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陆树铭老师扮演的关二爷,那扮相真是英武大气,走起路来虎虎生风,气场很强,有股子不怒而威睥睨天下的雄豪之气。而鲍国安老师的曹操,李靖飞老师的张飞,都是第一眼看过去就可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代入感极强的角色。
孙彦军老师在这一点上也不遑多让,让他来演刘备非常合适。
孙彦军老师的外形,额头宽阔,五官疏朗,儒雅英俊,给人温和谦厚的观感,眉眼之中常含真切之意,这就和我所理解的刘备形象很接近。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映像中的刘备是那种忠厚长者胸怀天下的仁君形象,且由于小说家的着墨,给人以仁德到了有点迂腐和窝囊的感觉。歇后语不是说了吗,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可不是嘛,小说里的刘备,人格魅力是强,谦谦君子妥妥没跑,但太过讲求道德,错失了很多良机,本该当机立断的时候他却犹豫再三妇人之仁,太过在乎自己仁德之名与天下人的看法,少了很多君主的雄霸之气。
于是乎,刘备的光芒基本上就被蜀汉三杰关张及孔明,以及三国明星级别的猛将赵云给瓜分了,当然刘备的形象是好,小老百姓们怎会不渴望得遇刘使君这样爱民如子温良恭谦的主君啊,那日子得多好过啊。可一旦到了对外作战,以及出谋划策时,刘备基本上就没什么存在感了,反正手下兄弟们猛,特别能打,你们上就得了,我只负责给集团做吉祥物,独自善良下去。
加上演义里的刘备泪腺贼发达,特别能流泪,这玩意不是演技派你根本哭不过他,每每读起《三国演义》都会感叹,那个时代真是谁都能把刘备逼哭,而且是那种动不动就哭的主,但哭一次却是能把问题给办了,也算有水平了。可总归给人以柔软之主的感觉。
说句题外话,正史上的刘备是绝对的狠角色,妥妥的枭雄,大半辈子都在打仗,而且是那种越挫越勇的人,蜀汉不多的胜仗里,绝对有他的贡献,让诸多曹将都吃过亏(当然,曹将也没少让他吃亏就是)。
孙彦军老师扮演的刘备,特别的正统,他的着力点恰恰就在于刻画刘备的仁君形象。
比如下图,像这种斜上45度角,仰望天空,双目远眺,眼含悲戚之意的片段,在老版三国里俯首皆是,这还是只是第一集《桃园结义》啊亲。
首先,孙彦军老师的仪态就很讲究,举手投足之间颇有儒雅之气,分寸把握得很好,进退有据,沉稳有气度。其实这一点在老版三国中随处可见,包括唐国强老师和鲍国安老师,诸多角色身上,尤其是文戏部分,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有板有眼,说老版经典不是没有道理的,它的细节处颇见功力。
如果现在你去重温这部剧,这种仪态感会更加强烈,老版刘备几乎是拱手礼不离手的人,包括与人交谈的仪态,都折射出其仁爱士子,礼贤下士的仁君风范,说到动情处,与对方对拜,双眼凝视倾吐肺腑之言都不在话下,你能感受出人物身上浓郁的道德色彩,进而引发人物是否是伪君子的激烈讨论。
其次,就是苦。老版三国人物形象基本上都遵循着演义中来,刘使君哭鼻子也是不能免俗,所以孙老师在里面哭戏特多,每过几集就要看他双目含泪如泣如诉,恨不得拉着你一起潸然泪下,好好说说委屈。这大概也是刘备,无论是演义里还是孙老师演绎下的角色,都很有亲和力的原因,你感觉这哥们就是个话多有点絮叨的邻家大哥或大叔,规矩多是多,有时让你嫌烦,但他人是真的善良热忱,眼神纯良不失温暖,让你不由肃然起敬,而这也是刘备在那个时代吃得特别开的一个主因,曹操这种眼光极高的人,能对他另眼相看,就是看重这家伙没地盘没资源但到哪都能收揽人心,实在太厉害。
(老诸,你不出山,哥就哭给你看!)
