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邀!史载:董卓,字仲颖,原为东汉末西北边塞上的一个小军官,但他性格剽悍异常,作战勇猛过人。在平定西北游牧民族叛乱的征战中,董卓逐步积功被升迁至羽林郎,后来被攫拔为并州牧,成为镇守西北边疆的重要将领,并一手掌控了西凉(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精锐,拥有了与汉廷分庭抗礼的实力。

董卓的西凉军虽然只有数万人马,但里面混有许多善于骑射的羌人,因而战力十分强悍,是当时一支拥兵自重、实力不容小觑的地方军阀武装力量。

东汉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刘宏死,刘辩即位,是为汉少帝。执政的何太后之兄何进联络“西园八校尉”之一的世家子袁绍,一举诛杀独掌帝都兵权、祸乱朝纲的宦官首领蹇硕。何进、袁绍密谋尽杀宦官,还密召并州牧董卓率凉州兵马入洛阳,以为增援。“十常侍(宦官集团)”闻讯后发起疯狂反扑,杀掉了何进,袁绍又发兵将宦官团伙屠戮一空,董卓乘乱率凉州兵马开进洛阳,遂大权独揽,气焰嚣张。

董卓提兵入京后,袁绍逃奔冀州,加上掌军太尉何进被宦官杀死后,洛阳兵力空虚,董卓兵雄势大,朝中无人能制衡掌控凉州精锐、实力雄厚的他。董卓遂能称霸朝堂,日渐骄横跋扈。

董卓的凉州兵虽只有区区五万人马,但当时在洛阳周边却无人能与之对敌,因此他能以此为仗恃,尽揽朝政。史载,他进京不久就废黜了汉少帝刘辨,另立刘协为帝,即史上有名的悲催皇帝汉献帝。董卓扶植傀儡献帝,独霸朝堂,他公然带兵、佩剑上朝,并昂首挺立于献帝身后接受百官朝拜,终于犯了众怒。

董卓率兵入京后虽重新起用了惨遭宦官迫害的部分党人,并为他们平反、恢复了名誉,但他的军阀本性很快暴露无遗,他随意废立天子,霸凌大臣。他的专横激起了东汉文武朝臣和地方州牧的群起反对,并酿成了大规模的内战。

初平元年(190),东郡太守桥瑁假东汉三公之名义,呼吁各州郡兴兵讨伐董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这些地方势力公推袁绍为盟主,分兵占据要津,相机进攻董卓。董卓的西凉军虽然剽悍善战,但也无力抵挡关东诸侯的轮番合力进攻,只得退出洛阳,撤往长安。史载,董卓撤退前曾纵兵大掠一番,接着一把火将有200年建城历史、曾花团锦簇的繁华都城洛阳烧成一片废墟。

董卓的西凉军果然不是吃素的,退出洛阳后,竟数次击败关东联军。关东联军本就是各怀目的的乌合之众,彼此相互猜忌,相互欺诈吞并,不久就分崩离析了。

初平三年(192),长安发生兵变,董卓被部将吕布击杀,愤怒的百姓将他的尸体点了天灯。

当初董卓率西凉兵进京后,独持权柄,祸乱朝纲,东汉朝廷威仪丧尽,就连九五之尊的皇帝都成了西凉军阀们手中的玩物。不过,他的倒行逆施也引发了其身边一些亲信部将之强烈不满,最后竟死于亲信吕布之手。关东诸侯们在他死后乘机抢夺地盘,扩充实力,使长安周边混乱不已,群雄割据与朝廷分庭抗礼的态势已经形成。

【写作答题辛苦 剽窃必究】

【插图源于网络】


最佳贡献者
2

汉末时期,董卓是当时最有实力的地方实权派之一。不过董卓进京时,他所带的兵马没有五万人,按照《九州春秋》的记载,撑死了也就三千人。

卓初入洛阳,步骑不过三千。——《九州春秋》

并且董卓在进京前,其实他已经被调离西凉军了。当时汉灵帝对他明升暗降,一面晋封他为并州牧,一面又让他将兵权交出(交由汉末名将皇甫嵩指挥)。董卓心里清楚,如果兵权没了,他就完蛋了。

于是董卓接受了任命,但是不交兵权。他上书给汉灵帝辩解道,说自己掌兵十年,士兵上下跟他的关系太好了,都要为他卖命。朝廷让他去并州,这个他没意见。但是西凉军的士兵也要跟着他一起去并州。随他一起“效力边垂”。

汉灵帝一看董卓这么狡猾,便遣使者去下诏责备董卓。然而董卓那厮手上有兵,对汉灵帝有恃无恐。最终,董卓还是带了五千人向并州出发。但是走到河东郡后,董卓就不走了,因为洛阳发生了内讧。

什么内讧呢?就是著名的十常侍之乱,大将军何进被杀。接着何进一党又进行报复,把宦官也大杀一通。导致京城大乱,连个能主持大局的人都没有。

说到这里,要吐槽一下东汉末年的那些军阀和士族们了。那些人就是柳条上串王八,一类货色!董卓能进京把弄朝政,不是他有本事,而是京城中有内应。这个内应也不是别人,恰恰就是袁绍!

