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民族的医学博大精深,历史上的神医很多,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历史,领略一下神医们的风采。他所处的时代不同,医学成就也不同。那么他们谁到底是中国古代的神医呢?

李时珍: 李时珍走遍了祖国的大小山川,采集草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医学财富。

孙思邈: 被称为药王的孙思邈是非常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著有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华佗: 俗话说即使是华佗在世也救不了你,人们把医术高明的医生比作华佗,可见华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极高。华佗最擅长的是外科,他发明了“麻沸散”。麻沸散的使用,开辟了麻醉剂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先河。

张仲景: 张仲景辞官从医,写下了著名的《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张仲景在医学上有独特的见解,被后人称为医圣。

扁鹊: 扁鹊是战国中期的医学家。他最擅长运用四诊,尤其是用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中学时代学习的《扁鹊见蔡桓公》,说的就是他用望诊给齐桓公诊病的故事。至今使我记忆犹新。扁鹊周游列国,有一次,他来到了晋国,用诊脉的方法,把昏迷了五天不省人事的赵简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诊病是扁鹊的首创。他是切脉诊病的创始人。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给扁鹊做出了高度的评价,从古至今扁鹊是诊脉最高明的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神医当之无愧。






最佳贡献者
2

在中国历史上,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都堪称神医,他们分处不同的时代,各自擅长的医术也不完全一样,但都位于中国历史上的神医之列。


神医扁鹊

扁鹊,春秋战国时代名医,原名秦越人,他少时就很聪颖,勤奋而好学,尤其是对医学更为喜好。由于医术高超,被视为神医,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轩辕时代的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大家都比较熟悉《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就很深动的展示了扁鹊的“望诊”功夫。有一天,神医扁鹊拜见国君蔡桓公,他在旁边观察了一会儿,然后对蔡桓公说:“我看君王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及时诊治,恐怕病要深入体内。”蔡桓公毫不在意,他说:“我没有什么病”。过了10天,扁鹊又拜见蔡桓公,说:“我看君王的病已发展到了肌肉里面去啦,再不医治,恐怕病情还会加重百呢!”蔡桓公还是没有理睬他。又过了10天,扁鹊又来拜见,说:“我看君王的病已发展到了肠胃里去了,要是不及时治疗就会更重了。”蔡桓公还是没有理睬他。又是10天过去了,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掉头就走了,蔡桓公忙便派人去问扁鹊,“为什么不说话就走了呢?”扁鹊说:“皮肤病用汤药洗或热敷就能见效;发展到皮肉之间,用针灸可以治好问;病在肠胃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那只能由阎王爷作主了,医答生是无能为力的。现在君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已经无能为力了。”不久,蔡桓公就病死了。由此,不难看出扁鹊真不愧为神医。


扁鹊毕生几乎都倾注于医学研究与诊治之上,他采用望、闻、问、切四种方法(即望其色,听其声,问其病,切其脉)诊断疾病,治愈了不少罕见的疑难病症,“四诊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我国的医生所沿用,成为中医的传统诊断法。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是“中国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


外科圣手华佗

华佗,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与董峰、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


在《三国演义》中,有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描写。关羽在襄阳之战时右臂为魏军毒箭所中,后来,伤口渐渐肿大不能动弹。华佗为关羽剖臂刮骨,去除骨上剧毒,这里既让人看到了关羽的神勇和威武,也说明了神医华佗的医技高明。


医王孙思邈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医家、药师,被后人誉为“医王”,许多中国人视他为“医神”。它被西方称为“医学理论之父”。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孙思邈不仅擅长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外科和面部特征。中医首次提出设立妇幼疾病独立治疗科。在著作中,首先论述了妇幼医学应表述为“崇尚本质”。孙思邈十分重视妇幼保健工作。他写了三卷《妇女处方》和两卷《幼儿处方》,放在《千金要方》之首。在他的影响下,后世医务工作者普遍重视妇科和儿科疾病治疗技术的研究。

医圣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中国明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理学家。他被后人誉为“医圣”。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撰写的中国药学著作,共五十二卷,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典医学集大成者,是到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此外,李时珍的著作尚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传世;还有《命门考》《濒湖医案》《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天傀论》《白花蛇传》等


总之,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堪称神医的难以一一列举,他们每个人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在世界医疗史上涂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世人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3

中国历史上的医神既不是李时珍,也不是孙思邈,更不是张仲景,还不是华佗,那是谁呢?是扁鹊三兄弟!

