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每件死刑案都会认真审阅,630年(贞观四年)全国户数304万,人口达1235万人,全国只判了29个死刑犯。

632年(贞观六年),全国共有390名(史料称290或299)死刑犯在押,等侯明年秋后问斩。

李世民去监狱中视察,看着简陋的狱中的死囚们衣衫破烂,脸色蜡黄,眼神透出绝望,他们虽犯了杀头罪,但毕竟也是自己的子民,李世民很难过,想让他们在临死之前和家人团聚一下。于是做出让人意外的决定,把这些死囚全部放回探亲,一年后回来才执行死刑。

在场的官员们非常吃惊,有的担心他们一年后会不会回来,会不会隐姓埋名消失掉,有的说就算想逃,“跑掉和尚跑不掉庙”,也要考虑一下家人的安危。但皇帝的金口玉言是说到做到,于是全部囚犯都回了家。

一年后,大家都以为回来的人会很少,但令人万万没料到的是390名死囚全部都回来了。

令死囚们没有想到的是李世民又是一句话,将这些人全部赦免了,也许死囚们准时归来,保住了李世民的面子。

天下百姓无不为李世民的此举拍手叫好,他不再那么令臣民害怕了,都说他是一个爱戴子民,都说他的仁爱。《资治通鉴》说唐太宗治下中国的社会秩序竟然达到如此境界,大诗人白居易感动得写下了“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的诗句。

因为李世民得皇位的过程不大光彩,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及两人儿子,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大小军国事务由他决断。李渊退位,禅位于他,他即位后便挖空心思削弱自己的父亲的权利,在臣民中的形象很糟糕,都认为他心机深,很残忍,他也没法抹去这个污点,他登基后便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有人说李世民真聪明,用放死囚探亲这件事便树立了自己的美好形象。

说他仁慈爱民也好,说他沽名钓誉也罢,实质上都是封建社会的人治。不过,李世民的此举是非常成功的,毕竟对老百姓有利,还是应该肯定。(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最佳贡献者
2

贞观六年(632年)十二月,李世民下令将全国390名死囚犯暂时释放回家,约定第二年秋后问斩。于是这些本该执行死刑的人都高高兴兴回了家。出了笼子的鸟儿还会回来吗?结果还真是意想不到。

这件事在《资治通鉴》中有记载,632年12月,李世民亲自到监狱审查复核刑事案件,看到有几十个死囚犯,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李世民起了怜悯之心,决定暂时不杀他们了,让他们回家与家人团聚一年,等到明年秋天再来监狱执行死刑。然后他又下令让全国各地的死囚犯都回家待一年。于是,全国共有390年死囚犯登记回了家。

之后李世民给了他们充分的信任,并没有派人进行监督。到了633年的九月,390年死囚犯在没有人催促、没有人带领的情况下全部如期到了监狱等待死亡。李世民看到后大为感动,于是全部赦免了他们。

这就是著名的“四百囚徒归狱案”,李世民用他的仁德感化了近四百名囚徒,为此白居易还有诗句“怨女三千出后宫,四百囚徒来归狱”来歌颂贞观之治,国富民强,天下太平,路不拾遗,李世民法治与仁德并行,犯罪率相对来说很低。

但李世民释放囚徒这件事,却不能完全用仁德来解释,要知道当时户籍制度和连坐制度是很完善的,想闯边关更不可能,大唐毕竟不是春秋战国时期,你犯了错还能跑到别的国家,还能遇到孟尝君那样的礼贤下士之人好吃好喝的供着你。春秋战国时期,东周本质上已经划分成了很多个诸侯国,天下是处于分裂状态的,而大唐则是统一的,有严格的边关制度,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也就是说这些囚徒根本逃无可逃,而且一旦逃跑,其宗族亲戚是会被株连的,所以这些囚犯不用人催促就会自动回来。

当然,欧阳修直接认为这就是一场骗局,都是套路。“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在生的诱惑面前,即便是君子都很难无动于衷,难道这些十恶不赦之人就会如此不畏惧死亡吗?李世民如果真的能靠仁德在一天之内感化死囚犯,那他皇帝做了六年为何还会出现死囚犯?所以欧阳修在《纵囚论》中指出这就是一场骗局,实际上上下已经达成了一种交易,这些死囚犯事先就知道李世民会赦免他们,所以他们会如约回来走一个过场。这样李世民得到了贤名,而死囚犯获得了赦免。

