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意。

无论大国企还是互联网公司,初创企业还是成熟企业,政府部门还是事业单位,有人的地方就有组织,有组织的地方就需要管理。“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组织结构层级过多、制度形式大于内容、流程繁杂且冗长、会议过多且质量差等过度管理的现象会毫不留情地拖垮整个公司员工的工作效率,最终积重难返,企业倒闭。

在我看来,产生“过度管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匮乏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舶来品,但我们对其的理解与运用并不完全到位,考勤、打卡、KPI等多种专业的概念也往往只做到了表面。

比如有的企业知道了“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就盲目地制定了一堆严格的制度和标准,以为这样就能提升工作效率。

凤凰卫视主持人梁文道曾经在一期节目中遇到这样的一件事:一家企业为杜绝员工因上厕所而降低生产效率,就特别规定了女工上厕所的时间和频率,超出“规定”就要狠狠扣款。

规章制度脱离了实际,就会变成降低工作效率的根源。

二、熟人社会的“人情化管理”

当职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碰到人情化的社会,“走后门”这样的情况就屡见不鲜。甚至在有的企业里,只是因为和老板沾亲带故,一个不懂经营的人就能空降成为经理,一个不懂财务的人却能变成财务主管。外行领导着内行,外行盲目管理,作为下属的内行不服管理,恶性循环之下,管理越多公司反而越混乱。

三、过于强调层级与权力

“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权力,是我们组织社会里每一个人都在努力追求的东西。在很多公司里,无论是吃饭、开会总要论资排辈,讲究个排位。为了树立管理者的权威,过度管理也就成了中层干部经常发生的情况。今天要在部门实施6S管理,明天要搞全面质量管理,后天又要进行流程重建……这样的管理之下,人才大量流失,企业发展就丧失了主要的推动力。

所以,一旦发现自己企业有过度管理的现象,管理者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改变管理模式。建议先从以下三个方向进行考虑:

1.赋权给人力资源部门,让他们有更多的权力去进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2.构建扁平化的企业组织结构,减少上下之间信息沟通的障碍,提高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

3.从制度到行为,从行为到习惯,完善管理制度,构建平等友好的企业文化。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最佳贡献者
2

可笑!无能就是无能,拿什么管理过度当借口?

对于这样的说法很幼稚。很多所谓的过度管理,其实就是抓不住主要矛盾,一直在细末末节上下功夫,却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比方说每天抓员工考勤、有没有穿工服、上班有没有偷懒、发票贴的对不对等等,都是这些很基础、很low的层面,恰恰反映了管理偏弱、培训跟不上、员工自觉性太低,怎么能说管理过度呢?

正是在这些最基础的事情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反而对公司的客户、产品、市场营销不太关心、不去过问,这样的企业能做好吗?

过度管理其实反映了两种心态,一种是控制心理。习惯员工听话,员工不能有个人的想法和自主性,做什么都要按领导的意思办,不能越雷池一步,久而久之,员工就对企业和领导形成了依赖,乃至于企业失去了上进心,丧失了外部竞争力。明明是领导者控制心理在作祟,却拿过度管理背锅,这就是屙不出屎来怨茅厕的行为。

一种是缺乏开拓能力自我安慰心理。企业领导人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和创新精神,却归罪于过度管理,不知这是什么样的逻辑?任何一个企业要做好,经营和管理是两条腿,只经营不管理就不会有保障,只管理不经营企业会经营不善,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企业的领导人不要过于自信,认为自己的市场开拓能力没有问题,市场竞争不在话下。明明产品定位没做好、没有竞争力,市场规划和开拓做得差,却偏偏把问题归罪到内部管理上。这种行为,类似于家长在外面拼不过外人、回家拿孩子撒气的行为。可气又可悲!

事实上,很多企业确实不是死在市场竞争上,也不是死在什么过度管理上,而是死在不懂得尊重客户上。只把客户拿来当做赚钱的工具,从来不关心他们真正的需求,表面上看是死在竞争对手手上,实际上是没有满足客户的需求,不能给客户创造更好的价值,乃至于客户抛弃了他们!

市场形势瞬息万变,稍不留意就会一日千里。如果领导人没有战略前瞻能力,很容易被市场淘汰或者陷入恶性竞争,把企业置身于十分不利的局面,这都不是管理能解决的,更不是学几节市场营销课就能解决的。

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管理升级,都需要下真功夫,这是打基础,来不得半点偷工减料和虚假,否则看上去大厦倒了是台风吹的,其实还是根基不牢,标准要求太低造成的!

