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秦始皇重用了李斯,为什么没重用荀子?

秦始皇重用了李斯,为什么没重用荀子?

2020-07-23 23:01阅读(95)

秦始皇重用了李斯,为什么没重用荀子?:大家好,我是塘主,很高兴为大家答疑解惑。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学术大师,其中荀子便是其中之一。秦国

1

大家好,我是塘主,很高兴为大家答疑解惑。

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学术大师,其中荀子便是其中之一。秦国经历了商鞅变法之后,一跃成为了最开放的诸侯国,广纳良才,只要你有才能就能到秦国去做官。可是有一个人身怀绝世才华却在秦国碰了一鼻子的灰,这到底为什么呢?


乱世当用重典。

众所周知,荀子乃是大儒,推行的是“重礼仪”的那一套,对于当时秦国来说,虽然很有市场,但是并不适用。要知道战国后期,秦国的国力虽然很强,但是还不具备向六国宣战的实力,俗话说看,乱世当用重典。“远攻近交”依然还是秦国兼并六国的战略方针。

所以昭襄王并没有被荀子打动,荀子被拒绝之后,很失落的离开了秦国。学术大家往往都很有骨气的,也是很好面子的。


为什么秦始皇会重用荀子的学生李斯呢?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之前的“远攻近交”战略方针已然不适用,而荀子的“重礼仪”倒是可以作为治世之道,因为荀子的观点和思想是立足与天下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安抚好百姓,才能让大秦江山永固。


所以秦始皇才会重用李斯。对此大家有什么看看法?点击关注,带你了解更多历史知识。

2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明示一下三人的相关经历及关系: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秦王政十年(前237年),因进上《谏逐客书》,进入视野。秦统一天下后,联合王绾、冯劫等制定礼仪制度;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主张提倡官学、禁止私学等。这些措施都是以法家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为指导的。李斯的政治主张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为儒家代表人物。法家著名代表人物韩非子、李斯均为荀子入室弟子。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建立秦朝后,任用李斯为相国,继续执行孝公变法以来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强君主专制。

秦始皇重用李斯而非荀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从这三个历史人物的出生年月及所处时代来分析:

注定荀子与秦始皇不会有太多的交集。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公元前239年,秦始皇亲政治国时正值青年,李斯正值中年,而荀子此时即将走到生命尽头,时间上根本不可能有太多交集。

2.从三人的思想观点来分析:

荀子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一代大儒。他曾入秦,对秦国政治予以肯定,说\"秦四世有胜,数也,非幸也\",同时又对秦国重视刑法吏治,轻视仁德士君子的方略不以为然,谓之\"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

韩非子、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李斯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践着法家思想的,而法家思想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他们对法制的高度重视,以及把法律视为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对中国现代法制建设都有着重要影响。

秦始皇本人雄才大略,继承秦历代君王的志向,所谓“商君虽死、其法不灭”,自商鞅变法之后,历代秦王均以商鞅法家思想为国策,始皇帝执政后继续以商鞅法家思想强大秦国,践行法家思想,立志一统六国。

3.从三人所处时代背景来分析:

三人所处历史时代已经处于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晚期,战国七雄长期对峙,而秦国势力最大、一家独大,政治制度、军事实力、人口成为衡量国力的重要标准。想要完成统一,靠儒家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的思想根本难以推进统一进程。李斯的法家思想既符合秦始皇的政治需要,也符合时代需要。

当然,历史的每一发展阶段都有其必然性,秦因法家思想强大,在统一六国后未及时调整国家政策,最终也因法家思想的弊端(严刑峻法是秦灭亡的原因之一)失去民心、失去天下,令人唏嘘。

3

一,请问你毕业后,单位发现你是人才,单位需要去泥学校请您的老师吗?

二,李斯刚刚到秦国时候,荀子已经很老了,李斯被秦始皇重用时候,荀子更老了,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候,荀子有点说已经去世,部分专家说还活着。当今交通很发达了,你在单位非常得意,你想到已经很老的老师了吗?或者说,你工作非常忙,天天加班时候,为什么不天天陪父母吃饭呢?

