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最后的汉匈之战,汉武帝失败了,为什么反而是匈奴活不下去了呢?

最后的汉匈之战,汉武帝失败了,为什么反而是匈奴活不下去了呢?

2020-07-24 20:07阅读(79)

最后的汉匈之战,汉武帝失败了,为什么反而是匈奴活不下去了呢?:匈奴亡于内部的争权夺利,汉宣帝时,匈奴单于死了,匈奴出现了五位争夺单于之位的首领,均自称

1

匈奴亡于内部的争权夺利,汉宣帝时,匈奴单于死了,匈奴出现了五位争夺单于之位的首领,均自称单于,五单于率领各自部众相互厮杀,损失惨重,最后,失败的呼韩邪单于率领部众投靠了汉朝,分裂了匈奴,称为南匈奴,南匈奴之后一直在汉朝的支持下打击北匈奴。五单于争立中的其他失败者不是战败被杀,就是向西迁移了。五单于争立的最后胜利者郅支单于虽然获胜,自己的部众也所剩不多,只剩下两千多人,看到呼韩邪单于投靠了汉朝,自己不是对手,不得不向中亚撤退,撤到了康居城。此时在甘肃屯田戍守的陈汤看到了机会,便假传圣喻,率领数千屯田汉军,招集了西域诸国联军,共数万人攻击了康居城,击败了只有两千多人的郅支单于,俘虏了一千多人,分给了西域联军诸国,丢出了一句“犯汉者,虽远必诛”的名言。

郅支单于虽然也死了,但匈奴还没有灭亡,匈奴仍分裂为南、北匈奴。同时,当匈奴人忙于自相残杀、争权夺利的时候,草原上的鲜卑族也掘起了,它也投靠汉朝,在汉朝的支持下和南匈奴一起打击北匈奴,趁机扩大自己的实力,取代匈奴。至东汉窦宪时,南、北匈奴都十分衰落了,窦宪因为参于谋害太后宠臣事败,为了将功赎罪,趁机对匈奴发起了战争,消灭了最后的匈奴单于,俘虏了几十万匈奴人和数以百万计的牛羊牲口,使匈奴人彻底丧失了称霸草原的实力,一些匈奴部族沦为汉朝雇佣军,帮汉朝作战,一些与一些鲜卑部族融合,后来发展为蒙古人。西迁的匈奴人也再也没有回来。

直至汉朝灭亡,匈奴部族仍然活跃在草原上,甚至进入汉地建立割据政权。鲜卑人更是一度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政权。随着大批鲜卑人南下汉地,与汉人融合,北方草原上新的突厥部族也兴起了。

匈奴并没有活不下去,而是与胡、汉各族融合了。一部分西迁,大部分与汉人、鲜卑人融合,成为后来形成的汉族和蒙古族的部分。蒙古族与汉族的血脉联系,也正是通过匈奴人、鲜卑人和大量被掠走的汉人建立起来。北方游牧民族中包括了大量被游牧化的汉人后代。

2

汉武帝对匈奴最后一战,是以李广利为帅的征伐匈奴战争。晚年的汉武帝非常迷信,启用李广利为帅居然是通过占卜来决定的,那场战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李广利也投降了匈奴人。

原本李广利是打了小胜仗的,就在班师还朝的路上,汉武帝察觉了他跟巫蛊之乱中害死太子一案有染,为了避免李广利得胜还朝对自己的统治地位造成威胁,他以谋反的名义将李广利全家老小下狱,逼反了李广利。

李广利带着八万汉家儿郎,想要投降匈奴将士们不会答应,如果还朝就难免一死。最后李广利就停止班师,转而带着八万汉家儿郎对匈奴发起反冲锋,直至全军覆没,然后投降了匈奴。

此战后,武帝垂垂老矣,汉帝国也在他的连年征战中元气耗尽,无力再战了。直至他离世,再未对匈发起过上规模的战争。

虽然最后一战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匈奴却也因为数十年持续不断遭到卫青、霍去病两位天才将军的毁灭性打击而元气大损,到了强弩之末。他们对汉帝国的情况知道的情报非常有限,担心再遭到汉帝国的持续追杀打击,内部出现了分裂,分成了主战的北匈奴和主和的南匈奴。

