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清朝“宗人府”是干什么的?为何妃子们闻之色变,宁死不去?

清朝“宗人府”是干什么的?为何妃子们闻之色变,宁死不去?

2020-07-23 16:00阅读(88)

清朝“宗人府”是干什么的?为何妃子们闻之色变,宁死不去?:宗人府设立于明朝初期,清朝建立后也沿袭设有宗人府。那么,清朝宗人府又是干什么的呢?宗人府的主

1

宗人府设立于明朝初期,清朝建立后也沿袭设有宗人府。那么,清朝宗人府又是干什么的呢?

宗人府的主要职责

平民百姓有九族,皇家也有九族。清朝自皇太极开始,规定了努尔哈赤的父亲,清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为“宗室”,宗室成员因腰束黄腰带而简称“黄带子”,黄带子是一群特殊的人群。

宗室成员必须要有人管辖,这时侯宗人府就应运而生。宗人府的主要职责就是记录和掌管皇家宗室嫡庶、名字、婚姻嫁娶、谥号、功劳罪过、安葬等事务。

宗人府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宗令,往下依次左、右宗正、左、右宗人,每个职位都是一人担任,由宗室的亲王担任,官阶都为正一品。明朝的燕王朱棣就曾经担任过左宗人一职。

《明史》载:“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并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属籍。

整个宗人府从宗令正一品官开始,依次往下最低官阶也有正六品,共有二十四人左右。只是每个新皇上任,职位人数会有所增减,略有变动而已,大体方向是不变的。


宗人府制订有专门的律例,来约束皇家宗室成员。一共26条规定,叫做《宗人府侧例》。明面上虽然有律例约束皇朝宗室成员,但在制订上和执行力上都是比较宽松的。比如犯了笞杖罪,可以交罚银两来顶罪了事,严重一些可以圈禁几天了事。有时宗室成员在外打死了人,也可以折为圈禁一年半载了事。

总的来说,宗人府人对宗室人员是有袒护的意思,除非犯了谋反大罪,触犯了皇帝底线的,才有可能被关进宗人府严加看管,终身囚禁。

因为黄带子身份超然,慢慢养成了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惹是生非的歪风邪气。在嘉庆年间,有一个叫敏学的黄带子借酒撒泼,把一个卖地瓜的平民打了。

(黄带子)

因为敏学当时没有戴黄腰带,所以很多人不知他真正身份,因此马上有人报了官。事情一闹大,嘉庆皇帝得知后龙颜大怒,正好也想借此打击一下越来越跋扈的宗室成员,杀杀歪风邪气,便下令刑部尚书秦承恩和宗人府宗一同协办此案。

当时宗人府宗令是仪亲王永璇,永璇为了避嫌不趟这浑水,刑部尚书秦承恩会错了嘉庆的意思,以为像以往一样会袒护皇族,于是指示刑部官员千方百计为敏学找理由开脱,只对敏学处以杖二十五,圈禁九个月,罚俸禄一年。嘉庆帝大怒,敏学仗势行凶,大大丢了皇家宗室的颜面,必须严惩不贷。

最终对敏学处罚如下:在宫门外重责四十大板,发配流放盛京,永远不许回京。另外刑部尚书秦承恩徇私枉法,降职为编修;就连宗人府宗令永璇也被罚俸三年。另外,嘉庆还以敏学为典型,一共查办了70户黄带子,都一起发配流放盛京。

(嘉庆)

古时侯但凡被发配流放的犯人,都是遣往一些苦寒极地,不死也会脱一层皮。这70户清朝宗室人员的的流放,又和一般的流放大大不同。盛京是清王朝的陪都,并不是什么苦寒之地,而且地方官员也在那里建造了一间大大的四合院,供这些黄带子们居住。说是流放,清朝政府还是照样好吃好喝供奉着他们。

清朝的妃子为什么对宗人府闻之色变,宁死不去?

