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秦灭六国的时候,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援助?

秦灭六国的时候,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援助?

2020-07-24 13:02阅读(74)

秦灭六国的时候,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援助?: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吧,其余六国之间积怨颇深从公元前770年春秋时代到秦国灭六国之前的战国时代,这七个国家打了几百年

1

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吧,

其余六国之间积怨颇深

从公元前770年春秋时代到秦国灭六国之前的战国时代,这七个国家打了几百年(赵、韩、魏为后来加入,之前是晋国,晋国后来解体为赵、韩、魏三国),今天我打你,明天你打他,互相之间的恩怨情仇那是剪不断理还乱。

六国之间也曾多次联盟伐秦,但是最后不欢而散,六国之间本就不是同心协力,互相增援这种事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谁也不愿意去做废力不讨好的事。

其余六国没想到这回秦国玩真的

前文已经说过战国七雄这七个国家打打杀杀的几百年,也互有胜负,今天输了丢几座城池,明天打赢了再抢回来,虽然这期间灭了无数的小国,但是着七个大国的根基还没有被动摇。

这种状态持续了几百年,几个国家的国君也早已经习以为常了,这令他们彻底失去了戒心。等到秦国开始攻击时,估计谁也没想到,秦国这回不是抢几座城池而已了,而是要真正的灭了他们了,等到他们回过神来,秦国大势已成根本阻止不了了,一切都晚了。

秦国有一个最佳辅助

要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进程中,出力最多,最应该当选MVP的不是秦国,而是战国七雄中的齐国。齐国的国君齐王建那是怕秦始皇怕的要死,就像老鼠遇见猫一样,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每个向他求助的诸侯国。

等到其余的五国都被灭光了,他才反应过来,这个时候他也没地方找救兵了,自己硬着头皮上,三下五除二的就被秦国灭了,最后他也只能投降,至此秦灭六国天下统一。

六个诸侯国都只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彼此互相攻打,企图用别国的土地来弥补自己损失的土地,消耗了大批有生力量。

目光短浅,经过几次联合伐秦失败,依然只看重眼前的利益,根本没有认识到秦国的强大已不是一国可以抗衡的了。最终被秦始皇各个击破。

2

末期韩国,军事力量基本消耗殆尽,南阳郡守腾降秦,此时的韩国,连据守待援的资本都没有了。

末期赵国是末期六国中唯二还能在军事上与秦拉锯及自保,并能对其他国家进行扩张的战国,由于其高层已经被秦国拉拢,但是表象上看赵还是能抗衡秦的,燕国也许也没料到赵会败亡的那么快,之前还被赵摁着打,所以没有理由支援赵国,不趁机偷袭就不错了,李牧被赵国庙堂杀死后赵国一败涂地,就算燕国想救援也来不及。

末期燕国在行刺未遂后联合赵国残部对抗秦国,由于纵亲之腰早被秦国打穿,齐国打定主意降秦,所以燕国能够拉拢的力量也就只有代国,还有哪国能支援?

末期魏国的情况就比韩国好点,但是也是难兄难弟,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守着大梁能撑一天是一天,能支援的就只有楚国,然而之前秦国助魏击楚,楚国也未必会出兵援魏。

末期楚国好不容易在宫斗中缓过劲来,在昌平君帮助下反推秦国一波,无怪即便是战国末期仍然有横则秦帝纵则楚王一说,然而此时秦国毕竟已经整合了三晋,秦楚力量对比已失衡,楚国自然无法长期对抗秦国。

末期齐国被赵魏楚打的喘不过气来,就甭指望他出兵救援谁了。

秦灭六国战争只是战国末期大兼并的尾声。

实际在秦灭战争之前,有长达10年的助赵攻燕、助魏攻楚的连横时期,同时顿弱、尉缭等人铺设的间谍网也在这段时期完成。

总之,在公元前230年,韩、齐两国已经有明显的投降主义倾向,燕国、魏国在列国的兼并中被打残,赵国被间谍网玩瘫痪,楚国则在宫廷斗争中自爆。

所以,到了秦灭六国战争,列国相互援助在技术上已经不可能实现了。

3

题主的问题有不明确的地方。但是,还是说几句。

秦国的计划,必须要齐国来配合,所以,让齐国再玩一会儿吧……

秦灭六国,包括秦在内为七国。战国时代,除七国外,其他小国也是胆战心惊,自保不暇,又怎么能顾及六个大的国家?秦灭六国,还有谁有力量来支持其他国家,包括齐国在内。但是,齐国是最窝囊的国家,但凡齐国敢于斗争,给予五国一点支持,也能迟滞秦国灭亡六国的步伐。

