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邓艾的死,警示一个什么道理?:邓艾之死,留给后世汲取的教训很多,但豹眼还是想从邓艾自身的性格,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性格决定命运。豹眼认可“成
邓艾之死,留给后世汲取的教训很多,但豹眼还是想从邓艾自身的性格,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性格决定命运。
豹眼认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道理,同时认为,自己不犯错误,没有人会打败你。失败了,首先从自身去寻找原因,不要怨天尤人。
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
01
邓艾自负才能,但不懂得感恩。
邓氏曾经是南阳郡新野一带的大族,由于自幼丧父,家境贫穷,但却受过良好的教育。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攻占荆州后,强行将当地人迁往汝南屯田。邓艾凭借才学被举荐为典农都尉的学士,但由于口吃,典农都尉认为他不适合重要的职位,就安排他充当看守稻草的小吏。
郡中一长者看到他家贫,经常资助他,而邓艾开始时并没有表示感谢。由此可知,邓艾不仅口吃,而且脑子也少根弦,不懂得知恩图报。这种性格存在严重的缺陷,如果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那么就会后患无穷。
但是,邓艾贫穷却有大志,喜欢军事,每见高山大川,都要勘察地形,指画军营处所,别人讥笑也毫不介意。就这样,邓艾平平淡淡的过了二十年。
这两件事,足以说明邓艾情商很低。
后来,邓艾总算做了典农功曹,有机会去洛阳汇报工作,见到了司马懿。通过交流,司马懿很赏识他的才能,就征召他为太尉府的掾属,后升任尚书郎。
司马师出任大将军辅佐政事,对邓艾建议多有采纳。上表朝廷任命邓艾为安西将军、假节、兼任护东羌校尉。
嘉平五年(254年),司马师废掉曹芳,立曹髦为新君,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这导致了党附曹魏皇室将领的极度不满,他们假借郭太后的名义讨伐司马师。
邓艾斩杀使者,配合司马师平定文鸯、文钦的叛乱,因而被任命为长水校尉,进封方城乡侯,代行安西将军。
司马师病逝后,司马昭继承了大将军职位,任命邓艾出任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抗蜀,邓艾多次击败蜀将姜维,立下大功。
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决定伐蜀:命征西将军邓艾率军三万余人,与雍州刺史诸葛绪、镇西将军、司隶校尉钟会一起出兵。以廷尉卫瓘为镇西军司马,持节监邓艾、钟会军事,司马昭统一调度指挥。
邓艾出奇谋偷渡阴平成功,兵临成都城下,逼迫刘禅举国投降。
但由于邓艾居功自傲,被钟会诬陷,司马昭下令让卫瓘斩杀邓艾父子,并将邓艾在洛阳的儿子全部处死,将其夫人及孙子流放西域。
02
邓艾之死留给后世的警示
一粥一饭,当思涌泉相报。但邓艾在贫穷时,受到资助却不知感恩。
司马懿对邓艾有知遇之恩,但这个恩情比起忠义来就微不足道。司马氏篡权谋位已经昭然若揭,但邓艾不是站在曹魏朝廷的立场,而是协助司马师平定反叛的人。从传统的忠君思维来看,邓艾就是助纣为虐的帮凶,这不是感恩,知恩图报,而是政治投机。
邓艾军事能力没有问题,但在其身上缺乏忠义,而且还缺乏政治智慧。
钟会为了统领诸葛绪的军队,诬陷他畏敌不前,将其押回治罪,这已经给邓艾提了个醒,但邓艾依然没有汲取教训。
平定蜀汉后,邓艾以天子的名义,大批任命官吏,而且居功自傲,到处显示夸耀。这些给了野心家钟会置他于死地的口实。蜀汉已经缴械投降,毫无抵抗力了,这些善后事宜,理应等待朝廷的诏令处置。
邓艾却私下任命刘禅行骠骑将军、蜀汉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对蜀汉群臣,则根据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们为朝廷官员,或让他们领受自己属下的职务。
这个脑洞开得也太大了吧。
功高震主也好,争功夺利也罢,归根结底还是邓艾自己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虽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但这是朝廷最忌讳的事。无论是魏帝还是权臣司马昭,都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
邓艾灭蜀之后,一心筹划灭吴之策。司马昭让监军卫瓘已经明确告诫:“此事应上报,不宜马上实行。”
但邓艾还是一根筋,还上书辩解。邓艾所说都是对的,但有一点错了,那就是带重兵在外,不听朝廷的节度,这与造反又有何异?