清朝的后宫妃子只有慎刑司才有权力判罚,慎刑司隶属于内务府一个分支之一。所以,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说法,更谈不上闻之色变了。

皇帝的后宫就算表面多么太平,都是充满波谲诡异的地方,有时候得罪了人也不知道,终日活在明争暗斗之中,相对于慎刑司,后宫中的人心才是让人觉得害怕的所在。

后宫皇后的权力也蛮大,看哪个妃子不顺眼,可以滥用私刑,对妃子就地进行精神、肉体上的折磨和处罚,比如杖责、降级、罚跪等,而不需要经过皇帝或慎刑司批准。慈安当皇后,慈禧当贵妃时,慈安皇后就曾经以媚主之名杖责过慈禧。

综上所述,宗人府和妃子没有半毛钱关系,也没有闻之色变一说。清朝的宗人府掌管着皇家宗室的一切事务,明面上赏罚分明,实际上却是让礼部、刑部不能直接处罚、审判宗室成员,是一种变相的对皇家宗室的袒护;宗人府也是清朝统治阶层炫耀自身血统与众不同的工具。

2

我们现在看清廷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皇帝大怒之下将某个妃子打入宗人府,而这个时候那个妃子也会跪地求饶希望皇上原谅。

当时就在想,宗人府到底是个什么机构,这么吓人,难道里面都是各种折磨人的刑具吗?之后查阅资料才发现,其实有些电视剧对于宗人府的了解并不透彻,只是了解了个大概,就要把妃子送进宗人府。

宗人府到底是干什么的

宗人府设立于明朝初期,洪武三年的名字是大宗正院,到了洪武二十二年改称宗人府。明朝永乐以后,宗人府多由功勋臣子以及皇亲国戚管事,而它所管辖的事都移交给礼部办理,这个时候宗人府就名存实亡了。

清军入关后,顺治帝了解了明朝的具体结构,认为宗人府挺好,就遗留下来继续使用,主要由镇国公辅国公等有爵位的王爷掌管,而宗人府顾名思义,他管的就是“宗人”,何为宗人呢?就是宗亲,理解了宗亲我们就知道了,皇上的宗亲是谁呢?就是皇亲国戚,皇子阿哥以及其他的亲属了。

宗人府主要职责有以下几点

^图为清朝宗人府所在

一、记录,官方讲为修辑玉蝶,记录皇室宗亲的婚丧嫁娶,爵位的变更,以及对于他们的奖赏,功过,祭祀时间等等的事情,都需要宗人府进行记录,并且每十年要修成一本,然后保存。

二、皇室宗亲的传话者,因为皇室宗亲太多了,请求也就太多,要是一有请求皇上就接见,那一天不用干别的了,所以,但凡宗亲们有所请求比如人才的引进或者其他事项,都需要和宗人府汇报,然后宗人府整理之后,向皇上再汇报。

三、监禁。这就说到关人的问题了,当时皇亲国戚太多,而主管刑罚的大理寺还没有权利直接抓人,都是需要宗人府抓起来再联合审理,当然了,不让大理寺直接管的原因,也是为了彰显皇家地位,毕竟是皇上的亲戚。而且审理的尺度也不同,判罚也相对较轻。

那么宗人府到底有没有电视剧里面那么可怕,好像进去之后必死还要惨呢?

并没有,宗人府虽然也有监狱,但是毕竟是关皇上的宗亲,更多的还是阿哥格格这类惹了皇上生气的人,虽然让皇上生气,但是皇上也没有处死他,所以保不齐那天就出去了,没准还会得宠,所以宗人府并不敢随意的用刑。

而且里面的装潢也比关普通犯人的监狱要好,虽然不至于摆上一张软床,但也不会用草席对付,脏乱不堪这种情况更不会发生了。

所以啊,宗人府是一个综合性的机构,并不是专门严刑拷打犯错的妃子的地方,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皇室的半个管家

那如果妃子真的犯了大错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就要说到皇室另一位“管家”了,内务府,内务府就是专门管理后宫的所在,包括给各个妃子们发供奉啦,皇帝赏赐的配送等等,都是由内务府操办。

内务府有一个下属部门叫做慎刑司,慎刑司就是专门判罚后宫嫔妃的,相比较送进宗人府,交给慎刑司才是可怕的,因为慎刑司知道,送进来的妃子一定是失了宠的,哪怕将来真的出去了,充其量就是打入冷宫,所以他们下手都非常黑。很多人进去被打的不成样子。

所以,如果说妃子们宁死都不想去的地方,更应该是慎刑司,每天锦衣玉食的生活习惯了,进了慎刑司不仅没有人伺候,还要挨打,当然是死都不愿意去了,因为进去了可以说是生不如死啊。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3

宗人府是中国明清时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皇帝作为九五至尊,一国之君,如何管理皇子妃嫔、宗室子弟也是一个大问题,因此,宗人府这一主管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便应运而生了。



宗人府设立于明朝初期,由明太祖朱元璋创立。初称大宗正院,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改为宗人府。清朝入关后,其国家机构大部延袭明制。顺治九年(1652年)设立宗人府。

