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楼兰古国是哪个民族建立的?

楼兰古国是哪个民族建立的?

2020-07-23 21:02阅读(66)

楼兰古国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楼兰古国的身世之谜,曾经是世界历史界,考古界最扑朔迷离的话题。楼兰古国是如何在这方神秘的土地上生息繁衍的?他们究竟是什么:-

1

楼兰古国的身世之谜,曾经是世界历史界,考古界最扑朔迷离的话题。楼兰古国是如何在这方神秘的土地上生息繁衍的?他们究竟是什么人种?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曾经水丰鱼肥的罗布泊变成茫茫沙漠?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年丝绸之路的要冲——楼兰古城神秘的消失?


中国史籍中最早关于楼兰王国的具体记载,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根据记载,楼兰是一个西域小国,建国于盐泽边上,不过极为弱小。这里的“盐泽”,指的是罗布泊。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中描述,楼兰王国有1570户人家,共14100口人,国都名“打泥”。西汉时期,楼兰古国处于大汉和匈奴的夹缝中,只能左右逢源,维持生存。

汉昭帝时,楼兰改国名为鄯善,并请求朝廷驻军伊循。昭帝便在伊循城置都尉,行屯田。从此楼兰便成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战略支点。东汉时,楼兰在丝绸之路上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东汉政府在楼兰大规模屯田,开发楼兰。此后直至魏晋累几百年之久,楼兰一直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再后来,楼兰便很少见于史载,逐渐地神秘消失了。

那么,楼兰古国是如何重见天日的呢?

1900年3月29日,一个戏剧性的情节,导致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古代城址的发现。瑞典探险家兼文物掠夺者斯文.赫定一行抵达罗布泊北岸,来到一处看来可打出淡水的地方,决定掘井取水时,发现唯一的铁铲丢失了,随同的一名向导被派回原路去寻找。 不料路上狂风大作,漫天的风沙使他饥肠辘辘无法前行。沙暴过后,在他眼前突然出现了高大的泥塔和层叠不断的房屋,一座古城奇迹般地显露出它的面容。斯文·赫定根据向导的汇报立刻赶到这里。当他亲手从遗址中找出了几件精美的木雕时,他异常兴奋,断定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古城遗址。就这样,一把铲子,使一个失落的神秘文明重现人间。

斯文赫定

那么,古楼兰人究竟是什么人种呢?

因楼兰人使用中亚佉卢文作为官方文字,而楼兰本族语言却是一种印欧语系的语言,学术界称作‘吐火罗语’。因此有学者认为古楼兰人可能是“漂泊东方的印欧人古部落”。

而从基因学、器物学的角度所作的研究表明,楼兰人更接近于古代阿富汗人。楼兰古国出土的一座古墓葬中曾发现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浅色头发,鼻骨挺直,明显具有高加索人种特征。这说明到了汉代楼兰王国时期,楼兰居民的种族构成又有了新的发展。他们与高加索人种共生,其中还有蒙古人种的存在。迄今为止,学界关于“楼兰人到底源于何处”这一问题并没有取得一致的观点。

如今,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曾经的西域重镇,繁华一时的楼兰古国究竟是怎样神秘的消失的?这片曾经的绿洲又怎会变成戈壁沙漠呢?

1878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考察了罗布泊,发现中国古代地图上标出的罗布泊的位置是错误的,它不是在库鲁克塔格山南麓,而是在阿尔金山山麓。找到罗布泊的普尔热瓦尔斯基痛快的在湖水里洗了个澡,那时的罗布泊湖水涟漪,野鸟成群。但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罗布泊早已成了一片荒漠。从这件事可以证明,罗布泊曾经是个移动性的湖泊。而罗布泊的移动,很可能就是楼兰古国被遗弃的原因。

罗布泊怎会游移呢?科学家们认为,除了地壳活动的因素外,最大的原因是河床中堆积了大量的泥沙而造成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的泥沙汇聚在罗布泊的河口,日久月长,泥沙越积越多,淤塞了河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便另觅新道,流向低洼处,形成新湖。而旧湖在炎热的气候中,逐渐蒸发,成为沙漠,水是楼兰城的万物生命之源。罗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楼兰城水源枯渴,树木枯死,市民皆弃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风暴中,楼兰终于被沙丘湮没了。