倘若这真是一场政治作秀也很好理解,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身上永远的污点,无论他怎样的文治武功,他的皇位都是通过诛杀太子李建成才得到的,而他特别在意自己在后世的形象,所以他希望通过一场场政治作秀让人们淡忘他身上的污点,而始终认为他是一个明君。比如628年生吞蝗虫事件,把后宫三千宫女(应为李渊的后宫)放回家事件,以及632年这个放归四百囚徒事件。

政治作秀之外,他还试图让史官修改史书。当然,毋庸置疑的是,李世民确实是一代明君,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不容忽视的太平盛世。

3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兄诛弟,逼迫父亲退位才得到皇位的,按儒家的立场来看得位不正,按法家的立场来看能者居之,不可厚非。由于儒家控制住了舆论,因此李世民需要政治作秀来洗白自己,宣示自己仁义之君的光辉形象。释放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秋天全部回来领刑受死;史书的记载是全部都回来了,李世民赦免了他们的死刑,仁义之君形象立马有了。

儒家记录这件事情,详细过程没有,结果则是死囚全部按时归来,他们弃恶扬善了,对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幡然醒悟,慷慨赴义领死。李世民认为教育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作为一个良人不当处死,于是将他们全部赦免了。儒家通过这个故事成功塑造了李世民的仁义君主形象,比周文王画地为牢还要仁义,达成儒家、帝王的双赢局面!那么被这390名死囚杀害或者伤害的无辜之人如何看待这件事呢?他们没有话语权,因为儒家从来不会深究悲剧的,他们只讲高大上的仁义忠孝!

李世民释放390名死囚回家,并约定来年秋天回来领刑受死,这些死囚为什么会配合呢?因为你不配合的话就立马会死,大不了390名死囚记载成389名死囚。为什么死囚们都按期回来了呢?因为李世民安排了千牛卫、梅花内卫监视控制死囚们,每个死囚有三名千牛卫看管,以保证他们按时归来。同时千牛卫还计算好了路程日期,先后陆续出发,确保全国各地的死囚们能同一天到达长安城。

如果画地为牢、仁义感化可以杜绝所有罪犯,那么后世帝王就没有必要设置监狱、警察、酷刑了。因此李世民与死囚相约的故事只能当故事听,不能引为治国法则,否则国家就乱了,罪犯就更加猖獗了!儒家的崇高理想可以听听,也可以说说,但是万万不能做,画地为牢是法治的大敌,纵容罪犯就是欺负良善!

4

这个事,说的是,李世民当了皇帝六年的时候,他把全国的死刑犯聚拢到一起,告诉他们,你们快被行刑了,但是,法外开恩,你们回家去再陪陪家人,做做应该做的事,然后明年秋后回来,接受死刑。这样390个死刑犯就回到家里,第二年,又按约定时间地点,全数自觉回来 受死。李世民一看,唉哟,这么自觉,又查看了每个人的记录,一年来做了不少好事,为家里也尽了心力,心中大悦,遂法外继续开恩,看你们都改好了,那么,你们就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次大赦你们,如有再犯,从重从快严惩。这些死刑犯哪见过这个,个个痛哭流涕,磕头认错反省感恩,山呼万岁,这是捡回来第二次生命啊,再造之恩,是皇帝给的命。这些人回到家乡,得大说特说,皇帝如何饶了他们,劝亲朋好友,安分守已,对李世民,那肯定是要大宣传特宣传的,说这是圣君、明君什么的。

我们说,每个领导,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说的每一句话,那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你想李世民,身为皇帝,他做什么事,不会由着性子来的。有人说,他是为了图名声,我看未必。你想,把江山与名声相比,哪个轻,哪个重?那当然是江山重了。江山不稳,名声有什么用处呢?而这390个死囚,那就是390个火种啊!哪个不说他的好话,哪个不以身说法,用自己的反省教育身边人?这些可都是死囚,是犯下死罪的。死罪,那都是杀人放火无恶不做的主。把这些人都给管住了,社会上哪个还敢造次?

