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争议越来越大。过去,历史学界习惯了把古代的肃慎人当成满族的祖先。但这一结果,明显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那么,这个错误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忽略了满族的民族构成。自从我国著名的民族历史学家孙进己提出女真人流向去处和金国女真人非满族问题后,尽管有某些特定人群反对的声音,但逐渐成为有识者的共识。

但尽管孙先生用大量篇幅论述两个女真概念存在差异,族群不同,但因历史原因,“两个女真”概念等同混用、乱用的情况仍然很普遍,在网络上仍旧造成了认知的混乱,也总有人不愿意面对这个铁的事实和结果。

所以,既然我们要搞清楚满族的祖先,那么就尤其有必要先搞清楚满族的民族成分。

满族不是单一民族,而是民族共同体。满族是以清末的旗人为主体形成的民族概念。

清末旗人包括了满旗、汉旗和蒙古旗人等众多民族成分。以清末汉八旗为例,建国后根据其民族意愿识别为满族。

所以,满族的主体包括,满洲人,在旗汉人等。

而满洲人入关之初,仅仅二十多万人。是以建州女真为主体的部落集合。所以,今天所有关于满族祖先是肃慎人的说法都是极其不严谨的,而且还是错误的。


事实上,肃慎人是金国女真人的祖先,如果把他们说成是满族祖先,有“移花接木”之嫌。而根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可以确认,金国女真人和建州女真人根本不是一个群体。他们之间根本没有继承关系。

前面有人甚至用一些传说来夸大肃慎人与满族的关系,却割裂了和金国女真人的关系。

然而,事实却告诉我们,真相在民间。此女真非彼女真也。

金国女真人有多少?他们结局如何?把他们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就不会犯下想当然的错误。资料显示,蒙古灭金时,金国人口已经达到了2000万人。

这么大规模的人口,分布在哪里呢?答案是中原。史书记载,金国发动灭北宋战争后,这个曾经的渔猎民族全面入关,实行和中原相同的制度,学习汉文化,从最初创造仿制汉字的女真文字,到最后彻底放弃女真文字,使用汉字汉语。


在金国立国的一百多年间,他们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向世人证明,他们是汉人!

这些努力包括,修建和中原人一样的“金长城”,过城邦生活,他们希望通过生活“中原化”,以此表明,他们和中原人一样,也可以过农耕生活。不仅如此,金国历代帝王还把大量贵族牵往山东等地和汉人一起生活,学习汉人起居习惯,逐渐和中原汉人融汇在一起。

为了让自己更像中原人,从黄河北岸到北京城,他们都大量修建道观和庙宇,遵从佛教、道教,但从来没有信奉萨满教。这些变化表明,他们已经逐渐接受了中原文化,标榜自己是正宗汉人,甚至于敢于和南宋争抢谁最“中国”的名号,以此表明自己的“正统”身份。以至于,当蒙古大军灭亡金国后,尽管对金国皇室和贵族进行了报复性地杀戮,但对金国统治区里已然和中原人分不开的女真人一律称为“汉人”。而把南宋的汉人称为“南人”。

这些事例证明,金国女真人在亡国后,多数的确已经融入中原汉人中。八百多年后的今天,在甘肃泾川发现的金国女真后裔村落,这个被称为“完颜村”的人口有5000多人,都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汉人。这个事实和史书相互印证,历史上的金国女真已经汉化了!而且,不但如此,还有生活在草原上的部分女真人也融入了蒙古部落中。

还有更少数的女真人融入了后来的建州女真中。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可以因此认为,建州女真融入了少数金国女真人,他们就是和金国女真有共同祖先呢?如果这种结论成立,是不是汉人也要认金国女真为祖先?是不是蒙古人也要认金国女真为祖先?显然,这是历史的归谬法,我们不会认同。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可以确信,此女真非彼女真!

事实上,金国女真立国,享有国运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同时期,还生活着另一个被称为“胡里改”的部落,这个部落确实是后来的建州女真的雏形。

为此,孙进己先生在其《女真民族历史》著作中做了如下严谨阐述:



原来,已经有文字、军事工业发达成熟的金国女真人吃狗肉,而尚出于奴隶社会的胡里改人把狗视为圣灵,他们信奉萨满教,没有文字,直到努尔哈赤创建后金,才仿照蒙古文字创制了满文。而众所周知的原因,元末明初的一百多年,东北的恶劣生存环境,为了争夺生产生活资源,部落部族战争常年不断,部落重组变化频仍,所以,从胡里改到建州女真的形成,尽管有明确继承关系,但其实也有很大变化。这个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问题又来了。此时的建州女真,是如何进入东北的呢?

