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著名的谋士有: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庞统、周瑜、徐庶、鲁肃、荀彧、许攸、沮授等。


最佳贡献者
2

郭嘉,孔明,庞统,司马懿,周谕,许攸,徐庶,法正,陈宫,陈登

3

诸葛亮、荀彧、荀攸、张昭、贾诩、郭嘉、庞统、鲁肃、田丰、法正,排名分先后,其中诸葛亮、荀彧、荀攸、张昭一档,贾诩、郭嘉、庞统一档,鲁肃、田丰、法正一档。

诸葛亮尽管并非完人,但绝对称得上是三国时期最具分量的人物之一,蜀汉政权的核心人物,历代文臣典范,即使放眼整个中国历史,像诸葛亮这种在内政、外交、治国、军事、经济,甚至文学创作、发明创造方面都有建树的全才也是寥寥无几。军师出身的诸葛亮身上有浓重的谋士痕迹,但他同时也早已超越了谋士的范畴,他在法治建设、治军、经济发展、廉政建设等方面的诸多贡献,显示了他在治国理政方面非凡的才华,排名该榜单的第一位当之无愧。

荀彧之于曹操,相当于萧何之于刘邦,和诸葛亮一样,荀彧也被视为历代文臣的典范,治国理政的大才。对于荀彧“清秀通雅”的评价其实很值得玩味,在我看来,荀彧是三国时期少有的真正拥有大智慧之人之一,他心如明镜,无论对于宏观局势还是微观细节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清晰的判断,是曹魏的基石人物,但他还是极有原则地坚守了一个汉臣的底线,在品德操守与个人能力方面,荀彧都无可指摘。

荀攸排名该榜单的第三位。我认为荀攸是整个三国时期“军师”这一名词最好的代表。三国时期由于战乱不断,军事作战对于各个诸侯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荀攸作为曹操麾下的头号军师,可谓是三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谋士之一,尤其是荀攸贯穿官渡之战全过程的出谋划策,是他个人谋略智慧的一次集中体现。荀攸其人,“外愚内智”、"外弱内强",行事周密谨慎,“算无遗策”,真实的荀攸也许比我们在史料中了解到的那个荀攸更加厉害。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可见张昭在东吴的分量。张昭身上其实有一定的学者特质,作为是东吴首屈一指的文臣,张昭长于内政,在政治、经济、文学、书法等方面都有建树,甚至还曾为《左传》《论语》作注。不过我个人认为,与诸葛亮、荀彧、荀攸三人相比,张昭学识有余,“通透”不足,故排序次之,赤壁之战主降是其败笔。

诸葛亮、荀彧、荀攸、张昭,均是各自政权的基石和核心人物,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本朝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故排名第一档。

贾诩是曹操麾下最著名的谋士之一,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便是在曹操指定继承人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因而曹丕即位后受到曹丕格外厚待,被拜为太尉,位列三公,为魏文帝帝师,在魏国的地位如日中天。贾诩在曹魏残酷的内部环境中巧妙明哲保身,后人常称其为三国中最聪明的人之一,在曹丕称帝后名望达到巅峰。

郭嘉号称“鬼才”,在军事谋略方面常有神来之笔。郭嘉的加盟为曹操阵营注入了难得的新鲜气息,他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谋定袁尚、袁谭,准确论断吕布、孙策等人的命运,被誉为“世之奇士”。

庞统与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从策划刘备入川的过程来看来看,庞统在军事作战方面造诣颇深,在战略谋划、虚实转化、地形运用、行军作战等方面都很有心得,作战构思精巧,的确名不虚传。

贾诩、郭嘉、庞统,均在某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才华得到世人肯定,故排在第二档次。

鲁肃长于战略与外交领域,是维系三国平衡的重要力量,在赤壁之战劝说孙刘结盟中发挥重要作用,随后主持军政,维系孙刘联盟,恪守原则,深明大义,表现非常突出。

田丰是袁绍手下的第一谋士,被赞为“权略多奇”。田丰虽然戏份不多,但其谋略才能在三国中很可能处于顶尖一档,早期袁绍听从田丰建议,颇有成果,官渡之战中田丰的计策不被袁绍所用,但他的聪明才智却是世所公认。

法正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夺取益州,法正投靠刘备后在治理益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在刘备夺取汉中之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巧妙献计斩杀夏侯渊,尽管效力刘备时间不长,但法正屡献奇策,刘备和诸葛亮对他都有很高评价

鲁肃、田丰、法正均是有才略之人,不过鉴于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力稍稍逊色,故排名第三档次。

