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乾隆?和嘉庆都认为继承皇位非道光不可?:道光帝是最后一位“古代”皇帝,也是第一位“近代”掌权人,他的身体跨入近代,但灵魂依旧在古代。1782年9月16日
道光帝是最后一位“古代”皇帝,也是第一位“近代”掌权人,他的身体跨入近代,但灵魂依旧在古代。
1782年9月16日寅时,一位皇孙在紫禁城诞生,他就是绵宁。年过古稀的乾隆喜得皇孙,自然多了几分喜悦。在这之前,他已经秘密立永琰为皇太子,这位皇孙的到来对大清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乾隆三十九年,年仅十四周岁的永琰与原配喜塔腊氏完婚,夫妻两感情很深。嘉庆元年,嘉庆登上皇位时,就册封喜塔腊氏为皇后。但她福气并不厚,仅仅当了一个月的皇后就去世。此时,她与嘉庆所生的嫡子绵宁十五周岁。
满清入关后,渐渐受到汉文化的熏陶,在确立继承人的问题上,嫡长子的情节始终挥之不去。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康熙很早就将嫡子胤礽立为皇太子,结果失败。雍正吸取前面的教训,创立秘密立储,选择的继承人既非嫡也非长。
但嫡长子的情节又影响了乾隆,他两次将嫡子内定为继位人,却因天公不作美而放弃。后来,乾隆只得采用立贤的秘密立储,并将其确定为本朝家法。虽有家法限制,但在汉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嘉庆也不能置身事外。康熙、乾隆没有实现的嫡长子继承制,嘉庆又何尝不想实现呢?
嘉庆对这位嫡皇后充满怀念之情,皇后去世两年多后(1799年),就将绵宁秘密立为皇太子。
二、绵宁不仅能健康成长,而且文武双全
乾隆五十二年,在一个良辰吉日,年仅五岁的绵宁在总管太监的引导下,进入上书房,拜秦承业、万承风为老师,开始了学习生涯。
清朝是马上得天下,但入住中原后深感不能马上治天下。为了稳坐天下,大清的皇帝格外重视对皇子的教育。顺治帝起,皇子们都要接受严格的读课制度,潜心学习中原传统的经史子集。
清代著名文人赵翼,乾隆中期入内阁中书,在皇帝的秘书机构当秘书,曾目睹过绵宁等皇子读书的情景,并做了细致描述:
“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门迥绝千古。余内直时,届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时部院百官未有至者……吾辈穷措大,专恃读书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体,乃日日如是……然则文学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娴熟?宜乎皇子孙不唯诗文书画无一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理乱已了然于胸中。”
上书房的教育极为严格,老师对就学的皇子、皇孙具有处罚权。对于皇孙们的学习时间,都有专门人员进行登记,以备核查。乾隆时常亲自查阅皇子、皇孙的学习情况。1789年三月初六,年近八十岁的乾隆来到上书房查岗,发现三月初一到初六,所有的皇子、皇孙的老师都没到上书房上班。乾隆大怒,当场向皇子和上书房总师傅责问原因,并处分一大批工作人员:上书房总师傅被贬为侍郎、大学士稽璜降三级留任、军机大臣王杰降三级留任,绵宁的师傅秦承业、万承风革职留任。时年七岁,正在上书房读书的绵宁目睹了这一切。
在对待皇子的教育方面,嘉庆与乾隆一样,十分严格。嘉庆十五年,有一天下暴雨,地面积水很深,导致上书房的师傅没能上班。嘉庆知道后,指责上书房的老师:“明系怠惰偷安,有旷职守,不可不加以惩治”。结果又是一批皇子们的老师被处分。
在绵宁被秘定为继承人后,嘉庆对他的培养更加重视,一旦有空就亲自督促其学业,并为绵宁题写“养正书屋”四字。这四个字出自《易经》中的“蒙以养正”,可谓寓意深厚。
绵宁的四位老师,前期的秦承业、万承风,后期的汪廷珍、徐颋,都是饱读诗书、人品俱佳的名儒。名师授课,皇帝监督,绵宁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学习成长。
“予自六岁入上书房,受诵经史。稍长,即于讲肄之暇,留意篇章,积累岁时,渐成卷帙,非欲雕琢曼词,盖陶冶性情,典学不废,借以自励而已”
