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得不说中国历史上发生过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例还是有很多的,我们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件来说吧。

大家都知道解放战争的时候,毛泽东撤离了延安把党中央的所在地,就是搬到了今天的河北西柏坡。

三大战役的打响,也正是泽东在河北西柏坡指挥的。

恰恰正是毛泽东策划指挥的三大战役,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三大战役,而是毛泽东在西柏坡摆了一场空城计。这个计策,就是针对傅作义的,毛泽东正是利用这个空城计,打破傅作义的原来计划,让傅作义自认为的聪明,反倒被自己的聪明给误了事。

那时候在毛泽东把党中央搬到西柏坡之后,驻守京津地区的傅作义就开始窥伺西柏坡了。

在这期间辽沈战役正在开打,淮海战役也在酝酿着。

蒋介石本来是想调傅作义的兵力,投入到辽沈战场上去。但是,傅作义为了保存自己的势力,他根本就不想让自己的士兵上战场,为蒋介石卖命。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傅作义动了一个小脑筋,他给蒋介石说,自己要攻打人民解放军的总指挥所在地,也就是河北西柏坡。

蒋介石看到傅作义对自己的出兵的请求是百般推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好批准了傅作义的请求。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傅作义开始部署兵力了。这件聪明反倒被聪明误的事就开始发生了。傅作义集结大军要向西柏坡进攻了。

毛泽东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是十分的焦急,因为那时候河北这个地方确实没有重兵把守,大部分士兵都投入到了战场之上。

在这种情况下,傅作义若是带着几十万大军真的来了,那还真的是件很危险的事情。不过,毛泽东也不怕傅作义来。

因为他早就想好了应敌之策。

他也十分了解傅作义的心理是如何想的,正如兵法上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傅作义和蒋介石根本就不是一心,他一直都是在战场上寻求自保。

所以,对付这样的傅作义,毛泽东还是有办法的。当然了傅作义进攻西柏坡的时间,人数,等一些机密的东西,被毛泽东提前知晓了。

毛泽东正是想利用这些消息,给傅作义摆一个空城计,让他不战而逃。

那么,毛泽东的这个空城计是如何摆的呢?

其实,他就是利用的是报纸。

不是毛泽东已经获得了傅作义进攻西柏坡的消息了吗?

毛泽东就连夜写出来了,关于傅作义自认为的核心机密,比如说是如何部署兵力,有多少人,都是如何进攻西柏坡.....。

等毛泽东把所有关于傅作义的作战的计划,都写好之后,就印刷到报纸上,然后分发了很多份,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傅作义的军队知道,以扰乱他们的军心。

这份报纸最终就到了傅作义的手里,傅作义一看,自己的作战计划都被人家知道了,而且人家还想出了应对之策。

若是这时候进攻西柏坡,明摆着自己就是去送死。

毛泽东给了傅作义一个只要傅作义敢攻打西柏坡,那么他的京津地区,就会被解放军偷袭的这么一个假象。

所以,当傅作义看到毛泽东写的报纸之后,他就赶紧撤军了。

就这样西柏坡之危机,在没有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被毛泽东给解除了。后来我们都知道,傅作义没有攻入到西柏坡,蒋介石也没有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不得不说傅作义当初扬言进攻西柏坡,就是一件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例。

最佳贡献者
2

我来说一个现在看来有趣,当时想来憋屈的故事吧,这件事情发生在1958年,彼时朝鲜战争已经结束五年,志愿军在这一年开始陆续撤出朝鲜。共和国开始修养生息,表面上看这是风平浪静的一年。但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赫鲁晓夫并不这么认为,1956年的波匈事件让他摔了个大跟头,苏联的西向扩张阻力重重。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东方,那个刚打完仗的小老弟似乎比较好欺负。

苏联号称东方阵营的共主,但其大国沙文主义的做派一直为人所不齿,润公访苏时就对新疆和东北地区展露出十足的兴趣,被润公断然拒绝。贼心不死的苏联又在美国干涉朝鲜时再次提出驻军东北,润公再次断然拒绝。到了赫鲁晓夫这里,他觉得可以再试试,先提出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一旦这个电台建立,中国将纳入苏联的全面监控,被拒;又提出组建联合舰队,在中国驻扎,再被拒。

赫鲁晓夫搜肠刮肚之下想出了第三招,当时美国不停的插手台湾事务,甚至动用军事威胁。作为东方阵营的老大,赫鲁晓夫想出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对美国的霸权行为不能置之不理,美国的优势在海空力量,中国无法有效阻挡,我们将派出最先进的图-16携带导弹出击,借用中国的领海和领空打击美帝侵略者。

驻苏联大使将这个提议转达给了周恩来,作为老朽最崇敬的伟人,周恩来是聪明绝顶的。他知道如果不反将一军的话,这种试探会没完没了,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于是他给赫鲁晓夫回了电报:

我们非常感谢你的好意……但我们觉得,目前整个斗争的形势不宜于这样做。因为我们目前并没有使用轰炸机出海作战的意图。同时,美国也在尽力约束蒋介石的空军,不许他们轰炸大陆。这样,就使图-16轰炸机没有作战的机会。相反,由于苏联空军在中国的突然出现,可能会使情况复杂起来。为了有效地加强我国空军的作战力量,根据你的建议,我们准备提前进行图-16轰炸机的试制生产,希望贵国能提供技术资料和样机,并派技术专家来华援助。