4

三国的斗争,不只是刘备、孙权和曹操的斗争,更多的是幕后谋士的斗争。

第一名:郭嘉

郭嘉是著名的军事天才,郭嘉此人神机妙算、当机立断、料事如神、敢出险招。

但英年早逝,我们举郭嘉参与的最后一次战争为例,征乌恒,也就是我们的少数民族,大本营就是现在的锦州。我们知道当时的少数民族是站在袁绍这边,“官渡之战”袁绍战败后,他们的余部势力勾结乌丸抵抗曹操。

我们知道锦州在东北辽宁,曹操大本营在河北邯郸临漳县,路途十分遥远,当时很多人反对曹操攻打乌丸。因为如果倾巢攻打乌丸,那么南方防守势必空虚,容易造成前后受敌的局面。

但是,郭嘉却主张攻打乌丸,理由有二:一是正因为乌丸远,所以乌丸绝不会想到自己会被打,因此攻其不备,可取胜。二是刘表座谈客耳,只有嘴上功夫,不敢攻打我部。

因此郭嘉是一个识人高手,看透了袁绍、看透了刘表、欣赏曹操,几乎看透了曹操所有的敌人。

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出自《郭嘉传》曹操所说。

第二名:诸葛亮(卧龙)

之所以把诸葛先生排第二,有这样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诸葛亮的才能就不必多做追溯,诸葛先生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借东风、火烧赤壁、空城计、七擒孟获,可谓是神话一般的相国谋士,但是诸葛先生不仅有谋士之才,更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也就是说诸葛亮既是杰出的军事家,更是杰出的政治家,具体表现在刘备死后辅佐后主刘禅。

第三名:司马懿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司马懿善谋奇策,大司马虽然不及诸葛孔明但是他本性多疑,很多事情能够猜透诸葛亮的计策,两次率领军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没能战胜司马懿,可见司马懿的才智多谋。

司马懿有杰出的政治才能,在三国后期,司马懿逐渐掌握了魏国的实权,后其后代建立西晋王朝,从一个马夫到一国之君,也是颇有才能。

第四名、第五名

第四名凤雏庞统、第五名周瑜,这二人的聪明才智想必大家都是有所耳闻,庞统败给了他的傲慢。

周瑜是英年早逝,正史记载的周瑜是非常聪明的,如果按照正史不考虑民间口碑,周瑜可以排到第二位与诸葛先生平级。

小结

第六名到第十名已经没有排名的意义,不分先后,前五名有具体的事例支撑,排名多少有一定依据。

不仅在三国时期,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都离不开谋士的参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朝廷斗争都离不开背后支撑的谋士。

5

贾诩,诸葛亮,许攸,荀彧,沮授,周瑜,郭嘉,庞统,徐庶,司马懿。(排名不分先后)

6

个人观点,

第一,贾诩

第二,郭嘉

第三,诸葛亮

第四,周瑜

第五,司马懿

第六,田丰

第七,沮授

第八,荀攸

第九,李儒

第十,许攸

其他如陆逊,陆抗,邓艾,姜维等等算在将领里了

7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各派军阀为了争夺地盘,也曾笼络士林人士作为自己的谋士。在三国历史上,这几个谋士可以排入前十。

一、诸葛亮。作为蜀汉的柱国之臣,诸葛亮无疑是三国时期的顶级谋臣,此人智谋超群,蜀汉也正是在他的规划领导下才走向强盛。

诸葛亮足智多谋,不管是军事,还是政治、文辞,诸葛亮都位于三国士林前列,因为他对蜀汉有开创之功,再加上他在民间有崇高的威望,所以诸葛亮便位居三国谋臣第一。

二、郭嘉。郭嘉号称“鬼才”,其善出奇计,深得曹操的信任。郭嘉曾协助曹操底定北方,他是曹操麾下的首席谋士。

民间曾有言:“郭嘉不死,诸葛不出”,可见郭嘉本人之才能。郭嘉的谋略可以位居三国谋士前列,因为他去世较早,所以影响不及诸葛,因而,郭嘉位居第二。

三、司马懿。司马懿号称“冢虎”,其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能忍的谋士了,也正因为这一点,他最后才得以独揽曹魏大权。司马懿历经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世,是真正的四朝老臣,因为他的子孙后来统一全国,所以依照这个贡献,司马懿则排第三。

四、贾诩。贾诩是曹魏阵营中重要的谋士。贾诩有“毒舌”的称号,他曾先后侍奉董卓、李傕、张绣、曹操、曹丕五任主公,和郭嘉相似,贾诩也善使奇计,其谋略甚至不下于诸葛。因为贾诩晚年并没有直接参与军事作战,所以其可以排列第四。