钟会咋想、咋做,你控制不了,邓艾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
在押送京都的槛车上,邓艾仰天长叹:“我是忠臣啊,居然到了这种地步,白起的境遇,于今又重现了。”
钟会不反,谁会说他不是忠臣呢?否则,司马昭会让他统领十数万大军吗?
既然是忠臣,就无条件地绝对服从朝廷,不管这个朝廷谁在主政。
前有车,后有辙。既然白起的事在先,为何不汲取教训呢?
一个人的性格就好比是萧何,它既能让你成功,也会让你失败。
邓艾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他不管别人怎么看,他认准的事就会一条道走到黑。二十多年看稻草的小吏,一直在研究军事,勘察地理,有谁能够坚持做到呢?
他的失败也在于此,不管别人咋想,只一门心思做自己认准的事。
这是天性,是性格使然。邓艾先天的性格缺陷,既促成了他的成功,也导致了他的失败。
邓艾之死,是一个悲剧,但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无论在何时、何地、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持低调。过分高调就会导致祸害,恐怕无人幸免。
邓艾是靠讨伐蜀汉成名的。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
当时钟会二十万人马被蜀汉姜维兵团牵制在剑阁、进退两难时,远在百里外的邓艾,乘隙走险,亲自率领三千劲旅,飞渡阴平,直下江油;绵竹一战,又彻底歼灭诸葛瞻兵团,逼使阿斗刘禅乖乖地出成都投降。
邓艾在战争中目光远大,见解超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作战中料敌先机,始终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战中未尝败绩。
其偷渡阴平一役,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为军事史上的杰作而载入史册。
蜀汉灭亡后,年已六十九岁的邓艾在成都也出过几十天风头。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
一代名将就此死去,他能给我们那些启示呢?
司马昭对于指挥灭蜀汉的司令官早有戒心,不容他们坐大。邓艾却不懂得此中奥秘。
他不知所忌,竟然以一武人提出国策。
一是自作主张,封刘禅和蜀汉官员,
“蜀群司各随高下拜为王官,或领艾官属”(《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二是自定蜀地善后措施和灭吴战略。
这些都超越了自己权限的。不把司马昭放眼中,司马昭肯定不高兴,曾命监军卫瓘警告:“事当须报,不宜辄行。”
此时邓艾仍是拎不清,也许被周围、包括蜀汉亡国分子的阿谀颂德热昏了头脑,竟然对司马昭绵里藏针的批评回以揶揄,说出“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的话。
首先,邓艾放牛娃出身,寒门子弟,受的教育不多,也没有世家大族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全靠自己的能力打拼,苦心经营二十余年,受司马懿赏识才时来运转,登上三国末期波诡云谲、腥风血雨的历史舞台。
但是,寒门子弟,一旦出事,没有人搭救,被杀的如此窝囊,又有什么办法呢?