魏文侯问名医扁鹊:“你们家三兄弟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侯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回答:“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已经铲除了病根,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刚刚发作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些小病,所以他只在我们当地才有名气。而我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所以他们都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因此我的名气响遍天下”。

各位条友,从魏文侯与扁鹊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这三兄弟医术的高明,假如这三兄弟合体,那定是天下无敌的医神。这三兄弟的本领,分别体现出了医生治病救人最高明的三个本领。

1.防微杜渐的本领。古人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当医生给人看病,首先要像扁鹊的大哥给人治病那样,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使疾病在萌芽状态就能及时发现,一看一个准,一治一个愈,花小钱治大病,特别是没有医保的老百姓,不得作揖叩头、箪食壶浆感谢医院,不得天天给像扁鹊大哥这样的医生送“神医在世、悬壶济世”的锦旗么!有这样的神医,可以免去病人花大钱买药,花巨款住院。你说,如果这样的医生出门诊,市民肯定能十里长街排队候诊,这可是医院之神,病人之幸,万民之福!当然,排队难出现“号贩子”,是另一个话题了。

2.药到病除的本领。无论是大病小病,有了病,向扁鹊大哥那样看准病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在病人病情刚要发作的时候,及时用药治疗,这往往是最关键的一步。这时,医生就要像扁鹊的二哥那样,不能等病入膏肓了才着手诊治,而要切实根据他大哥“号”出来的病情、病因,从病人具体情况出发,切实找准引发病情的症结,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不至于长期躺到病床上,耗光了家底,最后一命呜呼。

3.起死回生的本领。是病人,就有重病人和危重病人,就得需要小手术和大手术。这时候,三兄弟中“名气响遍天下”的扁鹊,就该操刀手术了。这是病人的最后一关,对有钱人家来说,可能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病人;对条件较差的人家来说,可能就放弃治疗了。此时此刻,看扁鹊出场,向他大哥、二哥分别问清了病情、吃了什么药之后,就要对重病下猛药、动刀子了。扁鹊不但医术好,救死扶伤的医德更好,从不要病人的红包,经他手术后的病人,基本都能起死回生。

可见,从古至今的天下医生,是不都得像扁鹊三兄弟学习?作为医生,主攻一科专业容易成为名医,但如果做到集扁鹊三兄弟的本领于一身,这样的医生,不但是名医,则更是医术全面的神医了。

4

黄帝内经五行对应。

5

要说医神,我觉得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四人更胜一筹。

奠定中医学切脉诊断方法的“神医”扁鹊

扁鹊的本名叫秦缓,他看病医术高超,不论走到哪里都给人带来健康,故人们尊称他为“扁鹊”,意思是吉祥的喜鹊。

他一生以看病为主周游列国,所到之处都有他的传奇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是“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

公元357年,他游医到山东临淄,齐桓侯出来迎接,他见齐桓侯脸色不好,告诉他:“你有疾在胰理,不治将深”。齐桓公说:“寡人无疾。”

待扁鹊走后,他认为扁鹊是为了挣钱在骗他。扁鹊先后四次的提醒他都当耳旁风,终于病入膏肓,医治无效死亡。

一次,扁鹊行医途中路过一个村庄,看到一群人抬着一个棺材边走边哭,上前一打听才知道,棺材里躺着的是刚结婚一年的小媳妇,因为难产死了。

扁鹊看见薄薄的棺材缝隙中流淌着鲜血,他急忙叫人将棺材放下,说:“你们怎么能埋活人呢?”村民将信将疑打开棺材。

扁鹊拿出针包,在小媳妇的人中上按摩一会儿,又在中脘穴扎下一针,只见小媳妇身子动了一下,眼睛慢慢睁开,不一会儿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一针救了两条性命。

扁鹊将一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医学研究和诊治病人上。他采用望其色,听其声,问其病,切其脉的“四诊”方法成为我国中医沿用至今的看病方法。

外科手术第一人——华佗



华佗处在东汉末年三国初期,正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为了救人于水火之中,他不愿做官,到处行医问药。足迹遍布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有位督邮看过几次病后,感觉已经痊愈,华佗给他切过脉后对他说:“你的病虽然好了,但元气并没有恢复,需要静养,千万不可房事,不然将有生命危险。”

回到家,他没有听华佗一再嘱咐,当晚和妻子同房。三天后果然发病身亡。

华佗行医数十年,掌握了丰富的养生、方药、针灸、手术等技术。对内、外科、妇科、儿科、等有独到见解。

他开创了用“麻沸散”全身麻醉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伤寒杂病的先驱——张仲景

张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邓州)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

他所处的那个年代,正是瘟疫和伤寒大流行时期,据史书记载:东汉恒帝时大疫三次,灵帝时五次,献帝时流行更广,张仲景家族200余口人,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人死于瘟疫和伤寒。

眼看着亲人一个个被瘟疫夺走生命,促使他开始专心研究伤寒病的医治。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广泛收集医方,编纂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广泛用于临床医学,为推动我国中医药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如今《伤寒杂病论》成为各个中医院校必修的课程之一,被世界医学界所敬仰,张仲景也被称为医治伤寒杂病的先驱,“医圣”。