这是绵宁对读书时的自我评价,从历史记载来看,还比较中肯。绵宁是一位好学的皇子,在勤勉苦读时写下两千九百二十六篇诗文。对于绵宁的学问,嘉庆是比较满意的。
在弓马骑射方面,通过两件事可以看出,绵宁的功夫也是不赖的。
第一件
“乾隆五十六年八月,高宗行围威格逊尔,上引弓获鹿。高宗大喜,赐黄马褂花翎——《清史稿?宣宗本纪》”
那年,八十岁的乾隆率领满朝文武打猎,将绵宁带在身边。九岁的绵宁一出手,竟然射中一头鹿。乾隆很开心,当中赏赐绵宁黄马褂和花翎。为了纪念此事,乾隆还赋诗一首:
“尧年避暑奉慈宁,桦室安居聪敬听。老我策骢尚武服,幼孙中鹿赐花翎。是宜志事成七律,所喜争先早二龄。家法永遵绵奕叶,承天恩贶深仪刑”
乾隆将绵宁射杀鹿与自己小时候在康熙面前射杀熊相提并论,赞美皇孙比自己更早出道,对大清江山后继有人感到无比欣慰。《清宣宗实录》记载,乾隆对绵宁“期勖之意深矣!”嘉庆元年,绵宁大婚,就是由乾隆亲自主持。这传递出的信号,已经表明乾隆属意了绵宁。
第二件
嘉庆十八年,天理教徒兵分两路攻入皇宫。他们打着“大明天顺”的旗帜,杀声震天,一直打到皇后寝宫储秀宫附近,守卫皇宫的清军猝不及防。
这时候,绵宁镇定自若,开枪打死两名领头人,率领侍卫全力抵抗,最终扑灭这场事变。事后,嘉庆对绵宁大加赞赏,并加封其为智亲王,连同绵宁用的武器也被加封为“威烈”。通过这件事的锻炼,绵宁就已经脱颖而出,他的皇太子之位也更加稳固。
嘉庆二十五年,嘉庆在承德避暑山庄去世,绵宁在经过一个“小插曲”后,顺利地登上皇位,即道光帝。
秋媚说:道光的即位,与乾隆有相似之处,都曾受到爷爷的青睐。但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表现突出,能够赢得父皇的信任,毕竟父皇才是皇位的最终裁决人。道光虽是由古代到近代的皇帝,但并没有带领大清完成转型,也没有挡住大清衰落的脚步。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道光这事被题主这么一整,还整出了个高大尚的感觉。佩服!佩服!那么这事到底是咋回事呢?且听老梁撸起袖子给大家伙分解分解。
道光?老梁蹲网上玩的时候,听过这么一句话:“道光道光,盗了个精光!”这话整的前后不搭,但仔细琢磨一下,还真有那么一点子歪理。
那咱就先捋一捋这过程。
咋说呢?咱说满清这大辫子,到了乾隆头上的时候,这小子自己到是玩好了,给自己脑壳上搞了一个十全老人的帽子潇洒去了。可满清已经到了暮年,这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咱这乾隆瞅着自己那不上进的儿子嘉庆,气不打一处来啊!再生气,这也是他的种,没辙了,就给嘉庆准备了一个新手大礼包,名曰和珅。不是有句老话嘛:“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这勉勉强强的嘉庆好歹把他这一辈给混弄过去了,但满清这烂摊子算是臭了。
转手就倒腾给了道光。就这么个过程,咱说乾隆那嘎达那是走着下坡,嘉庆是坐滑梯下坡,这道光感情好,直接是从断崖下往下跳着下坡。
咱说道光是个好人,这人要是做个富家翁,绝对是第一大善人,这字号没得跑。可他政治手腕真心不咋地。
道光是处女座,这星座象征着超强的分析力和洞察力,可您瞅瞅他办的那些个事,就一丁点都没有体现出来。
举个简单的例子,咱说道说道,你说你整个补丁,内务府报价五两雪花银,就这价的购买力放到现在那是一千块都不止,道光居然就相信了,立马找自家的女人给补。老梁佩服他立马就找到了解决办法,他咋就想不到这内务府有毛病呢?
这思路堪称奇葩啊!
整个鸡蛋吃吃,好吗,内务府报价三十两雪花银,搞的道光想要解解馋,这都感觉是种奢侈的行为,败家啊!大家伙瞅瞅道光那画像,整个就一干巴老头,典型的营养不良。哎!你说这事整成啥样了!
你说就这么个人,咋就进了乾隆和嘉庆的眼里了呢?
首先这事和满清皇帝的生育能力有关,怎么个关系呢?大家伙先闭着眼睛想一哈?满清十二位皇帝属康熙最能生养,而且这些个皇子个顶个的聪明,拿出哪一个都是帝王的脑瓜顶子。可是从他开始那叫个一辈不如一辈喽。论生育能力那就是个倒三角,最后满清三皇帝没有一个有子嗣的,你说这事整的!
说道这里,估计就有人说了:“人家乾隆也是能生养的!”
是,老梁不否认,可您瞅瞅,这家伙实在是太能熬了,生生把自己个的儿子熬死了一大半,到头来找继承人的时候,愣是找不出两个来。他这叫自废武功啊,所以啊他这儿子您不能看数量,得看寿命。
到了嘉庆这辈,就五个儿子,不管你咋划拉,道光在这帮兄弟中还是比较出众的。不是他还能有谁?
那为嘛说他的能力出众呢?