其次,邓艾口吃,魏晋尚清谈,兴玄学,邓艾虽有治国安邦之才,但魏国庙堂的贵族,对寒门、口吃的邓艾并不高看几眼,司马昭曾取笑邓艾口齿。
邓艾知音了了,朋友不多,就是自然的事了。
邓艾以为自己灭蜀有大功,是足可名垂青史的,可却忘了自己本非世宦贵族,而是从放牛娃、农田管理员,一步一个台阶爬上来的。
再次,邓艾并非军阀,其下属任命权不在自己手上,中央政府的代表——司马昭污蔑其谋反,属下无人愿意站台。
而邓艾虽受司马懿赏识,但司马懿已死,司马昭继任。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人上任,打击异己,任用心腹,邓艾被诬蔑,理所应当。
最后,钟会与邓艾不合,两个入蜀,看法不同,邓艾另辟蹊径,剿灭蜀国,接受刘禅的投降。钟会若不除掉邓艾,不世之功落于邓艾之手,自己有什么存在感呢?可叹,钟会污蔑邓艾谋反,给了司马昭杀邓艾之机,但聪明反被聪明误,钟会也被人以谋反杀死。
邓艾死后,为证明他罪有所得,竟扩大化地把他留在洛阳的儿子诛杀,妻子和孙子流放西域。
慨叹邓艾,在魏晋门阀的时代,以放牛娃的低贱身份,苦心坚守一生,经二十年落寞才遇伯乐司马懿,七十多岁终于建立灭蜀的大功,却死于莫须有的“谋反”罪,死后多年才被司马昭之子平反,人已死,名何用?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邓艾作为后三国一颗耀眼的将星,随着三国鼎立局面的结束而陨落了。
三国这段历史,从官渡之战到夷陵之战这个阶段最为精彩,其实都是东汉末年的故事,等到曹丕篡汉的时候,三国真正鼎立,也是蜀汉刘关张相继去世,东吴人才也逐渐凋零,魏国的五子良将也逐渐淘汰。
三国鼎立初期,最精彩的地方是诸葛亮北伐曹魏,司马懿的崛起,这段历史能够撑起来,还真就是靠诸葛亮的个人魅力。
然而诸葛亮五丈原去世后,蜀汉的军事权力逐渐落到了诸葛亮的衣钵传人姜维的手上,以往都以蜀汉作为正统,所以,在《三国演义》这一类的小说中,也着重介绍姜维的北伐事迹。
其实,姜维针对曹魏的北伐,前期军事优势比较明显,后期逐渐开始不支,主要原因就是遇到了邓艾,正是姜维多次伐魏,成全了邓艾,被封为安西将军。
可以说,后三国时代,邓艾绝对是最闪耀的那颗将星,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他在立下旷世奇功的同时,竟然含冤而死。
那么,这个打败蜀国的男人,最后是如何死的呢?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邓艾虽然是南阳新野一带的大族,但是自幼丧父,又在荆州被曹操收服后,被迁到北方,生活十分艰苦,后来遇到司马懿才得以发迹。
因为司马懿在曹魏政权中最大的作用就是防守蜀汉,邓艾显然是得到司马懿的信任,后来也一直镇守在魏国的西部,等到姜维开始伐蜀的时候,邓艾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并且因功被封为关内侯。
在司马氏要夺取曹魏政权时,诸葛诞等人公然造反,蜀汉姜维趁势北伐,此刻对于司马家族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挑战,但是在邓艾的防守下,姜维没有取得进展,只得退兵。
在魏国与蜀汉国力此消彼长的过程中,魏国逐渐占据上风,司马昭在大权独揽后决定对伐蜀,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魏兵分三路伐蜀,其中征西将军邓艾率领三万,由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余人,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以切断姜维退路;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欲乘虚取汉中,然后直取成都。