秦灭六国的时候,除了齐国在自嗨之中外,其他几个都在自保。秦始皇从公园前230年到公园前221年的十年时间内,有计划地对五国进行灭国战争。即使燕国,也在赵国破灭后,奋起反抗。

秦始皇:朕以渺渺之身,翦灭六国,六王咸伏其辜,不更名号,无以称成功。

燕国反抗的时间最长,他自然没有力量去支持别人。韩国早就灭亡了,次之是赵国。赵国的剧烈反抗失败后 。六国被注定了要全部灭亡。于是,秦始皇不给魏国,楚国的机会,分两路出兵,大梁被水淹没,城墙垮掉后灭亡。秦兵屠城, 魏国变成一遍废墟。楚国被李信用二十万杀了个先锋,失败后,被秦始皇调到北方去肃清燕国赵国的残兵败将。秦国派王翦带了六十万才把项燕的楚军消灭了,部分楚兵逃到南越。由此可见,赵,韩,魏,楚,燕自己都吃紧,哪里还有兵去支援其他国家。只有一个齐国,而齐国早就与秦打得火热。任凭秦国去打其他国家,他也不闻不问。在短暂的时间里,享受片刻的和平。它不知道的是,这是l五国的反抗给它带来的福利。五国一旦破灭,齐国的末日就到了。

齐秦之好,好的时间在五国灭亡之后的几秒钟就结束了。

这么紧稠的灭国之战。五国都在反抗,竭尽全力地抵挡秦国的统一战争。这点可以说五国是相当悲壮的,能自己保全已经不容易了。

只有齐国,坐看五国与秦国的战争而袖手旁观。等到五国灭亡得差不多了,才感到末日的到来。齐王田建还做白日梦,想当个封君。秦始皇最看不起齐王的为人。亡国之君 何敢图存?连这一点要求也没有给他。这是脱单于五国的下场。

4

秦攻六国时,六国之间是有相互救援的。历史上,六国大规模的联合攻秦一共有六次。

第一次是公元前318年。

秦惠文王派张仪游说魏惠王连横事秦,但没成功。秦王大怒,企图以武力迫魏就范,便发兵攻打魏国的河内地。

魏国打不过,就向各国寻求救援。最后在公孙衍(魏国相)的努力下,赵、韩、楚、燕国四国合纵,公推楚怀王为合纵长,增援魏国。这是六国历史上第一次合纵。

虽说这次合纵很失败,楚国、燕国认为事不关己,没有出兵,合纵军也被打的惨败。但韩国和赵国实实在在是出兵增援了魏国。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义渠也接受了邀请,出兵攻秦,并在李帛大败秦军。(这也导致秦国后来调转策略,先攻灭了义渠)



第二次是公元前298年。

秦武王死后,赵武灵王迎立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为秦王,是为秦昭襄王。由于赵国拥立自己为王,所以在一段时间内,秦赵关系很好,好到了赵国要跟齐国断交的地步。

当时齐王和孟尝君很担心秦赵联合后,会危急齐国安危,就联合韩国、魏国合纵攻秦。

这一战,三国联军攻入函谷关,打得秦军割地求和,取得重大胜利。

第三次是公元前287年。

秦国先前吃了亏,就跟齐国搞东西并尊,相互承认对方为帝。被秦齐夹在中间的魏国和韩国吓尿了,害怕被秦齐瓜分,就派说客到各国游说。最终齐湣王同意取消帝号,并拉拢赵魏韩燕四国国合纵攻秦。逼秦昭襄王也取消帝号。

秦国势单力薄,只得同意。而且秦国还归还了一些领土给魏国、赵国。

五国联军见战略目的达到,就罢兵退回。

这一次合纵,各国与秦国没有兵戎相见。

不过由于齐国跟秦国不接壤,齐国连续两次都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后来齐湣王就听信了苏秦的建议,昏了头的去吞并宋国。