我们再说说李世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什么说,他是图的江山。你想,李世民东征西讨,打天下,能不死人吗?区区390人,那简直就是碾死几只蚂蚁呀,但是,他不杀,要留着他们做宣传。为什么?因为他在战争中,在扩大地盘过程中,已经杀戮得太重了,《西游记》里面还要写李世民因为杀戮太重,才有了派人西去求经的想法。正是因为杀戮太重,农村之中,很多的男人都死于非命,农村缺劳动力啊,社会底层动荡不安,急需要建立起一种威信,来巩固他的统治地位,使得国泰民安。你想,他为什么在执政六年之后才做这个事?因为他执政之后,还有很多更大的事要忙。他得先把父亲和哥哥那班子人都收拾了,稳定了统治内部的局面,才能由上到下,想到安抚民心是不是,这样的话,他就稳固了自己的地位和后方,腾出手来,稳定农村社会局面。这390个人,就是这一招棋里面,最为高超的棋子。所以说,李世民,并不是贪图名声的人,他是很实际的,他关注的,都是国家大事,要不说,他怎么是明君呢,你说是不是?!

我是跟我学公文。欢迎加关注,欢迎交流讨论。

5

李世民放死囚回家探亲这事千真万确,也在历史上赢得了好评,史书对此事评价很高,大致就是说李世民有一日心情大好,不知怎么的就想要去监狱中看看,长安城的监狱中关押了四面八方的犯人,其中有三百九十名死囚,李世民便随机找了几个谈话,大致就是看看,现在外面虽然是盛世,但是牢中会不会有人被冤枉下狱。

古人都是非常重视死囚的,正常情况下来说,一个人被定为死刑要层层审核,最终确定下来才会定罪,这些犯人们全部表示自己真的是触犯了法律,最该当死,并且都表示自己后悔了。李世民非常开心,然后对这些人说,我放你们回家过一个春节,秋收之后你们回来,这些囚犯们非常的高兴,第二年也全都回来了。

清点人数之后,李世民发现一个都没少,李世民心情很好将他们全部赦免。事情的来龙去脉大概就是这样。那么这件事真的是偶然事件吗?当然不是,准确的说这些都是李世民精心策划的,换成谁也不会轻易的放死囚出去。

这件事被记录进了历史,同时这件事也让李世民的声望更上一层楼,更加得民心。其实在古代死囚被放回去,他们第二年肯定是会回来的,无论是愿意与否。假如说不回来,死囚又能往哪里躲呢?古代每个地方的人数都是有严格统计的,假如说他逃去了其他地方,那个地方突然多了一个陌生人,会立即被盘查。

他回家之后,地方父母官也会得知这件事,肯定会一直观察他的动向,想跑都没法跑。这也是李世民敢做这件事的原因之一,俘获民心才是李世民要的效果,同时在史书上也会有高度评价,古代皇帝是非常重视史书对自己的评价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6

有人问,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到家探亲,但次年秋天要自觉回来,后来怎么样?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史书上,有文人曾用这样一句诗来歌颂李世民的仁义:“三千怨女出宫门,四百死囚归狱来”。说的是,李世民在登基之后,将三千个人老珠黄的宫女全部放出宫,让她们能够回家安享晚年。同时,他还让四百名被判处死刑的犯人全部回家过了一个年,后来这四百个人都非常自觉的回来接受死刑,李世民看到他们都悔过自新,于是就把他们全部无罪释放。

无数的历史学者和文人墨客,对此大赞特赞,就连现在的我们在读到这段历史时,虽然也知道李世民有做秀成分在里面,但内心也不免会觉得李世民的确配得上一代明君。但在我看来,这就是典型的谎言千遍就成真理。

换句话说,这种做秀,根本就经不起逻辑推敲。首先,三千个人老珠黄的宫女被放出宫,那又有多少个年轻美貌的宫女补充进宫里面来呢?御用文人和官员显然不会提这个事情。

其次,至于所谓的四百死囚归狱来,就更加扯淡。因为,不管在任何朝代,一般只有大奸大恶、或者罪大恶极的人才会被判死刑,虽然其中肯定会有部分冤假错案,但绝大部分肯定是罪有应得。

这些大奸大恶和罪大恶极之人,会因为统治者一个极小的把戏,就全部洗心革面悔过自新?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不会相信,而既然大家都不相信,那你们凭什么觉得李世民会傻乎乎的相信他们已经悔过自新?

