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2岁半的孩子正是孩子跟养育者建立情感依恋的时候,正是分离焦虑期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养育者离开,一般主要是妈妈,可想在孩子的心里有多么伤心,但是人在3岁之前的记忆会消失,所以这种痛苦是暂时的,但是最亲密的养育者离开,而没有另外的亲密者尽心呵护,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首先在性格上会有影响,其次在价值观上有影响。

谈一个例子,那就是我本人。我的亲妈在我1岁9个月就抛弃了我,那时候我还没有吃饭,只吃奶,逼得我爸给我买的那时叫肥儿粉,当然没吃几天就吃上饭。那时我天天找妈妈,是个邻居听了都掉眼泪。所以在没有新妈之前,刚开始是有爷爷奶奶照看。爷爷奶奶相继在一年后去世,以后由大伯大姨家照看,这个时候刚好2岁半。大概3岁后,大了,经常去邻居家,跟邻居小朋友玩,中午晚上基本在人家家里吃饭,那个阶段我们那个生产队的邻居家的饭我基本都吃过。老爸

经常挣钱回来很晚,问大姨人呢,大姨说白天跟谁玩,这会不知道又在哪家。老爸就在房门后面喊我的名字,邻居才回答都睡了,要不明天早上来抱吧。为这,老爸一直心里有点责怪大姨没有照顾好。但是想想,人家有这个义务吗?能给口饭吃就不错了,你不感谢,还责怪。就这样还能一心一意的管这个小孩吗?后来很快大概我4岁的时候,开始上幼儿园了,更加有人照顾了,自己上学放学。那个时候周围的人都认识,也不会丢。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女人,最早的记忆就是她扎了两个羊角辫子,现在想想挺可爱的。后来还带了一个小我一岁的弟弟,从此有人照顾我给饭吃了。从此我也走上了求学的路。

说说那段时期,一个那么小的孩子会伤心吗?把邻居都惹哭了,你说伤心吗?所以后来我对父亲很依恋。很怕失去他。

再说说记忆吧,其实我不记得了,故事都是老爸和邻居讲的。最早的记忆就是新妈来了之后,也就是3岁4岁后。

再说说我的性格和价值观的影响。

我对父亲很依恋,当我懂事时,大概小学后吧,我害怕失去父亲,从小励志当医生,不希望他生病。但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应该跟大人分床睡。新妈来了后,感觉她把我爸抢走了,还让我一个人睡,我害怕,常常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也许是哭着睡着的。所以我的性格内心孤独,孤僻。从小到大,没有朋友,读小学后有很要好的朋友,但是放假后想去跟他们玩,父母不让,说女孩子不应该

出门。所以我就成了真正的闺女。到现在我也没有真正的朋友,我不知道如何跟人打交道,如何说话,尤其现在到中年了,感觉更不愿意跟熟人说话,喜欢跟陌生人说。跟熟人说话,说心里话,不多久她就会把话传到别人耳朵里所以现在说话特别小心,宁愿不说。所以没有共同话题。我就变成很自我的性格。跟陌生人说话,我可以敞开了,因为不用顾及他人的感受。

再说说我跟后来的养育者,也就是新妈的关系。

其实想想我的童年还是很愉快的,新妈没有虐待过我,没有打过我,因为家里穷,所以我和弟弟不存在分配不均的时候,至少我没有感受到。也许是农村传统思想观念,母亲对我的教育是,女孩子不要一天到晚在外面瞎跑,女孩子应该在家做家务。所以我没有交朋友,也不会交朋友。母亲还有的观念是,女孩子就应该嫁一个有钱的人家,将来不愁吃穿。这个社会笑贫不笑娼。人要懂得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帮助过我们的亲戚朋友,要大方。从小其实我很听父母的话,我妈没有打过我。做家务,跟弟弟不打架,努力学习考大学。家里只让我上了大学。因为第一,弟弟没有考上。第二,家里没有钱给交高价,连职高都上不了。

所以母亲对弟弟很愧疚,没有让他上到学。还要支持我读书。母亲很埋怨我对这个家不够孝顺,对弟弟不够好。我心里会怎么想,肯定不舒服,我也有一家人,我也不容易。弟弟家人家有房有车。我呢,除了一大堆的房贷,还有上有4个不能帮忙的老人,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还得担心自己不能倒下。我容易吗?我?