主和的南匈奴最后一路南迁,融入了大汉的版图。主战的北匈奴为了避免被灭亡的命运,一路西迁,与汉朝彻底脱离接触,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3

汉武帝在位54年,同匈奴交战44年匈。而战争本就是一部烧钱机器,可以想像汉朝付出的代价。同样,匈奴为应对汉朝进攻,也耗费了无法估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何况,匈奴受到攻击之后,还会伺机反扑,如此又加剧了战争的密度。而战争的每一次暂告段落,其实是双方在喘息、休整,之后又起身继续下一轮的较量。

数十年间,汉朝同匈奴就是这么打打闹闹,一路走来。但是,汉朝同匈奴又像是进行了一场拳击赛,各自咬牙坚持打满了整个回合。表面上看汉朝最后一个回合失利,但在走下擂台的那一刻,匈奴却倒下了,原因就是受了很深的内伤。所以,一个回合的胜利也不代表整个场次的胜利,最终谁是胜者只有时间能够裁定。

(汉武帝剧照)

历数汉武帝时期,汉朝同匈奴的较量大致分为了三个阶段:即主动出击、胶着状态及失败的最后一战。

主动出击

从公元前133年马邑之谋,到公元前119漠北之战,此为汉、匈交锋最为激烈阶段。双方投入最多,战争密度最大,强度最高,耗费最巨。下面做一下简单盘点。

  • 马邑之谋。公元前133年,汉武帝打算计诱匈奴10万骑兵进入马邑(今山西朔州),然后汉朝用埋伏于两侧山谷的30万人马围而歼之。结果军臣单于没有中计,汉军无功而返,从此双方撕破脸皮,全面开启战争模式。
  • 龙城之战。前129年,由李广、公孙贺、公孙敖、卫青各率一万人马分四路出击。结果公孙贺“旅游”一圈儿回师,公孙敖率少数残兵逃回汉朝,李广全军覆没险遭俘虏,只有卫青于龙城斩敌700余人。
  • 河南之战。前127年,匈奴进攻上谷、渔阳,卫青同李息率军出云中,然后转变兵锋,出匈奴意料突袭了高阙(今内蒙古阴山西长城口)和陇西(今甘肃临潼南)。由于匈奴没有防备,被汉军击溃,数千人被斩杀,白羊王及楼烦王遁逃。汉军剿获牛、羊上百万头,并收复河南地(河套平原)
  • 七将军伐匈奴。前125年,匈奴3万人马入侵上郡、定襄、代郡,大肆劫掠边民。第二年春,汉武帝命车骑将军卫青率3万骑兵出高阙,命苏建为游击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公孙贺为骑将军、李蔡为轻车将军从朔方出高阙,命大行令李息、岸头侯张次公出军右北平。汉朝共10余万大军杀向匈奴。此战,匈奴右贤王部大败,1万5千余人成为汉军俘虏。
  • 定襄出击。遭遇大败的匈奴再次侵扰代郡,汉武帝迅速反击。前123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公孙敖、公孙贺、赵信、李广、李沮、苏建从定襄出兵,北击匈奴。最终杀敌数千,匈奴溃逃,汉军回师。同年秋天,卫青率上述六将军再出定襄,寻歼匈奴。最终分兵后,苏建全军覆没,赵信兵败投降匈奴。
  • 河西之战。就在卫青率领各部进攻匈奴的同时,汉武帝命霍去病率800精壮骑兵出击匈奴,取得惊人战绩。尤其在河西之战中,霍去病灵活机动的战术,给予匈奴重创。而正是由于霍去病的胜利,汉朝开始控制河西走廊,匈奴势力向漠北收缩,致使汉武帝产生了收官之战的想法。
  • 漠北之战。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汉武帝寄予厚望,目的彻底歼灭伊稚斜单于及其主力。为此汉武帝做出周密布署,一方面命卫青率前将军李广、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共5万骑兵从定襄出击,围歼单于主力。另一方面由霍去病独自率领5万骑兵直插匈奴左贤王部。为确保此战大获全胜,汉武帝又投入14万匹战马作为备用,另派数十万总兵转运粮草。结果,霍去病歼敌7万余人,俘虏匈奴军官、将领83人,然后于狼居胥山祭天,姑衍山祭地。而卫青部没有完成既定目标,致使伊稚斜单于率残部遁逃。

