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相声中捧哏的台词是提前对好的,还是临场发挥?

相声中捧哏的台词是提前对好的,还是临场发挥?

2020-07-24 02:40阅读(171)

相声中捧哏的台词是提前对好的,还是临场发挥?:事先会交流大纲,但是更多的时候靠临场!比如于谦喝醉酒那次!人都醉成那样了,台词那能记得住吗?不能啊!对于

1

事先会交流大纲,但是更多的时候靠临场!比如于谦喝醉酒那次!人都醉成那样了,台词那能记得住吗?不能啊!对于这件事,郭德纲太有话说了!

相声也有大纲

事情是这样的,晚上七点半演出,郭德纲一般都是六点多到后台,跟这些人说这场应该怎么演,演员们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你想啊,那都六点多了,马上演出了,能有时间再一句一句对台词吗?

没有啊!所以只是凭默契,再加上临场发挥。不过像这些年轻的,是要提前写写台词、写写大纲的,这样才不至于让包袱落到地上。

郭德纲也是。他和于谦搭档这么多年了,平时都很忙,没时间对台词,所以也是临上场的时候跟于谦讲讲该怎么说,你看效果如何?这么多年,没有掉链子吧?

临场发挥是必备技能

当然除了于大爷喝醉那场。说起来那场演出了,这更能看出来,相声演员临场发挥多么重要了。

中午于谦喝多了,喝到下午四点多,他那几个徒弟把他弄到后台,说话听不见、喊也喊不醒,你说怎么办!

按照规矩,郭德纲的相声排在二四六,一三五是其他人演出,他和于谦第二个上场,但是于谦没醒啊!怎么办啊!!只能让第一个节目的人使劲拖延时间啊!!!

郭德纲说,这给两个孩子愁得啊!说到最后实在是没词了!

默契是决定性因素

看见了吗各位?临场发挥很重要,但是那也得在大纲规定的前提下!相声偶然因素很多,所以才要逗哏和捧哏之间有默契啊!

2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分场合,更重要的是分演员!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 一板一眼、对台词

比如,参加综艺节目,像《喜剧人》、《相声有新人》等等这类的综艺,又或者在《春晚》的舞台上表演,这种类型的任何表演,都是需要事先对好台词的,也包括相声中的包袱,因为这种舞台上的时间都论秒计算,容不得犯错,也容不得多说一句废话!

  • 临场发挥、靠默契

像在相声剧场或者商演的舞台上,相声演员除了该记住的几个包袱外,其他的部分临场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这方面就要靠逗捧哏之间的默契到底怎么样了,如郭德纲和于谦之间,搭档数年,逗哏的一个眼神捧哏就知道该接什么梗,捧哏的一句话逗哏就知道下面怎么接!


学员级的相声演员

这一类基本是没有上台表演的机会的,他们大部分生活都是捧逗哏之间的默契磨合、台词背的烂熟于心,经典段子的二次创作等,学习了这些之后还要练习舞台节奏、控场、最后才涉及到临场发挥问题。

就拿德云社来说,大大小小的演员学徒五六百人,能够在现有的八个演出队伍中“出线”,都是经过大量的锻炼的,早就过了基础的背台词阶段,每个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包袱,也能随机应变的应对舞台上各种的突发情况。所以他们在演出的时候,提前死记硬背的台词也会相对少些!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补充!

打字不易,原创不易,点赞关注,为您解答更多娱乐圈大事小情!

3

谢邀。

总得有个过程,按照于谦的话说,60-70%都是现挂。但很多刚入行或者现场表演经验不足的,很难做到。为什么郭德纲和于谦这个级别大部分都是现挂呢?

1.业务水平熟练,可以现挂。

2.现场演出,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喂法。

3.真心要背词,每场一模一样,那就成了话剧了。你今天听过,明天不来了,说相声不是演话剧。

逐一阐述

1.业务水平也有个过程。刚开始肯定照着说,后来熟练了,可以脱稿。郭德纲是评书出身,有大量的桥段储备,比如杀人怎么说,形容样貌怎么说,遇到打劫怎么说。相声的主线内容发展到哪里,需要用到什么,有什么包袱,信手拈来,几乎不用想。于谦临场应变快,旁边站个李咏,一样捧,你们可以回去翻翻录像,好像也是东方卫视的节目。于谦就嘱咐李咏,想说什么说什么,我都能接,你说霸气不霸气。郭于这两个人简直天造地设一对,德纲得一于谦好比刘备得一卧龙。但是小演员,没有那么多储备,刚开始还是按照词说,他们上台之前都是要对的。

