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一下自己的经历吧。

初中时成绩一般,中考刚过线,父母为了让我高中能有一个好一点的环境,于是去了外市的私立高中,原因是我有一个亲戚在那所学校任教,方便照看我。

到了学校以后,和预期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不能说自己认真学习了,只能说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目标,没有理想,也没有追求,刚开始还有些腼腆,后来和宿舍的同学熟悉以后也开始经常外出上网。因为学校管理还是比较规范的,外出需要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班主任打电话同意以后才能外出,所以每个星期都是找各种理由出校。

高一的时候没有生物,8科期末考加起来才500多一点,平均每科都刚好及格。浑浑噩噩的过了一年,似乎没有达到父母预期的效果。

高二的时候转学了,还是私校,原因是我那个亲戚要自己出来办学,我也就跟着转学了,高二上学期班上14个人,下学期只有8个人了。这一年父母来到了身边,没有机会出去上网了,每天最多的时间就是打篮球。似乎没有把心思放到学习上,依旧浑浑噩噩。

第一个转折出现在高二期末考前,我突然意识到我这样下去好像考不上大学,然后我和父母说我要转学,父母表示支持,但是至于能转到哪里可就没那么简单了。于是乎我开始复习,参加了离家不远的一所新建公立高中的插班考试,很意外的考了第一名,这是我第一次考第一,不论是单科还是总成绩。更让我意外的是因为考了第一名,学校免除了我的插班费2000元,我第一次觉得学习好有用,还能给父母减轻负担,因为那时候家里比较拮据,2000元是笔不小的支出了。

我如愿转学去了想去的学校,感受到了强烈的学习氛围,但这还不是催生我后来努力学习的动力,第二次转折出现了,高三上学期一般多分时候,我爸和别人发生了矛盾,动个手,受了伤,住了院。那周我从学校回家父母都不在家,之前和我关系比较好的同学都在我家,我不知道他们来我家做啥,有一搭没一搭的和我说话,我吃完饭说是一起上街去转转,我没想太多就和他们去了,在他们的引导下我去了医院,才知道我爸住院了,而且已经做完手术住院一周了。一直没敢告诉我怕我分心影响学习,那天我哭了,很伤心,很难受。

回到学校以后我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以后的日子里没有去过一次球场,甚至都不曾往球场周围去过。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背英语单词,中午12点下课吃完饭回到宿舍做习题做到一点半,然后躺一会,下午两点开始到教室上课,下午放学就赶紧去食堂吃饭,回到宿舍洗头,每天都洗,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有了白发,每天五点半左右就到教室,开始做题,中途除了上厕所,基本都在教室里上自习,三节自习下课是晚上十点五十,回到宿舍以后洗漱完毕就上床,看书做题基本每天都是在一点左右才睡觉。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大半年,即便是高中最后一个寒假,每天早上我都坚持六点半起床开始做题。后来勉强考上了一个大学。也算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

读书的重要性无论别人说多少,也许都没有自己的切身体会来的实在。

只有真正体会到了父母的不容易,自己才会努力才会真正的用心。

最佳贡献者
2

孩子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是不是必须要让孩子特别经历些什么才行呢?

原则上讲,是这样的!因为孩子任何品质和意识的形成,都是来自于孩子所处的环境和经历。

凭"三味"的经验:能真正“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的孩子,大多是一些家庭条件困难或经历过某种特殊家庭变故的孩子



以“三味”为例: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十分贫困的家庭,父母为了供我读书,真的是一分一分钱地积攒。哪怕是一个鸡蛋都舍不得吃,而拿去卖。记得八十年代初我上初中、高中那些年,父亲常年不在家,在外村给某户做"长工",每天1、2块工钱,一年赚不了4、5百,全用于我的学费和生活开支。有一次,我从县城读书回家,刚好在路上碰到父亲跳了一担木炭,满脸弄得象非洲黑人,原本瘦小的身体被压得象一具骷髅。这天,我是一直流着泪回家的……

所以,我从初中时,就发奋读书。只有读书,我才能走出山村,才能报答父母的恩情!