通过这个故事成功塑造了李世民的仁义君主形象,比周文王画地为牢还要仁义,达成儒家、帝王的双赢局面!那么被这390名死囚杀害或者伤害的无辜之人如何看待这件事呢?他们没有话语权,因为儒家从来不会深究悲剧的,他们只讲高大上的仁义忠孝!

李世民释放390名死囚回家,并约定来年秋天回来领刑受死,这些死囚为什么会配合呢?因为你不配合的话就立马会死,大不了390名死囚记载成389名死囚。为什么死囚们都按期回来了呢?

因为李世民安排了千牛卫、梅花内卫监视控制死囚们,每个死囚有三名千牛卫看管,以保证他们按时归来。同时千牛卫还计算好了路程日期,先后陆续出发,确保全国各地的死囚们能同一天到达长安城。

如果画地为牢、仁义感化可以杜绝所有罪犯,那么后世帝王就没有必要设置监狱、警察、酷刑了。因此李世民与死囚相约的故事只能当故事听,不能引为治国法则,否则国家就乱了,罪犯就更加猖獗了!儒家的崇高理想可以听听,也可以说说,但是万万不能做,画地为牢是法治的大敌,纵容罪犯就是欺负良善!

更重要的是,如果李世民因此将这些死刑犯全部无罪释放,那这对受害者何受害者的家属公平吗?我们假设自己是受害者或者受害者的家属,自己或者自己亲人的财产、肉体、生命曾因这些死刑犯而受到巨大伤害,本来自己的冤屈是可以得雪的,结果只因为皇帝要做一次秀,这些罪犯堂而皇之的都被无罪释放了!这还有天理吗?

这些人回去后,难免会更加有恃无恐和嚣张跋扈,这对受害者公平吗?而且,这些人本是罪大恶极的死刑犯,结果因为皇帝要做秀,就全部无罪释放,那么,那些罪行较轻的,没有够着死刑的人,则因为皇帝没有拿他们作秀,所以就只能继续接受法律的惩罚。这又叫什么司法?

换做你是执政官,你会干这种事情吗?事实上,李世民作为一代雄主,即便真要做秀,也不至于做这种愚蠢的事情,因为这种事情做出来,那简直就是脑子进水,不仅丝毫不能体现出仁义之君的风范,反而更像是昏君做派。

所以,所谓的四百死囚归狱来,其实只是当时御用文人和官员对李世民肉麻的吹捧。当然,谎言千遍成真理,时间一长,自然也就很少有人对此提出现实的质疑。

7

李世民是千古名君,他的许多为政手法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无人能出其右,比如,对功臣的善始善终。这里要说的一件亊同样如此,这件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亊,李世民不仅做了,而且,做的相当完美。那就是贞观六年的纵囚事件。

纵囚事件的始末。

贞观六年十二月,李世民在视察关押死刑犯的监狱时,突然提出了一个非夷所思的想法,他下令让这些己判死刑的囚犯回去和家人团居,但又明确规定,他们务必于明年秋天自行返回长安就刑。

到了贞观七年九月,这三百九十名囚犯在无人监督,押送的情况下全部如期返回长安。

李世民当天下诏,将这三百九十名犯人全部释放。

后世对此事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赞美,也有人说李世民是政治作秀。

其实,通观李世民当时的一系列做法,就不会感到这次亊件发生的突兀了。

李世民对死刑判决的态度。

李世民执政开始时,就有一种: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用刑态度。

在贞观元年就废除了五十多种绞刑,随后又把九十二种死刑罪降为流刑,又把七十一种流刑降为徒刑。也就是说,李世民就是要给世人树立一种宽仁慎刑的政治形象。

后来,一系列案件的发生,让李世民对死刑判决更加重了谨慎的态度,他下诏: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

贞观五年,李世民再次下诏:自今以后,门下省覆,有据法令合死而情可矜者,宜录奏闻。

从这些诏令中,可以看出李世民对死刑判决的慎重态度。

由此,也可以出纵囚事件决非是李世民的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的必然之举。

这件事,背后隐藏着什么?