作为服务于皇家的机构,宗人府的职权范围相当广,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编撰玉牒,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宗人府的最高长官叫宗令,一般由亲王或郡王当任。宗人府与内务府、詹事府并称为清朝三大内廷机构。


清朝宗人府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如果某位宗室成员犯了重大错误而受到处罚,也是由宗人府来负责记录和执行。清朝皇子犯错有一个通用的办法就是圈禁,就是把人禁锢在一个地方。比如九子夺嫡中最先出局的皇太子胤礽,在康熙亲征葛尔丹期间私做龙袍提早做起了皇帝梦,康熙知道后一怒之下废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将他交由宗人府圈禁,结果把堂堂废太子逼成了一个疯疯癫癫衣衫褴褛的落魄皇子。九子夺嫡雍正胜出后,除了支持他的十三阿哥,其他几个阿哥都受到了沉重打击,大阿哥胤禵、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等雍正的政敌全部被交与宗人府圈禁致死,严重的还要从宗室玉牒中除名,这就意味着被处罚人以及他的后代,从今以后都不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了。


不过,在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宗人府一般只针对男性皇室成员进行家族管理,女性成员,特别是那些妃嫔,一旦犯错,则另有机构执行处罚,之所以妃子们会对宗人府“闻之色变,宁死不往”,大概是以为宗人府的刑罚特别严重。而事实上,针对妃子们犯错,清朝是交由慎刑司处置的,这一机构录属于内务府,其处罚力度绝对比宗人府来的强,许多宫人都经不住慎刑司的处罚,身心都遭到巨大摧残。


在戒律森严的清朝后宫,妃子犯错,内务府主掌对她们的处罚,并交由慎刑司执行,视情节轻重,处罚方式也各不相同。最轻的就是降位,即自上而下降低身份,比如光绪帝的爱妃珍妃、瑾妃就被慈禧连降两级贬为贵人,还有贬奴、打入冷宫,体罚中有禁足、罚跪、掌嘴、廷杖等等,最严重者,赐自尽、处死。像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慈禧命太监崔玉贵把她塞进井里淹死。

因此,宗人府主管男性皇室成员,慎刑司所在的内务府,则主要管理皇帝和后妃、宫女、太监们的吃喝拉撒睡、分赏、处罚。总的来说,清朝的皇帝素质还是比较高的,清朝的后妃、宫女大体上日子要比前朝明朝好很多,但是所有的后妃最惧的还是处罚,体罚是大事,被打入冷宫失宠于皇上更是大事中的大事,唯有小心翼翼,才能在竞争激烈,勾心斗角的后宫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4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清宫剧多了就给我们普及了很多名词,但是题目明显将“宗人府”和“内务府”混淆了,很多清宫剧的编剧也是乱来一通,为何这样说呢,请看下面的解释。

1、宗人府与内务府

明朝朱元璋时期就开始设立宗人府,清朝建立之后沿用了这一制度,宗人府的主要职责负责皇室宗族的事务。

宗人府有几个主要职能:

记录皇族家谱,学名叫修辑玉牒:就是皇族所有人员相关信息必须登记入册,从出生,婚嫁,生育,去世都有相应记载;

分发皇族俸禄:在清朝八旗子弟躺在家里都有俸禄,更何况皇室子弟,宗人府会根据爵位、亲疏等等定期给与俸银;

管理爵位事宜:皇室子弟一般都有爵位,爵位的传承都要宗人府来确认上报,如果不是铁帽子王,那么后代的爵位都要递减,确认之后需要修改玉牒;

掌管宗室子弟刑罚:宗室子弟犯罪,通常由宗人府与刑部一起会审,当然对于皇帝直接下命令圈禁在宗人府的另当别讲;

宗室子弟教育问题:宗人府会办“贵族”学校,让宗室子弟接受良好教育;

发放救助金:宗人府还有一个突出的作用就是对宗族内贫困的家庭发放补助金,甚至是一手包办孩子出生、上学、婚嫁、去世所有费用。

内务府是清朝独有的机构,负责皇宫内事务,下属有七司三院,主要职能我概括如下:

管钱:管理着皇帝的小金库,并且帮助皇帝赚钱(依靠皇庄以及皇家垄断的人参等生意),皇宫里面的日常经费、人员俸禄等等都是内务府负责发放;

管人:从太监、宫女到宫内侍卫,都要经过内务府筛选管理;

管物:皇宫内的一切用物都是内务府负责请购分配;

管工程:宫殿、园林的修缮也是内务府负责;

管刑罚:皇宫内的刑罚由内务府审理,外面不得介入。

2、那么妃子是送到哪儿接受处罚?