综合今天国内外历史研究结果,中俄历史学者在研究明代北部边界时,意外地发现了苦苦寻找多年的明代中国人——北山女真的下落,他们就是生活在今天俄罗斯境内的楚科奇人,居住在楚科奇半岛。在这个近年来已经被严重俄国化的民族背后,学者们得出结论,楚科奇人和满族有着真正的“亲戚”关系。但今天的楚科奇人多数已经放弃了自己的母语——满通古斯语,他们正在接受俄语,部落里说俄语的越来越多——他们被逐渐俄国化了。

在我国史书中有明确记载,明朝初年,彼时打着“女真”旗号的“四大女真部落”——建州、海西、野人和北山,“悉境归附”。而因为一直搞不清北山女真的活动范围,长期以来,史学界一直把明朝北部疆域视为未知疆域,用一根直线表示。而随着楚科奇人身份浮出水面,他们和建州女真关系的确立,不但能帮助我们尽快搞清楚明代北部疆域,还能彻底击破长期以来被清朝贬低的“明朝疆域400万平方公里”的谎言,更能彻底澄清,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满族祖先是肃慎人的错误认知!由此,可以基本确定,满族祖先——建州女真来自于通古斯,即今天的西伯利亚。

总之,金国时代的女真人和满族的前身之一,建州女真,虽然都有“女真”标签,但属于完全不同的部落部族,是两个不同的大“主体”。金国女真统治区域内,人口达到2000万人以上,中原人口占了多数,而女真人已经在200万人以上,且已经进入封建社会,可以和南宋分庭抗礼,占据半壁江山,具有高度的文明。

而以清末旗人为主体建立的满族,主体之一的建州女真,人口很少,融合其他民族部落,壮大为满洲族后,人口也仅在二十多万。且入关时尚处于奴隶社会,其文字、发饰、文化和宗教都和金国女真完全不同。

反而,有着亲缘关系的“北山女真”人,对研究建州女真的源头有着真实可借鉴的意义。

最佳贡献者
2

女真族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莫过于创立清朝。在清朝时,女真族由皇太极改为满洲族,后来改名为满族。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疆域领土上,也在历代前列。

而在清朝历史记载中,他们把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尊奉为始祖。而关于布库里雍顺的真实身份,一直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偏向神话传说色彩,据说在很早以前,有三个仙女姐妹到凡间洗澡,有一只神雀把一枚果实衔落在三仙女的衣服上。三仙女洗完澡上岸穿衣服的时候,看到这枚果实,就拿起来吃掉。

没想到,仙女因此怀孕,生了一个男孩。仙女为男孩起了名字后,把他放在一条小船上,自己离开。这个男孩,就是布库里雍。

他沿着松花江一直漂流到黑龙江一带,在当地上岸后,发现当地有三个部落因为争夺首领位置争斗。

布库里雍就说明自己的身份,当地人对他十分信服,就让他当了首领,统一三个部落。这才有了女真族的出现。而在《清实录》的记载中,布库里雍就有更明确的身份。

在史料记载中,清朝祖先原本是明朝的建州左卫,名字叫猛哥帖木儿。明朝统治东北一带时,授予当地部落首领官职,让他们接受明朝统治。

这位猛哥帖木儿的姑姐妹中,有人被选入明朝皇帝后宫,担任嫔妃。猛哥帖木儿也因此被升任为都督。

他的儿子孟特穆也继承都督职位,后来还被清朝追认为肇祖。但在清朝史料推测中,布库里雍距离孟特穆也只过了三四代人。如果按照这个时间推断,女真族的历史,仅在元朝。如果对比其他史料,就会有很大出入。

因为女真族在中国历史上,还建立了另一个封疆王朝——金国。这个政权前后经历了一百二十年的时间,由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部落后,击败辽国建立而成。

金国有非常强大的武力,他们甚至击败北宋,成为中原一带非常强大的霸主。但是,金国的不幸在于遇到了蒙古帝国的崛起。从草原崛起的蒙古部落更擅长战争。他们的骑兵纵横欧亚大陆,击败无数强敌,金国也在其中。

女真族在此之后失去了自己的政权。不过,对于女真族,蒙古帝国并没有办法灭绝,而且也无法进行直接统治。一方面是因为蒙古帝国本身的统治力量较为薄弱,很多制度都没有形成。

另一方面,女真族有自己的文化,并保留有自己的军队,短期内要想推行统治,其实非常艰难。所以,蒙古帝国击败金国以后,仍把女真族集中在他们祖先居住的地方,而且让女真族的酋长担任长官。

元朝初年的时候,女真族在当地的人数有五万户之多。元朝中期较少,减为三万户,但基本力量仍然保存。

按照史料对比发现,布库里雍则是当时元朝分女真族五万户的翰朵怜万户的酋长,并得到蒙古帝国册封的官职。翰朵怜万户就是后来的建州女真,孟特穆一支的后人就把布库里雍追认为始祖。

当然,从更多历史对比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布库里雍的活跃时间,主要集中的元朝初年。所以,他不算女真族真正的始祖。

而且,在唐朝末年的时候,史料中就有女真族的名字。也就是说,在金国建立以前,女真族在历史上就已经出现过。

唐朝时,女真族曾建立渤海国。渤海国前后传承229年,活动范围主要位于现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朝鲜半岛的东北地区,以及俄国远东地区。

但当时女真族被称为靺鞨族。而靺鞨族中的黑水靺鞨,后来就发展为女真族,也就是更后来的满族。

这也是女真族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他们在中国史料的记载中,常常有不同的名称,包括抑娄、勿吉、肃慎。之所以有这些不同称呼,常常是因为女真族在这个历史变迁的过程中,生活环境出现变化。

史官记载的时候,也出现变化。变化的原因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常常把女真族中某个部落的名字记下,却不知道那并非是整个民族的兴衰变化。

而在女真族的这些称呼中,最早的一个就是肃慎。在商周时期,就有女真族朝贡的历史。过去中原王朝的疆土没有开辟那么远,跟周围其他地区之间的关系,主要以朝贡的方式交流。

那些偏远势力给中原王朝送礼物,表示臣服。相应的,中原王朝会对他们提供保护,解决纠纷。

而当时肃慎也会送礼物。在他们送的礼物中,最有名的就是箭矢。所以,在《国语》中,孔子就说过:“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之矢野。”