楼兰的消失跟人们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也有关系。楼兰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汉、匈奴及其他游牧国家,经常在楼兰国土上挑起战争;为了本国的利益过度垦种,使水利设施、良好的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公元三世纪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风沙淤塞,在今尉犁东南改道南流,”致使楼兰“城郭岿然,人烟断绝”、“国久空旷,城皆荒芜。”

2

对于楼兰古城的建立以及发展、消亡,至今仍然是一个谜,这个曾“积粟百万,威服外国”的西域小国,在史书中存在了短短几个世纪便神秘消失,究竟是什么民族创建了这个国家,它曾经有着什么样的过往,这些都是垂悬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不解之谜。

楼兰古国的前世今生

20世纪初,瑞典人斯文.赫定率领一支探险队来中国的罗布泊地区进行探险活动时,偶然间发现了一个古国遗址,他们在这个遗址上起获了大量的汉魏钱币,甚至还有一些罗马钱币,除此之外,各类精美的丝绸织品和颇具希腊文化艺术风格的雕花建筑也让这支探险队成员们感叹不已,最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个遗址中发现了多达150余件的魏晋简残纸。他们把这些文物掠夺至国外后,经鉴定该遗址就是曾在历史上赫赫有名而又突然消失的楼兰古国。

楼兰,是中国古代西域三十六属国之一,它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焉耆、车师,东至白龙堆,通敦煌,是扼古丝绸之路的要冲之地。古楼兰城为方城,边长约330米,面积达108900平米,城墙高约4米,宽约8米,城中大厅乃木结构,而周边建筑则是土木结构或者是纯土结构,直到现在还保留着楼兰古城的风貌,见证着当年楼兰古国的繁荣昌盛。

就这样一个小国,在汉朝之前是不为人所知的,张骞通西域后,楼兰作为一个国家才第一次走进中原王朝的视野,司马迁的《史记》是这样记载楼兰的。“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后汉朝发兵破之,杀楼兰王尝归,并将治所南迁,同时还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一万四千一百。”从此后,“设都护,置军侯,开井渠,屯田积谷”。

此后,伴随着中原商品和文化的输入,楼兰成为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中转枢纽,同时楼兰借此也拥有了发达的文明,成为荒漠中的天堂。然而由于西汉王朝的衰败,楼兰古国也同中原王朝渐渐失去联系,到了隆安四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径此地已发现楼兰“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伴随着楼兰古国的突然消失,这块“紧张的世界史的纪念碑”退出历史舞台,谜团也随着楼兰古国和古楼兰人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楼兰古国到底是哪个民族建立的?

其实,楼兰古国的历史远不是司马迁笔下记载的楼兰古国可以揭开的,他们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3800年前,这一点我们从出土古尸骸就可以证明,到底是哪个民族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又是哪个民族创造出神秘的楼兰文明的呢?我们慢慢分析。

从出土尸骸来看。1979年,考古学家侯灿等人在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发现了一座世所罕见的墓葬群——太阳墓。从墓葬的遗骨来看,有着明显的白人特征。而另一处小河五号墓地1980年出土的女性干尸“楼兰公主”更能说明了这一点,高鼻梁、深眼窝、尖下巴,更是具备了欧罗巴人的典型特征。而这两处的墓葬经碳十四鉴定,都生活在3800多年以前,可见这些带有明显欧罗巴人特征的人早在中原夏商时期便已存在。

从使用文字语言来看。在斯文.赫定掠夺走以及后来零星出土的文物来看,楼兰人文字使用的是佉卢文居多,这是一种古中亚文字,但楼兰古国的本国语言却是印欧语系中的“吐火罗语”,这种语言与古波斯语、古印度语、亚美尼亚语以及斯拉夫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佛经中的“沙门”、“沙弥”等都引自这种语言,它既有印度风格,也有中亚、欧洲风格,结合古楼兰人的欧罗巴人特征,那么楼兰人极有可能是东南欧人。

从历史典籍记载来看。在《竹书纪年》《山海经》《易经》中多次提到西有鬼方国,对中原常有侵犯。出土的甲骨文也记载商王武丁的妻子亲率士兵,征伐鬼方“辛巳卜,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而这里的羌,就是当时的鬼方国,鬼方国在史书中的记载就是高鼻梁、深眼窝的异族人,他们在漠南地区发生过多次战争,他们被中原王朝击退后迁至南西伯利亚以及东欧一代,同时鬼方国人也信奉太阳为神,这符合了楼兰遗址太阳墓主人的特征。同时也有欧洲的野史记载,在公元前325年,亚历山大大帝派遣远征军东征,前后十余年间打到印度河流域,由于亚历山大大帝横死,这些兵士最后并没有回去,有一部分人留在现在的印度,成为印度白人的最早来源,而另一部分人留在了扼制东亚到西亚的沙漠绿洲之中,则很有可能他们的后代建立了楼兰古国,这个时间线是很值得考虑的。