这一军将的赫鲁晓夫哑口无言,你不是觉得中国空军菜吗?那帮我造飞机就得了。不甘心偷鸡不成蚀把米的赫鲁晓夫决定耍流氓,复电同意中国的请求,谈判后中苏协议由苏联派出专家辅助制造,并提供中国暂时无法生产的配件。他先收了中国砸锅卖铁换来的8200万卢布,然后仅仅给了中国协议中37%的技术资料,这部分资料还全是淘汰过期的,拿中国当印度狠狠涮了一回。

这件事严格说,赫鲁晓夫和周恩来总理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只是赫鲁晓夫属于智商被碾压,周总理属于现实太无奈。弱国无外交不是空话,中国人民也不是一天就能站起来的。幸运的是几十年的卧薪尝胆终于结出硕果,九十年代时后人狠狠的给总理把仇报了无数遍,苏联的抄家货成火车皮的往回拉,苞米棒子换坦克的事儿也不是干了一回两回。

由这个问题联想到今日某大国的咄咄逼人,打这个灭那个的嘴脸和当年的苏联何其相似。当年卧薪尝胆的我们,也在吃了几年饱饭之后也有点忘乎所以。还是用《司马法》里那句话与诸君共勉吧,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3

林彪是著名的常胜将军,但在他刚展露头角时的时候,也曾闹出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弄巧成拙的笑话。

1930年五月,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还有白崇禧等新军阀在中原地区陷入混战,给当地百姓造成巨大伤害。却也给南方红军蓬勃发展带来难得的良机。

为了提高红军的影响力,上级决定使用红军主力4万人攻取长沙。

长沙易守难攻,有完备的防御体系,壕沟、路障应有尽有,尤其是高压电网,更是让人头痛的很。

红军缺乏攻城必备的重武器,只能用最原始的武器进行攻坚作战。长沙守军有45,000人,在兵力上红军也不占优势。

攻坚战进行了三天,红军没有取得预想的战果,反而伤亡很大。

时任红四军军长的林彪,指挥作战擅长伏击、奔袭,攻坚战是他的弱项。

攻打长沙的作战行动受阻,林彪苦思冥想,终于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名将田单身上找到灵感,田单使用火牛阵,连下敌军七十城,创造了一个传颂千年的传奇战例。

林彪决定移花接木,也使用一次火牛阵攻击长沙。

红四军从长沙周围征集了五六百头耕牛,在尾巴上绑上沾满火油的稻草,把稻草点燃,受惊的耕牛疯了一般,一齐向敌军阵地冲过去,有几头速度快的,甚至已经冲破了高压电网。

守城的敌军大惊失色,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对付受惊的耕牛,只能用密集的机枪子弹,阻挡火牛阵的进攻。

事实证明,史书上记载的妙计并不可靠,在机枪的强大威力下,受惊的耕牛临阵倒戈,转回头向红军的阵地冲来。

毫无防备的红军战士措不及防,出现了不小的损失。

在不远处观战的林彪,丢下望远镜,悻悻的骂道:X他奶奶的,送他们牛肉还不吃……

最后攻占长沙的战斗无功而返,红四军的战士们事后足足吃了一个月的牛肉。
大摆火牛阵不成功的战例,给林彪留下深刻的记忆,直到他担任抗大校长期间,还把这次战斗作为“教条主义,纸上谈兵”的反面教材,经常在课堂上提及。

4

区寿年中将最风光的时候,是抗战时期的1939年11月被任命为第48军军长,这是粵系将领依附桂系能够混到的最重要军职了,结果第二年便因为保释被捕人员,遭到老蒋的怀疑和处理:撤职查办,后调陆军大学特别班进修。到抗战末期好容易混了个第26集团军副总司令,其实也是有职无权,天天靠打麻将混日子,所以严格来说,区寿年早就失去了老蒋的信任。




抗战胜利后第26集团军改编为第六绥靖区,总司令周碞(yán)转任绥区司令官,而区寿年顺理成章成为第六绥靖区副司令,驻防河南重镇商丘。1948年6月21日,华东野战军陈唐兵团攻克开封,急坏了南京的老蒋,遂调兵遣将企图收复开封并且与华野主力进行决战,邱清泉、胡琏、刘汝明等部队被紧急调动出援。


为了加强“开封决战”的战场力量,蒋军又以第六绥靖区所属以及增调的整编第72师、整编第75师及新编第21旅组成第七兵团,从商丘附近的民权县集结出发,经睢县、杞县向开封迂回。在兵团司令的人选问题上,考虑到保定三期的周碞老迈多病(55岁),老蒋鬼使神差启用了时年46岁的区寿年,希望这位粤系悍将能够在战场上有所作为。


(区寿年)


注意看豫东战役的要图,邱清泉的整编第五军和区寿年的第七兵团都是从偏东南的方向,向西北方向的开封推进的,两兵团之间的距离并不很宽(后来的黄百韬兵团也是在商丘下车的)。蒋军的作战计划,是以正南方向开来的胡琏整十八军、西方的刘汝明部队 、孙元良部队,与邱清泉、区寿年兵团一起,形成一个三面包围的态势,逼迫华野主力在开封以南决战(北边是黄河)。


