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的确是这样,在网球比赛中,我们的确可以看到两个选手在比赛结束后互相拥抱,交流的画面,但是在乒乓球比赛中,比赛结束后通常都是两名选手简单的碰一下手,从不交流。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时间关系不允许。

网球比赛时间比较长,通常都会打几个小时,因此运动员的赛程安排也并不太密集,球员们在结束比赛后,有足够的时间寒暄一阵子。

乒乓球比赛赛程非常紧密,有的运动员还要单打、双打兼项,有的人是一天能打几场比赛,所以,在比赛后的通常做法就是赶紧离开赛场,准备下一场比赛,根本顾不上寒暄。
但是实际上,乒乓球选手赛后也是有接触的,这很可能是比赛一结束,转播画面就切换所导致的我们没能看到他们互相交流的画面而已。

曾经有机构做过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乒乓球选手赛后与对方接触的时间并不比网球少。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男子乒乓球运动员赛后与对手接触的时间并不比网球选手少,但是女子乒乓球选手赛后互相接触的的确太少。

这是里约奥运会羽毛球比赛后,林丹与李宗伟互相拥抱的画面。

无法解释这个现象。

最佳贡献者
2

谢谢邀请“开球网”做答


这是个好问题!这里试着回答一下。

1)上面有的回答给出了这样一个解释,说是乒乓球运动员面无表情的走开,中国运动员带头如此,这个我很难接受。大家可以注意到,中国民间业余比赛往往大家打过之后,会寒暄几句。所以这个和中国人的性格是没有关系的。

不过职业乒乓球运动员打完比赛,基本上没有过多交流,大家认定的一个事实是,欧美运动员交流要多于亚洲运动员。这只能说明亚洲乒乓球运动员竞争压力太大,输球的一方往往会很沮丧,可能一盘球就改变了他的一生。于是输球的一方肯定是不想过多交流,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惯不交流了。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是很苦闷的,大家能从电视里看到的那些运动员,基本已经功成名就,不会为未来担忧。但还有成千上万的乒乓球运动员,未来的工作、家庭都没有着落。


网球竞争压力也大,但目前网球运动员主要集中在欧美,可以说她的生活基本保障已经无忧,举一个例子,参加大满贯赛事的网球运动员,无论输赢都有较高的出场费,自然心态就比较平和。而且网球的门槛略高,目前的竞争远没有在中国打乒乓球的竞争大。

2)乒乓球比赛每天可能有好几场,运动员打完了基本就是想准备下一场,也没有多少时间和兴趣去交流。网球一般是一天一场,大家打完了的确可以放松一下,简单交流几句。

3)历史上网球运动门槛高一点,是一种绅士运动。


所以,这个现象基本上是因为运动本身的特征、历史原因所决定。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同意我观点的请点赞,不同意的可以在下方评论,说出您的想法。

您的点赞和关注,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哟~

3

这个问题我来说几句。

网球最早在12—13世纪,是法国传教士闲暇的一种游戏,俩人在室内中间隔着一条绳子,用手掌将用布包着头发的布球推来挡去玩,慢慢地出现在宫廷,后来传入英国,球由皮面代替了布面,又发明了穿线的球拍。

16世纪,古室内网球正式成为法国国球。

近代网球起源于英国,1873年,会打古室内网球的温.菲尔德,设计出可用于户外男女皆宜的网球运动。

1877年7月,英国正式举办了首届网球锦标赛,即温布尔顿网球赛事,后来演变成温网大满贯赛事。

1881年,美国也成立了草地网球协会。

接着澳大利亚也程度不同的普及了网球赛事。

总结一下:因为网球起源于欧洲贵族上流社会,从头到尾都贯穿一种优雅体面的绅士风度,比赛风格和组织程序健全,所以要求参赛选手不论输赢,都要体现网球比赛的优雅性和绅士风度,因此比赛结束例行拥抱和互相赞美鼓励就沿袭下来了。

再说乒乓球,虽说乒乓球也是起源于英国,但现在是我们的国球。

我们中国人比较含蓄内敛,表达情绪方式不同于西方(拥抱等),而且乒乓球比赛的奖金和网球没有可比性,好比蚂蚁和大象的距离;一个网球大满贯经过七轮鏖战能拿到最终的冠军,可以享受200多万美金的奖金,当然了税收也要占去4、50%左右,而一个乒乓球世界杯最终拿到冠军,也超不出10万美金,也就几万美金而已;而且比赛场地短小,可供观众观赛的座位有限,比赛时间短,比赛双方眉毛眼睛都近在咫尺,不似网球场地宽大辽远,观众席位可容纳数万人,观赛门票价格不菲,比赛时间很长,观赏性浓厚、比赛奖金高,选手相隔甚远,如此等等。