宗人府能处罚宗族,内务府也能处罚宫内的不法之事,那么到底怎么分?

其实,我们仔细看可以发现一个规律:

宫外的都是归宗人府,宫内的都是归内务府慎行司!

皇宫内只住着皇帝、后妃、宫女、太监以及未成年的皇子、皇女,而成年后的皇子会搬到宫外,公主会出嫁,在外修建公主府。

所以《雍正王朝》里,大爷、太子、十爷、十三爷惹怒了康熙,都是被圈禁在宗人府。

而后宫的后妃犯事都是皇宫内的慎行司来处理,不会送到宫外的宗人府接受审判,这让皇帝的面子往哪儿搁。

所以后妃们应该是闻慎行司色变,但是皇宫外的子弟却都是闻宗人府色喜,这是为何?

3、为什么妃子闻慎行司色变?

其实这倒不是慎行司的刑罚有多残酷,最根本的原因是一旦被送入慎行司,那么她在后宫的一生就毁了。

作为皇帝的女人,平时犯点小错误皇帝都是装模作样给点惩罚,但是如果是进入慎行司,那么意味着皇帝已经彻底放弃你了,在慎行司接受处罚之后结局只有打入冷宫,这足以让所有的后妃胆战心惊。

宗人府需要分两部分看,一部分是皇帝下令圈禁的,那么就是真正进入宗人府受罚,但是环境也不可能像电视剧中那么恶劣,主要是限制人生自由。

一部分是宗室子弟犯罪,宗人府和刑部会审,通常出现的情况都是宗人府偏袒宗室子弟,只要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在宗人府的面子上最终都会罪轻一等,所以宗室子弟犯法被抓后就希望听到宗人府提审。

5

宗人府这个名称大家肯定不陌生。在很多清宫剧中皇族宗室或妃子一旦犯错,皇帝总会说,拖出去,着宗人府严加看管。

这时候犯错的皇族宗室或妃子都会瘫软在地,下跪求饶,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那宗人府到底是个什么机构?让这些妃子如此害怕和恐惧。

宗人府最早设立于明朝初期,那时候叫大宗正院。洪武22年才改为宗人府。他的最高执掌者叫宗人令,一般由亲王担任。

主要职责是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编纂玉牒,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记录罪责过失。

简单来说,一般的人犯错都会交于刑部审问用刑,而皇族宗室的人犯错刑部是管不了的。宗人府除了掌管皇族一般事务外,还兼有看管和处罚皇族宗室犯错的人,所以说它的权力还是很大的。

清朝的时候,沿袭了明制,顺治时出现了宗人府。

看看宗人府一般对妃子们用怎样的处罚手段。

掌嘴。很多妃子犯错,都是说错话,或者说了不该说的话,惹的主子不高兴。这发到宗人府,掌嘴就是常用的处罚。

拶刑。就是夹手指,正所谓十指连心,对手指动刑的痛苦程度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因为很多人都尝过手指被门夹的滋味。而拶刑可不止一下,要是拒不交代,宗人府那帮人能把妃子给夹的痛晕过去。

杖刑。顾名思义杖责对身体的摧残更甚,宗人府会顾及皇帝的面子,对妃子们是穿着衣服的杖责,要是刑部的话,还会使用裸杖。

幽闭。也就是关小黑屋。这种虽然不受皮肉之苦,但能在精神上把人折磨疯。

这只是几种基础惩罚,已经就让人望而生畏了。还有更狠的,那就生死难测了。

所以一旦发到宗人府,轻则受皮肉之苦,重则生死难测。你说妃子们能不闻之色变吗?

做女人难,做皇帝的女人更难。

6

看到这个题目,观景必须要来给题主科普一下,清朝的“宗人府”其实和妃子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和妃子们有关系的是另外一个机构。下面请看观景给大家一一道来。

清朝的“宗人府”到底是干什么的?

