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武则天,一般人第一印象就是这老太太恨呢!武则天一辈子的历史,就是一部斗争史和杀人史。只要你对她构成威胁,她就把你往死里怼。你不对他构成威胁,如果她怀疑你对她构成威胁,也要办你。没有那么多废话,而且你的下场取决于她对你的仇恨程度。
武则天曾经做过一个铜匦,就是一个青铜做的容器,相当于是个意见箱吧。全中国所有的老百姓,不管处在哪一个阶级都可以写匿名信,然后扔到这个箱子里面,什么诉求都可以说,包括弹劾官员。
听起来武则天好像还挺民主,实际上这些东西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帮助武则天去打击她的政敌。武则天在很多时候,会选择性地从这些投诉信里面摘取对自己有利的,对她政敌不利的一些证据来搞别人。只要武则天想让谁做牢,随随便便就可以拿出一些所谓的证据来给你定罪。
进了监狱以后,你会遭到毒打和虐待,直到招了为止。武则天时期的酷刑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包括把泥灌到人的耳朵里面,往手指头上面插竹签儿,用烟熏眼睛或者是把铁笼子扣到人脑袋上,然后往里面钉钉子,把脑浆扎出来等等。这些审讯的过程中,往往还不让人吃饭,不让睡觉。所以很多人刚刚被抓进去一看其他犯人是什么下场,就直接什么都招了,根本就不用动手。所以我们说武则天狠,这一点绝对不假。
中国人上千年来往往把武则天描绘成一个六亲不认的形象,就好像是可以杀夫灭子的这么一个人,为了权利,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武则天下不去手的。
那么武则天的性格是不是真的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呢?还是说这些故事的真实程度有待考据呢?
被李世民冷落后,形势逼迫武则天必须要狠起来
我们先从武则天的身世说起。她爹是武士彟,最早是一个木材商人,就是捣腾木头的,后来他帮李渊打天下,成了个老革命。唐朝开国以后,他就先后担任了工信部部长和荆州市市委书记。
后来到了李世民时期,当时武士彟已经去世了,李世民有一回就听说了,武士彟的女儿好像长得挺好看的,然后就下令把武则天收进了自己的后宫里面,当了个才人。那一年武则天十四岁,李世民一开始很喜欢,而且给她取了个名儿,叫武媚娘,为什么取这个名呢?因为武媚娘是当时一首歌的名字,李世民图搞笑,就给她起了这么个名。但是李世民当时也就图个新鲜,新鲜劲一过,他就把武则天扔那儿了,而且一扔就是十二年,基本没有怎么搭理过她。
李世民为什么不喜欢武则天呢?因为李世民的性格很强势而且很阳刚,他宠幸的那些嫔妃,全部都是温柔贤惠的那种小女人。所以当他对武则天的性格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对这女人就根本提不起任何兴趣了。这就是个阴阳互补的事,性格太强势的女人就不会被有阳刚气息的男人吸引。所以也就是小男人会喜欢武则天这种女人。
虽然武则天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浪费在了深宫里面,但是就在她二十六岁那一年转机出现了。当时李世民病重,太子李治就天天去伺候他。结果去的时候,看见武则天在旁边站着,他一下就看上了。
有人问了,李治咋还能看上他爸的老婆呢?这不是乱伦吗?这就是您太不了解唐朝皇帝了,唐朝皇帝每天的日常不是绿爹,就是绿儿子。而且李唐皇室本身就带有一点胡人的血统。试想,就胡人那套社会制度,急眼了,什么乱伦的事干不出来呀!