孙彦军老师在处理人物表情上也是很细腻,他的刘备,在戏中寻常时候都是内敛且温厚的,表情上除了情绪激动(都别拦我,我要哭了)以外都是点到即止,礼数周到。而他的眼神,很少出现像曹操那样的斜视,尤其不会有那种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的奸猾感,他都是直视对方,显得坦荡真诚,而不像曹操那样太多虚头八脑的烟雾弹。
某种意义上说,孙老师的刘备,鲍老师的曹操,都不约而同地在眼神交流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至少在这点上,观众都能找足了角色的落脚点。
接下来说说于和伟的刘备,一个只差孙权就可以把三国三巨头演齐了的男人。
于和伟的刘备,当然必须要延续刘备仁君的特点,但于和伟的刘备,心气明显高过孙彦军老师的刘备,他在刘备的英雄之气,君王之志,以及兄弟之义上下了功夫。
首先是英雄之气,于和伟的刘备,你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角色在很多时候,是憋着气的。
倒不是说他委屈,而是于和伟的刘备更加外放一些,他当然因为特殊环境必须要忍辱负重,比如下图是截自十八路诸侯讨董那集,他上去自我介绍被人忽略了。
要换了老版的刘备,喜怒不形于色,温文尔雅也就过去了,但你在于和伟的刘备脸上明显感受到了怒气和克制。
不是因为他小心眼,而是新版在对刘备的处理中加强了人物的气场,这种加强的落脚点之一就是他的志气,而志向远大有抱负的人,多少都有些脾气,因为他要向天下证明自己是响当当的好男儿,这种自信与气度,当然会自觉不自觉地幅射出来,令人感受到他绝非池中物。他的克制与内敛,是有后招的。
相比起老版,新版的刘备在气场上明显打开了不是一点点。于和伟在拿捏角色时,会让你情绪的感觉到,这个人物不简单,他简练的对白背后蕴藏着大志与能量。
这种处理也有道理,且向正史靠拢,刘备如果不是一个很果敢的狠人,是成不了帝业的,何况他奋斗了大半辈子,如果不是靠理想来做支撑,绝对熬不过接近40年左右的筚路蓝缕的岁月,所以刘备绝对是一位志士和国士,有一定的气场和傲气是很正常的。
其次就是兄弟情义,老版的孙老师在这一点上也着墨颇多,而于和伟着重刻画的是兄弟。新版花了很多笔墨来凸显三人的兄弟情义,且由于对白不像老版那样文邹邹讲究,更加直白生活化(欲消灭野兽必先委身于野兽),使得三个人的兄弟情变得更加生活化,也更加的哥们义气。
我叫刘备,旁边是我两个兄弟,我们在一起打天下。
显然,于和伟的刘备,撑得起这句台词。
最后就是君王之志。
很有趣,新版三国没有避讳这一点,相反,还特意给了一个镜头,用来展现刘备野心扩张的心理变化,即新版67集,刘备取西川成功,独自祭奠为此战捐躯的庞统时,诸葛亮进来和他讨论治国方略,听到刘备决定从严治蜀后大吃一惊,最后以旁白的形式出现了这样一句话:诸葛亮此时才明白,刘备再也不是先前的刘备,他已经正式成为一位君王了。
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就是有地盘了势力强大了,狐狸尾巴露出来,野心也逐渐变大了。
这种改编也是合理的,刘备的儿子,刘封刘禅,合在一起就是封禅,这是古代帝王特别牛气哄哄的一件事,而刘备直接就给起到名字里去了,根本不怕别人说,这事做的出来,能说他野心小吗?
志向在志得意满时,往前多走一步,那就是野心。这俩有时真的分不清谁是谁。
于和伟的刘备,是坦然接受并展现出了刘备作为一个志在帝王的君主所理应具备的心态,孙老师的刘备,演到后来更像是一位垂拱而治符合儒家道德的君王,而于和伟的刘备则辛苦得多,受了那么多气,得势了反弹过当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这种野心成分的植入并没有异化人物,因为不久后,关二爷就败走麦城了,刘备,于和伟演绎的刘备,在得知兄弟惨死后,又回归到了那个重义轻生的兄长,暴怒、惊诧、悲怆、绝望之情一时之间溢于言表,迅速冲散了他积蓄不久的帝王面貌。
这就是于和伟的刘备。
比起前作有如教科书一般的演绎,他从细节处完善了这一艺术形象,并更加真实地呈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得失境迁。
人物的抱负、野心、志向、情义、得意、失意、颓废、暴躁、克制、愤怒等等,都被表现了出来,这诚然是一件做了也不见得讨得到好的事,但至少,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多元的刘备。
这或许也是新老三国联袂带给观众在艺术上,不同侧重不同切面的分享与感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