动作最快的当然是得到严令的邱清泉所部,华野6月24日放弃开封,邱疯子28日就率兵进了城,一边给南京“报捷”一边继续掉头南下追击华野3纵和8纵,同时将开封守备交给了刘汝明第四绥靖区的部队。而实际上,粟裕已经制定了“二次打援”的作战计划,即在运动中寻歼敌数路援军中的一路,而目标的首选,就是战斗力并不很强的区寿年兵团。


(邱清泉)


1948年6月26日,军委复电同意粟裕的作战计划,并同时指出:“在此情形下,粟陈(士榘)张(震)部署在睢杞、通许一线歼敌一路是很适当的,如能歼灭七十二、七十五师当然更好,否则能歼灭七十五师也是很好的,敌指挥官中区寿年和我军作战较少经验”。当然,区司令官对此一无所知,还在观望和犹豫。


第七兵团所属的整72师是川军系统,整75师虽然名义上是中央军,其实也是从浙军改编而来的“嫡系中的杂牌”,再加上这位非嫡系的区司令官,整个兵团从上到下都没有邱清泉那么积极。区寿年性格多疑且自诩聪明,他判断华野不经大的战斗就放弃开封肯定有所图谋,贸然跟着邱清泉瞎混肯定要倒霉。


(第七兵团司令区寿年)


区寿年的算盘很精:华野在豫东战区拥兵多达六七个纵队,如此示弱迅速放弃开封,肯定“要下一盘大棋”,攻击目标没准就是邱清泉的整五军,那可是华野和中野的宿敌,粟裕一定会借此机会吃掉他,所以现在的邱清泉那就是“灾星”,谁靠近他谁找死,不如离他远一点。于是借口华野有“进击平汉路的征候”,命令部队停止前进。


就这样,蒋军第七兵团在到达睢县和杞县地区后,非但不继续伴随邱兵团南进,反而停下来构筑工事转入休整和防御,任由邱清泉孤军深入。两个兵团一个兼程急进,一个踌躇不前,一下子拉开了40多公里的距离,这个战机立即被粟裕敏锐地捕捉到了,6月27日黄昏,华野1纵、4纵、6纵组成的突击集团由叶飞统一指挥,迅即向区兵团杀来。


(解放开封)


也就是说,如果区寿年不是自作聪明,始终能够伴随邱清泉兵团行动的话,两者之间的距离不会超过10到20公里,其间任何一个兵团遭到华野攻击,另外一个都可以进行有效增援,按照两个兵团的战斗力来说,也肯定应该是邱清泉伸把手拉拉区寿年。然而区寿年的小聪明,却最终断送了第七兵团,也使邱清泉的救援举步维艰,整整90华里呢!


1948年7月1日晚,第七兵团司令部所在的龙王店被华野攻破,中将司令官区寿年试图乘坐坦克逃跑不成被生俘,其所属整75师亦全军覆灭,如果区寿年当初知道粟裕要吃掉的是他自己,估计肠子都得悔青了,这叫啥?聪明反被聪明误呗。


5

汉朝时,所有分封在外的诸侯王都会定期觐见太后和皇帝。这天,汉武帝刘彻的同父异母兄弟江都王刘丰来到京城,见过太后和皇帝后,被汉武帝刘彻邀请去上林苑打猎。刘丰不敢怠慢,到了兄弟相约打猎的这一天,早早来到路边等待。过了一会,刘丰看到皇帝的车过来了,就伏在路边行礼叩拜,谁知,那辆车竟飞驰而过,对路旁行大礼的王子视而不见。刘丰心中一惊,以为哪里做错了,惹得皇帝不高兴。正想询问,才发现,坐着皇帝副车大摇大摆、对自己不屑一顾的竟然是大臣韩嫣。这可把刘非气晕了,心说你就是韩信的曾孙,皇帝的亲信,也不能这样无法无天啊?

想到这里,刘丰也不打猎了,怒气冲冲地直奔太后王娡的宫室,一见嫡母,便号啕大哭,王娡看见刘非哭成这样,忙问怎么了,刘丰哭着把刚才的事情一说,王娡的火就起来了。刘丰虽然不是自己亲生,但也是她的庶子啊,儿子给人欺负了,自己作为太后,岂有不管之理?于是,太后下旨,要把韩嫣给剁了。这个时候,汉武帝刘彻已经收拾停当,来到兄弟俩约定的地方,一看刘丰竟然没来,正想发火,韩嫣说了刚才的情景。汉武帝刘彻一听坏了,这要出大事。于是,顾不得训斥韩嫣,赶紧回宫,正碰上太监要去传旨要去杀韩嫣,连忙拦住,好说歹说,总算让太后改变了主意。