相比之下乒乓球比赛结束了,简单的握手即可以了。这也归结于比赛时长、环境、观赏性、奖金、举办方的门票收入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别不一形成的。










4

这一点,冷冰冰的中国国家队球员表现确实没起一个好的带头作用,私下球迷打球都会和对手客气下,但国家队层面感觉好像是敌人一样冷若冰霜,手还没碰到一起,头已经转到另一边,看了寒心。其中的丁宁表现最明显,感觉似乎瞧不起其他队员似的。希望以后改变下,大国气象和为贵!

5

首先来说这并不是惯例,也不是乒乓球和网球的区别,而是因人而异的。

网球、羽毛球、台球、甚至足球比赛这些我们经常看到球员在比赛完了之后会交流几句,打个招呼,这是常见的事情。乒乓球比赛中也有赛后交流的情况,但是并不多,不是不允许交流,而是乒乓球独特的比赛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大家看乒乓球比赛的过程是非常激烈的,特别是在奥运会、世锦赛这样的大赛里,基本上都是你死我活的比赛,而且在该用小分之后,11分的赛制相当紧张,稍有不慎就将出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是视如死敌、狭路相逢分外眼红的情况,场上也是硝烟弥漫,根本不会让你有松懈的时候。

我们经常也会看到,乒乓球比赛场上,某一方赢了一个球,得到一分之后就大吼一声,既为自己鼓劲,也为对方制造压力。特别是看到韩国、日本这些球员得到一个好球之后的猖狂样子,中国队的球员又增加了一份对他们的蔑视,更不会主动交流了。

6

可能是心理问题,网球,羽毛球场地大,两人离得远,乒乓球台小,两人离得近,一颦一笑都在眼里,看着就心烦,赛后握个手就不错了,还假吧意思的拥抱。

7

个人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需要从一项运动的联赛文化去挖掘,这是联赛文化影响国家层面的竞技的真实体现。

网球更接近于足球,是一个历史悠久、在全世界受到普遍欢迎的运动。不同于足球的俱乐部赛事,网球的联赛其实由一站站比赛组成。

我们看的网球的大多数比赛,像四大满贯等关注度比较高的赛事,球员都是个人参赛,赛后交流,属于个人行为,输赢也是个人的事,所以,赛后主动热情的和对手交流,一方面可以和对手交朋友联络感情,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个人的风度,竞技体育的精神,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并且,网球比赛,通常耗时比较长,动辄三五个小时,除了场上的表现外,场外很多环节,也在网球的发展历程中,逐渐成为观众观赛体验的一部分。比如,球员之间的互动,比赛结束手将比赛用球击打上观众席回馈观众等,这种行为,类似电影里的“彩蛋”,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并且,如果是连续观战的话,由于一场比赛耗时比较长,那么,下一场比赛的间隔,也需要安排一个较长的时间。有利于培养互动型的比赛文化。

乒乓球比赛则不同。相对来说,乒乓球比较小众,由于乒乓球运动的全球影响力相对较低,有联赛的国家都不太多,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是奥运会、世锦赛这种级别的大赛,球员代表的,是国家。很多时候,语言不通是一个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身上的担子重了,一举一动,就要更加小心谨慎。久而久之,这很容易形成一个潜规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礼貌和客套点到为止即可。

从比赛过程,乒乓球比赛时长相对较短,如果是实力悬殊的对决,可能半个小时左右就结束战斗了。所以,乒乓球比赛,场与场之间的安排,相对比较紧凑。很多人可能打完这一场,马上就要准备下一场,紧绷的心还没有放下来,自然也没有更多心情去和对手寒暄。

8

确实如此,乒乓球打拼的智慧心机隐谋诡计,不全是技能技巧实力。输者不服,赢者不爽!网球则是多跑动,少技巧和诡计,既使有也很明显,跑不到位只能怨自己。输的心服坦燃。

9

很显然,乒乓球速度快,高速反应要求运动员神经绷得更紧,稍有不慎短时间内就可能崩盘。这样的比赛打完以后很难立即恢复到神态自若状态。比赛时的极高压力是乒乓球比赛后常有球员痛哭的重要原因。

10

这是和运动本身特点决定的。网球更多是实力比拼,体力比拼,打不过就是打不过,望球兴叹,输了心里也能接受。乒乓球除了实力对抗更多是心理对抗,输赢电光火石毫厘之间,输了大多心理不服,一肚子气,哪有心情拥抱对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