、苗剑秋

以上三人都是张学良东北军里的少壮派代表人物,是张学良在武昌行营和到了西安之后提拔起来,准备用来抗日的干部。

孙铭九喝过日本墨水,是张学良的随从参谋,近侍部队卫队二营的营长,张学良的心腹嫡系。在“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安排了孙铭九、白凤翔、刘桂武三支部队负责捉蒋,其中孙铭九的卫队二营就是打响华清池扣蒋第一枪的队伍。孙铭九有西安事变首功的功劳。

应德田是在武昌时被张学良提拔的,毕业于东北大学的他,以学校第一名的成绩保送美国学习政治,后任东北军政治部处长,兼抗日联军西北军事委员会设计委员会委员(可别小看名字这么长的部门,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东北军、杨虎城西北军、中共红军“三位一体”成立的就是这个部门)。

苗剑秋同样也在日本留过学,是坚定的抗日分子,后为张学良的秘书,掌管东北军的机要文件。



著名的“二二事件”,亲者痛仇者快

在南京宋氏兄妹、中共周恩来的斡旋之下,被扣住的蒋介石终于得以返回南京,张学良为了监视和维护蒋介石而毅然决然地跟随其回去南京,一踏入南京,张学良就被“软禁”了起来,交给南京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实际上就是变相的“无期徒刑”)。

这时的西安也面临着蒋介石的武力压迫之下,“三位一体”顿时分裂成多个阵营:以孙、应、苗三人为首的少壮派主张以开战来逼迫南京释放张学良,而以于学忠、何柱国、王毅哲为首的元老派主张接受蒋介石的“接防条件”,让出西安,全军撤退到甘肃。杨虎城的西北军和中共红军居中,要求蒋介石写下保证书,保证放张、抗日,然后再让出西安。

就在谈判还没到不可挽回的时候,孙、应、苗三人就无法忍耐元老派的妥协,在1937年2月2日(二二事变)上午发动了所谓“除奸行动”,暗杀了元老派的王以哲以及其副官,何柱国由于一早意识到形势不对而跑到杨虎城家里,躲过了一劫。同时,在西安周恩来府邸也冲进了几个少壮派的军官,如果不是周总理临危不惧,晓之以理的话,这些冲动的军官会做出什么事来可真不敢想象了。

而在前线抵抗中央军的东北军部队,一听说老大王以哲被杀,立刻调转枪头,发誓要为王报仇,和中央军联络,撤出渭南让给中央军,两军兵临城下,西安面临着灭顶之灾。此时又是周总理力挽狂澜,将三人送入云阳红军驻地保护起来,让东北军没了打击目标,事变才得以平息。

事变后,孙、应、苗三人离开红军驻地,抗日英雄或沦为汉奸,或流亡海外

之后,有说是因为害怕,也又有是中共中央不愿收留他们,反正三人在事变一个月后就离开了云阳,离开了发誓为其奋斗一生的东北军。经过“二二事变”,“三位一体”的局势宣告瓦解,东北军大部接受了南京的调动,离开西安去了安徽驻守,杨虎城将军被迫以养病为由离开中国,而解救张学良的希望也成为了泡影,张学良自此被软禁半个世纪之久。

至于孙、应、苗三人都走上了抗日歧途:孙铭九和应德田加入了上海汪精卫的亲日卖国政府,违背了抗日的初衷,做了亲日派的走狗,苗剑秋则好一点,他乔装成商人去了东京,开办了《自由中国》报刊,以舆论形式继续抗日,可惜他从此一生未能踏上祖国的土地,只能老死他乡。

孙铭九和应德田在抗战胜利后都得到了审判,孙铭九认罪态度较好,加上扣蒋首功的功劳,在新中国还算优待,死后还有“骊山捉蒋立大功英雄孙铭九病逝”的高调报道。相比起来应德田就嘴硬了,一直都在辩解“二二事变”,说政府翻脸无情,丝毫不反省自己以及感恩周恩来总理的救命之恩。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