再说说我的学生:

三年前,有位学生,基础不错,但学习总不是很勤奋。不幸的是,初三第一学期时,他爸在一次意外交通事故中身亡,给了他很大打击。后经老师开导,他学习变得很刻苦了,他还说他要替妈妈担起这个家。

上学期,有个学生,家里是贫困户,班主任将他分配给我为"帮扶对象"。自从首次找他谈话后,他就象变了个人一样,既有礼貌了,学习也认真了不少。



遗憾的是,现在能“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的孩子,真不是太多!

主要原因是:孩子所处家庭条件好了,在孩子眼里,父母的钱来的容易;而且父母在家庭生活上也不是特别辛苦,所以,孩子往往不懂得珍惜和感恩

特别是,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不仅现在花钱不愁,甚至认为将来即使不工作,父母的家产足以让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没必要辛苦读书考学校找工作

想让这些孩子“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要采用"让孩子经历些什么"来达成,实际上是不太可能的!

原因有二点:

一是,没有哪位家长愿意人为给孩子制造一些“特殊环境"以受到"挫折教育"。

二是,没有哪位家长会等到孩子真正处于"挫折困境"之后,再让孩子受这样的教育。

因此,要想让孩子“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还得一贯发扬"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的家训,让孩子自小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熏陶。

3

作为一名高校老师,我见过各式各样的孩子。有的孩子勤奋用功、钻研学业,有的孩子整天混混沌沌、虚度光阴。两种背道而驰的态度,也意味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往往需要整个家庭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才能将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优秀人才。但有些孩子不懂得父母讨生活的艰辛,不愿意用功学习,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呢?在此,我提出三点建议,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1.蜜罐里泡大的少年,如何懂得“愁”滋味?

现在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家长们对于孩子也多保持着宠溺和纵容的态度。孩子要星星,绝不摘月亮。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了。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永远都是一个字“好”。但这样的教养方式真的好吗?作为家长,我们无法陪伴孩子走过生命中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如果孩子没有自立自强的能力,她将来要如何抵挡温室外的风雨呢?适当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坚决说“不”,以理性平和的态度教会孩子直面人生的困难,要让孩子明白:人生并非一帆风顺。

2.收起保护伞,学会向孩子示弱

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体恤父母,他们只有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父母的艰辛和苦难后,才会对父母心生感激,进而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如果你一直把所有的血和泪默不作声的咽进肚子里,孩子只会以为挣钱很容易,又怎么会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呢?社会不是和颜悦色的慈善家,而是一场残酷激烈的竞争。可以让孩子在假期时去兼职体验一下生活,爸爸妈妈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学会跟孩子说出自己的难处和力不从心。

3.良好的示范,是给孩子的最好馈赠

众所周知,勤奋努力的家庭里往往不会有懒惰、矫情的人。这是环境氛围和优秀榜样的力量。孩子们望着父母的背脊长大,你认真,孩子必然不会马大哈;你粗心大意,孩子也很难专心细致。你是什么样的家长,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今天的父母,总想着把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这其实是在害孩子。给孩子真实的成长,让孩子懂得困难与艰辛,教孩子珍惜馈赠与财富,引导孩子依靠勤奋和努力,才是对孩子最深邃的馈赠。

我是一个师范大学的老师,我的很多学生也是老师;我是一个妈妈,倡导无论如何要自己带孩子的妈妈;我是一个公益纪录片导演,几年来接触到很多底层母亲,让我时时审视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愿意和您分享我所有教育孩子、教育学生的真实案例和思考;也欢迎您关注我的头条号和微信微博,在评论区多多留言,和我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好我们的后代。

4

鹰的翅膀需要在搏击风浪中锻炼,挺拔的松柏需要在傲霜斗雪中长成。

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好的生活。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和思想,也正是如此,现在温室中的花朵也越来越多。

一些不懂事的孩子,不明父母的不易,更不重视学业,贪玩混日子。那么孩子要经历什么后,才能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呢?