这事,还的往前说。大家伙都知道,这嘉庆年间就出了一件奇葩事,一个被一万多人守卫的皇宫居然就被一百多人给攻了进去。
这脸可丢大发了,后来守门的这帮人发现了,把各个宫殿的大门都给关上了。
还没有做皇帝的道光,蹲在上书房里拿着一本书瞅着呢?外边可就炸了锅了,男的叫女的哭,一帮子侍卫大眼瞪小眼的互相瞅着,不知道该干啥了!
这嘎达脑袋最大的就是道光了,没得办法,道光这就挺身而出。
外边这帮义军人数也少,拿这关闭了的宫门他也没辙,没得办法,这帮人就想到了翻墙进去开门,这就有爬房顶的,有爬墙头的,一帮人这就开干了。
道光蹲在地上画圈圈:“咋整?”
“哎!”道光爬起来这就让人拿来火枪,好吗,这东西不错,枪口瞄着爬上来的义军。
也不知道这道光打了几枪,反正义军被打死五个。这帮爬墙分子这就怂了,危机解除。
等到禁军跑来支援的时候,这事就过去了。
当然这事到了嘉庆的耳朵眼里大为高兴,这就把道光给封成了智亲王加和硕二字——这就是和硕智亲王。
这身份一下子就看涨啊!
嘉庆开心的说道:“不亏是乾隆老爹看对的孙子!”
看了这句话,估计有些人就要问了:“这咋又和乾隆有了关系呢?”
这事,还得往前说。当年道光还是个小屁孩的时候——十岁。乾隆感觉日子难熬,这就整了一次围猎,大家伙聚在一起逗个闷子。好家伙道光这就卯足了劲想要表现一番,得,一头鹿就被猎到了手里。
十岁能猎到一头鹿?这让乾隆想起自己个小时候的事,他也是追着自己的偶像——康熙的屁股后面,玩狩猎,也就是那一次,让康熙注意到了他这么个孙子。
康熙老爷子一高兴还给他整了一件黄马褂穿,那段日子把他得意的都快飘了。这都六十年过去了,没想到还能再现一下当时的场景,只是有点物是人非了。
所以这乾隆就格外看重这道光,没事还整几首那打油诗夸奖夸奖道光,只要是个人都能瞅出来乾隆喜欢这大孙子。
最后一个原因
这事整的有点子出乎意料。这么说吧嘉庆这人除了人胖点之外,瞅起来也没啥大毛病。按照嘉庆自己个的理解,即使不能像乾隆一样活那么长时间,也不会差太多。
结果在嘉庆二十五年的时候,带着道光和四皇子这就窜到热河避暑去了。得,这暑是避了,但其他的病得了,嘎嘣一下就这么过去了。
有人说嘉庆是被雷劈死的,这就有点玄乎了,不靠谱的!这事是体热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死的。这要是按照满清的规矩,您这就爬光明顶那正大光明匾后边拿那小盒子,来瞅瞅,看谁是下一个皇帝。
可跟着嘉庆避暑的大臣,翻嘉庆留下来的一个小金盒。“啪!”的这么一瞅,我去!这居然就是遗诏。
按照满清的说法,您这盒子打开的时候,必须有储君在场的,可那场景大家伙可以想象一下,啥也没有就俩大臣。这一家伙就捅了娄子了。
这事其实也是满清的一个疑案,到现在都弄不清为啥嘉庆要把这小盒子带在身边,而不是放在正大光明匾的后边。
这事这么一出,首先是内务府大臣禧恩,建议让道光继位说:“道光是嘉庆的嫡次子,怎么也应该是他。”
在这里老梁解释一下,嘉庆的大儿子也就是嫡长子还没来得及起名字就死了,所以道光虽然顶着个嫡次子的身份,但实质上就是嫡长子。
说实话这建议也是出格的,按照满清的规矩,您这位是没资格提啥意见的,可这货就是提了,到现在都没整明白,为啥这货要参这么一脚。
接着就是太后孝和睿皇后发了一道懿旨,确认道光继位。这又是太后又是皇后的人是谁呀,这人是嘉庆的老婆,第二个皇后,大家明白了吧!