喻派职言,今日头条签约作者,15年人力管理经验的职业导师,关注我了解更多。
出版有《绩效管理顶层设计》、《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等专著。

3

说的真对,我来说说我们的企业吧,我所在的单位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光生产基地都好几个,前两任领导在时光产值每年高达上百亿,因为大家都明白的原因先后都调走了,在公司效益好时虽然说不给工人涨工资但也不像现在这样事多,自从现在的领导二次上任以来,工资不给涨,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管理,显的自己多有管理水平似的,我来说说我们公司的各项管理。

公司规定,一进厂不许穿短裤,二,进厂必须出示出入证,三,手机必须长交,四,按指纹签到,五签到,六,班前会,七,劳保穿戴,八,工作时各种检查,九,厂内吸烟心須到吸烟点,十,各种检查人员都有克格勃的水平。我们上班每天都是这样过的。

公司领导年薪100多万,经营即不懂也不管,每天操心的是厕所,澡堂,更衣室卫生,到处刷柒,各种刷,最直接的后果是,产品卖不出去效益严重下滑,管理人员比干活的都多,能不干的都辞职了,招干活的又招不来,剩下的只有吹牛的本事了,创世界第一品牌,质量至上,各种规章,各种制度,让人看着即可怜又可笑。

要问是那个单位的,这我可不敢说,公司专门养的有网管,凡是有关干公司的负面话题一准能找到你,还是叫我多活两天吧。

4

企业的成功与否,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经济周期的影响,也可能是行业周期的影响,还可能是市场竞争的激烈,也可能是管理制度的不善,更可能是经营者自身的问题。

那么,我们再来看国内很多企业倒闭,不是失败于市场竞争激烈,而是死于过度管理。个人认为,从一定程度上讲,并不正确。为什么?

一、市场的竞争激烈,能造成很多的企业倒闭。

市场竞争激烈,造成哪几方面的影响呢?对于产品的毛利率会大幅的下降,有些企业也会“以次充好”。为什么?因为要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生存下去,要么就拥有强的品牌影响力,要么就降低产品的成本,要么就“以次充好”。

而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就没有企业倒闭吗?往往是有很多的企业面临倒闭。为什么?因为很多企业面临的是“不赚钱”。既然是不赚钱,怎么能很好的生存于市场呢?是不能的。

在2015年的时候,那个时候生意很不好做,不管是建材行业还是其他生意,都不是很好。在这个过程中,再加上每一个行业的竞争很是激烈。各个企业利用的手段,也就是:1、降低产品价格;2、“以次充好”。

降低产品价格,而成本的价格并未降低,有些产品的毛利率甚至低于5%。在这种情况下,能很好的生存下来吗?是不能的,只能是以量换生存。那么,“以次充好”的企业呢?虽然一时间能赚到钱,但信誉会大大折扣,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很难长久生存。

所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会造成很多的企业倒闭。而这个过程对于市场而言,其实是有利的,一种“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要想不让自己的企业“倒下”,就需要建立一定的品牌意识以及产品质量的优势,当然,创新才是能永久“活下去”的“血液”。

二、过度管理,不一定是坏事。

如果一家企业没有管理,没有一个企业的目标,这家企业未来能做强做大吗?如果这家企业一点儿压力都没有,能更好的发展吗?

可能会,但必然是少数中的少数。绝大多数的企业,如果没有一个“高集中度”“高校管理”,很难生存于竞争激烈的当下。

过度管理不一定是坏事,对于企业的成长是有着一定的帮助的。

三、要想企业成功,要松紧有度。

当然,过度管理,不能说只看到弊端,而没有看到优点。在管理企业中,要有着松紧有度的管理模式,不能一直是过度管理,也不能是一直的松弛管理,这样对于企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遏制。要有一定程度的松紧有度。

总结:如果没有市场的竞争,企业很难有着“质”的改变,也没有办法实现“优胜劣汰”。当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很多企业都会倒在竞争的过程。要想不让自己的企业“倒下去”,就需要企业自身优化,不能失信,更加不能“以次充好”。而对于过度管理呢?个人认为,要松紧有度,更利于企业的发展。

作者不易,多多点赞,十分感谢!