以下我将以我身边的真人真事来进行说明:

1、家庭贫穷型:

这种家庭是属于孩子从一出生下来就要经历的。这种经历也是让人难以改变和忘记的,性格和思想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的。

因为家庭贫穷,所以父母的教育方式自然会不同。父母能给你的只有这么多,你需要用学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自然是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因为他们亲身体验了这一切。

有一个农村的贫困家庭,家中有一儿一女,父母没有什么特别的手艺,只会务农,但是要将两个孩子从小养到大花费的金额自然不小,而家庭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自己种菜,然后运到县城去买。

钱不够时只能走亲访友四处借钱,随时都会碰“一鼻子灰”。虽然家庭环境差,但是一家人相处得其乐融融,两个孩子从小就非常懂事。

男孩理科特别好,数理化生可以用“无懈可击”来说,他对自己也是狠得下心来,熬夜吃苦,为了学习,为了改变自己家庭的命运。

家中买不起书籍,就找有书的同学借来,晚上通宵达旦地将书籍抄写下来。最终以非常好的学习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改变了自身的命运。

女孩文科特别好,尤其是语文,可能真的是有天赋!刚上初一就能写出“论秦始皇功与过”这种大型论文,辞藻华丽,铿锵有力,文笔极佳 ,妙不可言。论点、论据和论证运用得出神入化。

果然,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成功考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南开大学,因为自己最爱的周总理就很爱南开。

家中贫穷,但是经历了贫穷,看见了父母为他们挣钱、借钱的不易,没钱没势,他们靠不了任何人,只能靠自己,在贫困中寻找光明,用学识改变命运。

2、家庭环境不错型:

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尤其是不懂事的独生孩子,真的叫人“脑壳痛”!因为家庭环境不错,又加之独生,父母亲的心血全都放在孩子身上。舍不得骂,舍不得打,正是这样的环境,将孩子娇惯成了温室中的花朵。

有个孩子,生在县城,父亲是人民教师,工资一般,母亲精通厨艺,找了一家西餐厅工作,工资不是太高,也当是给孩子挣点零花钱。

他们对这个独儿子是非常的宠爱,几乎要什么给什么,孩子长得乖巧,小时候学习成绩优秀;但是一有什么条件没有满足他,他就大吵大闹,闹脾气,非要你有求必应他才罢休,父母无奈只得都满足了他。久而久之,孩子也习惯了这种“少爷环境”。

很快,孩子到了中学,网络的诱惑让他沉迷其中,父亲为了满足他对游戏的渴望,同时又担心他去外面跟一些不三不四的同学学坏泡网吧,便为其配了一台电脑。

在这之前还约法三章说好了周末一晚耍两个小时,开始孩子是满足的,后来就越发不满足。就这样,因为游戏,跟父亲吵了很多次,每次父亲都还是“屈服”了他。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结局也是可以预想了,后面孩子成绩果然一落千丈,高考只考了一个专科。

然而他对自己还是没有清醒的认识,到了大学,开始说好好学习,专升本,后来还是走上了与同学寝室网吧开黑的老路。还为自己狡辩“一张白纸侵入了墨水里,怎么也白不了”。

大学毕业后,没有学到什么技巧和专业,找工作四处碰壁,本科学历门槛摆在他面前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

或许此刻的他终于能明白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了吧。

有些路难道真的要自身去经历才会懂吗?这样的坑走完后又会不会伤痕累累,对人生失去信心呢?

记得之前有一档叫做《变形计》的节目,

就是讲述孩子间交换体验不同人生,改变自己思想。一开始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一度受到好评,不过在后来也被网友们吐槽,造假、作秀。

但是如果有这样的机会,真的可以让孩子体验不同的人生,还是能够给他们带去很多的感悟。

一种正确的教育方式真的很重要,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不重视学业的问题,更要让孩子看到父母的不易。

因为人生真的没有那么容易!