李世民是名君,但也有抹不去的污点。那就是玄武门之变的残忍和冷酷。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政变,他不仅杀死了他的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逼父亲李渊退位,而且还杀死了十个年幼的侄子。

虽然,这次政变有他无奈的地方,但是其手法的残忍一直被后世所诟病。对于这一点,李世民也一直心有不安,所以,才有了修改起居注的手段。

这些手法虽能收到效果,但终非光明正大之举。所以,他在执政伊始所制订的宽仁执政理念,就是要告诉世人和后世,他李世民决非是一个冷酷无情之人,他有着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

8

唐太宗李世民这个人最擅长作秀。

贞观六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将天牢中犯下死罪的390名囚犯释放,让他们回家过年。等来年秋天再行问斩。来年秋天到达,所有390年囚犯全部回归,无一缺漏。

事情的真相如何呢?

负责编修《新唐书》的欧阳修,在博览唐史之后,写下了一篇名为《纵囚论》的文章。

此文道: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官方史书中称赞:那些死刑犯能够准时回到监牢,乃是因为圣明君王唐太宗恩德广入人心,将那些十恶不赦的死刑犯都感动了,于是他们才会返回。(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古代史家只能为尊者讳,许多事情不敢秉笔直书,也可以理解。如今我们再看这段史料,却不能盲目轻信。毕竟这件事情有违人性。

人性本恶,何况释放的还是死刑犯,被释放的死刑犯并非只是回家一两天,而是回家一年。为何他们在享受了一年自由之后,还会自动回到朝廷接受死刑?

这其中必然有问题。

真相之一,是这390位死刑犯都被朝廷各级政府严加管控。

死刑犯们虽然被释放,但并非就获得真正自由。自然有死刑犯籍贯所在的当地官员负责监管。一旦死刑犯有不轨行为,必定会立刻被逮捕归案。

真相之二,唐代依然盛行连坐之法。

唐太宗为何会释放死刑犯?是因为他视察监狱,发现快过年了,许多死刑犯声称要回家与父母团圆,要孝敬父母,于是他仁心感动,下了这道命令。

也就是说,被释放的死刑犯应该都是有家人,有父母的。一旦他们逃逸,父母家人就要连坐,接受严惩。

换言之,整场事件其实是一场秀,一场为抬高唐太宗名望而做的一场秀。

欧阳修就直言不讳地提出,“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

他提出“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意思是说,如果唐太宗真的施仁德于天下,让天下人感动,那么,称帝 六年后,国家也不会还有三百九十位犯下杀头极恶大罪的死刑犯了。

并且,欧阳修提出,像那些死刑犯中有冤屈,或者有量刑不当者,偶一赦免不为过。但是,一口气将全国共390死刑犯赦免,即便只是赦免一年,那也是大大破坏律法。不值得后代帝王效仿!

李世民此人一贯擅于作秀,他与魏征之间,不就经常演戏?所谓贞观之治,水分也极大。李世民在位二十多年,国家屡次兴兵,人口凋敝,社会发展缓慢。可在历史上,李世民却成了千古一帝,赢得了圣君美名。

9

“贞观之治”后的第三年,唐太宗干了一件奇怪的事:放390名死刑犯回家去探望,但规定他们第二年回到狱中来,结果令人意想不到。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娶嫂,逼父皇退位,这使得他在百姓心中造成极坏的影响。于是李世民力求改变这个现象。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本来是打算把皇位传给李世民哥哥的,但是他手下的那帮文人武将极力鼓动李世民夺取皇位,否则的话,弟兄们就会去跟随他的哥哥。因为呆在李世民身边很可能会被未来的皇帝以削藩为由被杀。

所以,李世民最终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消灭了哥哥及其手下势力,而且把嫂嫂占为了己有。很快又把父亲从龙椅上赶了下来,自己当上了皇帝。这件事使得李世民在百姓心中是一个“弑兄占嫂”的无仁义道德之君子。

