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很少给父母打电话这种现象,很多人第一反应应该是这个做子女的不孝顺、不知道体贴父母,这是有可能的,但是这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童年时期亲子“依恋关系”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导致成年后子女对于父母的依赖感缺失。
依恋心理直接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人格发育,它不仅是归属感、安全感、信赖感等形成发展的基石,也深深影响着孩子未来同理心、自控力、乐观、信任等优秀能力的衍生和发展。
依恋关系分为三类:
① 全依恋 (Secure),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舒心地玩玩具,并不总是依附母亲,当母亲离去时,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当母亲回来,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游戏;
②不安全依恋,回避型 (insecure- avoidant),这类儿童在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母亲回来,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母亲的安慰没有差别;
③不安全依恋,反抗型 ( insecure- ambivalent),此类儿童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母亲回来,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显示出反抗,甚至发怒,不能再去玩游戏。
如何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第一,0-3岁这个时期要有稳定的照看者。一般来讲这个人最好是母亲,其次是父亲。母亲的陪伴在孩子的依恋关系形成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父母一定要尽量多陪伴在孩子身边。
第二,要高质量的陪伴。包括具备良好的陪伴环境与良好的陪伴态度,对孩子的信号能做出合适且积极的回应、对孩子的照顾温柔而细致。如此,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较强的信任感与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会帮助他与外界尝试接触。环境选择也影响着孩子的依恋心理,过早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使孩子的被关心度及个体看管时间减少,会造成孩子的安全感下降。
第三,父母所创造的良好家庭关系。成长在父母婚姻幸福、家庭美满和睦,并且较少有摩擦的家庭中的孩子安全感会比较强。孩子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之后上面写了什么、画成啥样,基本上都是由父母和坏境决定的。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所表现出来的不好的部分,其实就是父母自己的问题点。我们总是在讨论怎样教孩子,其实更需要思考的是,我们家长该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