所以最后有了这样的成长经历,我在有了娃后,我要拼命对娃好,他们做的不好,我会发脾气,得了产后抑郁。我宁愿自己辛苦也不想委屈了我的孩子。其实我的父母,老公都很努力,对孩子都好,只是我认为他们方式方法都不对,所以我就自己带娃。家里发生矛盾,我的性格懦弱,不知道如何跟他们沟通,不会说话。说话很直,人家肯定接受不了,所以把所有对我好的人气跑了。自己带娃后,发现很多时候自己也带不好,娃有优点有缺点,有缺点就是改不了,其实孩子的缺点,养育问题都是父母造成的。如果有人帮忙带,自己能轻松一点,抑郁症也会少一点。

不过现在我的娃3岁了,看着她一天天长大,天天亲我的脸,对我说妈妈我特别很爱你,我内心所有的苦都值了。

所以,孩子要自己亲自带,自己能生就能带。不带孩子的父母就是渎职。孩子在3岁前是情感依恋期,没有这3年你在耳旁的唠叨,亲她的脸,怎么有将来的听你的话。不要到将来青春期或者读大学,或者找男盆友的时候不听你的劝告,气死你,那时候就知道后悔了。

我是熙妈,分享育儿知识,和娃一同成长。写文不易,喜欢就关注我吧!

最佳贡献者
2

两岁半的宝宝,离开天天带他的最亲的人,心里会痛苦吗?

针对这个问题,就拿我们成人来说吧,要是离开天天跟你在一起又相亲相爱的人,心里肯定会痛苦的。我相信很多大人都有这样子的体验,何况是一个孩子呢?

虽然宝宝才两岁半,但我们不要认为宝宝还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对于两岁半宝宝来说,他对情感、情绪的认知程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发展得好得多。

调查:两岁半宝宝如果跟父母分离的话,宝宝就会显得很痛苦、很焦虑,很没有安全感。

家里有两岁半宝宝的宝爸宝妈可以细心的观察一下,就宝宝在这个时期非常粘人,一般会很粘爸爸或者是很粘妈妈。
这个时期的宝宝就是最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最容易变得没有安全感。所以爸爸妈妈要多陪陪宝宝,而不是在这个时期和孩子分离。

3


两岁半的孩子,离开他天天带的亲人,肯定会痛苦的。

虽然我没有这样的经历,但是我的大弟就是这样的情况。

母亲生下两个双胞胎弟弟后,身体很差,大姨照顾她一个月后,因为要回自己家,可看着虚弱的母亲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实属不易,便把大弟接到了她家,直到他什么都会说了才送回来。

虽然回来了,可他的心还在大姨那,每当他犯了错,我们吵他的时候,或者不小心摔疼的时候,他不像小弟那样哭喊着叫“妈”,而是像表哥那样喊着找娘,我们听了他这样叫,总会哈哈大笑,学着他叫“我娘,我娘。”可当把他牵到母亲的身边,即便母亲搂着他,他身子还是往外挣,嘴里不停地喊:“我找娘,我找娘……”


白天有人玩还好,但到了天快黑时,就不行了,他总是扶着我们院里的那棵大枣树,不出去,也不进屋,在那儿戚戚切切地喊着:“娘,娘……”让人听了格外辛酸,每隔一阶段,大姨总会抽时间来看看他,那时,可能是他最快乐的时光,因为,只有那时,他才像一个有娘的孩子,在大姨面前撒娇,甚至无理取闹。

那时,他是那么小,不知离开朝夕相处的大姨,他心里会是什么滋味,但是,他一定会很痛苦,很思念的……

4

我的回答是孩子肯定会很痛苦,相当的痛苦。



孩子三岁前是安全感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期间的宝宝更需要爸爸妈妈或者其他成人的细心呵护,一旦,他和最亲密的人分开,他就会恐慌。

如果三岁前离开最亲近的人照顾,孩子会更容易缺乏安全感,婴儿时期建立的安全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孩子就会胆小,不自信,情绪不稳定,不容易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很难适应新环境。



在生活中很多成人胆小怕事,怕承担责任,多半和他在这个时期没有获得安全感有关。

所以说孩子在三岁前千万别跟最亲密的人分开,分开对孩子身心是巨大的伤害。爱孩子,我们就多抽点时间陪伴孩子吧!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我!!