从这个配置来看,伐蜀的主力应该是钟会,邓艾打的不过是一个配合,等到进入汉中之后,钟会又收了诸葛绪的兵权,这样的情况下,钟会已经有十几万大军,邓艾还是那几万。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钟会大军在剑阁遭遇姜维的防守,魏军军粮告急,伐蜀之战几乎前功尽弃,这让钟会也很没面子。
这个时候,打辅助的邓艾率军攀登小路,越过七百里没有人间的险地,直接打到蜀地,在绵竹斩杀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迫使蜀军全线崩溃,一鼓作气逼近成都,刘禅惊恐万分,直接写信到邓艾那里请降,姜维那边还让钟会进军不得的时候,邓艾已经来了一次成功的斩首行动。
如果没有邓艾偷袭阴平的这招,这次伐蜀之行势必失败,三国鼎立的局面还要维持很多年,而邓艾的个人行为,完全是加速了历史的变动,唐朝时将其列入古今六十四将,也看出邓艾的本领。
但是邓艾这个人军事才能太凸显,一门心思想要怎么打仗,却得罪了很多人,在朝野也没有什么朋友,看到邓艾立下这样的奇功,很多人自然眼红,估计当时打邓艾小报告的人应该有很多。
其实有时候就这样,你如果在一个好的团队中,大家都很优秀,你想要不优秀都不行,如果你在一个垃圾团队中,大家都是垃圾,只有你优秀,你以为那些垃圾能看得下去。
只不过邓艾没有想到身边的人都是垃圾,看不得他这么优秀,最后的结果就是,邓艾居功被杀,当然,剧情很复杂。
那边是投降的姜维策反钟会,让钟会在蜀中自立,钟会因此到司马昭那里去告了邓艾一状,结果司马昭直接把邓艾押送到京师审问,邓艾的囚车刚上路,钟会就开始谋反,结果没反成功,军心大乱,钟会被乱军所杀,卫瓘在收拾残局后,考虑到自己也参与诬陷到邓艾的事情中来,害怕邓艾后来报复,干脆派人前去追杀邓艾,当时邓艾才走到绵竹,就被杀了。
邓艾的死,其实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由于太优秀,优秀到了功高震主,自然遭到所有人的忌惮。
关于说邓艾居功自傲,情况应该很复杂,他最终的死,应该还是司马昭默许的,按照司马昭的计划,灭掉蜀汉后,再灭东吴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个时候,邓艾的那么多功劳不仅不是加分项,显然还是不安稳的因素。
因此,灭蜀之后的大乱,更像是一个魏国势力的一次大清洗。
邓艾的悲剧,究其根本,还是他太过于优秀,而身边都是垃圾,从邓艾死后,其实也标志着后三国最后的英雄主义时代结束。
邓艾直接死因是擅作主张,册封蜀主和蜀大臣,直接惹恼司马昭。其中姜维让钟会拦截上书之人改写傲慢之辞也很致命。但是司马昭在谋反事上是怀疑钟会的。他对邓艾之事大发雷霆,其实心中并不一定百分百认为邓艾反,其实是掩人耳目,去拿钟会的。要是真的见了邓艾,未必杀他。大家的警示其实很多。比如不要在工作中领导瞩目的,领导职权内的事情善做主张。防止奸人作祟等等。出了问题一定向领导申诉清楚,帮助领导理清头绪,该认错的及时认错。哈哈!自己观点,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在晋代成书的《三国志》中,邓艾是与王凌、毋丘俭、诸葛诞、钟会并传的。这三位大佬先后反抗司马家,史称“淮南三叛”,而陈寿把邓艾跟这三位放一起,说明当时在政治上,对邓艾的定性就是个叛臣。
