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子女很少给父母打电话这种现象,很多人第一反应应该是这个做子女的不孝顺、不知道体贴父母,这是有可能的,但是这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童年时期亲子“依恋关系”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导致成年后子女对于父母的依赖感缺失。

依恋心理直接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人格发育,它不仅是归属感、安全感、信赖感等形成发展的基石,也深深影响着孩子未来同理心、自控力、乐观、信任等优秀能力的衍生和发展。

依恋关系分为三类:  

① 全依恋 (Secure),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舒心地玩玩具,并不总是依附母亲,当母亲离去时,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当母亲回来,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游戏;  

②不安全依恋,回避型 (insecure- avoidant),这类儿童在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母亲回来,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母亲的安慰没有差别;  

③不安全依恋,反抗型 ( insecure- ambivalent),此类儿童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母亲回来,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显示出反抗,甚至发怒,不能再去玩游戏。

如何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第一,0-3岁这个时期要有稳定的照看者。一般来讲这个人最好是母亲,其次是父亲。母亲的陪伴在孩子的依恋关系形成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父母一定要尽量多陪伴在孩子身边。

 第二,要高质量的陪伴。包括具备良好的陪伴环境与良好的陪伴态度,对孩子的信号能做出合适且积极的回应、对孩子的照顾温柔而细致。如此,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较强的信任感与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会帮助他与外界尝试接触。环境选择也影响着孩子的依恋心理,过早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使孩子的被关心度及个体看管时间减少,会造成孩子的安全感下降。

  第三,父母所创造的良好家庭关系。成长在父母婚姻幸福、家庭美满和睦,并且较少有摩擦的家庭中的孩子安全感会比较强。

孩子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之后上面写了什么、画成啥样,基本上都是由父母和坏境决定的。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所表现出来的不好的部分,其实就是父母自己的问题点。我们总是在讨论怎样教孩子,其实更需要思考的是,我们家长该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

最佳贡献者
2

当今社会,有好多年轻人或者背井离乡出去打工,或者离开父母外出求学。

这些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就是飞上天空的风筝。但是他们飞得再高、再远,那根线还是攥在父母的手中。

那些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是父母永远的牵挂。


但是有些在外的儿女,却很少给父母打电话。那么,我们要如何看待很少给父母打电话的子女呢?

一、由于孩子不善言辞。

人的性格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天生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甚至和父母沟通交流的时候也比较少。

这样的孩子离家打工或求学,面对着整天周而复始、一成不变的生活,觉得没有什么新鲜花样。再加上本身性格的因素,所以和父母打电话的时候,往往三言两语就没话可说了。

时间长了,孩子就不愿再给父母打电话了。

其实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父母永远的牵挂,父母很想知道孩子在外生活的点滴。他是不是吃得饱?是不是睡得好?有没有生病……

希望这些在外地的子女,还是经常给父母打个电话。

哪怕说一些生活琐事,让父母知道你很好,就可以了。

二、由于从小和父母关系的疏离。

有些父母可能感情不太好,或者脾气比较暴躁。孩子从小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中,从小心灵上受到过很大的创伤。


甚至有的父母偏心,也使得那些不被偏爱的孩子对父母产生了怨怼。

或者由于过去经济条件不好,孩子在原生家庭中,因为贫穷遭到过外人的嘲笑。

这些,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法抹去的伤害。

因此,那些在外打工或求学的孩子,以为离开了家庭,终于可以远离父母,从心里上觉得自己已经和那些伤害远离。

我觉得,父母其实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

过去由于认知水平或者处事能力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处理好家庭关系,给孩子造成了伤害,他们也是无意的。

另外,父母往往最疼爱的,是最弱小的孩子。我们做了父母以后,应该就会理解为人父母者的心情。

还有,由于家庭条件等方面给孩子造成了伤害,这也是父母无可奈何的事情。

或许,父母在当时给予我们的,已经是在他们能力范围内,所能给予的最好的了。我们不能对他们有更多的奢求。

父母把我们养大,供我们吃穿,这些就已经足够了。其他过多的关爱,或许他们在当时也没精力和能力给予我们。


原谅父母的不完美,既是一种放下,也是一种成全。不管是对父母,还是对自己。

三、由于工作压力大。

打工的孩子们,可能一天工作时间比较长,还要经常加班,所以觉得挤不出时间来给父母打电话。

而且,有的孩子们在外时间比较长,也没做出什么成绩,就是给父母打电话,也无话可说,无功可表。


有些孩子,可能上了大学以后,学业上并不是很顺利。

比如在上高中时,比较积极努力。考上大学以后,由于缺少家长和老师的严格管束,放松了自己,整天逃课、打游戏、刷剧,时间没用在学习上,功课屡屡亮起了红灯。

如果给父母打电话,父母问起学习成绩,还是觉得无言以对。父母如果再唠叨,孩子就会更加心烦。

因此,打电话就成了一种心理负担。他们只好少给父母打电话,避免给父母和自己徒增烦恼。

其实不管孩子在外有无成绩,只要身体健康平安,而且知道上进,父母就感到非常欣慰。

作为年轻人,不管是打工还是求学,只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无愧于自己,就可以了。