韩嫣是一个聪明人,知道自己这次闯下大祸了,就想找个机会赎罪。但太后自从那次事情后,都不想见他,他是干着急没有办法。

这天,韩嫣微服来到太后的家乡,想探听一些太后以前的事情,他装成风水先生,来到太后的老宅,装模作样地转了一圈,拦住一个过路的村民,问:“看这家宅子上罩霞光,定会大富大贵,但为何锁着大门啊?”那人看了他一眼,说:“行啊,看来你还真有两下子。告诉你吧,当朝的太后以前就是住在这里。”韩嫣装作大吃一惊,又问:“那她家里现在没人了?”那人瞥了他一眼:“你这不废话吗?都当上太后了,谁还住在乡下?”那人走了几步,又回来了,看看四周无人,悄悄对韩嫣说:“其实,太后把老皇帝蒙了,她进宫时,早已出嫁了,并且有一个女儿。不过,人家命好,皇帝楞没看出来。”

听那人这么一说,韩嫣才知道,原来王娡的娘家当年穷得要命,所以王娡早早地就嫁给了长陵的穷汉金王孙,并且很快生了一个女儿,取名金俗。有一天,王娡回娘家,在家里遇到了一个看相的神人。这人一看王娡,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喊道:“不得了啦,你家这个女儿,可是能生出天子来的啊!”王娡的母亲原本就是破落王族,现在一听这话,顿时眼前金光灿烂。也赶得巧,那时太子刘启正在民间选妃,母女俩一合计,王娡立即梳洗打扮,加入了参选的美女群里。本来只是想碰碰运气的,没想到王娡过五关斩六将,竟被选进宫里,得到了太子的宠幸,并一连给太子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这儿子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汉武帝。

“那太后原来的男人呢?”韩嫣继续问道。

“你说金王孙啊?这人有骨气。老婆回了一趟娘家就没有了,他只是痛斥了王家一顿,就自己带着女儿生活,一直到女儿出嫁。后来,他就病死了。”

那个村夫摇着头走了,韩嫣喜地一跳老高。你想啊,如果让太后母女相认,岂不是一件善事?说不定太后一高兴,就会放自己一马。

想到这里,韩嫣立即回去,把这事告诉了汉武帝刘彻。刘彻一听竟然大喜过望,亲自驾着车赶到金俗居住的长陵,一路打听,来到了一座庭院前。侍卫上前敲门,不一会儿,门开了,一个中年妇女站在门里,奇怪地望着门前的车马。

车里的汉武帝刘彻定睛一看,没错,这一定是自己的姐姐。因为这个女人和母后长得太像了。汉武帝刘彻赶紧下车,深施一礼到:“姐姐在上,请受弟弟一拜。”

女人连忙往旁边一闪,说:“你认错人了吧?我没有弟弟。”

汉武帝刘彻又是一礼道:“姐姐是不是叫金俗?”见女人点点头,汉武帝刘彻又说,“令堂是不是叫王娡?”

女人点点头:“你见过家母?”

“何止是见过,我天天和母亲在一起。”

女人这才知道,母亲原来是改嫁了。但父亲给他说,母亲生病死了。

虽然金俗生母亲的气,怪母亲不该撇下自己改嫁,但那毕竟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所以,当汉武帝刘彻提出带她去见母亲时,她没有犹豫,简单收拾了一下,就上了马车。几天后,金俗被带到一座大庭院前,汉武帝刘彻在前面带路,走了好多月亮门,来到一座堂屋前。汉武帝刘彻来到门前,对着屋里跪倒说:“母后,你看孩儿把谁带来了。”一会儿,金俗看到一位雍容华贵的夫人出现在门前。只一眼,两人都愣在那里了。金俗叫了一声娘,两人抱在一起哭得昏天昏地。

见母女相聚了,汉武帝刘彻笑着离开了。

母女俩手拉着手进了屋,叙开了家常。金俗这才知道,母亲竟然就是太后,而接她来宫里的,就是当朝天子。

正说话间,汉武帝刘彻派人来请,说已经备好了酒宴,要庆祝一番。汉武帝刘彻很是豪爽,当场赐给大姐钱千万、奴婢三百人、田园百顷、府第一座。金俗面对这飞来的富贵,一时手足无措,王娡连忙代金俗向儿子道谢。从此,平民妇人金俗成为了贵妇,拥有了自己的汤沐邑,还有了一个“修成君”的封号。

按说韩嫣促成了这桩好事,应该得到太后的谅解,就在他等着论功行赏的时候,突然得到圣旨,太后以秽乱宫廷的罪名逼他自杀。韩嫣长叹一声,只好喝下太后送来的毒酒,一命呜呼了。

原来,太后虽然对以前的事情常常惦念,但那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所以,当她知道接金俗进京是韩嫣出的点子,一下就激起了她的杀心。韩嫣依仗和汉武帝刘彻关系好,频频出入后宫,宫中那些平常连个男人都看不着的侍女们,自然被他引得芳心乱动。韩嫣本不是什么坐怀不乱的君子,也就在美女间左右逢源,很是惬意。当太后无意中听说这件事,也就来了个顺水推舟,借这个岔把韩嫣送上了黄泉路。虽然汉武帝刘彻苦苦求情,但这次太后是动了真格的,可怜韩嫣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偷鸡不着反蚀一把米,白白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6

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一直都是层出不穷的。别的我们不说,就说近现代史上发生过的一件事情吧,这件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当时党中央所在地刚刚从延安搬迁到了西柏坡,此刻毛泽东等党的主要领导人,也都是在西柏坡指挥解放军作战。

那时候东北战场上,依然是国共双方争夺的重点地盘。

随着战争的不断深入,东北战场上的局势对我党越来越有利。国民党反动派倒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了。

蒋介石就像让驻守在京津地区的傅作义,带领着自己的部队去东北战场上作战。

可是,傅作义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他不想离开自己的地盘,毕竟京津才是属于他的地盘。

他怕离开了自己的地盘,就再也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了。

就是在这个时候,傅作义想到了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一个事情。他找了一个理由,然后告诉蒋介石,你不要让我去东北战场了,我有更重要的任务去执行。

蒋介石一听,还有什么任务,去比争夺东北广大领域更加重要呢?