那么袁绍和董卓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董卓有个身份一直被人忽略,他并不是个简单的土鳖军阀。实际上他早在汉灵帝熹平年间,就被司徒袁隗(袁绍、袁术的叔叔)征辟为掾吏。所以他是在袁氏一族的支持下,才得以火箭高升,一路坐到了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的位置。

因此可以说,董卓就是袁家的门生,跟袁氏也有很紧密的利益关系。而董卓能进京,就是袁绍出的主意。

在董卓进京的前夕,大将军何进打算将宦官诛杀,但是他的妹妹何太后不同意。于是袁绍就提议,干脆我们汝南袁氏与你合作,大家一同剿灭宦官,完成陈蕃窦武当年未竟事业。何进采纳袁绍的建议,确定了征召外兵进京,武力逼宫的决策

其中,由何进派出去,从洛阳出发至外地征兵者共五路。

第一路:王匡至徐州征调五百强弩。

第二路:鲍信至兖州泰山郡征兵

第三路:毌丘毅至扬州丹阳郡征兵。(刘备曾随行)

第四路:张杨至并州征兵。

第五路:张辽至冀州征兵。

另外,由何进下诏,从外地调往京城洛阳的部队有三路。

第一路:东郡太守桥瑁从东郡至成皋县。

第二路:武猛都尉丁原从河内郡至孟津

第三路:并州牧董卓从河东郡出发,至关中上林苑

这个命令下发后,遭到了郑泰、卢植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董卓不靠谱,于是何进对董卓敬而远之,拒绝其进京。所以就只有桥瑁和丁原两路人马进了京。

结果,袁绍私招董卓进京!董卓还是大摇大摆的朝着京城而来。何进得知,派种劭先后两次劝阻,最终将董卓逼退,暂退到洛阳城西二十里处扎营。但是洛阳城还是在董卓的眼皮子底下,他随时都可以进城。



之后一个月,洛阳大乱。

先是宦官杀了何进,激怒了何进一党。接着以袁术为代表的何进一党杀进了皇宫,把宦官们杀的鸡飞狗跳。并且这还没完,那些凡是跟宦官有关系的,比如司隶校尉樊陵,河南尹许相等人,也纷纷被杀,并且还是被袁绍杀的。后来杀红了眼,董卓的弟弟董旻联合吴匡,把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也给杀了(怀疑他与宦官有染),并且控制了何苗的部队

随着何进被杀,宦官被屠灭,支撑着东汉政治平衡的三个支柱:宦官、士族、外戚,一下子就倒了两根。士族们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影响力反而还加强了。这个结果,恰恰就是袁绍最想看到的。

但是,士族也分好几派,并不是所有的士族都是汝南袁氏的马仔。而且有些人还是何进的死党,这些人与袁绍的利益并不一致。所以董卓就成了关键人物。因为只要他加入哪一派,另外几派就只能等死了。

在何进被杀的第三天,董卓也知道了洛阳的情况,于是率军前往洛阳。才二十里,半天就赶到了。

董卓刚到洛阳,立即就得到了袁家掌门,太尉袁隗的认可。先是拜他当司空,接着又支持董卓杀丁原,吞并了丁原的并州军。再加上董旻之前吞并的何苗余部,董卓一下子就发财了。

他找袁绍、卢植商议废立。卢植不同意,弃官而走。袁绍也不同意,也弃官而走。但是董卓不在意,他还是在进京后的第三天,废了汉少帝



说到这里,我觉得有一点很奇怪。按照《九州春秋》的记载,董卓进京时,率领步骑不过三千人,他觉得兵太少,害怕京城人士不服。便隔四五日,派遣兵士半夜潜出出四城门,第二天早上高举旌鼓而城,号称"西兵复入至洛中"。让大家觉得得董卓的兵马数不胜数,不敢反抗。

率四五日,辄夜遣兵出四城门,明日陈旌鼓而入,宣言云“西兵复入至洛中”。人不觉,谓卓兵不可胜数。——《九州春秋》

但问题是,按照十常侍之乱和汉少帝被废的时间记载。

十常侍之乱是公元189年8月27日

汉少帝被废是公元189年9月1日

也就是说,董卓他是在进京之后的第三天就废掉了汉少帝。三天时间,这就明显与《九州春秋》中所记载的“率四五日”有明显矛盾了。时间对不上啊!