5

我是在初中的时候开始体会到父母生存的不易的。我家是农村的,从小家庭条件就不好,然而父母对孩子都是这样,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去上学,宁愿自己吃苦。初中毕业之前一直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没钱就找父母要,想要什么就跟父母提,虽然也会经常有不给自己买的情况,但总体来说还是答应居多。

我们那每个月隔两三天就会有一个乡镇有集市,我们村有些有生意头脑的人都会赶集去卖一些东西,赚钱贴补家用。我初中毕业之后,等待中考分数下来的时候,在家里没事干,那时候我大舅是在省城做内衣批发,我就想锻炼一下自己,去我大舅那批发了一些秋衣秋裤跟村上别人一起去赶集卖。

说是赶集,其实就是摆地摊,在地上铺一块厚布把要卖的物品摆在地摊上。第一次去赶集的时候是去我们镇隔壁的一个镇,我们家邻居是卖布匹的,常常哪有集市就去哪卖,我的东西不多,就趁着他家的车一起去了,第一次赶集卖了几十块钱,那时候一条秋裤才卖十来块钱,那是我第一次自己卖东西。

后来我们那有一个大集市,人特别多,那一次卖了400多块钱,那个集市离我家比较近,我爸帮我借了一个三轮车把东西拉到集市上卖,虽然这次卖了不少钱,可是我却把爸爸帮我借的三轮车给丢了,那次卖的钱全部赔给了人家买三轮车。

还有一次卖了200多块钱,我如获至宝地把钱放在家里我的一个包里,然而农村的各家门都是大畅开的,村里人来人往,200多块钱放在家里丢了。

来来回回几次下来,苦吃了不少,可是不光没赚钱,还把成本也赔进去了。可是在这个中间我真的经历了很多,也长大了很多,非常能够明白父母赚钱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那时候卖东西的钱我一分也舍不得花,从那开始花钱什么的我都会计划再计划。

因为有着以上经历,所以我认为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更能让孩子懂得学业的重要性、感受到家长的不易:

1、不要让孩子觉得你的就是他的

我小时候我父母常常跟我说这样的话:你长大了要靠你自己打拼你的人生,我们是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留的,如果你不好好学习,那你只能回来种地。

不是父母哭穷,那时候是真穷,所以从小我就知道,我是没有任何依靠的,只能靠我自己改变我以后的命运。那时候小,父母也没有给我提供太多的教育资源,有一段时间学习跟不上,上课听不懂,所以从那开始也就没好好学习了,后来上了一个很差的大学,毕业以后我就留在了上学的城市没回家,不想再重复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了。

2、不要给孩子包办太多

农村的家庭父母对孩子最深沉的爱从来不是说什么甜言蜜语,告诉孩子“我爱你”之类的,给的最多的就是培养孩子独立的精神。我从小学开始就自己起来做早餐,有时候父母下地干活回来晚了我就自己在家做饭。

所以从小自理能力就比较强,也能够适应恶劣的环境,长大以后刚毕业那几年真的很苦,跟两个小姐妹一起租一个十平米左右的单间三个人住,每天为了省公交钱走很远的路上下班,这些我都能适应并且能够坚持。

现在城市里的孩子都很娇气,很多父母觉得吃苦是以后的事,自理能力方面等孩子长大自然就好了,所以凡事大包大揽,适当让孩子吃点苦真的有利于孩子成长和成熟。

3、尽早让孩子接触金钱,如果有能力就让孩子体验一下赚钱的辛苦

我家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经常给她报名参加一些类似于跳蚤市场之类的活动,把自己不看的书和不玩的玩具都拿去卖了,也可以用自己的物品跟别人交换。我记得有一次她负责收钱,我负责给别人拿物品,拿一个她就操心问我一句:妈妈,钱收了没?