邓艾出身寒门,在伐蜀之前,他从一个草根一步步爬上征西将军的位置,完全靠的个人努力,而非谁谁谁的裙带关系。并不像钟会、夏侯玄出身名门,世代为官。邓艾是一位名将,但并非一位名士,当然,因自幼口吃的原因,纵使邓艾饱读诗书,也无法染指清淡的玄学圈子文化。
当然,邓艾的一系列成就都离不开司马懿的慧眼识珠,后来段灼在位邓艾平凡的上疏中,再次强调了司马懿的知人善用,“此又固足以彰先帝善任矣。”
可问题在于,邓艾是不是司马家的人?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司马懿是邓艾的恩人,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掌权,邓艾并没有接受毋丘俭等人的蛊惑讨伐司马师,而是斩杀了毋丘俭的使者。
对于邓艾而言,身份认同是一个难题,出身于东汉末年,但没有在曹操、曹丕时代被曹家人提拔,虽为魏臣,但邓艾不至于像王凌和毋丘俭一般对魏室充满感情。
当然,是魏臣,还是司马氏家臣,这个问题,对于邓艾个人而言,并不重要,毕竟,邓艾只是一员在边境作战的战将,并不是朝廷中枢的核心大臣。这天下是姓曹,还是姓司马,与邓艾无关。即使司马昭篡魏称帝,邓艾也并非不能接受,毕竟,没有司马家,出身寒门的邓艾是不可能有这样一番事业的。
魏国伐蜀的主将是钟会,征西将军邓艾的兵力只是一只偏军,邓艾荡定蜀地,有一定的偶然性。
由于蜀汉政坛的内乱,领兵在外的蜀汉大将军姜维没有驻守汉中,魏国的战略意图是困死姜维,让姜维不得撤退至汉中,夹击姜维后,三路伐蜀大军在汉中会师。
不过,由于诸葛绪行军放慢了一天,屯田在沓中的姜维放弃阴平,先行退守剑阁,刘禅派出张翼、董厥率领援军,与姜维在剑阁会师。这样一来,就打乱了魏国的战略部部署。
蜀道难,向攻入四川盆地,得先过天险剑阁这一关。但钟会大军面对的是蜀汉最后的、也是最强的战力。战事开始胶着了。差一点,蜀汉政权就以失去汉中为代价,保住了四川腹地。
钟会久攻剑阁部下时,邓艾却牛逼了,邓艾的偏军,从阴平的景谷道偷渡,绕开剑阁,天降神兵于绵竹关前,并击杀了诸葛亮之子、蜀汉的卫将军诸葛瞻以及张飞之孙张遵。于是,刘禅被国内投降派说服,向邓艾请降。
邓艾自己也没有想到在绵竹关击溃诸葛瞻,就能让刘禅投降。邓艾奇兵的本来目的只是配合钟会。邓艾的目的是“围涪救剑阁”。偷渡阴平后,邓艾想攻打的是涪,这样一来的话,姜维等在剑阁的守兵,就会赴涪解,因为涪距蜀汉的首都程度只有300余里。
如果剑阁的守兵驰援涪,那么钟会的压力就会轻了很多,可以一举攻下剑阁,继续挺进;如果剑阁的守兵不往救援,那么,涪就危险了,涪危险,成都就告急了。
邓艾到成都受降后,做了这么几件事。第一,承制拜刘禅行骠骑将军,刘禅的长子为行奉车都尉,其他儿子为驸马都尉;其三,对于伐蜀的军将,邓艾也进行了论功行赏,以师篡领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等蜀中诸郡太守,等等;其三,在绵竹筑台为京观,用以彰显战功。
至此,邓艾都没有任何问题。魏国的政治中枢也肯定了邓艾的战功。景元四年十二月,魏帝曹奂下诏邓艾为太尉。太尉是汉魏官僚体系中的三公之首,主管全国的兵权。钟会则被拜为司徒,司徒也是三公之一,主管民政。但是一个是太尉,一个是司徒,说明在魏国权力中枢的考量中,平蜀之战,邓艾、钟会都有功劳,而且邓艾的功劳比主将钟会要大。
景元四年十二月被拜为太尉,邓艾还没有机会去洛阳上任,时间仅过了一个月,也就是魏咸熙元年的正月,魏国便“槛车征艾”。对于朝廷的发罪,邓艾并没有抵抗,只是仰天长叹:“艾忠臣也,一至此乎?”