李世民驾崩之后没有多久,高宗李治就把武则天接进后宫了。高宗本来是有老婆的,他老婆就是王皇后,除了王皇后,他还有一个非常宠幸的嫔妃,叫做萧淑妃。结果武则天一来,王皇后和萧淑妃等于都失宠了。她俩一看皇上天天和武媚娘这狐狸精搞在一块,于是这两个人就摒弃前嫌,每天开始疯狂地向高宗投诉武则天,统一战线,共同抗武。武则天马上也展开反击。
这三个人当中,明显是武则天优势最大。因为当时除了是她独占高宗的宠幸之外,她还有一项对自己非常有利的政治资本,就是生了一个儿子叫李弘。于是武则天就遵照着“母凭子贵”,开始冲击皇后宝座。
关于武则天掐死亲生女儿,栽赃王皇后一事,疑点重重
生下李弘两年后,武则天又生了一个女儿。王皇后有一天去探望这个小女孩,就在那儿逗小孩儿玩了一会儿。玩完走了以后,武则天赶紧进来,亲手把自己的女儿在摇篮里给掐死了,然后假装什么事没发生就走开了。后来高宗来了,本来高高兴兴进来想看看女儿,结果掀开被子一看,女儿死了。武则天赶紧在那儿故作惊讶,然后大哭。高宗就问谁是最后一个进来的,身旁这些宫女儿其实早就被武则天发展成了自己人了,发展成了自己的眼线了。所以所有人就一口同声说是皇后,王皇后最后一个进来。高宗就在那儿咆哮道:“后杀吾女。”
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新唐书·后妃列传》
这一个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当中都有记载。这件事情到底是真的假的,我在这儿其实不想下一个武断的定论。但是我想提一个小细节,就是后来当高宗起了要废王皇后的念头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很多大臣就天天上书皇帝,有的大臣反对废后,有的要求废后,皇帝也对他们的奏折逐一批复了。当时宫廷里面也发生过很多次高宗和大臣们之间进行的对话,天天争论废不废后这个事儿。
但是在所有的这些来来往往的奏折和对话当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到过皇后杀婴这个事儿,包括皇帝本人,他也一个字都没有提起过。我们会不会觉得这个事情有点奇怪呢?
- 如果王皇后真的被栽赃,说她杀了皇帝的女儿,这可是件大事儿,绝对不是一件小事儿。为什么翻遍史料,所有人对这件事情只字不提呢?
- 到后来,武则天赢得了这场政治斗争,在把王皇后和萧淑妃两个人打倒之后,高宗和武则天开始给王皇后罗织罪名,天天对她进行审讯。但是我们翻遍各种史料,也找不到王皇后杀婴这一项指控。按理说如果杀人这件事情真的存在,皇帝怎么可能在查办王皇后的时候对这件事情只字不提呢?这个为什么不是一个罪名呢?
- 退一万步说,就算皇帝不提,你武则天也不提吗?武则天这个时候难道不应该去网罗所有她能够搞到的罪名,一股脑儿地扣到王皇后头上吗?为什么在史书当中对于杀婴这件事情的后续没有一个字的记载呢?
- 美国著名的汉学家罗汉(N.Harry Rothschild)在他的书《武曌》里面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难道记录了武则天杀女儿这件事情的史官,当时就躲在帘子后面看到了,武则天把自己的女儿给掐死的吗?不然的话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 我们知道《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就是记载了这个故事的两本史书,都是宋朝年间修的史书,距离当时其实已经过去了几百年的时间。那么这两本书如何以这么肯定的口吻来说,这一件事情确实发生过呢?
我个人的倾向是王皇后被废和杀婴事件应该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因为这一件事情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它属于后人的一个杜撰。
王皇后被废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她没有给高宗生下儿子。再加上武则天每天在枕边儿煽风点火,导致王皇后和萧淑妃两人先是被关起来,然后武则天又下令把这两个人各打一百大板,直打得皮开肉绽。最后把两个人砍掉手脚,泡到酒缸里面活活地给泡死了。
关于李弘的死因,诸多的史料记载也不一样
大臣许敬宗劝高宗立李弘为太子,高宗答应了。李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史书记载说,李弘的性格首先是爱哭,大概是因为他小时候武则天经常去洛阳,武则天一离开长安去洛阳,李弘受不了就哭,而且是哭得非常厉害。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武则天不在了,还是怎么了。除此以外,李弘还非常谦逊有礼,而且仁慈,非常符合儒家对于皇帝的这一套要求,所以高宗很是喜欢他。但是李弘太子体弱多病,常年患有肺结核。结果就在公元675年,二十三岁的李弘突然在宫中暴毙。
李弘是怎么死的呢?根据《唐实录》的记载是病死了。因为他体弱多病,死之前,他的身体状况已经是每况愈下,最后病情爆发,就去世了。这是《唐实录》这么写的。
《唐实录》属于当时官修的史书。可是你再去看后来的那些记载,越往后看,就会发现这个事情已经完全变味了。
在将近一百年之后,也就是唐肃宗时期的《唐历》里面,这件事情就变成了是武则天杀害了李弘。但是武则天是怎么杀的呢?《唐历》没有说。再到后来,这个故事就越说越具体。在后面的《新唐书》和《唐会要》等等这些资料里面,明确指出就是武则天下毒,把李弘给毒死了。
武则天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呢?