最管用的就是这道懿旨,道光就在热河跪地上磕头感激。这事就这么定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道光皇帝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原名爱新觉罗·旻宁(生于1782年9月16日,卒于1850年2月25日),原名为爱新觉罗·绵宁,因“绵”为通用字,为了避讳,其父嘉庆皇帝在遗诏中将其改为“旻宁”。是嘉庆皇帝的二儿子,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为何嘉庆选择并不出类拔萃的道光继承皇位呢,零零种种,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
一、原本嘉庆皇帝是有五个儿子的,道光排行老二。根据当时传统的“立长不立幼”的主流思想,他原本不是嫡长子,理论上皇位不会传予道光的。可是在那个医学并不发达的时代,新生儿出生后的死亡率是很高的,即便是养尊处优的皇室也不例外,长子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于是,天命所为,皇次子道光就顺理成章成为了嫡长子。使之未来的登基之路有了第一个依据。
二、《清史稿》宣宗本纪记载,“高宗行围威逊格尔,上引弓获鹿,高宗大喜,赐黄马褂、花翎。”公元1791年,10岁的道光皇帝跟着祖父乾隆帝出去打猎,因其表现身手不凡,猎杀鹿一头,乾隆对其赞赏有加,乾隆触景生情,想起六十多年前,乾隆为12岁,自己跟随祖父康熙皇帝木兰秋狝时猎熊的往事,当时乾隆也因表现出色,被康熙赐黄马褂。并即兴赋诗一首“尧年避暑奉慈宁,桦室安居聪敬听。老我策骢尚武服,幼孙中鹿赐花翎。是宜志事成七律,所喜争先早二龄。家法永遵绵奕叶,承天恩贶慎仪刑。”最后的“家法永遵绵奕叶,承天恩贶慎仪刑”,对于“以老皇帝之喜乐,为自己之喜乐”的“乖儿子”嘉庆和满朝文武,读后当然心领神会,这是在说“你的儿子,比老子当年还要牛逼呢”。自然此后嘉庆对道光给与了更多的关照。
三、嘉庆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13年,京城爆发了白莲教起义。皇家禁地,戒备森严,但是白莲教突袭皇宫的时候,皇宫周围大约有1000多名士兵守卫,竟然让50名刺客进入,相当于十几个地痞流氓冲进了中南海闹事,这你敢信,对于清廷这真是奇耻大辱,可见皇宫的守卫真是形同虚设。刺客进入后,冲破了多处的防守,一直进入到了皇帝休息的宫殿旁边。当时的嘉庆皇帝还在木兰围场巡视习武,行围狩猎,没在京城。留守的道光临危不乱,和白莲教徒殊死搏斗,还用鸟枪击毙了两名重要头目,成功阻止了起义军的进攻速度,为内务府调兵镇压争取了时间。父亲嘉庆皇帝知道后,大为高兴,封他为和硕智亲王,就连击毙敌军头目的那杠鸟枪也被赐名为“威烈”。此后,道光备受嘉庆皇帝器重,嘉庆帝称赞他“忠孝兼备”、“有胆有识”。这样一来道光又为自己未来的继位大业积累了重要的政治资本。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十八日嘉庆帝自圆明园起程,前往避暑山庄。此时嘉庆病重(据称是中暑),召来诸位大臣当众开启乾清宫的鐍匣,宣布早年立的诏书,立道光皇帝为太子。二十五日嘉庆在承德避暑山庄突然病死,终年61岁。同日,道光终于在太和殿登基继位,多年以来成为皇帝的愿望终于如愿。
首先必须要明确一点:乾隆和嘉庆父子从来也没说过皇位一定要传给道光之类的话!
乾隆五十六年(即公元1791年)八月,十岁的绵宁(道光)跟着祖父乾隆一起去木兰秋猃,结果射得小鹿一只,让乾隆喜出望外。
乾隆五十六年八月,高宗行猎威逊格尔,上引弓获鹿,高宗大喜,赐黄马褂、花翎。—《清史稿·宣宗本纪》
想到大清进关百余年的今天,绵宁能不忘满族尚武之本,自然倍感欣慰;又想起七十年前的今天,自己(十二岁)和祖父康熙联手射杀了一头大黑熊,孙子现在比自己还小两岁,却颇有自己当年的风采,乾隆一时情难自抑,又给孙子写了一首诗:
是宜志事成七律,所喜争先早二龄。
家法永尊绵奕叶,承天恩贶慎仪刑。
诗中饱含了乾隆的欢欣喜悦,尤其是“家法永尊绵奕叶”,似乎就在暗示绵宁会是万里江山的二代继承人。加之绵宁之父永琰此时已经是乾隆密立的皇太子了,他这话不是在暗示将来继位的嘉庆要选绵宁做接班人吗?我想这也就是题主说乾隆认为皇位非道光莫属的原因所在吧。
其实这话要看你怎么来解读,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你要刻意理解成乾隆属意道光可以,毕竟道光登基已经是既成事实了;你要是单从字面上来看,“永尊绵奕”也就是说社稷会按照“绵”、“奕”这些字辈的人千秋万世地这么传下去,皇孙绵宁长大成人后也定能治理好江山或者辅佐后继之君,为祖宗江山增光添彩。
嘉庆十八年,一百多名天理教铤而走险跑来攻打紫禁城,宫中闻讯一片大乱,而此时嘉庆皇帝正在承德打猎,对此事毫不知情。
恰在这个时候,皇次子绵宁奉旨提前回京(本来他也跟着行猎去了),正好赶上了这场事变。
他一方面派人出宫调集援军,另一方面传令各戒严,而自己则拿着一杆鸟枪站在养心殿门口,还射杀了几名天理教徒。
事后,他向父皇嘉庆写奏折报告了宫里的情况。