清朝的宗人府,是一个专门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机构,机构最高长官称为宗人府令(正一品官阶),都是由皇帝亲自指认的宗室王公大臣兼领,下属官员还有宗人府丞(正三品官阶)、宗人府理事(正五品官阶)、宗人府副理事(从五品官阶) 以及宗人府经历(正六品官阶)等。

清朝的宗人府是在顺治9年设置的,还是沿用明朝宗人府的制度。清朝的宗人府不但要管理皇室宗族的谱牒、爵禄、赏罚、祭祀等事务,还要负责皇室男性成员被皇帝惩罚后的留容问题。

在清朝的刑部根本就管理不了皇室宗亲,也没这个权力。有这个权力的就是宗人府,他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皇室宗亲。在清朝如果是被关进宗人府的多般是犯了大罪的皇族成员,一但被关了进来,再想见天日就很困难了,几乎是囚禁至死,能出来的只有个别人。

身为皇室宗亲,虽然被关进宗人府,他们还是有下人在里面好生侍候的,吃好喝好,就是不能踏出宗人府专门囚禁皇室宗亲的“面壁房”半步。被关入宗人府的人,也不会像被其他审讯机构一样被打,原因很简单,皇亲国戚也不是说想打就打的,打了就等于是打皇帝的面子,还有一个原因万一被关之人被放出来了,到时候倒霉的就是自己。

如果被囚禁之人没有被放出来只能在里面等死,所以把谁关进宗人府这事,只能是皇帝说了算,就算是皇帝有决策权但也不能乱来,还是要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办事的。被关入宗人府最著名的就是和雍正帝有关的“八爷”爱新觉罗·胤禩。

与妃子们有关的又是什么部门机构呢?

在清朝妃子们谈之色变的是慎刑司,这个机构隶属于清朝的内务府。在众多的清宫剧中,我们都会看到把某某妃子交由慎刑司处理。但在史料记载中却不是这样的,清朝的妃子慎刑司也是没有直接的权利来审讯。必须要经过皇帝以及皇后娘娘发布圣旨或者懿旨后,再交给慎刑司处理。

“慎刑司就相当于皇宫内部设置的一个司法机构,权力相当大。妃子、宫女、太监进了慎刑司,往往不死也会脱层皮。所以,妃子、宫女、太监畏惧慎刑司,视为“鬼门关”。

清朝十大酷刑,很多都被用至慎刑司,所以进去的人不死也要脱成皮,往往很多人被屈打成招。这就是很多妃子宁死也不愿意去的原因。

请朝的妃子们如果犯了大错,如若被皇帝处罚,其后果还是极其悲惨的。

7

清朝皇室内部有两大管理机构,一是宗人府,二是内务府。但是,根据各自职权来看,宗人府应是令各亲王、郡王等皇室子弟闻之色变的地方,而内务府的下设机构慎刑司才是令嫔妃、宫女、太监们闻之色变的地方。

那么,宗人府为何会令亲(郡)王等皇室子弟闻之色变呢?

清朝“宗人府”,设立于顺治九年(1652年),最初职责是“掌皇族属籍,以时修辑‘玉牒’,辨昭穆,序爵禄。”

比较有名的就是宗人府修辑的“玉牒”,到了1921年的溥仪小朝廷时期,最后一次清朝宗室“玉牒”修辑完工时,达到了7000多页,记载的清代宗室男性更是多达10万余人,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份族谱。

后来,清朝又根据满人执掌天下,汉人辅之的治国理念,为了防止一些权重的满人搞阴谋,又将监管满人的职责交给了宗人府,而为了平衡宗人府的权力,皇帝又在皇室内部设立了一个内务府。

同时,为了防止宗人府的人员“不作为”,朝廷又设立了一个御史机构,负责巡查各地,负责上奏弹劾各地有问题的官员。

总体来说,宗人府就是维护皇权的直属权力机构,每遇皇权更替,其作风就更加显现。

例如:据《清史稿》、《清皇室四谱》以及《世宗宪皇帝实录》等史料记载,“九子夺嫡”落幕后,宗人府就曾向雍正皇帝奏请“削去允禩、允禟、苏努、吴尔占、弘时等宗籍。”而胤禩还曾被囚禁于宗人府,身边只有两个太监。同时,在后来慈禧太后发动的“辛酉政变”中,载垣、端华等人,也曾被囚禁于宗人府,并被削去宗籍、革去爵位。

此外,一旦皇亲国戚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相互间发生纠纷、皇子婚配的规范等皇室庶务事件,宗人府则会按照《钦定宗室觉罗律例》、《钦定宗人府则例》及《钦定王公处分则例》等律法进行处理或调节。如:据《清会典·宗人府》记载:“凡福晋夫人之号,各视其夫之爵认为差。亲王正室封亲王福晋,世子正室封世子福晋,郡王正室封郡王福晋。亲王封侧福晋四人,世子、郡王封侧福晋三人。”

虽然,宗人府的实际掌权者(宗正、宗令、宗人)都是皇室中颇有威望的王公担任,但基本上都是挂名,而机构的实际管理者(宗人府府丞),则多由汉人担任。为的就是在审理皇亲国戚子弟的违法犯罪问题时,防止皇室人员不好下手或因感情有所偏袒。

其实,宗人府的机构并非清朝皇室独有,而是历史上的许多朝代都曾出现。如:北齐、隋唐、两宋的宗正寺、辽朝的特里衮、金朝的判大宗正事、元朝的大宗正府、明清的宗人府等。但是,其职责基本大同小异,都是管理皇族、宗族、外戚的纠纷、违法、婚配、丧葬、守护皇族陵庙、修辑“玉牒”等的皇室的内部机构。

那么,真正令嫔妃、宫女、太监们闻之色变的慎刑司又是怎样的存在呢?