5

两岁半的孩子,离开天天带着他的最亲的人,他的心里会痛苦吗?

我同事说,现在的孩子都是白眼狼,自己亲力亲为照顾他,一到爷爷奶奶家就不愿意回家了。其实有时候我们不要小看孩子的发展弹性。但是如果2岁半的宝宝离开天天带他的亲人,肯定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才行。

我记得我四岁多的时候,我妈妈生病住院了,我那时候特别想妈妈,但是知道妈妈生病了,要看医生才能好,所以我拼命装坚强,等着妈妈出院那天。

妈妈在医院住了将近一个月才回家,记得妈妈回来那天,我哪也没去,就躺在妈妈的边上睡着了,而且睡了将近一天。那天我到现在都记得,所以对于孩子来说,离开天天带他最亲的人,他的心里肯定会有思念和痛苦,只不过因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还不会把这种思念和痛苦表达出来。如果说有多痛苦也谈不上,只是会很想妈妈。

有的妈妈,因为生活或工作的需要,有时候不得不离开孩子,比如出差工作等,所以会比较担心孩子会缺乏安全感。宝宝的安全感来源于对妈妈(扶养者)的信任,信任妈妈,从而建立对妈妈的安全依恋,宝宝才会拥有安全感,并且逐步发展最初从妈妈那里获得的安全感。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这种安全感会支持他们面对更广阔的未知世界以及未知的人际关系

如果妈妈因为现实的原因,不得不经常离开宝宝。而孩子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孩子的发展弹性还是比较大的,爸爸或祖辈都可以作为安全依恋的对象,只要为孩子提供稳定规律的生活,那么孩子也不会缺乏安全感,也不会像我们想的那样痛苦。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

其实宝宝在三岁前,是不建议长时间离开天天带他的人(扶养者),因为一般来说超过两个星期会对孩子带来一定的伤害。但是在2岁前,扶养人和孩子已经建立了安全的依恋关系,那么宝宝在2岁后是可以忍受一定的分离焦虑的,比较容易安慰 。

6

两岁半的孩子,离开天天带着他的最亲的人,他的心里会痛苦吗?

答案是肯定的,他肯定会痛苦。两岁半正需要情感的连接,这个时候,他得不到这种爱,他就会变得麻木。



很多留守儿童表现出来的就是对父母感情不深,因为在他最需要爱的时候,父母没有给他,慢慢地,他就对父母不再期待了。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大多对父母没有感情。

我认识很多人都是这样,他们小时候需要父母的爱,可因为种种原因父母无法顾及到他们,他们过得很痛苦,久而久之,他们就从心里放下了对父母的期待,也不再爱父母。



长大之后,他们也无法关爱父母,跟父母也没有话可说,有一个男性一年到头都不跟父母打电话,对于父母完全不关心。

看起来很寒心,可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们,因为他们和父母没有感情。



所以,父母不要只顾自己工作赚钱,更不要只顾自己玩乐,多花心思,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多关爱孩子,爱是相互的,这样,晚年生活才不会凄凄惨惨。

图片来源于网络

7

曾经听一位老人说:"带孙子太累了,不想帮忙,等他大点了买点礼物给点钱,他就会和你很亲了。"