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做出优秀的箭矢,可以看出箭矢对肃慎人非常重要。他们的工艺水平也不会太次。

不过,现在我们对肃慎的了解非常有限。因为肃慎对历史的记载,大多因口头相传。这种方式记载历史,很容易出现失误和断绝。

所以,对于肃慎更早以前的历史,已经无法得知。但可以断定,它是女真族和现在满族的祖先。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3

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居住着一群通古斯人,他们是满族人的主要来源。

通古斯人戴着和清朝时期满族人相同的红缨帽子,而且都有辫子。

通古斯人的服装和满族人的服装如出一辙:

留着辫子的西伯利亚通古斯人:

通古斯人狩猎时的身影和满族人如出一辙:

戴着帽子的通古斯人:

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儿(他的帽子和通古斯人的帽子一模一样):

清朝皇族的帽子也和通古斯人的帽子一样:

由此可见,满族人最早的来源是通古斯人,后来又加入了汉族人、蒙古人、女真人等等。

通古斯人和北美印第安人有很近的关系,相貌也很相似。

通古斯人:

北美印第安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欧洲人的记载,以阿提拉为首的匈人,其中有一部分匈人把大部分头发剃掉,剩下的头发编成辫子,这和刚入关的清军如出一辙。

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满族人的祖先通古斯人有可能是匈人的一个分支。

阿提拉和布莱达(欧洲油画):

4

满族,旧称满洲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通古斯民族中最大的支系。其历史比较悠久,据推测最早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因此,研究满洲族的历史由来,对于研究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一、肃慎(满洲)族系的历史沿革

在中国古代,东北地区原住民族除古商族(汉族)外,主要分三大族系:东部的肃慎族系、中部的秽貊(夫余)族系、西部的东胡族系。

肃慎族系从先秦到明清,先后经历了肃慎——挹娄——勿吉——靺鞨(黑水、粟末)——女真——满族、赫哲、鄂伦春等民族。

肃慎之名见于先秦,居住大体在今长白山以北,西邻松嫩平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先秦时期,肃慎人主要居住在江河沿岸的高地上,以渔猎为主。

肃慎人

公元前22世纪肃慎文明的中心在喜都,早期肃慎王国的第二代王室开始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我国考古学界认为今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湖南端的莺歌岭原始社会遗址,距今3000年左右,相当于西周时期,应当是肃慎的文化遗存。肃慎自公元前22世纪的舜禹时便见诸史籍。《山海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竹书纪年》载:“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即肃慎)来朝,贡弓矢。”禹定九州时,周武王、成王时,肃慎均派使来贡,最著名的贡品为“楛矢石砮”。周人称“肃慎、燕、亳,吾北土也”。

战国时期东北少数民族分布

从西汉开始,肃慎族改成挹娄,这个称号一直沿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挹娄主要活动在黑龙江流域东部,大致和肃慎相同。区域东临大海,南部、西部、西南部沃沮、夫余、寇曼汗国相邻。具体说包括张广才岭东西,老爷岭以西,牡丹江中下游,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三江汇流地带及其下游地区。同肃慎时期比,挹娄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了相当重要地位,渔猎仍占重要比重。挹娄开始迈入文明社会的门槛。

两晋时期民族分布图

南北朝时期,挹娄改称勿吉,其经济较挹娄又有较大发展。在肃慎、邑娄生产的基础上,勿吉人农耕的比重增加了,种植有粟、麦、稷和葵,采用中原人早已淘汰的偶耕。作为森林民族,狩猎业仍占主导地位。他们还有了手推车,可是有牛、马,却不知如何使用它们。在他们眼里,牛、马和猪狗一样,饲养它们为的就是宰杀了吃肉。尤其是多猪善射,这是自肃慎→邑娄→勿吉始终一贯的。所不同的是,邑娄人善“捕鱼”,勿吉人善“捕貂”。此外,勿吉人还学会了“嚼米酿酒”。

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时期,是时,肃慎种族迤逦西进,在南者为勿吉,据夫余故地;在北者为黑水靺鞨据有北夫余故地。据夫余故地的勿吉,后同夫余一部分融合,从而形成后来的粟末靺鞨;而另一部分勿吉,与北夫余即豆莫娄融合,从而形成后来的黑水靺鞨。

隋唐时期,肃慎族后裔主要以靺鞨为主,主要生活在西起嫩江,东到大海,南到朝鲜半岛,北到黑龙江口及鄂霍次克海广大地区。隋朝初年,靺鞨发展成几十个部落,其中著名的有七大部落,没有建立部落联盟。在靺鞨中以南部的粟末靺鞨和北部的黑水靺鞨最为著名。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唐初建立了海东盛国——渤海国。

辽金元明时期,靺鞨改名女真。辽灭渤海国,将渤海国内居民南迁,这部分女真称为熟女真,后来大多与内地汉族融合。

处于黑龙江以北地区的女真是黑水靺鞨的后代,社会经济落后,受汉化较小,称生女真。十二世纪初,当宋、辽、西夏对峙时候,在东北今哈尔滨阿城的阿什河畔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金王朝。金相继灭掉了契丹辽和北宋。

元明时期,女真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流域及以东的沿海地区。明中叶以后,女真主要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部。

