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它发迹于19世纪初,其创始人是梅耶·罗斯柴尔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他和他的5个儿子即"罗氏五虎"先后在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奥地利维也纳、德国法兰克福、意大利那不勒斯等欧洲著名城市开设银行 。
如今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只是一家在全球排名前20的投资银行。据Paris Orléans(罗斯柴尔德集团母公司)2010至2011年年报数据,罗斯柴尔德家族总资产为96.5亿欧元(这一数据在传播中被广为误传)。中国人对罗斯柴尔德的追捧,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宋鸿兵的《货币战争》。而在此之前,许多新闻、网帖已经不厌其烦解释过很多次,《货币战争》说的罗斯柴尔德都是错的--罗斯柴尔德既没有控制美联储,也没有坐拥50万亿美元资产。
创始人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崛起,首先就不是一帆风顺的。现在被认为是家族创始人的梅耶·罗斯柴尔德(Mayer Rothschild),最早从事货币买卖业务。由于18世纪后期德国公国遍地(350 个),每个公国都有自己的货币体系,梅耶的职业几乎可以等同于外币兑换。从德国汉诺威一家有名的家族银行学成归来后,他在法兰克福开启自己的事业,不仅从事古钱币和古玩交易,还从事黄金白银与纸币的兑换,俨然成了一个银行家。
罗氏五虎
在法兰克福小有成就的梅耶,率领他的五个儿子到欧洲大陆开拓市场。内森·罗斯柴尔德(Nathan Rothschild)是梅耶的第三子,他最早走出德国,于1800年在英国伦敦开了分公司--创业,另外几个兄弟要么留守法兰克福,要么出走阿姆斯特丹和巴黎。这一时期欧洲外汇市场缺失,再加上欧洲各国和法国的战争带来了不确定性(例如英国和法国互相封锁),几个兄弟就利用欧洲各地不同的汇率来赚钱。这种赚钱方法非常简单粗暴,他们在通货外汇最低的时候买进,在最高的时候抛出,这也是他们利润的主要来源。 如果看过《货币战争》,就知道里头的内森仿佛开了天眼,事先得知英国的威灵顿(Wellington)将军于1815年6月在滑铁卢击败了法国的拿破仑,并借此在急剧变化的局势中发了一笔横财。但按照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的说法,"可能由于兄弟几个在滑铁卢战役前后的一系列估算,他们蒙受了损失而不是获得了利润。"
1814年3月,在拿破仑被第一次流放前,几个兄弟预测奥地利维也纳和英国伦敦即将进入牛市,从而买进奥地利股票。结果1815年3月,拿破仑逃脱厄尔巴岛,回到巴黎夺取政权,牛市没有出现。内森重振旗鼓又开始在伦敦囤积金银,预测英国政府得奔赴欧洲大陆作战,所以需要通过他来运钱,而他则坚信自己拥有"控制市场的力量"。没想到拿破仑从3月复辟到6月兵败滑铁卢,只经历了3个月时间,内森兄弟们的这笔钱不断贬值,成了没人要的地摊货。疯狂的豪赌让内森·罗斯柴尔德输得和拿破仑一样狼狈,以至于之后几年几个兄弟都在为了弥补损失而寻找机会。
调整姿势后,1818年,内森成功为普鲁士政府提供了500万英镑的贷款,为国际贷款业务提供了新途径。除了通过债券发行给世界各地政府筹集资金,罗斯柴尔德家族整个19世纪挣钱方式还包括皇室、政治家理财,从事黄金和货币交易、进行工业和矿业的投资。据尤瑟夫·卡西斯(Youssef Cassis)等人考证,1836年内森去世时,他是英国最富有的人,几乎也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算上内森的几个兄弟,当时罗斯柴尔德家族确实站上了世界之巅,拥有600万英镑资产。到了1852年,罗斯柴尔德家族资产更是达到了953万英镑。而且内森的后代也不赖,1870年代,内森的四个儿子遗产总计840万英镑,超过同时期英国任何家族的财产。
折戟美国
普法战争结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柴尔德家族风光了一个多世纪,但一战结束(1918年)后,罗斯柴尔德迅速销声匿迹。正如米卡·阿罗拉(Mika Arola)所说,"他们没能在美国金融市场立足脚跟,被证明是他们衰败的主要原因。"
一部分是因为家族生意的弱点牵制了他们,从1830年代开始与美国有业务来往以来,罗斯柴尔德家族就迟迟没能在美国纽约设立分行。内森和他的弟弟詹姆斯·罗斯柴尔德(James Rothschild)看到美国州政府债券和商业金融的商机,希望全面进军美国。
