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其一,权利越大,义务越大,慈禧是清末中国最高指导者,对清政府问责肯定首先问责她。张之洞、李鸿章即使真的问题很大,慈禧也有选帅不利的义务。诸葛亮选马谡守街亭,出了问题要背锅,慈禧选拔这些官员自然也要挨批判。恭亲王是贵族里少数的开通派,慈禧为了稳固本人的权利,把人家整下台,留下些激进派,慈禧有权利把人家整下台,自然也要背这口锅。

其二,指导自身最大的义务之一,就是识人、用人,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慈禧长时间对变革的态度,对世界的无知,形成清政府整体团队的选人、用人规范就必然会有问题。比方让翁同龢这样的激进派当光绪帝的教师,皇帝和他师父之间理念就大相径庭,皇帝要想变革连个信任的人有没有,这自然会形成之后的变革步履维艰。


其三,慈禧严重事情决策蠢的无以复加,讨论官僚执行层的技术问题基本就没有意义。比方同样是战败,甲午战争后大家会讨论李鸿章对战败的义务,威海卫海战丁汝昌的指挥问题,很少有人会责怪光绪帝主战。可八国联军侵华战败后,没几个人会讨论董福祥、聂士成的指挥问题,大家都在骂慈禧蠢。由于董福祥的指挥完整是细枝末节,对全局的影响微乎其微,这场战争以至连讨论争败时间都是多余的。


火车头本人先出轨,事后追责肯定不是先讨论后面车厢问题,大清已完这口锅肯定慈禧背,他人是背不动的。

图片源自网络,侵必删!

最佳贡献者
2

清朝末期内忧外患,慈禧一个女人当家,能维护国家领土基本完整,国家没有分裂,没让列强瓜分,没有像印度那样被完全殖民统治,还搞改革,搞洋务运动,又搞君主立宪,真的不容易。

清末的惨,不是清末的那些人造成的,他们全部都是想要改变当时的现状,无奈,清末不仅仅是一个朝代的结束,更是整个帝王家天下制度的结束,当时慈禧也努力了。

清朝末年的惨淡,需要有人背锅。而垂帘听政、统治四十七年之久的慈禧,无疑是最佳人选。但是,真不是她的错,换个人统治只会更糟糕。

曾国藩立功、立德、立言,乃文人之标杆。

李鸿章乃清末亚圣,与美国总统格兰特,德国首相俾斯麦,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张之洞大力推动洋务运动,建立汉阳钢铁厂,引进德国生产线建造枪械,即汉阳造。

3

清朝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末期内忧外患,慈禧一个女人当家,能维护国家领土基本完整,国家没有分裂,没让列强瓜分,没有像印度那样被完全殖民统治,还搞改革,搞洋务运动,又搞君主立宪,真的不容易,难为她了。反倒是她死后,君主立宪中止,国家进入民国时期,陷入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又引来日本全面入侵,国家战乱了四十年,还把外蒙搞丢了。

4

提起清朝,我们总是有一肚子气,因为满人入主中原,对我们汉人压抑太久。到了清朝末年,列强入侵,国将不国,作为维护满清统治的实际领导者——慈禧太后自然会成为人们首先讨伐的对象。人们喷慈禧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慈禧是女人,还是一个鞑靼女人,女人当政不符合男权社会的价值观。

传统的儒家思想,是看不起女人的,女人当政那更是不可想象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好好的做“女红”就是了,其他一概是不务正业。尽管唐朝武则天当了皇帝,政绩也可圈可点,但当她逝去的时候,也老实归政李氏,连墓碑也不敢书写。古有木兰从军,虽然传为佳话,但木兰也只敢女扮男装。到了清朝的慈禧,一个鞑靼女人,还要弄权,还要当家,那清朝末年国家惨淡的那些后果,自然首先就该由这个不合常理上台执政的慈禧太后来负责。

二、慈禧太后通过政变上台名不正言不顺,打击政敌手段残酷。

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慈禧联合慈安太后,拉拢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杀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两宫听政,亲王议政”的格局。1875年,同治帝崩逝,慈禧择其侄子继同治大统,是为光绪帝。两宫再度垂帘听政。后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传闻是慈禧太后所害。1884年,慈禧太后又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从此独揽大权。1889年归政光绪帝,退隐颐和园,1898年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杀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