建州女真,以原渤海国建州为部名,分布在长白山、牡丹江、绥芬河之间,以今吉林珲舂县、黑龙江宁安县为聚居地。

海西女真,沿用元代地名,因居地在东海之西而得名,分布在松花江下游的吉林扶余县至黑龙江阿城县一带。海西之名始见于元代,泛指海西诸卫的女真人。海西女真有哈达、辉发、乌拉、叶赫四部,又有山夷、江夷之分。山夷依山作窟,即熟女真完颜种;江夷居黑龙江,即生女真。哈达、叶赫属山夷,而辉发、乌拉则属江夷。后迁至呼兰河流域,呼兰与呼伦(扈伦)为音转,又称呼伦四部。

野人女真,同样是沿袭元代旧名,是女真中比较落后的一部分,故冠以“野人”之称,分布在黑龙江中下游两岸及乌苏里江以东。野人女真又称东海女真、东海窝集部,分为萨哈连、呼尔哈、瓦尔喀、库尔喀四部。而呼尔哈部,是建州女真的老家所在。后来,留居原地的仍为呼尔哈部,而迁走的就是建州女真。

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各部,并逐步统一了其他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1636年,皇太极改后金为清,改女真为满洲。随着清朝的建立和满族的形成,肃慎——女真族系完成了由古代民族向近代民族的过渡最终形成满洲、赫哲族、鄂伦春族、费雅喀、库页等族。

二、肃慎(满洲)族系的几个重要时期

肃慎(满洲)族系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曾经建立了从属于中原王朝的地方政权和独立的政权。

1、靺鞨人建立的渤海国(大祚荣)

公元7世纪末,因为战乱一部分靺鞨人东迁,后定居于松花江上游、长白山之北,建立了“震国”,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自此以后便以“渤海”为号。唐中期,渤海统一了拂涅、号室等部,统辖地域北至松花江下游、南至朝鲜半岛北部、东临大海、西南达今辽宁省北部及东部。建国初期有编户十余万,人口数十万,后期人口逐渐增至五百万左右。从而获得了“海东盛国”的称誉。极盛时期,地方5千里(约65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盛兵数十万。设5京、15府、62州、130多县。到9世纪末,渤海国被辽所灭。

2、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完颜阿骨打)

辽代时期,东北地区分别有南女真(熟女真)、北女真、生女真、黄龙府女真、顺化女真、长白山女真等等,这些女真部族之间并不相互统属。北宋初年,女真部落中的完颜部逐渐强盛,统一了今吉林省以北各部女真。1114年,其首领阿骨打起兵反辽,翌年,建立金国。用10年时间灭掉了辽国,两年后又征服了北宋。将都城从早期的上京(金上京在今黑龙江阿城市南)迁到中都城(今北京城西南隅),统一了河北及东北广大地区。后在蒙古军队的强大压力之下,迁都开封,企图向南发展,并与南宋交战10余年,致使腹背受敌。1234年金国被蒙古国所灭。

金国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两个王朝,迫使南宋割地纳款,令西夏臣服。统治大半个中国,达120年,极盛时期,国土面积360万平方公里,人口5400万(1207年)。

3、满洲人建立大清国(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元明时期,女真分为建州、海西(扈伦)、东海(野人)女真三部。建州女真大约在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集结到以斡木河为中心的图们江东西一带,逐步发展壮大。这支女真部落也就是后来满族的主要族群。

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明朝设建州左卫、建州右卫,与建州卫合称“建州三卫”。万历年间,明朝先后封努尔哈赤为都督佥事、龙虎将军。公元1583~1593年努尔哈赤用兵十一年,以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为中心,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公元1599~1616年又相继统一扈伦四部。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以赫图阿拉为兴京,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废除“女真”的族号,改称“满洲”,将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蒙古、朝鲜、呼尔哈、索伦等多个民族纳入八旗之下,满族的雏形形成。

1635年,皇太极废除“女真”的族号,改称“满洲”,将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各个族群纳入八旗之下,现代满族雏形自此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被编入八旗的还有当时相当数量的辽东汉人、蒙古人,少部分朝鲜人,甚至一些俄罗斯人,在八旗内部长期融合的过程中,他们已彻底融入了满族。建州女真人被称为“佛满洲”(旧满洲),其他人则被称为“依彻满洲”(新满洲)。




5

说到满族,许多人会想到女真,满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满族的祖先发源地是在松花江,也就是在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满族人特点就是性情剽悍,善于骑马射剑,勤劳勇敢,在松花江流域生息繁衍,并且满族人在那里开发了广阔肥沃的土地——黑土地。

女真人和满族人在开拓边疆,保卫民族的领土上都做出过伟大贡献,因此可以说满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杰出的民族,目前我国满族人口估计有五百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北方地区,目前满族人在名族融合过程中姓氏逐渐繁化了。

由于现代人比较开放,满族和汉族等其它名族人长期杂居生活在一起相处,耳濡目染的熟悉了彼此之间的生活习俗,所以现在的满族和汉族人不容易分辨了,说起满族祖先的起源,从清代中期到民国年间,满族人的修谱、续谱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在早些时候满族人运用满族和汉汉族两种文字,虽然当时汉族也有家谱,但是汉族没有使用满文记载,在那个时候满族人对父母的称谓为“阿玛”、“额娘”;而汉族人称父母为“爹娘”或“爸妈”,追宗朔源满族人的祖籍源于两地,第一是有部分女真人在前金之前没有随完颜部进关。