傅作义说,我知道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你们不是一直都不知道自从他们离开延安后,到底到了哪里吗?

现在我就知道,他们在西柏坡,而且现在的他们基本上属于是空城,我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蒋介石一听,这个还真的可以。

毕竟胡宗南进攻延安,毛泽东给他留了一个空城之后,他们就不知道党中央的下落了。此刻,傅作义提出再次攻打中共中央所在地,蒋介石当然是同意了。

得到蒋介石的同意,傅作义也是很得意。至少在他看来,自己不用去战场了。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西柏坡那里是他敢进去的地方。

傅作义集结了几十万大军, 就要向西柏坡进军了。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这件事早就被毛泽东知道了。现在的西柏坡确实是一个空城,若是傅作义的人马到来,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毛泽东必须想出一个对策来,要怎么能够不费一兵一卒,让傅作义退兵呢?

这种事情,对于外人来说,肯定是做不到的,想要不费一兵一卒,就让人家几十万大军退兵谈何容易?

但是,毛泽东不一样,他想到了退敌之策。

他这个退敌之策确实用的很妙,说实话毛泽东就利用了他掌握了傅作义进军的消息这个特点来大做文章。

针对傅作义进攻西柏坡,他专门刊登了一份报纸,上面写上傅作义带了多少人马,已经行军到哪个弟点了,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什么.......。

总之,毛泽东详详细细的把所有知道的东西,都是写的一清二楚。

毛泽东刊登的这个报纸,被傅作义看了之后,他大吃一惊,自己还没有接近人家呢,人家就把自己的老底给摸了一个一清二楚,这个仗还能怎么打?

关键是令傅作义害怕的是这句话,若是傅作义胆敢进攻西柏坡,我军驻守在京津附近的部队,就趁机夺了傅作义的京津地区。

傅作义看到这里,赶紧吓的退兵了,京津地区那可是他的大本营,若是丢失这里自己就无家可归了。

就这样毛泽东不费一兵一卒,就把傅作义的大军给吓走了。

就这样傅作义在蒋介石面前不但没有邀功成功,而且还跌了一个大跟头,回去后他不得不接受蒋介石的惩罚了。

我们都知道西柏坡他们也没有进攻成功,东北战场上也失败了,真的是得不偿失呀。

不得不说傅作义提出进攻西柏坡,最后又灰溜溜的逃掉,就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件。

7

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瑕疵。

试想,都被“误”了,何谈“聪明”?所谓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过是失败者的自我安慰罢了,而历史上自作聪明的人倒是一抓一大把,只让人感觉忍俊不禁。

而在静夜史看来,历史上的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典型的案例当属袁世凯称帝了。

话说清朝在鸦片战争后不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连撮尔小国日本都敢骑在清朝头上撒野,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腐朽的清军被一路吊打,痛定思痛的清朝开始着手组建新军,于是有了小站练兵,当时称“定武军”。

1895年袁世凯接替胡燏棻掌管“定武军”,新军开始逐渐扩大,袁世凯也逐渐成为清末呼风唤雨的人物。

清朝组建新军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旧统治,为了提升其战斗力甚至允许其接受新事物。但接受了新事物的新军发现,世界辣么大,为啥要吊死在清朝这棵老树上?于是这帮新青年越来越反感给自己发工资的清王朝,逐渐成为反清先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这些新军是推翻清朝的重要力量。

辛亥革命敲响了清朝覆灭的丧钟,走投无路的清朝只好低三下四请袁世凯出山,并许以高官厚禄,使袁世凯有了左右清朝命运的能力。然后袁世凯带头逼宫,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持续了276年的清朝正式寿终正寝。

作为清朝的实际终结者,袁世凯自然是居功至伟的。通过逼清帝退位,避免了南北大规模战争的局面,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权力的和平交接,特别是关于蒙古、新疆、西藏这些非汉族区域的统一,袁世凯的功绩绝对比领导中华民国的国父要大。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从国父手中接过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权杖后,袁世凯迁都北京,威望如日中天。

如果此时的袁世凯能够坚决拥护共和,继续维持领土完整,那么今日的袁世凯,评价绝对比国父不遑多让。

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称帝”,断送了袁世凯的千古流芳。

话说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后,失去权力的革命党自然心有不甘,大权旁落的他们又开始在政体上做文章。

这个文章的主旨思想就是:那会儿我是大总统,所以大总统要大权独揽;现在你袁世凯当大总统了,所以你凡事要听内阁的。

当然,内阁是革命党主导的国民党说了算。

袁世凯:“瞧瞧,这特么是人干的事?”