嘉庆皇帝对儿子这次临危不乱、井井有条的布置十分满意,称赞他说:“忠孝皆备,岂容稍勒恩施。”,还封他为“智亲王”,所用的那杆鸟枪也被赐名为“威烈”。但嘉庆同样也没有说皇位将来要传给他,只是对他表彰了一番罢了。而道光在这次变乱中的出色表现,确实为他后来成功即位埋下了伏笔。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看法了,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道光是大清朝的第八位皇帝,名为爱新觉罗·旻宁,被称为清宣宗。
道光皇帝从历史上看,其实是一个很平庸的皇帝,大清从他起开始走了下坡路。
但是如果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道德来衡量,道光也算是一个有德之君,他不贪暴、不淫逸,为政勤勉,常常以“俭德”自律。
既然道光是一个很平庸的人,在政治上并不是很出色,那为什么当初乾隆和嘉庆都认为继承皇位的人非他不可呢?现在有书君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这其中的原因。
一、 道光继承皇位是由他的出身决定的
道光有五个兄弟,他排行是老二。但是当时的朝野主流是,皇帝的储位要立长子。也就是说,身为皇长子,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继承帝位的机会还是要大的多的。
但话说到这了,道光是排行老二啊,怎么也轮不到他不是。可是偏偏就这么凑巧,道光的哥哥虽然是皇长子,但是命不好,早早地就夭折了。
而道光还有一道稳稳的身份,那就是他的母亲是当时的正牌皇后——孝淑睿皇后。
她可是道光皇帝的老爹嘉庆皇帝的原配妻子,而且道光和孝淑睿皇后母子两人的感情是非常好的。
现在道光的身份可以说是嘉庆的长子,同时又是皇后所生的嫡子。这两个身份连在一起就是嫡长子,这身份在当时可是分量不轻呢。
从乾隆的时候,清朝开始越来越注重嫡子的身份。道光因为是嫡长子,在皇位的继承上那是占了很大的优势的。
二、 道光继承皇位也是因为乾隆皇帝对他的垂爱
道光能让他爷爷乾隆喜欢他,也是一个偶然。
那是在道光十岁的时候,他第一次参加围猎。在这次围猎中,道光可是使足了铆劲。这次他猎获了一头鹿,这头鹿可给他带来了不小的荣耀。
小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收获,这份智勇可是让乾隆皇帝对他赞赏有加。
看到了道光,乾隆想起了自己六十多年前跟随自己的祖父康熙皇帝木兰秋猎的情景。
那时候的乾隆也因表现优秀,受到了康熙的赞赏,并且还赐给了他黄马褂。
此时此景跟当年是多相似啊。时间轮转,如今自己的孙儿也长大的了,并且有点当年自己的样子,所以乾隆开始关注起道光。
可以说,乾隆晚年是非常喜欢道光的。他也学起当年祖父康熙对自己的教导,也经常教导道光的功课,也算是重点栽培道光吧。其他的皇孙可是没有这个待遇的哦。
乾隆其实看中道光,并不是说道光真的有多优秀,只是道光和当时的其他兄弟相比,还算是非常有做为的。
况且道光当时在乾隆面前也是表现出“少有大志,勇敢坚强”的一面,这就非常讨乾隆的欢心。
所以乾隆是非常喜欢这个孙子的,而且还经常写诗褒奖道光,并且还在诗中透露出对道光继承大统的厚望。
这些道光的父亲嘉庆都看在眼里,身为皇家的人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因为当年,康熙皇帝就是非常看中乾隆,所以,皇位传给乾隆的父亲雍正,也可能是有乾隆这层关系。所以呢,因为乾隆对道光的厚爱,嘉庆也就开始对道光另眼相看。
三、 道光继承皇位是因为他循规蹈矩,并且又得到了嘉庆肯定
嘉庆会意了乾隆的意思后,虽然比较喜欢四儿子绵忻,但是也算是对道光照顾有加。
再加上道光确实是熟读儒家经典,学习成绩还不错。同时,他也一直是弓马娴熟,也算是能文能武。
而且道光对嘉庆是十分的恭敬,做事呢,也非常地循规蹈矩,没有干什么自己作死的事情。不笼络大臣,不拉帮结伙,这一切也算是合了嘉庆的意。
但是嘉兴对道光真正的赞赏是源自一次突发事件,而在那个事件中道光反应快速,并且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
这是发生在1813年,嘉庆皇帝去承德避暑的时候。
当时,嘉庆在承德避暑,民间一个称为天理教的团队,在后宫太监的配合下突然杀进了皇宫。
当时的情形可想而知,整个皇宫是乱作一团。
而道光当时正在宫里,他没有慌乱,也没有被这阵势吓倒。在这个时候,他指挥着侍卫们一起围歼这些起义军。
而且他发现对方人数并不多,所以这也给了他足够的勇气,只要自己稳住阵脚,这个情形对于他来说,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
果然道光不慌不忙,并且在镇压的过程中,还用火铳打死了两个起义军。
结果当然是起义军被镇压了,道光在这次镇压中也算是表现了一把。
当时远在承德的嘉庆听闻后,立刻提前返回了京师。
在他问询之后,了解到道光在这次事件中英勇无畏的表现,很是赞赏。
嘉庆马上加封了道光为亲王,并且开始肯定他,认可他。
从这个时候,道光的地位可以说已经是无可撼动了。这一系列的优势,也推动了道光走上了皇位。
