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古代为什么不提男女平等的问题,以及老子和孔子的态度。这里猜想,应当是老子和孔子都没有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进行分析,没有弄明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道理。

最初在母系氏族社会里,女性的地位是高于男性的,因为男性靠打猎获取食物,有时有,有时无。这样生活资料的获取要低于靠种植而有稳定收入的女性,所以经济基础决定女性的社会地位要高于男性。

但后来进入奴隶社会,集体劳动成为主流。由于体能上的原因,在获取生活资料方面,男性的能力要优于女性,所以男性的地位开始高于女性,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阶段,以及现代社会,也就是最近二三百年,由于机械的大量使用,男性的体能优势不再在社会劳动中取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女性的社会地位开始上升。

而孔子和老子应当在这方面没有进行研究,所以没有提出男女平等的理念。

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出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命题,这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的胚芽。

具体经济基础如何决定上层建筑,建议参阅《政治经济学》一书,这里不灌水了。

你们认为现在已经实现了男女平等了吗?

最佳贡献者
2

平等的立足点是个体,是从个体的角度去聊人与人的关系。古人立足点是整体,从整体的角度去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角度去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定要混为一谈,显然就有些牛头不对马嘴了。

古人不讲平等,只讲分工,分工的核心是有利于大局。

知常容以家庭为例将这个问题比对说明一下。

现代的家庭讲究的是夫妻平等,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要平等。父母努力做到与子女做朋友。这种观点得到现代家庭越来越多的人的认知。家庭之中强调的是个性的张扬,培养孩子的个性。

古代家庭不是这样的,古代一个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孩子的教育的重任就在母亲身上,陪伴也是如此。男女的分工是很明确的,不像现在家庭中男女的分工是很模糊的。

子女在父母面前是需要顺从,而不是打成一片。所以才有了严父慈母的说法。

父亲作为一名男子,他是从属于宗族的。也就是说他做的一切必须要以宗族的发展为基础,虽然他在家庭中是一言九鼎。

现在很多年长之人还有这样的情节,那就是富贵还乡,光宗耀祖,但是年轻人会觉得很奇怪。

父母可以对孩子实施管教,社会是支持父母的行为的。现在是不可以的,比如有些孩子被父母打骂,如果比较重的,被暴光的,很容易引发社会干预。

因为人人平等,父母是不允许如此行为的。


传统的家庭产生出了中国古代永恒不变的伦理:孝和慈。

现在讲究平等,人老了之后,负担养老的是社会不是家庭,所以孝慈在某种意义上正在往历史舞台后退去。

实质上东方的文化中是不可能产出关于个体“平等”一词的,因为古代先贤是承认人人有差别的,比如孔子认为亲疏有别的。不过非主流会出现这种词语:比如陈涉喊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等等系列观点。

西方为什么能较早产生“平等”一词呢?

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当父子同时信仰基督教时,家庭伦理就会发生变化,他们更重要的关系不是父子,而是教友。教友之间的关系当然需要平等了。

东方是以家庭为根基构建了几千年的文化渊源,所以不断地构建和加固家庭关系,西方刚刚好反过来。

这大概就是前因后果,至于接受哪一种观点,不是你说了算,也不是我说了算,那是历史潮流在推动。再往下就不说了,有些问题全说开了也不太好,点到为止。

3

古代为什么不提出男女平等呢?原因在于我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与文化传统。

1.我国古代的经济结构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什么是小农经济呢?顾名思义就是自给自足的封建式的小范围农业经济。


这种经济模式受限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就是说在当时那种以锄头、耕牛为主要生产工具的环境下,无法产生现在的这种机械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经济。

而这一点就是引出古代男女不平等的关键所在。从生理结构来讲,男性的身体远远强壮于女性,这就决定了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必须是男性,只有男性才能进行繁重的农业活动。这个时候的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在经济地位上显得十分不足。

根据史实记载,古代的女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附于男子的,不仅在经济方面,更在于精神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谈何平等。

