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清朝,我们总是有一肚子气,因为满人入主中原,对我们汉人压抑太久。到了清朝末年,列强入侵,国将不国,作为维护满清统治的实际领导者——慈禧太后自然会成为人们首先讨伐的对象。人们喷慈禧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慈禧是女人,还是一个鞑靼女人,女人当政不符合男权社会的价值观。
传统的儒家思想,是看不起女人的,女人当政那更是不可想象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好好的做“女红”就是了,其他一概是不务正业。尽管唐朝武则天当了皇帝,政绩也可圈可点,但当她逝去的时候,也老实归政李氏,连墓碑也不敢书写。古有木兰从军,虽然传为佳话,但木兰也只敢女扮男装。到了清朝的慈禧,一个鞑靼女人,还要弄权,还要当家,那清朝末年国家惨淡的那些后果,自然首先就该由这个不合常理上台执政的慈禧太后来负责。
二、慈禧太后通过政变上台名不正言不顺,打击政敌手段残酷。
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慈禧联合慈安太后,拉拢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杀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两宫听政,亲王议政”的格局。1875年,同治帝崩逝,慈禧择其侄子继同治大统,是为光绪帝。两宫再度垂帘听政。后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传闻是慈禧太后所害。1884年,慈禧太后又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从此独揽大权。1889年归政光绪帝,退隐颐和园,1898年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杀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
从客观上来说,慈禧太后当政有其历史原因,他的丈夫不成器呀,为了维护满清的统治,历史选择了有能力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确实也是纵横捭阖,杀伐果断,给清朝续了命。但她确实权力欲重,杀伐也重,狠起心来谁也不放过。
三、清末签定的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作为清政府实际统治者的慈禧太后应负主要责任。
慈禧太后在任何时候,考虑的总是维护满清的统治,考虑的是维护她自己的权力。不管是她借义和团打击洋人也好 ,还是借洋人之手打击义和团也好,她考虑的是维护她手中的政权。为了维护她手里的权力,她可以献媚列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她是个女人,确实也有女人的任性。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在双方互有胜负的情况下,在法国国内形势混乱,难撑战局的情况下,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却主张议和了,签订的《中法新约》让法国获得了不少侵略利益。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慈禧是主战派,规定对日本“不准有示弱语”,但当有人提出简办她的寿辰,移作军费,她又大发雷霆:“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结果清军在战场上连连失败,为了不影响她的寿辰,慈禧太后又变成了主和派。当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的时候,慈禧逃跑了,跑时还带了3000车行李。
这样一个女人,这样一个领导人,当我们后人回顾那段屈辱的历史的时候被喷就在所难免了。
而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等人有时候还有人捧他们,对应慈禧被喷的原因也可以找出李鸿章们被捧的原因。
一、李鸿章他们是男人,是汉族男人。
清朝末年,八旗子弟衰落了,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儒家知识分子崛起了。曾国藩们是传统的儒家知识分子男人,他们也确实有着儒家知识分子男人对社会的担当。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是中国历史上的“完人”。李鸿章官居宰相,出访欧美,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政坛也算是叱咤风云了。张之洞一方封疆大吏,在晚清也是个人物。还有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这些人物都是晚清政坛上响当当的汉族男人,为被满清压抑太久的汉人出了口气。
二、李鸿章们不是清政府第一领导人,他们不必为清政府负首要的责任。
清朝设立军机处,加强了中央集权,弱化了宰相的地位。皇帝一个人说了算,那皇帝就是国家的首要责任人。那么化身晚清“影子皇帝”的慈禧就是首要责任人。所以慈禧贪军费满足私欲,要被批判,而“宰相合肥,天下瘦”的李鸿章就被舆论放过了。
三、曾国藩李鸿章们是洋务运动的实际操刀者客观促进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曾国藩李鸿章们投身洋务,尽管他们的初衷是维护满清的统治,是要做大清的“裱糊匠”。但他们的行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他们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近代民用工业(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同时筹划海防,创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这些举措都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
以上就是我对慈禧为什么被喷,曾国藩李鸿章们为什么被捧的原因分析。感谢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