但其实,在百姓看来,谁当皇帝都一样,只要为国家着想,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

李世民果然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他留心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唯才是举,不计前嫌;他重用魏征,虽然是哥哥建成原来的旧臣(曾议请建成谋杀李世民);曾经当铁匠的尉迟恭又是降将,也都受到重用。因此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唐朝成为当时世界最繁荣富强的国家。“贞观之治”就说明了“贞观”年间国家繁华的景象。这一年全国所犯死罪才29人。

贞观六年,李世民有一天去查阅死牢。那些死刑犯失望地望着唐太宗,但又似乎释放出一种渴望生命的光芒。看到这个场景,唐太宗于是决定放他们回家一年,秋后再回来问斩。

诏令一下,囚犯们万万没有想到,能够回家探亲。那些狱官和狱卒也估计这些囚犯们不会按时回来。

然而到了第二年,到了死囚犯和皇上约定的归期时,这些死囚犯竟然都回来了,没有一个例外。

结语:这也许是李世民弥补“玄武门之变”所犯的道德过错,也显示了他真正的爱民之心。这是李世民对囚犯的考验,他们如期归来后,唐太宗知道他们在牢中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且真的是想要为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赎罪,于是特赦了他们,让他们有了重新做人的机会。这说明李世民确实是一个史上难得的明君!

敬请关注一下,特此感谢!

10

史书上,有文人曾用这样一句诗来歌颂李世民的仁义:“三千怨女出宫门,四百死囚归狱来”。

说的是,李世民在登基之后,将三千个人老珠黄的宫女全部放出宫,让她们能够回家安享晚年。同时,他还让四百名被判处死刑的犯人全部回家过了一个年,后来这四百个人都非常自觉的回来接受死刑,李世民看到他们都悔过自新,于是就把他们全部无罪释放。

无数的历史学者和文人墨客,对此大赞特赞,就连现在的我们在读到这段历史时,虽然也知道李世民有做秀成分在里面,但内心也不免会觉得李世民的确配得上一代明君。

但在我看来,这就是典型的谎言千遍就成真理。换句话说,这种做秀,根本就经不起逻辑推敲。首先,三千个人老珠黄的宫女被放出宫,那又有多少个年轻美貌的宫女补充进宫里面来呢?御用文人和官员显然不会提这个事情。



其次,至于所谓的四百死囚归狱来,就更加扯淡。因为,不管在任何朝代,一般只有大奸大恶、或者罪大恶极的人才会被判死刑,虽然其中肯定会有部分冤假错案,但绝大部分肯定是罪有应得。

这些大奸大恶和罪大恶极之人,会因为统治者一个极小的把戏,就全部洗心革面悔过自新?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不会相信,而既然大家都不相信,那你们凭什么觉得李世民会傻乎乎的相信他们已经悔过自新?

更重要的是,如果李世民因此将这些死刑犯全部无罪释放,那这对受害者何受害者的家属公平吗?

我们假设自己是受害者或者受害者的家属,自己或者自己亲人的财产、肉体、生命曾因这些死刑犯而受到巨大伤害,本来自己的冤屈是可以得雪的,结果只因为皇帝要做一次秀,这些罪犯堂而皇之的都被无罪释放了!这还有天理吗?



这些人回去后,难免会更加有恃无恐和嚣张跋扈,这对受害者公平吗?

而且,这些人本是罪大恶极的死刑犯,结果因为皇帝要做秀,就全部无罪释放,那么,那些罪行较轻的,没有够着死刑的人,则因为皇帝没有拿他们作秀,所以就只能继续接受法律的惩罚。这又叫什么司法?

换做你是执政官,你会干这种事情吗?

事实上,李世民作为一代雄主,即便真要做秀,也不至于做这种愚蠢的事情,因为这种事情做出来,那简直就是脑子进水,不仅丝毫不能体现出仁义之君的风范,反而更像是昏君做派。

所以,所谓的四百死囚归狱来,其实只是当时御用文人和官员对李世民肉麻的吹捧。当然,谎言千遍成真理,时间一长,自然也就很少有人对此提出现实的质疑。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