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对于战场的实际情况,临阵指挥员对于战役的分析和见解比远在千里之外战略指挥者们了解的更深!
我举一个例子!一个伟大的例子!
我们的“战神”粟裕大将军!
他是歼敌最多的将领!240万敌人被他歼灭!居功至伟!
但是他先后三次抗命不遵!违抗了最高指示!
第一次:1946年粟裕“斗胆直陈”,赢得了“七战七捷”
1、1946年夏天,中央军委提出了以山东、太行解放区的我军主力实行外线出击,向南运动作战。当时中央军委电令华中局,要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主力兵团出淮南,与山东野战军一起配合作战!
2、在接到陈毅司令员的命令后,粟裕根据自己负责的战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慎重的深入的分析。最终粟裕认为不能冒然的出击,离开自己熟悉的战场进行大规模作战。他首先说服了陈毅,并获得了华中局大部分领导的认可和支持!
3、粟裕拟就的电报以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的名义给中央发去了,主要就是建议“第一阶段,仍留苏中解决当面之敌”。中央军委、毛主席在接到来电后,经过认真的研究讨论,认为粟裕的结论是对了!收回了先前的命令,并采纳了粟裕的建议。
4、粟裕没有辜负中央军委的信任,在7月中旬到8月底发起了“苏中战役”,在一个半月时间了七战七捷,消灭敌人5.3万!尤其是在海安一战中创造的“15:1”的杰出战绩!
第二次:1948年初粟裕“斗胆直陈”,保存实力蓄势待发
1、1948年年初,中央决定让粟裕带领3-5个纵队南渡长江,开辟南方战场,已达到吧战争引到外线,扩大战略进攻方向,更能配合在大别山的刘邓大军的行动。
2、粟裕在接到命令后再次开始的缜密的思考,在获取充分理由的情况下他发出了著名的“子养电”,分别给中央和刘邓发出《对今后作战建军之意见》,电文中陈述了发起战略进攻和改变中原战局的总体的战略构想,和逐步付之行动的总体规划。在中原广袤的平原上集中大兵团的兵力,采用忽集忽散的运动战方法,集中逐个的消灭敌人。
3、在电文的最后粟裕用了“管见所及,斗胆直陈”。这样的语句充分表明了粟裕的慎重和郑重!他的这个规划为将来的全国战略布局提供了重要素材!
4、中央对粟裕的来电进行了反复的斟酌和商议,粟裕的电文被五大书记轮流研究和提出意见。最后的决定是坚持既定的方案执行。
5、粟裕在收到复电后,一边准备渡江行动,一边继续研究改变中原战局的战略最佳方案!
6、这次抗命使得华野没有过早的分散势力,保留了大兵团作战的能力!
第三次:1948年4月中旬,粟裕“斗胆面陈”,为淮海战役奠定了基础
1、4月中旬,粟裕在获得刘邓大军的同意和支持下,给中央发电,要求停止渡江的计划。仍然坚持不率军向南发展的策略,而是在黄淮地区搞几次打的歼灭战。在电文的最后“以上是职个人不成熟的意见……斗胆直陈,是否正确,尚祈指示。我们对南渡准备仍积极进行,决不松懈”。这也表明了粟裕是有坚决执行中央最后决策的意志!
2、这封电报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最后毛主席命令陈毅带领粟裕到中央当面汇报。随后五大书记集体听取的粟裕的当面汇报和阐述。并正确的决定按照粟裕的战略意图执行中原的作战。还对粟裕提出了要求,让他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消灭敌人10个旅!
3、回到华野的粟裕不辱使命,发动了豫东战役和济南战役,单单一个豫东战役就消灭了将近10万敌人,非常圆满的完成的中央交付的任务。更是扭转了中原战局。
4、不就以后,伟大的淮海战役取得了胜利,以60万对80万获得完胜!
5、正是这个第三次“斗胆直陈”,为构成了以后淮海战役设想的最初蓝图。他使得胜利的近程大大的缩短了!
第四:伟大的抗命不遵
1、粟裕将军的抗命不从,是源自他对党和国家的赤胆忠心。是忠诚和使命给了他坦然和勇气,再三的抗命不遵。在受到质疑时他没有退却,这是对部队的责任更是对国家的责任。
2、能有这样的行为,更是积淀于多年一直在战斗一线粟裕,对战争情况的客观分析,对作战经验的总结归纳。那份自信和魄力是有深厚的底气的。
3、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并排名第一!1984年2月5日战神粟裕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