从生活习惯来看。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往往是多少代都改变不了的。正如西方的亚历山大时期一样,楼兰人的女性社会地位较高,她们自己可以决定婚姻,也有权利收养孩子,更可以作为继承人继承财产,而当时的古希腊的女性同样拥有这样的权利。与此同时,他们还采用古希腊的货币体系,古希腊金币斯塔特、古希腊银币德拉克马成为他们的主要货币。另外,他们经常提到“执政官”、“元老会”之类的西方官职,这也是古希腊当时独有的官职,又依照他们好战、勇猛的特征,可以推断出他们应该属于古希腊人种中的多利安人,也是希特勒口中的雅利安人。

另外还有一部分史学家认为楼兰古国是中亚波斯人建立的,还有人认为是印度人建立的,其实这些说法都站不住脚,毕竟遗骸上并没有表现出现代印度人和伊朗人的体貌特征,用现代的基因测试,也并没有测试出楼兰古人与他们相同或者相近的DNA。

因而,结合楼兰古人的遗骸、生活习性、文字语言以及史书典籍的记载,我们可以大胆推测,楼兰古人应该就是现在东南欧一代的欧罗巴人,如果要具体到民族的话,那么雅利安人是最符合种种证据的。

可惜的是,楼兰因丝绸之路兴起,也最终因丝绸之路衰亡,它曾一度担任着“负水担粮,迎接汉使”的重任,给楼兰古国带来无上的繁荣,但最终又因汉朝在高昌的稳定统治,使高昌代替了楼兰丝绸之路枢纽的位置,再加上楼兰人肆无忌惮的砍伐树木,破坏植被,最终绿洲变成沙漠,楼兰古国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结语

尽管我们有着种种的推测,但还是没有直接证据可以确定楼兰古国的种族构成,这个曾经西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直到今天还保持着它“谢幕”的姿态,成败兴衰的落差只能让我们凭空以吊,随着时间的流逝、考古工作的推进、科技的进步,迟早有一天会把楼兰古城之谜破解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3

楼兰是中国古代西域相对较靠近中原一个小国,都城在扜泥城,据《汉书》介绍,楼兰和姑师是汉朝通往西域的一个必经之路。也正因为如此,他们要不断地接待大汉朝的使者,因此不胜其烦,就有了劫掠汉使的举动。

后来,在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赵破奴将军破姑师,虏楼兰王,一举降服了这两个国家。但是,由于楼兰要同时面对大汉、匈奴两个强国,只能在夹缝之中求生存,所以,为了国家利益,楼兰还是时而倒向匈奴,时而倒向大汉。

公元前77年,汉昭帝时期,傅介子在霍光的首肯之下,为震慑西域的这些两边倒的国家,拿较近的楼兰国开刀,以赏赐为名,斩杀楼兰王。随后,改立在汉朝做质子的楼兰王弟尉耆为新王,并改国名为鄯善国。


至于说,楼兰是哪个民族建立的,至今未有定论。

从考古的发现来看,楼兰国人属印欧人种,更接近于欧洲白种人,语言为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这看起来更像是来自于外族。

而不是如同《汉书》中所提到的它周边的小国婼羌一样,是华夏族与羌族融合后的民族。

4

楼兰古国,这是一个在盗墓小说中常见的神秘元素。似乎所有宝藏,都与这个充满秘密的地方有所关联。

那么,楼兰古国真的存在吗?历史上又有哪些人,曾生活在楼兰古国呢?

首先,楼兰古国确实存在。

往近了说,唐朝诗人王昌龄的那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可不是凭空编造的。

历史上的楼兰位于今新疆的罗布泊地区。

在汉晋年间,楼兰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汉使前往西域各国的门户之地。

大约在20世纪初,探险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游历新疆时,在罗布泊发现了楼兰古城的遗址,自此向全世界确定了楼兰古城的存在并非幻想。

那么,历史上的楼兰都有哪些人居住过呢?