(卫青剧照)

虽然漠北之战汉朝战绩辉煌,匈奴几乎一蹶不振,但是汉朝同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仅数万士兵阵亡,而且14万匹战马只剩3万。因此,现实的情况迫使双方不得不叫停战争,进入休整期。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发动平定西羌、西南越战争。当西南战事结束,汉武帝又将目光重新定格在匈奴身上。但是,连年的征战使汉朝国库空虚、民生疲弊,所以出于现实考虑,汉武帝调整策略,由武力征服转为武力震慑与外交收服。由此汉匈奴战争也陷入胶着状态。

(霍去病剧照)

胶着状态

严格上讲,汉、匈的胶着阶段应该从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结束,到公元前99年李陵、李广利出击匈奴算起。再此10年间,汉、匈关系有所缓和,虽然战争不是首选,但战争还是必选。

  • 公元前111年,公孙贺、赵破奴深入漠北数千公里扫荡匈奴残余。匈奴闻讯遁形,汉军无功而返。
  •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轻率18万骑兵巡视朔方,震慑匈奴,并派使臣郭吉向当时在位的乌维单于(伊稚斜之子)当面下战书。要求匈奴要么决战,要么称臣。结果,乌维单于扣留汉使,既不应战,也不称臣,汉武帝只好回师。
  • 公元前105年,乌维单于去世,其子乌师卢继位,又称“儿单于”。儿单于性格暴虐不能服众,所以左大都尉打算杀死儿单于投降汉朝。汉武帝喜出望外,一面派公孙敖受筑受降城,一面派赵破奴率2万人马前往接应。结果,左大都尉行动失败被杀,赵破奴全军覆没。
  • 公元前102年,儿单于去世,其叔叔左贤王呴犁湖继位。当年秋天,呴犁湖率军南下,并突破汉朝五原塞防线。不过,汉朝援军即时赶到,匈奴仓惶撤退。
  • 公元前101年,呴犁湖去世,其弟左大都尉且鞮侯继位。汉武帝下诏,决定彻底解决匈奴问题。但是且鞮侯很滑头,频频向汉朝服软示好,主动送回了之前被扣押的汉使。所以,汉武帝似乎看来了收降匈奴的希望,于是举起的宝剑迟迟没有落下。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准备说服其臣服汉朝。结果且鞮侯并不买账,于是副使张胜便萌生了刺杀之前投降匈奴的汉使卫律,然后劫持单于母亲降汉。但是,计划很快败露,并未参与谋划的苏武被扣押。

苏武被扣押,标志着汉武帝外交收服匈奴失败。失望之余,汉武帝重拾兵戈,进攻匈奴。但是,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汉朝败多胜少,损失惨重。最后,加上巫蛊之乱的影响,及汉朝内部危机四伏,于是迫使汉武帝在有生之年的对匈战争画上句号。

(汉武帝剧照)

失败的最后一战

汉武帝的最后一战从公元前99年开始,持续到公元前91年,在这近10年的时间时,汉朝几乎没有胜算。

  • 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李广利率3万骑兵从酒泉出发,派李陵(李广之孙)率5000步兵从居延遮虏障出发,进攻匈奴。李广利于匈奴左贤王于天山脚下激战,最终杀敌万余,自损2万有余。而李陵于浚稽山陷入匈奴主力包围,激烈数日,兵败投降,只有400余名汉军逃回汉境。
  • 公元前97年,汉武帝命李广利、强弩都尉路博德、游击将军韩说、因杅将军公孙敖分四路,总合骑兵、步兵共计21万,分别从五原与朔方出兵杀向漠北。且鞮侯单于主动迎战,汉军失利而归。
  • 公元前91年9月,匈奴狐鹿姑单于(且鞮侯之子)率兵入侵上谷、五原。李广利率7万人马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率兵2万出西河,重合侯马通出西河,共击匈奴。狐鹿姑单于撤到郅居水列阵迎战。李广利到达郅水居后同匈奴左贤王、左大将军部展开激战,杀敌无数。由于当时李广利得到妻子因巫蛊案被囚的消息,所以想扩大战果替妻赎罪。结果又被狐鹿姑单于反败,李广利只好投降匈奴。