三,荀子是儒家学派传承人之一;韩非子被后人认为是法家理论奠基者;李斯被后人认为是法家实际实践者;秦始皇喜欢法治。儒与法管理国家是不同,问当今世界是儒学管理好?还是基督或伊斯兰管理好?或美式民主模式?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有各自管理模式,和当今世界一样的……

四,荀子是儒家学派传承,中华文化延续到当今的功劳不可以缺少,《荀子》一书32篇你看了几篇,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断章取义、主观批判……国内对《论语》都是歪曲的理解,左就是批判孔子和儒学,右就是大吹大擂吹捧儒学;对《易经》都是当预测学忽悠,预测天地,预测人生,预测事件;对《荀子》只是知道所谓“性恶论”(错误的论点“大本已失也”,荀子是性恶心善论。)所谓“人定胜天论”(人是万能可以改变一切,荀子是根据自然规律,顺应规律改变,当今疫情就是明显案例。)。

五,《劝学》我们高中学习的是:《荀子》32篇中的一篇《劝学》里面的几句话而已……

4

荀子还有很多弟子,由于李斯在历史中的影响,而千古留名。师徒二人选择的人生道路是不同的,荀子开堂授课,传播自己的思想。李斯以客卿的身份在秦谋职,一篇谏逐客书,使秦王在众人当中发现了李斯的靓点。李斯成为秦相之后,在秦始皇当政的每个阶段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看问题比较犀利,能够客观分析当时的社会形势,对天下一统起到了关键作用。秦始皇为什么不用更加高明的李斯的老师来辅佐呢?这让我们想到了李斯的仓鼠理论,可见一代思想大家荀子怎屑为鼠辈,而唯利是图的李斯的结局,这正是其不如师的体现。

5

秦始皇结识任用李斯在公元前246年,嬴政13岁,李斯37岁,荀子67岁。

一、年龄原因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50岁)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76岁)

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238年(75岁)

二、才能

荀子是战国后期新法家的代表,其思想融合了法家、儒家等各家之长,创立了新的学派。少年曾在稷下学宫锋锐无匹,“性恶说”更是标新立异,被惊为天人。后应秦昭王之邀,入秦游学,对秦国的民风国风赞叹有加”百姓朴“”有古风”“百吏肃然”而近“治之至也”。后返回赵国后,有感于赵国内部的权轧,一身所学无处施展,为避免陷进权贵漩涡,受春申君黄歇之邀虚领兰陵县令,专注于教学著述,不再进入国政。


李斯,荀子高徒,也是法家的集大成者,精于理事。早年为楚小吏,后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后入秦在吕不韦府在刀笔吏,经举荐秦王与秦王结识,提出统一华夏构想,被任用为长史(皇帝的秘书),后任廷尉(重爵,在上将军、丞相之后),接替王绾任丞相。

李斯在任时主要业绩:

.秦王时:

1、李斯劝说秦王嬴政完成帝业,统一天下。

2、离间各国,提出灭国顺序,并离间六国君臣。

3、劝说秦王的《谏逐客书》,保证郑国渠的修建,避免了人才出走,秦国的中落。

统一六国后:

4、统一文字。以秦篆为统一书体,由李斯创制标准字体。又打破篆书现成新书体隶书。

5、统一度量衡。使六国统一制式、划一器具,并从法律上准确实施。

6、统一货币。主持铸造圆形方孔半两钱(秦半两),一直用到清末。

7、修驰道。修建通往燕齐旧地及吴越的驰道,有效管辖新地。后又筑咸阳至九原的直道,后因战乱未能完成。

8、车同轨。与道路配套,规定车轨宽度,保证马车的畅通无阻,提高各地沟通效率。


虽然在后期始皇帝死后,李斯改诏,最后被弃市,但他在始皇帝期间所作出的功绩煌煌,也是抹煞不了的。

始皇帝与李斯也是天造地设的组合,可能也只有李斯才能理解执行好始皇帝超于时代的理念与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