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为什么马云特别强调和重视价值观?价值观有哪些作用?

为什么马云特别强调和重视价值观?价值观有哪些作用?

2020-07-24 05:54阅读(126)

为什么马云特别强调和重视价值观?价值观有哪些作用?:感谢邀请。价值观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根的存在。从一个人的价值观当中可以看出他为

1

感谢邀请。价值观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根的存在。从一个人的价值观当中可以看出他为人的底线,也可以看出一个人做人的上限。更加可以对一个人做一个最为根本性的预估与预判。如果价值观是一个人的根本。那么价值观更是一面人性最为直接的镜子。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2

谢邀!1,请你去问一问马云:他能否认识自己。如果他不能认识自己,那么他的强调都是虚拟的、不实的、无根的。2,认识自己本身就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事情。再说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清楚价值观的作用。3,现在我们的通病是:普遍不认识自己。所以往往喜欢盲目追捧名人。4,假如马云的地位和我一样,你说有没有人相信他的话语?

3

价值观就是做人的原则,人只有懂得做人的原则,才会更好地为别人服务,而不是为自己服务。

让天下无难做的生意,就是马云的做人原则,阿里的做事原则,只有先让别人赚到钱,你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这也是刘强东最恨马云的原因,因为刘强东的价值观是,让天下生意都归京东做,自己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

马云是个很有信仰的人,从他的讲话,从他所做的公益项目,你就能看出他的价值观,是个为民为国的大侠。

比马化腾强太多了,三观比他正太多了,懂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做人做事原则。

4

马云在一个演讲中提到:通过线上的交易势必需要诚信体系来维护,对阿里来说,一方面是建设诚信体系的产品,另一方面则是公司本身的诚信。马云说阿里最骄傲的工作,是证明了诚信值多少钱。以下是马云的演讲实录。让我们听听马云讲关于阿里对价值观的重视。

中国人很早就明白,要做成事什么东西才是第一位的。中国是先把仁、义、礼、智、信这些道理都想明白了,想彻底了才有了后面两千年的辉煌。政治,文化,艺术,经济,每一样都非常了不起,中国曾经有百年的GDP是在全世界排第一的,论语才11000多字,也就只有今天报纸的一个版面。但是一下子就影响并治理了中国两千多年。所以我知道今天非常的重要,因为我们要管好接下来人类发展的两千年的文明。

其实中国一直是一个讲诚信的国家,吾日三省吾身,古人每天反省自己的三件事,有两件事关乎诚信。为人办事有没有尽力,与朋友相交是否守信用。中国讲诚信但是中国缺乏诚信体系。支付宝在中国要有价值,就必须建立这么一个诚信体系。现在阿里巴巴在中国建立了一个诚信体系,用户给你评价,支付宝帮助你交易。最后你的一切痕迹都是数据,而数据留下来,产生了强大的信用。有了这套体系,你才有可能在网上只凭一张图片和几句介绍就可以向陌生人付钱,向陌生人寄出商品。

我们现在每天有上亿人次的点击,有时候一单生意就是几十万的钻石,上百万的汽车。前几天我们用了25秒钟卖出了100辆奔驰,所以没有诚信体系这一切几乎全不可能。今天我们最骄傲的不是阿里巴巴迈出了多少商品,而是阿里巴巴建设了一个诚信的体系。用商业的方法向所有人证明了诚信值多少钱。我们建造了一套诚信的体系,我们自己也是这个体系的受益者。这是阿里巴巴一个财年为什么能够实现5000亿美元销售的基石。

诚信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说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发展,依靠的是人口红利,是廉价劳动力。那么接下来,中国可以依靠的不是货品与货品之间的差价,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如果说人类还有什么红利没有被发掘的话,那我相信,信任、互信是最大的未开发财富。我们也只有自己关注、care这个“honour”,只有自己“honour”自己,我相信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honour”。