这些经历都能让她快速成长,知道操心,也知道什么事情该怎么做。跳蚤市场结束的时候,我跟她开玩笑说:把你的钱拿来我们出去吃顿好的吧!她想了想说:“算了,我们还是去吃面吧。”经由自己的劳动赚取的报酬,她会更知道珍惜。

如果实在没有吃苦的机会,我们让孩子在家帮我们做一下家务什么的也是好的,总之,温室里的花朵终究经不起风吹雨打。

现在虽然生活也好起来了,自己也有了孩子,我也希望我能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给我的孩子,但还是希望有机会的话能让孩子吃点苦,自己体会一下赚钱的不易,这样才能理解人生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学业的重要性。

6

孩子不懂事,有几种原因,该如是化解:

衣食无忧,无法穷则思变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现在孩子普遍不懂事是与社会整体富足有一定关系。

孩子由不懂事到懂事,必须内心经历强大的冲击。

我的一个表妹,家里农村,虽然不富裕但是赤脚医生父亲既能干又勤快。她从小到大也不缺吃不缺穿。第一次高考落榜,于是不再想念书。来到广东表哥家当保姆。

这表哥嫂正值事业发展阶段,经常带她去见世面,看有钱人如何阔气地生活。并教育她:只要你努力学习,你也可以拥有这样的生活。

于是,这孩子在22岁高龄再次参加了高考,考入北方的油田大学,现在岳阳长炼上班,与以前当保姆在身份地位上有了飞跃。

小结:

社会是促进人变得懂事最好的老师。在社会上大开眼界,走出井底之蛙的局限;或者在工作中感受赚钱困难,生活不易。这样,心灵受到了冲击,可以形成更高的认知,明白当年没有努力的不应该,也明白了父母挣钱不易。

父母教养过失

还有很多孩子不懂事,是由于父母早期教养不得当造成。

孩子带着空空如也的身心来到这个世界,有了第一个烦恼:填充饥饿。所幸现在的孩子一般不会有温饱问题,因为物质世界丰裕,父母对他们身体照顾周全。

珊珊学步牙牙学语的孩子,给父母带来了各种充满成就感的欢乐。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父母一直惊喜于孩子的成长,孩子在这种惊喜中感受幸福与满足,那真是美好。

可是不,父母在孩子来到学龄时,开始改变了态度:对孩子有了过高的指望,让他们在各种追求中喘不过气。

如果父母并未因此调整自己的指望与对孩子的压迫,孩子会对学习与父母产生反感,拒绝优秀与进步。这叫做:

有压迫就有反抗。

通常,孩子的这种状态被称为不懂事:不懂得父母的艰辛,不懂得自己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

但是,如果你了解了这种状态的根源,或许会将指责的方向稍微偏移。

儿子到了高三,心有余力不足。高中几年的不自信与成绩始终无法上升,让他对自己非常没有信心。乃至毫无所求。

高考后,他对我说过:我从初中就开始想以后成年了该怎么养活自己,想得太多,最后都不想去想了。

我一惊,因为很早跟他说过:

“爸爸妈妈只养你到18岁,之后你就得独立。如果考上大学,我们再支持你几年。”

说这话的时候我以为是有道理,也很能激励他去考好大学。

没想到,他萦绕心头的却是如何独立?

小结:

家长过高指望,过度焦虑的教养,会让孩子传染上焦虑情绪,影响他们当下的发挥状态。适得其反。

不要将过多的责任过早地压在孩子身上,这样会将他们弄得疲惫,容易放弃。

现在我调整了教养方式,尽量多地鼓励孩子,看到他当下的优点,并不吝赞美。

虽然晚了一点,但是孩子开始有了信心,身心健康的孩子就不会为将来焦虑。这样,能安在当下,有所进益。

有智慧的家长,会尊重孩子自身成长规律,用爱与正确的人生观陪伴孩子以他们自己的步调成长。只要孩子的身心健康,对自己充满信心,好未来肯定不是梦。

如何让孩子有所触动?