尤其是新相声,按照行话说叫压场。一个新的相声,要在小剧场里先试试效果,然后反复修改,再成为一个成熟作品。像郭德纲这种水平的,压场也没稿的。马东曾经在节目里说过,郭德纲写相声惊为天人。就眼睁睁看着郭德纲在一个小纸条上写几个主要的点,然后就找于谦简单对下词,就上台去演了。几场磨合下来,调整一下,新相声就出来了。于谦也曾经多次在节目里表示过,没词,就一个小纸条,写了几行字。所以你看他们两的相声,今天的西征梦跟昨天就不一样,但是内容主线是一样的。而小演员,今天昨天一个样。

2.其实每场观众还有不同的喜好,第一个出来开场的演员得要一定水平。他们得要试这场观众的喜好,要看哪些类型的包袱响了,哪些没响,要及时调整,也给后面上次的演员一个准备的时间。所以,完全的背词也不现实。

3.词真的很多,在台上一直说30分钟,靠背,太费脑子,主要还是主线别错了(曹云金和他搭档就错过,只能将错就错,后面内容改成拴娃娃继续说),剩下的都是靠基本功。相声并不要求像话剧一样,你这句错了,后面没法演了。

4

首先,相声中捧逗两个的演员之间肯定是有台词的,而且两个人基本上都要对一遍,但是没有哪个相声员在上场之前还要对词,相声学员除外。另外可能在某一次演出中,一个现挂的效果非常好,两个演员就会把这个记下来,在以后的表演中出经常拿出来使,也就是说捧哏演员的台词大段的都是提前对好的,临场发挥的台词不是没有,但也不会太多。

举个例了,我在相声茶馆后台亲眼看到一对相声演员在上场前还有几分钟时才商量说哪个段了,确定下来后两个人去换衣服,在到登台之前两个人就再也没有说过一句关于这个段子的话,上台后此二人表演的行云流水台下观众掌声连连,这就证明这两个演员肯定有许多烂熟于胸的段,肯本用不着对词,确定好说哪个上台就使,不会临阵磨枪,而这些台词也肯定都是固定的。

再拿郭德纲于谦来说,于谦不说是捧哏巨匠,也可以说是捧哏演员中的佼佼者,于谦经常会在演出中说出一句不痛不痒的话来达到非常好的“笑果”,但他是临场发挥的还是固定套路,一般是可以看出来的,如果于谦现挂郭德纲有时会先愣一下,然后再跟着往下说,还有时干脆连自己也被逗乐了,这种情况肯定是于谦当时在台上的神来之笔,而这种精彩的现挂两个人也会把它补充到段子里,再到演出时在这个节骨眼上还会拿出来使,而这时郭德纲就会应对自如了。

其实大部分传统相声的台词都差不多,尤其是入到正活之后,如何能把观众逗乐,这就要看相声演员的个人魅力了,作为观众肯定会希望看到更多的临场发挥也就是现挂,但是这又十分考验相声演员的功力,好在德云社里功力深厚演员不在少数。(dh)

5

在一段相声中,捧哏表达的是一个态度,不是相声段子内容的主导者。

经常听相声的应该都能体会的到,有些逗哏演员气场太强的时候,捧哏的似乎一场活里说不上几句话,就跟逗哏的经常打趣的那样一样,就是站在台上听相声去了。

比如有一次马三立带着杨少华,马三立说,你跟着我,上台少说话。这样也能把一个相声表演出来。

优秀的捧哏演员掌握的是捧哏的技巧,在一个段子的关键部分,捧哏的要知道递腿子,就是逗哏说话的时候关键的转折地方,必须要有的一个捧哏的说的那句话,这在之前两个人会提一下商量好了。

其它地方不是关键的位置捧哏的多是“嗯”“啊”“是”这类的台词,这还对个什么劲儿!

捧哏演员有些带职业病的,跟人聊天的时候爱搭茬,喜欢递话头,这都是跟在舞台上用的同样的技巧。

平时说话都要给别人捧一下的,这难道说明捧哏的跟人聊天之前都是对好台词的吗?

会者不难,捧哏是个技巧活儿。提前把每句台词都确定好的是学员。

6

这个得分场合吧,更重要的是演员之间的默契程度。像是喜剧人春晚之类的语言节目都得事先对好台词,因为时间有限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结束。但是在小园子小剧场跟商场就不同了,除了该有的包袱和传统段子捧哏该有的台词不能出错,其他就看临场发挥了,这点也很重要,看逗哏捧哏之间的默契程度如何,搭档时间久了,对方一个眼神就知道是什么梗,知道该怎么接。??