5

这个问题我很希望它能成为真实,不是光谈而已,我发现一个公司厂以前聘用的一位厂长,他对员工考勤从不严格,上班迟到十分钟左右若无其事,从不追究,公司上8个钟制,实际只上7个钟左右,从不加班,不论大单小单照完不误,员工工资个个舒服。过两年后调了个厂长,改上十个钟而且每个晚上都加班,上班一分不能迟到,员工被罚屡见不鲜,同样的订单量反而不能按时完成。每天上下班会议连篇。不久后这家公司越严越衰从二百多员工降到几十个慢慢的走近了倒闭的边缘。

6

哪有企业会死于过度管理的?只要有客户,有市场,企业再怎么折腾都不会死,我们也看到那些喜欢折腾的企业,很多离职员工就说:迟早会被折腾死的,但它们偏就不会死。

没有资金时会死,比如被银行抽贷,没有市场,东西卖不出去时会死,没有进账,再好的管理都没有用。企业死掉的原因很简单,要么根本业务就不赚钱,要么就是之前扩张太猛,赚的钱不够资金利息。

过度管理的问题,只是市场竞争缓和下来,企业开始修内功而造成的,大家都为了分点蛋糕,内部打架造成的。还有,的确是能力不足的人被提拔到高管的位置,在瞎折腾。

还有一种,就是产权不清晰,没有主人的企业,各部门各自为政,听到的指令又多又乱。但总归来说,因为他们能够生存下去,才可以经得起折腾。如果完全没市场了,高管们都被赶出去打天下了,乃有什么过度管理的问题,这时的目标就很明确了:卖掉东西,拿回合同,拿回货款。

现在很多企业倒闭,是新技术带来的替换效应,是之前过度生产,产生过度的原因。就如开饭店的吧,之前一个人一天有五次宴请,多数是浪费的,菜浪费了,酒浪费了,但就是为了各种情面上的事,形成了不良之风。现在呢,一天一次宴请都没有了,可以回家好好吃饭了,那么,做这类市场的饭店就没生意了,就不得不关张了,再怎么管理也没用,再有专业的厨艺和服务态度,都无济于事的。

同样的道理,如共享单车,一下子成立了十余家,剩下三五家,都是资金密集型的,如果没有后续融资,如果没有并入超大型企业,如腾讯、阿里,就会被淘汰,过度管理只是浅层因素,一个池子只能容那么多水,这是根本。

7

师傅在退休前是中航工业旗下公司的副总,毕业于西安交大。师傅被我所在的前公司返聘担任总经理,有幸在手下受教一年有余,几乎每日晚餐一起,谈论公司工作、论古道今、政治商业,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成长飞速。

在离开公司自己创业前,师傅再三告诫,其中一条,管理制度不可过于繁杂(超前)超出公司当下发展水平。小马拉大车,速度会慢一点,但是不会在短时间内崩。但是如果把12缸发动机装在拖拉机上使,拖拉机马上就会崩。最好的管理,稍稍落后于公司发展水平即可,太过落后松懈,拖延公司发展,太过繁杂超前,会让公司直接崩碎。

在个人的6年职业生涯中,暂时未亲身所见因为管理制度过于繁杂超前而导致公司失败的案例。仅一例个人亲眼所见广东中山的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采用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管理,导致公司管理体系臃肿的案例,但是也仅是造成管理成本上升,并未出现危机。大多数所见的中小型企业,还是停留在管理制度落后对企业发展造成拖后腿的现象。

个人愚见,仅供参考。

8

内部消耗比外部竞争更可怕,内部消耗的危害的巨大的,就如同慢性中毒一样,最终会消亡。而过度管理如同中毒一样,让企业死于自己,而不是竞争对手!

一、看到这个问题,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大致如下:

一个老板带着四五个人开始创业,一路上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司初具规模,从之前的四五人发展到现在的二十多人。

而当一天,老板发现公司存在一些问题,很多事情只要他不过问,事情就搁置了,没人处理。还有公司的项目进度也很缓慢,有些项目的账目不是很清楚。反正是公司出现了一些问题,让老板很头疼。

于是老板去咨询了一些大公司的老板,向他们请教如何管理公司,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发生。被请教的大老板告诉这位老板,你要引进管理人员,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还有的说,你要增加管理人员,引入管理机制。反正说什么的都有。

这位老板听从了他们的的建议,开始大批招聘管理人员,一个二十人的公司,一下子增加了七八个管理者。有财务经理、项目经理、销售经理、营销副总,行政副总等。

这下老板以为万事大吉,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老板有些意外。

首先是公司的财务支持比以前多出了好几倍,其次就是原来积极工作的员工,现在做事能推就推,凡事拿制度和流程你推我、我推你。还有就是招的这些管理人员太看重管理的作用,遇到事情先不是第一时间处理,而是从流程上,从制度上去扯皮。很多情况下,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本来可以相互帮忙解决的问题,需要开长达三个小时的会有,并且没有任何结果。

终于,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公司还是倒闭了!