孩子毫无斗志,父母束手无策。

儿子大学了,对自己专业毫无兴趣,对学习也不在乎。甚至说出:大不了以后送快递得了。

我为他这种没有上进心感到担忧,可是没有反驳他。不是反对送快递,而是觉得如果大学生这种怠工消极心态,他如何能够过好大学生活,哪能学有所成?最最浪漫与书卷气的大学荒废最美好年华,实在是罪过。

一天,我跟他聊起在头条写文的事情,说最近长沙有位快递哥,因为送错快递被投诉,被罚了2000元,于是携带汽油要找投诉人同归于尽的事情。

他果然感到了震撼。

一方面,我说这种时候这样做对不对?不对,因为人活着最重要。任何失败都是经验,多了经验该开心才对。

另一方面,我说这每行每业都不容易。送快递每天那么多单,保不定不出错。

重要的是,人要有定力。内心安定,才能干好事情,且处事不乱。

虽然,我说的不少,但看得出,儿子最对原以为风驰电掣浪漫拉风的快递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小结:

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业的重要性,认识到父母的不容易。首先要孩子愿意听你讲话。要不然,一切都是被迫,事倍功半。

因此与孩子共情很重要。对孩子多认可,多表扬。对他们做得不好的地方暂时忽略,做得好的就大肆赞美。让孩子有了信心,就会愿意跟你交流。这是我的亲身体验,儿子现在很体贴老妈,开始寻思如何学好。

你还可以让孩子进入社会体验生活;或者带着他体验你的工作生活;或者平时跟他讲讲工作的不容易。让他了解现实生活。

总之,孩子如果不懂事,家长首先需要反思自我。弥补了与孩子的缝隙之后,才能做下一步安排。无条件爱孩子,始终正面确认他们的优点,忽略缺陷,并在适当的时候契机契理地讲述真实生活,让他们有所领悟。

7

孩子每个成长的年龄段都该经历着他该经历的相应的成长过程,只看你家长是不是给他经历的机会了。孩子不懂得学业的重要,不知道父母的不易,多半原因在于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对孩子过度宠爱、总是大包大揽孩子的一切、什么都顺着孩子,或者孩子一哭闹发脾气就赶紧满足孩子所至。

孩子一切都来得轻松容易,该经历尝试的都被家长包办剥夺了,所以,即便孩子年龄增长了,心理年龄依然没得到该有的成长,因而也没有自己的责任意识,更没有觉得自己要生活更好,就得自己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行。因为一切都由父母想当然地提供好了,自然就会出现孩子不懂学业的重要和父母不易的现象。

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这样的孩子自是学习努力,做人自律,有责任意识,受人尊敬,也很容易得到别人肯定赞扬的,因而也更自信坚定大度。

但如果孩子不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情况较为严重时,我建议,父母可以先把学校课程的学习放一放,带孩子好好去经历体验一下下面的活动,可以帮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后,再重归学习:

1.到农村、再到写字楼对比体验

带孩子到农村,亲自让他参加种地的劳动,感受种地的辛苦,直到他真的承认种地的不易,并且坚决不想长大后就做这份工作为止;再带他到大都市的写字楼中,去见识那些白领工作的人们是一种怎样的工作状态,以及工作环境,切身对比种地工作,由他憧憬选择自己未来的工作。然后真诚告诉他,努力学习可以让自己得到更体面的工作,可以在更能发挥自己智慧、自己能力的环境中工作,未来选择的机会更广泛,自己的生活也会更自由,切实懂得学业的重要。

2.到父母工作岗位体验

孩子到父母工作的环境中去切身实践感受父母一天的工作状态,包括加班(注意:要全程陪同模仿你上班工作状态,你站着的,他就得站着;你坐着时,他才可以坐。不允许带手机、玩儿游戏,严肃执行)。回家后,再由孩子自己打理全家人洗菜做饭这类事,让孩子全天地做一天或者更长时间的家长,舍得给孩子亲自实践观感的机会,从而让他在实际体验中真正感受到父母的不易。然后告诉孩子,你在学校读书的时候,父母也在努力认真地工作着,有时还要加班。父母和他一样也是辛苦着一天一天的,回到家里,还要把一家人的生活担子挑起来——洗衣做饭,还要辅导督促他的学习,继续在家里的工作,和孩子回到家里要完成作业一样,精神上一点不轻松。