所以我觉得,董卓进京后,他兵强马壮应该是事实,吞并了何苗和丁原的部队,他能不兵强马壮么?但是《九州春秋》中记载的董卓玩心眼,靠小把戏吓唬人,应该就是虚构的事情。

这个质疑先放一边,再说回袁绍与董卓。当董卓兵强马壮后,何进的心腹鲍信对袁绍说,我们杀董卓吧?结果袁绍不同意!然后鲍信貌似心里明白了什么,怕是你们袁氏一族早就跟董卓是一伙人了吧?于是,鲍信当天就带着兵马跑路了……

到了第二天,董卓说出自己要废皇帝时,袁绍跟董卓吵了一架,然后也跑了……

董卓呼绍,议欲废帝,立陈留王。是时绍叔父隗为太傅,绍伪许之,曰:“此大事,出当与太傅议。”卓曰:“刘氏种不足复遗。”绍不应,横刀长揖而去。——《献帝春秋》

随后若干天,京城的有志之士,也纷纷向关东跑路。比如典军校尉曹操。

当这些人全跑路后,董卓自然而然的就控制了朝廷,并开始了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以上便是董卓控制京城的全过程。从叙述中可以看出,董卓能够进京,玩弄朝政,与京城中袁氏一族的鼎力支持是离不开的。其中袁绍是关键人物,他叔叔司空袁隗则是幕后主使。整个过程(杀何进、杀宦官),就像是一个早就计划好了的阴谋。当宦官和外戚全部都被干掉后,士族就成了唯一独揽大权的群体。

只不过,董卓就像是一个野兽。他最后野性大发,失控了!不仅一脚踢开了袁隗,最后还咬死了袁隗。自己一个人独揽大权,俨然以皇帝自居。而这一切的一切,就在于他手上不仅握着自己的西凉军,还吞并了丁原的并州军(吕布加盟),后来又吞并了何进的余部(张辽加盟)。最后发展成了当时最大的军阀,无人能敌!

最后再说说袁绍为什么要跑。我觉得,袁绍最早应该与袁隗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在废立皇帝这个事情上,袁绍与叔叔的意见不一致。袁隗同意废,袁绍不同意。其结果就是袁绍逃出京城,袁隗继续与董卓合作。后来的结果证明了袁绍是正确的,董卓翻脸就咬主人,而且还是提拔他的恩公。当董卓的地位爬到袁隗之上后,袁术也跑了,而且还是带着虎贲军一起跑的。

这就叫与虎谋皮,以为自己是训虎的,结果把自己给玩死了。

3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外戚和宦官争权夺势,十常侍乱国,大将军何进压不住宦官,听信袁绍谗言引屯兵河东的西凉刺史董卓入京,酿成了董卓专权祸国的恶果。那么当时的董卓不过一地方刺史,手下兵马仅仅五万,何以能掌控朝廷大权,权倾朝野,谁都奈何不得他呢?

董卓是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出身一小吏之家,为人行侠仗义,颇受羌人拥戴。后被朝廷征辟,屡立战功,平马腾、韩遂叛军,镇压黄巾之乱,逐匈奴、羌人贼寇等等,后贿赂十常侍而当上了西凉刺史,拥兵自立,吞并河东,朝廷不能制。为何连中央政府也不敢惹他?主要是因为董卓手里握有五万西凉铁骑。虽然人数不多,但谁都不敢小视,因为这五万铁骑的意义非同小可。

当时东汉朝廷内忧外患,国内部队主要分为三类:中央禁军、地方驻军和边军,其中最有战斗力、最精锐的就是长期和游牧民族作战的边军,其中以董卓的西凉边军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后来牛哄哄的马腾和韩遂的西凉军当时只是被董卓打的屁滚尿流的叛军杂鱼。禁军战斗力一般,但数量多,有十几万,其中一部分被孙坚带着南下去长沙平叛了,长安还留下数万,也是一支不小的力量。至于地方部队,基本都是打酱油的,因为东汉朝廷是在董卓进京的前一年才下放的募兵权,各地招的都是新兵,根本没什么战斗力,所以十八路诸侯手下兵力虽多但都是乌合之众。