不过作为大总统的袁世凯即便很生气,后果也极其不严重,因为宋教仁已经完成组阁,如无意外,这个年仅31岁的年轻人将可能完成组阁,出任总理,对袁世凯进行“惨无人道”的夺权,将袁世凯视为溥仪这样的少不经事的傀儡,虽然袁世凯已经年近花甲了。

然后,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遇刺身亡。

关于宋教仁遇刺案,一百多年来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虽然革命党和教科书都言之凿凿地将袁世凯定为凶手。但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老油条,袁世凯即便想要除掉宋教仁,也绝不会傻到在宋教仁北上的节骨眼儿上下手,公然与所谓的民主共和为敌。

所以静夜史一直对宋教仁遇刺案保留意见,在静夜史看来,国父的铁杆拥趸陈其美更有作案的条件和动机:一方面,上海是陈其美的大本营;另一方面,宋教仁作为国民党党魁,首先威胁的是国父而不是袁世凯,所以宋教仁极有可能死于自己人之手。

而无论结果如何,锅从天上来的袁世凯都不得不接受革命党的再度发难,这就是1913年7月的“二次革命”,而由于革命党人内部内讧不断,二次革命失败,国父流亡日本,袁世凯地位得到巩固,并于10月6日,经国会选举为第一任大总统,随后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作为民国的最高掌权者,袁世凯无疑是非常郁闷的,因为从清朝灭亡以来,帝国主义的威胁始终如影随形,沙俄煽动漠北蒙古独立后,还大举进攻内蒙新疆;英国在西藏节外生枝,炮制“麦克马洪线”分裂我国疆土;日本则在东北地区虎视眈眈,抛出《二十一条》,企图实现其独霸中国的美梦。

而在外患不止的情况下,国内的革命党此起彼伏的反抗使得袁世凯力不从心,于是袁世凯开始了一系列“集权”行动:

解散国民党后,1914年1月,袁世凯解散国会,颁布了《平政院编制令》;

1914年5月,袁世凯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具备了大权独揽的条件;

1914年12月29日,袁世凯公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以连选连任。

袁世凯距离最后一步,只差一步。

而身居高位的袁世凯不仅开始飘了,而且还听不到底层的声音了。为了实现大权独揽,袁世凯一再修改选举法,终于获得终身连任甚至可以指定总统候选人,这和古代皇位传承已经没什么两样了。不过此时的中国社会在清朝灭亡不久的情况下,对袁世凯的“僭越”保持了相当的克制,这使得袁世凯可以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欲望。

但袁世凯感觉还不满足,从清末官僚中走出的他,虽然坐拥民国大总统之位,骨子里却还是封建正统的一套思想,加上长子袁克定迷恋太子权位,杨度等君主立宪人士的推波助澜,袁世凯的野心一步步膨胀。

1915年12月,在国会、高校、民众请愿团、筹安会和各省国民代表的推戴下,袁世凯终于下定了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决心,将1916年定为洪宪元年,建国中华帝国。

这可捅了马蜂窝了,要知道,辛亥革命虽然不温不火,但出于对清朝的失望,即便是底层的无知民众,也是极其反对重回帝制的。而我国自古以来根深蒂固的皇权环境,你要说能实行英国这样的君主立宪制鬼都不信。

最要命的是,“民主共和”在当时是可以团结一切力量的大旗,只要你说反共和,就和吸毒的明星艺人一样,直接一棒子打死都不带动弹。袁世凯英明一世,却听信了所谓的民意,那些靠打手威胁恐吓得来的民意,自然就成了手下实现个人野心的冤大头。

等到云南军阀唐继尧、蔡锷发动“护国运动”,那可真是望风披靡,深感被手下蛊惑的袁世凯最终不治身亡。

在这里,袁世凯想要对帮助自己称帝而前后奔走的杨度等人深情地说一声:“我去年买个表!”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8

历史上像这样的事情,还是又很多的,至少解放战争时期,陈诚和粟裕之间争夺华东军事重地临沂这个地方,对于陈诚来说就是属于一个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一个事件。

我们都知道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蒋介石挑起内战,这时候蒋介石的心腹爱将陈诚叫嚣着要用3-6个月消灭中国共产党。

蒋介石就任命了陈诚作为“剿匪”总司令。之后就是国共之间的战争,在不同的区域进行着。

其中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就是活动在华东这一带打游击战。为了尽快消灭华东野战军,陈诚派了几路大军来攻打军事重地临沂。

当时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已经占领了临沂,面对陈诚带领的国民党反动派,粟裕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和敌人殊死拼搏,在临沂展开激烈的争斗。当然了这样有可能就会增大人员的伤亡,似乎不是上上之策。

另一种就是放弃临沂,改被动为主动,先出其不意的攻击华东的其它地方,最后在来争夺临沂这个地方。

也就是说把临沂之外的地方,先拿下来,然后在把临沂给孤立起来,这样即使陈诚占领了临沂,也是一个没有什么用途的地方,除了消耗他的兵力之外。

当时,粟裕向党中央递交了自己对这次对战役的看法,毛泽东给的批示就是,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弃临沂。

有了毛泽东的这一句话,粟裕就放心了。

这个仗他就可以随心所意的打了。我们都知道粟裕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他打仗从来没有章法可寻,就如同流水一般,你根本不知道他到底怎么打?