第二是有大部分满族人在乾隆、嘉庆年间,从北京迁来拓垦戍边的,他们的祖籍大部分是长白山,因为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当时满族大多是随顺治入关,即随龙入关,他们的祖先迁移,东北满族大多“随龙进关”,在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满族人又重新回到东北,屯垦戍边,安家立业。

因为满族男人出征作战,满族女人在家里生活劳作等,家里的苦力活由女人承担,满族女人过去都佩戴头饰,然后再穿布衫和旗袍,简单利索,其次满族人不吃狗肉,他们愿意养狗绝不杀狗,所以在满族留传着“义狗救主”的传说,满族人在狩猎中狗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历史记载中的“白山黑水”就是满族的发源地——黑龙江和长白山地区,满族是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个,满族有其独特的语言、文字,在历史发展中满族形成其具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

6

目前世界各国各族,对民族普遍的看法是:民族只是一个文化概念,并非是血统概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利坚民族,他们的祖先来自全球各地。满族也类似如此,满人其实是以原建州女真为核心,融合了东北众多部族而形成的多元化族群。构成族群的主体是:建州女真八部、海西女真四部、一小部分东海女真部落、八旗蒙军、八旗汉军。其中,原汉人所占比例超过40%,下面我将分别介绍各组成部分的渊源。

第一部分 女真人的由来

女真、诸申、肃慎(三者皆为谐音)是自西周时期起,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原始渔猎采集部落的通称(汉晋也称挹娄、隋唐称靺鞨)。在古代,女真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且社会发展水平较低,长期处于分散且流动性大的原始部落状态。在金代,完颜氏以汉字为基础,曾创造了金文。但随着金被元所灭,金文以及懂书写的金人亦被灭尽。在明末,努尔哈赤命人以蒙古字为基础,重新创造了新的文字—满文。因为在历史上女真人长期缺乏文字,致使中原王朝的史官对古代女真人的了解和描述,也比较模糊。西周人所描述的肃慎国,笔者认为实际上是石器时代的散居原始部落,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诸侯国概念。莺歌岭上层的3000年前原始人类遗址中的出土文物,也验证了这一点。

女真人的祖先,是已知的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人类之一,从史前时代就开始在东北这白山黑水间繁衍,靠捕鱼打猎采集为生。在最近的5000年间,女真人的部落和家族,因气候的变迁,产生了流动性大的特点,所以不同历史时期的位置分布也不尽相同。从辽代到清初,气温一直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并且出现了2次小冰期,笔者认为这是女真人大批南迁的重要原因。爱新觉罗氏先祖从明朝前半叶开始,也从哈尔滨东部的斡朵里城,一路沿长白山南迁至辽宁新宾的赫图阿拉。



《竹书纪年·五帝纪》,文中曰:“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
《晋书》:“肃慎氏一名挹娄,在不咸山北,去夫余可六十日行。东滨大海,西接寇漫汗国,北极弱水。其土界广袤数千里,居深山穷谷,其路险阻,车马不通。夏则巢居,冬则穴处。父子世为君长。无文墨,以言语为约。”
《北史.勿吉传》:“勿吉国在高句丽北,一曰靺鞨......自拂涅以东,矢皆石镞,即古肃慎氏也。”

第二部分,“建州八部”的由来

建州女真的开创者为,明初的胡里改部(注:族长为阿哈出,金姓)和斡朵里部(注:位于哈尔滨东的依兰县)。斡朵里部族长为猛哥帖木儿,是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原本与东海女真(也称:野人女真)是世仇,终其一生都在与野人女真作战。1403年,明成祖朱棣设立建州卫(绥芬河附近),目的是与野人女真作战,并以“朱棣老丈人”阿哈出为建州卫指挥使。1412年左右,设建州左卫,指挥使是猛哥帖木儿。后来在1442年左右,设建州右卫,指挥使是凡察。这就是女真“建州三卫”说法的由来。

1433年,猛哥帖木儿被野人女真杀死。建州女真为躲避北方野人女真的持续追杀,被迫长途南迁,并最终定居在辽宁抚顺新宾周围。因为常年的迁移和冲突,等到1559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出生的时候,“建州三卫”早已面目全非。这时的建州系主要有五大部族,即苏克苏浒部、哲陈部、董鄂部、浑河部、完颜部,也称“建州上五部”。

1588年,努尔哈赤统一上五部。1593年,努尔哈赤征服长白女真三部。自此,”建州八部”完成统一。因爱新觉罗氏尊“布库里雍顺”为始祖,所以他也是满洲的名义始祖。

《清史稿·本纪一》:“始祖布库里雍顺,母曰佛库伦,相传感朱果而孕。稍长,定三姓之乱,众奉为贝勒,居长白山东俄漠惠之野俄朵里城,号其部族曰满洲。满洲自此始。”



第三部分,海西女真的由来

海西女真,是明初对松花江流域大折曲处的女真人统称。因为此处在元代时被称为海西,故而得名。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初期情况类似,也是在明朝中叶向南迁移,并定居在吉林中南部。在海西女真南迁过程中,不断吸收蒙人和其他女真氏族的加入,后来发展成为四支强大的部族,即乌拉部、哈达部、辉发部和叶赫部。1619年,随着强大的叶赫部被征服,努尔哈赤一举统一建州和海西女真。叶赫部不仅成为了最后被征服的强大女真部族,而且叶赫那拉氏也成为了大清国的最后一位实际统治者。另外,在历史上同样显赫的乌拉那拉氏,历代也出了三位大清国皇后。