董卓引兵入京时,仅仅带了三千兵马,当时除了数万禁军外,还有丁原的五万并州军,董卓不敢硬来,虚张声势的把军队白天开进城,晚上偷偷退出城,给自己造势,唬住了各方势力,董卓借机得以掌控长安。但当时的丁原并不买董卓的帐,董卓要废少帝的时候,丁原大怒,引兵来攻,董卓大败。董卓畏惧丁原,所以派李肃策反吕布,吕布杀了丁原夺了并州集团兵权投靠了董卓,董卓的兵力大增,同时董卓收服了群龙无首的数万禁军,因此势力急剧膨胀,手下兵马十几万,占了天下精兵的半数,所以谁也奈何他不得。

董卓自封太师,挟天子以令诸侯,驻军关中,十八路诸侯根本奈何不得他,十八路诸侯加到一起都打不过他,也就孙坚带走的几万禁军能和董卓比划几下,但无奈孙坚的禁军太少,各路诸侯又互相拆台,所以把孙坚打成光杆司令后各路诸侯一哄而散,各回各家了,轰轰烈烈的十八路诸侯伐董卓成为一场闹剧。

可以说,董卓嚣张是有资本的。董卓之所以败亡,并非军事力量不济,而是内部矛盾导致西凉军分裂,董卓被吕布所杀后,西凉势力四分五裂,分出的哪一支都不是善与之辈,可以想象当年的董卓势力有多大。

4

董卓发家于凉州。这个地方,在汉朝的地位颇为特殊。它归中央政府管辖,但是又与胡人、羌人等少数民族为邻,土地贫瘠,居民“鞍马为居,射猎为业”,男人不事耕种,女人不事纺织。他们靠什么为生呢?“守塞候望,悬命锋镝,闻急长驱,去不图反。”说白了,就是替朝廷戍守边疆。而朝廷也确实要依赖凉州,因为凉州兵“习兵壮勇,实过余州。”羌人、胡人之所以不敢入侵京师,主要就是受到凉州兵的牵制。久而久之,甚至出现了“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现象,强兵良将,皆出自凉州。

凉州兵不仅仅戍守边疆,同时也供内地。《汉书?地理志》记载:“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所谓六郡,即凉州的天水、陇西、安定、北地,以及并州的上郡、西河。从西汉开始,凉州就为朝廷的禁卫部队选送兵源。由此可知,汉朝的中央禁旅,其实也是以凉州兵为主。由此也形成了以地域关系为纽带,在中央有人说话,在边疆有人响应的凉州军事集团。

董卓本人,生在凉州,长在凉州,自然是凉州军事集团的一员,后来则成为这个集团的首领和代言人。他的嫡系部队,是所谓的“秦胡兵”和“湟中义从”。这里的“秦”是指凉州的汉族士兵,“胡”无须解释,“湟中义从”则是湟中地区的“月氏胡”。他们英勇善战,长于骑射,其战斗力绝非内地武装可以比拟。

至于这支部队有多大规模,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五万人肯定达不到,一两万人估计还是有的。董卓进京,带了三千人,虚张声势,造成几万人的假象,这也是他的本事。而且,当他收买吕布,兼并丁原之后,部队的规模无疑大大扩张了。丁原的旧部,正是与凉州兵齐名的并州兵,再加上一些匈奴等少数民族的部队。董卓如虎添翼,实际上已经是无敌于天下,又有谁能够奈何得了他?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人治得了董卓,至少孙坚便让董卓很头疼。这是题外话。

5

董卓能够崛起其实跟两个人有很大的关系,一个是何进,一个是袁绍。如果不是这两个人,董卓可能只是西部边陲的一个小割据势力,谈不上能够威胁东汉王朝。

而题目中所说的西凉刺史董卓也是有问题的,董卓在进入京城洛阳前其实官职是并州牧,头衔很大,但是权利不一定大,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是谁掌军谁有权,因此聪明而狡猾的董卓并没有交出军队。

那么董卓手底下这几万人马(大概有五万人)真的能够使得谁都奈何不了他吗?其实不是的,当时能够威胁董卓的至少有两个人,一个是皇甫嵩,一个是刘虞

先说刘虞,刘虞属于皇亲国戚中少有的实力派,长期在乌桓、幽州、冀州、鲜卑部落地区经营,在幽州有崇高的威望。当时张纯、张举勾结乌桓部拉起反旗,朝廷考虑到刘虞在当地有崇高的威望,于是任命刘虞为幽州牧,刘虞几乎是不废一兵一卒就平定了叛乱。