五、庞统。庞统道号“凤雏”,演义曾有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见庞统本人的才学。庞统长相丑陋,所以其早年也多遭冷落,直到遇见了刘备,他才得以崭露头角。庞统是蜀汉仅此于诸葛亮的谋士,其排名第五当之无愧。

六、荀彧。荀彧也是曹操身边重要的谋士,曹操甚至称荀彧为自己的“张良”。荀彧长期为曹操处理相府内务,深得曹操的信任。不过,荀彧虽奉曹操为主公,却心向汉室,所以他后来才被曹操逼死。

七、周瑜。周瑜是吴国早期的重要谋士,其文武双全,是三国时期的江东俊才。周瑜的统兵才能不下于诸葛,其曾在赤壁一役中大败曹军,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得以名扬天下。周瑜虽有才干,却英年早逝,这对于东吴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损失。

八、沮授。沮授是袁绍麾下的重要谋士,其曾辅佐袁绍兼并幽州。沮授的才能不亚于荀彧等人,其智略超群,忠贞不一。官渡之战后,沮授为曹操俘虏并杀害。

九、法正。法孝直是益州良臣,其军事才能也堪称一流。刘备入川后,法正就成为了刘备身边的重要谋士,其智略超群,深得刘备的信任。法正曾帮助刘备夺取汉中,若不是其去世较早,恐怕蜀汉核心集团中也会有法正一席之地。

十、陆逊。陆逊为江东才俊,其以战闻名,又以战而没落。陆逊曾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蜀军,后来,他又指挥吴军两度大败魏国军队。因为夷陵之战的胜利,陆逊也奠定了其吴国柱臣的地位。不过,就是这样一位战功卓著的谋臣,晚年依然得不到孙权的信任,因为陆逊名声太盛,所以孙权晚年便对其有所提防。东吴赤乌年间,陆逊卷入了吴国太子之争,孙权猜忌陆逊,其最终便遭贬谪而死。






8

妇孺皆知的《三国演义》影响力强大无比,其“捧刘贬曹抑孙”的大框架之下,当然而然,三位大佬帐下谋士,有些人被捧得神乎其乎;有些人被贬得一文不值;有些人变成被人人欺负的“老实人”;其他诸侯帐下实力超群的谋士只是“一闪而过”等等,人毕竟有“先入为主”观念,受其影响,难免有些不“公正”的判断,“事实胜于雄辩”以事实来排行是比较公正的。

谋士的职责是为大佬们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其中“战略”和“战术”还是有区分,简单讲“战略”是制定发展规划,“战术”是实施规划中解决实际碰到的问题,由此可知,战略意义更胜于战术意义,故此,谋士排列以提出的“战略”高明与否判断更合理一些。

从所提出的军事战略角度上,排名如下:

TOP1鲁肃:相比诸葛亮早七年,公元200年,鲁肃头一次与孙权见面之时,就提出“立足江东,观天下局势;趁北方多事之秋,剿灭黄祖,进伐刘表,占有长江以南全部地区,然后称帝建号,进而夺取天下。”东吴版“隆中对”,东吴也一直贯彻此策略,虽未能统一天下,至少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还提出“联合刘备抵抗曹操”的战略,当时曹操势力最强大,孙权、刘备一大一对打曹操只有死路一条,联合才是生存之道,东吴集团中只有鲁肃看透此道理。从而联合刘备在赤壁大胜曹操,反之周瑜、吕蒙等人所坚持的单打独斗,虽志气可嘉但是行不通,最终东吴和蜀汉再一次联盟抗曹魏事实足以说明此点。鲁肃是严重贬低的谋士,其在战略上深度三国时期无人能及。

TOP2 诸葛亮:大家都熟知,其制定的《隆中对》成为刘氏集团发展规划目标,让原先“身无立锥之地”的刘备终建立蜀汉政权。

TOP3 荀彧:其所提出的“先稳固兖州根据地,以此再制天下。”“迎奉天子”等大战略之下,曹操“以弱胜强”打败袁绍终统一北方。

TOP4沮授:袁绍未采纳其所提出“奉迎天子”;反对“诸子分立”,以“万人追一兔”故事,劝导早定名分;不必急于决战,要采取疲劳战术,消灭曹操等等战略,以致于让袁绍政治上处不利地位;袁谭、袁熙起内讧,让曹操“渔翁得利”;在官渡兵败于曹操,最终袁氏集团灰飞烟灭。

TOP5 田丰:其所提出“早谋取许都”;官渡之战前夕,曹操征东讨伐刘备之时,“袭击曹操后方”等战略,其实可以“一招致命”曹操的几率蛮大,但终没有被袁绍采纳。

TOP6 刘晔:曹操攻占汉中之后,提出顺势攻击益州,但当时曹操未采纳,七日后了解到益州骚动的曹操再问是否可以进攻益州,此时,刘晔认为已失去机会劝导别进攻,足以显示其谋略;夷陵之战时期,刘晔劝导曹丕趁机攻灭东吴,曹丕未采纳,曹魏又丢失一次良机。