医药学家、药圣——李时珍



李时珍的父亲是开诊所的郎中,他从小受父亲熏陶,对行医问药很感兴趣。父亲一面教他和哥哥读书,一面让他们帮着誊写药方,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行医技术逐步提高,兴致越来越浓。

一次父亲带着哥哥出诊,他一个人留在诊所,这时来了两位病人,一个火眼肿痛,一个暴泻不止,他果断为他们开方拿药,父亲回来检查后夸他下药正确。

成年后的李时珍云游四方,边看病边采集药物标本,尝遍百草。他走遍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和湖南、广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

历经27个严寒酷暑,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同时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后人经过研究他的医理、医术和医德,尊他为“药圣”

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他们是医学界的先驱,是中国医学史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开创,才有我们后来人的成功,他们不愧是我国中医事业的神医代表。

6

世界上哪有什么神医。。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信鬼神,作为一个爱好科学的人,只有科学没有神。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牛鬼蛇神早就被打倒。人民会踏上双脚,把各种神踩在脚下。造神运动早已经过去,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推动者和发展者。 我泱泱中华,人才辈出,一代好于一代,一代强于一代。历史是发展进步的,医学也一样。共产党万岁,人民万岁。不断发展进步向前看往前走的中国万万岁

7

只有医术高明者,没有什么神医医圣的存在。那都是人们对医术高明者的赞誉。能把死人医活的才可以被称为神医或医圣。但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常言道,医术有专精。即专攻一科。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8

张仲景。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下,孙思邈写下《千金方》 很为得意, 后看到《伤寒论》不禁汗下,九十多又补作《千金翼方》。《医宗金鉴》评价很客观,盖古经有法无方,自此始有法有方。从此中医学习有了规律可循。本草纲目虽也载有很多方剂,但更是本草学著作,不是医学著作。

9

要说历史上的神医都是故事里的事。对他们的记载进行科学验证,结果并没有什么神奇,糟粕倒是可见。

要说现代的“神医”确实不少,胡万林张悟本之流的不胜枚举。说他们是神医是因为他们骗人可以把自己都能骗过的神奇地步。了不起!

10

本草百晓生 识本草 通史地

离我们太久的朝代,先不去提它。就说说离我们最近一个朝代,清朝出的一位医学猛人。此人被现代老中医李可高度赞美,认为他可以与医圣张仲景媲美。尤其他创立的“枢轴运动”,(现代称中医圆运动)可以跟仲景创立的“六经辩证”相抗衡。

他就是乾隆时期的太医黄元御,相传他之所能当太医,是乾隆爷特别御赐。

有年,乾隆有疾,但太医院却看不出所以然。正当大家焦头烂额时,一个太医提出不妨让他朋友试试。

时黄元御,刚到京城不久。早年的梦想是当个好官,但因为一次误诊,庸医将他的右眼诊瞎。时科举,对五官有要求,最起码得五官齐全,没有残疾。

黄元御改学医,是因为喝了一碗名叫“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鸡汤,鸡汤是范仲淹熬的。

从此中医多了一位天才级神医。

但按清大内规矩,一介草民,哪里资格登堂入室,直接进城面圣。于是黄推辞说“我乃一介草民,不懂君臣礼节,若万岁爷怪罪,怕有欺君之嫌!”

乾隆爷对给自己治病倒是很上心,又发出御旨“你可以免去君臣之礼,只遵守正面礼(无论如何不能用背对着皇帝,退下只能面对皇帝,慢慢退出宫廷)和磕头礼节”

随后,乾隆又赏给他五品顶戴,赏俸禄,按品赐银,也就是说将他正式列入国家公务员编制,从此以后吃皇粮。

黄不敢再推辞,谁知一场大考正等着他呢!

黄元御把手搭在一条手上,眼前的床用帷帐遮住,不见人影,只有他眼前的手臂。约一盏茶的功夫,内侍问“皇上得的是啥病,该如何诊治?”

黄不断摇头,暗暗说“龙得风脉,无药可医,怕不久于人世”。奇怪的是,大家好像一点不在乎皇帝将驾崩的消息,床上的帘子撩开,出现在眼前的则是一位身姿绰约的女子。

原来乾隆为测试黄元御,特意让宫女代替他,让黄诊脉。见黄元御通过,乾隆才从偏厅徐徐走出,让黄给自己诊病。

“万岁小病,是补药吃多的后遗症,吃我两帖解毒药,便能药到病除。”正是有感于黄医术高明,乾隆赏赐其亲笔签名“考授御医”。

这事黄元御自叙称“帝眷之隆,何可恃也”,可见此事并非完全杜撰。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