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从古至今,虽历经异族侵略,但为什么汉族的融合(同化)能力始终

从古至今,虽历经异族侵略,但为什么汉族的融合(同化)能力始终

2020-07-24 15:04阅读(171)

从古至今,虽历经异族侵略,但为什么汉族的融合(同化)能力始终那么强?:个人认为,主要有一下几个的因素:一,汉民族人口之众,覆盖范围之广,是其他民族所不

1

个人认为,主要有一下几个的因素:

一,汉民族人口之众,覆盖范围之广,是其他民族所不能等同的。

二,汉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所形成的思想文化、生存意识、发展理念、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诸多的发展要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替代的包容性。

三,汉民族具有团结一致,共同拼搏的民族凝聚力。

2

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经过几代以后,基本同化。比如北魏孝文帝全面汉化,辽国设置南院大王,金国入主中原,数代之后而亡。包括此后的元、清,无一例外,都被同化。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地处中原的汉人,代表的是先进文化,无论从文学艺术、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是游牧民族不可比的。

游民民族一般兴起于北方苦寒之地,社会组织架构基本出于奴隶社会,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早期靠掠夺维持生计。

一旦夺取气候宜人,生活繁华的中原大都市,谁还愿意回到冰天雪地的北方去。因此,在潜移默化中,不占人口优势的北方游牧民族逐渐被同化。

其实,与其说是同化,不如说是中原先进的生产力征服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落后生产力。

3

这个问题千万别庸俗化了。

核心有两点:一个是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生存能力和忍耐能力也极强,在有限的土地上养活更多的人。

另一个就是文化的强势包容和凝聚人心。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来,包容孕育,从上古尧舜禹传说、商周青铜文明、诸子百家……明清诗词书画……

所以,不同民族相互融合,文化也在整合过程中,推陈出新,继往开来。

4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又很不好回答,似乎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但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而绝大多数答案,最终都可以被人认同。因此,我也只能说说一家之言。


第一,汉民族的稳定地域性

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国,处于一个非常稳定的地域,北方,过了阴山,便是千里荒漠,万里严寒,西方,过了玉门关,便是塞外,八月飞雪,雪片如席,南方重重高原,千里波涛,而唯有中间,是土地肥沃的宝地。不想巴比伦、埃及,处于四战之地,也不像印度,过了帕米尔高原,便是一马平川。

稳定的地域形成了稳定的经济环境,人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也习惯了鸡犬相闻的生活。这种生活,让人们对于土地,有着深厚的眷恋,这种眷恋,让人们可以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而拼死一战,也可以因为保住了自己的家园,而隐忍。

同时,这种稳定,也形成了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口极少流动,而且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非常适合人口繁衍,人口的力量,在古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口稀少的外族,可以在通过均势征服,却依然会败在农耕文明,也会输给不断繁衍的庞大人口基数。


第二,统一而延续的文化理念

夷夏之别,从中原文明开始,就已经出现,在这片广阔而稳定的地域中,形成了独立而且非常系统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代表着整个东亚文化的走向。始终保持着先进的地位。绝大多数蛮夷没有文化,更不可能通过文化进行侵略。于是,他们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不学习中原文化,就不可能统治中原,而学习了中原文化,就必然被同化,而失去自己的本色。

这些异族,觊觎着这片土地,过于贪婪想要统治,但他们没有足够的人,没有先进的文化,没有守土为国的信念,他们只是一帮只会抢劫的强盗和土匪而已。愚蠢的土匪,抢完就跑,但终究没有融于这片土地,反而被吞没消灭,最终彻底消失。聪明的土匪,改头换面,成为和汉民族一样的人,逐渐被汉民族同化,不再是土匪的他们,就会享受一些美好的事情。逐渐的,这些聪明的土匪,不再会认为自己是土匪,甚至开始厌恶自己的土匪身份,认为这是一种污点。而当这种情况出现,他们就完全被同化了。

5

汉字在起作用

6

这主要是中国历代王朝治国的思想理念主要是外用儒术内用法家与道家的原因;外用儒家思想以护君,以教化民众,如忠孝礼义;使百姓安居乐业;加上我国汉族人口多,按比例要比少数民族多太多了;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被我们同化了,几代人后就汉化了,我们的生活科技都比他们先进,关键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高度统一;是文化政治统一了各少数民族;