综合这三点,道光最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继位后,道光也算勤勉。但是他不像康熙皇帝那样能平定三番,也不像雍正皇帝那样能整顿吏治,他治理国家的能力一般。
他没有魄力应对外来的侵略,不敢改革,不求进步。
最后让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朝在他的手上也开始走了下坡路,从此以后大清国越来越弱,就再也没有翻了身。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乾隆五十六年,十岁的旻宁随祖父木兰游猎,射中一只鹿,娴熟箭法令乾隆非常高兴,当即赏黄马褂、赐翠翎,并赋诗七律一首:“尧年避暑奉慈宁,桦室安居聪敬听。老我策聪尚武服,幼孙射鹿赐花翎。是宜志事咸七律,所喜争先早二龄。家法永尊绵奕叶,承天恩祝慎仪刑。”从这首诗中,乾隆想到了自己差不多的年龄随祖父康熙围猎的事迹。乾隆对旻宁确实很喜爱。不过直至乾隆去世,旻宁一直是嘉庆唯一嫡子,所以得到有立嫡情节的乾隆宠爱似乎也合常理。
早在嘉庆四年,嘉庆就已经确立旻宁为皇太子,秘密立储。旻宁行事小心谨慎,且在嘉庆十八年天理教事变中处置十分得体,赢得嘉庆的赞许。
这样看来,道光既有身份,又有能力,虽然没有到“非其不可”的地步,但其继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但是道光继位却经历惊险一刻。嘉庆皇帝一直自以为身体很好,但是在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猝死于承德避暑山庄,而存放传位诏书的小匣子二十多年来嘉庆一直随身携带,从未告诉任何人。所以他的猝然死去,就给皇位继承留下大片空白。
七月二十六日,驻守承德的大臣一面派人回京师,请求京师在圆明园寻找,另一方面紧急商议对策。大臣中,睿亲王淳颖之子禧恩以旻宁有定乱之功主张继位,但拖津等则表示犹豫。
七月二十七日,诏书在嘉庆随侍太监身上找到,旻宁继位,随即以新君身份派人再次回圆明园。
七月二十九日,从京师传来皇太后、嘉庆继任孝和睿皇后的懿旨,令旻宁继承皇位。按照行程时间,这应当是七月二十六日第一波回京带回消息后,孝和睿皇后的处段结果。
虽然这个结果自然令旻宁万分感激,要知道,孝和睿皇后育有皇四子绵忻,也是唯一能对旻宁产生威胁的皇子,短短的四天时间,却可能生出无数变化,尤其是孝和睿皇后能抵住诱惑,坚持以旻宁继位,所以也一直得到旻宁的优待。
这个说法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乾隆和嘉庆可没私下里商量非要定旻宁继位。不过,道光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实际上,他也是嘉庆最好的选择。
旻宁出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他的爷爷也就是乾隆皇帝身体还很好。等到他十岁之后,乾隆皇帝弘历还经常带着他打猎出行,对他很喜欢。嘉庆是一个守成的君主,在位期间既无大功也无大过。而他的儿子道光则是一个苦逼的皇帝,等自己继位之后,所处清朝由盛到衰的历史时期。
王朝衰微的表现之一,就是皇族的生育能力下降。乾隆皇帝共有十七个儿子,其中有十个都半路夭折。嘉庆皇帝有五个儿子,其中有两个是庶出,而且长子穆郡王两岁就去世了。
可以看出,嘉庆的可选空间并不多。事实也证明,他的儿子也都不长寿,道光皇帝是活的最久的。自雍正之后,清廷实施秘密建储制。
嘉庆四年(1799年)四月,嘉庆帝决定立太子。此时,嘉庆只有两个儿子。根据密建皇储的家法,他亲自写上旻宁的名字。
他的父亲嘉庆皇帝认为,道光忠孝兼备,岂容稍靳恩施?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内,帝国的法统就此延续。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庆皇帝去世。八月,道光皇帝登基。道光皇帝本人没有劣迹,属于平庸的后继者。他力行节俭,勤于政务,历史上的正面评价很多。
清实录中高度称赞道光,尧曰成功,舜曰成功,禹曰成功,下此商曰成汤,周曰成周,惟我宣宗成皇帝克集大成。
清史稿中如此评价,宣宗恭俭之德,宽仁之量,守成之令辟也。
历史学家萧一山认为,嘉庆以后,武力不竞,纪纲败坏,教徒纷起,民不聊生。但仁宗之淳厚,宣宗之节俭,均有可称。
道光皇帝继位,顺风顺水,没有宫廷斗争和尔虞我诈,但是这位皇帝所面临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却是他的祖先未曾遭遇的。这到底是他的幸运,还是不幸呢?天朝上国已经不是天下中心了,而统治天朝的人却是一个封闭的人。故而,著名历史学家孟森就认为,宣宗之庸暗,亦为清朝入关以来所未有。历史也确实如此变化了。
历史传讯社,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历史学人社区。立足于原创,书写历史,资鉴现实,努力建设为一个有情怀和质量的新传播媒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与交流!