父母上了年纪,他们的人生基本定局,子女往往就是他们的诗和远方。孩子好,父母才会好。

一个很少给爸妈打电话的孩子,或许是因为自身性格的原因,不善言辞,不善表达;或者是由于之前和父母关系不太和谐,所以很少给父母打电话。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在工作和学习上并不是很顺利,打电话怕父母唠叨、担心,这也是他们不愿意和父母沟通的原因之一。

其实,父子、母女关系从开始就意味着一种渐行渐远。作为父母,要试着理解和接受这种关系。不要太在意孩子电话的多少。

我们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尽好自己的责任,就很好了。

家人之间要互相理解、包容,彼此善待。让家成为温馨的港湾,让亲情成为我们温暖的依靠!


3

这样的子女

第一,原生家庭比较溺爱,只有自我,没有别人,觉得父母就是为自己服务的,没有感恩之心。

第二,这样的子女,可能生活压力大,心理苦涩,也不愿意给父母打电话,其实也是一种借口,把苦难当借口。

第三,越是不给父母打电话的,越是一个感情寡淡的人,内向,不愿意与人沟通。

第四,不常和父母打电话的人,不能说他不孝顺,但是不打电话确实是不孝顺的一个表现。

第五,不打电话的子女,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一些父母对他的有些不公允,他就念念不忘,执念太深,然后报复父母,不打电话。

其实这不打电话的孩子应该好好想想。不要到时晚了,后悔来不及的,孝顺父母要趁早。

4

别人家的情况我不清楚,说说我老公。我老公很少给他父母打电话,每次打电话都是我催了很多次才很不情愿的拿起电话。电话打不通的话他会松一口气,打通了他也和父母说不几句话。

他并非不孝,去年还给我公婆买了套房子,今年给他们装修。在他非常忙碌的情况下,每天查设计方案、和装修公司沟通、上网购买材料、催工程进度。每天忙到晚上十二点。即便我们近期非常缺钱,他也坚持装修费我们出,不舍得让公婆花钱。他也就只有最近和我公公通话多--这是必要的沟通。

你能说这样的人不孝吗?他比绝大部分的子女都孝顺。只是从小放养,和公婆的交流很少,他们之间没什么共同话题,情感有些疏离。我想除非有事需要沟通,别的时候电话挂掉的时候不止我老公,他的父母应该也会有松一口气的感觉。因为他们实在是沟通的不多。我不想评价公婆在我老公成长中做的怎么样。我老公无疑很努力的想对父母好,让他们生活水平更高。

凡事不能只看表面,不能因为“很少打电话”就认定了此人不孝。

5

做儿女的很少给爸爸妈妈打电话,一般都有以下原因:

1、性格比较木纳,不懂表达。

这世上真有这样的人,不会用语言表达爱,只会傻乎乎地用行动来表达爱。

我有个学生,在外地上班。

他性格比较木讷内向,一天到晚跟同事、朋友都说不上几句话。基本上也很少打电话回家。

就算打电话回家,跟父母说不到五句话,他就找不到话题了。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不爱父母。

相反,他每个月都会寄一部分工资给父母养老。

逢年过节回家,他也会专门给父母带礼物。

所以,这样的人,尽管他很少跟父母打电话,但是,他会用行动来表达关心父母。

2、在外生活艰难,不敢经常联系父母。

人啊,有时遇到了困难,混得不好,真的不想让父母知道。

因为,怕父母担心、怕自己给父母丢人。

3、与父母的关系冷淡,甚至不好。

有些人不经常联系父母,是因为他们跟父母的关系很一般,甚至很不好。

这类人,在小时候,就没跟父母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甚至有些朋友,见了父母就跟见了仇人一样。每见一次,就要吵闹一次。

那这样的人,自然不会主动跟父母联系。

4、用其他的方式跟父母联系。

谁说跟父母联系就一定要打电话了?