《资治通鉴》里面的说法是这样的:萧淑妃有两女儿,在萧淑妃出事之后,她们就受了牵连,然后就被关押在掖庭宫里面。有一次太子李弘路过掖庭宫,发现这俩公主被关里头很可怜,就心生恻隐。李弘就去和武则天说,看自己这俩姐姐怪可怜的,给她俩放出来找人嫁了吧。武则天听了以后,表面上同意了这个请求,但心里面非常生气,心说没有老娘斗倒姓萧的,你现在早让她给整死了,你知不知道?现在居然还为她家闺女求情。所以武则天从这一件事情之后,就开始讨厌太子,最终导致她毒杀了李弘。这是《资治通鉴》的说法。
那么武则天毒杀李弘这个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我认为这件事情根本想都不用想,就是假的。而且它在武则天所有类似的故事里面是虚构的可能性最大的一件事。我之所以这么说,有五个理由。
?李弘为萧淑妃的女儿求情这件事儿,事情本身太小了,小到根本不可能是武则天起杀心的一个原因。就算武则天性格再狠,我们用常识去推断以这种程度的事儿,可能成为一个人杀死自己亲生儿子的理由吗?我们用一个正常的逻辑去想一想,充其量骂他两句,说他不懂事,这还说得过去。直接因为这事儿武则天就痛下杀手,这个就已经不能用奇怪来形容了,我觉得太牵强了。
?李弘求情这个事儿发生在他死的前四年。像这种小事儿,我觉得用不了几天,撑死一个月,武则天火气再大,最多一个月,怎么也该消了吧。不可能说因为这事儿恼火在四年以后才去杀他,中间这四年干吗去了?
?有人说了,武则天杀儿子不是因为这一件事,可能就是因为这种类似的事发生了很多次,体现出李弘是一个很软弱的人,武则天觉得这个儿子太无能,太妇人之仁,根本当不了皇帝,所以把他杀了。
我认为这个说法更没有道理,这和道理是相悖的。因为显而易见,如果武则天真的是那样一个所谓的权利野兽,那么像这样一种性格比较软的皇帝,恰恰是滋养武则天权利的温床了,这种皇帝恰恰是武则天最需要的。也正是因为像高宗这样的人,气场相对弱一些,武则天才方便为自己获得一个更大的权力,才可以更好地去压制或者是去控制他们,来为自己的政治野心服务。她怎么可能会希望高宗和自己的儿子是一种有主见,性格强势的人呢?
?杀死李弘冒险太大。常言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暗杀皇子这种事情,需要冒很大的风险。不被人知道还则罢了,如果一不小心被揭穿,那武则天可就完了。所以杀李弘这事可以说是毫无必要。武则天那么精明的人,她会为了这么一件毫无必要的事情而去冒这么大的一个风险吗?
?杀掉李弘没有用。李弘死了之后,武则天还有三个儿子,难道要把他们一个一个都杀了吗?除了武则天的儿子,还有别的女人的儿子,你不杀他们,光杀李弘有什么用呢?杀了一个,还不是由下一个儿子来当太子吗?
所以说综上所述,说武则天毒杀了自己亲生儿子这一种说法,它的可信度是非常低的。
在很多史料里面,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就是武则天巴不得高宗死,她天天盼着高宗死。
故事是这样的,说高宗的身体长期以来就不好,有高血压,发作的时候,经常头晕目眩,眼睛看不清东西,再到后来他就双目失明了。这个时候唐高宗的侍医秦鸣鹤用大秦医术(即古罗马医术)给他看眼疾,说医这病需要针灸,给他扎两根针,扎到脑袋里面,有两个穴位,给他扎通了,这眼睛就好。武则天在旁边听完就大怒,说你想毁坏皇帝的圣眼,想让皇上破相吗?侍医秦鸣鹤在旁边吓得赶紧趴到地上磕头。这个时候高宗发话了,说可以试试。武则天没办法,皇上都说了,那试试呗。结果,这个侍医两针下去,高宗眼睛真的好了,他就赶紧对着武则天惊呼,说我看见你了,我眼睛好了。这个时候武则天就像川剧变脸一样,一下子又假装高兴起来,并赶紧吩咐人抱了一百匹绸子出来奖赏给侍医秦鸣鹤。
《新唐书》记载的这件事,说明武则天是巴不得让高宗死,所以她不想让医生给高宗治病,才会在一开始进行阻挠。但是后来治好了,她没有办法,只能是这样假装高兴一下了。
可是首先就算这个事儿是真的,也未见得是武则天不想让这个医生给高宗治病。为什么没有可能是武则天真的觉得在脑袋上动手脚不太合适呢?因为古人们对人的头部本身就是有很强的保护意识。《三国演义》里面曹操不也怕嘛,明白吧,谁愿意在头上动刀使针呢?