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一)富强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为什么说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价值目标呢?简单地讲,对富强的追求是任何社会主体的基本需求和前进动力。自人类产生以来,摆脱物质匮乏,不断创造、积累物质财富就成为社会主体的生存所需和基本追求。社会个体如此,民族、国家也是如此。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正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国家富强是实现这一梦想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1、富强是人类的永恒梦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利益及其实现是任何社会主体活动的主要动因,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物质保障。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充分涌流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消除旧式分工,克服人的片面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5-306页。]所以,富强作为一种价值目标,不仅反映了不同社会主体的生存需要,也是推动社会主体发展的主要动因。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物质财富、追求物质利益的生产劳动构成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和主要动力。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人类或以狩猎为生,力图生存;或以农牧为本,追求温饱;或以工业强国,追求强盛……虽然凭借的手段不同,达到的境界不一,但对富强的追求,则是一以贯之的永恒主题。

2、富强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人类追求富强的历史。纵观人类历史图景,多少国家曾经辉煌一时,但又瞬间衰落;多少国家企图称霸一世,却成南柯一梦。如何跳出兴衰治乱的历史周期,永葆国家繁荣富强,是每个国家面临的历史课题,中华民族亦是如此。

一方面,中华民族在追求富强的道路上取得过辉煌成绩,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中国很早就有富民强国的思想,如《管子》:“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富强是中华民族千年夙愿,一代又一代的勤劳的中华儿女发愤图强、励精图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盛世。从西周的成康之治始,历经两汉等朝的文治武功,到唐宋时期,更是达到了冠绝宇内的少见盛世。譬如唐朝,无论贞观之治,还是开元盛世,都映照出富强国家的真实图景:“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寻求富强的历史进程也曾被小农意识所缚、为闭关锁国所累,遭受了惨痛教训。明清已降,先有海禁,后又闭关。一个古老的民族不愿睁眼看世界,还沉浸在自欺欺人的“天朝上国”迷梦中不能自拔。鸦片战争以来,面对西方国家的强势冲击,中国一度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贫弱的中国逐步沦为西方列强殖民的对象。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举起富国强民的旗帜,前赴后继。19世纪中后期,洋务派提出了“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富强观,学习西方的物质器物、坚船利炮。然而,“自强、求富”的梦想终结于甲午惨败的风云;其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变法图强”,学习西方的政法制度,力图强国富民。可叹的是,百日维新仅是昙花一现,最后落幕于“戊戌六君子”血荐轩辕;而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主张实业救国,发展工商,在追求国家富强的道路上不懈探索。但是,终因其阶级局限和革命的不彻底性而归于失败。正如毛泽东所言,“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1470页。]这些失败,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它促使中国人开始深思失败的原因,另求他路。

3、富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富强的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国家富强的目标就写进了不同时期的党的大会报告或《党章》中。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力图“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为此,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历经艰苦卓绝、荡气回肠的革命斗争,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新中国。一个独立的中国,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富强奠定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人又适时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中明确提出,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入了建设富强国家的新时期。1978年,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引领的农村变革,揭开了中国社会巨变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破除了姓资姓社的争议。“东方风来满眼春”,中国自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生产发展、国家强大、人民富裕,被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

(二)富强是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富强作为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价值目标,其内涵是什么?具体说来,要正确把握富强这一国家层面的首要价值目标,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以下几对范畴的辩证关系。

1、国强和民富的关系

“富强”的含义,笼统讲就是民富国强。若进一步细分,“富强”包含着两大主体的价值诉求:一是人民的富裕,二是国家的强盛。“富强”首先在于富民,即人民富裕。民富国强,没有民富就没有国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之说。马克思主义也认为,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是国家财富的创造,其根本目的都在于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次,“富强”还在于强国,即国家强盛。富强除了体现为富民之外,也体现为国家拥有巨大的经济财富和强大的综合国力,能对他国和国家秩序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人民富裕,国家强盛,这二者从根本上讲是统一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一体,国家不分。国是放大的家,家是缩小的国。在现代西方政治理念中,国家也是人们生存于其中的最重要社会组织形式。在此意义上讲,国家强盛和人民富裕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根本一致的,所以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是有机统一的。一方面,国家的富强是为民造福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实现富强的最终目的是增进人民的自由和幸福。