所以,粟裕也成为了国民党众多将领中最为头疼的一个。

在面对陈诚大军的压境而来,粟裕先是选择了秘密从临沂撤退,改道去攻打鲁东北王耀武所镇守的地盘。

当然了粟裕还是留了一点人马在临沂虚放了几枪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吸引陈诚的主意,趁其不备的时候,秘密的把大部队安全的转移到鲁东北的广大领地。

当陈诚的大部队到达临沂的时候,他们根本就没有遇到什么阻击,就占领了这个地方,所有的国民党都以为这里肯定要有一场大战。

但是,没想到如此容易,自己竟然就得手了。

陈诚占领临沂之后,赶紧给蒋介石写信,蒋介石得知陈诚占领临沂之后,也是大为高兴。还给了陈诚很丰厚的犒赏。

可是,这时候的王耀武感觉不对了,他之前和粟裕有过交手,他知道陈诚是上了粟裕的当,粟裕不一定搞什么名堂。

所以,他就给陈诚通信,让陈诚小心点。

王耀武在信中还猜测说粟裕很有可能派大部队来鲁东北了。并且让陈诚给自己鲁东北这里多派一些人马。

但是,这些建议都被陈诚给否认了,陈诚还笑话王耀武,说王耀武肯定是被粟裕打怕了,才出现这种幻觉的。

但是,不出几月的时间,鲁西北的国民党连连吃败仗的消息如同雪片一样传来,陈诚这时候才知道自己真的是丢了一个西瓜,捡了一个芝麻。蒋介石知道鲁西北丢失之后,大为恼火。

这时候陈诚再去派兵营救,为时已晚了。

最终,正是在粟裕的带领下华东野战军占领了整个山东地区的,最后王耀武调到济南,镇守济南。

我们都知道最终王耀武正是从济南被俘虏走的。

所以说当初陈诚攻打粟裕占领的临沂,就是一场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战役。他本以为占领了临沂,就可以打败粟裕以及粟裕带领的华野军。

事实上粟裕把临沂故意丢给了陈诚,去打边缘鲁东北的一些地区了。然后把边缘地区,给打下来最后在攻打临沂。

最终粟裕就是这样打败陈诚,解放整个华东地区的。

9

《红楼梦》有句话叫“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是说王熙凤耍尽权谋使贾府一败涂地,最终落了个凄惨下场。这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例。

当然了,王熙凤只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在历史上,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例也是多到举不胜举,也就是人们所谓的耍小聪明。以下举几个历史上耍小聪明事例。

一、孔融因“聪明”被杀

“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他是三国时期的一个聪明人。十岁时,孔融就展现了耍小聪明的天赋,他通过拍马屁、戴高帽,与父亲成功进入李元礼家。

在场的太中大夫陈韪对孔融父亲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有才华。孔融听后说,那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竟一时语塞,对孔融的狂傲很无奈且担忧。

孔融确实聪明,他的博学连曹操都很佩服。孔融投奔曹操后,向曹操推荐祢衡,将其说成无所不能的治世良臣。但祢衡一生无所建树,最终还因讥讽黄祖被杀。

孔融的小聪明早已被曹操洞穿,只是因为其名声很响而暂时收养起来。但孔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耍小聪明,反而为自己不被重用,就假装痴颠多次冲撞曹操。

曹操打败袁绍后,曹丕纳甄宓为妻。孔融对曹操说,周武王曾将妲己赐给周公。曹操在请教此典故出处时,孔融竟说,是从你儿子娶甄宓的事件中推测出来的。

孔融虽博学多才,但却以小聪明屡次来挑衅曹操的底线。曹操虽然爱惜人才,但孔融的才能却没有用在治国上。孔融喜欢逞口舌之利,最终被曹操处死并诛族。

二、杨修因“狂傲”被杀

杨修是个地道的聪明才子,但最终却被曹操所杀,这也是一起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例。演义中杨修是因猜出“鸡肋”之义而宣扬,最终引来杀身之祸。

历史上的杨修,人才思敏捷,属舌辨之士,但却恃才放旷。他的才能被曹操所欣赏,被委以主薄之职,成为曹操身边的一位谋士,也算得上曹操的一位重臣。

在发生了一盒酥、曹操梦中杀人、吴质等事件后,曹操对杨修产生杀心,暗中经常对其监视,后来杨修秘密插手废立太子之事,这引起曹操极度不满和嫉恨。

《三国志》中记载,曹操在汉中之战中,找个借口将杨修诛杀,然后厚葬,并赏赐物品以慰籍其亲属。在曹操看来,与江山社稷的安稳相比,杨修不足挂齿。

杨修在做主簿期间,是对曹魏立有功劳的。他的聪慧连曹操都自叹不如,但他的致命缺点就是太自负,太过于炫耀自己的小聪明,最终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蒋干因“盗书”被杀