是这样的吗?孩子小就没有记忆吗?我觉得不是。



我现在还记得小班幼儿园老师

我两岁半上的幼儿园,当时哭了好久。

我们班主任姓彭,我到现在还记得她的模样,黑黑胖胖的。

记忆最深的是我发烧了等妈妈来接,她陪着我讲故事看时钟。

当时感觉很温暖,到现在二十几年了每每想起来还是像昨天一样。

小久久愿意和外婆睡,而不是奶奶

我生完小久久在家坐的月子,第七天他和我妈妈睡,很乖。

现在两岁半,暑假回家孩子会和我说晚安,和外婆一起睡。

奶奶节假日会来,也会给他买衣服和玩具。但是每次小久久抱着被子和枕头说好了和奶奶睡,关灯的那一刻他就会哭着找妈妈。

所以,我觉得孩子他会懂得,真心的陪伴永远是值得的。



三周岁之前的陪伴最重要

三岁以前,父母让孩子感到安全 。虽然很多人觉得带三岁之前的孩子是最苦最累的,而且孩子对三岁以前的记忆是零星的、潜在的。

其实孩子在这短暂的时期对接触的人与事,对陌生环境的感知,的确能影响以后的很多行为。

举个例子来说,由于身心发育的不完全,孩子对外界的事物是陌生的,因此他缺乏安全感。对他而言,可能喝着母乳就是安全,躺在妈妈臂弯里就是安全,被妈妈亲亲就是安全……

他能够感知的,家庭的温暖,世界的爱,对人对事的看法和态度,都是这时候形成的。

说起陈美龄,我们应该都不会太陌生,这位香港歌星兼女博士,更是将三个儿子都送进了斯坦福。

她曾经说,自己并不提倡把小孩子交给别人带,还是在父母身边长大比较好,尤其是3岁之前,一定要父母教养,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

曾经,有人提议产假最好能放三年,因为孩子的三岁前是最重要的时期,需要更多的妈妈的陪伴。这个过程是必须的,也是短暂的,好好把握这段时间,孩子就能很好地与妈妈分离。



我是【因为是麻麻】八年幼教一线工作者,家有两岁半萌娃小久久。我手写我心,育儿路上你并不孤单,欢迎关注!

8

两岁半的孩子,离开天天带他的最亲的人,心里痛苦应该是短暂的。如果有比他大的姐姐哥哥和他一起玩,这个痛苦会很快消失。


我家女儿三岁之前离开我。她是比较容易接受,而且很快适应了。在她三岁前有两次离开我,一次是在她一岁半的时候。当时我工作很忙,中秋回老家后,就让她和奶奶在老家多住一段时间,当时她小姑家的妹妹也一岁多点,两个小朋友一起吃住,一起玩。期间我特别想念她,心里也很纠结自责,不应该这么小把她放老家。基本天天和她视频,但是女儿却一点不想念我,她过的很快乐,似乎已经把我给忘记了。这个时候她根本不想我,也不会痛苦。后来我想可能和她年龄太小有关,这么小还不知道什么叫多想念。也有可能是我们给她的安全感比较足,所以她并不害怕我不在她身边。


女儿第二次离开我是在两岁半左右,是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和姥姥玩。当时我们已经进车站候车了,姥姥姥爷在外面看着我们,女儿看到姥姥后就要出去找姥姥,姥姥也舍不舍外孙女走就过了抱起她,等到我们开始检票上车时,女儿说什么也不和我我们走,她想和姥姥在一起。没办法只能留下她,我们离开。女儿这次在姥姥家小住了半个多月,期间也没有说想我啊,姥姥细心的照顾她,带她玩,她一点不想我们了。


所以,两岁半的孩子,如果这之前孩子安全感建立好的话,孩子也比较独立,离开照顾她最多的亲人,他基本也不会哭闹太久和痛苦。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理论和经验不能全部正确的套在每个孩子身上,照顾孩子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要根据孩子性格表现选择,多关注孩子的内心和情绪。父母长时间缺席孩子6岁前的成长,对孩子的心里发展,性格养成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父母们尽量不要离开孩子太久。


我是和和顺顺妈,儿童心理学在读硕士,多平台育儿领域创作者,分享育儿知识,关注儿童心理发展。希望我的分享和建议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关注我,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成长!