因此,如果说董卓在凉州有任何不轨的行为,刘虞作为幽州刺史拱卫洛阳,董卓还是非常忌惮的。当时董卓入京后为了笼络刘虞,封刘虞为太傅,可见董卓对于刘虞的忌惮之情。

再说皇甫嵩董卓几乎一直生活在皇甫嵩的阴影之下。怎么回事呢?当时冀州发生黄巾军叛乱,北中郎将卢植被罢免,董卓被封为东中郎将接替卢植围剿黄巾军,董卓围攻黄巾军首领张宝整整两个月,寸土未进。于是朝廷一怒之下判了董卓死刑,最后考虑到董卓以往的功绩罪减一等,后来适逢朝廷大赦天下,董卓才翻身。

皇甫嵩接替董卓攻击黄巾军,一举歼灭张宝的黄巾军,屠杀了十万人,并亲自斩杀了贼军首领张宝,朝廷因此封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这是董卓第一次被皇甫嵩打脸

后来凉州人王国叛乱攻击陈仓,这时朝廷封皇甫嵩为左将军,统领前将军董卓来围剿王国。这时显现出皇甫嵩和董卓谁的水平高了。

董卓建议快速进军,支援陈仓的守军。皇甫嵩则说陈仓乃进汉中最大的关隘,有重兵把守,不用着急。等到叛军攻城不下时再追击。

后来果然王国攻击陈仓不下撤军,这时皇甫嵩命令追击,董卓建议穷寇莫追,小心上当。而皇甫嵩则一针见血的指出此时的王国不是撤退,而是逃窜。王国的军队经过长时间的攻城,早已经疲惫不堪,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于是全军追击,斩杀王国一万多人。这是董卓第二次被皇甫嵩打脸。

而当时董卓和皇甫嵩都驻扎在凉州附近,因此说董卓有皇甫嵩的压制是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的,之所以董卓后来能够崛起,就要怪何进和袁绍。

何进当时是大将军,而蹇硕是上军校尉。何进负责拱卫京师外围,蹇硕基本算是负责拱卫内宫。而蹇硕是个宦官,何进一直想要除掉宦官势力,于是就和蹇硕发生了矛盾。

何进本来想请妹妹何皇后帮忙,但是何皇后当年鸠杀王美人,灵帝大怒要废了何皇后,幸亏当时的宦官们帮忙,何皇后才保住了尊位。因此虽然何进和何皇后(这时应该是何太后)属于一家人,一来两人同父异母,不算特别亲,二来何皇后感恩于宦官们的帮忙,因此不支持何进除掉十长侍这些宦官,因此何进总是被蹇硕算计,差点没命。

这时袁绍给何进出了一个馊主意,让何进征调京师外围的董卓、王匡、桥瑁、丁原在京师外围制造混乱,制造要诛杀宦官的舆论。这时何进要诛杀宦官的事情已经是天下尽知了。

进不听。遂西召前将军董卓屯关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东发其郡强弩,并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烧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诛宦官为言。太后犹不从。

由于宦官内讧,蹇硕被何进诛杀,这时何进已经杀红了眼,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大肆诛杀所有宦官及其亲属,宦官们在内宫骗来了何进,在内宫中将何进杀死。这时局势彻底混乱,董卓看到洛阳火起,于是率军进入洛阳城,这时董卓只有区区五千人而已。

进入洛阳后的董卓做了三件事情,这三件事情直接促使了董卓的实力无人能够撼动。第一件事情是让五千军队夜里出城,白天进城,制造西凉有源源不断的兵力支援的假象。

第二件事情,董卓把控朝臣,废了皇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即后来的汉献帝,这样董卓算是挟天子而令群臣了。

第三件事,董卓挑起吕布和丁原的矛盾,吕布杀了丁原投靠了董卓,这时董卓吞并了原来丁原所有的兵力,再加上西凉陆续调来的士兵,董卓的军事实力终于无人能够撼动了。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董卓在凉州最多有5万兵力,而这5万兵力一直被皇甫嵩掣肘,一直也掀不起大风大浪,之所以后来谁也奈何不了他,就是因为何进把一个边陲的军事将领调到京师,而京师一片混乱,给了董卓可乘之机。而后来之所以皇甫嵩、刘虞都没有起兵讨伐董卓,也是因为后来董卓控制了皇帝,控制了朝廷,最关键得是董卓兼并了丁原的部队,实力大增,因此成为相国的董卓几乎是没有人能够再能 撼动了。

本回答独发于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6

为什么要说区区呢?