蒋干在历史上的是三国末期的名士和辩论家,也是属于有聪明才智的一类人。但史料中对他的记载很少,蒋干是经过《三国演义》的演绎后,被人们所熟知。

罗贯中在演义中将蒋干刻画成被周瑜愚弄的小丑形象,他也上演了一起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件。历史上蒋干虽没有盗书,但他以小聪明向曹操隐瞒劝降实情。

在演义中的蒋干盗书典故,是发生在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江北,欲渡长江直取东吴。周瑜则率兵与曹操隔江相望,一时剑拔弩张。

当时蒋干为曹操手下谋士,因与周瑜曾有同窗之谊,便向曹操请求过江劝降周瑜。结果周瑜设下圈套,使蒋干偷到假冒曹军都督蔡瑁和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

蒋干将降书献给曹操,使得蔡瑁和张允被斩。后人以此来评价蒋干是个成事不足而败事有余的腐儒。自认为胜券在握、聪明绝顶,但最终却聪明反被聪明误。

综上,历史上像这样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例还有很多,都在告诫人们即使有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智,也要脚踏实地、低调做人,切莫处处给他人耍小聪明。

10

说起历史上“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件,一定少不了“冯玉祥”这个大憨批,把天上的飞机当作乌鸦,飞机投放的炮弹当作乌鸦拉的粑粑。

中原大战爆发,军阀混战

在1930年,也就是民国19年时期,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以及李宗仁等人,在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区发生混战,这场战役当然最后还是以蒋介石的胜利而告终。

中原大战也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称耗时最久,规模最大的混战,这场战役让蒋介石消灭了对自己最有威胁的军事力量。

蒋冯之战,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

1930年3月10日,冯玉祥由山西回到了潼关,自此,冯玉祥决心利用26万兵力全线开拔前线,要跟蒋介石誓死决战。

这一场大型的战役,蒋介石知道地面的压力比较大,所以就调用了中央的空军前来协助作战。

冯玉祥的部下有一个叫做樊钟秀的将领,第一次见到这个飞机在天上驰骋,就很怕,特别看到飞机俯冲投弹,那么大个飞机“扔几个石头样的玩意”就死一片人,完全懵逼了,还跟自己的部下抱怨,导致军心涣散。

冯玉祥知道这个事情后,那是非常的着急啊,就想办法,怎么样才可以挽回军心,让自己的部下不要害怕这个“铁壳子”。

冯玉祥想了许久,突然想到,“你们这些憨批,真的是没见过世面,是没吃过猪肉,还是没见过猪跑,想到这里的冯玉祥,一条妙计诞生了。”

飞机就是乌鸦,扔的炸弹就是一坨粑粑

冯玉祥想到计谋之后,立刻召集自己手下的士兵,并且让他们排好队,自己站在台上开始了自己“精彩绝伦”的演讲。

冯:鄙人清楚,你们这些小兔崽子都被老蒋的飞机给吓破胆了,甚至觉都睡不好,我也知道你们大多数人都是第一见到这个飞机。

飞机,你们是没有见过,但是乌鸦呢?乌鸦你们总是见过的吧?

士兵:见过,当然是见过的。

冯:那你们说,到底是天上的乌鸦多,还是你们见的飞机多?

士兵:当然是乌鸦多,乌鸦到处都是。

冯:你们知道还怕什么?乌鸦拉屎都没有拉到你们的头上;飞机比乌鸦少这么多的情况下,他们投放的炸弹就能够炸到你们了?按理说炸弹炸到你们的机会就更少了,你们还怕什么(拍着胸脯雄心壮志的冯玉祥)?听到这里的士兵,纷纷鼓掌,并且连声称是,觉得自己的总司令说的非常的对,乌鸦那么多都没事,怕什么飞机,就觉得飞机不过如此。

忽视飞机的惨烈下场,冯玉祥黯然退场

第二天,部队在赶往许昌司令部时,又遇到了飞机的轰炸,这一次众人想起了司令的话,不以为意,并且继续前行,结果飞机投下大量的炸弹,因为没有躲避和构建防御工事,冯玉祥部下死伤惨重。

樊钟秀在看到蒋介石飞机对自己部下轰炸,并且死伤惨重的时候,突然立于桥头大声呵斥,然后遭到空军的重点关照,直接被炸身亡,樊钟秀也就成为了机下之鬼。

事后冯玉祥因为樊钟秀的死亡郁郁寡欢,自己对飞机也有了很深的阴影;后在中原战役失败之后,冯玉祥隐退山东泰山。

后记:

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后,蒋介石又请冯玉祥做主帅,去指挥淞沪战场,但是冯玉祥之前对于飞机已经有了很深的阴影了,所以在面对日军飞机轰炸的时候显得畏手畏脚。

在淞沪会战期间看到日军飞机的轰炸就换一个地方,又看到就又避着,搞得所有人连指挥部都不知道在哪里,最后蒋介石只能将冯玉祥换下来,自此之后,冯玉祥再没有指挥过战事。

结语:

其实原理是没错的,但是错就错在,人家乌鸦拉屎也不会一拉就“腹泻”,去大面积拉吧,把飞机比作乌鸦那可真的就是误人子弟了。

可惜了樊钟秀,一生几乎战无不胜,最后却死的如此的窝囊,有点唏嘘。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