慎刑司,内务府的下设机构,顺治十二年命名为“尚方院(司)”,康熙十六年改名为“慎刑司”,主要用来管理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的上等犯罪的人。同时,也是宫中嫔妃、太监和宫女的刑罚管理机构。

据说,慎刑司中共有72项酷刑,并且包括了满清十大酷刑,就算再硬的嘴巴也会被撬开。对此,有人说大多数站着进去的嫔妃、太监和宫女,就算能够活着出来,基本上只剩下半条命了。所以,也有人称慎刑司是“人间地狱”。

例如:《如懿传》里被诬陷关入慎刑司的愉妃海兰;《甄嬛传》中被关入慎刑司的欣常在(妃嫔)以及苏培盛、崔槿汐、剪秋、江福海、周宁海等宫女太监;《延禧攻略》中嫁祸璎珞的太监寿锡、宫女玲珑等,下场都是非常凄惨的。

因此,可以说清朝的“宗人府”是皇室子弟闻之色变,宁死不愿去的地方;而清朝的慎刑司才是妃子们闻之色变,宁死不愿去的地方。

图片来源网络

8

自古就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也有官官相护,有了保护伞的皇亲贵族们受到的处罚自然就会很少,而且在清朝的袒护形式更加明显,因为在清朝有个叫“宗人府”的地方,是个很恐怖、专门处罚皇族宗室的地方,皇子们在外面即使犯了死罪,在这里也不会执行,但对后妃们有所区别,她们是闻之色变,宁死不去。


在清朝,宗人府是个专门管理皇家宗室谱牒、爵禄、赏罚、祭祀等事务的机构,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记录宗族子女嫡庶、名字封号、嗣袭爵位、生死、婚嫁,既管理人丁户籍,也国力祭祀礼仪,俨然一个小政府。
宗人府的服务对象是特定的,那就是皇室家族,协助皇帝处理皇亲国戚之间的琐事和协调他们之间各种复杂的关系。
宗人府类似的机构在元朝时就有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保留了此机构,叫大宗正院,于洪武二十二年正式更名为宗人府。

满清入关后也延续了此机构,以此来管理皇族的户口,保证皇族血统的纯正,是皇家宗室的大管家。


宗人府的当家大总管一般都是由皇帝最信任的亲王或郡王来担任,在家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类似于族长,皇帝也是宗族的一份子,对他似乎也有点忌惮三分吧。
宗人府有一项令皇家贵族们惧怕的职能,那就是它有权处置犯了错的皇室成员和宗族子弟,皇家为了顾及自己的颜面,对于犯了错的皇子皇孙是不会交给刑部和大理寺来审理的,而是由自己内部消化。

在清朝,对于皇室子弟是没有死刑的,他们如果犯了错最多只是被圈禁致死,像康熙的太子胤礽,八爷胤禩等等都是在宗人府度过余生的。


虽然清朝祖制对后辈的规定很严格,但是到了实际生活中,因为宗人府的主管一般都是亲王或郡王,在这里任何一个进来的人都是亲戚,对他们袒护也在所难免,即便是犯了天大的错也不会杀头,无需经过传统的司法审理,宗人府反而成为了他们违法犯罪的温床和避难所。
皇子们在里面除了不能外出,其他的福利还是不错的,好吃好喝侍候着,还有下人照顾,一般进去的人,出去的机会是渺茫的,要看皇帝的心情,因此他们在里面大多是坐吃等死罢了。
而后妃们一旦被皇帝打入宗人府,就以为着她们失宠了,将很难再有翻身之日,远离后宫的权力中心,这些犯错的妃子就会被送到宗人府审理,而宗人府就是皇宫的衙门,审理的时候自然也会用上一些刑罚,不会 那么轻易的放过她们。

第一种是掌嘴,很多妃子犯错就是平时乱说话,她们之所以被送进宗人府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说错了话,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而到了宗人府,该老实交代罪行的时候却有一言不发,于是掌嘴是宗人府比较常用的一种刑罚。