这篇谈正史,不演义。官渡之战,袁绍总共10万人马,在当时已经是恐龙级的BOSS,曹操开始是2万人马,后期凑到3万多人。官渡之战以后,曹操的实力达到顶峰,也就是10万人马。其实在三国,有一支势力经常被忽略,就是刘表,他也有10万人。夷陵之战,那是刘备的人生巅峰,他的主力进攻部队7万人。所以在三国时期,10万人是一伙势力的顶峰。董卓的5万人是很大的一股势力,并不少。

而董卓是当时大汉王朝西北军阀的领袖。西北军是当时战斗力第一的部队,没有之一。董卓这5万人马是当时汉朝最精锐的政府军。注意哦,政府军,人家是有正规编制的,不是割据势力。同时代的袁术,袁绍实际上是家族武装,跟董卓是不能比的。

董卓在历史上其实是豪侠级的人物,这些估计很多小编有拷贝,我就不详谈了哈。董卓的能力超强,带领的是一群西北狼,无人能敌。不幸的是他最终也是被自己的狼:吕布,干掉了。吕布杀董卓实际是个非常普通的政治谋杀,貂蝉是小说杜撰的人物,不存在的。带领这样一群人,确实得睁着眼睛睡觉,两只,估计董卓的死是因为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睡觉了,这样肯定不行。



董卓死后,西北军阀陷入内乱:吕布,李傕,郭泗,樊稠,张济这些人自己打成一团。这几位单独拿出来一家仍然是霸主。后来的张绣是张济的侄子,已经是西北军阀的旁支了,注水的了,但依旧能把曹操打得大败,死了儿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

除了这几位,还有杨奉,董承,都是西北军出身,在当时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看看,这就是董卓5万人分裂出来的。董卓不死,西北军阀保持团结,是不会有后来的三国的。这支力量太强悍了。董卓死后,西北军大股的就得分成5路,而这5路人马,随便谁都能弄死曹操,袁绍这些人。问题是他们自己打起来了。



西北军混战的时候曹操才5000人,而他这5000人是属于私人武装,家丁,绝对打不过2000西北军。

看到这,我们就能发现,董卓的西北军跟晋国是何其相似。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天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三家分晋。晋国分成了韩赵魏,这三家也是相当能打的。战国开局,魏国一家就把秦国打得满地找牙,赵武灵王甚至想灭掉秦国。晋国太强大了,分裂成三家也是各个的能打。



回到董卓,他如果不死,西北军保持团结,魏蜀吴是不会出现的,汉朝也会再延续一定时间。在间接上,董卓也是造成了袁绍最终失败的人。董卓的部队是政府军,汉献帝是董卓立的,所以董卓的出身行为还是符合道统的。但后来袁绍反董卓,问题是汉献帝是董卓立的,如果你反董卓成功,那汉献帝肯定是要废掉的。所以袁绍反董卓,实际上就是反了汉献帝。说到这,大家应该就可以明白:为什么挟天子令诸侯这么明显的好牌袁绍不打,偏偏让曹操抢去了。不是袁绍不想,是不能,他最开始就跟汉献帝结仇了。而曹操掌握了汉献帝,把自己摆到了正义,天理的一方,占据了政治,舆论高地。袁绍则变得被动,为最后的失败埋下祸根。

7

董卓能成为汉末乱世的第一个大魔王,没有两把刷子是不可能的。

他的兵力不多,但是他的军队是当时天下最精锐的。

他有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他能通过谋略牢牢压制。

他遭遇到天下诸侯的讨伐,但他能审时度势,全身而退。

所以,除了他自己最信赖的人,没有人能奈何得了他。

董卓兵力确实不多

董卓的兵力并不多。

初入洛阳时,他只带了3000人,后来吞并禁军、丁原的并州兵,本部兵马又陆续抵达,但他的总兵力仍然不多。

这一点,我们从阳人之战(“斩华雄”)中就能看出来。

当时,董卓以胡轸为大督,吕布为骑督,出动了两员大将,兵力也只有5000。而且,阳人之败后,董卓连战不利,退出了洛阳。

虽然董卓本来已在安排迁都,但洛阳得失政治意义非常,如果董卓兵力足够,怎么会因5000军的失利而阵脚大乱呢?