2.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指导性思想。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面所说的女子在经济地位的弱势,直接导致了我国古代的文化存在着一种重男轻女的倾向,甚至至今某些落后地区仍然有这种习惯。

儒家思想就是这种文化,它在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上了重男轻女的性质,大量记载可以证明这一点。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其中的“夫为妻纲”强调的就是妻子对于丈夫的绝对服从,这本身就是男女不平等的思想,也是重男轻女的思想。

孔子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就曾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虽然这里的“女子”指的不是所有的女性,但我们也能从这句话看出一些问题出来。

儒家思想的三从四德严重地束缚了妇女的各种自由,也因此,古代的妇女很少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大量的文学作品也都是以男性作为主人公。

最关键的是儒家思想自从被汉武帝定位封建王朝的指导思想之后,这一历史惯性便再难以改变了。

因此,古代缺乏出现男女平等的经济土壤与文化根源。

4

世间唯有华夏才将男与女真正视为平等的存在。

何为阴阳和合?阴与阳本来就是对等的存在,是互辅互补,而非单向服从。

说到尊卑,那是组织体系内的相对位置,那不是人格的固化倾轧。

你也知男女相应于阴阳,那么,阴与阳不平等么?阴阳鱼不够对称?男与女相应于天地,那么天地还不平等?男主外,女主内,二者都是主,二者是分工合作的关系。皇帝为君父,皇后为母仪天下,二者是分工合作的关系。男耕女织,二者是分工合作的关系。

只有在华夏,才不会把力量型事务看作高技巧型事物一等。唯有华夏,男与女才是平等协作互补互助的关系。

5

因为是现代生活好了,一些人的心思就活络起来了,认识到很多以前没想到的问题了。

就算解放初期也有大灾荒,粮食不够的情况,何况古代。

在古代粮食不够吃那是很常见的,一般百姓都过的苦巴巴的,唯有勤劳才能温饱,主要劳动力就是男人,那是后也那么多“单位”啥的能出去打工,基本都是种地。男人与女人相比能干活啊,女人基本上不算劳动力,加上战争不少,男人也是兵源的主要构成,所以男人地位就是比女人高,你不能否认的。至于电视剧里面的女人就是以现代观念来拍的,哪有那么好的环境!

所以,得感谢新中国的强大,国家强大了,温饱解决了,才能让我们想到温饱外的权益!不然,战争年代你去说男女平等?有人会理睬?没有规则条件下就是弱肉强食!

个人观点??

6

你好,这里是“阳明悟行学宫”很高兴为你回答这个问题:

男女平等的基础是女性拥有独立的财产处分权,女性拥有独立财产处分权的前提是女性拥有劳动全,女性拥有劳动权的基础是进入工业时代女性的体能弱势变得不那么明显。其实看看“古代爱情故事”就知道,有资格享受爱情的女性,要么是有钱的小姐,要么是有钱的寡妇,前提始终还是要有钱,能够养活自己才有成为故事主角的资格。

鲁迅先生早就阐述过这个问题:

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走了以后怎样? 易卜生并无解答;而且他已经死了。即使不死,他也不负解答的责任。因为 易卜生是在做诗,不是为社会提出问题来而且代为解答。就如黄莺一样,因为他自己要歌唱,所以他歌唱,不是要唱给人们听得有趣,有益。 易卜生是很不通世故的,相传在许多妇女们一同招待他的筵宴上,代表者起来致谢他作了《傀儡家庭》,将女性的自觉,解放这些事,给人心以新的启示的时候,他却答道,“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
娜拉走后怎样?——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 易卜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你看,唐朝的诗人李贺,不是困顿了一世的么?而他临死的时候,却对他的母亲说,“阿妈,上帝造成了白玉楼,叫我做文章落成去了。”这岂非明明是一个诳,一个梦?然而一个小的和一个老的,一个死的和一个活的,死的高兴地死去,活的放心地活着。说诳和做梦,在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倒是梦。但是,万不可做将来的梦。阿尔志跋绥夫曾经借了他所做的小说,质问过梦想将来的黄金世界的理想家,因为要造那世界,先唤起许多人们来受苦。他说,“你们将黄金世界预约给他们的子孙了,可是有什么给他们自己呢?”有是有的,就是将来的希望。但代价也太大了,为了这希望,要使人练敏了感觉来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苦痛,叫起灵魂来目睹他自己的腐烂的尸骸。惟有说诳和做梦,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就是梦;但不要将来的梦,只要目前的梦。
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倘只有一条像诸君一样的紫红的绒绳的围巾,那可是无论宽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
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
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可惜我不知道这权柄如何取得,单知道仍然要战斗;或者也许比要求参政权更要用剧烈的战斗。

