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高兴受邀回答这个问题,康熙作为清朝皇帝中的佼佼者,之所以早早的把小
胤礽立为太子的原因不太可能太单纯是某一个因素导致的,如同看一本文学作品,我们要想深入了解,就得去翻看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创造背景一样,下面我先看看康熙本人的经历:
康熙早年经历
这里引用百科对康熙的介绍:
玄烨的生母佟佳氏只是皇宫中一名不受恩宠的贵妃。玄烨降生时,父亲顺治皇帝专宠贵妃董鄂氏,对这个不请自来的三阿哥并不非常关心。玄烨七岁时,遭到天花的侵袭,但是他所患天花之症并没有危及性命,仅在脸部留下几个细小的麻点。这使他对当时这种最可怕的疾病有了终身免疫力。而他出过痘竟成了他将来继登帝位的一个有利因素。然而后面不幸接踵而至,他八岁丧父,九岁时疼爱他的母亲又死了。两年之间父母双亡。
玄烨的皇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十分关心他的成长,对玄烨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经常给玄烨讲述祖父清太宗皇太极当年创业大清国的故事,激励他将来要秉承祖先英烈之风,成为有抱负、有作为的人物。玄烨是孝庄皇太后辅佐的第二位皇帝,她一直以帝王的标准严格训练康熙,教育他要“宽裕慈仁,温良恭敬”,甚至连一举一动都要“俨然端坐”,中规中矩。玄烨勤奋地学习。从五岁发蒙开始,他早出晚归,无论严寒酷暑,从未中断。父母双亡后,他更加努力,系统学习治国安邦之道,认真研读儒家经典,还拜武艺高强的侍卫阿舒默尔根刻苦练习骑射技艺,纵马射猎,十矢九中,英武非凡。玄烨一生既受到满洲骑射文化的训练,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熏陶,还受到汉族儒家文化的影响。正是这种多元的教育,形成了康熙刚柔相济的性格特点。康熙基本上是在和平环境下长大的,与从白山黑水走来的祖先不同,他接受的是正规而系统的汉文化教育,有深厚的汉学修养。
所以可以看出,康熙本人是一个"好学生",并且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着深厚的汉学修养,父亲专宠董贵妃,不关心自己亲生母妃,也会在后期他面对后宫问题面前时候,吸去教训——不会独宠某一个女人。
康熙立太子时背景
胤礽出生于康熙十三年,而他的母亲也就是康熙皇帝的结发之妻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乃是托孤老臣索尼的孙女,12岁便嫁给了康熙,但是与胤礽出生当天难产而死,当时朝廷政治环境:南方发生了一件差点撼动大清王朝基业的大事件,那就是南方三藩王起兵造反,并且清兵入关才十几年,民间常有反清复明的事件发生。
所以,综合分析当时康熙立太子的背景和康熙本人成长经历,大概推测康熙之所以
将不足一岁的胤礽立为太子原因有下面几点:
第一点、个人感情原因
康熙结发之妻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12岁嫁给他,21岁为他生下儿子难产而死,对于现代人来说,相当于,一个陪伴自己长大的女人,并且为彼此的孩子诞生而逝世,人非鸟兽,孰能无情,康熙内心应该是存在浓浓思念和感激之情的,并且,1岁的胤礽,小小年纪就失去母亲,让八岁丧父,九岁丧母的康熙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作为父亲,会更加的爱护这个孩子。
第二点、朝堂政治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乃是托孤老臣索尼的孙女,索尼在康熙扳倒权臣鳌拜中立下了悍马功劳,忠于康熙和孝庄,所以立胤礽为太子,一方面进一步拉拢索尼,另方面表现对索尼党派的信任,巩固朝堂的稳定。
第三点、朝堂外政治
康熙十二年,爆发了南方三藩王造反的事件,并且清兵入关才十几年,大清朝廷并不是那么稳定,儒家文化中“立下太子,可定军心,民心”。所以作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康熙,也深信立太子有利于国家安定。并且康熙自己,从小就是“好学生”,在孝庄的严格教育下,他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帝王,所以,康熙自己也认为,只要自己严格管教,一岁的太子,那么也会让胤礽成为一代明君,所以他并没有考虑到,过早的给胤礽储君之位,会使得他骄纵无能。
总结:
康熙立不足一岁的胤礽立为太子,不管是从当时的他个人感情还是国家政治方面都是完美的选择,只是没能考虑到过早的让不足一岁的胤礽成为储君,会不可避免的导致小太子生长环境过于安逸,导致小太子的性格乖张、骄纵,为后期康熙两次废太子埋下伏笔。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您的点赞评论,都是对作者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更多精彩,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