当然,人民富裕和国家强盛也存在不一致的时候。在人类历史上,存在过国弱民富或国强民贫的极端状态。历史上的一些国家,由于国家力量孱弱,即便民众富裕,在外部压力下也难成富强。譬如北宋时期的中国,虽然市民社会发达,民间财富充裕,但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使得国势软弱,在其他国家政权的压力下迁徙辗转,终至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国家,片面强调国家的强大,忽视人民需求和幸福。这种强盛是虚幻的,且不可持续。比如,美苏全球争霸时的苏联,貌似强大,却罔顾民生,终至解体崩溃。可见,国家不强盛,人民的富裕得不到保障;人民不富裕,国家的强盛不可能持续。

2、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富强作为国家层面的首要价值目标,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首先,“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一就是利用更先进的生产力,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其次,“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的富裕,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少部分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 [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

什么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呢?那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本质概括,既包含生产力发展标准,也包含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生产力标准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做大社会物质财富这一蛋糕;共同富裕的价值标准则要求公平合理地分配蛋糕,最大限度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生产力标准更多强调的是效率优先。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必须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先富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手段。

共同富裕的价值标准则更多强调公正为本。实现富强的要义是人民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制度在本质上不同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不是追求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努力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富裕。

社会主义的富强观,兼顾生产力标准的效率原则和共同富裕价值标准的公正诉求。在此意义上,它超越了中国传统的平均主义的富强观和西方资本主义两极分化的富强观。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深厚的平均主义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理念,既包含重视公平的积极思想元素,也流露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忽视财富积累的局限。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鼓励发展生产、开拓市场、积累财富。但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的财富观从根本上只能满足少数人致富梦想。社会主义富强观既吸收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重视公平和西方价值观中重视生产和物质财富的积极因素,也摒弃了中国传统中阻碍生产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无视多数人利益的错误观念。

(三)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富强观

当代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目标,我们越应该保持清醒头脑,正视我们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党的十八大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建设社会主义富强国家,必须深刻把握我们身处的新形势、新机遇,全面认识我们面对的新任务、新课题,科学分析我们面临的新矛盾、新挑战,真正把社会主义富强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把富强观的宣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教

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是一个有机体系,富强不仅与国家层面的其他价值目标有直接联系,而且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有密切联系。要把富强观的宣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教,把富强观的培育同社会和公民等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结合起来。

尤其要注意的是,“富强”虽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但也是与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的目标。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与每个中国人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价值目标,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我们必须破除国家富强是党和政府事情的错误心态,增强建设富强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把实现个人理想和实现国家富强的中国梦结合起来,自觉地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的历史潮流。

2、把富强观的培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核心价值观是对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度概括和凝炼。要把富强观的培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尤其要把富强观的教育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结合起来。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在五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我们要把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富强观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使每个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形成国家富强、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伟大时代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我们要把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富强观融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教育,要让每个公民都认识到,改革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国家富强的梦想只有在改革创新的时代潮流中才能真正实现。

3、把国家富强的目标和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事业结合起来

价值理念必须付诸于主体实践,才能发挥现实作用。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价值目标,必须渗透于国家行为和国家制度安排中,才能真正有助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富强观,不能停留于口头和观念上,必须把国家富强的价值目标和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结合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国家层面来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把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同科学发展结合起来。我们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切实落实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各项战略部署和任务,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而不懈努力,艰苦奋斗。