第二种是拶刑,就是夹手指,正所谓十指连心,相信很多人都有过手指被门夹的滋味,然而我们被门夹只是夹一下,而拶刑可不止夹一下,何况这些妃子都是大家闺秀,哪经得住这等受刑,三下两下就痛晕过去。
第三种是杖刑,就是打屁股,对肉体的摧残程度极高,宗人府的杖刑都是穿着衣服打的,不像外面的监狱是光着屁股打,她们毕竟是皇帝的女人,即便犯了罪,在这方面还是没有人敢逾越的,只有慈禧太后打珍妃的时候,才光着屁股打,那是因为光绪皇帝太弱了,慈禧太后太强势了。
第四种是幽闭,就是把人关在黑屋子里,这种方法看似非暴力、无痛苦,实际上却是最残忍的,能让人生不如死,就是找个小黑屋,将犯错的妃子关进去,除了每天固定的从小窗口送吃的进来,没有人说话,没有光线,完全漆黑,仿佛与世隔绝,真的能将人折磨得发疯。
宗人府实际上也是皇帝排除异己、巩固权力的工具,将那些对自己皇位有威胁的宗族势力关进宗人府,还有些犯错的妃子,作为后宫争权夺利、争风吃醋的牺牲品,宗人府也是她们最终的去处,一旦被送进宗人府,那可就生不如死了。





9

说起清朝的这个“宗人府”,其实并非是清朝人自己建立的部门,而是在明朝的时候,由我们汉人最早建立。不过,大家不要对宗人府有什么误解,它不是一个主刑罚的部门,这只是它其中的一个职能,并且在清宫剧中被夸大了这个职能。

宗人府在明朝洪武三年设立,最初的时候称为大宗正院,到了洪武22年的时候,才改名的“宗人府”,到了朱棣登基后,这个宗人府基本上就名存实亡了,因为它的职能都被礼部执行,它自己本身没有什么实权了。

这个宗人府最终设立的时候,出于对皇族进行管理、服务、约束等目的建立。宗人府的存在意义,通俗来讲就是皇族宗室的后勤管理部门。

皇族的婚嫁、丧葬等事情,宗人府要办;皇族的奖赏、刑罚等事情,宗人府要执行;皇族的族谱记录、大事记编写,宗人府要执笔;皇族的爵位继承,俸禄多少,宗人府依然是主要的负责对象。这些事情,无一不是宗人府的职责所在。

满清入主中原以后,毕竟他们打仗厉害,但是治国定策的能力不是很有经验,这样一个超级大国的统治,他们没有自己更好的办法,最终选择继承了明朝的不少制度,宗人府也被延续了下来。

清朝与明朝在宗人府这一块差别比较大,因为明朝的时候宗人府名存实亡,但是到了清朝的时候又被重新起用了;再一个主要差别则是明朝的皇族人员众多,但是清朝最初的皇族基本就是努尔哈赤的家族。

为什么要提到这一点呢?因为这一点对宗人府的工作还是有很大影响的,毕竟宗人府的职能是一方面,但是人情世故又是另一方面。

宗人府对皇族的管理职能赋予了宗人府巨大的权利,在计算俸禄数目、爵位继承、婚丧嫁娶等事情时,需要格外的严谨小心,毕竟这些大人物们很难伺候,万一有所纰漏,将赏罚的数目计算错误,后果不堪设想。

同时,宗人府还有一定的刑罚功能,主要也是针对皇族人员。这样的差事也是一个考验眼力和阅历的差事。毕竟皇帝的家事就是国事,虽然宗人府处置的大多数是内务事情,但是也有一定的“风险”。

皇帝的地位是封建社会的顶峰,他的喜怒无常,才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在清宫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一些耍手段的恶毒妃子或者被人做局设计的妃子惹怒了皇帝,皇帝有时候会冲冠一怒,将其下放到宗人府惩戒。

但是妃子和皇帝毕竟是夫妻,如果被罪责的妃子有一天和皇帝和好了,或者妃子背后有势力帮她赎罪出来了,那些曾经收拾她的宗人府人员,日子一定不会好过,当然了,宗人府主事有皇帝罩着,为了维护宗人府的职责也不会受到报复,但是下面执行的小职员恐怕就要遭遇了,有一天被收拾了,连喊冤的机会都没有,而对于这样的小事情,皇帝也不会亲自过问。