李广利的叛逃,给予汉武帝心理上沉重打击。李广利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妃嫔李夫人的哥哥,自从霍去病去世、卫青沉寂后,他被汉武帝寄予厚望。虽然李广利军事才能差强人意,汉武帝也有赶鸭子上架的意思,但是汉武帝把他当做了重要支柱。所以,最后的汉、匈战争如同汉武帝用李广利做孤注一掷,结果血本无归。再加上巫蛊之祸儿子刘据的冤死,不堪重负的老百姓已经在各地举旗起义,汉武帝开思反思施政弊病,最终轮台罪己,还百姓休养生息,对匈奴战争画上残缺的句号。

匈奴为什么活不下去了

从汉武帝停止打击匈奴,到时匈奴完全灭亡,实际上又经历了近200年的时间。所以说匈奴活不下去还为时尚早,不过匈奴走向衰落的趋势不可逆转,原因主要就是在同汉朝对抗的过程中受了很重的“内伤”。所以,从汉武帝主动息兵之后,汉朝同匈奴又进入了一个长达30余年的休整期。

(汉宣帝剧照)

汉宣帝时期,汉朝终于同乌孙达成“断匈奴右臂”联盟,并且开始全面经略西域。而匈奴从西汉初年就已经控制西域,迫使西域各国为其提供战略及生活物质,所以匈奴能同汉朝周旋数十余年而顽强不倒,同得到西域各国的资助有很大关系。因此,自从汉朝控制西域之后,匈奴的战略空间才发生实质意义上的缩减。

后来,草原上天灾不断,匈奴内部矛盾对立,一度出现“五个单于”争位的混乱局面。最终,郅支单于同呼韩邪单于兄弟俩胜出。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为得到汉朝的支持,率部归汉。公元前44年,汉军将郅支单于消灭于康居,呼韩邪又成为匈奴大单于,至此汉、匈关系进入全新的和睦时代。

然而,当王莽建立新朝后开始排挤匈奴,致使匈奴同中原关系恶化。王莽之后,中原再度统一,而匈奴却陷入分裂的泥潭不能自拔,最终大浪淘沙之后又分裂为南、北两部。同样南匈奴依附汉朝,北匈奴同汉朝继续对抗。不过,此时的北匈奴同当年的匈奴不可同日而语,与东汉也不是一个体量,所以越是对抗,越是没有出路。

公元91年,汉将耿夔于阿尔泰山大破北匈奴,匈奴单于亡命天涯。接下来,北匈奴又遭到之前依附民族的集团反攻,草原上已经没有立锥之地。公元93年,北匈奴被迫率残部西逃。从此,匈奴称霸草原的时代结束。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4

不知道汉武帝失败何从说起,匈奴大单于被卫青斩杀于漠北,大汉收复河套平原,占据河西走廊,开疆拓土,西域国家纷纷内附。

无论怎么说,汉武帝都是非常成功的,因为汉武帝打击匈奴成功,使得汉族维持对草原民族强势地位一直持续到西晋八王之乱。就连三国分裂期间,都是吊打草原势力。

说到匈奴活不下去,也不能简单这么说。其实,匈奴人生活的很多地方,汉人根本不去,不像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这样适合农耕的地方。塞北草原,汉人不在,自然是匈奴人的乐土,只是时刻在汉人强势威胁之下。

5

两个国家的战争,不一定比拼的是单个战役的胜败,或者要从战略上论、或者要从国力的此消彼长来评价。

北方草原的人口承载能力低(单位面积的草原可供养人数),所以匈奴人口数量难以有大的突破。汉匈战争大量消耗了匈奴的人口,汉朝的人口虽然同样被消耗,但农耕土地的人口承载能力大(通过精耕细作),人口可以迅速恢复。