根据史书记载:

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史记·匈奴列传》

原来,楼兰最初是匈奴之地。

在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汉朝军队讨伐楼兰后,情况才发生改变。等到元凤四年(公元前77),傅介子刺杀安归王后,楼兰彻底倒向汉朝,并被汉朝更名为鄯善国。

至于楼兰的人种特征,普遍认为是印欧人特征,属于某种古代印欧部落。

有些人根据楼兰出土的古尸,坚定表明是“与南帕米尔塞克头骨很相似”、“属欧洲人种的地中海类型”,推测古楼兰人为塞种。

5

古楼兰很可能是来自帕米尔高原的塞种人(Saka),亦即斯基泰人建立的。


主要理由如下:

一、古楼兰人五官及习俗与塞种人一致

上世纪80年代在孔雀河下游发现的3000年前的楼兰女/尸,其下颚稍尖,深目直鼻,头发蓬松微卷且呈黄褐色,明显属于古欧洲人种

此外,人们发现这里的古/尸都有“头戴尖顶毡帽,并在帽子上插着翎羽,身裹毛毯或毛毡”的现象,这与塞种人的文化非常一致——波斯的大流士一世的铭文中就记载着塞种人“头戴尖顶帽子”的习俗;

并且,考古发现的塞种墓葬中,也有用毛毯包裹尸/体的情形,可见,古楼兰人的先祖可能源于塞种人。


二、与塞种人相同的宗教习俗

在古墓沟墓地,人们发现这里的数十座古墓井然有序地排成圆圈形,并分布着向四周散射的直线图案,这显然是典型的太阳崇拜。

太阳崇拜也是塞种人的主要信仰之一,塞种人在3000到2000年前活跃于中亚地区,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就曾在书中描述过:“塞种人在诸神之中只崇拜太阳”。

总结:关于楼兰人人种的文献记载非常少,因此,我们只能从考古资料等蛛丝马迹中寻找答案,从考古资料推断,古楼兰的历史上可追溯到3800年前,下至公元5世纪左右,中间跨度将近4000年。我推测,它最早可能由来自中亚地区的塞种人建立,但在此后的历史中,必然会与西域各民族不断交流与融合,其中可能包括大月氏、粟特、匈奴,甚至汉人等等,民族构成从早期的单一性发展到后期的多元化。

6

楼兰古国是欧罗巴人种下的吐火罗人建立的国家,它位于罗布泊的西部、丝绸之路的补给线上,楼兰国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七大强国之一。

楼兰国消逝已有上千年的历史,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罗布泊发现了楼兰遗迹,使得这一神秘古国再一次出现在了大众的眼中。

注:欧罗巴人也就是我们说的白种人。】

一、史料记载下的楼兰国

楼兰国的得名,源自它曾建都楼兰,后来迁都鄯善河的扦泥城后,它又更名为鄯善国。

按照《汉书·西域传》记载,楼兰有1570户人,总人口为14100人,其中军队有2912人,它距离汉朝的阳关有一千六百里。

楼兰国地处罗布泊的沙漠绿洲,全靠塔里木河的水源养活。楼兰国不光缺水,它们国内的土地沙多、碱性重,可适宜耕种的田地还很少,换言之,楼兰国的居民只能通过和附近国家购买粮食、租借田地种田为生

楼兰国的物产受限于环境,主要以耐旱的作物、动物为主,诸如芦苇,樫柳、胡桐、白草、骆驼之类。

地狭人少,土地又贫瘠,却不意味着楼兰人很穷。这个国度盛产玉石,又处于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上,往来客商众多,在物质生活方面,楼兰国还算是非常富足的。

二、楼兰国的困境:环境、地缘、风俗

?环境

罗布泊属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干旱气候,这种气候的常见特征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常年干旱少雨或无雨,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楼兰国人面临着狂风、沙尘暴的影响。

在楼兰人的生命中,塔里木河便是他们的生命之源,如果塔里木河枯水期断流他们就会遭遇缺水的困境,塔里木河汛期到来时,他们又需要面对涨洪水的威胁。

楼兰国的消亡,与塔里木河的改道、汉朝士兵在河里上游筑坝有着莫大的关系。

《水经注·卷二·河水二》:刺史毛奕表行贰师将军,将酒泉、敦煌兵千人,至楼兰屯田。起白屋,召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各千,横断注滨河,河断之日,水奋势激,波陵冒堤……其水东注泽,泽在楼兰国北扞泥城