其次就是曾经有一回,高宗当时想要亲征百济,就是去打朝鲜。可是在古代,皇帝亲自出征,就相当于是把自己的命给压上去了。为什么?第一,很有可能战死。第二,当时医疗条件差,水土不服就很容易出人命。所以当时武则天就说你身体差,北方这鬼天气,你旧病复发怎么办,不要去了。高宗一听,也是这个理儿,结果就没有去。如果说武则天是真的想要弄死他,当时应该劝他去才对。
有人说可能当时不是时候,还不能让他死,现在是时候了。我觉得这个说法其实也有一点牵强。毕竟当时高宗双目失明的时候,距离他驾崩其实已经没有多久了,对于他的身体状况,是个明眼人就能看得出来,已经很明显的是一个僵死的状态了。武则天实在是没有必要去冒这个风险,也没有必要落得这样一个“弑君”的名声。更何况高宗就算是死了,也是太子继位,怎么轮也不可能轮到你一个女人当皇帝。
有人说武则天后来确实当了皇帝呀,这只能用“事后诸葛亮”来解释。从武则天的角度来看,高宗的死不会对武则天有什么好处。所以武则天她诚然是一个为了权利可以大肆杀戮的一个人,但是我认为她没有到那种传统史观所说的,已经到了一个六亲不认的程度。所谓的武则天杀夫灭子的这些事情,在我看来,它们的疑点本身是非常大的,可信度并不能保证非常高。
当然了我在这儿也只是说一下个人的一个倾向。每个人的判断不应该是一样的。
如果这些事情属于后人的杜撰,那么史官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们是出于一个什么样的目的,要去贬损武则天的形象呢?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虽然武则天篡夺了唐朝的政权,建立了武周。并且她在位的时候极力地打压李唐皇室,甚至除掉了很多皇室成员。但是最终他毕竟还是不得不把政权奉还给了李唐,李家仍然是最后的胜利者。
那么对于武则天这样一个篡位者,我们觉得李唐可能会对她抱有好感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阅读史料的时候,会明显发现武则天的名声其实是从唐朝开始就急剧变差的,而并不是在后来的朝代才开始的。
就拿她杀李弘这件事儿来说,也是到了唐肃宗的时候就被人虚构出来。类似这样拿来攻击武则天的虚构的故事,在唐朝以及之后的史料当中,层出不穷。当中的很多,其实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去辨别真假。这是第一个因素,就是李唐家族的一个情绪。
?武则天作为一个女人,当上了皇帝,这个事情明显是完全违背儒家那一套传统礼教的。这正是所谓的牝鸡司晨,母鸡打鸣。所以当时的中国人一定会认为这是一件极其畸形和扭曲的事情,是一件完全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史官们必须想方设法地去证明,女人当政的下场就是这样的,这就是女人当政的下场。他们必须去证明,女皇帝会给国家带来灾难。只有这样,儒家的价值观才能够得到维护。中国当时上千年以来的整套的伦理道德的体系才不至于崩溃。
?当时的武则天做了很多有损风化的事情。比如说她养了很多男宠。唐朝的风气是中国历代王朝里面相对开明的,女人改嫁完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何况你是一个太后,有那么大的权利,哪怕改嫁也好,结果你单纯是为了发泄欲望而去找了这样一堆男人。
武则天当时挑男宠的时候,第一指标就是性能力。这种事情放到今天来说,其实这个女人都会遭到大众的道德谴责,很多人都会用一些很不好听的词汇去称呼她。更何况是在中国古代那样一个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社会。
其实根本想都不用想,就知道当时的人们会怎么看待她的这些行为。在当时的中国人的眼里面,武则天这个女人已经是脏透烂透了,无可救药。所以她在诸多的史书当中,以那样的一副形象出现,我觉得并不令人感到惊讶。
至于武则天的形象趋于正面化,其实已经是民国以后的事儿了。所以我们也会明显地发现,武则天这个人的历史地位是和中国女性的地位,以及中国人在性别方面很多价值观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在很多时候,武则天这个人本身已经不再简简单单的只是一个单纯的历史人物,而更多的是一个符号和象征。她其实就像她的无字碑那样,被后人出于各种各样的自己的需求,而在上面肆意地书写。其实历史本身又何尝不是这样一块无字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