燕、赵、韩、魏、楚五国震惊不已,就合纵攻齐。秦国连续两次吃了齐国合纵各国来打自己的亏后,为报复齐国,就也趁着这次机遇跟各国合纵去打齐国。

在这一波攻势中,齐国差点就被灭了。

这次合纵攻齐的胜利,让秦国意识到六国实乃乌合之众,只要分赃不均,六国必然是相互敌视,四分五裂。所以这也奠定了后来秦国远交近攻战略的产生。

第四次是公元前257年。

长平之战后,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由于齐国之前已经被打废了,赵国在长平惨败后也是危在旦夕。魏国的信陵君认为,如果此时不救赵,魏国也不能独存。于是他便窃符救赵,带着十万大军增援赵国。

同时楚国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也派出大军增援赵国。这一战,赵、魏、楚联军打得秦军连退几百里,仅俘虏就抓了好几万。秦昭襄王在位几十年的胜利果实毁于一旦。此后秦国连续十年都在休养生息。

第五次是公元前247年。

邯郸之战后,信陵君不敢回魏国,就留在了赵国。秦庄襄王(秦昭襄王的孙子,秦始皇的爸爸)看到有机可乘,同时也为了报复魏国,就派兵攻魏。

魏王吓尿了,急忙派人请信陵君回国。信陵君不计前嫌,凭借人格魅力,拉拢了赵韩楚燕合纵。这一战,五国联军在黄河以南,河南的西部,大败秦军,打得秦军不敢出函谷关。庄襄王因此次失利病倒,最终气死了。

第六次是公元前241年。

秦始皇继位后,由于当时他还小,所以秦国的一切大事都由吕不韦拍板。

吕不韦是个很有魄力的人,他在审时度势后制定了一个分割计划,即从赵国与魏、韩中间切一道口子,分离赵与魏、韩的联系,在战略上造成对魏、韩两国侧翼的合围。

韩、赵、魏为打破不利局面,以图生存,就再一次拉拢燕、楚合纵,组成五国联军,委任赵将庞暖为帅,联合反击秦军。

当时由于秦国新占领土大,兵力分散,且人心尚未稳定。所以联军反击后,很顺利,一路攻入函谷关。不过秦国的反应也很快,当五国联军杀至咸阳以东八十里的蕞地时,秦军主力展开反击,五国联军最终惨败。

五国联军被打败后,遂即转头去打齐国。由于此前齐国吞并宋国差点被群殴致死,对各国混战一直都是中立态度,既不帮秦国,也不帮五国。因而五国联军劫掠齐国时,齐国根本没有反应过来。

最终,五国联军在齐国境内抄掠一番后,各回各家,尽显其乌合之众本色。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于这次洗劫,让秦国看穿了六国的本色。因而此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灭诸侯,成帝业”。

不再跟六国兜圈子,不玩什么阴谋诡计,而是直接灭国。最终用了十年时间尽灭六国。

所以说,秦国在吞并六国期间,六国事实上是有相互增援的,并非一直都傻缺,坐视秦国来吞灭自己。

只不过,由于利益关系。六国害怕秦国吞并自己,同时也害怕盟友吞并自己,比如齐国吞并宋国,赵国吞并中山国,就让其他国家感到不安。因此每次合纵攻秦,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总的来看,六国之间的关系是:秦国强,六国就团结一心;秦国衰,六国便自相残杀

六国并没有一个先灭掉秦国,然后再自相残杀的计划。

当然,六国会如此“短视”,也是能理解的。

因为历史问题不能开上帝视来看。我们作为后人,已经知道了历史结果,当然知道秦国有团灭六国的企图。可是当时的六国并不知道秦国要灭了他们。

或者说,即便六国知道秦国有这个想法,可六国君臣并不认为秦国做得到。

因为统一天下是当时所有国家的夙愿。六国也同样有此想法,不单是秦国。



但是,有想法不代表就能实现。

魏国当年强吧?可魏国统一了吗?

齐国当年强吧?可齐国统一了吗?

楚国当年强吧?可楚国统一了吗?

它们都失败了。有这么多的失败案例,谁能说秦国就一定能成功呢?

而且即便六国被打残了,在六国看来也不是什么大事。比如说赵国。

长平一战,秦国打的赵国半死不活,然而赵国后来照样生龙活虎的存活了好多年,仅靠长平之战后的残兵败将,就打败了燕国。甚至在秦国团灭六国期间,赵国还成为秦国东征的一个障碍,连续两次打败秦军。

在战国后期,秦国已经是一强独大,六国心里很清楚:超越秦国是不可能的,我只要保证自己比其它国家强就行。大混乱局面肯定会一直持续下去,自己很难统一天下,但天下也很难被秦国一统

所以说,看问题不能站在上帝视角看。一定要以当时人的视角来看。

再者。今人总是笑古人蠢,难道秦灭六国的旧事,当今时代就没有重演吗?