7

郭师傅在有次节目中说和于谦没有台词,这个我真不大信。因为你要是听过他俩同一段相声在不同地方的表演,台词基本上都是一模一样的,也就偶尔有点现挂。要是真的都是现场发挥,不可能都是这么严丝合缝吧。

8

所有的演员都是有事先写好的台词,相声、小品、影视等都一样。只有一种演员没有或者很少用台词——老油条老江湖,比如郭德纲和于谦。

马三立每段相声都有剧本,都写得很细致,据说连动作及标点符号都会写下来,这是一种职业习惯。舞台经验少的演员更是要依赖台词,所以紧张的时候就会出现背台词的现象。

即使舞台经验丰富的老演员,今天上台要说的段子如果是新创作的,肯定也要多看几遍,甚至要背。上场前都要和搭档对词,保证最佳表演效果。

只有郭德纲敢没稿就上场表演,于谦呢是捧哏,逗哏都没词,捧哏还拿来什么词,随同郭德纲一起上场就是了。

没台词不等于没准备,肯定还是要的,郭德纲自己说了,上场前都会说下主题框架,剩下的细节台词就靠临时发挥了。所以郭德纲在天马行空的说的时候,于谦都要全神贯注的听,随时准备好接话。

郭德纲和于谦很多返场的小段,更是不可能有剧本,基本都是现编的,或之前已经说过了的,或摘自之前某段子的一小段,等等。

9

相声是肯定要对词儿的,就像郭德纲跟于谦这种现挂比例高达80%的非主流相声演员,事前也要用一张小纸条对一下表演脉络,而且大部分包袱都是演了几十遍上百遍的,应该怎么反应都烂熟于心,所以不用对词儿效果也不会差。

如果是一段全新的段子,那就肯定要把稿子记忆下来,上台前也要排练,否则就变成逗哏一个人知道该演什么,捧哏干瞪眼,那就是单口相声而不是对口了。

比如郭德纲第一次天津省亲,因为于谦堵在路上,所以只能临时拉高峰给郭德纲捧哏,当时演的《西征梦》高峰从来没听过,只能靠本能捧哏,虽然也没有撒汤漏水,但效果也基本没有,和单口差不太多。

基本功强如高峰尚且如此,其他人更加不可能不对词儿就直接演了。

因为捧哏如何反应,对于包袱效果至关重要。就算是现挂,捧哏一般也是在垫话阶段就知道底包袱是什么,然后在三翻四抖的过程中酝酿好情绪,才能在最后用跟包袱匹配的情绪感染观众,比如意外、愤怒、沮丧等。

如果是捧哏压根不知道包袱是什么,那就没办法准备不同的情绪去展示,只能展示单一的“原来底包袱是这样”,对于观众的感染力就弱得多了。

像于谦的醉酒版《汾河湾》,那个段子其实表演过很多遍,于谦当时的意识虽然模糊,但应该怎么反应基本没有错位,只是在节奏上很凌乱而已。

当然万事都有例外,如果面对的是一群追星粉,那样压根不需要任何对词儿,包袱泥了她们也能看得七荤八素。因为相比一段完整的相声表演,以及巧妙的剧情演绎,她们更喜欢看自己的爱豆在台上撒狗血卖腐卖萌,最后唱几首流行歌完事。

所以提前对词也好,临场发挥也好,都有各自的受众市场,而且现在很明显后者是相声发展的趋势,对于从业者来说,好好磨练撒狗血卖萌卖腐的技巧,比研习传统技法重要得多。

10

作为一个资深的相声爱好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于谦和郭德纲老师的相声大家一定看过不少,虽然存在这很多即兴表演和砸挂,但是于谦老师和郭德纲在台下也是要进行对词的。从相声效果来看,基本上每一场都能让观众看得过瘾,值这个票钱,所以我觉得说郭德纲和于谦在后台简单的对词就上台,完全凭借着高超的相声技巧逗笑观众,这样说是不严谨的。个人认为,于谦和郭德纲老师在后台不仅会非常认真的准备,而且要经过多次的打磨。郭德纲曾经坦言,自己有了新的段子,会让徒弟把谦大爷请过来,然后把新写好的段子一一讲给于大爷听,一个是为了在上台做个铺垫,一个是为了让于谦老师谈谈不同的建议。于谦老师的地位就像是,郭德纲有提议权,而于谦老师有否定权。

当然了,郭德纲和于谦的套路并不适合所有的相声演员,这是大师级别的相声演员,自然就可以将相声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因为他们加入的正是观众乐意接受的。但是对于郭德纲的徒弟辈分或者徒孙,那境遇就完全不同了。一段成型的相声,不是要把词牢记心中那么简单了。每一个段子,都要师父教,要求节奏、语调、语气等等,一句句的教,最后才能上台表演,也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当然,临场发挥也不是不可以,毕竟舞台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此情此景台下也无法准备,年轻演员缺少舞台经验,临场发挥可能并不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好啦。感谢大家的支持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