——《娜拉走后怎样》

在工业时代以前,根本没有实现性别平等的条件,自然也不会有人提出这一观点。

7

男女不平等中国古已经有之的文化传统,始做蛹者就是孔子,他说过的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8

随着父系氏族社会的确立,男子以体力优势逐渐在主要生产部门占据重要地位,女子在生产与战争中退居次要地位,男尊女卑的意识开始萌生,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男女在社会上开始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而且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这种地位的差距越来越大。

  在东周时期出现了目前大家所熟知的“三从四德”。“三从”指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就规定了古时的女子从出生到死亡一生中所有的事儿都要听从于男人,依附于男人,自己不能有任何的想法和决定。“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方面说的是在依附于男人的前提下具体应该怎么做,可以说是对“三从”的细化表述。比如妇德要求女子坚守节操,守身如玉,对丈夫忠诚,此外还要对公婆、丈夫甚至对家族所有人谦恭有礼。“四德”的规定进一步表达了古代社会男性对女性的苛求和束缚。

  西汉时期,董仲舒从阴阳五行观念出发,更是提出夫尊妻卑是由天道决定的,是万世不变的永恒规则。要求妻子要顺从丈夫,如果妻子违背丈夫的意图,那就是不顺服天命。东汉年间,班固明确提出“三纲”学说,其中“夫为妻纲”被后世奉为规范夫妻关系的金科玉律。

  到了宋代,司马光给已婚女性定了六条纲领,柔顺、清洁、不妒、俭约、恭谨、勤劳,又称“六德”。此外从宋代开始,女子缠足之风兴起。为了把妇女禁锢在闺阁之中,对她们的活动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以符合“三从四德”的礼教,从而达到按男子的欲望独占其贞操的目的,女性从四、五岁起便被要求缠足,缠足不仅严重影响了女性足部的正常发育,还让人们形成了畸形的审美心理。

  在古代,男女除了在道德和为人处世上极为不平等之外,在法律上的地位也十分悬殊,由于“三从四德”和“三纲五常”的存在,妻子在法律上是丈夫的附属物,丈夫一旦获罪,妻子就要被株连。在现今社会,丈夫家暴妻子,妻子告发丈夫的案件时有发生,但是在古代,这样的事情基本不会发生。古代法律明确规定,妻子告发丈夫是以卑犯尊,要判处二年徒刑,明清时期更是加重了处罚,要杖打一百下并且判三年徒刑。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殴打妻子这样的事情太平常了,根本不算犯罪,官府也不会接纳这样的诉讼,除非妻子被丈夫杀害,而且杀害妻子也不属于严重犯罪,处罚力度会比杀害普通男子轻两个等级。

  关于夫妻共有财产,在古代根本没有这一说法,在古代丈夫享有家庭财产的全部所有权,而妻子只对自己的随嫁物品有一定的处置权。

  看完这些,生活在当今社会的女同胞们是不是特别庆幸自己没有投胎到中国的古代社会。目前我们国家在各个方面基本上做到了男女平等,但是在一些偏远的贫困地区,男尊女卑的思想并没有彻底根除。

9

因为古圣先贤很清楚,根本就不存在所谓“公平”,只有“公正”。往跟上找,男女生来就不一样,根上就不一样,哪来的“公平”呢?