从客观上来说,慈禧太后当政有其历史原因,他的丈夫不成器呀,为了维护满清的统治,历史选择了有能力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确实也是纵横捭阖,杀伐果断,给清朝续了命。但她确实权力欲重,杀伐也重,狠起心来谁也不放过。

三、清末签定的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作为清政府实际统治者的慈禧太后应负主要责任。

慈禧太后在任何时候,考虑的总是维护满清的统治,考虑的是维护她自己的权力。不管是她借义和团打击洋人也好 ,还是借洋人之手打击义和团也好,她考虑的是维护她手中的政权。为了维护她手里的权力,她可以献媚列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她是个女人,确实也有女人的任性。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在双方互有胜负的情况下,在法国国内形势混乱,难撑战局的情况下,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却主张议和了,签订的《中法新约》让法国获得了不少侵略利益。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慈禧是主战派,规定对日本“不准有示弱语”,但当有人提出简办她的寿辰,移作军费,她又大发雷霆:“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结果清军在战场上连连失败,为了不影响她的寿辰,慈禧太后又变成了主和派。当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的时候,慈禧逃跑了,跑时还带了3000车行李。

这样一个女人,这样一个领导人,当我们后人回顾那段屈辱的历史的时候被喷就在所难免了。

而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等人有时候还有人捧他们,对应慈禧被喷的原因也可以找出李鸿章们被捧的原因。

一、李鸿章他们是男人,是汉族男人。

清朝末年,八旗子弟衰落了,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儒家知识分子崛起了。曾国藩们是传统的儒家知识分子男人,他们也确实有着儒家知识分子男人对社会的担当。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是中国历史上的“完人”。李鸿章官居宰相,出访欧美,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政坛也算是叱咤风云了。张之洞一方封疆大吏,在晚清也是个人物。还有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这些人物都是晚清政坛上响当当的汉族男人,为被满清压抑太久的汉人出了口气。

二、李鸿章们不是清政府第一领导人,他们不必为清政府负首要的责任。

清朝设立军机处,加强了中央集权,弱化了宰相的地位。皇帝一个人说了算,那皇帝就是国家的首要责任人。那么化身晚清“影子皇帝”的慈禧就是首要责任人。所以慈禧贪军费满足私欲,要被批判,而“宰相合肥,天下瘦”的李鸿章就被舆论放过了。

三、曾国藩李鸿章们是洋务运动的实际操刀者客观促进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曾国藩李鸿章们投身洋务,尽管他们的初衷是维护满清的统治,是要做大清的“裱糊匠”。但他们的行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他们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近代民用工业(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同时筹划海防,创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这些举措都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

以上就是我对慈禧为什么被喷,曾国藩李鸿章们为什么被捧的原因分析。感谢指正!

5

清末的惨,不是清末的那些人造成的,他们全部都是想要改变当时的现状,无奈,清末不仅仅是一个朝代的结束,更是整个帝王家天下制度的结束,当时慈禧也努力了,可惜不是一个皇帝家的努力能改变的,需要所有中国人的思想觉醒才能改变,要一个现代国家站起来,就要老百姓先站起来,但这又是帝王家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慈禧什么多可以就是对汉人不开放,导致改革迟迟不能开始,才有人喷满清的当家人慈禧。所以慈禧和李鸿章他们不过是帝王家天下的裱糊匠守墓人,要我说如果他们改革成功,对于整个中国来讲未必是好事,贫富差距还要大,半个中国的土地是他们满族的,汉人当不了太大的官。至于那些大臣并没有人捧他们,只是拿他们成功和爱国的经验拿出来学习学习。