这建州八部和海西四部,共同构成了满洲人的骨架,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相继归顺的小型部落和氏族。在后来,乾隆皇帝曾点名了66个部族,这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从龙六十六部”。

清乾隆帝《御制增订清文鉴》原文为满语,以下为译文:
太祖高皇帝姓爱新觉罗,先世创始於长白山福地。长白山高二百里,周围千里,山之上有湖名达门,湖之周围有八十里。由此,上流出者有鸭绿、混同、爱呼三江。在白山之东方俄漠惠之郊野,俄朵里城居住。平定了乱国,而名其国曰满洲。自此又迁居於赫图阿拉,即今之兴京。
那时苏克苏户部,萨尔浒、嘉穆瑚、占、完颜、额勒敏、札库木、萨克达、苏完、董鄂、雅尔古、安达尔奇部,窝集部,虎尔哈、瓦尔喀、费优,萨哈尔察等处之人民,皆自动来投太祖高皇帝。其次:赵佳、玛尔墩、翁鄂罗、安突卦尔佳、浑河部 ,哲陈部,托莫河、章佳、巴尔达、界藩、董佳、俄尔浑通、珠舍哩、讷殷、佛朵河、锡伯、安楚拉库、哈达、璋、阿奇兰、赫席赫 、鄂莫、苏鲁、佛讷赫、辉发、瑚叶、那木都鲁、绥芬、宁古塔、尼玛察、兀尔古陈、木伦、札库塔、兀拉乌苏、雅兰、西林、额赫 库伦、固纳喀库伦、萨哈连部、殷达浑塔库拉拉路、诺洛、石拉忻、叶赫、卦勒察、乌苏哩、兴坎、珲春、夸兰等国各部,都是被征服者,这些都作为满洲。

第四部分,满人名称的确立

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曾下诏谕,拒绝接受女真的称呼,统一改称为“满”,并于次年改元。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撇清与金代女真完颜氏皇族的牵连。

第二,从“建州女真”早期的艰难南迁历程可知,他们跟东北部的“东海女真”(也称“野人女真”),不仅不是同族,而且自元代起就互相仇杀。原建州左卫的缔造者,爱新觉罗氏的先祖猛哥帖木儿就是被“七姓野人女真”杀死。

第三,所谓的“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社会的发展程度相对较高。尤其是“建州女真”南迁以后,生活在南部地区达200年左右,与汉蒙朝鲜交流频繁,这与没有文字的北方女真在文化上差异明显。并且,从现代分子人类学知识可知,生活在东北亚南部的通古斯—满语系族群,与北方的一些其他古老族群,早已分化达数万年之久。而山东河北古汉人,也早已在数千年前进入了东北,与东北先民深度融合。

所以,把满人和女真人一概而论,确实有不妥之处。

《清太宗实录》卷二十五: 天聪九年太宗皇太极诏曰(音译的译文):“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之后,一切人等,止称我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

第五部分,八旗蒙军和八旗汉军的由来

首先,笔者要纠正民间艺人关于“蒙八旗”和“汉八旗”的说法,很容易造成误解。实际上独立的蒙八旗和汉八旗并不存在,比较客观的说法应该是满八旗体系下的八旗蒙军、八旗汉军。

1635年,皇太极征召八旗蒙军25000人,征召八旗汉军35000人。后来的几代清朝皇帝又不断征召,竟使汉军占到八旗总人数的72%。清乾隆皇帝不得不裁撤汉军编制,下了著名的“汉军出旗”令。只有当年“从龙出关”的汉军保留八旗编制,清军入关后加入的汉军脱离八旗。即使是这样,到了嘉庆元年汉军仍然占八旗总人数的42%。这与现代的一些民间统计,也大抵相符。



(注:民间各种数据互有差异,上图仅供参考。)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满族文化虽非源生文化,但也并不是女真文化的直接继承者,也并不实际存在肃慎—女真—满族的“一脉相承”。满文化不仅源自女真,同时也源自汉、蒙。所以,满族文化,是把多种民族文化融会贯通的崭新文化,自成一体。如果把满人简单说成女真人后裔,确实不恰当。满族里有不少原汉人,汉族里也有很多原满人,正如国际上的普遍看法,民族只是一个文化概念。

满族各部的渊源,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也正是因为满是一个多元化的民族,所以个人的家族渊源,也就只能看家谱了,一概而论是不恰当的。

7

满族是我国55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北和京畿地区分布最多。满族是明末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以建州女真为主体,并吸收了其他的女真部落而形成的民族。因此,满族是女真族演变而来的渔猎民族。

在历史上,满族的爱新觉罗氏曾建立了清王朝,并逐步消灭了李自成、张献忠、南明、台湾郑氏、蒙古诸部及准噶尔汗国等势力。在清朝统治的二百多年时间里,满族的汉化现象非常普遍。在辛亥革命后,有许多满族百姓甚至完全汉化了。

有人认为,满族的祖先最远可以追溯到肃慎人。肃慎是东北地区最早的渔猎民族,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不过,满族虽然起源于东北,但是否是肃慎人的直系后裔还很难说。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满族出自于女真族,但女真族的分支部落众多,成分很杂乱。众所周知,最早的女真族就是唐朝时期的黑水靺鞨人。他们与蒙古这类纯游牧民族不同,属于寒冷地带的渔猎民族。