有朋友提到:董卓死后,李傕、郭汜收集散众,到长安时“已众十余万”判断董卓有十余万大军。

其实不然。

“众十余万”,并非指有十余万军队。

当时,谣言说朝廷要杀尽凉州人,自然附近的凉州人,或与凉州人有密切关系,无论是否是军人的人都会踊跃参战。

刘虞攻公孙瓒时,也曾发动十万众;曹操收青州黄巾,也“获众”百万余,显然,这些“众”与军队还是有区别的。

反观后来的十八路诸侯,史书明载“各有兵数万”。

所以,单纯以兵力而论,董卓是不多的。

兵精

乱世之初,董卓军队是当时最精的。

1、兵员精。

乱世初起时,边防军的战斗力当然是要强于内部州郡兵的。

而东汉后期,对外战争最频繁的就是西北的汉羌战争。

凉州、 并州,正在当时的西北边疆,当地民风彪悍、士兵精壮。

而董卓集团的基础,正是凉州、并州兵。

2、装备精良。

(1)、武器、战甲精。

董卓进入洛阳后,马上控制了武库。

武库,是当时汉王朝的兵器库,兵器的数量、质量,都非州郡可比。

(2)、战马。

凉州是著名的产马地。董卓借此打造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

反观当时其他势力。大多数的部队还都是州郡兵,像曹操所率的,还都是义勇,战斗力、装备与凉州军不可同日而语。

一支精锐的并、凉武装,是董卓“嚣张”的基础。

挟天子,压制最大的竞争对手

董卓挟天子的作用,往往被后人忽略。

其实,董卓通过天子令,压制了当时他最大的竞争对手。

即便如此,当时也并非没有能与董卓抗衡的人物。

皇甫嵩、朱儁,都是可以抗衡董卓的人物。

尤其是皇甫嵩。

早在汉灵帝时,天子就感董卓势大,试图以皇甫嵩制衡。

而董卓初入洛阳时,也有人联络皇甫嵩,希望他能起兵讨伐董卓。

可是,皇甫嵩却或上奏天子,或在董卓以天子令招时应招入京。

皇甫嵩、朱儁都仍然遵循太平时的行事逻辑,当董卓以天子令相要挟时,他们毫无抵抗!

新竞争对手未成气候

当时,董卓的对手很多,但或有能力没实力,或有实力没能力。

孔融、孔伷、桥瑁等太守,有地盘、有兵马、有粮草,但是,他们多是名士,基本上没有军事能力。

袁绍、袁术四世三公,但毕竟刚到地方,实际力量薄弱。

而像曹操这样的人物,虽能力不俗,但连地盘都没有,所靠的是临时募集的义勇。

可以说,当时群雄,没有兼具能力与实力的对手。

反倒是长沙太守孙坚,虽然地位不高,实力不够,但毕竟有一支不错的军队,给董卓制造了不

少麻烦。

同时,这些地方势力,各有各的利益,心合力不齐,彼此之间很快陷入内讧,一盘散沙!

董卓在退入关中后,东方诸侯已经分崩离析,董卓在未伤筋动骨的情况下,已经稳住阵脚。

总的来说,董卓成为汉末开局第一个大魔王是有道理的。

他拥有的兵力不算多,但确是当时天下最精锐的军队。

他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他抢占高地,以天子令牢牢压制。

他的新竞争对手未成气候且一盘散沙,对他无法构成强有力的威胁。

遗憾的是:董卓虽有权谋挟持天子,却没有能力用好天子,使自己成为“公敌”。董卓虽能聚集精兵强将,却无法协调好内部矛盾,他败于内讧,也死于内讧。

最终,帝王梦终究成一场空。

8

电视里把董卓丑化的不行,试想一下,要袁绍和曹操等人十八路诸侯一起围攻的人会是一个大腹便便的人吗?历史记载董卓英勇魁梧,气力惊人,出生西凉地区,因为为人大方,结交羌人,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势力,那就是西凉军,简直就是西凉地区的扛把子!

要说董卓不过区区五万人马,为何十八路诸侯却奈何不了他?这得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一:董卓的西凉铁骑战斗力惊人

俗话说,东西不在多在于精,人也是一样,西凉铁骑个个以一当十,加上董卓善罚分明,得来的金银珠宝全部分给将士们,西凉将士个个为其卖命。据说韩遂和马腾造反,朝廷派汉末名将皇甫嵩来结束战乱,结果却无功而返,后来朝廷派董卓前去镇压,三下五除二就给平叛了,从这里来看,董卓也是有军事指挥才能的,并不是电视剧里那样。后来因为董卓进京,废少帝立献帝引起大多数人的不满,曹操居然想到去刺杀董卓,最终失败。于是曹操“发矫诏诸镇”,十八路诸侯皆来响应,但是却被董卓的西凉铁骑打的没脾气,袁绍被打的晕头转向,居然想要另立新君,被曹操反对。所以说尽管当时董卓只有五万西凉军,可战斗力超乎你想象,十八路诸侯在董卓面前不值一提。