在把邓艾用槛车送回去的同时,钟会在程度起兵作乱。钟会死后,邓艾本营将士追出,打算解救邓艾,这时候,一个叫卫瓘的人战略出来,派田续追杀邓艾邓忠父子与绵竹。
至于邓艾家人的结局则是这样:在洛阳的儿子尽数伏诛,邓艾的妻子和孙子辈发配至西域。
邓艾家族的遇难,其实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是钟会、胡烈、师纂等的告发,第二是卫瓘、田续的追杀;第三才是洛阳家人被连坐。那么,加害伐蜀功臣的罪魁祸首是上述的这五个人吗?
我们先来剖析一下,钟会为什么要构陷邓艾。、
钟会之所以要构陷邓艾,是因为他打算造反,而邓艾是他造反前唯一的威胁,至于钟会为什么造反,陈寿的概括是“恶念”、“会内有异志”。
那么,为什么钟会的构陷让司马昭轻易就相信了呢?
邓艾被收押,是因为其矜功自傲,不受节度,但仔细分析邓艾在平蜀后的所作所为,并不过分。邓艾给司马昭留下矜功自傲的印象,是因为其书信被钟会篡改了,同时钟会又伪造司马昭的书信,引得邓艾回信,从而让邓艾因言获罪、
这也是邓艾愿意束手就擒,而不反抗的原因所在。因为邓艾相信自己是个忠臣,只要见到司马昭,没有什么事情是他说不清的,对于钟会而言,到不一定要邓艾死在他勉强,他也没有权利这么做。只要把邓艾送走你,他就可以控制邓艾的军队,至少,他是这样认为的。
至于邓艾的死,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这就因人而异了。
邓艾,字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为三国时期名将、杰出军事家。
邓艾出身南阳新野一带的大族,但是在战争年代,南阳地区处在曹操与刘表对峙的第一线,加之邓艾自幼丧父,其家庭生活也是相当艰难。之后曹操南下荆州,就将当地百姓强行北迁,邓艾及其母亲、族人便被移民到汝南,成为屯田民。
在屯田期间,邓艾以才能出众被推荐为典农都尉学士,但因其口吃,最终成为一名看守稻草的小吏。就这样,邓艾在最基混了20多年,最终混到了典农功曹这个位置,帮助管理屯田。直到遇到自己的伯乐司马懿,邓艾的人生从此发生了转折,从基层小吏一跃成为太尉府的掾属,在之后升任尚书郎。
曹芳时期,司马懿掌权,邓艾开始出任参征西军事,之后转任南安太守、城阳太守。此后,邓艾一直坚守在对抗蜀汉的第一线,成为曹魏政权在西线的主要将领,帮助魏国治理西方,与姜维多次对峙。
司马昭掌权后,就开始对蜀汉用兵,派遣邓艾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面对曹魏军队的强大攻势,姜维只得向南收缩,最终退守剑阁与钟会大军对峙。此时,邓艾就建议绕道剑阁,从阴平小路,直击姜维后方,但是遭到钟会反对。邓艾只得带领自己本部人马,与其子邓忠率兵偷渡阴平,直达成都平原;面对突如其来的邓艾军队,蜀汉后主刘禅选择了开门投降;拒守剑阁的姜维也接到后主刘禅的诏命,也率部投降了钟会。。
入主成都后的邓艾,没有第一时间向中央实际领导人司马昭进行汇报请示,而是效法东汉将军邓禹作法,以天子的名义,安抚百姓,对大批蜀汉投降官员进行安排任命。就这样邓艾自行做主拜蜀汉后主刘禅为骠骑将军、蜀汉太子刘璿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对蜀汉群臣,则根据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们为朝廷官员,或让他们领受自己属下的职务;对自己的属下,任命师纂兼领益州刺史,任命陇西太守牵弘等人兼领蜀中各郡郡守。
曹魏朝廷也因为邓艾之功,封邓艾为太尉、邓候,增加封邑二万户;封其两子为亭侯,各得封邑千户。然而,此时邓艾正沉浸在自己的功劳薄中,全然不知道危机将至。本来擅自承制拜官就已经翻了大忌,此时得意忘形,无疑给正在眼红的钟会制造了口实。
邓艾给远在洛阳的司马昭上书,必须经过后方钟会之手。钟会就擅自修改邓艾与司马昭之间信,把邓艾的上表改成傲慢无礼。身在洛阳的司马昭在出征之前,就担心这次灭蜀后,邓艾、钟会会增大势力,尾大不掉。面对被修改后的邓艾上表,司马昭就让监军卫瓘进行敲打。而脑昏的邓艾,再次抬出了曹魏皇帝进行辩驳,就说了一句“我受命征讨,有皇帝的符策”,这无疑就触了司马昭的逆鳞。