说到道光皇帝其实很多网友也都知道这个人其实能力并不出众,但是大家也知道了那就是乾隆和嘉庆最后都觉得继承皇位的非道光不可,看到这个定论小编也是非常的有疑问的,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道光皇帝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原名爱新觉罗·旻宁(生于1782年9月16日,卒于1850年2月25日),原名为爱新觉罗·绵宁,因“绵”为通用字,为了避讳,其父嘉庆皇帝在遗诏中将其改为“旻宁”。是嘉庆皇帝的二儿子,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为何嘉庆选择并不出类拔萃的道光继承皇位呢,零零种种,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
一、原本嘉庆皇帝是有五个儿子的,道光排行老二。根据当时传统的“立长不立幼”的主流思想,他原本不是嫡长子,理论上皇位不会传予道光的。可是在那个医学并不发达的时代,新生儿出生后的死亡率是很高的,即便是养尊处优的皇室也不例外,长子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于是,天命所为,皇次子道光就顺理成章成为了嫡长子。使之未来的登基之路有了第一个依据。
二、《清史稿》宣宗本纪记载,“高宗行围威逊格尔,上引弓获鹿,高宗大喜,赐黄马褂、花翎。”公元1791年,10岁的道光皇帝跟着祖父乾隆帝出去打猎,因其表现身手不凡,猎杀鹿一头,乾隆对其赞赏有加,乾隆触景生情,想起六十多年前,乾隆为12岁,自己跟随祖父康熙皇帝木兰秋狝时猎熊的往事,当时乾隆也因表现出色,被康熙赐黄马褂。并即兴赋诗一首“尧年避暑奉慈宁,桦室安居聪敬听。老我策骢尚武服,幼孙中鹿赐花翎。是宜志事成七律,所喜争先早二龄。家法永遵绵奕叶,承天恩贶慎仪刑。”最后的“家法永遵绵奕叶,承天恩贶慎仪刑”,对于“以老皇帝之喜乐,为自己之喜乐”的“乖儿子”嘉庆和满朝文武,读后当然心领神会,这是在说“你的儿子,比老子当年还要牛逼呢”。自然此后嘉庆对道光给与了更多的关照。
三、嘉庆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13年,京城爆发了白莲教起义。皇家禁地,戒备森严,但是白莲教突袭皇宫的时候,皇宫周围大约有1000多名士兵守卫,竟然让50名刺客进入,相当于十几个地痞流氓冲进了中南海闹事,这你敢信,对于清廷这真是奇耻大辱,可见皇宫的守卫真是形同虚设。刺客进入后,冲破了多处的防守,一直进入到了皇帝休息的宫殿旁边。当时的嘉庆皇帝还在木兰围场巡视习武,行围狩猎,没在京城。留守的道光临危不乱,和白莲教徒殊死搏斗,还用鸟枪击毙了两名重要头目,成功阻止了起义军的进攻速度,为内务府调兵镇压争取了时间。父亲嘉庆皇帝知道后,大为高兴,封他为和硕智亲王,就连击毙敌军头目的那杠鸟枪也被赐名为“威烈”。此后,道光备受嘉庆皇帝器重,嘉庆帝称赞他“忠孝兼备”、“有胆有识”。这样一来道光又为自己未来的继位大业积累了重要的政治资本。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十八日嘉庆帝自圆明园起程,前往避暑山庄。此时嘉庆病重(据称是中暑),召来诸位大臣当众开启乾清宫的鐍匣,宣布早年立的诏书,立道光皇帝为太子。二十五日嘉庆在承德避暑山庄突然病死,终年61岁。同日,道光终于在太和殿登基继位,多年以来成为皇帝的愿望终于如愿。
自努尔哈赤开始一直没有嫡长子(或者排序最大的嫡子)继承皇位者。而整个满清12皇帝中也只道光一个是嫡长子继承。
自康熙开始,历代都期望能由嫡长子继承皇位以满足从制度上向汉族靠拢的愿望。可康熙倾注大量心血的废太子最终未能继承。雍正没有成年嫡子。乾隆虽有两位嫡子,分别是第二子与第十二子,但都没有成年。所以乾隆最终选择十五子嘉庆。