?地缘政治

由于楼兰国地处交通要道,他又在匈奴国和汉朝的中间地带,楼兰国王历来都采取两边都不得罪的政策,他通常是一边派一个质子过去,以示两边都交好。

昔年汉武帝问楼兰王为何要帮助匈奴人时,楼兰王便直言:“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

武帝欣赏他的坦率,便放其归国了。

这件事说明了楼兰国在缺乏军事实力的情况下,很难实现外交上主权的独立。

?风俗

楼兰国民信奉小乘佛教,其民众衣着与中原相同,“但以毯褐为异”。

楼兰人的墓葬习惯,是以“木桩”围成的太阳墓为主。

所谓太阳墓,是指围绕着中间打下的木桩,再在外面套上一圈又一圈的木头,环成太阳的形状。

每一座太阳墓,便意味着成百上千棵树木被砍伐,这也是导致楼兰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7

楼兰勋业竟悠悠,聊作人间汗漫游。

半谷云霞丹灶熟,一天雷雨剑池秋。

——陆游

楼兰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神秘的民族,史料记载很少,而它的身世更加的神秘,我们只能通过近代的考古和科学方法来还原这个民族。

大约4700年前,早期的楼兰人就生活在现在的罗布泊地区,那时的罗布泊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湖泊,据考证将近12000平方公里,这里成为了一片绿洲。近代的考古发现了楼兰人的蛛丝马迹,但他们的来源依旧是个谜。

从生物学来看,早期的楼兰人与这些人种相近:

1、帕米尔塞克人种:属于欧罗巴人种的一支,当时可能来自现在的塔吉克斯坦一带。

2、安德罗诺沃人种:同样是欧罗巴人种的一支,可能来自西伯利亚地区。

3、月氏:西域一带的民族。

从文字上来看,也很复杂:

1、官方文字是中亚佉卢文,据考证属于古印度文字的一种。

2、语言属于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

在汉文帝四年(前176年),楼兰(KRORAINA,佉卢文“城市”的意思)王国正式成立,而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楼兰才走进中国的历史。

大概在东晋成帝(330年)前后,由于罗布泊的自然环境恶化,楼兰人开始迁徙,慢慢的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从目前的发现来看,楼兰人应该是一支来自古印欧部落的民族迁徙到了水草丰美的罗布泊地区,与当地的民族融合而形成的民族。

8

据宋代杂史《路史》记载,楼兰是黄帝一脉夏禹的后裔东楼公的后代,《路史》记载:

“娄,楼也,本作楼,商所封,即牟娄,曹东之地,一曰无娄。密之诸城有娄乡,矣夷国也,所谓封祀而号东楼,缪。东楼与晋娄、穰娄异。”

娄、楼、偻三字古代通用。


东楼公在正史《史籍》中记载是属于苗族,商朝的时候,周武王伐纣,古代讲究正统,所以周武王希望找到夏禹的后人,到周成王(周成王七年)开始亲政并追封先贤古帝后裔之时,才终于发现了东楼公,把他原有的娄姓赐了“木”字旁,封他到杞(现在河南杞县)当杞国(诸侯国)的国君。

东楼公的后裔分为了两支,一支迁到了东北,成为挹娄、豆莫娄,一支就向西迁徙,形成了西域的楼兰,古汉语中方言称呼人类的兰,楼兰即楼人的意思,之后楼兰人被月氏、匈奴统治,西汉时期正史《史记》记载:

“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


这是楼兰第一次出现在正史中,东汉时期,匈奴被灭,西域诸国归入汉朝,唐朝时期,唐玄奘取经回来,楼兰的城池就已经被荒废了。所以追根纠底楼兰人是黄帝的后代,到了西域后可能和西域诸国的人混血,以及和西域诸国的文化融合,最终形成汉时期的楼兰。

9

要想知道楼兰古国是哪个名族建立的,首先要知道楼兰的历史。

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共有800多年的历史,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楼兰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楼兰古国属西域三十六国之强国,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一万四千一百。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汉昭帝时,楼兰改国名为鄯善,并请求朝廷驻军伊循。昭帝便在伊循城置都尉,行屯田,从此楼兰便成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战略支点。