另外,由于草原生态系统脆弱,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或战争破坏就很难恢复生产力;而农耕土地则可以通过水利灌溉系统克服水旱灾害。

总之,战争破坏匈奴人的生存基础~草原是不可逆的,这进一步严重影响了人口的繁育,进而导致军队数量和质量的下降。表面上看汉军因为骑兵的不足吃亏居多,但匈奴由于国力损失巨大,最终难以承受连年的战争而濒临崩溃。

6

汉朝和匈奴的战争是科技上的代差,同时也是综合国力的对抗,冒顿单于围困刘邦的时候,可以出动40万骑,经过了汉武帝三四十年的汉匈战争之后,在孝武帝晚年击败李广利的最后一战中,整个匈奴只能出动20万军队了,当然你可能会说,不就是少了20万吗?但你有没有想过40年的时间里足以让3代人成长起来,而这些人就没有了,游牧民族,人口,可是根本啊。

反观汉朝尽管在武帝末年多大败,关东流民一百多万但是武帝下轮台罪己诏之后,国家修生,武帝驾崩,孝昭皇帝即位霍光辅政,又是十年聚生,恢复国力之后,从傅介子出西域开始汉军又东出控制西域36国,断掉匈奴右臂,孝昭皇帝驾崩之后宣帝继位,陈汤更是吊打匈奴

7

匈奴是一个游牧的民族,游牧就游牧吧,但是却每每骚扰汉朝的边境。汉武帝忍无可忍决定给匈奴点颜色看看,以杨大汉国威。

其实,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战争,由来已久,汉高祖刘邦和匈奴就曾经有过交战,甚至刘邦还亲自挂帅攻打匈奴。

一直到公元前133年:马邑之战 汉武帝刘彻不满一直被匈奴长期欺压,爆发了怒火,决定洗刷汉朝耻辱,布置了三十万大军埋伏在马邑,计划歼灭匈奴主力,被匈奴看破,从此双方断交,正式开战 。

公元前129年:河南之役四路大军出击,公孙贺部迷路;公孙敖损失7000;李广全军覆灭,被俘后逃走;卫青攻入龙城,斩首俘敌七百,算是汉匈战争第一次大捷,可以看出之前汉朝被匈奴压得有多惨,这一战更多的应该是象征意义。

公元前128年:雁门之战 匈奴报复性攻击辽阳郡、渔阳郡、雁门郡一带。杀辽西太守并掳去两千余人;又击败渔阳郡太守军千余人;,匈奴本部进攻雁门,击败雁门郡太守,斩杀千余人。 武帝派卫青率领三万骑兵出雁门郡,李息出代郡声援渔阳,一起反击匈奴。 卫青斩获数千,匈奴败走。 双方僵持时期:

公元前127年:河南之战 西汉的河南地,即今黄河河套地区,这里水草丰美,宜于农牧,其地又有直道与西汉首都长安相连,汉武帝决定用全力收复河南地(河套平原),以消除匈奴的威胁。 卫青与将军李息等领兵四万北出云中,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 这一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胜,从这个时候开始,汉朝和匈奴才进入势均力敌的僵持。

公元前127-125年:朔方之役 军臣单于死,伊稚斜篡夺了王位。为了报复汉朝以及重夺河南地区,与右贤王各领数万骑兵南下,, 卫青反击,夜袭右贤王,卫青掳获裨王十余人、男女共1.5万人及生畜数十万,此战过后卫青声望达到顶峰。

公元前123年:出击漠南单于大本营 卫青春、夏两次率六将军、十余万骑出定襄击漠南单于大本营,歼万余人。这一战霍去病登场,带着800精锐脱离大队,独立跑出很远,杀敌两千余人。 俗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经过这么多年的交恶,确实给匈奴以重拳,但是,匈奴的实力好像并没有什么重大损失,反而汉武帝这边损失较大,死伤人数达十几万人。

总结:匈奴之所以活不下去,那是因为他们架不住汉军越搓越勇,汉朝毕竟是一个大统一的王朝,匈奴再厉害,毕竟没有统一他们是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汉朝同他们大仗耗的气他们,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反之,耗不下去的是匈奴。