现在社交工具那么多,比方说,QQ、微信。随时随地都能发图片、发视频。

视频通话、语音通话、都比打电话更方便、更省钱。

经常用微信、QQ跟父母联系的人,平时不怎么打电话,也很正常。

所以,如果仅仅是以打电话为判断儿女孝不孝顺的标准,实在有些可笑。

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不要只以打电话这种表达方式去判断别人是否孝顺父母。



请点赞支持。

欢迎转发。您的每次转发,都是在帮助别人。

欢迎关注。更多教育、心理、情感的热点知识推送给您。

6

我来说两句。

不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可能有几种原因

1、确实比较忙,忙于谋生,事务缠身,脑子里整天想着生计,每个人活的都不容易,回到家累成狗,只想躺着伸出舌头喘气

2、不善于表达情感,和父母的交流互动内容有限,不知道说啥好,久而久之就不愿意打电话,性格使然

3、成长过程中各种原因造成情感上确实和父母有疏离,见面就掐,说不上几句就争执,长时间不打电话反而觉得轻松,应该不是单方面一个人的问题。

第一种情况,忙,终究是一种借口。再忙,5分钟的时间还是有的,哪怕累瘫在地上,掏出手机打一个电话还是可以的,再忙再累你都会喝水吃饭睡觉吧,那么如果你还是没有空给父母打电话的话,那只能说这件事没有比你吃饭喝水睡觉更重要,不要解释!

第二种情况,不知道说什么也要常打电话,哪怕就是问些鸡毛蒜皮的日常小事,让父母听听自己的声音,知道你安好,不再为你牵肠挂肚。

第三者情况,就算子女和父母之间有什么嫌隙,孩子长时间不给父母打电话也不应该。真实的生活,哪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呢?我们的父母们是人不是神,或多或少都存在瑕疵,不可能事事周全。什么样的恩怨爱憎能大过父母对我们的养育和教导?

我们应该都看过一个公式吧:

“假如你的父母现在50岁,父母余下的寿命是30年,并且你没有和父母在一个城市。那么,你每年见到父母的天数,大概是15天,每天相处的时间大概是10小时,所以:30年×15天×10小时= 4500小时,也就是说,这辈子你和父母相处的日子就只剩下188天了。”

从出生那天起,父母对我们的爱和照顾就一直不曾停歇。世上最美好的事就是:我已经长大,你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你仍然健康。然而,现在我们大都外出求学,工作挣钱,成家立业,父母成了我们陪伴最少的人。当你以为还有大把的时间和父母相处的时候,其实只有短短的几十天而已!

所以,离家在外的孩子,有空多给父母打打电话吧!

我是认真生活的撑篙人啊,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点个赞呗,欢迎和我互动!谢谢!



7

怎么看待一个很少给爸妈打电话的子女?也许性格使然,本人认为电话说明不了什么。少打电话就说子女不孝,心里不惦念父母。不是,也许出于忙工作家里老人生活身体都好而放心。常打电话的就孝心,也不一定嘘寒问暖心里不惦念的也多的是。人性格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有的是用行动有的是用嘴有的是嘴上心里行动都有。不能以一个行为妄加判断加以评论。

8


首先要看这个问题出现了多久,孩子是最近几个月或者最近一年给父母打电话少了,还是从离开家开始,这个孩子就不太给父母打电话。

如果孩子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变少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了解和分析实际的情况:

1、生活的环境和工作的环境有没有什么改变(比如搬家、旁边装修等)?

2、是不是工作/学业很忙,加班时间多?

3、工作/学业是否顺利?是不是工作/学业压力比较大,怕给父母打电话时带出自己的情绪,让父母担心?

4、孩子最近的身体状况怎么样(食欲、睡眠)?

5、孩子最近交的朋友是什么样的(职业、个性等)?

6、孩子的精神状态怎样?生活上、经济上、情感上有没有遇到困难?


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孩子给不给父母打电话,然后做出一个主观的评判。我们更应该从关心、尊重、爱护孩子的角度出发,从不打电话的背后找找原因,看看孩子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尤其是孩子从离家开始就很少给父母打电话这种情况,父母更要想一想孩子需要什么,而不是自己需要什么。不给父母打电话,说明孩子不愿意跟父母交流。而这种情况的产生,一定不是一天两天,是长时间亲子沟通的不顺畅导致的。


如果我们往前推,会发现,孩子大了不和父母交流,原因在于孩子小的时候,就没有形成沟通交流的家庭氛围,当然父母也没有教给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感受。父母之所以没有教给孩子表达自己,是因为父母也不具备沟通表达的能力。


中国文化的特点,倾向于教给我们隐忍,因而“不表达”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就造成了很多孩子和父母“话不投机半句多”。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孩子一出生做起,抓住语言、情绪的发展期,教给孩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当然,父母也要及时给与回应和提供实质性地帮助。久而久之,沟通和表达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习惯,孩子再遇到事情就愿意和父母敞开心扉。