现在所谓的“公平”并没有很深刻、完备的体系,只是表面上的一些雷同的境遇,看似是“男人能做的女人也能做”,真正的诉求其实是“男人不需要做的女人也应该甩锅不做”。仔细品,这个所谓的“平等”不是一起担责任,而是寻求法理上的“不负责任”。

人应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所谓“活出自我”,就是甩开责任,只过不庄子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甩开了这个,自然会有另一个缠上来,最基本的谋生总甩不掉。一个人把责任甩开得越多,他的用处就越小,最终一条责任都不担的时候就成了废柴。

现下很多公司也都落到这个陷阱里,布置任务的时候只是“平均”下去,上三年级会除法的孩子人人都会算。用这个貌似公平的办法其实就是把责任甩下去,对于每个人的特长不知道发挥,缺陷不懂得规避。

“公正”就是合理,你是什么就做什么,做合适的事,用合适的东西,是男人就好好做男人该做的,是女人就好好做女人该做的。现在男人越来越娘,就是因为不但女人为了所谓“公平”想做男的,男人也想做女人,只管自己有没有,不管对自己来说合不合适,结果无非是到手里就扔,因为对自己没价值,扔完了就跑到深山老林躲起来,所谓“远离喧嚣”,那就只能自己享受空虚了。

老子云:“道法自然。”

《中庸》云:“君子素其位而行。”

10

孔子和老子的时代,男女本就是平等的,甚至男人有时候还会在女子哪儿吃点亏。


春秋战国时代,女人搅风搅雨的能量一直不弱于男人。


《论语》中孔老夫子虽然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但是路过卫国,卫国的掌权者是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南子这人《左传》记载是美而淫。


很有能量的女人,南子和宋国公子私通,卫灵公居然浑不在意。


卫灵公的儿子蒯聩不乐意自己老爸头上一片绿,带人去捉奸,反而被南子算计,被逐出卫国。


所以左丘明给了她美而淫四个字的评语。


虽然卫灵公帽子戴的很稳,但是对南子信任有增无减。


这样一个德行女人,照后世孔门大儒的看法,老夫子应该是死都不会见的。


但是孔夫子毕竟不是后世那些道学先生,他高高兴兴的去见了南子,南子穿着很隆重的国服来见孔夫子,隔着帘子跪拜,身上的玉佩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当时大殿里只有孔子南子两人,当时站在宫门的侍卫宫女们只听到叮叮当当叮叮当当的响声。


他们浮想联翩。


良久以后,孔子离开。


几天后,卫国都城就传言孔子见南子,南子的玉佩想了很久,也不知道这俩人在屋里干什么了。


子路很生气的去质问孔子,孔子辩白说:我什么也没干,真的什么也没干。我如果干了,让老天收了我。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春秋战国时候,有很多强势的女人,比如我们知道的芈月传的那位秦宣太后,掌握了秦朝朝政数十年,公开换样情人,还给义渠王生儿育女。


但是为了秦朝的基业,宣太后杀起自己的情人来,也是毫不手软。


和这种女人提男女平等,那不是找死吗?


她们会认为你在侮辱我,老娘比你高多了,那还想和我平等,老实躺着吧。


其实宋朝以前,在中国历史上男尊女卑都不算太明显。


汉唐时候,寡妇是可以再嫁的,有的寡妇直接嫁给了皇帝。


这在后世明清是不可想象的。


女主掌权在汉朝有很多,这可能有春秋的遗风留存。


中国古代真正的男尊女卑其实开始于宋朝,程朱理学的兴起。


尤其朱夫子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论断,为害中国女人千年。


但是朱夫子对自己这套理论遵守的不太严格,他让别人不要失节,自己却娶了俩尼姑。


虽然朱熹传承 的是孔子的学问,但是如果孔子真见了朱熹大约也是不喜的。


他是那种大度,恢弘的人,朱熹给人的印象有点一板一眼,有点阴恻恻的。


所以朱熹对严蕊可以辣手摧花,孔子可以和名声不好的南子侃侃而谈。




文:薛白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