TOP7 郭嘉:公元202年,袁绍病死之后,曹操征讨袁绍两个儿子,郭嘉劝导别急于进攻,静待时机,两兄弟将会内讧,果然,两兄弟闹矛盾,之后曹操一个个击破;主张北上征讨乌丸,从而根本上消除袁氏势力集团。

TOP8 荀攸:公元203年,舍弃已经交恶的袁氏兄弟,曹操想征讨刘表。荀攸劝导曹操先解决袁氏兄弟,后正刘表。从而避免袁氏集团“死灰复燃”,还避免曹操两面受敌。

TOP9 庞统:刘备犹豫再三是否进军益州之时,庞统劝导说:“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从而刘备决定攻占益州。庞统去世早,不然会提出更多高明的策略。

TOP10 法正:劝导刘备攻占汉中,其理由为“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攻占汉中之后的蜀汉,更加巩固大本营益州的安全。


个人之见,难免有误,欢迎一起讨论。@叙三国

9

诸葛亮,庞统,郭嘉,荀彧,荀攸,程昱,周瑜,鲁肃,法正,徐庶……

10

三国时期虽然时间不长,但却将各种兵法演绎的淋漓尽致,精彩的三国,除了那些兵不血刃的沙场猛将之外,同样也给了众多谋士一个可充分表现的舞台。如果按照在各自军营所起到的作用来看,十大谋士应当如下:

1、戏志才

曹操初期谋臣,为人多谋略,曹操十分器重,不幸早卒,颖川人士。

《三国演义》中并未出场,陈寿的《三国志》中也是寥寥数笔。但此人是颍川名士,荀彧推荐,《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中记载:“彧言策谋士,进戏志才。志才卒,又进郭嘉。”

荀彧是先推荐了戏志才然后才是郭嘉,可想而知在荀彧眼中,戏志才应该比郭嘉更为智慧些吧。

2、郭嘉

史书上称郭嘉“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郭嘉实际上是曹操的第一谋士,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

官渡之战前,曹操麾下众多文武主导求和,唯郭嘉主战,并提出十胜十败论。

官渡之战大捷,郭嘉功不可没。

3、司马懿

年少有才,但不外露,在曹营颍川名士众多的情况下,司马懿采取收敛低调的策略,逐步登上曹魏政权的顶端。

司马懿与诸葛亮不分伯仲,不同的是司马懿最终助曹魏统一三国,而诸葛亮没有。

4、诸葛亮

诸葛亮以内政见长,蜀地贫瘠,又连年战败,蜀依旧可持续供给粮草,诸葛亮功不可没,但并没有《三国演义》中那班神话。

5、田丰

袁绍谋士之一,袁绍谋士虽然很多,脑子比较清醒的还要算田丰。料事如神。

官渡之战前曾力荐袁绍不可轻敌,要稳扎稳打。

可惜袁绍不听,最终死于牢中。

6、荀彧

曹操最信赖权臣之一,《三国志》中载:“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

荀彧,先为袁绍谋士,后投效曹操,参与军国决策,贡献颇大。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杀身亡。

一生中为曹操举荐文武无数,对曹魏的基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7、陈宫

曹操谋刺董卓未遂,被到处画图捉拿。逃到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手下的人抓住。陈宫,为人仗义,向来喜欢结交有志之士,于是弃官和他一块逃走。哪知中途曹操多疑,错杀了好人吕伯奢一家,而且还发表了千古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觉得此人乃“狼心之徒”,于是又弃曹而去。

陈宫选择辅佐吕布确实令人不解,不过吕布在接下来的表现还是证明了陈宫的能力。结局虽然悲惨,但也不能将吕布的低智商嫁祸给陈宫。

8、周瑜

周瑜字公瑾,是东吴最负盛名的大都督,周瑜的才能毋庸置疑,火烧赤壁让曹操大溃而逃足以让周瑜名列青史,避开演绎不谈,周瑜才智其实是高于诸葛亮的,只是死的过早,尚无法完全展示个人能力。

9、陆逊

陆逊火烧连营,打败刘备,一把火烧的蜀汉元气大伤,后经诸葛亮五年休养生息才得以恢复。《三国志》在记述夷陵之战时,对东吴的总兵力,有明确记载:陆逊五万人拒之,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余人。

10、贾诩

贾诩擅长使诡计,是唯一一个打着董卓旗号还能获得声望和名望的高手,一生就在用计。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都用他的奇计。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并为《吴起兵法》校注。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