在辽代末期,女真族的完颜部统一了整个女真族,这是女真历史上的首次统一。后来,女真族完颜部又根据契丹文创立了女真文字,并消灭了辽朝与北宋,并把南宋压缩到淮河以南,称霸中原百余年之久。

蒙古兴起后,消灭了完颜部的金国。进入中原的女真族被完全汉化,而那些留在东北的女真族又被蒙古人控制着,所以金国时期创立的女真文字便逐渐消失了。不过元明时期,仍有诸多的女真部落仍然生活在东北地区。

明朝时期,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崛起。努尔哈赤统一了散落在东北的所有女真部落,这是女真族历史上第二次统一。由于金国时期的女真文字已经失传,所以努尔哈赤让人使用蒙古文创立了新文字,这就是后来的满文。
(清朝总督与各大将军辖区)

努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将女真族的名字改变成了满族,并且将当时的国号“金”(史称后金,原本是为了对照历史上完颜阿骨打的金朝)也改成了清朝。这就是历史上,满族与清王朝的由来。

8

孔子周游列国之时,有一只鹰从树上跌落在地上,鹰身上还插着一支箭。没有人知道这箭的来历。

孔子看了看箭,便说道:这是肃慎人做的砮箭,用白桦树做箭杆,用砮石做箭头。周武王平定天下时,肃慎人曾经进贡过一批砮箭。这是肃慎人最早出现在记载中。

肃慎,就是女真的前身。女真人受到辽国人的欺压,奋起反抗,最终建立金国。金国与南宋分庭抗礼,但又向辽国的另一个属地蒙兀汗国下手。没想到最终也是败在蒙古人成吉思汗手里。

而一部分并没有与金人南下的女真同族,选择继续过着渔猎生活。于是,金朝的女真人被称作熟女真,最终随着金朝的灭亡,熟女真融入汉、蒙等民族中。而留在东北,一直在山林里不愿意受到管束的女真人称为生女真

到了明代,女真又分为:野人女真、海西女真、建州女真

野人女真是最硬核的生女真了。在金国建立时不愿意归顺,在蒙古建立时也不愿意归顺,直到清朝建立还是不愿意归顺。可以说,是女真人里最原始的一个支系。清朝时被称为索伦三部。解放后,称为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三族。

海西女真又分为四大部落。叶赫、哈达、辉发、乌拉,由于领地与蒙古部族接近,受其影响也比较深。甚至叶赫部本身就是女真化的蒙古人。

建州女真实际上一直是最弱小的一支。其中爱新觉罗氏本来称为觉罗氏,因为建立清朝之后,才把族称爱新(金子)与姓氏连在一起。他们的祖先是库布里雍顺。据说是他妈吃了一个鸟蛋生的。这种传说在汉族的三皇五帝时期会比较多。也说明了早期男女关系没有那么固定。

建州女真最初从黑龙江迁到朝鲜,从朝鲜又迁到辽宁。受到明朝重用,受封建州卫,才有了固定的地盘。

到了皇太极建立清朝之后,将女真的族称改为满洲。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族称呢?据说是从“女真不满万,满万无人敌”这句话中来的。另一个说法是,“曼殊菩萨保佑的地方”的简称。

近代的满族,是由一个军事组织演变而来。这个组织的成员有朝鲜人、蒙古人、辽东土著汉人、女真人、契丹人、锡伯人等等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民族。大体上核心的是建州女真,建州女真属于生女真一支。且是较为弱小的一支。

按语言来说,满族人所说的语言称作满语,满语属满语支,包括锡伯语等,满语支属于通古斯语族,包括赫哲语等,通古斯语族属于阿尔泰语系,包括突厥语、蒙古语。所以,满族与蒙古族有亲缘关系。

9

关于满族的来源,目前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满族”作为一个生物种族的概念其实并不存在。他们并不具备一个种族所执有的特定本质。满族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的产物。

第二种观点,也是目前占主流的观点,认为满族就是女真人的后裔。

我们逐一进行阐述。

“满族”作为一个种族的概念其实并不存在

如果“满族”从生物性范畴的概念上看,并不具备一个种族所应该持有的血缘特质。满族只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应对外界环境,进行社会调节的产物。

他们是和明王朝东北边疆接邻的众多人群的组织总称。如果从祖先谱系和文化传统上看,满族人的祖先是就是女真人、蒙古人、以及一部分汉人。

这种观点认为,“满族”这个群体并不是种族上的满族,而是以一个高度统一的目标为目的,有意识而创造出来的人群组织。而当这个目标实现后,满族人便随着时间逐渐被同化消失。

所以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还认为,满族人在入关前其实并不能够称之为一个种族,而是在组织发展的过程中,自己不断强化和创造出的一个,具有民族起源、语言、文字的民族。

在他们入主中原后,满人选择了以儒家的文化体系来统治中国。这样一来,满族人就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先从文化上同化,继而在生物层面上的同化。

所以在1911年满清统治者退位后,正真的满人已经所剩无几,大部分已经融入中国人口当中。

所谓满人在这个时候就已经不存在了。

满族是女真人的后裔

满族是女真人的后裔,这种观点是满人的部族领袖爱新觉罗家族自己的宣称。

但我们在历史上看到,某个民族自己声称是另一个民族后裔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西晋时期的鲜卑族就声称他们是黄帝的后代,匈奴的铁弗部称自己是大禹的后代。