9

你好。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到了我的过往。

我的分离故事:

我从小是在奶奶家长大的,据说是从出生一直到快三岁的样子,爸爸妈妈把我接走了。那段时间我特别想奶奶,我不愿意去接触新的环境,我一直会待在自己的房间里,一直关着灯,脑袋里全是我和奶奶在一起的场景,我不敢在爸爸妈妈面前哭,于是我总是找借口早早的回到自己的房间。其实那个时候的我可能还不懂得亲情是什么,我只知道我和奶奶生活在的这段时间,我很快乐很开心,她是我的依靠,她是我的唯一,我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无论我做了什么我都可以去找他。

可是突然有一天我离开了我,唯一的依靠我很缺乏安全感,我不知道我在接下来的时间,如果我犯错了,如果我发生了什么,我应该去找谁,他们不会对我横眉竖眼吗?我已经习惯了我和奶奶的一切,习惯了他早起会在我的额头亲亲,习惯了奶奶做的早饭,习惯了在奶奶身边撒娇。

虽然我现在已年长,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是当我回忆起我快三岁那年的记忆,脑袋里依然是一片黑暗的,甚至我现在对分离离别,我有说不出的落寞。我特别讨厌去机场火车站,甚至我在去外地上学的时候,我从来不会让大家来送我,当然我也不会去送别人,我的同学可能觉得我很冷漠,其实我自己知道这是原生家庭里给我的阴影。

这是我的故事。这一段往事我很少给人提起,因为我不愿意分享,也不愿意说出。从我的心底里我知道那是我的难过,那是我不能触碰的难过。我们不能说年少不懂事,虽然年少,可是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情感,所以一旦有自己的情感,我们就能分清自己的喜怒哀乐。

两岁半的孩子离开自己的亲人一定是难过的。也一定会有安全感的缺失,他会踌躇不安,他不知应该如何走下去,对于大人来说,你会拥有整个世界,可是对于孩子你才是他的整个世界,如果最亲的你已经离开,他不知道该如何走下去接下来的路。

在很多年前著名的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了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出生后在适应的环境当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景式的思维方式与表现能力,它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第一个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这个时候从孩子出生到两岁,虽然孩子是婴儿时期,但是他们这个阶段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和语言,他们能感受到自己心里的感觉。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孩子是有自己的情绪和思维的,如果你离开了他,他是能感知到自己的难过和不舍,只是他不能说出他不能很好的表达而已。

孩子两岁半的时候,其实已经到了认知的第2个阶段,也就是学前期前运算阶段。这个时候的孩子他们已经出现了表象思维,这个时候他们会有依赖的表象,或者是以自我为中心等等一些不同的思维阶段。那个时候的孩子,他除了能感知自己的情绪,他也能感知周围的情绪。他已经从一个婴儿时期跨度到了学前时期了。

当然上诉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孩子的认知,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是从孩子本身出发的话,我们只要是当过父母的,我们也一定能知道,两岁半的孩子知道的东西已经很多了,他已经能够独立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的他是有自己的心理发展历程的。

我的儿子小豆瓣现在快三岁了,我刚刚经历过他的两岁半,在这段时间,他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有了自己的主张,他会告诉我妈妈,如果你不在,我会想你妈妈,如果你离开了,我会哭,因为我很难过。

每次回家第一件事是要抱抱他,因为我上了一天的班,一天没有见到他了,他说他想抱抱我。所以我们也仅仅只有一天的时间没见孩子,就有了自己的谈过想法,那可以想象,如果是最亲的人离开了孩子,孩子心里的无助是有多么无奈呀。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豆瓣妈,愿和你一起分享有温度的育儿观点。

10

当然会啊。

别说两岁半,就是几个月的孩子,也是有感情、有感觉的。

经常有父母觉得孩子小,不会有什么感觉,忽视小婴儿,其实是很错误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小小孩感受和体会到的,远远比他表达出的,多得多。好多父母以为孩子不会说,说不出来,就没什么感受和感情,其实,是一种误解。

要把孩子做为一个独立的、有情感、有思想的人来对待,如果不正视孩子的情感和想法,忽视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来说,是很受伤的。

因此,两岁半的孩子,如果要离开天天带他的最亲的人,一定不要简单粗暴,要和缓温柔对待:

提前和孩子说

别以为孩子听不懂,说不辞而别,不说一声就玩消失,这样,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一定要提前和孩子说明,让孩子有思想准备,做好预案

如果要离开一直带的人,孩子接下来要和谁一起生活,生活多长时间,是否还回来,都要一一对孩子说明。

让孩子心里有数,能及时应对。


我是亲子心理师徐婧英,更多育儿干货,欢迎关注!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