6

清朝最可恶的拖后腿的就是顽固派,啥都不行就是内耗很行,不止清朝,宋明都有大奸似忠的顽固不化死硬份子和当时的局势作对!洋务派就是想奋发图强的希望,本就没有错,瑕不掩瑜。其实慈禧要是能把顽固派给变成洋务派,那么也就没有英国女王啥事了,可惜天朝积弊难返,顽固派就是大清的丧钟。维新派根本就是瞎胡闹,可惜了谭嗣同,成就了没皮没脸的康有为老匹夫以不实的虚名,也就梁启超还好。如果维新派找慈禧谈明白,那也就不需要共和了,历史书总强调帝制的腐朽,其实帝制交出世俗世权给总理的话,如同董事长授权CEO,然后士民盯着总理勤恳做事,哪个皇帝都躺着赢。

7

一者,慈禧毕竟姓叶赫那拉,满族姓(暂且不提她身世之谜),清灭亡后许多人都有一种仇满心理,这在余秋雨一篇文章里就讲过:

“我们这些人,对清代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隔。记得很小的时候,历史老师讲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时眼含泪花,这是清代的开始;而讲到“火烧圆明园”、“戊戌变
法”时又有泪花了,这是清代的尾声。年迈的老师一哭,孩子们也跟着哭,清代历史,是小学中唯一用眼泪浸润的课程。从小种下的怨恨,很难化解得开。
老人的眼泪和孩子们的眼泪拌和在一起,使这种历史情绪有了一种最世俗的力量。我小学的同学全是汉族,没有满族,因此很容易在课堂里获得一种共同语言。好像汉族理所当然是中国的主宰,你满族为什么要来抢夺呢?抢夺去了能够弄好倒也罢了,偏偏越弄越遭,最后几乎让外国人给瓜分了。于是,在闪闪泪光中,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汉奸,什么是卖国贼,什么是民族大义,什么是气节。我们似乎也知道了中国之所以落后于世界列强,关键就在于清代,而辛亥**的启蒙者们重新点燃汉人对清人的仇恨,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化”的口号,又是多么有必要,多么让人解气。清朝终于被推翻了,但至今在很多中国人心里,它仍然是一种冤孽般的存在。”

所以再加上慈禧生活上的荒淫以及种种不堪事迹,人们很难不把这种仇恨倾注在她身上,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亡国应怪慈禧的思维。

二者,慈禧女权专制,这个不必多说了。慈禧的专制程度由光绪一辈子没抬起头就可见一斑,由第一个原因的思维出发,你清人没治理好中国也就罢了,还由一个女人统治中国。当然这种男权主义在当初必定是普遍的。

三者,我觉得最为关键。举个例子,当初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揭露斯大林的暴行时,台下有人递条子上去。
赫鲁晓夫当场宣读了条子的内容:“赫鲁晓夫同志,当时你在哪里?”。很显然,这是在讽刺赫鲁晓夫:当年做缩头乌龟,现在却大反斯大林。
读完后,赫鲁晓夫严厉地扫视全场,然后厉声问道:“这是谁写的,请站出来!”。
连问三次,台下鸦雀无声,却没有人站出来。
停顿了一会,赫鲁晓夫说:“现在让我来回答你吧,当时我就坐在你的位置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一个专制的时代,哪怕臣子再精明能干,只要上位者不接受你的意见,你也只能碰一鼻子灰,搞不好还要被黑锅。比如李鸿章军费被慈禧挪去建颐和园,最后还是李鸿章背了黑锅。因此,不是说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无能,而是些人都明泽保身。想想林则徐为何发配伊犁就知道了。所以,一个昏庸的政权,除了体质腐败外,最主要的还是统治者的问题。

8

因为慈禧太后做的真不好。李鸿章,张之洞他们也很努力了。

9

历史是由文人来书写的,只要是王朝的末期,文人们总能找到一个女人来遮挡这个既将倾覆的大厦,例如封神时期的苏妲己。作为同治中兴的有力大臣,他们在“鬼子六”的带领下,确实使得清王朝出现了一点星星之火,但是很快被扑灭了,因为他们并没有从制度上改变这个落后的国家,所以在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后,清王朝也到了末日的余晖,

10

慈禧是保守派代表,反对改革维新,生怕失去手中的权利,以祖宗之法不可变为由,手握皇权,掷国家安危和百姓福祉于不顾,持续守旧统治,卖国求荣!李鸿章和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支持改革维新,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标,图求国家正兴百姓安康!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