还需要指出的是,社会主义的富强观体现的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而是追求共享、共赢的新发展模式。在人类历史上,很多强国的诞生,往往以武力为手段,侵吞他国利益,划分势力范围,甚至威胁他国生存。中国的发展、强大是和平发展;中国的发展、强大对他国不是威胁,而是机遇。因为,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富强观强调富强的公正性和世界性,具有服务于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积极价值导向。中国的发展,将为世界和平和人类文明注入正能量,提供新模式。我们应加强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积极地向其他国家宣扬、阐释我们的富强观,在国际上树立文明、富强的大国形象。

5

价值观说简单点就是面对事物的看法,不过价值观这种东西会随着时间不停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所以只能说是一段时间内的价值观如何。

同时对于马云这个人,我只能说在有一次电视节目中(创业类型)选手说有人脉关系算是助力,但马云在点评的时候就说人脉是创业中最没用的,对于这种行为我只能说:脸去哪了?马云如果没用关系,80年代去美国商务考察为什么商务部让你当翻译?外国语大学的那些老师教授都不行吗?商务部没用自己的翻译吗?外交部的人也不会是吗?只能说你的关系够硬而已。同时创业初期马云融资见了数十个投资人,如果没用关系谁会没事见你马云?

所以马云的话借鉴价值并不大,如果看他成功想想他的家庭背景就完全可以理解,对于一个90年代还是大锅饭的年代,他家能有一个够17个人办公的房子,能付得起17个人的工资,家庭条件可想而知。所以说马云的成功并没用,只要不是傻子放在他的位置和家庭就没用不成功的道理。

成功都有成功的原因,但人脉、助力等都是那些成功人士不愿意提及的,为什么马云被提及的多,就是因为他胡说八道的次数比较多,价值观一变再变,没用太定性的性格而已。

6

先分享一个若干年的一个例子吧,当时在一家IT技术公司做HR。有个应届生刚来公司时间不长,就被分配到客户现场。有次客户提出个要求还挺急的,他就放下手边其它事全力帮助客户处理。但他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引起即引起客户系统的大崩溃,客户当时就直接投诉到总经理那里。当然是全力解决还好没有造成更大的影响。但事后在公司内部引起挺大的争论:就是这个应界生要怎么处理。有人主张开除,给大客户造成这么不好的影响,没让他赔偿就不错了。但是后果总经理坚持不处理这个员工还要表扬,因为他认为员工的做法是符合公司“客户至上”的价值观的,只是处理的方法的问题,但除了他有责任他上级有没有教他要怎么处理。所以最后的处罚决定是他老板被罚了一个月的奖金,应届生没有处罚也没有奖励。但是他自己也知道错误比较大,后来也很有志气的,几年就做到了区总。

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价值观好像是挺空的,但其实价值观就是公司提倡的做事方式。看似很空其实都会体现在公司和员工每个人的做事方式上。就像阿里前几年的月饼事件,如果不开除那几个工程师(虽然后来据说都回去了),肯定会引起用户质疑:月饼都可以作弊那在流量分配上是不是也可以作弊、对我是不是也可以作弊。那哪还有诚信可言,对平台型企业将是致命,会彻底损失用户的信任和公司的声誉。

价值观能起到的作用包括:对员工行为的引导;面临选择时候的优先顺序;做重要判断的依据等,会降低企业内部的沟通成本。你看创业公司基本上都会找和自己气味相投的合作伙伴就是这样,大家沟通起来比较容易达成一致。每个人的价值观没有对错之分,但从公司的角度就有提倡什么希望大家怎么做的区分了,会听到有人说和公司气味不和,实际说的就是价值观匹配不匹配的问题:比如公司强调团队作战但个人崇尚独立英雄等。

总结一下:不仅马云要重视价值观,其实任何一家公司都要注重,小公司更是如此,道不同不相为谋,开始价值观就不一致估计也做不大做不长久的。

7

马云创立的阿里巴巴从来不向客户、政府行贿,阿里巴巴的高管要是有道德问题,立刻开除。马云的商业帝国从来不涉及游戏,特别不像腾讯王者毒药,每天在线用户五千万,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少年,一个皮肤可以吸金61亿。