爱新觉罗家族声称是女真人的后代,肯定有重要的依据。因为“爱新”写成汉字的意思就是“金”,金朝是由女真人建立,并且曾经统治中国北方将近150年之久。

女真人的祖先历史悠久。大禹定九州,就有来自东北的“肃慎”前来纳贡。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

爱新觉罗家族入主中原后,不断强调满人的女真起源,所以在后来这种观点就成为最为主流的观点。

事实上直到1599年,努尔哈赤才任命了一些学者,借鉴采用蒙古字母来书写他们的女真语言,从此才有了“满语”的语言。满人作为一个民族,开始形成。

满族形成前的女真状况

我们便认定满族是女真人的后代,说一下满族形成前女真人的状况。

12世纪,女真族曾建立金帝国,当时中国一半的土地由金帝国统治。到金帝国灭亡时,女真人大部分被歼灭,只有留在发源地的三个小部落依然存在,他们分别是:

  • 野人女真 住在黑龙江下游一带
  • 海西女真 住在东北平原一带
  • 建州女真 住在图们江一带

到了15世纪,明朝廷加封建州的酋长李满住,为建州卫都指挥使。不久野人女真南侵,建州女真沿着图们江向西南迁移。明朝廷便将他们分为三个卫,总称“建州三卫”。

  • 建州卫 赫图阿拉城(辽宁新宾)
  • 建州左卫 阿木河(朝鲜会宁)
  • 建州右卫 古勒城(辽宁抚顺)

16世纪70年代,建州右卫都指挥使王杲屡次侵犯明边境,中国边境军官裴承祖到建州右卫缉拿逃犯,结果被王杲抓住杀害。中国边境军立即攻击王杲,将他斩首。

但王杲的儿子阿台逃脱,继续和明朝廷对抗。1583年,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对建州右卫发动总攻,并由建州卫的两个部落酋长带路。

在这次战斗中,其中一位酋长奉命去向阿台劝降,结果被阿台囚禁,并在城破之时烧死,这位酋长的儿子塔克世也被明军误杀。需要注明一下的是,塔克世便是努尔哈赤的父亲。

这次明军主导的攻击过后,建州右卫阿台覆灭,建州卫的其中一位酋长牺牲,导致建州三卫整个体系瓦解,部众自此各自为政。

满族的形成

好在建州卫留下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努尔哈赤。在父亲和祖父死后,努尔哈赤只继承了十三副盔甲,和剩下的数十位部众。他开始收拾残局,第一步就是侦缉叛变明朝的内部女真人,用以向明朝表示忠心。

再加上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为明朝牺牲,明朝便正式任命他为建州卫都督佥事,努尔哈赤便以这个官职为基础,壮大自己。并逐步进行女真人内部的统一征伐。

25年后,1616年,努尔哈赤力量已经壮大,他正式称可汗,建立后金汗国,又因为他们发迹于女真人称之为“满洲”的地域,所以将汗国内部的女真人称为满人。满族也正式跃上中国历史的舞台。

满族之后的历史,应该就是被所有中国人所熟知了。

结论

这样看来,“满族”这个称谓,其实就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创造,在爱新觉罗家族发迹之前,历史上其实没有“满族”这个民族和称谓。在明朝中期以前,我们也完全没有在历史上看到过“满族”的出现。

如果一定要论血脉的继承,满族就是女真族的后代,女真族则是古老民族肃慎的后代。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即告知。

10

满族产生于东北。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各部后建立后金国。但明朝旧部对后金十分愤恨。因为后金的祖宗一一宋朝时的金国女真人的铁蹄曾在四狼主金兀朮的代领下,杀进中原,攻城掠地,掳走宋朝两位皇帝,逼迫南宋小朝廷偏安于江南。所以中原的汉族及各民族,一提金国和女真人,就既怕又恨。

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雄才大略,他于努尔哈赤病逝后立即攺后金的国号为清,这样就避免了关内各民族对金国的恐惧和厌恶。但是女真族仍然让汉民闻之生厌,于是,皇太极干脆把女真族改为满洲族。

满洲是“满珠“的谐音,而满珠是吉祥用语,况且著名的东珠就产于松花江和牡丹江流域,是辽金时著名的珠宝。还有,"满洲“是地名之谓,正应了女真族起源于白山黑水。况且朱姓的大明朝简称"朱明",属火,而女真改“满珠"后属水,因珠生于水,水能克火,所以女真改“满珠",谐音为“满洲”,很遂崇向汉族"五行之说”的皇太极之心愿。

皇太极这一改民族名和国名的作法有效地避开了“金“和"女真“这些敏感字眼,从而有效缓解了汉民族对满族的怨愤和疑虑。

统一后的女真族,是努尔哈赤对东北以女真各部为中心的各少数民族的整合和融合,其原始各部又都是历史上各亇时期的长期融合的结果。但根据历史记载,最早于春秋之前即称雄于东北的主要民族是肃慎人。汉魏两晋时期,肃慎人基本衍化为挹娄与勿吉族,至唐代则衍化为靺鞨族,至宋代则又衍化为女真。所以清朝的满族之先祖,可如此逆向追溯:满族→女真→靺鞨→勿吉→挹娄→肃慎。

所以,满族的根源祖先是肃慎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