而钟会见邓艾居功自恃,也乘隙向司马昭诬告其谋反。于是,司马昭就让监军卫瓘逮捕邓艾父子,用槛车送往京都洛阳。在去除邓艾这个心腹大患后,钟会就迫不及待在蜀地准备反叛。同样,司马昭早有准备,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下去。监军卫瓘在稳定局势后,就担心自己也参与诬谄邓艾事情泄露,遂派田续追杀邓艾父子于绵竹西。邓艾在洛阳的其余儿子也被诛杀,邓艾妻和孙子被发配到西域。
邓艾的结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的一生,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得意忘形。
第一功高盖主,回顾邓艾这一生,大大小小的立下了许多战功,在陇西与姜维互为敌手,有胜有败,他这一生靠着自己的努力爬到了征西将军这一职位,更是在讨蜀作战中率领自己的部队千山万水,翻山越岭,偷渡阴平直取成都,一举捣灭了蜀汉政权,可谓是威震天下了,这巨大的功劳让他冲昏了头脑,丧失头脑的清醒,有点变得居功自傲起来,忘记了历代功高震主的下场,自古以来一旦名将功高盖主之后就很难避免君主的猜疑,即使不被君主猜疑,也很容易被小人有可乘之机,以致招来杀身之祸。
第二不懂得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一道理。战国时期文种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当蜀国被灭亡之后,占据头功的邓艾,此时最应该要低调,尚且不说急流勇退,但至少也不能居功自傲,也不想想有司马昭这样的“君主”他一定不容得别人在外拥兵自重,即使邓艾的军队不是很多,但是他却是功劳最大的,此时的司马昭一定非常关注邓艾和钟会的动向,邓艾此时最应该收敛锋芒,让司马昭把目光都转移动钟会身上才到,但显然他没有想到这一点。
第三最致命的一点僭越封官,这一点是最致命的直接导致邓艾被杀。邓艾在捣灭蜀国的时候,居然以天子的名义擅自封官,很显然此时的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居然封刘蝉为骠骑将军、蜀汉太子为奉车都尉,其余蜀汉官员和自己的手下也都一一封官,他这样做显然是不把朝廷不把司马昭放在眼里,他这样僭越封官司马昭显然是不会放过他的,这也直接导致了他被钟会离间,被杀身亡。所以僭越封官这一点是导火线,是他死亡的导火线,他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这么,既使他功劳非常大,僭越这一点是当权者的底线。触犯了底线,那只能招来杀身之祸了。
功高震主,同事不和,太平本是将军定,哪有将军见太平,见好就收,做人低调,枪打出头鸟,兔死狗烹,卸磨杀驴,鸟尽良弓藏。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又孤木不成林是也。
景元四年(263年),钟会率主力部队和姜维对峙于剑阁,而邓艾却另辟蹊径,偷渡阴平,穿越七百里原始森林,来到蜀汉腹地,降江油,破绵竹,一直到达了成都城下。后主刘禅看到大势已去,于是开城投降,邓艾接受了刘禅的降书顺表,他已经立下灭蜀的不世之功,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封妻荫子,然而他却含冤而死。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邓艾在灭蜀后,干了这三件蠢事,导致他最后含冤而死,分析如下。
从公元219年,曹操失去汉中算起,到公元263年,已经过了44年,经过了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五个皇帝。这44年中,曹魏一直把夺回汉中,踏平蜀汉作为头等大事,双方连年打战,互有胜负。现在,连曹操、曹丕、曹叡、司马懿都没实现的愿望,却被邓艾实现了。灭蜀,邓艾抢得了头功,建立了不世之功,足以载入史册,名垂千古了。