8

9月5日,阿里巴巴官方微博宣布,阿里将在9月10日举办的20周年大会上,发布阿里巴巴新的价值观――“新六脉神剑”。在阿里巴巴发出的视频中,马云说:“阿里历史上所有重大的决定,都跟钱无关,都跟价值观有关。可能全世界很少能找到这样一家公司,花这么多时间对价值观进行讨论。”

1999年,从创立的第一天起,阿里巴巴就确立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阿里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横跨三个世纪,就是102年。就这样,阿里将“成为一家持续发展102年的公司”定为公司愿景。

现在,阿里巴巴的价值观又要迈入下个阶段了。日前,《联商网》采访了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家,从引领了阿里走过20年的价值观出发,一同走进他们与阿里的故事。

客户第一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一直以来,阿里都致力于帮助“小企业”和“年轻人”实现创业梦想。秉持着“妙想,专注做“小”事”的创意小家电引领者小熊电器,就是千万合作商家中的亲身获益者。

8月23日,小熊电器正式登陆A股市场,成为近期继三只松鼠后第二家上市的互联网原生品牌。在其背后,离不开阿里巴巴的助力。小熊电器在成立3年后进驻天猫,招股书显示,公司的线上销售占比高达九成。

谈到与阿里合作的十年经历,如果要用一个字总结对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印象,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阳桂荣会用“变”。前期与阿里巴巴接触时,小熊电器团队能很直接地感受到这种变化。“什么东西等你熟悉了之后,又变换到另外一个东西,很多人就会去跟。”不过,随着接触的深入,小熊电器团队意识到,阿里巴巴有一样不变的东西――始终以用户为导向。

“我们得益于这一点理解走到现在,在这个过程中,阿里巴巴的同事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欧阳桂荣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早期分销系统。小熊电器长尾产品较多,但选择经销商的资金并不充裕。该系统可实现一件代发,既省下了商品库存的费用,又解决了商品积压的风险。更令欧阳桂荣难忘的是,系统调试是在双11前夕,小熊电器的员工都快撑不住了,阿里巴巴负责调试的团队晚上还在加班。二是阿里妈妈。创业早期,小熊电器缺乏与广告公司合作营销的资金。但在阿里妈妈的联系下,用了相对较少的费用达成了很多营销工作,包括与4A广告公司合作。

当被问到是否会因为阿里对商家规则的调整而感到被动,欧阳桂荣表示,阿里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对市场布局的前瞻性,一次次被事实印证是值得信赖的。在她看来,在平台上,擅长什么就去做什么。小熊电器是技术驱动,不擅长表达,就努力去感知用户的需求。只要把用户服务好,为不同用户匹配不同的需求,尽最大可能去满足他们,一定能够在平台上找到空间。“像双11我们也不去要资源,做好自己的事情,他们会主动给到我们。”

这其实是阿里巴巴价值观中“客户第一”的外延。与阿里巴巴合作久了,小熊电器也逐渐有了这种气质,“我个人认为价值观是达成共识最好的牵引,这样才不会脱离方向,让大家能统一到一起,从这一点来讲,我们还是很有阿里巴巴的味道的。”欧阳桂荣笑称。

团队合作 平凡的人做非凡的事

众所周知,阿里巴巴有着独特的校园文化。员工们互称“同学”,离职员工则是“校友”,他们是阿里强大的外援部队。“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时刻把客户摆在第一位的阿里,对待内部员工也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

袋鼠云创始人陈吉平,在阿里的花名是“拖雷”。2004年,拖雷加盟阿里,这正是淘宝初创近一年、阿里进军C2C领域、并与ebay易趣搏杀的关键一年。而拖雷最初负责的则是与数据相关的数据库与数据仓库管理工作。在他看来,阿里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人才培养体系,在轮岗机制中,提升对商业的理解,加深与外部的连接。