当今美国一强独大。

英国被美国整过,元气大伤。英国的霸主地位可以说就是美国拉下马的。

法国同上,也被美国整过。

欧盟同上,数次被美国整。有一年懂王拆欧盟墙角,气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大骂:如果懂王再煽风点火,分裂欧盟,我就鼓动俄亥俄州、德州独立。

欧美关系不错,亲的要穿一条裤子。如果不是美国懂王做的太过分了,欧盟主席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说这种气话。


日本、韩国也被美国整过。韩国50%的经济利润都被华尔街控制,日本到现在都不是一个正常国家。

俄罗斯不提了,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

中国,正在被整中。你不惹他,他死皮赖脸的的要来整你。历史上也是如此,隔三差五的整点幺蛾子事。太多了,不说了。

其他的小国家也不说了。

当今国际,要是美国没被整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区域大国。

好了,按理说,以史为鉴,现在的美国人这么霸道,且企图不明,不知道它想干啥。大家应该联合反制它才对吧?

然而,现实如你所见。大家都知道美国这个糟老头子坏的很。但是大家就是想抱上美国这条大粗腿苟且。

这种抱大腿的苟且逻辑就跟当年六国抗秦态度是一样的:我不仅怕秦国来打我,还怕其它国家也来打我。我不用做的比秦国好,它的成就太高了,我做不到。我只希望秦国霸霸对我好一点点,让我比其他国家强就行。

5

您好,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秦国在秦惠文王之时,主要采用连横之策。当时天下诸国,虽各有强弱,但未有一国敢言灭国之事,一国若灭他国,则其他各国必定群起而攻之,得不偿失。因此,秦国以连横之策,攻魏败楚,从而确立强国霸主地位。在此期间,秦国只灭了蜀国这个边陲小国,不在六国之列。

到了秦昭襄王时期,国力进一步强大,文臣能言,武将能伐,对六国的政策属于蚕食鲸吞的阶段,打一仗下几座城,斩首数万。此时的六国已然积弱,单打独斗打不过,联合的话又各怀鬼胎,起不来,只能任人蚕食。

秦昭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83年),秦、赵二国在穰城(河南南阳邓州市)会面。秦国攻打魏国,攻占了安城(河南新乡原阳),前锋打到魏国的首都大梁才凯旋归国。至此,当年第一霸主的魏国已无力再战。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国的大将白起攻打楚国,攻占了楚国国都郢都(湖北荆州江陵市),烧了楚国的先王坟墓彝陵(湖北宜昌市),楚国的兵力溃散,不能复战,迁都到陈丘(故陈国,河南周口淮阳)。至此,一代霸强楚国气数将尽。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赵军的出击被截分为了两部分,秦军用50余万大军依靠地形围住人数几乎相等的赵军,赵军断粮46天,大溃。秦军杀了赵括,在长平活埋了赵国40余万投降的士兵(山西晋城高平市)。至此,赵国再无力抗衡强秦。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的大将赵掺攻打韩国,攻占了阳城(河南郑州登封市),斩首了4万人。攻打赵国,攻占了二十几个县,斩杀及俘虏了九万人。周赧王姬延非常恐慌,和燕国、楚国密谋联合各国,再订立合纵盟约攻秦。秦国立即起兵攻打周国,掳获姬延到秦国,然后又释放他回到周国。姬延死了,东周国亡,立国879年。

秦昭襄王五十三年(公元前254年),秦国攻打魏国,攻占了吴城(山西运城平陆)。魏国屈服投降,降为秦国的属国。

至此,六国仍存,尚无一国灭

到了秦始皇时期,秦国才开始真正实行灭六国统一八荒的政策。

始皇帝十六年(前231年),魏国被迫把部分土地献秦,韩国亦被迫把南阳地献给了秦。秦派内史腾做南阳假守。 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年),秦派内史腾攻韩,俘虏了韩王安,于韩地建置颍川郡,韩国灭亡。

始皇帝十八年(前229年),王翦大破赵军,杀赵葱,俘虏赵王。 赵公子嘉率领其宗族数百人逃到赵的代郡,自立为代王。秦国在赵都邯郸一带建立邯郸郡。赵国灭亡。

始皇帝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始皇派将军王贲攻魏,包围了魏都大梁(开封市),引黄河水灌城,三个月大梁城坏,魏王出降,魏国灭亡。同年,秦始皇派王翦带60万大军出征,大破楚军于蕲(今安徽宿州东南),迫使楚将项燕自杀。接着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秦于楚地设九江郡(安徽寿县)、长沙郡(湖南长沙市)。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王翦平定了楚的江南地,降服了越国之君,设置会稽郡,楚国灭亡。