8

单于知汉军劳倦,自将五万骑遮击贰师,相杀伤甚众。夜堑汉军前,深数尺,从后急击之,军大乱败,贰师降。单于素知其汉大将贵臣,以女妻之,尊宠在卫律上。

其明年,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今欲与汉闿大关,取汉女为妻,岁给遗我糵酒万石,稷米五千斛,杂缯万匹,它如故约,则边不相盗矣。”

《汉书·卷九十四·匈奴传第六十四》

嗯。

匈奴在你猪的英明神武、你青你病的赫赫战功打击下,确实“活不下去”了。

不然,也不至于这样一封勒索信糊英明神武的你猪一脸呢:

老子是“强胡”,是天之骄子,别他妈跟老子装什么“大汉”的文化逼。要想安安稳稳过日子,就老老实实给老子送女人、送吃的、送喝的、送穿的,其他规矩照旧。

——嗯,看这语气,确实是“过不下去”了。

ps,狐鹿姑单于这封勒索信,是在英明神武的你猪驾崩前三年发的。

而让现如今的高智伤蝗汉们打了鸡血一般的“强汉”之名,最早见于你猪的儿子昭帝初立不久,为了摆平你猪“英明神武”留下的烂摊子,而召集御前会议重新制定国防外交经济政策的会议记录《盐铁论》,此前并无见载。

——换言之,“强汉”之名其实并不是如现在的高智伤蝗汉、高智伤卫霍吹们,裤裆里头有真理地吹的那样,是你猪你青你病打出来的,而是被让你猪你青你病打到“活不下去”了的匈奴,给刺激出来的。

匈奴真正没落,无法再对汉朝构成致命威胁,是在你猪的曾孙子,汉宣帝的时候。

但汉宣帝玩死匈奴靠的,可不是你青你病这样“战功赫赫”的将领,而是一系列连拉带打、借力打力的手腕,不断对匈奴内部进行分化的同时,以和亲结盟等手段争取到了西域诸国。

——而匈奴一旦失去了西域这片自留地,就只有自生自灭的下场。

至于高智伤蝗汉、卫霍吹们吹逼的你猪你青你病那些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赫赫战功”、“雄才大略”,对于汉匈战争的真正有价值的影响,无非两点:

1、加快了匈奴内部洗牌的频率;

2、打击了匈奴游牧经济恢复能力弱这个先天的致命弱点。

——而汉宣帝对付匈奴的策略,也的确是在这两条基础上进行的。并且,其实几百年后的巨唐,对付突厥、吐蕃,也是这个思路。

但问题是,这种策略,在你猪的时候就可以用。但你猪却偏要花了20多年时间,去让你青你病刷什么“赫赫战功”。

——这就是智伤。

9

题主说\"最后的汉匈之战,汉武帝失败了\",与历史事实不符,以后审题小编要注意,有些人只是想传播错误伪史,不能假设提问问题是正确的。

或者是题主的文字组织能力缺乏,汉武帝时期,也有一些战役因为各种原因汉军是输了,比如李陵,李广利等,但是这些具体战役不能描述为\"汉匈之战\",\"最后的汉匈之战\",更谈不上\"汉武帝败了\",只是某个战役失败了。

根据历史,在汉武帝时期,尤其是卫青霍去病等优秀将领努力下,沉重打击了匈奴,迫使其内部分裂,并且向西北迁移,虽然在此期间,汉朝各方面消耗很大,到汉武帝晚年也下罪己诏休养生息,但是打击匈奴拓展西域的既定方针没有变,在汉朝强大人力物力支持的持续打击下,匈奴最终崩溃,北匈奴西遁不知所终,南匈奴归降。

匈奴失败主要原因有铁器远远不及,因此武器不如汉军,没有马蹬等骑兵装备,只是近似骑马步兵,人力资源经济规模远不如汉朝,社会发展同样如此,霍去病的大纵深大迂回也是克匈奴制胜法宝。

10

汉人口数千万,匈奴撑死不过一百多万人口,国家体量相差极大。匈奴若是在一次战争中损失数千人口,那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就是匈奴失败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地下,人口少。而汉的体量大,可以承受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