嘉庆就有嫡长子成年,那就是原配喜塔腊氏的儿子道光。这让乾隆嘉庆都看到了希望。所以道光一直被作为继承人培养,这在事实上成为了不公开的秘密,也得到满清贵族与汉族大臣赞同。所以后面嘉庆死亡,大臣们暂时没找到传位诏书,嘉庆继皇后钮钴禄氏也没敢改变事实,让自己的儿子继位以挑战整个朝廷期望的道光,而是主动下诏书让道光先行继位。
道光能够继承皇位,当然与乾隆和嘉庆对他的喜爱不无关系,但是,道光能继承皇位,并不是完全是乾隆和嘉庆都认为继承皇位非道光不可。下面,我们从天时、地利、人和共3个角度来分析道光继承皇位的过程,再来总结道光继承皇位与乾隆和嘉庆的关系。
道光皇帝名字叫做旻宁,出生于乾隆四十七年,是嘉庆帝嫡出的皇次子,母亲是皇后,但是,嘉庆的大儿子早夭,所以旻宁也就成了嘉庆的嫡长子、乾隆的大孙子。自古以来,封建社会讲究长子继承制,皇家也不例外,所以,旻宁在继承皇位上占据了优势。
但,长子继承制只是一个优势而已,并不代表皇位就能百分百由旻宁继承,真正能赢得乾隆和嘉庆赏识的还是下面两件事。
狩猎获鹿,受到乾隆表扬。在旻宁10岁的时候,跟随皇爷爷乾隆前往外出狩猎,骑马射箭,表现勇猛,捕获一头小鹿,这给乾隆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且,对于长孙获鹿一事,乾隆十分高兴,同时,睹物思人,乾隆想起了自己年少时跟随皇爷爷康熙围猎的情景,心中未免有点儿小感慨。所以,带着这份高兴和感慨,乾隆帝当场表扬了旻宁,并赏赐了黄马褂1件,花翎1件。
平定天理教,嘉庆称他为“忠孝兼备”。嘉庆十八年,旻宁31岁,那一年天理教起义,教徒一路攻进紫禁城,旻宁面对这突发事故,沉着应对,率军平定了这次动乱,并亲自用鸟枪打死了两个教徒。嘉庆帝闻讯很高兴,随即为旻宁加官行赏,封旻宁为和硕智亲王,赐旻宁的那把鸟枪为“威烈”,同时,嘉庆皇帝称赞他“忠孝兼备”。
可见,旻宁排行老大,办事得体,沉稳厚重,先后赢得爷爷乾隆、父亲嘉庆的喜爱,让他在继承皇位中占据优势,这个优势也就是--天时!
嘉庆二十五年秋天,嘉庆去热河巡猎,突然暴病而亡;当时,嘉庆身边除了一些大臣外,只有皇次子旻宁、皇四子绵忻陪伴其左右。由于平时嘉庆帝身体健壮,未曾确立储君,这下给在场的皇次子旻宁有了可乘之机,有一种说法是在场的总管内务府大臣禧恩建议由旻宁继位,并得到拖津、戴均元等重臣的同意,伪造了遗诏,安排亲信,快马加鞭,一路疾驰,将遗诏送于乾清宫,并存放于“正大光明”牌匾后面。为旻宁继位,创造了说服力和合法性。
虽然总管内务府大臣禧恩提议由旻宁继位,但是,这并不完全符合清朝的“潜规则”。因为清朝“潜规则”中,总管内务府大臣没有资格提这样的建议。所以,对于让旻宁继位一事,还是备受质疑的。
孝和睿皇后闻听此事,随即张了金口:“皇上驾崩令人十分悲痛,但悲痛之后,众大臣就要考虑继位之事,对于旻宁,我们都知道他平时仁义道德,英武睿智,秉性谦逊,应该继位,我想,先帝也是想立他为继承人,只不过先于驾崩,没有来得及明谕,众大臣应该抓紧帮扶旻宁早日继位,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这个懿旨,对于旻宁来说,极为重要,不仅打消了众人的质疑,更是化解了一场血雨腥风。
在这里强调一下,旻宁不是孝和睿皇后的亲儿子,人家孝和睿皇后有两位亲儿子,一个是皇三子绵恺,另一个是皇四子绵忻;先帝驾崩时,人家皇四子绵忻也在现场,但是孝和睿皇后还是选择支持旻宁,可见,孝和睿皇后是多么的无私。
作为长子长孙,虽然道光倍受乾隆和嘉庆的喜爱,但,并不能完全表明,乾隆和嘉庆支持他继承皇位,至于道光能如愿以偿的当上皇帝,也许是他的仁义道德、谦逊有礼比其他皇子更适合接班继位,又也许皇后和众大臣认为当时日益衰弱的大清朝,只有道光能够去拯救。即便现实不是这样。
感谢关注@雪地里的小画家,对于道光皇帝的继位,欢迎各位在评论区补充、吐槽!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