父母要想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可以到手机应用商店下载《兰海说成长》APP,看兰海老师手把手的视频示范进行学习。


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9

我就是,我在这里代表农村留守儿童发个言

我93年的,老大,女儿,还有两妹一弟,弟是老三,小妹最小99年(当时我妈身体弱医生不敢做引产手术才留下来的),我们姐妹仨从小和爷爷奶奶长大,我弟从小随爸妈务工在外。此为背景。

上学前,我不知道父母是什么概念,只知道家里长辈是爷爷奶奶,到我13岁,才到父母身边,然而为时已晚,并且我父母脾气并不好,我妈每天拿我撒气,高烧40°骂我活该还是踩着自行车去上学,我爸眼中似乎没有我的存在,那时候求生意识稍微弱点,现在我也早已不存在了。14岁时两个妹妹也都接来了,情况扔无改观。

10年左右,我家境况逐渐变好,以我爸收入也算是小康之家,而09年以大妹成绩不佳为由没有供高中只让她读了个中专,并时常不给生活费(二妹中考四百几十分普通高中绰绰有余)。11年他以贫穷为由没有供我念大学,尽管高考前他再三对我说只要我考上二本及以上砸锅卖铁也会供我读,尽管我得了个中度焦虑症轻度抑郁症拼上了二本。而后找我大伯关系让我去高速收费站上班。

我上班挣钱后,他们对我态度好很多,尤其是我妈,回家偶尔还会对我嘘寒问暖,令我尤感受宠若惊。但是后来由于我坚决没有上交工资也时常受到嘲讽,两个妹妹常告诉我不在家的时候他们如何如何说我白眼狼,我说我反正没听到无所谓。我对得起自己良心,弟弟妹妹我时常补贴,家里生活开销我也出。

及至谈婚论嫁,我大妹同前男友当时已孕,我父母提出男方无法达到要求,便以男方人品败坏为由不同意,打胎分手。13年我认识老公,两年多来父母各种嫌弃,后提出40万礼金要求,我与老公当时差点分手。婚事后来我自己定了,如今生活幸福美满,儿子八个多月了,不过他们仍时常提及我没有嫁给那个玩女人的二代。

其实这十一年来,家里不是没有欢声笑语,不是没有和谐的场景,有时候他们要在外人面前做慈父慈母,我们也乐意奉陪,不过那得是在家里没有事的情况下,一旦触怒了他们的权威,打破了他们的底线,或者面临外来威胁,家里气氛立马急转直下,纷纷做大难临头各自飞状。遇事从来没有好商好量,没有鼎力支持,只有互相埋怨,吵架谩骂。

回首这十一年,无论上学上班嫁人后,我都不愿意回家,只要离开那个家我也很少会想起他们来,更别说给他们打电话,父母也不会找我,除非有事,一般不会互通电话。现在有微信没错,家里的微信群聊天也不多。

说了这么些,在这里也算是借题吐槽吧,我不可怜,大家别投以同情,我只想说明一点,子女不给父母打电话,不仅仅是一个举动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一个家庭的情况(也不是所有的哈),亲情缺失,家人冷淡,不能全怪子女。如今我也为人父母,更加确定当年他们做的不对。

他们毕竟是父母,父母没得选没得挑,我不恨不怨,恨和怨也解决不了问题,至少他们没有抛弃我们没有把我们送人,有吃有穿书也送到了18岁,虽然有冷暴力有谩骂但没有虐待,也是仁至义尽,重男轻女里面他们做的不算特别过分。我感谢他们从小没有带我,爷爷奶奶给了我很好的教育给了我有爱的童年,自立自强勤奋好学我很快适应社会得到领导青睐获得更多机会。

以后我还是不会经常给他们打电话,我对他们没有依赖,没有爱,以后他们老了,该做的我会做,该出的我会出。

还有,我们姐妹仨感情很好,一辈子都会互帮互助的。

我会好好对我的儿女,我缺失的爱,不会再让他们缺失。

10

怎么看待一个很少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的子女?

首先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少给父母打电话的人,来简答说说自己的情况。

  1. 我们很多时候的性格,早就在儿童成长环境里定性了,80后农村家庭,条件不好,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这其实也是那一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父亲和儿子之间话更少。

  2. 随着外出求学,再到沿海打工,回家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少,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也不想经常打电话回去,一个没有背景的也不是什么高学历的农村娃在外地想要混出名堂是很难的。

  3. 在城市待久了也不想回农村,回去了也不适应,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就这样在城市一直待着,距离是会产生隔阂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