3.到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体验

抽晚上的时间,带孩子到北大清华这样的重点高校或本城市的重点高校(一定是重点高校,校风好,对孩子正面影响好。可以提前去踩点侦查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再带孩子去),去看看那些夜灯下上晚自习的或在图书室里自觉耕读的学子们的身影,让孩子看看他们如此努力学习看中学业的刻苦攻读的场景;再带孩子去重点高中里看看那些准备高考年级的高三学生们安静专注地夜读的镜头。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上,重视学业、努力进取的人太多太多,因为,重视学业,才有可能达成自己未来想要的生活的目标。

总之,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管住自己过度的爱该孩子成长的时候,一定交给孩子去成长,不要代替,让孩子自己经历他该经历的,面对解决他该解决的,如此,就不必担心上面所提的问题了。

8

你的描述中其实已经隐含了一个观点,就是如果不经历些什么,是无法明白学业的重要性的。这也是我所坚持的观点,事情除非亲身经历,不然不会有所感而有所行。

如果家境不算优秀,周边环境也并不优越,孩子在其他方面没有远胜常人的天赋,而你又希望孩子能够跳出他长大的环境,过一种高质量的生活,读书确实可以说是唯一途径。

孩子的早期教育很重要,不管父母多忙,在学业上多么一窍不通,也请体现出充分的责任感。

在孩子早期识字时,您可以一笔一画地教他,陪他阅读各种小人书,按着他的手在书上写字,用玩具等教会他数数和计算,不厌其烦地教导,要有耐心。切不可烦躁和责骂,以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教育方式。

父母不要缺席小孩的成长,以身作责这点很重要,因为小孩是会模仿的尽量身教,不要仅仅言传,道理谁都懂,父母不行动,光说大道理,并没有什么用,大人总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但如果小孩没走过桥,你说桥的事,他是理解不了的。在这个时候言语都是无力的,言传身教才是最有力量的话语。

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您真的迫切希望他明白这些的话,孩子在初中高中的时候,觉得读书没什么用对学习不上心的话,帮他休学一年,让他去社会上走走练练,退一层皮回来后就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了,你得让他痛了,切切实实吃了亏,认识到自己是个战5渣,他才会明白这个道理,相比较以后几十年的人生,休学一年如果能让他之后走得更好,真心不亏。

前人之悲剧不在己身身上重演,此谓智慧

己身之悲剧不在后人身上重演,此谓担当




9

首先说孩子要经历什么后,才能懂得学业的重要?

作为家长最头疼的事情,就是跟孩子讲了许多道理,孩子对学业还是无所谓。我是普通工人,我时常提倡给孩子参加现场劳动生产线的体验,让孩子在体验中看到有知识和无知识的区别,有知识干轻松技术活,无知识干又苦又累的体力活。

特别是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技术不断更新,如果没有过硬的学业知识,以后连个出体力做工人也不一定干掉了。通过实际劳动体验,让孩子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孩子对学业的追求。你家有不好好学习的孩子吗?就请你带他到厂里做搬运工吧,一天10个小时,坚持一个月以上,他就知道学业的重要性了。

另外学业的重要性,还表现在招聘、待遇上,学业高、学业强,不仅待遇高,还能得到免试进入,这个道理好懂,就不举例说明。

再说说让孩子经历什么后,才知道父母的不易?

