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遭遇和打击,最能改变人的思想。举个例子,某人心中充满真善美,思想和行动都积极向上,感觉生活充满阳光,面前都是康庄大道。但是当这个人遇到一件不太公平公正或者寃屈的时候,向上下左右投去希望帮助或者为其主持公道的求助的时候,感觉非常的困难或无助,甚至于得到的更多的是冷漠或恶势的猖獗的时候,他的思想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他会认为原来社会比动物世界还冷酷无情和残忍,慢慢的他会变成一个魔头都有可能,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得以较好的生存和保护自己的权利!
失败了,失败乃成功之母。总结经验改变方式方法。以励再战。
否极泰来,古人早就说了,一个人不是穷到一定的程度不会改变的,一个人不是倒霉到一定程度也不愿意改变,一个企业,如果一直持续发展,也不会转型,道理都一样!
“思想”是现实世界的反应,当你出生,你最初接受的”思想”来自于父母丶亲情丶社会的影响,形成早期”思想”。
你可观察“学龄前”儿童的”思想”就是受父母的影响。随着孩子成长,进入小学,这时主要受老师的“思想”的影响,故而老师说的是“圣旨”,对父母的话开始有质凝了,在孩子心理,老师说的往往比父母对,这就是第一“逆反期”。
随孩子生活经历丶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知识量增长,特别是进入“中学”,生理也进入青春期,个性开始显现,有了自已的“想法”和“不一样看法”,就是老师的话也开始质疑丶反思丶反问,这就是“第二逆反期”,也是“危险期”。但这时期也是人的成长必然的“思想”形成和成熟的过渡期。
进入大学(或成年)其思想丶性格丶品质基本形成。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进入社会,开始独立人生生活。其思想基本决定他的未来发展和走向。当然这只是对一般普通人来讲,要想改变是很难的,只有在大趋势下”跟着走”随大流,进入老年,则更难。
所以,一个人的成长,家庭丶教育和“社会文化”很重要。思想一但成形,是很难改变的。
思维模式与认知,决定思想。知识,实践,价值观又决定思维模式。思维链条上只有开始没有结尾,半循环且半重合状态。眼未睁开,感知开始,闭上眼循环结束,然后灰飞烟灭,与天长存,与地共眠。
这又牵扯到了悟性,这就难了。悟性决定了同学一样,成就各异。就像都在一个教室,同一个教师教,成绩不一样!没有天大的机缘和事,没有极致地感触,性格和思想是很难改变的,由其是人性决定的东西,所谓千人千面!
多读书,曾国藩曾经劝导胡雪岩多读书,可是胡雪岩却没有听进去曾国藩的话,所以结局……
读书,就像与高尚的智者对话……个人的思维也会潜移默化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