1836年内森去世后,掌管巴黎分行的詹姆斯更是希望能派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亲自去美国淘金。但詹姆斯的侄子们不仅对美国不冷不热,还竭力压缩对美国的投资。另外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阴差阳错背负了美国银行的坏账。
1836-1837年正值美国的金融危机,罗斯柴尔德家族取代了巴林兄弟,成为美国银行在欧洲的代理人。詹姆斯·罗斯柴尔德热情高涨,罗斯柴尔德家族通过美国银行接受了纽约州等州的州政府债券,却不知道美国银行当时已岌岌可危,结果1841年美国银行破产。这件事给罗斯柴尔德家族留下了坏印象,詹姆斯懊恼地希望"从没有涉足过美国"。
20世纪头几十年,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投资遭遇了数次灭顶之灾。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尽管有着庞大的战时融资需求,但战争却令罗斯柴尔德家族受到重创。德国最初的推进威胁到了法国巴黎,逼迫巴黎证券交易所、法兰西银行和身处巴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搬到法国波尔多,这严重影响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生意。更为要命的是,同盟国的战时融资全靠美国纽约金融中心(以J.P.摩根为核心),而罗斯柴尔德家族一直没在那儿设立分部。此外,经过数代繁衍,内森·罗斯柴尔德的后裔们全然没了企业家精神,面对伦敦虎视眈眈的竞争者实在是难堪大任,更不用说比肩他们的祖先。战争结束后,罗斯柴尔德家族实质上也让出了欧洲政府融资的主导者角色。
1931年后,国际金本位体系逐渐崩塌,原有业务建立在金本位上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每一次重振政府融资角色的尝试都举步维艰。随着20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的兴起,作为犹太人家族的罗斯柴尔德不可避免变成了受害者。奥地利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没能预见希特勒的心狠手辣(这不怪这些成员),眼睁睁看着家族遗产被纳粹德国洗劫、没收。纳粹德国以290万英镑强制收购罗斯柴尔德位于捷克的一家钢铁厂,并且以战争为由不付任何现金。纳粹德国灭亡后,罗斯柴尔德在东欧的资产又被前苏联充公,实在是祸不单行。
二战结束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又保持了一段一蹶不振的状态。纽约华尔街,大量的银行、投资公司采取分股让权的方式让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也就是公司老板会把一部分股权分给干得好的经理,使其成为合伙人,但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无动于衷。吴军博士在《浪潮之巅》里随手辟《货币战争》的谣时,也顺带提到,欧美的大银行,包括瑞士的瑞士联合银行、苏黎世信贷、德意志银行,以及美国的高盛、摩根斯坦利都纷纷上市,融得大量发展资金,而罗斯柴尔德家族仍然停留在19世纪家庭作坊的经营模式上。
1960年,罗斯柴尔德家族传统的影响力开始下降,家族终于迎来了第一位非家族成员的合伙人,合伙人数量限制逐渐增加到1967年的20名。法国和英国的一些罗斯柴尔德家族男性成员不再恪守近亲通婚的家族规定,与非犹太人结了婚。不过总体上还是如尼尔·弗格森总结,与大多数金融公司相比,罗斯柴尔德集团的所有权和领导权仍然由主要家族成员共享。1992年集团的领导者伊文利退休,就钦定了他的家族继任者,因为他说要"像一个家族一样工作"。
现代影响
许多人已经知道,今天罗斯柴尔德对世界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N·M·罗斯柴尔德集团还健在,在30个国家拥有分支,其中包括巴黎和姗姗来迟的纽约。2001年,它的利润是1.34亿美元,和花旗集团的210亿美元相比,还不够塞牙缝。虽然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财富普通人仍难以企及,但是他们几次重大投资的偏好和结果贯穿了家族的兴衰史,也告诉人们罗斯柴尔德家族就像普通人一样也会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