秦始皇在灭楚的同时,不断地向东扩展,陆续设郡,并攻取齐地,设置薛郡(山东曲阜)。同年,秦始皇派王贲攻燕的辽东,虏燕王喜,灭亡燕国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将王贲从燕国南下攻齐,俘虏齐王建,在齐旧地建立了齐郡(山东淄博市东北)和琅邪郡(山东胶南县西南夏河城)。齐国灭亡。

至此,山东六国皆为秦地。

总而言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秦国都能审时度势,采用不同的军政策略。在国力不足时,以连横之策远交近攻,弱人强己,在国力稍强时又蚕食鲸吞,让其他六国再无力一战,在时机成熟时又杀伐果断,逐一击破。从而一步步建立起统一大业。

6

其实你的问题中已经有了答案

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援助?因为他们是六国,而不是一国。

六个国家,就代表着六个利益集团,再加上秦国就是七个利益集团。看上去好像是秦国一扫六合,摧枯拉朽之势取得胜利。

但实际上这就是几个利益集团之间不断博弈的过程,谁也不知道谁会胜利。有很多的国家都是被打的只剩下了都城,甚至都城都被攻破了,但最后依旧收复失地东山再起。

所以各个国家来抵抗秦国的进攻之时,还要防着其他国家,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7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很多人都发出这样的疑问,秦灭当时灭六国的任意一个国家,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来援助呢?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1秦军特别能打,六国惧怕秦国。东方几个强国,都在秦昭襄王时期,都被打残了。战国中后期,本来和秦国旗鼓相当的国家有楚国,齐国,赵国,但都在秦昭襄王时期被打的丢盔弃甲,等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这几个国家无力再战。公元前284年,齐国灭宋,引起各国不满,秦国利用燕国和齐国的血海深仇,联合燕、赵、韩、魏一起进攻齐囯,史称五国伐齐,使齐国差点灭囯,从此齐国退出强国行列。公元前279年,秦国战神白起率领秦国精锐攻楚,白起先是利用江水倒灌,攻破楚国陪都鄢城,然后再攻取楚国都城郢,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公元前262年,秦赵发生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双方都投入了四十多万的兵力,几乎是全国之力,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赵孝成王竟然昏庸的换下了老将廉颇,还上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而秦军则换上了战神白起。最后白起率领秦军,包围了冒进的赵括,斩杀赵国四十多万人马,从此以后,东方六国之中,没有一个国家的实力能和秦国对抗。其他几个国家,除了燕国和秦国不接壤,像魏韩都被秦国揍的鼻青脸肿,他们惧怕秦国秦军,所以不敢出兵。

2东方六国被秦国离间,人心不齐,各囯都有想法,各求自保。战国后期,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和齐国交好。齐王建不管秦国灭那个国家,都不管不问,他自以为齐国和秦国交好,秦国不会灭齐。当秦国灭了五国之后,他才开始感到害怕,不过为时已晚,秦国在名将王翦的儿子、王贲的带领下,很快就灭了齐国。齐王建成了秦国的阶下囚。齐国也成为秦国统一最后的拼图。

以上就是秦灭六国,其他六国为何不出兵的原因。有不同意见的,可以交流交流。

8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是赵胖君。

秦灭六国,我个人认为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是奴隶社会经过几百年动荡、战乱和文化思想大碰撞后,发展到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秦灭六国,直接时间点是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共十年左右的时间,秦国发动一系列灭国战争,结束了诸候割据的纷争局面,建立了具有中央集权的性质的朝代。这样的一个过程,是一个历史大事件。而发动灭国战争时,其他国家没有援助是怎么回事儿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秦国灭六国的内部因素。秦灭六国战争是前230-前221年,但其准备时间要长得多,秦人用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才得以实现。战国时期,群雄并立,各国为了生存及强大自己,均采用了一系列的变法强国措施,如魏国的李悝变法,孙子强兵等,秦国也在两次河西大战后痛定思痛,奋发图强,迎来了卫鞅到秦,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商鞅变法,而后近二百年的时间里,老秦人秉承强国意志,坚持发展,以灭六国,一统天下为国家总体目标而不断努力。一切国家政策均以强国灭国为中心,重军功,明赏罚。外交上远交近攻,大棒加甜枣,破坏了六国的连横和自强。地理上秦东有潼关函谷关的天然屏障,南有巴蜀沃野千里粮仓,所以说秦国灭六国的的准备是非常充分的,考虑到了每一个细节之处,对六国的互救当然也做了防范措施。