我们在清宫剧中,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皇帝怒吼着“将她圈禁宗人府”。妃子们一听到这话,就会瘫软到地上,或者脸色大变,她们会在这个时候露出恐惧的神色,然后苦苦求饶。这宗人府圈禁,究竟有多恐怖呢?让皇帝的妃子们如此谈之色变。

在宗人府,有一个地方名为宗人府空房,宗人府空房又有罪宗室,正是负责对皇室犯罪人员进行圈禁的地方。这个地方也没什么特别,就是一个小院子或者小屋子,根据级别不同,待遇也不同,这里没有残酷的刑罚,管吃管住无工作。

当然了,在这里也没有人,没有快乐,更没有奴婢,充分体现了“空房”这个名字,每天吃喝睡,睡了吃是圈禁的主要的生活项目。这样的生活对于养尊处优的妃子来说,比受到任何刑罚都要难以接受,她们的富贵生活自此结束,她们的绝世容颜从此再不见天日,只落得孤芳自赏的结局,等到言老色衰,脱离圈禁的她们更是生不如死。这样的折磨不如一死了之,这也是被圈禁的妃嫔多有上吊自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

宗人府对妃子的处置,趋向于今天我们说得冷暴力,想想一下你几天不许出门,不许玩手机的日子吧,那种痛苦你或许可以体会万一。

10

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白话几句。

近些年,清宫剧泛滥,打开电视,满眼皆是秃头大辫儿,张口阿哥,闭口格格,皇阿玛满屏走,皇额娘泪声悲,在迷惑那些不爱读历史书的少年靓女同时,多少也让人知道清代一些特有的机关单位,例如“慎刑司”、“宗人府”。

尤其是“宗人府”,在《甄嬛传》、《步步惊心》等清宫剧中,这个名词出现次数尤为多,皇帝震怒时,便下旨将某位阿哥、郡王,甚至是亲王等关入宗人府。

很多人疑惑,宗人府究竟是个什么地方?莫非就是皇家监狱?

事实上,宗人府并非清代特有的机构。这个机构出现于元末,最初叫做“大宗正院”。后明代建立后,一些机构延续元制。大明洪武年间,大宗正院改名为宗人府。其中最高长官名“宗人令”,由亲王担任。只不过明代之时,宗人府的作用不大,到了明朝中后期几乎成为摆设。

满清入主中原之后,沿袭明制,顺治年间重新启用宗人府,最高长官名“宗令”,依旧有贵族亲王或郡王担任。与“三法司”区别开,形成独立机构,主要负责管理并惩处皇族人员。另外设立“慎刑司”一处,专门惩处宫内以及各王府中的走动人员,比如嬷嬷、太监、宫女、苏拉等等。

宗人府对于皇族成员来说,是谈虎色变的,一旦关进去,等于终身监禁,很难有出头之日。但也不是所有皇族人员都往里面关,不是罪大恶极之人,轻易不往宗人府送。因此对于将谁关入宗人府,必须皇帝亲口说了算,而且必须按照严格的等级制度来判定。不够资格的,是不会被关进去的。

尽管宗人府也有惩罚制度,但没有大刑,主要惩罚方式为笞杖,毕竟皇族身份尊贵,动大刑的确有些过分。

宗人府有刑罚,但从来没有动过,因为管理人员没有动刑的权利,除非是得到皇帝圣谕。而皇帝是不会轻易颁发这样的圣谕的,毕竟关在里面的那个人是自己的亲人,打他们与自己脸面不好看。

不但如此,被关入宗人府的贵族们还有专人伺候,吃的也不错,喝的也挺好,还有御医负责看病,并非我们想象中的不堪。将其关入此处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遏制其自由,让其在此好好反省,而不是为了单纯虐待他们。

清朝被关入宗人府的贵族中,最著名的当属雍正年的“八爷”。八爷在宗人府依旧享受王爷待遇,雍正并没有派人折磨他,只不过不让他接触任何人,这一点就够令人苦闷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痛苦的折磨。

影视剧中,关入宗人府的亲王郡王动不动就要挨打受罚,其实根本不存在。管理宗人府的人员实则不敢得罪他们,毕竟这些都是贵族,是皇帝的亲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出去了,到时候倒霉的还是自己,因此好吃好喝好招待,就当跟贵族交个朋友,拉个关系。

另有一点,清代宗人府没有关押妃嫔的记录,首先妃嫔不够资格,其次这里不是关女眷的地方。妃嫔犯错,一般“打入冷宫”,而不是关入宗人府,因此不要被影视剧所误导。

参考资料:《清史档》,《清代皇室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