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邀了!

引用《亮剑》里李云龙和赵政委的一段对话:“一支部队也是有性格和气质的,而这种气质和性格和他首任的军事主官有关,他的性格强悍,这支部队就强悍,就嗷嗷叫,部队也就有了灵魂,从此这支部队无论换多少茬人,它的灵魂仍在。”这段话很好的阐释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真理,张学良张少帅的绝大部分东北军就是一个很好反面教材。

李云龙作战经验完全来源于战斗过程中的积累,完全靠自己灵活的脑子,相比出身、文化,跟黄埔出身的楚云飞是没得比,但李云龙说过“老子大大小小的仗打了上百个,哪一个是靠文化打赢的?”这句足以见证了能力确实和文化水平无关,也可看出了李云龙并非等闲之辈。

如果李云龙去指挥欧洲战场盟军,若没有融入李云龙的灵魂,估计指挥不动。李云龙打仗最大的特点是“奇袭”,不拘一格、不按常理出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敢打硬仗敢亮剑,是个战术高手,但战略上,《亮剑》里的李云龙远逊孔捷、丁伟,大局观不强。李云龙指挥几个团参与局部作战必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但指挥大兵团作战,那有待商榷了,有点类似于“沙漠之狐”隆美尔,都有天分,头脑灵活,狡诈多变,都是战术高手,善于孤军深入、冒险突进。

如果李云龙去指挥欧洲战场盟军,指挥几个团参与局部作战,那必定会使出逢敌必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明知不敌,也要亮剑,即使倒下,也要勇往直前,成为一座山,一座岭……这必定会打得敌人嗷嗷叫,也会打哭盟军,因为李云龙的“即使倒在对手剑下,虽败犹荣”的亮剑精神,欧美大军绝大多数都难以接受,所以呢,李云龙很难指挥得了盟军。

最佳贡献者
2

盟军战略物资充足,还需要部署嘛?直接平推就可以了!

3

他应该不会打,也指挥不了,参考抗美援朝孔捷。如果真让他指挥必须让赵刚和他一起指挥,李云龙的文化水平,战术思想落后,指挥那么多人协调起来麻烦,他打仗的原因仅仅是老蒋让他饿肚子。欧洲战场的盟军李云龙不知道指挥的动吗,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毫无章法的打法,李云龙在攻打平安县城的时候展示过,但人数是占有绝对优势,打了一只孤军,最终胜利。这种打法,他是在未经请示的情况下取得的战绩,欧战他的这种战略思想,估计他的领导都通过不了。


打仗之前好好学习一下,也许坐镇指挥,无为而治,靠各支盟军自己打,放权让他们打,也许能出其不意。李要指挥欧战盟军肯定得按部就班,请示汇报去打,他也怕指挥不当把部队都打光了,到时候追查起来就不是一件小事了,牵涉到国际关系,李怎么可能任性的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国内战争基本上是防守反击,主场作战。欧战是客场作战,李只能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上级让怎么打就怎么打,一切听指挥。

4

我觉得这类问题以后应该少出现。等于现代版的关公战秦琼。李云龙去指挥欧洲盟军?他会英语吗?即使给他配了翻译,那些英美那些国家的将军士兵甚至老百姓愿意让他指挥吗?再者李云龙从来没有指挥过飞机,军舰,坦克等等技术兵器,如何确保他懂这方面的指挥艺术?

当然李云龙应该和有些美国兵能合得来,都是不想吃亏,会算账的。

最重要的是,李云龙之所以成为李云龙,跟他的兵,还有支持他的人民有很大的关系。失去人民支持的李云龙,他能干嘛?










5

傻眼!没见过!没用过,没吃过!没听过!

6

别把小说当真事,也不能当历史。

你让一个画画基本功都不过关的人去绘画宏大的油画,你不是在关公战秦琼,乱点鸳鸯谱吗?

7

说句实话,他不行。欧洲军队体制不一样。武器系统也不一样。最重要政治制度不一样。八路军里认资历,欧洲军队里是军官团,士官团体,普通士兵。李云龙连连长都当不上(他是泥腿子出身)任何一个军官学校出来的。首先都会图上作业,步炮协同,部队辎重管理,人员管理。步炮协同,空地协同,上下级等级森严。比如德军容克贵族军官团是国防军的主干力量。是普鲁士传统的德军的战斗力体现。希特勒组建的党卫军也是在这个团体里组建的。西方国家军队的军官和士兵等级森严。

李云龙在八路军里一直上不去,也是文化上上不去。但共产党里这样的军官很多。所以只能慢慢教育。改造。

军校出来的职业军人我军是到80年代开始军队开始停止士兵转军官。而是士兵报军校出来转军官。

8

如果只具备李云龙某一部分特点,军人可以从士兵到将军。而把许多人的特点集中在李云龙一个人身上,真实情况下,李云龙应该会被军法从事。如果一支军队,多几个李云龙,这支军队就只能靠导演来打胜仗了。

9

李云龙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在亮剑中也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其带兵打仗完全是从实战中得出的经验,他的这种情况其实在当时很多我军高级将领身上都有,而李云龙能在亮剑中大放异彩,抛开主观因素不说,他打仗根本没有章法,也就是没有按职业军人的逻辑去打,但往往能出奇制胜,但是置于二战时期的欧洲战场,李云龙或许就没有那么出色了。



其实在内战期间,我们不难发现,国军将领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高材生,有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还有黄埔军校毕业的,更有甚者是留德留法的,但是在国共战场上却一败涂地,输给了以李云龙为代表的泥腿子出身的将领,这其实有好多的客观因素在里面,如果双方的战争重现在欧洲战场,我认为李云龙并没有多大胜算,当然他前往欧洲战场,也是指挥不了战争的。



早知道,欧洲战场根本和国共内战时期没有可比性,就拿德国闪电袭击波兰来说,在《白色方案》严密的部署下以及数量庞大的装甲兵团和堪称完美的后勤供应下,德国仅仅一个月就占领了波兰,占绝对优势的德军发挥了他们最大的能力,而在中国战场,能在欧洲平原上横冲直撞的机械化部队似乎根本来不及展开,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运动战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同样的道理,一个连军校都没有上过的军人,又那里懂得一系列高深的战术配合,他们或许能攻城略地,但是面对成群的坦克飞机或许没有一点办法。还有值得一提的一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攻坚战是极其薄弱的,在每次攻城之后都是损失惨重,相比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将领,他们在排兵布阵上面确实有着差距。

当然了,我军能获胜最大的原因还是士兵们的视死如归,即使面对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和战略思想,但在一群为了信念可以毫无顾忌抛弃生命的军人面前,这些都有点无力,而李云龙身上便有这种狠劲,我军的胜利,也正是无数解放军战士的鲜血换来的。

10

首先,我们知道之所以能够成就李云龙,不仅仅是李云龙个人的原因,他的背后还有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他与队伍是不可分隔的整体,所以,单纯以他的性格特征以及军事理论基础,他是很难降伏盟军那帮眼高于顶的家伙,主要是队伍里没有自己人,怎么指挥?关键时刻,调动不起来啊!套用黎叔的话: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