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器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长子,他将自己的太子之位让给弟弟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唐玄宗李隆基,因此他死后李隆基也追封他为让皇帝。关于他为何会把太子之位让给弟弟李隆基的问题,个人认为李成器更多是因为兄弟情谊和顾全大局而甘心让位,他们兄弟之间的确是历史上少见的皇家亲情。
李成器让位的背景
公元705年,以张柬之为首的神龙五王在各方政治势力的支持下发动“神龙革命”。结束了武则天的统治,唐中宗李显复位,但是唐中宗的懦弱,却使得之后的唐王朝在短短几年间经历了数次动乱:
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革命,唐中宗复位。
706年,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七公主开府置官,张柬之等神龙五王遭诬陷被贬。
707年,在韦后母女及武三思逼迫之下的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武三思一家被杀,武氏集团衰乱。此后唐中宗出面干预下政变失败,太子李重俊被杀。
710年,唐中宗被韦后母女毒杀,韦后立李重茂为太子,韦后控制朝政。
中宗死后一个月,李隆基在太平公主的支持下,联络对韦后擅权不满的万骑营将领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母女和上官婉儿,尽除韦氏一党。太平公主主持朝局拥立哥哥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
这就是公元710年唐睿宗李旦即位之后,作为李旦的嫡长子李成器面临的政局。当时虽然他父亲李旦是皇帝,但是一直以来性格同样懦弱的李旦在政治上并不强势。朝政大权控制在以姑姑太平公主为首的政治势力手中,而弟弟李隆基又因为唐隆政变的功劳在朝臣中拥有一定的声望。
立储困局
李旦第二次即位后首先就面临立储问题,李旦有五个成年的儿子,其中李成器是嫡长子,而且己经在李旦第一次登上皇位的时被立为太子。三子李隆基则在唐隆政变中居功至伟,而且表现出果敢的个性及较强的政治能力,因而李旦在立储问题上颇为犹豫。
李成器:作为嫡长子,而且曾经被立为太子,李成器在礼法上是太子当然人选。但是李隆基又有功于社稷,李旦对重新立李成器为太子有顾虑,一方面他的政治能力有待考验,另一方面担心重演玄武门之变的故事。
李隆基:虽然在唐隆政变中立下大功,但是李隆基无论在实力和威望上都不能和玄武门事变前的李世民相比。他只是在部分朝臣中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即使支持立他为太子的朝臣也因为礼法的影响不敢公开提出。至于权力方面当时他只是一名立下大功的皇子并无多少实权,唐朝的权力当时主要掌控在太平公主手中,因为唐隆政变幕后真正的大佬其实是她。
最终这个困局在李成器的坚决辞让之下得到解决,李成器坚定的认为国家处于多事之秋,应该立贤而不是立长。他的辞让使得李旦得以坚定决心改立李隆基为太子。
李成器是否有机会争储
有一种观点认为李隆基的权势使得李成器明智的选择退出储君之位的争夺。但是刚才我们已经分析了其实在让储之时李隆基的权势并不太,与李世民当年挑战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时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因此李成器完全有能力争夺储位。
李隆基其实是个弱势太子,他被立为太子之后仍然储位不稳。掌握朝政的太平公主对李隆基不断的发起挑战,多次公开要求撤换太子,理由就是李隆基不是嫡长子,与礼法不合。如果李成器不是真心让位,他完全可以选择与太平公主集团联合,借助太平公主集团的权势李成器完全有可能重新夺回太子之位。
但是李成器在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斗争中,全程鼎力支持自己的弟弟。以至于后来太平公主为了削弱李隆基的力量,转而要求唐睿宗李旦将李成器等人外放地方。
李成器与李隆基的手足之情
除了这次让储,从李成器与李隆基兄弟的一生来看,他们兄弟五人的感情的确不错。这可能与他们的个人的成长经历有一定的关系。
相互扶持的同年:李成器与李隆基的童年都是在奶奶武则天的高压恐怖中度过的。李成器与李隆基的母亲都是被武则天赐死的,同样幼年丧母的两人肯定有着不同常人的兄弟感情基础。
五王宅的兄弟情谊:公元698年,李显重新成为太子,李旦退居相王,因此李成器兄弟五人搬出皇宫居住。他们兄弟的住宅都相互邻近,因而被称为五王宅。在这里兄弟五人相互扶持,彼此关系非常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