比如李唐时代文化高度发达;但李唐王室不是完全的汉族人;他们是关陇集团人员,但是治囯还是汉文化;还有清代是满族统一中国,也是用汉文化治国;总结一下就是汉文化历史长久,二是汉人太多;

7

您好,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汉族的同化力可谓是首屈一指,不是强,而是极强。纵观世界历史,没有一个民族拥有汉族这么强大的同化能力。

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同化”的内涵

笔者认为,同化指的是在经济、文化的基础上,一个民族能够使其他民族对自己的文化认同,以此在双方之间找到一个共同点,最终得以全体存在,而不分裂。对人而言,同化就是使一个人与另一个人越来越相似。

二、汉族文化的包容性

汉族历史上,可以说一直在遭受其他民族的侵略,但是从未丢失过自己的文化。这归功于汉族文化的包容性。众所周知,汉族一直是一个以礼法治国的国家,礼法观念已经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之中,所以我们的思想一般是不容易动摇,反而对其他民族可以形成一种文化渲染。

另外,汉族文化对外来的文化不排斥,但是也不过分的去追求,其他的文化总是能够被我们拿来转化一下,然后形成自己的文化。就像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变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三、地域影响

我国古代入侵汉族的有北方、西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游牧民族。而汉族是农业民族,北方的少数民族大多入侵汉族之后就定居在汉族的地域上,因为汉族的生产力比较强。所以,少数民族人口较少,影响力不足以同化汉族,反被同化。一个民族的思想形成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不是入侵三四百年就能改变的。

四、生产力

汉族的生产力要强于少数民族,因此汉族不需要向少数民族学习,所以对他们的文化并不崇拜。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近代,西方的工业文明生产力高于中国,所以我们主张学习,因此在不知不觉中就有被西化的现象,最基本的就是吃喝住行,看看我们周围,是不是都在学习西方。现在的年轻人,以吃汉堡、和咖啡为荣,认为喝咖啡比喝茶有气派,这就大错特错了。

五、家庭观念影响

汉族的家庭观念非常浓厚,尤其是在古代。所以文化传承的方面要强于其他民族,我们能够将五千年之前的礼法文化传承下来,得益于我们重视家风的建设。况且我们几千年来就一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故而文化观念浓厚。看一看犹太人的结局就知道了,两千多年的大流散民族都几乎没了,还和谈同化呢?被同化还差不多!

归根结底,在我国古代,汉族同化力之所以那么强有四个方面:一是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二是汉族并没有迁移到少数民族底盘且人数众多;三是汉族的生产力强于其他民族;四是传承力较强。当然了,汉族也在不断地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不会闭门造车,因此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共同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是当务之急!加油!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个赞哦!这里是 @追本溯史 ,传承中华文化,从你我做起!

8

一是汉族文化(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汉族人口众多,汉人思想还是比较开放,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这对异族也是有强大的凝聚力的;三是汉族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是人们理想的幸福家园。这也是汉族融合异族的优越条件。

9

一是人口众多,古代汉族生活在农业发达的黄河流域,温饱问题得到改善,二是文化优秀,在温饱问题得到解决的基础上,文化得到发展,始终是优秀于周边民族,对于其它民族的文化,包容性大于排他性!

10

从古到今,虽历经异族侵略,汉族融合(同化)能力始终很强,正是因为汉族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造就的。

1、汉族较早进入文明社会

商朝时就出现最早的汉字甲骨文,用于记录国家大事,而汉字就是汉文化最好的媒介。

2、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成就汉文化的繁荣与强大生命力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权威下降,天下崩裂,诸侯林立,互相攻伐。为增强国力,各诸侯国大力发展国力,变法革新,让汉文化在成熟的基础上,有顽强的生命力。

3、秦汉打造强大的汉文化形象

统一的秦汉,特别是西汉武帝,纳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思想,使汉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成为此后各朝的统治思想,而汉武帝的文功武略又在周边各国树立汉文化强大的国际影响,让周边国家或借鉴或效仿,或被汉文化同化。

4、宋朝造就中国封建时期汉文化登峰造极之势

宋朝尊文抑武,汉文化高度繁荣,程朱理学,陆九渊的心学为汉文化注入新的内涵,汉文化兼收并蓄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5、中国领袖习近平等人大力推广汉文化,树立汉文化的良好国际影响力

“一带一路”,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等为增强汉文化作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