二、管理是为了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不是企业为管理服务

在企业,管理和管理工具都是为了企业的利益服务的,而一旦管理和管理工具成为企业的负担时,那就不是服务,是累赘。

在一些公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管理者不从实际出发,也不考察企业的实际。坐在办公室制定了一大堆管理制度。但当下发执行时,却成了下面人工作的阻碍,将一个简单的问题给复杂化。比如,之前只需要两个部门签字就能解决的事情,现在需要副总、甚至总经理签字才能执行。美其名曰为了统一管理,一个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要领导签字,完全没有放权让下属做决定的空间。

并且引进一些不适合企业管理的管理工具,无形中给企业增加了成本,看上去高大上却不实用,成了员工工作的负担。

而为了这样的管理,整个企业都疲于奔命的为管理服务,而不是管理为企业服务。这就本末倒置了,使的企业陷入了这样的死循环。

三、过度管理是管理人员与员工的内耗,是企业自我消耗

1、过度管理,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也无形中消耗着企业的资源。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将小问题扩大化。

这样的的管理势必导致企业的内耗,本可一个电话就可以搞定的事情,现在需要层层审批,需要各部门领导签字确认。本来第一时间就可以处理的事情,这下一个星期估计都难以结果。

2、过度管理,会流于形式,没有人做实质性东西。过渡管理会将员工的精力分散于管理的流程上,和管理的形式上。无论做什么事都先要看符不符合管理流程,符不符合要求。当然这点没错,但是吹毛求疵,刻意的去这样做,那就有问题了。

这样将会使企业整个效率下降,人人都拿制度说事,人人都以流程为准则,而事情到最终还是停留于流程,停留于形式!

3、这样的管理,最终会导致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的内耗,自我消耗。最终损失的是企业的利益和利润。

当每个人都热心于管理时,谁还有心思去工作,谁还有工作上的积极性,都是流于形式的应付,流于形式的工作。

总之,过度管理,企业伤的最终还是自己。想法是好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个企业如何通过管理来提升自己的企业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如何正确看待管理,如何让管理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利润服务,而不是企业为管理服务,本末倒置!

9

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我觉得所谓过度管理指的是,一些“专家”坐在办公室,制定的各种条条框框,很多

不符合实际,却要求基层“严格”执行,基层工作人员,每天忙于填写各种检查表格、应付没完没了的检查,严重影响了基层的工作秩序,有些检查人员,根本不去现场,而是来了就看记录填写情况,基层工作人员还要全程陪护,很无奈!

10

国内企业倒闭原因很多。大部分原因都是过渡扩张。但是,一些形式主义以及非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有可能伤害企业骨干的感情,导致他们因为尊重受损而跳槽离开。

“过度管理”或伤害企业的内部关系以及员工的积极性。一个好的管理会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帮员工找到归属感;“过度”管理或使得劣币驱逐良币,蕴蓄出企业的负能量。

市场竞争激烈,是一把双刃剑,或能促进企业升级换代。大凡优秀的企业都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活下来,才慢慢脱颖而出的。有竞争才有动力,有竞争才有活力,人都是被逼出来的。

与此相反,管理制度亦需与时俱进,宽严适度,否则其效果将适得其反。在《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访谈录》中,京东老总刘强东认为:中国的企业如果不实行上下班打卡,绝大部分企业不到三年就会倒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管理过于松懈,员工的的制度意识就会减弱。但是,具体情况应该区别对待。比如机关事业单位,一个萝卜一个坑;学校也是如此。如果在这些单位每天打卡考勤,则画蛇添足,影响员工情绪。

企业方面,则根据自己情况而定,不一定照搬某个模式。本人最为讨厌的事情,就是所谓“工作留下痕迹”,现在官方媒体都在批评此事。

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老是记台账,发表论文等形式主义,无疑降低企业工作效率。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因“过度管理”导致企业倒闭。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