二:十八路诸侯人心涣散

历史记载各路诸侯“多少不等,有三万者,至有一二万者”,这样看来得有至少三十万兵力,可是人多没用啊,全是乌合之众,各怀鬼胎,先是济北相鲍信为争夺头功自乱阵脚;再是袁术嫉妒孙坚,克扣了孙坚的军粮;最后虎牢关大战董卓见形势不对要跑路,曹操追击,可袁绍不让。十八路诸侯基本上就面临瓦解了。

而实际上只有十一路诸侯,而且大多是新招来的士兵,缺乏训练没有战斗力,真正有实力的也就徐州的陶谦、幽州的刘虞和公孙瓒、辽西的公孙度、荆州的刘表和益州的刘焉,但是他们都不想损失自己的利益去攻打董卓,说到底只要不涉及自己的利益,董卓爱怎么样怎么样。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观看最新动态】

9

这句话是有两个错误之处。

第一,在历史上,董卓进京时的官职不是“西凉刺史”,这个“西凉刺史”的官职是罗贯中在不熟悉东汉官职的情况下编的,在东汉时,也从来没有这个官职。

在历史上,董卓真正的官职是:并州牧


第二,董卓进京时只带了三千人,并非五万人。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虚构了董卓在凉州有二十万兵马的梗,然后说董卓得到何进的征召之后,“点起军马,陆续便行。使其婿中郎将牛辅,守住陕西,自己却带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提兵望洛阳进发”。

在这里,罗贯中并没有提到董卓带了多少人马进京。题目中所说的“五万人马”,笔者也确实不知道从何看来。

倒是在第五回提到,董卓派华雄出任骁骑校尉,“拨马步军五万,同李肃、胡轸、赵岑,星夜赴(汜水)关迎敌。

我猜是这里吧。


第三,董卓夺权是靠在汉廷政变之后弄权而来,并不是靠兵力多寡得来。

史书上,董卓在政变结束后,匆忙赶到雒阳,厚着脸皮混入迎驾队伍之中。

实际上,当时的太傅袁隗,司隶校尉袁绍,才是这场政变的主导者,论功行赏,董卓靠着曾经是袁隗的故吏,并且他进京前后是得到袁绍指使,所以,董卓顺理成章成为这场政变后瓜分胜利果实的一员。

董卓先是当了三公中的司空,便积极策划废立之事,九月一日,陈留王刘协顺利当上皇帝(即献帝)。随后,董卓在雒阳吞并原大将军何进,原车骑将军何苗麾下的军队,以及进京的外兵,这才壮大了军事实力。

董卓的兵力强盛是弄权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董卓在废立之时(八月底),气跑了袁绍;在十一月一日,他又运作朝廷,让自己当上了相国(东汉历史上唯一的相国),从此超过太傅袁隗在朝廷中的地位,成了汉廷的实际操控者。

——董卓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特别是袁氏故吏、何进故吏。

不久,后将军袁术也逃离雒阳,在南阳积极策划反董。其他地方官,也纷纷团结在袁绍、袁术兄弟身边,向董卓宣战。这才拉开了汉末乱世的序幕。

10

乍一听还真是难以置信,董卓就这么点西凉军,竟然入驻京师后,独霸朝纲奸淫妃嫔却无人可阻,为啥会这么这样呢?是东汉王朝太羸弱还是西凉军过于强大呢?



这还得从董卓的西凉军讲起,西凉(大概是现在的甘肃一带)一直被公认为是偏远地区、苦寒之地,但是相对恶劣的气候环境,也造就了西凉人勇猛善战的特质,所以从客观上讲,西凉军虽然是支地方武装,但其战力远胜于京城禁卫军,包括一代枭雄曹操也曾对西凉军评价很高。

除了西凉军战力强这个原因之外,不得不说,董卓还是有点谋略的。进京的时候只带了几千人,却谎称五万大军,震慑住了汉廷的公卿大臣,之后收吕布、平丁原、还自募了些散兵游勇,再加上自己的本部人马,确实也有数万精兵。而当时的东汉朝廷内忧外患,兵稀将寡还没什么战斗力,自然无法抗衡董卓的西凉军,就让董卓趁虚而入捡了个大便宜,过了回皇帝的瘾。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