关于是谁建立的楼兰古国,北大考古系教授林海村说:“楼兰人使用中亚去卢文作为官方文字,而楼兰本族语言却是一种印欧语系的语言,学术界称作‘吐火罗语’。”“楼兰人类学研究的结论和楼兰语言学研究结果再一次提醒我们,在遥远的古代,有一支印欧人部落生活在远离欧洲的楼兰。”因而,此书的观点认为,楼兰人是“漂泊东方的印欧人古部落”。据近期我国某人类学家从基因学、器物学的角度所作的研究表明,楼兰人更接近于古代阿富汗人,这又是一个全新的论点。那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浅色头发,眉弓发育,鼻骨挺直的形象,明显具有高加索人种特征。然而,“楼兰人到底源于何处”这一问题并没有取得一致的观点。

从发掘的文书中知道,这里士兵的口粮越来越少,水源紧张,土地不能再耕种,可以推断出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楼兰古国沙漠化,已经不适宜生存了,在1000多年前楼兰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和疾病,许多楼兰人在这次疫病中失去了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离楼兰,远避他乡,有一种猜想是楼兰人迁居到吐鲁番并逐渐被融合。楼兰曾用名鄯善国,彼时西域有以国为姓的习惯,而在吐鲁番唐朝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些“鄯”和“善”姓,而那时楼兰已经消失了。据此有人推断,楼兰的后人又可能是迁移到了吐鲁番地区,但随着楼兰的灭亡。他们的后裔也不再以楼兰人自居,而是逐渐和当地人融合





10

你好我是一号书院,很高兴能回答你的提问。提问者你说提到的,楼兰古国是哪个民族建立的?

楼兰古国是历史上消失的国度,对于这个神奇的地方很多人充满了好奇,当然民间也有流传这是一个传说而已,其实根本不存在这个地方,那么到是不是真的呢?或者说消失过后这里的人又去了哪里?他们还有后裔吗?

西域古国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曾经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根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时至今日,尽管众多学者付出了巨大心血,但楼兰古城的兴衰与消失还是个谜团,关于其消失目前有很多种说法。

楼兰早期受月氏统治,在匈奴打败月氏之后,楼兰又为匈奴所管辖。之后楼兰因缺水而陷入困境,楼兰古城最终因缺水而被废弃了,大部分民众南移,楼兰城只留遗迹。

还有一些人认为楼兰消失于战争。因为楼兰地处东西交流的要道,历来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争抢的重要对象。到了公元4世纪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楼兰在战乱中陨落。但这一说法并不被业内人士认可。专家们表示,从考古发掘来看,楼兰古城里并没有战争的痕迹,而各种珍贵的文献、金银财物,也都在废墟中被大量发掘出来。

楼兰人到底是何人种

从目前楼兰古城和罗布泊地区出土的干尸检测情况来看,楼兰古国的人是属于欧罗巴人种下的吐火罗人,是原始印欧人的一支。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疆文物考古领域的著名学者穆舜英和她的同事们在孔雀河下游支流的考古活动中意外发掘出一具女性干尸,史称“楼兰美女”。

这是一具戴插着羽毛的尖顶毡帽的女性木乃伊,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女尸的牙齿、毛发、指甲都保存完好,甚至长长的眼睫毛都根根可数。

楼兰古国为重要枢纽

从1901年斯文赫定的初次发掘,到1980年中国考古学家的最新考察,这一系列活动都初步再现了楼兰古国的灿烂文明景象及其对沟通中西文化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遗址上发现的文物中,发现了大量的木器、陶器、铜器、石斧、玻璃制品、古钱币等,发现了晋代手抄《战国策》和汉锦。其中,手抄《战国策》,仅比蔡伦发明造纸晚了二百年左右,汉绵色彩艳丽,鲜艳夺目。

考古中还发现了当年西晋西域长史李伯写给焉耆王的信件,即人们常说的“李伯文书”,出土了70多枚明确写有西汉纪年的汉文木筒。

所有这一切都无可辩驳地说明了楼兰古国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枢纽地位。

剩下的楼兰人去哪儿了?

曾经,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中转贸易站的楼兰是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却一夜之间神秘消失。楼兰人去了哪里?现在还有后裔吗?是很多人一直追问的。

对于楼兰人的最终去向,考古学家的论文中没有精确的结论,但业内普遍认为,在经历了国家消亡之后,余下的楼兰人迁徙到其他的西域邻国,有的没入鲜卑、吐谷浑等其他民族,有的逃入塔里木河边缘的荒僻地带,最终在中原文献中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