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考试成绩发布,很多拿到试卷的孩子就会对家长说“其实我都会,就是粗心了……”
家长也时常这么说:“我家孩子其实挺聪明的,就是太粗心,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
其实,所谓“粗心”,看上去是表面的不经意、不小心,带有“偶然性”,可背后,很可能有着一定的“必然性”。粗心,真的是这样吗?粗心的背后隐藏着孩子学习中怎样的问题?
一、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
还记得《卖油翁》里面的那个老者吗?他能将油从铜钱孔注入葫芦,而钱不被打湿,他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这就是熟能生巧,只有熟练才能“百发百中”,我们成年人做每一道一年级的计算题肯定没有问题,可是在指定时间内又快又准地做1000道题呢?我想并不一定全对。
所以,一道题目会少得让孩子接触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要思考,才会使孩子对这道题目熟悉并产生记忆。
二、对知识的基本概念不够清楚
考试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仅有时间限制,心理上还有巨大的压力,所以有些题,孩子可能只见过一两次的、只有一个模糊概念的,他就可能在搜索记忆时发生错乱,导致错误。
所以,在平时孩子做题的过程中,孩子读完一遍题目过后,让他尝试着讲解一下,看看他是否真的理解了。如果他讲解不清楚,证明这个知识点就是他还没有掌握的。
三、看看孩子的做题习惯是否有问题
有部分孩子做作业时非常毛躁,不读题、不认真、不检查,甚至书写也很糟糕。
如果是这样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在孩子刚刚上小学的时候,陪在孩子身边,教会他读题、思考,让他认真书写,并让他在做完过后,回过头来再认真读一遍题、做一遍题,学会检查。
四、阅读量是否足够
一年级的有部分孩子阅读量不够,识字量不够,一道题目,他可能连字都认不全,就更不要谈正确的理解题意。
所以,家长一定要树立信心、下定决心,陪着孩子每天坚持读课外书,开阔视野、积累知识、提升阅读技巧、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孩一起阅读课外书时,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思考,不断跟自己交流,提升理解能力。
所谓的“粗心”不过是一种坏习惯,但是只要经过努力,每个孩子都可以将它踩在脚下,用细心陪伴自己成长。
我是@D老师桃之夭夭,希望我的文字对您有所帮助,喜欢我的,记得关注、点赞、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