古代很多像邓艾一样建立不世之功的主帅,头脑是非常清晰的,他们想的不是怎么邀功,而是怎么自保,避免被皇帝猜忌,怎么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如王翦身为四朝元老,公元前224年,他带领60万大军伐楚,不断向秦始皇请求封赏,还希望秦始皇把公主嫁给他。
王翦这样做,是为了自保,为了打消秦始皇的顾虑,自己只是为了荣华富贵,没有别的想法。他在灭燕后,急流勇退,告老还乡,无论秦始皇怎么劝,他都没有再次出山。显然邓艾没有王翦这样的觉悟,他在灭蜀后,没有思考自己的退路,还在沾沾自喜,最后自食恶果。
“独乐了不如众乐乐”,曹魏灭蜀,邓艾头功,可是其他将领也有很大的功劳啊。如伐蜀主帅钟会,他和姜维蜀军主力对峙于剑阁,牵制住了蜀汉的主力部队,这才给邓艾创造了偷渡阴平的机会。如果蜀汉主力没有被钟会牢牢牵制住,姜维随时都可以分出精锐部队,回援成都,围歼邓艾疲惫之军于蜀汉腹地。因此,蜀汉不是邓艾一个人灭的,而是和钟会及所有伐蜀兵将齐心协力灭的。
此时,邓艾不该贪天之功,而应该积极邀请钟会进入成都,两人共同治理成都,交接蜀汉的投降事宜。可惜的是,邓艾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自以为在钟会前面灭了蜀汉,自己的功劳远远大于钟会的,有点瞧不上钟会。
以上两件蠢事,曹魏实际掌舵人司马昭都能忍受,而第三件蠢事,触犯了司马昭的底线,被其抛弃。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从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架空了曹魏皇帝,先后成为曹魏权臣。可是曹魏还有很多忠于皇室的大臣,时常叛乱,如淮南三叛。因此,司马昭最害怕的就是武将拥兵自重,打着郭太后的旨意,讨伐自己。
邓艾在接受后主刘禅投降后,擅自“依邓禹故事”,以天子的名义,任命蜀汉官员。如他封刘禅为骠骑将军、蜀汉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邓艾不但分封原蜀汉官员,还“以师纂领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等领蜀中诸郡。”邓艾曾对原蜀汉官员道:“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
殊不知,邓艾的言行为自己埋下了祸根。邓艾只是司马昭派出伐蜀的将领,此时已经灭蜀,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下一步,邓艾需要请示上司司马昭,而不是擅自处置蜀汉官员。这被政敌钟会抓住把柄,向司马昭进谗言,将其拿下,装入囚车,送入洛阳处置。邓艾此时才醒悟,仰天长叹:“我是大大的忠臣啊,居然沦落到了这种地步,想当年白起的境遇,被我遇见了。”《魏氏春秋》中记载如下:
艾仰天叹曰:“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复见于今日矣。”
总结:邓艾在灭蜀后,有点飘了,在巨大的胜利面前,没有把持住自己。他犯下了以上三个错误,尤其是最后一个,僭越分封原蜀汉官员,触犯了司马昭的大忌,变成囚徒,在钟会作乱被杀后,也没有幸免,被田续所杀。这个教训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公元267年,议郎段灼上书,为邓艾打抱不平。又过了几年,公元273年,晋武帝司马炎下诏书说:“艾有功勋,受罪不逃刑,而子孙为民隶,朕常愍之。其以嫡孙朗为郎中。”(《三国志》)这算是为邓艾平了反。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