二、其他六国的因素。除秦外,魏、赵、韩、楚、燕、齐等六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各有各的问题和不足,其变法有不彻底性,地理有局限性,体制有落后不完备性等,各国老贵族对变法抑制,导致各种内耗。各国在一百多年的不停的相互争战中,渐渐的也就失去了抵抗的动力和能力,韩、燕小国,太弱没有能力对抗秦国,楚虽面积大,但据江南,对中原没有强烈的进取心,齐被乐毅打下70城后基本上也轮为二流诸候,秦赵长平大战后,任何一国已无力与秦抗横,被秦国各个击破已经是时间问题了。而相互的猜忌和自身不的足,又没有了苏秦一般的连横大家,战国后期的六国已经变成了六只待宰的肥羊了。

三、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发展到了秦朝,已经经历了500余年的动荡,诸候王、贵族们抢地盘抢人口抢一切生产物资,而广大老百姓终日苦不堪言,国与国之间终日你争我夺,民心思定是大趋势,思想上虽然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统一安定仍成了大多数人的愿望。厌战思潮涌动,诸候王们也认清在没有能力成为霸主的情况下,还是安定一些才能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秦国的发展到了这个时期是全方位领先其他六国的,六国军事上、经济上已经全面落后于秦。实际上已经不是救不救的问题,而是没有能力救的问题了。

综上所述,秦灭六国,其他六国为什么没有援助的问题,一是秦国过于强悍,六国已无抵抗能力。二是民间厌战,渴望安定。三是秦国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是历史发展的自然选择。




9

核心:自春秋五霸至战国七雄,所有诸侯国都在秣兵历马图强争霸,没有绝对的利益哪个国家都不会无私的帮助邻国。

关键:自战国中期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经过几代国君的努力,到战国末期的秦国已经拥有了一统天下的实力跟信念。重点是秦国不再是争霸,而是欲一天下。此时的其他六个战国,偏安一隅,固步自封,国无大才……不足而论,尽皆江河日下,栋梁腐朽。两相对比高下自现。

措施:六国合纵多次合力攻秦依然无法消灭秦国,而秦国连横分解六国,却效果明显,远交近攻已为国策,在逐一消灭六国时优先选择距离近的,安抚拉拢离的远的,将交战的对手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各国互相猜忌为了自己利益自然不愿相助,秦国采取雷霆手段在其他国家还没想清楚要不要帮的时候就已经消灭一国。挟灭国之威震慑其他诸侯国,其他国家自然畏惧不敢违逆,等到大难临头方才无谓悔叹。

10

秦灭六国的时候,这个“时候”其实不是一点点时间,最起码要从秦孝公开始算起,从历史事实来看,不能说其他国家没有援助。前面是秦国的崛起发展过程,秦国实力不是碾压式的,六国也搞了一个互相援助的合纵策略来自保,但是六国各有各的目的,各有利益冲突,加之张仪也出了一个连横政策,引诱六国各自单独和秦国讲和,因此,合纵基本被破坏,六国守望互助的行动非常有限。

等到秦国后面有实力了,开始对六国进行征讨,这个时候基本上是温水煮青蛙了。

韩国、燕国国力弱小,完全无法对抗秦国。

赵国虽然一直是东方六国拒秦的首道屏障,但国家的地理、人口、经济优势全不如秦,被白起坑杀40余万人、壮年男丁几乎全部战死,这个时候让他出兵去援助其他国家,几乎不可能。后面护国战争,虽然偶有胜仗,但也无力回天。

齐国,更是不值一提,毫无血性了,你想让他出兵,不太可能了。齐王建还被秦国诱骗,称只要投降便赐他500亩封地,结果,投降后,秦始皇只给齐王建500亩荒地,令兵士看管,不允许供给食物,活该齐王建最终活活饿死。

楚国虽然比较强,但此时不可能有援兵了。最后,王翦去带了六十万大军,耗了两年,将楚国灭掉。

以上历史告诉我们,要时刻有危机感,不能着眼于当下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要有大局观,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