有句话说“不为人父母,不知父母苦”。只有在孩子也成家立业的时候,要付起对家的责任,需要挣钱养家,需要还房贷、车贷,需要担起对孩子的教育,一系例的事情,需要每天起早带晚,工作不敢马虎,工作不怕困难,就是为了小家庭,为了人生能过得去。

现在小家庭生活都忙成这样,那时候我们的父母面对几个孩子的吃喝穿洗和教育,没听过父母说苦和累,今天孩子成为人父母,才会懂得这一切父母是多么不易。而那时的父母付出与操劳要比今天的孩子们多多少!体会到父母的不易,以后就要感恩父母,报答父母!

以上就是我的认之体会,希望对每一个教育孩子的人有启发,再此欢迎大家多留言建言,多关注支持,谢谢!

10

用我和老公完全不同的成长经历来诠释这个问题。

我是独女,爸妈就职于效益很好的国企大单位,从小在吃穿上我没有为难过。可在学习上我也没有什么主动性。我妈是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她的朋友就是数学老师,化学老师,物理老师,英语老师。平常我妈就会让这老师朋友来我家串门聊天儿,然后轮流到隔壁屋子里给我开小课辅导。该学什么?该怎么学?最新的学习资料,只要我一抬手,马上就雪片似地飞过来了,完全是被动的,填鸭式的。

就这样到中学为止,我的成绩一直是中等偏上。可后来高中住校,没有了我妈的管制和束缚,我的成绩一落千丈。一直以来我都是在按照我妈的要求学习,是为了我妈而学习。脱离了父母的掌控,我是自由的,喜悦的,可学习上一直浑浑噩噩,完全没有动力。

后来我自费出国,半工半读的那种。第一年要过语言关,拿不到检定级别就得回国。形势迫人,我人生第一次开始有目的的去学习。紧接着考大学,如果考不上国立,上了私立就意味着要比别人多交三倍的学费,就要去死命的打工,于是我开始拼了命的去学习。

从我开始自主的去学习,我身体里所有潜能都被激发了出来,一步步的,我不仅上了国立大学,而且还取得了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在国立大学,我遇到了一位博士留学生,他就是我现在的老公。

虽然我和老公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合,但之前我们的经历是完全相反的。

老公出生在一个小县城的偏僻农村。村里没有小学校,为了上课,老公每天步行往返5公里。下雨天,山路泥泞,鞋子经常被沾到泥里拔不起来。学习多不容易呀,我老公就特别珍惜学习的机会。

村里人大都认为孩子上几天学认两个字,初中毕业上个专门学校,就该早早出来工作挣钱养家。老公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初中毕业后瞒着我婆婆没报中专,竟然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为了这事儿,被我婆婆狠狠的打了一顿。不去挣钱,去上学顶个什么用?可又拧不过我老公,还是让他上了高中。

到上研究生为止,我老公每个月生活费只有300元,一直修电脑打工挣生活费。后来经由大学教授的推荐,出国留学读博士,学费全额减免,并附有奖学金。

老公因为生活环境的原因,从小就体验了生活的艰辛,亲眼目睹父母的不易。不想一辈子待在农村过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学习就是唯一的出路,所以一直以来学习都比较的主动积极。

对于我,父母过度的给予和关注,带来的是压抑和窒息感,当时真的很难体会到父母的不易,直到后来自己也有了孩子,才慢慢了解父母的心境。


建立学习的自主性首先要让孩子有正确的学习观念,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而并不是为了父母在学习。父母退而其次,在需要的时候给与及时的助力。否则,一旦离开父母,孩子内心的精神支柱就会倒塌。那时已经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错过了培养能力的最好时机。孩子甚至会产生自我怀疑,会走许多弯路,吃许多苦。要让孩子自己发现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做,如此反复,在失败中不断成长。

虽然学习是孩子们的主要任务,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尊敬父母,感恩父母,体会父母的不易,在日常点滴中培养孩子的道德教养和礼仪。不要只是一味地付出,养成要求孩子的习惯,适当的时候需要索取和示弱,对于孩子过分的要求一定不能妥协。让孩子简单的了解一些家庭收支并参与到家庭活动中,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承担相应的责任。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