“六脉神剑”其中一条是拥抱变化,阿里巴巴高管轮岗是常态,事先不会通知,也带不走团队的任何人。在阿里就职的11年中,拖雷先后负责的业务包括支持整个淘系数据库运维体系,淘系全网业务监控体系,淘宝无线产品研发,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业务,阿里巴巴大数据业务。作为一个整天与数据打交道的技术人员,他曾经苦恼于对新业务的学习和适应,但回过头看,反而觉得轮岗的好处更多。尽管对新环境里新问题的理解需要更多时间,但不同岗位上的训练也会提升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形成规模化的人才库,并在保证持续性发展的同时,杜绝派系。

对于初来乍到的新人,不适应是一定会有的,要学会尽快打开自己,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重视诚信、保持激情。正因为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才会激发出阿里强大的团队执行能力。

包容并蓄 仅靠投资不是健康的企业生态

20年过去,阿里巴巴的员工工号已经累积到了20多万。这其中有一半留在阿里,汇聚在杭州,坚信奉行阿里巴巴的价值观和文化,实现着自己的价值。而走出阿里的一半,则带着这股在阿里的积淀,带着那股独特的“阿里味”涌向五湖四海,探寻新的创业天地。

去年离职创立北京商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苗峰,沿用了阿里价值观中的“客户第一、诚信、激情”,他表示这并不是简单照抄阿里的价值观,而是确实适用于当前团队的状态。他和陈吉平还在各自的公司内沿用了花名,只不过从前苗锋叫“苗锋”,现在叫“降龙十八掌”。尽管离开了阿里巴巴,但业务中涉及与阿里云和钉钉的合作,他常常感觉好像还是在同一个团队,未曾离开过。

“阿里巴巴有一句老话,公司不欠你的,你也不欠公司的,但我觉得阿里巴巴给到我的,远远大于我给它的。”谈及创业的不易,苗锋对阿里巴巴充满感恩。“后面做起来是自己的本事,但刚出来时团队能拿到融资,不是我们多么牛,而是带着阿里巴巴的光环。”他同样感慨于阿里巴巴的包容,在知道他将离职创业时,他的上司给予了他详尽的建议,不仅一同思考业务搭建,甚至连阿里巴巴哪些团队可以带来帮助,也会帮助牵线,“我认为这就是阿里巴巴的伟大,它能包容一切。尽管这不是价值观里的部分,但做得非常好。”

在苗峰看来,摆在创业企业面前第一位的,就是要在激烈残酷的同行竞争中存活下来。在招聘的初期,注重考查应聘者的行业深度、专业度,沉淀企业文化,在后续的员工培训与上岗实操中,开拓创新业务。

回首在阿里的五年,苗峰也坦言并不是一帆风顺,但阿里懂得把成功无限放大,继续创造具有发展潜力的土壤,从而将损失转变为价值。

被问到如何看待坊间传言“阿里是没有盟友的”这一说法,苗峰表示,他认为的阿里生态,简单归结于用资本拉近关系是远远不够的,投资并购并不是全部。必须是“客户满意+商家赚钱”与合作伙伴获得双赢。

对于离开的员工,阿里的态度完全可以用开放包容来形容。“校友创业的成功,就是对阿里最大的回报。”访谈尾声,苗峰微笑着做出了这样的总结。

20年间,马云花大精力构建阿里巴巴的价值观体系,一开始曾被质疑为洗脑,但事实与结果证明,马云留给阿里巴巴的那些价值观的核心关键词值得今后中国所有企业家重视:“因为信任,所以简单”、“此时此刻,非我莫属”、“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正如马云一年前所说,卸任之后要重返教育。不过想必他的下一站绝不止于课堂。

9

价值观就是人的主导思想和做人的原则。有了正确的价值观,不论在政治上,在商界上,都有一片天地。

10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财富,名誉,地位最真实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